中学化学实验的改进和创新.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60972509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化学实验的改进和创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学化学实验的改进和创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化学实验的改进和创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化学实验的改进和创新.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农村中学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的初探 屏山县鸭池中学:王安芬 近几年化学试题中出现了科学探究的内容,因此对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的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考对象,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化学知识,逐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提起实验改进、实验创新,一些教师不知从何下手,我也是如此。不久前去参加了宜宾市组织的化学新课程培训,聆听了宜宾二中75岁高龄的退休教师凌老先生的讲座。他给我们介绍了许多初中化学实验的创新,看了他做的实验激发了我的兴趣,也让我对老先生有着无限的敬佩。因此我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反思:对于农村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学来说,由于

2、学校实验条件简陋、实验经费紧张,教师更多地应该关注的是如何用一些替代品来完成本来无条件完成的实验,如微型试验、用矿泉水瓶以及经过消毒处理的一次性注射器等来完成的某些实验,教师们要尽量地想办法创造条件开足开全实验;对于实验条件较好的中学教师来说,可从多媒体技术与化学实验的整合、教材中现有的某些实验的改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探究性实验等方面出发,进一步开发和完善化学实验的教育机能。以下是我摸索和收集的一些化学实验的改进方法。一、有的实验按照课本上的操作方法,现象不很明显,观察不到,对知识的理解印象不深。就要对原有的方法进行改进。1、如铁是化学性质较活泼的金属,铁在氧气中燃烧是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所

3、必做的一个经典实验,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时火星四射,发出“嚓嚓”的声音。这个实验现象能帮助学生理解铁是化学性质较活泼的金属,同时,实验现象还能给学生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然而,教师往往觉得要在课前制取氧气有点麻烦,所以常采取播放视频的方式介绍铁与氧气的反应;教师也常因为铁在空气中不易被点燃而遭遇尴尬的现象。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一种方法在空气中能直接点燃铁,省略了制取氧气这一环节,方便快捷,而且成功率百分之百,那就是改铁丝为铁粉。实验用品:还原铁粉、脱脂棉、坩埚钳、打火机。具体做法:用坩埚钳夹住一束脱脂棉,伸入还原铁粉中搅和,使脱脂棉上沾满铁粉,取出后用打火机点燃。可以看到随

4、着脱脂棉的点燃,脱脂棉的铁粉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燃烧产生的火星纷纷掉落,犹如天女散花,场景煞是好看。2、例如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实验,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时,现象不很明显,于是做了如下改进:将试管注入少量水,加热至沸腾,移开火焰,水停止沸腾,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少量,发现溶液又重新沸腾,说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水又沸腾了。3、例如:对倾倒二氧化碳实验的改进:课本中将收集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沿烧杯边沿慢慢往烧杯中倾倒,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燃烧。有些同学把握不好,倾倒时速度过快或集气瓶拿不稳,二氧化碳刚倒出就散开了,结果造成上面的蜡烛先熄灭

5、,下面的后熄灭,对二氧化碳的密度作出了错误的结论。我们对这个实验做了改进后,成功率很高。在倾倒二氧化碳时,在烧杯内壁处放一短颈漏斗,将二氧化碳从漏斗倒入。这样就会顺利地完成实验,二、化学实验在保证实验效果的前提下,一定要直观、明显、省时、准确、安全。1、例如金属与酸反应探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关键是变量的控制,怎么才能让四种不同的金属与等浓度的稀硫(盐)酸同时接触,从而观察对比反应的速度呢?改进方法是:在生物实验用的玻璃培养皿中放入两个垂直交叉的塑料片,形成四个格子,分别放入镁条、锌粒、铁钉和铜片,倒入稀硫酸或稀盐酸,使四种金属同时接触酸液,实验现象更具有说服力,而且操作更加简单。2、例如:在做

6、氢气的爆炸实验时,由于不知道塑料筒氢气的多少和堵住的小孔是否漏气,导致实验没有100%成功。为此我对实验做了如下的改进:用一个食品袋,充入空气,插入导管后压出一半空气,用橡皮筋系紧口。通入氢气待食品袋完全膨胀抽出导管,用燃着的木条捅食品袋,随着“砰”的一声,袋子被炸得粉碎。此改进使实验更易操作,更安全。3、又如在讲解分子的基本特征之一中: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老师一般都是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八月桂花香”、“墙内开花墙外香”、湿衣服晾干”等。这样既空洞又抽象。可以设计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小魔术实验:如先在一张滤纸上用无色酚酞试液画上一只小动物(如:小猫、小狗、蝴蝶等),再用细线系在铁架台上,然后

7、在滤纸的正下方放一只盛有浓氨水的烧杯,立即会看到滤纸上出现一只清晰的、红色的小动物。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又可以激起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探究欲望。三、有的化学实验过程中,因为操作步骤的不严密,可能导致产生错误的理解,对实验的操作程序及步骤进行改进,使实验过程更加简捷,实验步骤更加合理,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改进一下实验过程。例如:例如:CO2与NaOH反应无现象,如何证明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由于CO2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将CO2与NaOH反应,在反应后的溶液里滴加HCl,如果有气泡产生,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但是这样的设计方案不够严密。因为CO2也能与

8、H2O反应生成H2CO3,同样含有CO32-,怎么知道是Na2CO3中的CO32-与酸反应放出的CO2,还是H2CO3中的CO32-与酸反应放出的CO2?怎么消除H2CO3的影响?所以将实验过程做了一点改进:先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使H2CO3分解,再滴加HCl。经过改进,这个实验方案变得完整,实验证明,加热后,再滴加HCl,有气泡产生,证明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使实验解除了疑问,排除了干扰,获得了准确的结论。四、利用生活中的废物,制成我们实验探究的器材,节约了药品,减少了污染,培养了学生环保的意识。1、例如氢氧化钠使指示剂变色,实验过程: 取两块滤纸片,将其分别放置在玻璃片的不同位置

9、上,然后在其中间部位分别滴上一滴氢氧化钠溶液。再在两滤纸片上有氢氧化钠溶液的部位分别滴上一滴石蕊试剂和酚酞试剂,即可观察到滤纸片上的颜色变化。2、例如金属与酸反应探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关键是变量的控制,怎么才能让四种不同的金属与等浓度的稀硫(盐)酸同时接触,从而观察对比反应的速度呢?改进方法是:将一个塑料矿泉水瓶的瓶底剪下,在瓶底中放入两个垂直交叉的塑料片,形成四个格子,分别放入镁条、锌粒、铁钉和铜片,倒入稀硫酸或稀盐酸,使四种金属同时接触酸液,实验现象更具有说服力,而且操作更加简单。五、操作方便,快而明显,证明性质更多,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1、例如:在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时四个实验可以用一

10、个装置完成,方法是,取一个三通管,在它的上部和下部各放一张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然后,将它与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连接。不一会,可观察到下部的试纸变红,而上部的试纸不变色,证明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再将一燃着的木条放在三通管的上方,观察到火焰无变化,再把燃着的木条放在下口处,观察到木条立即熄灭,由此证明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同时还证明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最后将三通管取下来,把试纸变红的那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很快看到试纸由红色重新变成蓝色,说明碳酸不稳定。 2、例如:在做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的实验时,书上只让学生探究了氧化铁与稀盐酸的反应,为了更进一

11、步探究这一性质的普篇性,对这一实验做了一点改进,将一根铜丝擦光亮后,一端绕成螺旋状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使这段变黑,然后趁热放进稀硫酸中,一会儿就可以看到螺旋上的黑色消失铜丝又变得光亮了,溶液也由无色变成蓝色。这一实验具有节约、省时、形成对比的特点,既加深了学生对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的性质的理解,实验现象的记忆,又巩固了铜的化学性质,增强了实验效果。总之,化学实验的改革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化学实验所起的作用和其地位非常重要,因此,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及其改革是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也是我们每个化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都应该不断思考的问题。化学实验所起的作用和地位非常重要,因此,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和教师教学水平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也是我们每个从事化学教育人员都应该不断思考的问题。作为化学教师,我们应充分挖掘实验的创新内容,有意识地引导和设计学生的创造活动,培养创造思维,发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一批既有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又具备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愿我们的化学实验教学百花齐放。 2014年4月28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