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60820401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pdf(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A陶冶B锻炼C榜样D说服2、衡量思想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3、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建立学生档案C个别教育D班会活动4、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称为()。A群众活动B体育活动C课余活动D课外活动5、到了()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使教育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形态。A封建社会B原始

2、社会C奴隶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6、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反映了()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A教育B遗传C环境D主观能动性7、根据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的主体不同可以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三种类型。14、青少年的思维处于皮亚杰所说的()阶段。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15、()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A心理健康B心理咨询C心理发展D心理访问二、辨析题二、辨析题1、公元前 5 世纪时,古希腊出现了第一批职业教师,他

3、们是以传授知识为职业的智者派,开始了对教学的探索。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昆体良,他重视知识与美德的教学。在教学中,他并不把真知直接教给学生,而是通过对话、诘问,让学生陷入矛盾的困境,然后引导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去获得真知。这种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被称之为产婆术。2、研究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其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讨论法的种类很多,既可以是整节的课堂讨论,也可以是几分钟的短暂讨论;或是全班性的,或是小组讨论,还可以将小组讨论与全班讨论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法的基本要求;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做好讨论小结。3、加涅认为:认知策略是内部组织化

4、的技能,其功能是调节和控制概念与规则的应用。4、柯尔伯格以其发生认识论为基础,通过观察儿童在玩弹子游戏中对规则的遵守,发现儿童的道德判断的发展与其智慧的发展具有相互平行的现象。他把儿童看成是他们自己的道德观点的建构者,指出每个人都通过与环境的积极作用建构他自己的发展。他归纳出儿童道德的发展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前道德阶段(0 一 2 岁)、他律道德阶段(28 岁)、自律道德阶段(812 岁)和公正阶段(12 岁以后)。5、生存教育就是通过开展一系列与生命保护和社会生存有关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向受教育者系统传授生存的知识和经验,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生存能力和生存态度,树立科学

5、的生存价值观,从而促进个性自由全面健康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过程。与生命教育,生活教育并称三生教育。第五,站在系统的高度选择教学知识,注意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第六,在孙老师的课堂上,经常涉及这样的问题情景,如十字路口的红、绿、黄灯的时间比多少才适合;一笔款子怎样可以获得较多的利息?等通过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请分析孙老师的以上做法符合那些促进迁移的教学规律?(注意理解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概括化理论、关系转换理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材料题)2、强子是一名初中学生,他在物理学习上花的时间不少,但物理成绩就是上不去。强子为此很懊恼,开始怀疑自己学习物理的能力,也没有勇气向老

6、师和同学请教。父母对强子的期望很高,希望他能考上重点高中。强子也很想学好,但看到自己的物理成绩,强子对自己不抱太大希望,他认为都是自己的脑袋不好使造成的。问题:(1)请根据动机理论分析强子的物理学习动机有哪些特点?(2)教师应如何激发强子的物理学习动机?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A【解析】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陶冶。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运用陶冶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创设良好的情境。(2)与启发引导相结合。(3)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2、D【解析】道德行为是衡量思想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衡量少年儿童认识与修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3

7、、A【解析】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班主任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在短时间内有效地组建班集体。4、D【解析】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称为课外活动。5、C【解析】到了奴隶社会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使教育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形态。6、C【解析】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反映了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的探索。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苏格拉底,他重视知识与美德的教学。在教学中,他并不把真知直接教给学生,而是通过对话、诘问,让学生陷入矛盾的困境,然后引导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去获得真知。这种帮助学生获

8、取知识的方法被称之为产婆术,亦称苏格拉底法。2、X【解析】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其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讨论法的种类很多,既可以是整节的课堂讨论,也可以是几分钟的短暂讨论;或是全班性的,或是小组讨论,还可以将小组讨论与全班讨论结合起来进行。讨论法的基本要求;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做好讨论小结。3、对【解析】加涅认为:认知策略是内部组织化的技能,其功能是调节和控制概念与规则的应用。4、X【解析】皮亚杰以其发生认识论为基础,通过观察儿童在玩弹子游戏中对规则的遵守,发现儿童的道德判断的发展与其智慧的发展具有相互平行的现象。他把儿童看

9、成是他们自己的道德观点的建构者,指出每个人都通过与环境的积极作用建构他自己的发展。他归纳出儿童道德的发展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前道德阶段(02 岁)、他律道德阶段(28 岁)、自律道德阶段(812 岁)和公正阶段(12 岁以后)。5、对【解析】生存教育就是通过开展一系列与生命保护和社会生存有关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向受教育者系统传授生存的知识和经验,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生存能力和生存态度,树立科学的生存价值观,从而促进个性自由全面健康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过程。与生命教育,生活教育并称三生教育。三、简答题1、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1)了解学生。了解学生是班主任开展

10、教育工作的前提。班主任对学生的了解包括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和对学生群体的了解两部分。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思想品德、学习、身体状况、心理、家庭和社会交往情况等。对群体的了解包括对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了解。班主任了解学生一般采用以下四种方法:观察法;谈话法;书面材料和学生作品分析法;调查访问。(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班主任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在短时间内有效地组建班集体。(3)建立学生档案。班主任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所掌握的材料进行分析处理,并将整理结果分类存放起来,即建立学生的档案。建立学生档案一般分四个环节:收集一整理一鉴定一保管。学生档案

11、有两种:集体档案和个体档案。学生档案中最常见的是学生个人档案。学生档案的内容最常见的形式有文字表述和表格调查两种。(4)个别教育。个别教育是教师根据学生个人的特点、需要和问题单独进行的一种教育,一般包括个别谈心、单独谈话、个别指导、辅导与帮助等。班主任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就必须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根据学生的个别特点进行教育,使每个学生都有所获益。(5)班会活动。班会活动是班主任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手段,是培养优秀班集体的重要方法,也是锻炼学生活动张、焦虑等消极的态度和体验。而对抗的课堂气氛则是失控的气氛,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积极的课堂气氛不但有助于知识的学习,

12、而且也会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进程。课堂气氛会使许多学生追求某种行为方式,从而导致学生间发生连锁性感染。积极的课堂气氛能使绝大多数学生参与教学,中差生主动配合教学,师生交往异常活跃。学习机会比较均等,这有利于全体学生共同进步,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3、教师心理特征教师的心理特征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由于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而逐渐形成的教师职业特有的心理品质,是从事教师职业者所共有的、典型的特征。1、教师的认知特征(1)观察力特征。教师的观察力是了解学生个性特征、发挥教育机智、因材施教的前提,因此,善于观察学生是教师教育能力结构的基本要

13、素。教师的观察力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客观性,教师在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观察时,应尽量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全面地、实事求是地看待学生的行为;敏锐性,要求教师从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洞察学生的思维、从转瞬即逝的变化中判断学生的情绪,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精细性,要求教师能够明察秋毫、见微知著,能从笼统的事物特征中区分细微特征,及时了解学生的变化。(2)思维特征。教师从观察中获得的材料,必须经过思维的加工才能形成教育决策,因此恩维能力是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标志。教师的思维能力应具有以下两个特点:逻辑性,要求教师在考查问题时要遵循严格的逻辑顺序,有充分的逻辑依据,从而得出更准确的结论,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

14、力。创造性,要求教师在解决问题时,能将已有的知识和信息加以发散思考,得出新知识。教师思维的创造性表现在对已有知识的再创造,对传统思维模式的改变,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造教育教学的艺术等方面。(3)注意力特征。注意力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具有增强清晰度和调控的功能,可以使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细致的观察,提高感受性,准确记忆,思维敏锐,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教师注意力的特点集中表现在注意分配能力上。注意分配能力是指教师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把自己的意识集中在主要对象,又能分散注意到其他对象的能力。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要求教师拥有较强的注意分配能力。教师可以通过熟练掌握教材、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15、、保持良好情绪以及加强注意分配练习等方法来提高注意分配能力。2、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师工作的一切都建立在教师人格的基础上,教师的人格是教师职业最重要的本质特征。教师的人格特征主要德、文化、科技等多方面。社会时代发展的状态与需要,是形成不同时代学校教育课程总体结构体系重大差别的重要原因。现代的学校课程必须反映现代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以及内容、手段的更新变化。纵观学校教育的发展,学校课程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重大变革,而社会时代发展的状态与需要,是造成不同时代学校教育课程总体结构体系重大差别的重要原因。(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对课程的制约。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进步与革新对学校课程的

16、影响日益显现。尤其是当今新技术革命对学校课程内容的设置起着非常直接的作用。课程内容应反映各门科学中那些具有高度科学价值和实践价值的基本理论、法则和基本要领。课程的编制应考虑学科体系的完整性、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性,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以保证学校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对课程的制约。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和逻辑结构,不仅要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要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心理特点及其潜力来选择和组织相应的课程内容,而且要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现实与发展的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4)课程理论的制约。课程设置者的教育思想是影响课程

17、的重要因素,建立在不同的教育哲学理论基础上的课程论及课程的历史传统,对课程产生重要的结构性影响。5、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课程改革不是单一的教材改革或教学方法改革,而是涉及课程理念乃至整个教育观念更新的系统变革。(1)倡导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的知识生成方式和自主学习方式。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等的能力。课程知识因而不再局限于具有普适性的简单规则和既定结论,学生生活及其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亦成为设计与选编课程内容必须涉及的有机构成。(2)增强课程内容的生活化、综合性。首先,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联系

18、,并不是让课程脱离学术轨道,而是让学科课程增添时代的源泉和生活的活力。课程的生活化意味着课程要直接面向社会,与生活融为一体,既使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实际之间保持密切的联系,又使实践和生活成为学生个人发展的源头活水。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新课程对课程结构进行了重建,强调综合性、加强选择性并确保均衡性。纲要规定: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课程体系在整体上谋求走向综合化,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首先,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设置非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所坚持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对不同学科

19、的知识综合以及知能综合、智德美综合有重要意义。其次,新课程设置了许多综合性学科这意推进课程的综合化对旧有的课程结构进行改造。(2)教师应用以下方法激发强子的物理学习动机:设置合理目标;有效利用反馈与评价;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合理运用奖励与惩罚;科学利用竞争与合作;向学生表达明确可行的期待;增强自我效能感;进行归因训练(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是()。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2、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体现的是德育的()。A导向性原则B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C因材施教

20、原则D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3、学记中提出的“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体现了()相结合的教育思想。A理论与实践B课内与课外C学习与思考D学习与行动4、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是()。A自愿性B规范性C强制性D随意性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A教育B遗传C环境D主观能动性6、在良好的环境中,有的人却没有什么成就,甚至走向与环境所要求的相反道路;恶劣的环境中,有的人却出污泥而不染。这种现象说明()。A选择性B恒常性C理解性D整体性13、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153 岁的发展任务是()。A主动性B获得自主感,克服怀疑与羞怯感C勤奋感D自我同一性14、弗洛伊德将人格划分为

21、本我、自我和超越三个部分,它们分别遵循快乐原则、现实原则和(),三者之间的平衡与和谐有利于人格健康。A高尚原则B模拟原则C完美原则D道德原则15、()是有目的地安排学生生活,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与交往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A说服B锻炼C榜样D修养二、辨析题1、聚合思维有三个指标:(1)流畅性。(2)变通性。(3)独创性。2、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包括改善心智功能、传授基本知识、有效的指导、提高迁移的意识性、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情境性教学。3、皮亚杰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长达20 年的实验研究,他发现儿童的道德发展普遍经历了三个水平、六个阶段。4、在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四个要

22、素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其中情是基础,意是关键。5、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学制是双单轨学制。三、简答题三、简答题1、心理辅导的来访者中心疗法2、恐惧症3、课堂问题行为的性质、类型4、课外活动的特点5、教师角色心理这回大多数同学支持老师的结论。老师得意的问:”谁还敢有不同意见?”部分学生的逆反心理被激发,开始认真的寻找老师的破绽。不一会儿就发现老师的结论还是错的。“那你们看结论应该是多少颗?”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得出了“四颗卫星可以满足题目要求”的结论。张老师脱口说道:“这回不会再出错了吧?”然后翻开一本准备好的立体几何解题词典 给学生看,书上这道题的结论就是

23、如此,答案似乎无懈可击。最后该老师启发学生用学过的其他学科只是来考察这个结果的正确性。学生们这才发现,他们设计的“四星”结果在物理学上是不能成立的,因为地球同步卫星只是定点在地球赤道平面的轨道上。问题:上述案例符合哪几条教学原理。(同时注意其他教学原则的材料题)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A【解析】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是说服教育法。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运用说服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明确目的性。(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3)注意时机。(4)以诚待人。2、D【解析】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24、”这体现的是德育的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贯彻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的要求是:(1)尊重和信赖学生;(2)严格要求学生。3、B【解析】学记中提出的“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体现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育思想。4、A【解析】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是自愿性、自主性、灵活多样性。5、C【解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6、B【解析】在良好的环境中,有的人却没有什么成就,甚至走向与环境所要求的相反道路;恶劣的环境中,

25、有的人却出污泥而不染。这种现象说明人们接受环境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7、D【解析】根据课程计划中对课程实施的要求不同,可以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种类型。8、A【解析】校本课程是指由学校根据本校实际自主开发并在本校实施的课程。其主导价值在于体现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15、B【解析】锻炼是有目的地安排学生生活,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与交往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锻炼包括:练习、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等。运用锻炼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调动学生的主动性。(2)适当指导。(3)坚持严格要求。(4)注意检查和坚持。二、辨析题二、辨析题1、

26、X【解析】发散思维有三个指标:(1)流畅性,指发散思维的量。单位时间内发散的量越多,流畅性越好;(2)变通性,指思维在发散方向上所表现出的变化和灵活;(3)独创性,指思维发散的新颖、新奇、独特的程度。2、对【解析】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包括改善心智功能、传授基本知识、有效的指导、提高迁移的意识性、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情境性教学。3、X【解析】柯尔伯格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长达20 年的实验研究,他发现儿童的道德发展普遍经历了三个水平、六个阶段。4、X【解析】在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5、X【解析】

27、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三、简答题三、简答题1、来访者中心疗法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于1940 年创立,强调调动患者(来访者)的主观能动性,发掘其潜能,不主张给予疾病诊断,治疗则更多地是采取倾听、接纳与理解,即以患者为中心或围绕患者的心理治疗。1974 年,罗杰斯又提出将此疗法进一步延伸,改称为人本疗法,更强调以人为本,而非患者或来访者,迸一步突出被治者为正常人、为心理发展过程中潜能未尽发挥或暴露的阶段性逆遇或问题,治疗本身就是指导被治者认识和了解自我、发挥潜能。以人为中心疗法被称为是心里治疗理论的“第三种势力”(第一种势力经典精神分析:第二种势力行为主义)。来

28、访者中心疗法的特点:以人为中心疗法最主要的特点是强调治疗关系,罗杰斯认为,良好的治疗关系是心里治疗的基本条件。(追求平等、重视来访者主观经验、相信来访者自我实现的潜力、来访者主导治疗过程、)来访者中心疗法的条件:第一,真诚。真诚是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疗法的一个最重要的条件。真诚是指治疗者在治疗关系中是一个表里_致、真诚统合的人。第二,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无条件的尊重是心理咨询者对来访者的态度,也是心理治疗的前提。无条件的尊重是行为主义观点认为恐惧是学习得来的,或者由直接经验中学习得来(如在受到狗的一次攻击后,发展起对狗的恐惧);或者由观察学习得来(如观察父母对某种场景的恐惧,而使子女形成同样性质的恐

29、惧);或者由信号学习得来(如一个学生在采黄花时被蜜蜂蜇了,就形成了对黄花的恐惧)。认知派心理学家则认为恐惧症源于个人对某些事物或情境的危险作了不现实的评估。系统脱敏法是治疗恐惧症的常用方法,使用这一方法最好要及时进行。例如,帮助学生克服学校恐惧症,方面,父母要有坚持性和耐心,要坚决而友善地要求孩子回到学校,习惯学校生活;另方面,改善班级中人际关系,营造宽松、自由的学校氛围。适当减轻学习压力,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对于克服学校恐惧症同样具有重要意义。3、课堂问题行为的性质、类型(1)问题行为的性质问题行为是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这样的行为不仅

30、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常常引起课堂纪律问题,主要表现为漫不经心、感情淡漠、逃避班级活动、与教师和同学关系紧张、容易冲动、上课插嘴、坐立不安、活动过度等。问题行为与差生、后进生等问题学生的概念不同。差生、后进生是对学生的一种总体评价,他们往往有较多的问题行为,但在正常的班级里人数甚少。而问题行为则是一个教育性概念,主要是针对学生的某一种行为而言的,而且除了差生或后进生有问题行为之外,优秀学生有时也有可能出现问题行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里灵活而机智地处理和矫正问题行为。(2)问题行为的类型心理学家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对课堂问题行为进行分类。目前最普遍的一种分类是根据学生行为表现的倾向,将课堂问题行为

31、分为两类:一类是外倾性问题行为;一类是内倾性问题行为。外倾性问题行为主要包括相互争吵、挑衅、推撞等攻击性行为等。外倾性问题行为容易被觉察,它会直接干扰课堂纪律,影响正常教学活动的进行,教师对这类行为应果断、迅速地加以制止,以防其在课堂中蔓延。内倾性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在课堂上心不在焉、胡思乱想、做白日梦、发呆等注意力涣散行为。内倾性问题行为大多不会对课堂秩序构成直接威胁,因而不易被教师察觉。但这类问题行为对教学效果有很大影响,对学生个人的成长危害也很大。因此,教师在课堂管理中不能只根据行为的外部表现判断问题行为,不能只控制外倾性问题行为,对内倾性问题行为也要认真防范,及时矫正。4、课外活动的特点

32、课外活动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课外活动的特点,有助于驾驭课外活动的规律,充分发挥课外活动的重要功能。这些特点主要有:(1)自愿性;(2)自主性;(3)灵活多样性。5、教师角色心理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一般说来,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贯彻发展性原则的基本要求;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4)还要结合案例进行分析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婴儿学会称呼邻居家的男性为“叔叔”后,他可能会对所遇到的任何陌生男性均称呼为“叔叔”,这种迁移属于()。A顺向迁移B横向迁移C正迁移D一般迁移2、(),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

33、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教育。A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B直观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启发性原则3、人们通常说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可用()道理来解释。A强化理论B归因理论C动机理论D迁移理论4、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通过家谱调查发现,名人家族中出名人的比率要远远大于普通人家族中出名人的比率。据此,他提出了()。A环境决定论B遗传决定论C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论D教育万能论5、“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我可以运用特殊的方法,把他们加以任意的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这句话反映了儿童发展的()。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

34、定论C辐合决定论D进化论13、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这体现了德育的()。A导向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连贯性原则D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14、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以德国学者冯特()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为标志的。A1879B1897C1789D179815、“揠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二、辨析题二、辨析题1、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2、修养是通过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

35、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3、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不需要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4、社会本位论的主要观点。(1)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的发展的需要制订的,而不是根据社会的需要而制订的。(2)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3)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基本职能就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影响地得到发展。个人本位论者认为,如果按照社会要求去要求个人,这些社会要求就会阻碍个人本能的健全发展。5、备课、上课、课后教导工作和教学评价等构成了教学工作流程的基本环节。三、简答题三、简答题1、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2、人格的特征3

36、、网络成瘾4、培养班集体的方法5、课堂纪律的类型四、材料分析题四、材料分析题1、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曾根据名家传记和其它方面的材料,选取了包括政治家、法官、军官、文学家、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B【解析】婴儿学会称呼邻居家的男性为“叔叔”后,他可能会对所遇到的任何陌生男性均称呼为“叔叔”,这种迁移属于横向迁移。横向迁移是指难度和复杂性在相同水平上的知识或技能的迁移。2、A【解析】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教育。3、D【解析】人们通常说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可用迁移理论道理来解释。

37、4、B【解析】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通过家谱调查发现,名人家族中出名人的比率要远远大于普通人家族中出名人的比率。据此,他提出了遗传决定论。5、B【解析】“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我可以运用特殊的方法,把他们加以任意的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这句话反映了儿童发展的环境决定论。6、A【解析】封建社会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制,这是与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的状况相适应的。7、B【解析】教育工作中“一刀切、一锅煮”违反了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8、A【解析】我国新的课程结构中高中阶段课程以分科课程为主。9、D【解析】发散思维指人们在解决问题时,思路朝各种可能

38、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一题多解”和“一事多写”都是从各个方向分析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10、A【解析】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反映的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11、B【解析】一个学生考试失败了,他把原因归结为“考试题目太难”,这是一种外部稳定归因。12、B【解析】一个孩子帮妈妈洗碗,不小心打破了五个碗:另一个孩子在柜子上拿糖吃,打破了一个碗。谁犯的错误要大一些?这是皮亚杰研究道德发展阶段时经常采用的方法。属于对偶故事法。13、D【解析】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师一方面要尊重、关怀、热爱和信任学生,另一方面要对学生提出合情合理的要求。14、A【解析】l879 年,德

39、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这一事件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15、B【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人,其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揠苗助长”正是违背了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显然,他们学习新事物的潜能是不同的。维果斯基把儿重独立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经他人指导帮助后所能达到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称为“最近发展区”。为此,维果斯基提出教育要走在发展的前面,教育必须面向未来,儿童今天通过

40、他人的帮助才能解决问题,明天他将能够独立完成任务。在教育上的意义: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对于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由于教学应着眼于儿童的潜能发展,教师就不应只给儿童提供一些他们能独立解决的作业,而应布置一些有一定难度,需要在得到他人的适当帮助下才能解决的任务。如此,教学不只刺激了已有的能力,而且向前推动了发展。但要注意,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容易使家长和教师更关注儿童的未来发展,应避免在儿童尚未掌握好当前的能力时,就把儿童推向更高一级的发展。同时还要注意儿童的潜能的发展在于获得教师或同伴的帮助,教师和同伴对儿童的认知发展提供了一种支架的作用,但要注意提供的帮助要恰如其分,必须适当;过多,会造成

41、儿童依赖的心理。2、人格的特征人格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其中反映了人格的多种本质特征。(1)、独特性。人格是千差万别、千姿百态的,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一样的人格特点,这是因为不同的遗传、家庭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2)稳定性。人格是一种稳定的特点,在个人行为中偶然出现、一时的心理特征不能称为人格。当然,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它在人的一生中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生理的成熟和环境的改变,人格也能产生变化。(3)整体性。人格受意识的支配,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统一整体,具有内在一致性,常常标志着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但人格结构在各方面彼此和谐一致时,他的人格就是健康的。否则,可能会难以适应

42、生活和社会。(4)功能性。人格决定个体的生活方式及身心状态,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3、网络成瘾网络成瘾又称网络成瘾综合症,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表现为对使用网络产生强烈欲望,突然停止或减少使用时出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按照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网络成瘾分为计算机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交友成瘾、网络信息收集成瘾、网络交易成瘾5 类。标准明确了网络成瘾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一、对网络的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二、减少或停止上网时会出现周身不适、烦躁、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戒断反应;上述戒断反应可通过使用其他类似的电子媒

43、介,如电视、掌上游戏机等来缓解。三、下述 5 条内至少符合 l 条:为达到满足感而不断增加使用网络的时间和投入的程度;使用网络的开始、结束及持续时间难以控制,经多次努力后均未成功;固执使用网络而不顾其明显的危害性后果,即使知道网络使用的危害仍难以停止;因使用网络而减少或放弃了其他的兴趣、娱乐或社交活动;将使用网络作为一种逃避问题或缓解不良情绪的途径。网络成瘾的病程标准为平均每日连续上网达到或超过6 个小时,且符合症状标准已达到或超过 3 个月。4、培养班集体的方法积极接受外界的教育影响,有效地形成新的道德品质;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还要引导学生能动地进行道德

44、活动,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发挥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自觉能动性。二、辨析题二、辨析题1、X【解析】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2、X【解析】陶冶是通过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3、【解析】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1776 年在德国柯尼斯堡大学开始教授教育学的学者是()。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康德D裴斯泰洛齐2、心理学家提出了发

45、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这说明了个体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3、乐曲茉莉花不论用哪种乐器演奏,我们都能识别出来,这种现象属于()。A知觉的选择性B知觉的恒常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整体性4、下列例子中属于正强化的是()。A学生认真完成家庭作业,老师没有任何表示B学生作业字迹潦草,老师要求重写C孩子不好好做作业,父母不让他看电视D学生尝试了一种新的解题方法,老师提出表扬5、“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A知识的传授B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C发展学生的能力D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想品德6、学记中提出“到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46、是要求在教学中贯彻()。A启发性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直观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A暗适应B明适应C视觉后巷D感觉对比13、为了便于记忆的值1 41421记作“意思意思而己”,这里使用的学习策略是()。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组快策略14、教师对学生的合作进行了表扬是运用了()。A正强化B负强化C正惩罚D负惩罚15、教会学生利用组块的方法可以扩大哪种记忆容量()。A瞬时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需要D情绪记忆二、辨析题1、贯彻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时应注意防止两种倾向:一是只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教学中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忽视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参与、独立探索

47、去积累经验,获取知识;二是只强调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去发现、积累知识、忽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和教师的系统讲授。2、遗忘是指经历过的事物不能重现和再认或者错误地重现和再认的现象。遗忘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因为记忆痕迹的消退造成的,也可能是因为与记忆中的其他信息发生干扰而产生了抑制。遗忘可分为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遗忘是有规律的,即遗忘的进程先快后慢。3、动机对于个体活动具有三个基本功能:激活功能、教育功能、维持和调整功能。4、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点,联系学生生活,引导学生把思想政治观念和社会道德规范的学习同参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把提高道德思想境界与养成道德行为习惯

48、结合起来,做到心口如一,言行一致。5、陶冶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经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调节,使自身品德不断完善的一种重要方法。修养包括:立志、学习、反思、箴言、慎独等。三、简答题三、简答题1、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2、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3、学科中心课程论的基本观点4、认识中学生的情绪,主要包括情绪表现的两极性、情绪的种类5、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论生:池塘一睡觉;小溪一散步;江河一奔跑;海洋一跳跃师:这样有趣的旅行,想再感受一次吗?让我们跟着小雨点动起来!(欣赏歌曲小雨沙沙,配乐朗读课文。)师:同学们,小雨点可爱旅行了,想想看它还去了哪些地方?生:学生自由说。师:小雨点来到这些地方时它又

49、是什么样儿的?生: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教师适时指导学生把句子说正确。请结合以上案例分析:(1)该教师运用了哪些教学原则?(2)该教师运用了哪些教学方法?(同时注意其他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材料题)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C【解析】l7761787 年,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曾先后四次在哥尼堡大学讲授教育学,是较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后来,赫尔巴特接替了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的教育学教席,并于l806 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这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它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该书分为绪论、教育的一般目的、兴趣之多方面(教学)、品格之道德力量(德育)四个部分。2、C【解析】个体身

50、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中的不均衡发展;另一种是指不同方面的不均衡发展。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有不同的发展期现象,越来越引起心理学家的重视,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3、B【解析】乐曲茉莉花不论用哪种乐器演奏,我们都能识别出来,这种现象属于知觉的恒常性。4、D【解析】学生尝试了一种新的解题方法,老师提出表扬属于正强化。5、C【解析】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发展学生的能力。6、A【解析】学记中提出“到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要求在教学中贯彻启发性原则。7、C【解析】喜欢听纯正的英语属于内部动机。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