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供热规划规范.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6092881 上传时间:2022-01-29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45.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供热规划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城市供热规划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供热规划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供热规划规范.docx(4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城市供热规划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城市供热规划规范 (征求意见稿) GBXX2022 2022 目 录 1 总则 .1 2 术语 .2 3 城市供热规划编制基本要求 .4 3.1 一般规定 .4 3.2 编制内容 .5 4 城市热负荷 .8 4.1 城市热负荷分类 .8 4.2 热负荷预测 .8 4.3 规划热指标 .10 5 供热方式 .11 5.1 供热能源分类 .11 5.2 供热方式分类 .11 5.3 供热方式确定方法 .11 5.4 选择供热方式的一般原则 .12 5.5 供热分区的划分 .13 6 供热热源 .14 6.1 热源种类 .14 6.2 热源规模确定原则 .1

2、4 6.3 热源布局 .15 6.4 热源规划设计的一般要求 .15 7 热网及其附属设施 .17 7.1 热网介质和参数选取原则 .17 7.2 热网布置原则 .18 7.3 热网计算 .19 7.4 热力站 .19 7.5 中继泵站 .20 附录 A 城市供热规划编制材料收集要求 .21 附录 B 供热设施占地指标 .23 本规范用词说明 .25 条文说明.26 1 总则 1.0.1为了规范城市供热规划编制工作,贯彻执行国家城市规划、能源、环境保护、土地等相关法规和政策,提高城市供热规划的科学性以及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水平,确保编制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规划中供热规划

3、的编制。规划建设区的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和城市详细规划阶段的供热规划。 1.0.3 城市供热规划应依据城市性质和规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目标 、环境保护要求、地区资源分布和能源结构等 条件 ,按照统筹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因地制宜地编制。 1.0.4 城市供热规划的主要內容应包括:预测城市热负荷, 确定供热能源种类、供热方式、供热分区、热源规模,合理布局热源、热网系统 及配套 设施。 1.0.5 城市供热规划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城市热负荷 urban heating load 城市供热系统的热用户(或用热设备)在计算条件下单位时间内

4、所需的最大供热量。包括供暖、通风、空调、生产工艺和热水供应热负荷等种类。 2.0.2 热负荷指标 heating load index 在采暖室外计算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各房间室内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需由供热设施供给的热量或单位产品的耗热定额。 2.0.3 最大热负荷利用小时数 number of working hours based on maxiumum load 在一定时间(供暖期或年)内总耗热量按规划热负荷折算的工作小时数。在数值上等于总耗热量与规划热负荷之比。 2.0.4 供热热源 heat source of heat-supply system 将天然的或人造

5、的能源形态转化为符合供热要求的热能装置,包括锅炉房、热电厂、热泵系统、分布式能源系统(含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等。 2.0.5 一级热网 primary heat-supply network 由热源向热力站输送和分配供热介质的管线系统。 2.0.6 热力站 heating substation 热网中用来转换供热介质种类,改变供热介质参数,分配、 控制及计量供给热用户热量的设施。 2.0.7 中继泵站 booster pump station 热水热网中设置中继泵的设施,中继泵指热水管网中根据水力工况要求为提高供热介质压力而设置的水泵。 2.0.8 供热方式 style of heat-sup

6、ply system 采用不同能源种类、不同热源规模来满足用户热需求的各种供热形式。 2.0.9 热化系数 share of cogenerated heat in maximum heating load 热电联产的最大供热能力占供热区域最大热负荷的份额。 3 城市供热规划编制基本要求 3.1 一般规定 3.1.1 编制城市供热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3.1.1.1 应符合城市规划的总体要求; 3.1.1.2 应符合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相关环境整治措施及节能减排的要求; 3.1.1.3 应符合城市能源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 3.1.1.4 城市供热规划应充分重视城市供热系统的安全可靠性,统筹分析热源规

7、模、数量和分布,管网布局,供热能源种类、输送与存储等多种因素。 3.1.1.5 城市供热规划应从城市全局出发,充分体现社会、经济、环境、节能等综合效益。 3.1.1.6 城市供热 规划 的 编制阶段应与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相衔接。 城市供热规划 编制阶段和 期限的划分,应与城市规划相一致; 3.1.1.7 城市供热规划应近、远期相结合,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的关系; 3.1.2 在总体规划阶段,城市供热规划应依据城市发展规模预测供热设施的规模; 在详细规划阶段,城市供热规划应依据规划区内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预测供热设施的规模。 3.1.3 城市供热规划应与道路交通规划、河道规划、绿化系统规

8、划以及城市供水、排水、供电、燃气、信息等市政公用工程规划相协调,统筹安排,妥善处理相互间影响和矛盾; 3.1.4 城市供热规划应加强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广泛征求意见,科学决策。 1 3.2.1.1 在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阶段,编制 城市 供热 规划需调研、收集以下资料:城市水文、地质、气象、自然地理资料和城市地形图 ; 城市 总体规划 研究成果,包括城市空间布局、土地利用规划图、规划人口分布等,以及和城市发展相关的能源规划研究与环保规划研究 等 ; 城市热源、热网资料,包括: 地区 热源能力 、热源现状供应能力、热源位置及用地,热网主干线分布、管径,热源、热网运行参数、设计参数; 城市 相关供

9、热 部门制订的城市供热 行业 发展 资料; 城市 供热 负荷资料 、供热负荷构成、全年耗热量资料; 地方建筑节能标准和现状建筑节能改造实施计划等。 。 3.2 编制内容 3.2.2.4 编写纲要要点和设施布局示意图 3.22.13 3 城市 总体规划阶段的 城市 供热规划内容 应 包括 : (1 1 ) 分析供热 系统 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 (2 2) )1 3.2.3.1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 确定 中 的城市发展规模,预测城市热负荷和年供热量。 (3 3 )2 3.2.3.2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 规划、能源规划纲要 纲要 ,确定 城市 供热能源种类,热源发展原则、供热方式和供热分区。

10、 (4 4) )3 3.2.3.3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的用地功能布局,热负荷分布,确定重点规划区域内 集中供热分区内、的供热方式、供热分区、集中供热分区的 供热 热源规模和布局。包括种类、个数、容量和布局。 (5 5) )4 3.2.3.4 依据 集中供热分区的 供热热源规模、布局以及集中供热分区内 供 热负荷分布,确定城市热网主干线布局 。 (6 6) )5 3.2.3.5 依据城市近期发展要求、环境治理要求以及供热系统改造要求,确定近期建设重点项目。 3.2.3.6 编写说明、绘制热源布局和热网布局规划图 3.22.24 4 详细 规划阶段的城市供热规划内容应 包括 : 城市详细规划阶段的供

11、热规划内容 (1 1 ) 分析详细规划区 及周边供热 设施 现状、特点以及存在问题。 (2 2 )1 3.2.4.1 依据详细规划方案提出的 技术经济 建设 指标,计算热负荷和年供热量。 (3 3) )2 3.2.4.2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供热规划, 阶段的供热规划 确定规划区的供热方式。 (4 4) )3 3.2.4.3 依据详细规划的用地布局,落实供热热源规模、位置及 用地 。 (5 5) )4 3.2.4.4 依据 供 热负荷分布,确定 规划区内 区域 热网布局、管径,热力 站位置及用地。 4 热负荷 4.1 热负荷分类 4.1.1 按热负荷性质宜分为下列三类:建筑采暖(制冷)热负荷、

12、生活热水热负荷、工艺用蒸汽热负荷; 4.1.2 建筑采暖热负荷按照建筑分类,宜符合表 4.1.2 规定。 表 4.1.2 城市建筑热负荷分类 大类 小类 1.居住建筑 普通住宅 别墅 2.公共建筑 行政办公楼(包括科研设计) 商场 宾馆、饭店 中、小学、托幼园所 大专院校 医院 图书馆、影剧院 体育场馆 3.工业建筑 一、二、三类工业标准厂房 4.仓储建筑 仓库 5.基础设施 市政、交通场站设施等 6.其它建筑 上述建筑以外的其它建筑 4.2 热负荷预测 4.2.1 内容要求阶段划分 4.2.1.1 城市总体规划(含纲要)阶段的城市供热规划,规划热负荷预测内容宜包括: (1 1 )全市及重点

13、规划区内的 市区(或市中心区) 规划热负荷 (2)全市及重点规划区内的市区(或市中心区)规划年供热量 (3)重点规划区内各分区民用建筑采暖、工业建筑采暖、生活热水、工艺用蒸汽等各分项的规划热负荷及年供热量。 (4)不同性质热负荷的分布 4.2.1.2 城市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供热规划,规划热负荷预测内容宜包括: (1 1 )详细规划区内各类建筑的采暖(制冷)热负荷、不同压力等级的工艺用蒸汽负荷。 (2 2 )不同性质热负荷的分布 4.2.2 热负荷预测方法 4.2.2.1 采暖热负荷预测通常采用指标法 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城市供热规划,采用采暖综合热指标预测采暖热负荷。城市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供热规

14、划,采用分类建筑采暖热指标预测建筑采暖热负荷。 4.2.2.2 工业各类工艺热负荷采用相关分析法和指标法 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城市供热规划,采用相关分析法。城市详细规划阶段城市的供热规划,采用指标法。 4.2.3 绘制热负荷延续时间曲线 当热网由多个热源供热,对各热源的负荷分配进行技术经济 分析时,宜绘制热负荷延续时间曲线,以计算各热源的全年供热量及用于基本热源和尖峰热源承担供热负荷的配置容量分析。 4.3 规划热指标 1 4.3.1 规划热指标主要包括建筑采暖综合热指标、建筑采暖热指标、生活热水指标、工业热负荷指标、制冷用热负荷指标。 5 供热方式 5.1 供热能源分类 5.1.1 城市供热能

15、源主要包括煤炭、天然气、电力、油品、地热、浅层地温(含深层和浅层地热)、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等。其中煤炭、天然气、核能和电力是主力能源。 5.2 供热方式分类 5.2.1供热方式从热源规模上可分为集中供热方式和分散供热方式; 从能源种类上可分为清洁能源供热方式和非清洁能源供热方式。 5.3 供热方式确定方法 5.3.1城市供热规划纲要阶段和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城市供热规划,应符合当地环境保护目标,以地区能源资源条件、能源结构要求以及投资等为约束条件,以各种供热方式的技术经济性和节能效益为基本依据,并统筹供热系统的安全性和社会效益,按照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优化选择,最终确定供热能源结

16、构和合理的供热方式。 5.3.2 城市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供热规划,应根据上位规划,确定并落实详细规划区内的供热方式; 上位规划中只有总体原则而无明确的供热方式的,应经过多方案比较进行选择。 5.4 选择供热方式的一般原则 选择的一般原则 5.4.1 以煤炭为主要 供热 能源的城市, 城市 供热方 式应采取集中供热方式。 (1)在本地区具备电厂建设条件,且有电力需求或多余电力能对外输出的条件下,宜首选以燃煤热电厂系统为主的集中供热方式要热源的城市热力供热系统,或燃煤热电厂系统与燃煤集中锅炉房结合的集中供热方式。 (2)当多余电力无法对外输出时,可选择燃煤集中锅炉房为主的集中供热方式。 (3)有条

17、件的地区,燃煤集中锅炉房供热方式应逐步向燃煤热电厂系统供热方式或清洁能源供热采暖方式过渡。 发展燃煤热电厂,应符合国家热电联产相关政策,特别是在环保治理措施上,应该严于国家或地方制定的排放标准,并进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5.4.2 在大气环境质量要求严格,并且天然气 供应有保证的地区和城市, 供热方式 宜 宜 采取 分散 的天然气锅炉房、中型热电冷联产系统、分布式能源系统或直燃机系统 。 5.4.3 对 限制 大型天然气热电厂供热系统进行总量控制。不鼓励发展独立的天然气集中锅炉房供热系统。 5.4.4 在水电和风电资源丰富的地区和城市,可鼓励发展以电为能源的供热方式。 5.4.5 有条件的地

18、区,宜应发展固有安全的低温核供热系统。 5.4.6 在可再生能源资源充足的条件下, 应鼓励发展 能源利用新技术 以及 以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新型供热方式。 。, 5.4.7 太阳能条件较好地区,应首选太阳能热水器解决生活热水问题,并适度加大发展太阳能采暖的数量和规模。 5.4.8 在历史文化保护区或一些特殊地区,宜采用电供热为主、油品、液化石油气和太阳能供热为辅的供热体系。 5.5 供热分区的划分 5.5.1 总体规划阶段的 城市 供热规划,依据确定的供热方式 和热负荷分布 划分供热分区。 5.5.2 详细规划阶段的 城市 供热规划,依据热源规模、不同的供热方案,对集中供热分区或分散供热分区

19、进行细化,确定每种热源的供热范围。 6 供热热源 1 6.1 热源种类 6.1.1 供热热源从规模上分为集中热源和分散热源。集中热源主要有燃煤热电厂、燃气热电厂、燃煤集中锅炉房、燃气集中锅炉房、工业余热、低温核供热、垃圾焚烧; 分散热源主要有分散燃煤锅炉房、分散燃气锅炉房、户内式燃气采暖系统、热泵系统、直燃机系统、分布式能源系统、地热、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供热系统等。 6.2 热源规模确定原则 6.2.1城市供热规划纲要阶段和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城市供热规划,应结合供热方式、供热分区及其热负荷,综合能源输送和存储条件以及供热系统安全性等因素,合理安排城市大型集中供热热源的规模、数量、位置以及供热范

20、围,并提出设施用地的控制要求。 6.2.2 城市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供热规划,应根据上位规划落实热源,或经过技术经济论证分析,选择供热方式,确定供热热源的规模、数量、位置分布以及热源供热范围,并提出设施用地的控制要求。 6.3 热源布局 6.3.1热源布局应结合城市规划用地布局和城市供热技术要求统筹确定。 6.4 热源规划设计 的一般要求 选址的一般原则 6.4.1 燃煤热电厂及大型燃气热电厂规划设计的要求: (1)热电厂的建设应遵循“以热定电”的原则,合理选取热化系数,热化系数应小于 1。 (2)燃煤热电厂厂址应有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燃料和灰渣的运输。大型燃气热电厂厂址应具有接入高压天然气

21、管道的条件。 (3)厂址应满足工程建设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避开机场、断裂带、环境敏感区,不受洪水、潮水或内涝的威胁,厂址标高应满足防洪要求。受条件限制、必须建在受到威胁区域时,应有可靠的防洪、排涝措施。 (4)应节约用地,充分利用非可耕地和劣地,不占或少占基本农田。 (5)热电厂宜位于居住区和主要环境保护区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6)应有可靠的供水水源及污水排放条件。 (7)便于热网出线和电力上网。 (8)宜具有发展或扩建的可能性。 6.4.2 燃煤集中锅炉房规划设计的要求: (1)燃煤集中锅炉房周边应有良好的交通道路条件,便于燃料和灰渣的运输。 (2)便于热网出线。 (3)

22、应减少烟尘及有害气体对居民区和环境敏感区的影响。锅炉房宜位于居住区和环境敏感区的采暖季最大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4)地质条件良好。厂址标高应满足防洪要求,并应有可靠的防洪排涝措施。 6.4.3 燃气集中锅炉房规划设计的要求: (1)便于热网出线。 (2)便于天然气管道接入。 (3)位于负荷端或负荷中心。 (4)地质条件良好。厂址标高应满足防洪要求,并应有可靠的防洪排涝措施。 6.4.4 低温核供热厂厂址的选择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厂址周围不应有大型易燃易爆的生产与存储设施、集中的居民点、学校、医院、疗养院和机场等。 6.4.5 清洁能源分散供热设施应结合用地规划、建筑平面布局、近期建设进度等因素

23、确定位置,不宜与居住建筑合建。 7 热网及其附属设施 7.1 热网 介质 和参数 选取原则 热网种类 7.1.1 热源供热范围内只有民用建筑采暖热负荷时,应采用热水作为供热介质。 7.1.2 热源供热范围内生产工艺热负荷要求必须采用蒸汽,且为主要负荷时,应采用蒸汽作为供热介质。 7.1.3 热源供热范围内既有民用建筑采暖热负荷,又存在生产工艺热负荷,且生产工艺热负荷要求必须采用蒸汽时,可采用蒸汽和热水作为供热介质。 7.1.4 热源为热电厂或集中锅炉房时,一级热网供水温度可取110150,回水温度不高于 70。 7.1.5蒸汽管网的热源供气温度和压力应以满足沿途用户的生产工艺用汽要求确定。 7

24、.1.6 多热源联网运行的城市热网的热源供回水温度应一致。 城市供热规划所涉及的热网包括城市热网和区域热网。热网布局应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考虑分期建设,远近结合,进行多种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力求达 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主干线尽量先经过热负荷集中的区域。 7.2 热网 布置原则 的规划内容 7.2.1 应综合热负荷分布、热源位置、道路条件等多种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热网布局。 7.2.2 城市热网的布置型式有枝状和环状二种方式。蒸汽管网应采用枝状管网布置方式; 供热面积大于 1000 万平方米的热水供热系统采用多热源供热时,各热源热网干线应连通,在技术经济合理时,热网干线宜连接

25、成环状管网。 7.2.3 热网应结合城市近、远期建设的需要,主干线应主要沿城市现状道路或规划道路布置,并应位于热负荷比较集中的区域。 7.2.4 热网应采用地下敷设方式,工业园区的蒸汽管网在环境景观、安全条件允许时可采用地上架空敷设方式。 7.2.5 一级热网与热用户宜采用间接连接方式。 7.2.1 城市供热规划纲要阶段和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供热,应确定供热介质、供热参数和热网布置原则。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供热规划还应结合城市热源分布,进行热网主干线、支干线布局,以及主干线管径的计算,并考虑多热源联网运行的可能性 。 2 7.2.2 城市详细规划阶段的供热规划,应确定 供热介质、供热参数并 结合规

26、划区的热源分布,进行规划区内热网布局,以及热网管径的计算 。 7.3 热网 计算 规划的一般原则 7.3.1 热水管网管径应根据经济比摩阻,通过水力计算确定; 蒸汽管网管径应根据控制最大允许流速计算确定。 7.3.2 经济比摩阻应综合考虑热网的运行管理、城市建设发展、经济等因素确定。 7.3.3 宜根据热网计算结果绘制水压图。 7.4 热力站 7.4.1 热网与用户采取间接连接方式时,宜设置热力站。 7.4.2 热水管网热力站合理供热规模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7.4.3 居住区热力站应在供热范围中心区域独立设置,公共建筑热力站可与建筑结合设置。 7.5 中继泵站 7.5.1 中继泵站的位置

27、、数量、水泵扬程,应在管网水力计算和绘制水压图的基础上,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附录 A A 城市供热规划编制材料收集 要求 城市供热规划的编制,应在调查研究、收集分析有关基础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规划编制阶段应与城市的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相衔接。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成果前,首先要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根据规划编制的阶段不同,调研、收集的基础资料宜符合下列要求: 3.2.1.1 在城市总体规划纲要阶段,编制城市供热规划需调研、收集以下资料:城市水文、地质、气象、自然地理资料和城市地形图; 城市总体规划研究成果,包括城市空间布局、土地利用规划图、规划人口分布等,以及和城市发展相关的能源规划研究与环保规划

28、研究等; 城市热源、热网资料,包括:地区热源能力、热源现状供应能力、热源位置及用地,热网主干线分布、管径,热源、热网运行参数、设计参数; 城市相关供热部门制订的城市供热行业发展资料; 城市供热负荷资料、供热负荷构成、全年耗热量资料; 地方建筑节能标准和现状建筑节能改造实施计划等。 2 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编制城市供热规划需调研、收集以下资料:城市水文、地质、气象、自然地理资料和城市地形图; 城市总体规划研究成果,包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土地利用规划图、工业发展规划、工业园区规划、规划人口分布等,和城市发展相关的能源规划研究与环境保护规划研究等,以及或城市供热规划纲要以及城市发

29、展相关的能源规划纲 要与环保规划纲要等; 城市热源、热网资料等,包括地区热源能力、热源现状供应能力、热源位置及用地,热网主干线分布、管径,热源和热网的运行参数及设计参数; 城市相关供热部门制订的城市供热行业发展规划资料; 城市供热负荷历史资料、供热负荷种类构成、全年耗热量资料; 地方建筑节能标准和现状建筑节能改造实施计划等。 在详细规划阶段,编制城市供热规划需调研、收集以下资料: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各类建筑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负荷指标的现状资料或地方现行采用的标准或经验数据; 详细规划区内的人口、各类建设用地面积、建筑面积和规划图; 工业企业生产用汽规模; 各类现状供热设施的资料等。 附录 B B

30、供热设施占地指标 表 1 热电厂占地控制指标 总容量 (MW) 机组构成 (台数机组容量) 厂区占地 (104 m 2 ) 单位容量占地 (104 m 2 /MW) 200 450 16.51 8.510-2 300 250+2100 19.02 6.310-2 400 4100 24.58 6.110-2 600 2100+2200 30.10 5.010-2 800 4200 33.84 4.210-2 1200 4300 47.03 3.910-2 2400 4600 66.18 2.810-2 注:1.供水为直流冷却系统 2.铁路运煤、贮煤 25 天 3.不包括灰厂占地 表 2 新建、

31、扩建热电厂占地控制指标 分类 装机容量(MW) 占地面积(104 m 2 ) 新 建 厂 212=24 2.4 225=50 5 250=100 8 2125=250 15 2300=600 18 扩 建 厂 412=48 3.2 425=100 6.5 450=200 12.0 4125=500 21.0 4300=1200 28 212+225=74 3.7 225+250=150 7.5 250+2125=350 14 2125+2300=850 25 2300+2600=1800 36 摘自: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 表 3 部分城市现状热源厂占地指标 序号 单位名称 装机容量(

32、MW) 占地面积 (104 m 2 ) 备 注 1 珠江热源厂 664MW+135MW 3.5 2 新东方热源厂 375T/H 26.5 3 东基热源厂 564MW 2.0 4 沈东热源厂 664MW+129MW 4.2 5 大连泉水热源厂 558MW 3.5 6 大连大学城热源厂 558MW 2.9 7 沈阳苏家屯东部热源厂 458MW+475T/H+135T/H 7.6 8 抚顺高湾热源厂 358MW 4.0 9 大连晋源热源厂 458MW 1.9 10 沈阳苏家屯南部热源厂 364MW+329MW+235T/H 6.0 11 沈阳于洪热源厂 170MW+3130T/H+175T/H 6.

33、2 12 承德东北郊热源厂 258MW 2.46 表 4 北京热源厂用地标准(试行) 设施 用地指标(m2 /MW) 燃气热电厂 360 燃煤供热厂 145 燃气供热厂 100 注:1.本表用地指标指单位供热能力的用地指标。 本规范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 反面词采用“不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