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最新.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60822280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537.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最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沪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最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最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最新.pdf(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沪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最新沪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最新沪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沪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1 1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并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2、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3、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4、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猜猜是什么?出示蝴蝶的一半。生:蝴蝶师:你是怎么猜到的呢?你怎么知道是蝴蝶的呢?生说一

2、说,师加以引导。师:生活中,像蝴蝶这种两边大小、形状、图案一模一样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2、你在生活中见过轴对称图形吗?说一说吧生举例子,师加以引导并表扬肯定。(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1、出示小青蛙图片你认为它是轴对称图形吗?你怎么判断的?从哪里看两边一模一样呢?你有什么办法证明你的想法吗?小组动手操作2、交流汇报。用对折的办法,发现两边完全重合。中间的折痕就是对称轴。3、剪一剪认识轴对称图形。(1)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对称图形,老师这里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纸张,大家能够用剪刀试着剪出一个对称图形码?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剪一剪。组织学

3、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剪法。(2)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张进行对折再剪,最后沿对折的地方打开,这就形成了一个对称图形。教师小结:像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同桌交流,将剪出的图形对折,看看是否完全重合,说说同桌剪的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怎样判断?教师引导:我们剪轴对称图形时,先要对折,那就是说,把你手上的图形对折,如果能完全重合,就是轴对称图形。学生操作,判断。指名上台演示,说说判断的理由。(展示时,教师注意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横着、竖着、斜着的方向对折,感受不同角度进行判断。)4、引导学生认识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谈

4、话:将对折的图形打开,你有什么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痕。)师:这条折痕就是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同学们,用铅笔画出你们所剪图形的对称轴。学生认识对称轴,画出对称轴。(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1、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说明理由。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将图形对折,看看是否完全重合。2、欣赏轴对称图形的图片生活中还有很多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老师收集了一些图形,你想看看吗?(四)、课堂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从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我们生活的周围处处可以看见轴对称图形,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图形,我们的生活才会装扮得这么美丽。沪教

5、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沪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2 2教学目标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分步计算。在算法多样化中感悟算法合理化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体验三位数加法的横式计算过程,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在算法多样化中感悟算法合理化教学工具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新授引入1、出示 27+64=师:27+64 的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算的?生:十加十 20+60=80,个加个 7+4=11 最后把两次结果相加 80+11=91师:还可以怎么想呢?生:个加个 7+4=11,十加十 20+60=80,最后还是把两次结果相加 80+11=91师: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结果呢?小结

6、:不管哪种方法,都是把相同的数位上的数相加,最后把两次的结果再相加就可以了。二、新授与探究探究一(三位数加法的横式计算)1、出示“春之声”音乐会,A 看台坐了 356 人,B 看台坐了 247 人,两个看台一共坐了多少人?(1)列式师:这题怎么列式?生:356+247(2)尝试计算:(3)方法交流出示学生的计算的过程与方法师:这样计算你是怎么想的?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生 1:个加个6+7=13十加十50+40=90百加百300+200=50013+90+500=603所以356+247=603生 2:百加百 300+200=500十加十 50+40=90个加个 6+7=1313+90+500

7、=603所以 356+247=603也有可能学生直接口算,也有可能学生列竖式计算(4)明确计算方法的表达-分步计算板书:两种计算的过程,小结:以上两种方法都可以,把相同的计数单位相加,最后再把每次的得数全部加起来。跟进练习:267+314=572+268=探究二(用递等式计算三位数的加法)a)这种方法是怎么算的?b)这种算法与前两种方法有何不同?(只拆一个数)师:如果要用算线来计算怎么算呢?出示算线,组织学生观察算线后讨论得出:生 1:356+247=356+200+40+7=556+40+7=596+7=603小结:用算线来计算先加百,再加十,最后加个。生 2:356+247=356+7+4

8、0+200=363+40+200=403+200=603小结;也可以先加个,再加十,最后加百。三、练习与巩固练习一连线382+229=382+200+20+9 百加百,十加十,个加个776+198=776+8+90+100 个加个,十加十,百加百173+429=500+90+12 先加百,再加十,最后加个656+318=14+60+900 先加个,再加十,最后加百练习二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并写出过程478+317=478+317=478+300+10+7=778+10+7=788+7=795 478+317=478+7+10+300=485+10+300=495+300=795 478+317

9、=15+80+700=95+700=795 478+317=700+80+15=780+15=795 478+317=480+315=480+300+15=780+15=795练习三268 元 898 元 348 元 268 元小明妈妈要为家里添上 2 件小家电,你猜,小明妈妈挑选了哪两样,共付了多少钱?生:268+348200+300=50060+40=1008+8=16500+100+16=616四、本课小结三位数加法的横式计算,可以用个加个,十加十,百加百的方法计算,也可以用先加百,再加十,最后加个的方法来计算。沪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沪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3 3教学目标:知

10、识目标:使学生懂得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尺子,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用厘米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情感态度目标: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2、以发展为本,营造民主、平等、友好、和谐的课堂氛围,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团结合作的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学习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做单位的测量方法。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尺、长方形纸条、小棒

11、等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师:新学期到了,在蚂蚁王国里有一所蚂蚁学堂,它马上要开学了。看!这就是蚂蚁学堂,漂亮吗?小蚂蚁们每天上学都要经过一座小桥。一天,一阵狂风吹过,把小桥的一个扶手给刮断了!这可怎么办好呀?小蚂蚁们决定重新再做一个扶手,可是扶手有多长呢?小朋友,你们能帮小蚂蚁们解决这个问题吗?怎样才能知道扶手有多长呢?生:用尺子量。师:用尺子量,这确实是个好办法,那你们有尺子吗?生:有!【设计意图:利用蚂蚁王国的故事引入,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通过让学生帮小蚂蚁解决问题这一情节吸引学生对新知产生学习的欲望。】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一)观察尺1、让学生观察尺子,

12、仔细瞧瞧,你发现尺上有些什么?把你的发现与同桌分享一下。2、指名交流,相机引导学生认识尺子上有数字、刻度线、“0”刻度、1 大格,理解“0”表示起点的意思。3、当学生说到尺子上有“cm”时,介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厘米。(板书:认识厘米)(二)感知 1 厘米1、师:那你们知道 1 厘米有多长吗?我们来听听小蚂蚁的介绍(课件介绍一厘米的概念)2、找一找,你能在尺子上找到 1 厘米吗?(学生找一找,指一指)3、指名上台说一说、指一指:1 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生回答:从 0 刻度到 1 刻度是 1 厘米。(学生边说边指)4、你发现 1 厘米其实就是什么?(一大格)5

13、、除了从 0 刻度到 1 刻度是 1 厘米外,你们还能找到不同的 1 厘米吗?生 1:从 1 刻度到 2 刻度是 1 厘米.生 2:从 2 刻度到 3 刻度也是 1 厘米6、比一比,请小朋友再用手在尺上比划一下 1 厘米有多长,举出来看一看,1厘米长吗?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1 厘米有多长。师:1 厘米很短,所以我们一般用厘米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7、找一找,生活当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厘米?(生举例、课件展示:图钉、牙齿、小正方体、小纽扣)【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观察尺子、认识 1 厘米,形成表象。学生能从尺子上找到 1 厘米,并体会方法的多样性;从周围物体中找出长度大约是1 厘

14、米的物体,体验了 l 厘米的具体长度,形成了初步的估测能力。】(三)感知几厘米1、师:刚才我们知道了 1 厘米是 1 大格,那 2 厘米有多长,你能在尺上找一找吗?(学生在尺子上找一找)2、2 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生:2 厘米是从 0 刻度到 2 刻度。师:有不同想法的吗?生:从 1 刻度到 3 刻度之间也是 2 厘米。师:你们怎么能找到这么多 2 厘米的?你们有什么法宝吗?生:2 厘米其实就是 2 大格。3、2 厘米有这么长,不用直尺,你能来估计一下 5 厘米有多长吗?指名估计比划,小朋友自己估计一下呢?4、那 5 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还是请我们的好朋友尺子来帮忙,请小朋友在尺上比划一下,同桌

15、互相说一说:5 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指名回答:5 厘米从哪儿到哪儿,有不同的吗?不管从哪儿到哪儿,5 厘米就是几大格?5、你还想知道几厘米的长度,指名说一说。把你想知道的自己先估计一下,再拿着尺比划给同桌看一看。【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利用知识的迁移,学生在认识认识 1 厘米的基础上大胆猜想、探索几厘米的长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四)量一量1、猜一猜纸条有多长。(学生猜一猜、估一估)2、课件展示量纸条的方法,学生细心学习。3、学生自己动手尝试量纸条。4、集体交流用尺子量纸条的方法。(纸条的左端对齐 0 刻度线,把尺子与纸条放平,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5、唱一唱。测量小儿

16、歌小朋友要牢记,物体要放平。用尺子两物体,左端要和 0 对齐,右端指向刻度几,物体就是几厘米。【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学生通过猜想、自学用尺子测量的方法再尝试测量,归纳测量的方法这一系列活动,学生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力。这个环节还设计了唱一唱活动,既巩固了测量的方法又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情绪。】三、实践应用,练习巩固师:同学们,既然我们已经学会测量物体的长度了,那现在是时候帮小蚂蚁的忙,测量一下小桥扶手的长度了。1、量一量扶手的长度。(1)学生动手量一量。(2)指名上台展示测量的方法。2、闯关游戏。师:小蚂蚁非常感谢大家的帮忙,它们带来了一份大大的礼物,准备要送给大家,可是

17、需要同学们闯过三关才能获得礼物哦!有信心吗?小精灵儿童网站(1)第一关:眼明手快(填一填)(2)第二关:火眼金睛(判断测量的方法对吗?为什么?)第三关:心灵手巧(同桌合作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这里长方形的宽是接近 4 厘米,引导学生像这样接近 4 厘米的可以说它是大约4 厘米。【设计意图:学生经历了二十多分钟的学习已经开始出现疲倦,此时设计闯三关获奖品的游戏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通过游戏巩固新知,一举两得。】四、回顾全课,总结延伸同学们,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设计意图:学生说收获,是更好的对知识进行梳理。这样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同时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对下一节课

18、认识米作知识性的铺垫和延伸。】板书设计:认识厘米数字刻度线“0”起点“cm”厘米(长度单位)统一长度单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 1-2 页例一,做一做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发现不同方式测量物体带来的混乱,会选择合适的物体做标准测量。3、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协作意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4、教具及学具准备:学具名称 1 角硬币 三角形学具 回形针 小刀 小方快(长、宽、高都是 1 厘米)个数 8 5 6 6 30教学过程:一、情

19、景导入,激发兴趣谈话: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孝顺的小南”,小南在故事中遇到了问题,你仔细听,看能不能帮助他。从故事中,你能明白什么道理来。师:课件演示,教师口述故事。孝顺的小南知道妈妈过几天就要生日了,他决定用零用钱给妈妈买一双新鞋子,小南问妈妈:“妈妈,你的脚有多大?”妈妈回答:“一拃多一点点。”小南到商店挑选了双漂亮的鞋子,用自己的小手认真地在新鞋子上拃了“一拃多一点点”心想:这双鞋妈妈一定合适。小南高兴地跑回家,急着把鞋子送给妈妈。可是当妈妈打开这份礼物时,妈妈笑了,奇怪的问:“这鞋子这么小,到底是买给我的,还是买给你自己的。”小南捎了捎后脑,怎么也想不明白,自

20、言自语的地说“明明就是一拃多一点点嘛。”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回事吗?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引入,这样就会事半功倍。】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谈话:同学们,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天,大家桌面上都有一本崭新的数学课本,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课本的宽有多少,你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_小精灵 儿童网第一步: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体作标准量同一长度。1、学生以 4 人小组为单位,每人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测量数学书的宽。2、操作方法的指导:注意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3、学生填写并汇报测量结果。学具

21、名称 测量结果(数学书的宽)个 得出结论1 角硬币 7 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量的结果不同。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该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三角形学具 4回形针 5小刀 3小方块 154、小组讨论、汇报结果:为什么都是数学课本的宽,量的结果却不一样?得出结论 15、让全班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的测量结果。如:每组中都选用“回形针”量的同学,他们的结果都是:数学课本的宽有 5个回形针那么长。6、启发学生思考:在量数学课本的宽时,想要得出相同的结果应该怎样办?得出结论 2第二步: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二)测量不同的长度1、用你喜欢的方法量数学课本的

22、宽和铅笔盒封面图片(课前准备)物品的长度。小组操作,教师巡视。2、全班汇报交流,提出质疑。启发学生根据汇报结果提出问题。生:为什么数学课本的宽为 5 个“回形针”长,而铅笔盒封面图片也是是 5 把小刀长,都是 5 但它们并不一样长呢?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因为选用不同标准去量,他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与事实不相符。测量时,应该选用统一物品计量单位去量。【设计意图:教学从两个方面来组织,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先用不同的物体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再用不同的物体作标准量不同物体的长度。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体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1、“

23、做一做”第 1 题。让学生看图,并说明图意:有 5 种蔬菜,左端对齐,横放在 5 个竖排的隔层中,隔层下面横排这 5 个,让学生看图直观判断出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那么长,看不清的可用尺子对准格子的竖线比一比学生独立完成,在交流。【设计意图:巩固强化用同一物体为标准进行测量的重要性。】2、“做一做”第 2 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和“高”。学生独立测量后再交流。测量方法指导(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着量,而是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量的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设计意图:用同一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使测量变得更简化】3、“做一做”第 3 题

24、。用长、宽、高都是 1 厘米的小正方体作标准,让学生看图估计所测物体大约有几个正方体长。部分有困难的学生也可用正方体实物进行实际测量。【设计意图:为过渡到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做准备,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再次体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关于测量物体的长度,你还想知道什么?沪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沪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4 4“轻与重”是沪教版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轻与重的比较是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已有经验和经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内容的选取大都是学生身边的、常见的和感兴趣的实物、活动,非常符合和贴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

25、状态及生活体验,因此这部分内容在授课时行对比较受学生的喜爱和容易理解掌握,课堂教学氛围更是轻松愉悦。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实践性较强,因此,本节课的设计以实践活动为主,一来有益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来在实践操作活动重更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操作中感受物体的轻与重,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通过一系列的“看一看、掂一掂、吊一吊、猜一猜、称一称”等教学活动,让学生理解物体的轻与重和掌握及选择合适的判断物体轻重的方法,同时让学生在这个活动中感受体积大的物体不一定就重的道理。新课伊始,开门见山,拿出孩子们常见的苹果、水杯和气球,顿时这几样简单有熟悉的物品成为全班同学的焦点:“老师请来他们干什

26、么呢?”紧接着抛出问题:气球和苹果比,谁比谁重,谁比谁轻呢?简单的提问,孩子们参与度很高,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完全可以解答,用眼睛就可以看出两个物体的轻重,气氛非常活跃,顺水推舟,就出示了课题:轻与重。为了让跟多的孩子获得这种学习的成就感,于是接着出示了三组生活中常见的水果,轻同学们用“看”的方法判断物体的轻与重。承上启下,我请同学们用“看”的方法判断两个盒子的轻重,这就引出了用手掂的方法,同学们你掂我也掂,掂得满脸的开心,在巡视的过程中,有个学生疑惑的问我:“闫老师这两个我觉得差不多重!”多好的契机啊,顺势将这个生成的疑惑抛给了学生:当两个物体掂不出(质量差不多时)如何判断呢,有更合适的方

27、法吗?通过了一系列的情境设置和讨论,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掌握了判断的新方法:借助工具测量,培养了学生估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究新知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层层推进、由易到难:先用生活经验看出物体的轻重,在没有仪器的情况下用手掂;当重量比较接近无法凭借手感判断时,用身边的工具橡皮筋吊一吊;当物体比较大且无法掂一掂和吊一吊时,用天平称。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通过猜测、尝试等活动,用学生自己的语言将思考的过程表述出来,通过这样的实验操作及语言的表述和不断的问题生成及补充完善,整个教授的知识框架就逐步清晰化、具体化和完善化。语言是思维的窗口,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更是低年级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操作活动中我便强调

28、让学生互相说一说自己活动的结果,通过独立说、互相说、集体说等的形式,鼓励他们将自己的结果进行语言描述,使学生能用数学语言准确地描述出物体的轻与重。贯穿本节课的始终,在课堂中我尽量体现兴趣性、思维性、活动性和互助性的结合,为学生营造出一种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以此激励他们思维的火花并将其大胆说出来共享,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对这样或是那样的想法及时给予肯定,当遇到严谨科学的问题时,我就引导学生选择科学和便捷的方法来协助解决。不足之处:在“掂一掂”环节的引入过程中,我让学生们猜两个盒子的轻与重。做足准备的我以为他们的答案应该是“茶叶盒和钢笔盒比,茶叶盒比铅笔盒重”,但事实上他们的答案恰

29、是相反的,理由是:铅笔盒的脚上有铁。一点点铁就决定了他更重?不甘心的我继续追问:你们认为呢?始终没人反对,但是理由也说不出,跟我的预期背道而驰,此时的我有点无措。现在想来,孩子的思维很多时候都不会按着我们大人的逻辑出牌,他们的答案总是让我吃惊!这让我深刻的体会到教具的选择一定要谨慎,对比物体之间尽量要找准变量和不变量。其二,在本课内容的教授过程中,没有清晰的阐释出“没有的方法,只有最合适的方法”。即,在引出比较物体轻与重的新方法及方法的比较时,不应该独立地说哪种方法好或不好,而应该重点强调要根据比较物体的不同选择最合适的方法。沪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沪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5 5一、

30、注重学生的操作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本节课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从事操作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比较两个物体的轻与重,让学生不断体验、感受物体的轻与重。通过让学生“掂一掂、拎一拎和吊一吊”等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理解物体的轻与重和掌握判断物体轻与重的方法,同时,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物体体积大不一定重的道理,以及在不同情况下可采用不同的判断方法。这样的教学过程才符合新的数学课程观,数学的学习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去自主参与、互动、体验、感悟,帮助学生在一系列的有效数学活动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

31、技能、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和协作精神,同时让学生积累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二、注重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创设情境和设置悬念,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去猜想、实践、体验、论证。在课的引入部分,首先让学生猜测哪个盒子更重,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在学生利用已有生活经验,用眼睛看判断出两个物体的轻与重之后出示两个用眼睛看也难以判断的物体,这就引出了用手掂的方法。如两个物体掂不出(重量差不多时)如何来判断,实践中又产生新的问题,五件物品选用什么方法比较好等等。通过一系列的设置情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掌握了判断方法,培养学生估测能力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三、允许学生选择自己

32、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体现学生学习自主性。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把五件物品按从轻到重的顺序整理。教学中,教师不是直接让学生吊一吊比较,而是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用什么方法来判断,并让他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合作完成,通过学生的实践与交流,发现用掂太烦,根据从材料的特点之能判断出最重的和最轻的,最终通过合作交流统一认识,选用吊的方法来判断较好,从而自己解决了这一问题,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四、重视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语言是思维的窗口,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是低年级重要的教学任务,在操作之中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结果进行语言训练,通过独立说、同桌说、集体说的形式,使学生能用数学语

33、言描述物体的轻与重。在课堂中应体现思维性、兴趣性、活动性和自主性,教师应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尊重学生,这样学生才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学生才学得愉快、有趣、活泼,学得扎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对于这些想法我及时予以了肯定,凡是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这样不仅让学生有一个宽松平等的学习氛围,也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当遇到严谨的科学问题的时候,我就引导学生选择科学、更便捷的方法来解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互帮互助的情景一直贯穿其中,低年级学生对卡通人物十分感兴趣,情景的引入可以让低年级活泼好动的孩子更积极地投入各项活动,从中还可以让学生体会传统美德互帮互助,在潜移默

34、化中学生感受到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五、有效利用现代化技术,激发学生兴趣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数学教学,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优点,就在于它可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多样化、具有交互性,有利于因材施教,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来源于生活,为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了许多情景:唐老鸭和米老鼠的争论:到底谁轻谁重让孩子们进行猜测并想办法验证。米老鼠手上的物品无法比较时该怎么办,而生活中的办法就是掂。还出现学生爱玩的跷跷板,让学生感受在游戏中也有比轻重,在跷跷板停止晃动时,哪边在下面就是谁重。当两边的重量相等的时候,跷跷板就平衡了。学生在课上可以看到生活中常见的情景,游戏中常见的玩具,自然而然就能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不可分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