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日本传入中国的词汇(共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日本传入中国的词汇(共3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窗体顶端在中国重新开国的改革开放后,日本先是向中国输入技术,最早一拨是彩电冰箱洗衣机,后来又见高档点的照相机摄像机,再后来是核心技术含量更高的电脑汽车等,交替往复,方兴未艾。其实日本不光输出技术,还捆绑式地出口文化。像日本语就尾随西进,登陆中国,这种例子,俯拾即是,随手就能找出不少来:在中国,早已老少咸宜的“卡拉OK”(),就是其中之一。它原本是日语“KARA”(“空”的发音)与英语“ORCHESTRA(与管弦乐有关)”两个词的组合,原意是乐队演奏的无声伴唱带,给歌手练歌用的。在70年代进入日本各种餐饮娱乐场所,成为客人自娱自乐的热门方式。传到我国时找不出确切译法,就
2、改加汉字直译为“卡拉OK”了。与“卡拉OK”相联系的,还有中国现行的不少“量贩KTV”歌厅。“量贩()”在日语中有大量批发、批量销售之意。引申出来,兼有薄利多销、平价、自助之类经营方式。我们现在的“量贩KTV”歌厅,不但有按时计费的演唱包房,还有几十万首能自己点唱的歌曲系统,外加供顾客饮食消费可计入同一账单的小型超市,一应俱全,自主自由得很。另外,像中国一些电视台或影视机构经常推出的“影视新干线”栏目或广告,也毫无疑问是引征日本时速500公里的高速火车“新干线”而来。我国近年常见的“闪亮登场”一词,是对日本商界、娱乐界推出某种新商品或新人新作时,习用“新登场”()这一惯用语的改造。这词本来源于
3、中国,像唐代白居易就有“日暮麦登场”的诗歌,红楼梦里也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名句。只是后来我们中国人反而淡化不用,现而今又从日本移植回来,成了商界和娱乐界的炫句旺词儿。同类的还有“人气兴旺”、“有人气”、“很人气”之类,都源自日本句式“人气”,是日本形容一件事或一个人物很受大家欢迎程度的流行用语。和人气挺近乎的,在中国还有“追星族”一词。这显然引自“暴走族”、“斜阳族”、“窗际族”之类日本流行语,指特定的一批具有相同属性的人。而对年纪大些的女性,我国现在不时出现的“熟女”,也是日本称谓年纪大一点的女性词语。不过与“淑女”不同的是,“熟女”原本贬义较浓。但在引入中国后,中性的表意更多了些,甚至还
4、转换为“成熟女性”的褒义成份,有点靠近“知性女士”的意思了。不过,有些日本话中描绘人的用词,比如“痴汉”(趁车上拥挤吃女乘客豆腐的男人),再比如“女子大生”(大学女生)什么的,以及我国当下流行的“80后”之类,在日本多叫做“八十代”,不知何故未见引入我国。这几年,中国开始有了春季和秋季的长假,包括我在内的一些人十几年前就把它译做“黄金周”,现在已经是与我国国民人人休闲相关的生活方式了。这个词的原创系日本人,是他们把英语“golden(黄金)”和“week(周)”组合拼写后的一种再创造,但没有汉字写法,只是用日语片假名写成“”,专指日本每年四月底到五月初连续一周的国定休假周。另外,与休长假相对的
5、一个有点反义的词,也传到我国来了,那就是“过劳死”()。大意是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重,心理压力大,人总是处在精疲力竭的亚健康状态,造成积重难返,突然引发身体潜在疾病急性恶化,救治不及,危及生命。据说除了日本每年约有上万人因过劳而猝死以外,在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甚至在我们中国,也都越来越多地出现了过劳死现象,这使得“过劳死”一词,成为了医学界正式命名的一种词语。导致素无此词的英语圈,干脆就直接借用了日语的读法了事。其他还有不少,比如写真、料理、寿司、便当、乘用车、物语等,也都在中国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不少商家如果开业时,还模仿日本的做法,挂上“营业中”的小牌子。如果没有开业,就像日本人那样
6、挂出“准备中”的小牌子,不再不搭理顾客,而是告诉顾客即将开业。仔细回顾反思一下,我们不难发现,改革开放后传到中国来的日本话,其实多与经济活动以及衍生的娱乐休闲方式有关。我也不无尴尬地统计过,与日语输入中国相比,中国在近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向日本输入的汉字,好像唯有吃喝玩那点东西。如吃的:饺子()、馄饨()、皮蛋()、五香粉()、酸辣汤()、麻婆豆腐()、拼盘(),以及青椒肉丝、春卷、中华锅(即马勺)等。近年,阳澄湖大闸蟹风靡世界,不过日本人在大街小巷做的广告,却是“上海螃蟹”。我估计可能是阳澄湖的地名太小,不好辨识,反被没那么大螃蟹名气的上海沾尽了光。再如喝的抽的玩的,有乌龙茶()、工夫茶(
7、)、花茶()、茶壶()、盖碗()以及青岛啤酒、珍珠粉、中南海香烟等。日本称中国的“麻将”为“麻雀()”,还包括不少中国玩法的汉语直接音译,用片假名书写,诸如:和了()、听牌()、青一色()、岭上开花()等。我有时琢磨,在可预见的现在和未来,中国什么时候能再现盛唐那般全面向外输出政治、经济、文化的强国实力呢?这从近年来中国产生的新词传到日本等国的情况看,似乎还实难预计,连谨慎乐观的程度也难上胸:慢慢的()、没法子()、老头儿()、秧歌()、哈日族()、韩流()、电脑()等。估计像最近进京的东北“二人转”,离传到日本也不远了。不过,这些词语在我看来,对于中国从生产加工或制造大国,最终成为能输出制度和价值观的强国,好像都不太搭边儿靠谱,更不是那种响当当的硬词儿。窗体底端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