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中亚_高中地理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一章中亚_高中地理教案.pdf(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十一章第十一章中亚中亚_ _高中地理教案高中地理教案第十一章中亚【教学目的】一、通过阅读各类地图、图片,使学生了解中亚深居内陆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与工农业生产的关系,并培养学生应用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二、使学生认识加强我国与中亚各国友好合作关系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深居内陆的自然环境。【教学难点】自然条件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教具准备】地图:亚洲政区图。亚洲地形图。哈萨克斯坦图。图片:俄罗斯、乌克兰、维吾尔等民族人物服饰图。伊斯兰教、清真寺图片。塔什干城市景观图。投影片:中亚地形图。亚欧大陆桥图。地形、风向、降水三要素复合图。中亚地形为底图;第一复合图为北半球温度带图;第二复合图为太平洋、
2、印度洋季风风向和大西洋湿润气流前进方向图。自然条件与工农业生产关系图。【教学课时】2 课时【教学方法】发现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一、深居大陆内部的位置。1引导学生阅读“亚洲政区图”,明确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的方位。在图上指出中亚的范围和主要国家。请一学生上台,在地图上指出与我国相邻的中亚国家名称。要求学生记住与我国相邻的中亚国家名称及其空间位置。2在“亚洲地形图”上组织学生量算中亚距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距离,由学生得出中亚地理位置的第一个特点:距海较远,深居内陆。3在“亚洲政区图”上绘出古代“丝绸之路”路线,指出“丝绸之路”的起点、经过地区和终点,说明中亚是古代交通要道。
3、出示“亚欧大陆桥”投影片,指出“亚欧大陆桥”的起点、沿途铁路线、经过国家和终点、说明中亚是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陆桥的必经之地,现代交通要道。总结以上两点,得出中亚地理位置的第二个特点:交通要道。二、深居内陆的自然环境1指导学生阅读“中亚地形图”,依据海拔高度,启发或帮助学生识别各种地形类型,得出中亚地形特征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以高原、平原为主,地表沙漠广布。要求学生记住帕米尔高原、天山山脉、图兰、里海沿岸平原、卡拉库姆沙漠的名称和空间位置。2出示“中亚地形、风向、降水”三要素复合投影片:出示“中亚地形图”,指出中亚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在“中亚地形图”上叠加“北半球温度带图”,说明中亚位于北温
4、带,远离海洋,深居内陆,气温的大陆性特点突出:冬冷夏热。去掉“北半球温度带图”,在“中亚地形图”上叠加“太平洋夏季风风向图”、“印度洋西南季风风向图”,说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湿热气流受高大山体阻挡,无法深入中亚地区。再叠加“大西洋湿润气流前进方向图”,说明中亚地区的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而且湿润气流微弱,广大地区降水稀少,东部山地降水略多。总结以上两点,说明中亚地区:降水稀少。带领学生阅读课本中的“中亚气温降水分布图”,由学生说出冬夏温差、年降水量的多少和季节变化。从气候与植被的相互关系入手,启发学生认识到,中亚地区的植被应以草原和荒漠为主。归纳各知识点,得出:中亚大部分地区为干旱、半干旱气候,冬
5、冷夏热,降水稀少,植被以草原和荒漠为主。2要求学生在课本插图“中亚各国政区图”中,找出阿姆河,锡尔河;找出里海和咸海。从内流河、内陆湖的概念入手,启发学生思维,由学生说出这些河湖是内流河和内陆湖。要求学生在上图中找出额尔齐斯河,从外流河概念入手,启发学生说出额尔齐斯河是中亚地区的外流河。向学生介绍里海。从气候与河流的相互关系入手,启发学生认识到,在干旱、半干旱气候的影响下,中亚地区应多内流河和内陆湖,得出:中亚地区内流区域面积广大。三、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亚主要矿产和农业生产分布图”,得出:谷物、小麦分布在北部地区。畜牧业、灌溉农业分布在南部地区,面积广大。山地畜牧业分布在
6、东部、东南部山地。经济作物棉花分布在锡尔河和阿姆河流域,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第三大产棉基地。2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亚主要矿产和衣业生产分布图”,得出:煤、铁、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是中亚地区的重要矿产。3出示“自然条件与工农业生产关系”投影片,帮助学生分析本区自然条件与工农业生产的关系,记住主要工业部门。投影片内容如下: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的地理位置入手,依据投影片中箭头所表示的各地理要素(或事物)之间的关系,讲清以下内容:地理位置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气候对河流、植被的影响。气候、河流(灌溉)、植被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灌溉农业发达。畜牧业发达。农业生产对工业部门的影响。矿产资源对工业部
7、门的影响。气候、矿产资源对工农业生产的制约作用。木材缺乏,机械制品、轻工业产品需要进口。要求学生复述以上内容,并抄录投影片中所表示的知识结构。4指定一名学生朗读课本中的“读一读”内容,并以“想一想从咸海周围的环境变化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经验教训?”为题展开讨论,让学生认识到: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人类利用自然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和加深。由于人类利用自然的不合理,人为原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与破坏,日趋严重。人类必须把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统一起来考虑。建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点。我们在治理和保护我国环境的同时,还要积极参加国际间有关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研究和协作,为治理和保护世界环境、造福全人类,
8、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四、居民和城市1出示中亚地区主要民族人像图,让学生认识各民族服饰,了解中亚地区民族构成。2出示伊斯兰教清真寺的图片,让学生认识伊斯兰教清真寺,了解伊斯兰教在中亚地区的重要性。3结合以上图片讲解一些中亚地区的风土人情。4出示塔什干城市景观图片,向学生说明该城市职能。【板书设计】一、深居大陆内部的位置1距海较远,深居内陆2交通要道古代“丝绸之路”现代“亚欧大陆桥”二、深居内陆的自然环境1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沙漠广布2大部分地区为干旱、半干旱气候3内流区域面积广大三、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1干旱、半干旱气候与农业生产北部谷物、小麦区南部畜牧业、灌溉农业区山地畜牧区世界第三产棉基地2
9、自然资源与工业生产棉毛纺织、地毯编织和畜产品加工业比较发达采矿、冶金、军事工业发达木材缺乏,轻工业产品需进口四、居民和城市1多民族地区、伊斯兰教2塔什干8.2 欧洲西部 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欧洲西部是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国家的集中地,其联合组织“欧盟”在世界政治和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这里的工业以制造业为主,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发展畜牧业有优越的位置、地形、气候条件。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繁荣。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认识欧洲西部地区的位置、范围;能在地图上找到主要的国家及首都,说明本区重要的地理环境特征,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2学会运用地图、统计图及相关资料分析欧洲西部的
10、地形、气候特征,理解欧洲农业以传统的畜牧业为主的原因。3分析说出欧洲西部工业区的分布特点。4记住欧洲西部地区主要旅游资源的分布。(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运用地图、统计图表分析说明欧盟在本区内作用以及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通过图表和相关资料,讨论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工业上的差异,通过收集、调查有关资料说明制造业在本区工业中的主导地位。3.通过读图分析本区的位置、地形和气候,归纳总结出欧洲西部发展传统畜牧业的优越条件,明确独特的自然环境对地区农牧业有重要影响的规律。(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以上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的提取、归纳、推理、对比及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树立人
11、地协调的观念,并使学生从欧洲西部区域经济联合发展的成功经验中获得启示,得以借鉴。三、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一)重点1欧洲西部国家众多、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特点及原因。2欧盟在本区的地位和作用,欧洲西部的位置、地形、气候特点与发展传统畜牧业的关系。3旅游资源的分布。(二)难点1理解欧盟在本区内的作用以及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读图分析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3通过分析欧洲传统畜牧业的发展条件,明确本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对地区农牧业的重要影响。(三)教学突破1国家众多、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是欧洲西部的突出特征,也是教材的一个重点,教材由此作为切入点开始学习。这部分可以联系学
12、生前面已有的知识,通过提问、学生回顾、动手计算、读图查找等学习方式,进一步突出欧洲西部的经济特征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2欧盟的地位和作用,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欧盟成员国密切联系示意图和欧盟进出口商品占世界百分比及有关资料,联系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欧盟在本区内的作用以及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让学生通过观察图表,亲身调查本地来自欧洲西部的产品来分析制造业在本区的主导地位。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进行调查,写一篇关于发达国家工业发展的 500 字左右的启示,体会欧洲西部工业发达的特点及成因,我们应该借鉴点什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3从生活入手提问:常见欧洲人爱吃的食物乳产品和牛羊
13、肉,引出发达的畜牧业。教师引导着分组读图,讨论分析欧洲西部的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为发展畜牧业创造的有利条件。因而明确本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对地区农牧业的重要影响,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读图分析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4通过分小组查找资料,合作探究、交流,教师播放录像或 VCD 盘和出示相关材料,了解欧洲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繁荣的旅游业,再运用连线的方式加以巩固。四、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第一课时,准备制作的本节课件;关于欧盟、欧元的材料介绍;欧洲西部的国家分布图;收集有关欧洲西部出口产品的图片(汽车、飞机、手表、手机等);划分学习小组。第二课时,欧洲西部牧场景观图;欧洲西部的地形图;欧洲西部的气候图;欧洲的旅
14、游胜地图片和有关录像带。(二)学生准备第一课时,有关欧盟、欧元的图片、文字或实物资料;世界人口分布图;世界的政治地图;收集有关欧洲出口的产品。第二课时,世界地形图;世界气候图;收集欧洲西部牧场景观图片;收集有关欧洲西部旅游名胜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等。五、教学步骤(一)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一、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1导人新课,展示课件。上一学期我们学习了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知识,你们知道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主要有哪些?它们主要分布在哪些大洲?小结板书:一、欧洲西部是发达国家的集中地。2计算。人口数(人)5 亿多总面积(千米)500 万人口密度=?3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发达国家集中。同学们可以谈一
15、谈,你对欧洲西部了解些什么?4总结: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对外敞开了国门,在欧洲西部的各国之间,贸易往来和人员流动十分频繁。为了进一步加强联系,他们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欧盟。根据老师布置查找欧盟的资料同学之间交流。5学生回答说明了什么问题?有没有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展示课件:学生小组讨论分析 58 页欧盟国家密切联系示意图和59 页活动 2 的有关数据。进一步体会理解欧盟的重要地位。总结:欧盟(EU)是欧洲联盟的简称,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政治经济集团组织,其前身是欧洲共同体。1993 年 11 月,欧洲联盟条约生效,欧共体演化为欧洲联盟,现在有 1
16、5 个成员国组成。同学们说的对,我们要借鉴他们的经验,搞好对外开放。我们虽然在世界贸易中的发展速度比较快,但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应该怎么办?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6展示欧洲西部的国家图:让学生找出欧盟15 个成员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爱尔兰、英国、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芬兰、瑞典,看这些国家的领土面积有什么特点?与其经济联盟有什么关系?找出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等国的首都。上述这些国家工业的特点是怎样的?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二、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1课前已布置同学们回去收集当地来自欧洲的工业产品(实物或照片),老师也收集了一些,下
17、面来交流一下,开阔一下同学们的视野。2总结引入:欧洲西部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也是世界工业发达的地区之,这里生产的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刚才我们收集的不少,下面我们看一段录像,来详细了解一下欧洲西部的一些工业设施和更多的著名产品。师生共同得出结论: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点题板书)3展示课件:课本60 页图 8.17 不同国家 GDP 与从事制造业的人口数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不同。总结:欧洲西部的国家选取了三个经济势力最强的国家,人均收入高,从事制造业的人口比重大。而这三个发展中国家,则是资源贫乏、人口众多、经济单一的农、矿业国,出口产品主要是初级产品为主,其产业结构不
18、合理,制造业水平低,经济落后。同学们应明确这些原因。欧洲西部的工业是怎样分布的呢?4课件展示欧洲西部工业区分布图(图中注明了本区的德国的鲁尔区、法国的巴黎盆地、英国的伦敦等著名的工业区):让学生参考课本 59 页西欧国家图、自己准备的世界的政治地图和 61 页欧洲西部工业区示意分析,说出本区的工业区主要分布在那些国家的哪个方位?呈现什么形状?教师引导,可在课件中使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出位于十字型的工业区,给学生提示。5说重要国家的位置,为下一节作好铺垫。6总结:本区的工业多而稠密,呈十字型分布,与本区丰富的资源和电力、便利的交通、雄厚的科技力量分不开的。同学们回去查找资料,写篇文章,关于欧洲西部发
19、达的工业,要求有自己的独到见解,题目可自拟。(二)第二课时教学流程设计三、传统的畜牧业1设问引入:你印象中欧洲人喜欢吃的食物有哪些?请你数一数。(及时表扬)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紧接着问:为什么小结:欧洲人这种传统的饮食结构与这里发达的畜牧业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彻底地探讨一下这个原因。板书:一、传统的畜牧业2课件展示欧洲的地形图或让学生参考课本64 页,提出问题,学生小组学习、讨论。(1)分析欧洲西部地区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特点。(2)找出本区主要的地形区:西欧平原、波德平原、阿尔卑斯山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分析各地形区的大约海拔高度。(3)分析上述主要地形区的分布有什么特点?找
20、出本区主要的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和大不列颠岛。大陆轮廓有什么特征?3 展示课件中欧洲西部的气候图,找出欧洲西部主要的气候类型和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征。参照课本图 69 和 610,比较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差异。教师提示从离海的远近、降水的季节和气温的年较差上比较。4总结:欧洲西部地处中纬度大陆的西岸,以平原为主的地形和阿尔卑斯山脉的走向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全年温和湿润的气候,适宜多汁的牧草生长,因而畜牧业发达,也适合水果、花卉的种植。但由于阴雨较多,部分农作物的生长会受到影响,因而本区的种植业也多服务于畜牧业。(随时总结随时板书,
21、让学生理解其因果关系)5同学们看课本 62 页的文字,找出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的主要国家及其特点。把同学们收集到的图片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表扬鼓励)老师播放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的有关录像,加强直观印象,开阔学生视野。6欧洲西部的人们称牧草为“绿色金子”。很多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在本国内占很大比重。在本区他们是怎样把“绿色”变成“金子”的?学生阅读书本第62页的阅读材料和乳产品生产的过程示意图,并用口头描述,以达到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的目的。四、繁荣的旅游业1首先提问学生,你喜欢哪些户外运动项目?导人新课:旅游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利润高的特点,被叫做“无烟工业”。现在,世界经济中创汇高的行业之一就是旅
22、游业。而目前,欧洲是最受各国旅游者青睐的地区。板书:四、繁荣的旅游业。2 方案 一:老师前面已经布置了让同学们收集有关欧洲西部旅游胜地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今天我们就来展示一下同学们的成果。介绍完同学们的,老师播放收集到的有关欧洲西部旅游名胜的录像带,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印象。3方案二:让同学们收集有关欧洲西部旅游胜地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有条件的同学可以上网查询),并在小组内通过汇总、分析、筛选、归类制作成各种电子版报告,在课堂上进行一个“欧洲西部名胜游”的交流会,每个小组选出1 名同学代表小组作名胜旅游报告介绍,1 名同学作为评委。全班选出2 名同学为服务人员,1 人收集分数,1 人算出
23、平均分。4方案三:参照欧洲的旅游胜地地图,选择一项你喜欢的旅游项目,说出应该去的国家。再通过上网查询等方法收集资料,介绍这个国家的旅游业概况。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岩石的组成、三大类岩石及其简单成因,并通过了解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从而明确地壳物质循环关系。通过学习岩石、矿物和矿产等概念,使学生了解岩石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通过阅读地层和化石等资料,使学生认识岩石在科学研究上的意义,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科学观念教育。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整个单元的知识基础,关于这一点教材在引言部分叙述的较清楚,引言部分说明岩石是地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陆地环境和整个地理环境重要
24、的组成要素,是陆地上生命及人类生存的基地。岩石是构成地貌的物质基础,这在第二节教材中可以看到二者的密切关系,岩石是土壤的发育及其物质组成的基础,这可从第四节教材中得知,另外引言中特别提到岩石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对人类也最为重要的是它可以提供各种矿产资源。引言部分叙述较为概括、简练,并且与后面章节的联系较为紧密,也为后面章节的学习进行了较好的铺垫。除引言外,本节教材还包括三部分内容:岩石的组成、三大类岩石及其简单的成因、三大类岩石的相互关系及地壳物质循环。这三部分知识环环相扣,由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地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矿物矿物组成岩石三大类岩石及其简单成因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换关系地壳物质循环,教材以
25、递进的方式呈现,利于学生的学习。在“组成岩石的矿物”这部分内容中,教材首先介绍地壳中主要化学元素的含量,并以圆内扇形百分比图的形式呈现,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了解了地壳中化学元素的组成,教材进而说明矿物和矿产的概念,这部分内容突出的特点是与人类生产和生活联系密切,特别是所举实例都是与学生生活联系最密切的,学生最为熟悉的,拉近了课堂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同时所列举的矿物实例又兼顾了学生对于岩石概念的理解,并突出了矿物与岩石的关系,而且配以图片增强对矿物的感性认识。在学生对矿物已理解,初步了解矿物与岩石关系的基础上,教材安排了“岩石及其成因”的内容,这部分教材首先以花岗岩为例介绍岩石的概念,其次介绍
26、了三大类岩石分类依据、简单的成因以及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中几种常见的岩石及其特点以及岩石与矿产、矿石的关系,介绍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实质上是阐明三大类岩石之间相互转化关系,这部分教材是为后面了解地壳物质循环作知识上的铺垫。强调岩石与矿产、矿石的关系,是为了强化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能够明确学有所用。关于地层和化石,教材通过正文、阅读材料和示意图三种方式呈现,既不加深学习的难度,又使学生能够认识岩石在科学研究上的意义,了解一些关于地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教材在最后安排了“岩石相互转化与地壳物质循环”的知识,这部分内容可以是前面知识的小结,同时又是后面知识的引言,三大类岩石转化的知识在前面已经涉
27、及,通过知识的迁移,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地壳物质循环的原理,地壳物质之所以能够循环是由于外力和内力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关于内、外力作用的知识,在后面一节教材中可以了解到,因此在本节教材中不需要过多的解释内、外力作用的概念,只要与实际相联系,使学生理解其如何起作用即可,这段教材最终是使学生能够明确地壳中的物质通过相互的转化不断进行循环。本节教材中配备了多幅图片和示意图,目的是使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图片和示意图从中获取有用信息,并通过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完成学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认定、提取、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如果有条件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实物标本进行观察学习,因此在教学中还应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教法建议建
28、议采用教师引导,注意联系实际,学生观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归纳的形式完成教学过程(),考虑采取上述教学形式的原因是:本节教材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较为紧密,但学生平时对存在于周围的这些熟悉事物注意不够,可能更多地是忽视这些事物的存在,因此学习时,应该给学生创设条件,使其感到所学的知识就存在于周围,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旧知识的迁移学习新知识。关于“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及其在一定地质条件下组成的“单质”或“天然化合物”等概念,学生在化学课中已具备这些知识,地理课上侧重强调“矿物”这个概念即可,教学中可以展示一些矿物标本引导学生观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由矿物标本引出“矿产”的概念,使
29、学生明确只有有用的矿物在地壳中或地表富集起来,并能被人类所用,才称其为矿产,而一块矿物标本是不能称其为矿产的。如果没有实物标本,则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三幅图片,使学生对这几种常见的造岩矿物有一定的认识。关于“岩石”的概念,可以沿用“矿物”概念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提供的图片或花岗岩标本,找出其中的矿物,由此引出“岩石”的概念。关于“三大类岩石及其简单成因”的学习应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各类岩石的形成原因是什么?描述各类岩石的形成过程。说明每类岩石的代表性岩石有哪几种?教师如果有实物标本提供给学生引导其观察各类岩石的特点,教学效果会更好,如果没有实物标本,则利用教材
30、提供的图片进行教学也可以。在说明“沉积岩”的特性时,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其分层的特点,并由此引出“地层和化石”的概念,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相关资料及示意图,使学生理解地层和化石对地学研究的价值,另外本段教材中出现了两个新概念“矿石”“品位”,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矿石”与“矿产”“岩石”之间的关系及区别。在学生对三大类岩石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三大类岩石之间是否可以相互转化,怎样进行转化”?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将转化的过程各组设计出示意图,利用学生绘制的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是不断转化和循环的,学生对此理解会比较深刻。教学设计方案【教学重点】化学元素矿物岩石之间
31、的关系;三大类岩石及其成因;地壳物质循环【教学手段】矿物标本,各类岩石标本【教学过程()】(引课)引导学生从周围环境入手思考:陆地环境由哪些要素组成?各要素之间有什么相互关系?特别是岩石与其它要素之间有什么关系?(出示花岗岩标本)花岗岩是由石英、长石和云母组成的,石英的成分是什么?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矿物是由化学元素组成。(板书)一、组成岩石的矿物1地壳中的化学元素(阅读教材中扇形图)地壳中所占比例较大的化学元素有哪些?化学元素在一定地质条件下构成矿物,举生活中实例或根据化学课所学知识说明有哪些物质是矿物,这些矿物是由哪些化学元素组成的?明确有些矿物是单质,有些矿物是化合物。(出示矿物标本)矿物对
32、人类最重要的是什么?标本是否可以称为矿产?(板书)2地壳中的矿物(1)矿物的概念(出示花岗岩、石灰岩等标本或观察教材中的图片)说明几种熟悉岩石的组成明确岩石的概念(板书)二、岩石及其成因1岩石的概念2按成因分类(出示三大类岩石的代表性岩石标本并结合教材中岩石成因的相关图片)观察玄武岩、页岩、板岩等,从外观上对三大类岩石进行区别结合实物标本观察教材中的图片明确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及特点。(出示有化石的岩石标本)观察化石多存在于哪类岩石中?化石能够起什么作用?(阅读教材中补充资料和示意图)通过阅读了解有关地层和化石的知识完成示意图中的问题。(提出问题引导思考)日常生活中常提到的矿石与岩石及前面提到的矿
33、产有什么区别?如何评价矿石的优劣?(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三大类岩石之间是否可以相互转化,如何转化?请用图示的方式表示出来。(板书)三、岩石相互转化与地壳物质循环【设计思想】对本节教材的处理力求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岩石、矿物、矿产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忽略这些地理事物的存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使学生感到所学知识与实际联系密切,特别是在教学中如果所用的岩石或矿物标本是学生或教师亲自在野外采集的,其效果更好。另外培养学生从图像中获取信息、认定加工信息的能力,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因此在教学中注意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各类图像资料,设计问题,
34、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得出结论,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图示的形式总结概括知识结构。【板书设计】第一节陆地环境的组成岩石一、组成岩石的矿物1地壳中的化学元素2地壳中的矿物(1)矿物的概念二、岩石及其成因1岩石的概念2按成因分类三、岩石相互转化与地壳物质循环探究活动某地区不同地层依次发现有三叶虫,恐龙,剑齿虎化石,说明该地区缺少鱼类化石的原因?中国的行政区划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我国行政区的设置和划分原则,掌握我国 33 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分布。2.在学习省级行政区的知识中,教会学生正确记忆地名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地理记忆的能力。3.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认识掌握省级行政区知识的重要性,用以激励学生克
35、服困难,提高学生的自觉性。重点和难点掌握我国 33 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及分布,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方法讲授法和练习法为主。教具中国政区挂图、各省级行政区单独的轮廓图板(教师自制)、投影片:我国行政区划表、中国政区简图及 31 个省级行政区名称和简称对照表。课时1 课时。讲授提纲一、我国的行政区划1.行政区划的原则2.三级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二、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一个国家为了便于管理,往往要将国土划分成若干地区,这就是行政区。我国地域广阔,当然更需要划分行政区了。了解我国行政区的划分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是我们学习中国地理所必须的基础
36、知识,而且也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常识。例如,在填写我们自己家庭住址时就要用到。练习指导学生填写课本第 5 页的表。学习新教材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板书一、我国的行政区划板书展示投影片指导学生看“我国行政区划”表,并说明我国行政区划的特点。教师归纳我国行政区划的特点是:1.主要采用三级行政区;2.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是民族自治地区;3.除三级行政区外,根据特殊需要,还设立特别行政区。过渡在上述各种行政区中,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一级行政区是最重要的,是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经常用到的,是我们在中国地理学习中必须掌握的知识。同学们不仅要记住它们的名称,而且还要掌握它们的具体位置。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37、我国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名称、简称和位置。二、省、自治区、直辖市读图教师利用中国政区挂图,指导学生识读地图册中的中国政区图,在图上按照东北、北部边疆、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西南、西北的顺序,逐区识读和记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名称和位置。练习展示“中国政区空白图”投影片,让学生指图说出下列各省的名称及其相邻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名称:(1)吉林,(2)河北,(3)安徽,(4)广东,(5)四川。教师讲解由于省级行政区的名称是常用的地名,为了使用方便,各省行政区都有简称,同学们也应记住这些简称。读课文指定一位学生朗读课本78 页中“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关于简称由来一段课文。教师讲解要
38、想一下子记住这 33 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不容易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按照科学的方法去记忆简称。例如:根据书中所说简称的由来,将这些简称进行分类,区别对待。对于第一类“采用全名中的一个字或几个字”作简称的,因为很容易记忆,就不必多花时间;而对于以主要河流或山川名称作简称的,则结合地图去记;至于用本省、市、区历史名称作简称的,就需要多复习几次才能记住。此外,还应找出有两个简称的省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做几个有助于记忆行政区名称和简称的练习。复习巩固1.指导学生使用课本第 9 页“附表”,按下面要求将简称分类:(1)用全称中的一个字或几个字作简称的;(2)用本省中的主要河流或山脉名称作简称的;(3)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历史名称作简称的;(4)一个省有两个简称的。2.教师逐个展示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轮廓图板,让学生根据中国政区图辨认,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简称。3.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 8 页“做一做”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