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被誉为昌平灵魂的地标建筑 竟因影响交通被拆除.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座被誉为昌平灵魂的地标建筑 竟因影响交通被拆除.pdf(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一座被誉为昌平灵魂的地标建筑 竟因影响交通被拆除·上1971 年 9 月至 11 月,100 多名工人奋战 2 个月,那一年,具有 513 年历史的谯楼从昌平人民的视野中消失了题记昌平南环大桥如果问大家昌平县城现在的地标是什么,或许有人回答是南环大桥,亦或者是李自成环岛、二中对面的大钟楼、昌平体育馆等等,那么如果小编要问大家几百年前的昌平县城里,又是何物堪当咱们大昌平的地标呢?小编心目中的答案只有两个字,鼓楼!说起鼓楼大家肯定不陌生,北京城什刹海旁边就有钟楼鼓楼各一,那是北京城的钟鼓楼,其实在古代很多城池都有自己的钟鼓楼,一般位于中轴线或者是城池的中心位置。所谓鼓楼,它最基础的作用就
2、是报时,古代的时候讲究暮鼓晨钟,也就是晚上敲鼓、早晨敲钟,他就是一个城池的公共报时工具。北京鼓楼旧照话说回来,咱们昌平这座鼓楼他究竟是何样子,又身在何方呢?很遗憾的告诉大家,咱们昌平的这座鼓楼许多年前就已经被拆除,想要看到原物已经是没有可能了但细心的朋友肯定会发现,其实在今天的昌平城区里,依然可以找到一些和鼓楼相关的内容,譬如鼓楼东街、鼓楼西街、鼓楼南街、鼓楼北街,还有昌平保利影剧院对面的旧时的鼓楼商场。对滴,这些地名、商场名称的由来就源于咱们昌平这座已经消失的鼓楼,他的位置正是鼓楼东街、鼓楼西街、鼓楼南街、鼓楼北街相交的那个点上,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所注意原鼓楼商场好了,虽然昌平的鼓楼已经消失了
3、几十年,但他的故事依然被很多上了岁数的老昌平人所熟知,在这些老昌平人的心中,昌平鼓楼不仅仅是昌平县城的地标,更像是昌平县城的灵魂所在,接下来,小编将用两篇稿子的篇幅,为大家八一八昌平鼓楼的前世今生本篇文章转自【昌平报】、【京郊日报】、【昌平掌故】,部分图片转自【昌平档案馆】,在此表示深深地感谢。老昌平人记忆里的鼓楼依旧未曾走远昌平鼓楼西街旧照何瑞兰老人打小就生活在鼓楼西街附近,鼓楼在解放前就是昌平的商业圈,买卖商铺都集中于此。鼓楼的东侧就是集贸市场,清晨为柴草市,辰时为粮市,四周的乡民在这里出售农产品或是上山收割的柴草等,换点儿钱再从街上购买些生活用品。其东南角有同兴斋糕点铺、清真斋饭铺,东北
4、角有黑白铁作坊,西南角有烧饼铺,西北角有麻铺、杂货铺、布铺等。此外,鼓楼下还兼有劳务市场的功能,很多贫苦无业的人清晨到此上市,寻短工做。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鼓楼东街文物专家邢军是老昌平人,在他的记忆里,改革开放前的鼓楼东大街多是深宅大院,建国后出现了服装厂、衡器厂、农机厂,鼓楼西大街则以商业为主,百货、日杂、副食、书店、理发等一应俱全。建国后在对西街进行改造时,中段北侧施工中还出土了二十多斤窖藏咸丰铁钱,这足可以证明这是一条有商业传统的老街。珍贵老照片消失几十年的鼓楼竟然重现人间昌平鼓楼北街作为昌平曾经的代表建筑之一,钟鼓楼由于 1971 年城市规划建设的需要被夷为平地,由于当时影像材料的缺失,
5、使得人们只能从上一辈人的回忆中拼贴出它的样子,而鼓楼则作为地名保留了下来。提起钟鼓楼,昌平的老百姓不分男女老幼,无不摇首感叹,许多人从空荡荡的钟鼓楼遗址上走过,都会浮想联翩,寻找钟鼓楼的英姿也成了昌平人的一件心事。直至王锦思先生将从日本购买的昌平鼓楼老照片无偿捐赠给昌平区档案馆后,昌平人才一睹鼓楼当年模样。昌平鼓楼老照片捐赠者王锦思先生这张弥足珍贵的钟鼓楼老照片,是上世纪 30 年代日本侵华时拍摄的,照片为 11cm15cm。昌平鼓楼旧照照片的左侧有一张日文说明标签,经翻译为,据说昌平县原来叫永安城,官府从白浮图城迁移至此,有名的明十三陵位于县城的北部,据此有 5 公里,明代设计有东西后街,城
6、墙是长方形,周长有 10 里,其中南北有 2 里,附有东西北三个城门及南部的小城门,这就是当时的谯楼,落款是亚东印刷的字样。昌平鼓楼旧照日文标签穿越大明朝瞅瞅昌平鼓楼辉煌时期是何样昌平永安城模型百年过去,昌平古城已不复当年模样,许多遗址也在历史的打磨下消失不见,后人也只能在文字记载或者史书中,穿越千年的时光,遥想前世昌平的景象。昌平州城图数百年来,斗转星移,原来不足 2 平方公里的昌平州城永安城,现在已经成为一座 1343.5 平方公里的首都卫星城。但昌平的大街小巷还依稀可见旧时永安城的痕迹,永安路、永安环岛、永安公园这些名字,似乎还在提醒着人们昌平与永安城密不可分的联系,时至今日,那些上了年
7、纪且居住在昌平县城周边镇村的老人,到昌平县城来不说进城而是进州,这是因为昌平历史上曾有着由县升为州的历史渊源。昌平永安城外景旧照昌平既是一座有着五百多年历史的古城,城内必有地标性建筑或名胜古迹,直到如今,依然被老昌平人念念不忘的当属谯楼。谯楼,就是昌平人口中的钟鼓楼。其年纪与昌平城相近,当年其位置就在昌平城的中轴线上,1971 年被夷为平地,古迹至此不复存在。据传,昌平鼓楼的建成是天寿山守备廖镛的功劳。原来,永安城落成后,按照当时建城的规矩,城的中心应有一座谯楼,但因永安城既是兵营,亦是县城,驻军与县衙各有职守,互不干涉,故此事多年未曾议及。直至天顺二年,廖镛自皇陵巡查归来,刚进西门,即可直接
8、望见东门,停立城中心的十字街头,举目四望,各方皆收眼底,他思忖永安乃军民混居之城,作为驻军之城,此处应有屏蔽,不能一望尽收,毫无秘密。日后陵卫续设增多,兵将势必与更众,倘若遇警,军队调动恐怕来不及,此处应有指挥台,一令即出,转瞬四方兵马皆出,方不致误事。此外作为民居之城,昼夜应让百姓知道时辰、更次,方便出行、开市、耕作。疑似昌平永安城旧照何不建一座谯楼,可收一举三得之功。经过一番思虑,他就向朝廷奏请建造谯楼。其时正值明英宗朱祁镇复辟不久,他对自己在正统十四年(1449 年)被蒙古瓦剌部落俘获,沦为阶下囚的痛史刻骨铭心,对加强北京边防军事设施的建设不遗余力,当即批准了廖镛的奏章。谯楼自天顺二年(
9、公元 1458年)动工兴建,历时一年有余,于天顺三年竣工,高约 6 丈,分为三层。第一层为砖石结构的城堡式建筑,底部为 3 丈见方,城砖向上逐层内收,高约2 丈,上面为2.5 丈见方,四周砌有垛口。砖楼四面建有拱形门洞,四个门洞相通,每个门洞均高 6 尺。南面门洞的上方镶嵌着一块汉白玉的匾额,长约 6 尺,高 2.7尺,上书谯楼两个大字,笔锋苍劲有力,每个字约 2 尺见方。砖楼的东北角砌有 2 尺宽的无栏杆砖阶,供人上下。昌平鼓楼谯楼匾额旧照第二、三层为砖木结构,东西长约 2 丈,南北宽 1.5 丈,每层高约 2 丈。第二层门向南开,楼内放置铜壶滴漏,东北隅有木梯可以上至第三层。第三层四面皆窗
10、,正中东侧悬钟,西侧架鼓;这既是当时的报时工具,也是报警的信号。如遇敌情或城中失火,皆以鸣钟为令,按照南三、北四、东五、西六的规矩,或集合队伍出兵拒敌,或召集民众,救火解难;这个规矩自谯楼建成至拆除,城中百姓始终自觉遵守。谯楼为歇山顶,双檐叠出,七层斗拱,四脊八岔。主脊的东、西两端饰有吞脊兽,四角副脊上各有七尊守护神,檐头瓦当上皆有字,非福即禄。檐下四面悬挂木匾,其额南曰云天咫尺,北曰皇陵形胜,东曰海山一览,西曰华夷雄镇。曾作为昌平鼓楼报时工具的明代铜钟话说咱昌平的鼓楼之上还有皇家御用之物,那是怎么一回事儿呢。原来,在当时奏请修建昌平鼓楼的天寿山守备廖镛,对普通工匠制作的铜壶滴漏不够满意,于是再上奏章,以永安城是保卫先皇陵寝的军事重地,谯楼所用砖石瓦木皆出自工部皇陵备用之物,所以,其铜壶滴漏也应讨请御用之物。当时,恰好宫中闲置着一副备用的铜壶滴漏,于是,就降赐永安城谯楼专用。唯一令廖镛感到遗憾的是谯楼的楼顶没有用上显示皇权尊贵的琉璃瓦,几经力争,皆未恩准,只好用灰泥筒瓦覆顶。在史料查阅中,小编发现,在鼓楼边上,东西还各有两座石牌坊。1931 年牌坊基座还尚存,现已无处循迹。西面的牌坊就在现工商银行东侧,牌坊名曰少保坊,东面的牌坊为进士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