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教师队伍现状调查报告2定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中学教师队伍现状调查报告2定稿.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甘肃电大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社会实践报告报告标题: 华亭县农村中学教师队伍现状调查报告 分校(工作站) 平凉分校华亭 教 学 点 届 别 2011 姓 名 张勇 学 号 141 指 导 教师 王兰珍 是否申请学位 完成时间 2011 年5 月 20日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生社会实践考核表分校:平凉工作站: 华亭 班级代号: 学生姓名: 学号: 实践单位(基地)实践活动时间实践课题华亭县东华镇华亭县农村中学教师队伍现状调查报告指 导 教 师 情 况姓名工作单位学历专业专业技术职务王兰珍甘肃电大大学历史副教授社会实践单位签定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指导教师评语及评分本文是对华亭县农村中学教师队伍现
2、状调查报告。选题基本符合专业要求,调查目的较明确,调查方法较得当,调查结果清楚,文体较规范。篇幅符合规定。成绩70分。 签字(盖章)王兰珍 2011年 月 日分校社会实践领导小组意见 签字(盖章) 年 月 日省电大集中实践环节指导委员会审核意见 签字(盖章) 年 月 日华亭县农村中学教师队伍现状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为了了解我县农村中学目前的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特利用教育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对策研究课题设计的调查问卷,从农村中学教师的基本情况、教师职业认同感、教育教学观念、教师成长等方面对我县农村中学教师队伍现状进行调查,简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二、调查对象:华亭县上关初中教师
3、三、调查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四、调查结果与分析(一)问卷数据分析1、教师基本情况 教师的年龄结构在接受调查的教师中,2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只有1人,而45岁以上的教师人数所占的比例为34.5%,在有些学校55岁以上的老教师占到10%左右。 从教龄来年,46.2%的教师教龄在11年至20年之间,20%的教师教龄在20年以上,教龄不足5年的青年教师约占1.4%。 从学历来看,绝大多数教师目前的学历达到了大专或本科,大专层次以下的只占2%左右,但从职前毕业学校来看,56.6%的教师毕业于中专学校(其中95%为中等师范),只有9%的教师职前毕业于本科院校。说明大多数教师入职时学历偏低,大多是通过自学
4、或“三沟通”等继续教育才实现学历达标。2、教师职业认同感 接受调查的教师都为公办教师,代课教师人数为0,绝大多数教师的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老师平均周课时大约为12课时,平均所带学生总数大约为80人,只有11%的教师放学后不用加班,而加班时间在2小时以上的教师占37.2%,大约30%的教师患有慢性疾病。老师认为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依据压力的程度依次为升学率压力、教学任务重、体制改革聘任制的压力、课程改革、社会的期望和家庭生活压力。62.1%的教师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当老师,只有15.9%的教师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当老师。对于如果有机会从事收入高于教师职业的其它工作,42.1%的教师表示愿意,只
5、有15.8%的教师表示不愿意。对目前的工作教师感到最不满意的是工资待遇(占58%)和工作环境(占27.6%)。3、教师教学情况 绝大多数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手段是自制教具、挂图和借鉴同事的方法,11%的教师选择了照本宣科、没采取什么手段。除上课之外,教师较多采用的教育形式依次为:学科竞赛、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办板报。教师充实教学内容采取的方法依次为:购买相关资料、书籍,和同事或图书室借资料,上网搜寻,有5.5%的教师选择资料缺乏,没采取什么措施充实教学。 教师认为教学中最重要的依次为:教学生学会做人、引导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多数教师认为只要努力,“在教学中照顾到
6、每一个学生”还是有可能的,也有38.3%的教师认为这是不可能的。绝大多数教师经常点名回答问题的学生在一半以上,不足三分之一的只有大约10%。62.7%的教师认为与学生之间最好是新型的合作关系,只有0.6%的教师选择了命令与服从。87.3%的教师认为在指导学生学习方面最主要的是指导他(她)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对于新课程改革,教师感到最为困惑的依次为:缺乏教育资源(51.3%)、评价体系落后(27%)、难以把握新课标和教材(18.4%)和观念难以适应(3.3%)。 对于工作中感到最棘手的事情,82.8%的教师选择了学生厌学和学生难以管理。绝大多数教师都关心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学习状态和生活情况,只有
7、3.3%的教师选择不了解。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方面,教师所采用的方法大多为谈心、家访,教师感到自己最欠缺的是相应的条件和环境(50.3%)以及相关知识和技术(34.6%),14.5%的教师选择了没有精力。4、教师专业发展情况 教师认为影响农村教育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依次是:教育经费短缺(49.7%)、教育观念落后(24.2%)、教育行政管理不强(14.4%)和老师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11.8%)。老师认为制约自己专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依次为:缺乏良好的环境(42.9%)、缺乏专业指导(31.1%)和没有充足的时间(25.4%)。为了提高自己,教师经常采用的学习方式依次为:与同行交流、自学、专业培训、网
8、络学习、报告讲座、学术会议,前四种方式采用较多,而报告讲座和学术会议很少。教师平时参加教研活动的形式是:说课、听课、做课、竞教和开展问题讨论、案例分析。在课余时间,教师所做的主要工作依次是教学反思、写教学总结或体会、参与课题研究和公开发表文章。超过80%的教师能利用电脑搜集教学资源,进行一般文字操作,只有大约3%的教师没有接触过电脑,但能制作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教师不是太多。5、教师培训情况 大约70%的教师参加过乡镇和县级机构组织的教育教学培训,其次为地区级的培训,只有极少数教师(大约10%)参加过省级培训,还有0.7%的教师表示没有参加过培训。教师平均每年参加各种形式培训的次数大多为23
9、次(52.4%),培训次数在3次以上的为13.8%,另有5.5%的教师选择了没有参加培训。对于2005年参加的有组织的短期培训的时间,50.7%的教师选择的是不足7天,选择710天的为20.5%,选择10天以上的只有13.7%,还有17.1%的教师选择没参加培训。对于培训对教学与科研的帮助,56.6%的教师认为一般,35.7%的教师认为帮助很大,只有7.7%的教师认为没什么效果。 教师最希望在继续教育中学习的课程以选择人数多少排序为:学科教学法、学科专业知识、课改新理念、课堂管理策略、人文修养的艺术鉴赏、儿童心理发展、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一般教学策略、教育教学的研究方法。在继续教育学习中教师喜
10、欢的培训方式以选择人数多少排序为:教学观摩、专家讲座、收看录像或VCD、集中培训、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与课题结合的教育教学研究、自我反思。教师认为当前培训工作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与教学工作结合不紧密(31.2%)、单向灌输、忽视学员的感受(27%)、培训计划一刀切(21.2%)、受金钱驱使,不顾质量(20.6%)。6、农村教师队伍的流动与稳定 教师之所以希望从乡镇以下的学校调进县城或大城市,绝大多数教师选择的主要的两个原因是:农村教师经济待遇比城里差和农村教育的社会环境比较差。对于实行城乡教师轮校任教制度,37.2%的教师表示非常赞成,表示不能“一刀切”和持怀疑态度(这可能吗?)的教师各占27
11、.7%,只有7.4%的教师不赞成。对于吸引教师到乡镇以下乡村学校任教的措施,教师选择最多的是:对在乡镇以下学校的教师实行专项“乡村教师岗位津贴”和加大投入改善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二)问卷反映出的问题 1、从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年龄普通偏高。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农村人口出生率降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上并不缺编,甚至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超编的情况,致使年轻的新教师很难充实到农村教师队伍中去,老龄化现象将有继续加重的趋向。而且从学科结构上看,英语、计算机、音乐、美术等教师缺编,不能满足开课需要。 2、由于编制控制和财政“退养”制度难以落实,许多老教师尽管身体、精力
12、不足,但也只能“安心从教”,大多数老教师由于自身知识结构的老化深感“力不从心”,也有一些人工作积极性不高,处于“等退休”的状态。 3、由于老龄化和职前学历层次偏低,给当前实施新课程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一部分教师表示不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观念,很多教师表示对新课标、新教材的把握存在困难,大多数教师希望参加教育教学培训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老教师深感知识匮乏和能力不强。 4、大多数教师感到在教育教学中最大的困惑是学生厌学和难以管理,希望提高农村学生家长的素质和教育观念,希望得到家长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支持和配合。这一方面说明农村中小学的教育大环境不够理想,另一方面,也说明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手段和老师的教育教学
13、策略欠缺,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大多数教师建议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同时也强调,应加强对农村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这说明大多数教师已经认识到,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一方面需要教育教学设备等硬件条件的改善,另一方面还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水平。 6、绝大多数教师认为需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水平,愿意参加多种形式的培训和教研活动。但由于教育经费短缺、人员短缺、教师课时多、没有充足的时间,教师接受专业培训和进修的机会较少。大多数教师对于县文教局教研室组织的新课程培训活动比较满意,但对于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认为没有什么效果,
14、甚至有时是光收费、不培训。 7、校本教研基本上各学校都有,但大多采取的是听课、评课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涉及较多的还是教学的技术层面,对于教育的理想和信念、教学的策略和理论缺乏宽广的视野和人文关怀的情怀,校本教研缺乏专业引领。五、建议与对策 1、编制问题。农村中小学区域广、生源分散,再加上一些老龄教师、不合格教师占用教师编制,从2000年以后,农村中小学基本上未补充新教师,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教师队伍急需补充新鲜血液。当务之急是妥善安置老龄教师、不合格教师,适当增加农村教师编制,严禁以各种形式挤占挪用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严格控制学校领导职数和行政后勤人员比例。加快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教师聘任制更
15、是迫在眉睫。 2、建立健全城镇中小学教师到农村任教服务期制度。制定政策,有计划、分期分批地组织城镇教师特别是优秀教师到农村中小学尤其是薄弱学校任教或支教,给予奖励、津贴,或者在晋职、评优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如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职称,应具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者薄弱学校任教的经历。城镇老师如果到农村和薄弱学校任教,考核合格者不仅可以每三年奖励一级工资,还可以优先评定高级职称。 3、城乡结对子,建立对口支援关系。如我县皇普学校和上关初中建立的帮扶政策,皇普学校的教师到上关初中来讲课、听课和评课,可以进行直接交流和有针对性的指导,上关初中的校长和教师们普遍反映收获很大、效果很好。 4、把农村中小
16、学建成高等师范院校的实习基地。范院校及其他举办教师教育的高校在农村中小学建立实习基地、实习教学点,选派优秀教师带队组织实习指导,一方面可以引导鼓励师范类高年级学生到农村中小学实习支教,缓解农村中小学教师不足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农村中小学教师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 5、加强县级进修学校的建设。由于多年来人们对教师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建设不如人意,从校舍、设备到师资都无力承担全县的教师培训工作。一方面,要加强进修学校培训硬件设施的配备,另一方面,尽快打造一支高水平、高质量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师资队伍是加强县级进修学校建设的关键。另外,对培训机构的领导班子建设,从工作性
17、质及工作质量角度考虑,应当由教育部门把关,而不应由县级组织部门负责。 6、加强校本教研。校本教研不是优质课展示,也不仅仅是教学研讨,对于学校管理者来说,应当在教师集体中形成一种研究的氛围,帮助每一位教师制定专业发展计划,使课程改革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结合起来。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从中发现问题,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认识。二是倡导同伴间的交流与互助。一个学校的教师应该就是一个团队,团队成员之间的讨论、交流、分享与合作对于彼此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校本教研活动应该为教师创设一个安全的、信任的、允许犯错的氛围,教学中的问题不应成为教师的压力,而是成长的起点。三是专业支持。如果没有先进的教育理论的引导,教师只会在同一水平上重复。专家、理论工作者、教研员和教师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一起对教学进行诊断与评价、研究与分析,经过反复的探索和实践,把新的教育理念真正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要注重开展课堂研讨、即席指导,一边教学、一边研讨,每个人都将自己对新课程的理解和困惑拿出来,在相互追问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这种“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师的最为有效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