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CRT角度看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问题.docx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60906543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8.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CRT角度看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从CRT角度看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CRT角度看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CRT角度看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问题.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选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1.1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对中小企业融资及商业银行管理的意义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推进对于中小企业与中小商业银行都具有更积极的意义。对中小企业而言,首先,因为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融资使企业的资产发生剥离,从而实现了以企业标的资产作为信用基础与支付凭证的目的,使得发起人的破产风险不会出现在资产证券化融资过程中,因此投资者的破产成本是不存在的,也相应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其次,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服务费用是相对较低的,据相关资料显示,规模效应会使得中介体系收取的总费率要低于其他融资方式的0.5%。再次,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信用级别高于发起人的整体信用级别,使得原来因

2、信用级别较低而难以进行融资的中小企业有了融资机会且融资渠道得以拓宽,而且发起人一般能够获得信用增级所带来的差额收益。最后,信贷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工具,搭建起了资金供需双方的沟通桥梁,实现了间接和直接融资困难的中小企业能够获得一种风险低及多样化的资产组合融资工具,这些对中小企业来说极具意义。就银行方面而言,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对于提升银行信贷资产流动性;实现信用风险转移;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水平;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以改善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以及调整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拘方面都具有现实意义。其中将中小企业的非流动性资产通过信贷证券化转化为流动资产,盘活银行的资金增加金融体系可贷资金来源,

3、在对应资金流动性趋紧的情况下,是一个非常积极的思路。2008年浙商银行发行的第一期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2013年获批的阿里小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正是体现了这一思路。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真实出售”环节将信用风险从资产负债表中剥离,提升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正符合巴赛尔协议对银行风险管理提出的要求。通过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转移信用风险的同时扩展可贷资金来源,有助于破解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惜贷”困局,使得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降低,获得新的及有效地融资工具。第二节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1.2.1研究思路本文拟采用如下的技术路线图(见1.1)进行CRT视角下的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内容的研究、探讨。1.2.

4、2研究内容第一章为绪论部分。首先,通过对己有研究文献的梳理,了解对该问题目前学者研究的领域及问题,以便进一步明确该问题研究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其次,界定了相关概念,明确了本论文相关研究的范围;最后就本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结构安排以及创新点及进一步需要完善的地方进行了说明。第二章为相关文献综述。该章主要从资产证券化基础理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及信用风险转移理论等三个方面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本文所涉及到的理论及研究方法。首先,从资产证券化成因及作用、资产证券化风险计量、资产证券化风险控制、资产证券化风险监管及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等五个方面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资产证券化理论、作用机制的最

5、新研究进展,其中系统地回顾了学者对资产证券化的风险计量、风险控制、风险监管等问题所进行的大量实证研究;其次,从资产管理、负债管理、资产负债综合管理、资产负债表外管理、风险资产管理及全面风险管理等六个方面介绍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的形成及演变;最后,从信用风险转移理论、信用风险转移工具、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等三个方面对信用风险转移进行了相关阐述,其中重点从微观和宏观角度分析了信用风险转移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信用风险转移市场中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这部分内容为下文分析奠定了研究基础。第二章相关文献综述第一节资产证券化研究综述2.1.1资产证券化成因及作用资产证券化起于美国,然后迅速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发展幵

6、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发达国家己颇具规模。国外对于资产证券化问题的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主要从资产证券化定义、成因及影响因素、风险、定价及收益、对银行及金融市场乃至货币政策的影响等角度分析,特别是对资产证券化结构设计、制度分析等方面已深入到利用数学计量模型衡量资产证券化风险等实证分析层面,理论研究也已经相当成熟。2.1.1.1国内的相关研究国内对资产证券化研究比较晚,大致起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再加上缺乏实际市场数据,因此过往的研究大多釆用规范分析,研究多局限于资产证券化的运行机制及基本原理,以及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经济环境下的可行性和实践性方面,很少涉及深层次问题。年之后,更多的集中

7、于案例及实证研究,内容涉及四个方面:(1)就特定类型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应用研究;(2)就信贷资产证券化对经济环境造成的影响研究;(3)资产证券化相关政策、制度设计问题研究,例如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资产转移的法律问题、税收问题等;(4)资产证券化风险测度与控制,运用模型评估资产池信用风险等。国内学者张超英在其博士论文中论证了资产证券化的本质,资产证券化的本质是通过结构变换,使贷款成为具有流动性的证券,以这种证券为交易对象来交易贷款,并在其中对资产证券化的动因进行了分析,认为随着监督技术的进步,最优制度安排的均衡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了以资产证券化技术为支持的金融体系的制度性演进,这是资产证券化的深

8、层制度性动因。何小锋认为资产证券化包括一个核心原理和三个基本原理:一个核心原理是指被证券化资产的现金流分析,三个基本原理分别是指资产重组原理、风险隔离原理、信用增级原理。王开国主要从宏观角度分析,认为实施资产证券化有利于促进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调整经济结构,盘活企业存量资产,降低银行不良债权,加速住房制度改革,扩大国内有效需求,从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张超英从金融体系演进和信息经济学的角度,认为通过证券化法则的作用,一是使债权的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由流动性的零区域进入非零区域,从而使风险得到了分散;二是使原来集中于银行内部的部分金融服务,通过与外部组织的市场交换机制使得组织成本降低。第二节商业

9、银行风险管理理论的研究综述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理论先后经历了资产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资产负债表外风险管理理论、风险资产管理理论、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阶段。2.2.1资产管理理论资产风险管理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的真实票据思想。亚当斯密认为,商业银行业务应该集中于短期自偿性贷款,且一定要用真实商业票据做抵押,以规避贷款流动性差给银行带来的风险。该理论考虑了银行经营稳定性与促进商品流通的作用,但忽视了贷款需求多样性以及商业银行推动生产发展的职能。20世纪伊始,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比例增加,对资产风险管理需求增加。莫尔顿提

10、出了“可转换能力”理论,即银行可以向中央银行再贴现以进行资产变现,也可以将生息资产转换为一些可以随时变现的证券,以此满足银行经营赢利性和流动性原则。布鲁克诺认为银行资产经营不必仅限于期限和流动性,指出借款人的预期收入是影响资产到期偿还和转让变现风险的根本原因。因此,有预期收入保证的中长期贷款也可以通过分期付款保持流动性和安全性。2.2.2负债管理理论20世纪60年代以后,商业银行之间,商业银行与非商业银行之间竞争加大,以流动性为目标的单纯资产管理理论不能满足客观要求,于是兴起了更富开创性的负债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认为,银行可以采用主动吸收存款的方式来调整负债,增加资产的流动性和资产规模。负债

11、管理理论主要包含“银行券理论”、“存款理论”、“购买理论”和“销售理论”等。负债管理虽然能通过短期借入资金来弥补资产上的缺口,但是在市场利率剧烈变动时,单靠高成本负债维持贷款和投资的模式所面临的破产风险加大。2.2.3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资产风险管理理论侧重资产业务的风险,强调稳健而进取不足,负债风险管理侧重业务风险,强调进取却忽视稳健,两者均不能保证银行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均衡,所以在客观上出现了对两方面共同管理的要求,这就是后来的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20世纪70年代中期后,Becker提出了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认为商业银行经营在满足其赢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三性”原则的前提下,应该

12、对其资产与负债的利率、期限、风险结构进行协调管理,并根据经营环境做出最优的资产负债组合选择。利差管理、期限管理、缺口管理、销售抵押贷款、金融期货吊期、金融期权交易成为这一管理理论下的主要技术方法。第三章国内外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33第一节国内外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情况分析.333.1.1国外信贷资产证券化现状分析.33第四章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分析.54第一节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的一般性评估.54第五章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分析.78第一节信用风险转移的实现路径.78第六章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第一节传统金融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分析:以浙元一期为例6.1.1产品的基

13、本信息浙商银行前身是浙江商业银行,是1993年在宁波成立的中外合资银行。2004年经银监会批准,经过重组、更名等程序改制为现在的浙商银行,目前总部在杭州。浙商银行从成立开始就明确定位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相关工作人员通过走访调研杭州、宁波、温州等地中小企业,再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套独自特色的中小企业的贷款制度。截止到2012年末,浙商银行的总资产规模为3938亿元,各类存款达2669亿元,各类信贷达1823亿元,是具备较高的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上乘及经营效益优良的区域性商业银行。2008年,浙商银行作为发起人突破性地开展了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并委托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下称“对外信托”)成功

14、发行了国内第一单中小企业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下称“浙元一期”),产品的发行总额度为6.96亿元。主要的参与机构有:主承销商簿记管理人是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泰君安”),资金保管机构是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信用评级机构是中诚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登记机构和支付代理机构是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第七章中小企业信货资产证券化创新思考及政策建议第一节对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创新思考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是信贷资产证券化创新的重要方面,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益探索,但截止到目前,只有两单产品涉及到的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一单是浙商银行于2008年试点工作中成功发行了一单中小企业信贷资产支持

15、证券,总额度为6.96亿元,虽然规模相对较小,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该区域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另一单是东方证券资产管理公司于2013年发行的小微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这单产品共分十期,虽然每单产品的规模不过为2-5亿元人民币,但其意义在于首次以证券交易商作为发起人发行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探索解决中小微企业及网商个人创业者的融资难问题。这也给我们提供了创新思考的空间,为什么目前只有浙商银行、东方证券资产管理公司两家成功发行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为什么发行规模又相对较小?基于上文分析,我们认为相关参与者务必展幵合作,以协同创新方法来破解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推行缓慢问题,从而实现互利

16、共赢的局面,下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创新思考。7.1.1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法律制度创新金融创新首先是体现在法律制度创新,而法律制度创新可以为金融的深入发展提供制度保证。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作为制度创新的产物,所以要有效推动该类资产证券化发展,必须在遵循金融创新与风险总体可控的基本原则下加快制度创新建设、完善的步伐。这实际上是要求立法机构与监管当局展开务实合作以实现协同创新,破除阻碍金融市场发展的制度鲜脚石,使金融市场能够得到较快发展,同时与有关的参与机构展开合作,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不断探索新的监管方式方法,为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更好地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进而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参考文献(略)本文源自:无忧论文网转载保留版权源头地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