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综合交通“十二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综合交通“十二五”规划.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天津市综合交通“十二五”规划2013/10/14 15:11:10来源:浏览次数:11384共 3 页一、“十一五”回顾及综合评价(一)“十一五”完成情况“十一五”期间,我市交通建设全面推进,海空两港枢纽地位不断提升,区域通道能力不断增强,交通承载力明显提高,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指标和任务,现代化的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1.港口“十一五”期间,天津港加快实施25万吨级深水航道、30万吨级原油码头、南疆专业化煤炭码头、专业化矿石码头、北港池集装箱码头群等港内重点项目,大大提高了港口等级和综合通过能力。同时,加快了东疆等港区的开发建设步伐,拓展了港口发展空间,带动了区域产业发展。2010年港
2、口货物吞吐量4.1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008.62万标准箱。以南北两大港区为核心,港区陆域面积由47平方公里拓展至117平方公里。2.铁路实现了京津城际铁路建成通车,京沪、津秦、津保等高速铁路全面开工建设。五年新增营运铁路里程145公里(其中客运61公里,货运84公里),已经形成辐射“三北”及华东地区的6条对外通路。铁路旅客发送量由2005年的1558万人次增长到2010年的2654万人次,年均增幅11.2%;货运发送量由2005年的4200万吨增长到2010年的7597万吨,年均增幅12.6%。3.公路建成荣乌(津汕)、京津等8条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980公里,在建高速公路279公里,基本
3、形成由3条过境主通道、3条京津城际通道和10条中心城区、滨海新区放射线组成的市域高速公路网骨架。普通公路形成了以中心城区为中心的放射性路网,通车里程2473公里。到“十一五”末,天津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4832公里,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指标。全市公路网密度由“十五”末的91公里/百平方公里提高到124.4公里/百平方公里,二级以上公路比重由26%提高到35%。4.机场干线机场功能进一步完善。机场T1航站楼建成使用,航站楼规模达到11.6万平方米,T2航站楼正在建设;飞行区等级为4E级,具备双跑道运行条件;机场年旅客吞吐能力达到800万人次。2010年天津机场客运吞吐量达到727.7万人次,迈
4、入大型干线机场行列。辐射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已实现国内通航城市45个(27个省会级城市、三亚等18个重点旅游城市)、航线66条,国际通航城市16个、航线18条,通航城市和航线分别比“十五”末增长35.6%和50%。航空运输业务持续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旅客吞吐量由2005年的219万人次增长到2010年的727.7万人次,年均增幅27.1;货邮吞吐量由2005年的8万吨增长到2010年的20.2万吨,年均增幅20.3%。5.城市道路五年新增道路面积2300万平方米,比“十五”末增长30%;四级路网总长度达2800公里,超额完成“十一五”建设规模指标。2010年底全市建成快速路总里程177公里,
5、在建101公里,超出了“十一五”规划提出的220公里快速路建设规模。(1)中心城区以快速路为骨架,以“三环十四射”为补充的环放式路网基本形成,建成通车快速路里程117公里。海河两岸道路交通联系极大增强。共新增跨海河桥梁9座,改造提升4座。新建、改造了一批主次干道,计273公里。四级路网总长度1290公里,路网密度3.9公里/平方公里,实现规划路网的60。(2)滨海新区骨架路网建设全面启动。塘汉快速路、西中环快速路、中央大道、港塘路等区间骨架通道正在加快建设;新建主次干道150公里。现状整体路网呈现方格网状形态,路网密度1.8公里/平方公里,实现规划路网的36。(3)津滨走廊形成条贯通性双城联系
6、通道,分别是2条高速(京津塘高速、津滨高速)、1条快速( 天津大道)、条区间干道(津塘公路、津沽公路)。6.轨道交通在津滨轻轨基础上,实现地铁1号线建成通车,地铁2、3号线和9号线西延线主体工程完工,运营里程由“十五”末的45公里增加到71公里,日客运量17万人次。在建线路里程58公里。7.地面公交建设公交场站75处,公交线网向外围新城延伸,实现了各区县城区公交线网全覆盖;更新改造车辆5500辆,公交车辆保有量达到7117辆。中心城区公共汽车分担率19.2%,比2005年的12.8%提高6.4个百分点。8.综合交通枢纽东站、西站、滨海站等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已起步。依托综合交通体系和重点地区建设,
7、中心城区内东站、西站、文化中心及滨海新区内的于家堡城际站(滨海东站)、滨海高铁站(滨海西站)、滨海国际机场等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进度正在加快,带动周边地区同步发展。9.机动车保有量“十一五”期间,机动车保有量增长较快。2010年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180万辆左右。10.交通管理“十一五”期间,建成了包含机动车驾驶人信息、车驾管、违法处理、事故处理等系统在内的交管业务系统,建成了千兆网速连接的交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以及300个主要道路视频监视点位,初步建设了交通信息发布诱导系统,中心城区基本实现道路交通信号集中控制。对路网、机动车保有量、交通流量等交通因素进行了全面调查,提出了道路交通总量宏观调控的策
8、略及具体措施,制定了道路交通组织规划,对海河东路、张自忠路等实施了长距离机动车单向交通组织,在意式风情区实施了区域单行道路交通组织,在外环线以内区域禁止摩托车通行。(二)存在问题1.区域交通服务辐射能力有待增强港口集疏运问题比较突出。天津港集疏运过于依赖公路,铁路分担比例小,缺少必要的铁路集装箱场站,海铁联运发展滞后。机场空域严重制约发展,集疏运通道单一。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可利用空域资源有限,直接影响我市机场的航线设置、运营和发展。目前滨海国际机场高峰小时起降架次仅为20架次,不能满足快速发展要求。铁路客货混行,货运能力不足,货运铁路穿城。高速公路交通运输不均衡,部分高速公路通行能力偏低,京津塘
9、、长深(唐津)等部分高速公路交通拥堵严重;缺少通往石家庄、赤峰方向的直通通路。2.公交服务水平亟待提升轨道交通规模小,尚未形成网络,无法满足双城之间以及双城区内部的快速通勤需求。常规公交线网覆盖面窄、线路重复、服务水平低。公交总体发展水平与同类型城市相比差距明显。3.综合交通一体化程度有待加强综合交通枢纽尚未建成,各种交通方式缺乏相互协调和衔接。铁路与轨道交通、长途客运综合换乘枢纽正在建设中,机场与铁路、轨道交通衔接尚未启动。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缺乏相互衔接和协调。以港口、铁路、公路为主要货运运输方式的货运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滞后,物流发展缓慢,综合交通一体化程度较低。4.交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我
10、市尚未出台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和相关策略,机动车出行需求缺乏有效调控和引导,交通拥堵呈现加剧态势。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滞后。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设备老化严重,致使系统降级使用;主要道路及路口电子监控设备覆盖率低;交通诱导系统建设缓慢,尚未形成规模。交通供需矛盾突出。双城区内路网系统尚不完善,需求管理措施薄弱。交通拥堵日益严重,道路交通安全性、舒适性差。二、面临的形势与发展目标(一)面临的形势“十二五”是我市实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与国际物流中心”目标的关键五年,同时也是我市交通需求飞速增长、交通发展模式实现重要转型的五年。区域交通压力将持续存在,城市交通问题将迅速凸显。1.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的定
11、位要求加快港口发展和强化机场对外辐射(1)港口“十二五”期间,港口货物吞吐量按年递增率7(“十一五”期间为12)预测、集装箱吞吐量按年递增率13(“十一五”期间为16)预测,到“十二五”末期,天津港货物吞吐量预计达5.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1800万标箱。港口作为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核心载体功能进一步增强,要求提供高效率的集疏运体系支撑。(2)机场“十二五”期间,机场旅客吞吐量按年递增率17(“十一五”期间为28)预测、货物吞吐量按年递增率18(“十一五”期间为20)预测,预计“十二五”末期,滨海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16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50万吨。2.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交通需
12、求快速增长“十二五”期间,世界经济整体趋于复苏,国内经济将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的重点推动下,继续保持快速发展,为天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预计“十二五”末,我市GDP将超过16000亿元,常住人口达到1600万人。“十二五”末机动车保有量将从现状180万辆增长至300万辆左右,进入机动化加速发展期。城市客、货运出行总量将在现状基础上增加一倍,要求我市综合交通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服务支撑。3.“双城”战略要求建立双城一体化交通体系双城一体化发展趋势明显,交通联系更为紧密。城市空间布局将由中心城区的“单中心”向中心城区、滨海新区核心区“双中心”结构转变,港口布局在现有基础上
13、向南部拓展,形成多极增长、对接发展的新格局。与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相应,双城之间交通需求将极大加强,要求构建以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为“双核心”、一体化的交通网络布局,支撑双城相向拓展。4.“低碳”成为城市发展主题,交通发展模式亟待转型为应对全球气候危机,从根本上缓解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我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节能提高能效的贡献率要达到85%以上。交通运输业因较大的能源消费量和污染物排放量,已成为我国“低碳”建设的重点领域,交通领域的节能减排任务非常艰巨,我市交通发展模式同样面临减碳化转型。(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十
14、二五”期间,继续强化对外辐射,构建低碳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支撑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定位,促进“双城双港”空间战略的实现。1.总体目标到“十二五”期末,以“双城”(中心城区、滨海新区核心区)为中心,以“双高”(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双快”(快速轨道、快速路)为骨架,高效、便捷、安全、绿色、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以“两港”(海港、空港)为核心的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枢纽地位基本确立。2.时空通达指标双城与京津冀地区主要城市之间90分钟通达。双城与市域内区县新城之间60分钟通达。双城区内部45分钟通达,双城核心区之间30分钟通达,示范小城镇和工业园区与所在区县新城
15、之间30分钟通达。三、“十二五”重点任务(一)港口“十二五”期间,重点解决港区布局过于集中、集疏运通道能力不足、港城交通矛盾突出等问题。一是优化港区布局。加快南港、临港经济区建设,转移北港区大宗散货运输,缓解集疏运压力过于集中的矛盾。二是推进航道建设。北疆港达到30万吨级航道,南港达到510万吨级航道。三是加快东疆集装箱码头和南港专业化码头等建设工程,提高港口生产设施能力。(二)铁路重点解决铁路集疏港能力不足、货运铁路线路穿越城区两大问题。在货运铁路方面,要全面提升铁路集疏港能力。一是推进进港三线建设工程,解决东疆港区集装箱铁路运输问题。二是启动南港一线和西南环线,解决南港区和南疆港区集疏运问
16、题。三是建设大北环铁路、建设汊周联络线、杨双联络线,同时启动临港环线前期工作,在城市外围形成环形货运通道。四是在上述工程实施后,在中心城区取消陈塘支线、李港铁路和京山小三线的货运功能,在滨海核心区取消进港一线,减少货运铁路穿城干扰。在客运铁路方面,要加快京沪高铁、津秦客运专线、京津城际延伸线、津保铁路等在建工程,新建客运铁路273公里,形成“十”字型枢纽,提升客运铁路运输能力。(三)公路高速公路方面,一是要重点解决集疏运交通不畅的问题,包括:高速公路流量分布不均衡、长深、京津塘等部分通道拥堵严重,缺少通往承德等腹地方向的高速直通通道,普通公路与城市交通相互干扰等。二是要重点解决公路网络不完善的
17、问题。包括:我市与京、冀对接的部分干线公路等级偏低,有12个出入口低于周边省市;双城区辐射市域的干线公路网络较为薄弱,尤其是通往北部地区的通道不足。在集疏港方面,采用“改造挖潜、适度新建”策略,全面提升区域通道集输港能力。一是拓宽改造京津塘高速、长深(唐津)高速,提高集疏港通道能力。二是启动建设滨石高速和津港高速二期,为南港区和临港经济区服务。三是将塘承高速公路一期向北延伸,打通港口直通承德、内蒙方向的高速通道。四是要通过价格杠杆作用,均衡疏港高速公路通道流量。五是在普通公路方面,改造杨北公路,与新建港城大道相接,形成北港区大件运输和辅助疏港通道;拓宽改造津塘路,建设西外环辅道,形成滨海新区核
18、心区西部的货运环路,减少货运穿城,并提高北港区普通道路疏港能力。完善网络方面,一是新建蓟汕高速,形成绕城高速环线。二是规划改建蓟塘、宝芦等普通干线公路,强化区县新城与双城区之间的干道连通,改善示范产业园、小城镇的对外交通条件。三是加强省际出口公路建设,使对外接口干线公路全部达到二级以上,不低于周边省市接口公路等级。“十二五”期末,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将达到1635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350公里,实现与主要腹地均有直接高速通道,市域所有区县新城都有高速公路覆盖;区县新城与滨海新区之间均有一级公路连通。(四)机场要重点解决机场发展与定位不相称、空域资源瓶颈制约机场发展、集疏运通道单一的问
19、题。一是要加快T2航站楼及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机场地面接待能力;加快航线发展,大力发展支线运输。促使机场业务量快速攀升,与首都机场共建东北亚地区航空枢纽。二是要尽快优化机场空域布局,解决空域资源瓶颈制约机场发展的问题。三是完善机场集疏运系统,形成多种形式的陆空联运快速通道。建设京津城际机场联络线,方便北京和天津双城直达机场;建设地铁M2延长线,增加公交集疏运能力;建设成林道东延线,形成中心城区通往机场的专用道路;建设机场大道南北延伸线,向南跟津滨高速连通,方便滨海新区和中心城区南部地区进出机场;向北与京津高速相接,方便与首都机场间的直接联系。到“十二五”末,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将建成北方国际航空物流
20、中心和大型门户枢纽机场,进一步带动航空产业的发展,并与首都机场、首都第二机场便捷连通;实现集轨道、公交、小汽车等多种交通方式一体化的综合换乘枢纽功能,保证双城区至滨海机场的一小时通达,并通过城际、高铁、高速公路班线等陆路交通方式服务辐射周边城市和地区。(五)城市道路(1)中心城区要尽快改变路网结构不完善,主次干道不成系统,路网实现率不高的现状;尽快解决部分瓶颈节点,尤其是出入城交通不畅,京津塘高速公路对城市北部地区的分割严重等问题。一是完善道路网络,加快建设平行于快速路的疏解道路(如吉兆路、雪莲路等),提高转换交通能力,提高路网密度,缓解出入城交通压力;二是完善北部城区网络,促进北部新区的发展
21、,包括京津塘环内段改造为高架,建设外环线东北部调整线等北部新区内骨架道路;三是支撑重点地区发展,建设文化中心、会展中心、解放南路地区、海河后5公里等项目周边道路;四是疏导结合,重点治理海津大桥、津汉-外环线交口等拥堵点,同时打通卡口路、断头路,配套建设人行天桥,优化微循环系统。到“十二五”期末,北部新区与中心城区实现无缝对接发展,中心城区与外围地区之间的联系通道数量翻倍,“两环十四射”骨架路网全部建成,路网实现率由现状的60提高到70以上。四、政策保障(一)加强地区和部门合作,推进交通协调有序发展完善区域交通发展合作机制,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打破区域、部门壁垒,建立一省两市及国家交通行业部门与地
22、方政府部门间的定期联席会议制度,统筹研究区域交通发展的重大问题,对接建设项目,协调建设方案,统一信息平台。市域交通设施建设要遵循速度与适度相统一,坚持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在资源、能源和环境可承载的前提下,以最小的交通资源消耗获取最大的运输能力。发展改革、规划、国土、环保、建设交通、交通港口、市政公路等部门要加强合作,密切联系,实现交通规划、项目建设、运营管理的有机衔接,确保我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二)强化交通需求管理,保障供需基本平衡交通基础设施总供给不足且分布不平衡仍是现阶段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我市交通发展的主要矛盾。在积极扩大供给的同时,要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需求管理。一是尽快系统研究制定我市交
23、通政策和相关策略,重点开展机动车拥有和使用、公交优先、新能源新技术应用等相关政策的研究。加快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建立公交发展基金和多层次、相互协调的票价体系,大力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和吸引力。二是制订我市智能交通发展规划和相应设计规范,加快智能交通体系建设,提高交通管理技术含量,加强对交通出行的引导和调控作用。三是大力倡导低碳交通模式。严格执行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加快运输装备改造升级,降低交通能源消耗。加强慢行交通系统研究和规划,逐步完善非机动车和步行系统,积极引导和鼓励绿色低碳方式出行。四是研究优化中小学“校线”布局规划,因地制宜发展适宜中小学上下学的交通工具,缓解重点“学区”交通拥堵问题。(
24、三)创新投融资渠道,拓展资金来源一是抓住国家支持区域经济发展和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战略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在安排投资、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利用国外政府贷款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二是坚持“建设、养护、管理”并重的原则,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基础性交通设施的财政投入力度。三是研究建立交通产业发展基金,支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利用发行企业债券、重组上市及经营权转让等多种方式募集交通建设资金;采取更为灵活的优惠政策,广泛吸引国内外资金参加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经营。总之,“十二五”是我市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我们将统筹全局、各方联动,扎实有效地推进我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为全面建
25、设独具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宜居城市提供有力保障。中心城区骨架道路建设项目分布图(2)滨海新区要尽快改变区间骨架路网不成体系,南北向贯通通道缺乏,尤其缺少跨河桥梁的现状;同时,重点解决疏港道路穿城的港城交通问题。一是在加快推进在建项目基础上,启动中央大道南延线,由津晋高速向南延至海景大道,形成塘汉大之间的贯通滨海新区核心区骨架道路建设项目分布图通道;将在建西中环向北由第九大街延伸至塘承高速,向南由津塘路延伸至天津大道,有效衔接新区现状及在建的高快速路。二是取消新北路疏港功能,货运通过外围货运通道转换,减少货运穿城干扰。三是结合于家堡中心区、滨海高铁站、南部新城等重点发展地区,完善滨海核心区西、南部
26、路网。到“十二五”末,滨海新区路网主骨架全部建成,在沿海走廊上,形成中央大道、汉北路等客运专用通道,区间客货交通组织更加合理。(3)津滨走廊要尽快改变双城两端衔接不畅、缺乏南北转换通道;客货运功能混杂,贯通通道能力不足的状况。一是实施东金路及中心庄路南延线,以及双城内部南北向通道,提高区间交通的转换能力,强化双城衔接。二是增强双城间通道能力,打通津塘二线,将现状线位向东延伸至西中环快速,形成海河北侧的快速通道,将双城之间的贯通通道由现状条增至条。三是明确道路功能,合理组织客货交通。在海河南北两岸形成津滨高速、天津大道2条客运专用通道,确保双城快速通勤。(六)轨道交通要重点解决公交分担率低,轨道
27、运营规模小、未形成网络的问题。(1)中心城区一是建设地铁5、6号线,形成环放式网络。二是建设地铁2号线机场延伸线、东丽湖延伸线和地铁3号线南站延伸线,方便东丽湖、南站等外围地区与中心城区的联系。三是启动4、7、10号线建设,促进西站、文化中心等重点地区的建设发展,强化核心地区对外交通联系。(2)滨海新区一是启动建设市域Z4线中部新城至汉沽段,与津滨轻轨形成换乘,强化沿海发展带。二是建设Z2线滨海西站至中新生态城段,支撑和带动中新生态城建设;三是启动建设B2线黄港欣嘉园至临港经济区段,连接滨海西站和于家堡。(3)津滨走廊一是对现有津滨轻轨车辆进行改造,使轻轨客运能力由现状18万人次/日提高至27
28、万人次/日,充分发挥轻轨对双城客运的服务和支撑作用(另外,京津城际延伸线建成以后,能够为双城提供8万人次/日的客运能力);二是适时启动市域Z1线文化中心至开发区段,实现双城半小时通达。到“十二五”期末,全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由71公里增加至230公里,轨道网络客流由15万人次/日提高到200万人次/日以上,轨道交通出行量占整个公交出行总量的比例由7.7到30%以上,基本确立轨道交通在客运体系中的骨干地位。(七)地面公交重点解决公交与轨道衔接不紧密,服务水平低,公交场站不足的问题。一是要实现线网优化。调整轨道1、2、3、9号线沿线公交线路,强化轨道接驳;在轨道环线附近截流进入核心区的公交线路,调密
29、补疏;将公交线网服务覆盖扩展到全市域,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二是要实现公交提速。建设公交专用车道100公里,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在滨海新区建设65公里的快速公交,构建骨干公交网。实现主要走廊公交运营车速提高到18公里/小时左右,较现状提高50%。三是要完善场站设施,增加公交运力,新增公交车辆4000辆,空调车比例达到60%以上,提高出行舒适性,提升服务品质。四是要实现公交优先。制定公交优先发展政策,加大公交财政投入,实现公交与轨道及公交间换乘优惠票价,降低出行费用。到“十二五”末,地面公交线网极大完善,形成中心区、外围新城、中心镇三级运营网络;消灭公交服务盲区,双城区公交站点周边300米
30、范围全覆盖,外围区公交站点周边500米范围全覆盖;地面公交的客流由现状的200万人次/日提高到400万人次/日以上。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分布图(八)综合交通枢纽重点解决多种交通方式换乘不便的问题。加快建设西站、于家堡站等大型对外综合交通枢纽,新建城市综合交通枢纽30处,实现各种交通方式零距离换乘和城市内外交通体系的有效衔接。(九)停车场要重点解决城区配建车位不足、路外公共停车场建设滞后、重点地区停车矛盾突出的问题。一是要规范停车秩序,制定鼓励建设停车场的相关政策。二是要在严格执行配建停车标准基础上,加快重点地区路外公共停车场建设。其中,在中心城区建设45处路外公共停车场,新增公共停车泊位约1.7万
31、个,其中与轨道交通车站结合8处,引导车辆停车换乘进入中心区;在滨海新区核心区新增公共停车场39处,新增停车泊位0.87万个。(十)交通管理“十二五”期间,重点实施以下工程:一是建设城市智能交通综合信息集成平台初步形成覆盖全市域范围的智能化中央管理系统,提高系统运行效率。二是建设完成控制规模为1000至1500个路口的交通信号实时控制系统,实现中心城区主要道路交叉口(约1000个)的交通信号协调控制。三是推进道路交通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在外环线以内重要道路、繁华地区和易发案地区建设1500个视频监控点位,在滨海新区“技防网”系统建设2000个视频监控点位、在全市高速公路建设1039个视频监控点位、
32、主要公路上建设1451个视频监控点位。在实现所有灯控路口视频监控覆盖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我市社会治安防控和交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四是推进交通诱导系统建设。初步形成覆盖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的交通诱导系统,实现对城市交通流的动态和静态诱导。五是通过削减机动车出行总量、引导非机动车使用、鼓励公交优先、完善错时上下班、鼓励公务用车共乘制度等措施,控制交通出行总量。六是完善区域交通组织,形成骨架路网、区域、节点三个层次交通网络组织,进一步提升道路网容量。到“十二五”末,城市交通管理实现从现状局部交通监控到功能较为完善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转变,实现控制区域内主干道路通行能力提高10,平均车速提高15,停车延误减少15%,停车率减少20,有效减少尾气排放,降低油耗,提高城市运转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