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系列教案091143.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60815727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系列教案091143.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系列教案091143.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系列教案09114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系列教案091143.pdf(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系列教案 第一课时 一词多义和通假字 教学要点提示:实词的用法和含义是高考的常考题,复习重点是一词多义和通假字。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教学内容: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词的本义: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如“本”的本义就是树木的根。“道”的本义就是指路途、道路。小练习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本义:1.战则请从 跟随 2.后因伐木,始见此山 攻伐 3.范增数目项王 眼睛

2、4.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换取 词的引申义:所谓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它意义。如“道”本义为“道路”,“方向、方法、道理”为其引申义。“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根本、本来、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小练习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能举例则举例说明)1.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本义“身体”,引申义“亲自”(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碴臿以为民先)、“自己”“自身”(免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身孕”(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性命”(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等。2.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 本义“对男子的美称”,引申义“做官的人”

3、(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读书人”(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有才能的人”(胜不敢复相士)、“士兵”(士不敢弯弓而报怨)。3.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 本义是“察看、仔细看”,引申义是“辅助、辅佐”(无物以相之)、“选择”(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辅佐帝王的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词的比喻义:所谓词的比喻义,就是词的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意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小练习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本义和比喻意义,并举例说明。1.手足情深,焉能或忘 本义“手和脚”,比喻义“兄弟”“党羽”。2.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

4、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 本义指“头和颈”,比喻义指“某个集团的领导人”。3.草菅人命,纵横乡里 本义“野草”,比喻义“不值得珍惜的事物”。词的假借义:所谓词的假借义,古文中常常出现通假字现象。所谓通假字,就是指本应用甲字,使用时借用与其意义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字去代替它的现象。甲字是本字,乙字是甲字的通假字。这里的乙字就含有了假借义。如:“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中“蚤”同“早”,其假借意义为“早一点”;“至莫夜月明”中的“莫”同“暮”,其假借意义为“夜晚”。小练习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背叛之意。2.赢粮而景从 景同影,像影子一样。3.君子日参

5、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智慧。4.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坐同座,座位。5.风吹草低见牛羊 见同现,露出。6.乃善刀而藏之 善通缮,修治。7.离骚者,犹离忧也 离通罹,遭受。第二课时 古今异义和偏义复词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复习要点:1.词义扩大。2.词义缩小。3.词义转移。4.词义弱化。5.词义强化。6.感情色彩变化。7.名称说法改变。教学内容:一.什么叫古今异义?所谓“古今异义”,就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的词语之间的意思不同的现象。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

6、辨明这些词语的“古”“今”意思和用法,有助于增强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二.古今异义的种类:1.词义的扩大。所谓“词义扩大”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的意义小,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变大了。如:“江”“河”二字,古代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较大的河流。“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练习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秦以虎狼之势,与中国抗衡。古义:中原地区。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古义:母亲。今义:晚辈对任何女性长辈的亲切称呼。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古义:父母兄弟等亲属。今义:有婚姻关系的成员。2.词义的缩小 所谓“词义缩小”,就是说同

7、样的词语在古代词义大,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小了。如:“臭”,古代表示好坏气味均可,现在只表示坏的气味;“让”,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在则只有第一种意义了。练习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沛公居山东时 山东 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 古义:妻子儿女。今义:妻,与“丈夫”相对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因为 古义:因此写作。今义:因果连词,表原因。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 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3.词义转移:所谓“词义转移”,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到了今天却变成别的一个方面的意思了。如:“涕”

8、,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偷”,古代指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练习 3.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 古义:外交使者。今义:出门时带的包裹。颜色不少变 颜色 古义:容颜、脸色。今义:色彩。秋天漠漠向昏黑 秋天 古义:秋日的天空。今义:秋季。上初即位,富于春秋 春秋 古义:年岁、年龄。今义:春天和秋天。4.词义弱化:所谓“词义弱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时所表示的语义较强,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则较弱。如:“很”,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现在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责备。练习 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

9、古今意义和用法。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约束 古义:盟约。今义:限制。戊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举 古义:攻克。今义:抬起。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走 古义:跑。今义:行走。吾羞,不忍为之下 羞 古义:羞愧、感到耻辱。今义:害羞、不好意思。5.词义强化:所谓“词义强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意义较弱,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增强了。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怀恨。“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练习 5.结实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古代表示地位低,见识短浅,今天表示品德低下。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烈士:古代表示刚直侠义之人,

10、现在表示为正义牺牲的人。(廉颇)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宣言:古代是扬言的意思,现在表示宣告,声明。璧有瑕,请指示王 指示:古代是指给人看,现在是表示上对下申明处理问题的原则和方法。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古代表示与外界隔绝之地,现在表示走投无路之时。6.感情色彩变化 有些词语在应用的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步发生了变化,这往往与它们意思的改变分不开。如:“卑鄙”原指地位低,见识浅,中性词,现在表示品德低,含贬义。“爪牙”古代表示得力的帮手,褒义词,现在表示坏人的帮凶,贬义词。“锻炼,古代除有冶

11、炼之意外,还有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之意,属贬义词,现在是褒义词。练习 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东家有好女,可怜体无比 可怜:这里是可爱之意,褒义词,今意是令人怜悯之意,多含贬义。牺牲玉帛,弗敢专也 牺牲:这里是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中性词,现在指为正义而舍弃生命或其他利益,褒义词。天下云集响应 响应:这里是像回声一样应和,中性词,现在指积极听从号召,褒义词。7.名称说法的演变 有些时候古文中用一个词表示某一意思,而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该词语表示,而是换用别的词语表示了。如:“目”现已换成“眼睛”,“寡”现已换用“少”了,“足”现已换用“脚”了。练习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

12、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读书欲睡,引锥刺其股 股:古代指大腿,现在已不用,指臀部、屁股。愿为市鞍马 市:这里指买,现在已不用,指城镇、集市。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谢:古义指告戒、告诉,现已不用,用于指感谢。三.偏义复词:在文言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而用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则起陪衬作用,这就是文言中的偏义复词现象。1.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异同:偏义复词,不同。昼夜勤作息 作息:偏义复词,劳作。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来:偏义复词,离去。2.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 园圃:偏义复词,果园。勤心事公姥,夜夜不

13、能寐 公姥:偏义复词,婆婆。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父兄:偏义复词,指兄长。四.综合小练习:区别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不过:不超过,现为转折连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从而:跟随而且,现在是承接连词。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现在指运输、邮政等部门。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祖父:祖辈和父辈,现指父亲的父亲。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出入:偏义复词,进入。非常:不寻常,意外,现指很、极,程度副词。属余作文以记之 作文:写文章,现指学生的写作练习。第三课时 文言句式 教学要点:我们谈论文言文的句式,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在古代实际是一种正常的句式

14、,这些句式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步发生了改变,在现代汉语中却成了变式句或特殊句式。这些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等。教学内容:一.判断句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练习 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句数在 3 句以上)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陈胜者,阳城人也。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七略四库,

15、天子之书。宫中府中,俱为一体。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此三者,吾遗恨也。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斯用兵之效也。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练习 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句数在 3 句以上)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即今之傫然在墓者。梁父即楚将项燕。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非死,则徙尔。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乃楚狂人,风歌笑孔丘。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练习 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

16、(句数在 3 句以上)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城非不高也,城非不深也,兵草非不坚利也。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二.被动句 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其常见类型有:1.“见”“见于”“于”表被动。如:“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练习 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被动句。(句数在 3 句以上)臣诚恐见欺于王。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故内惑于郑秀,外欺于张仪。李氏子藩,年十七,不拘于时,学于余。2.“为”“为所”表被动。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为予群从所得。恐为操所先。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三.倒装

17、句 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1.宾语前置 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4)介宾

18、短语中宾语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2.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1)用“之”使定语后置。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2)用“者”的后置。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3.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如:“贫者语于富者曰”“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词短语。4.主谓倒装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美哉,我少年中国。”小练

19、习判断下列各句中的句式。1.民而王,莫之能御也。2.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3.德何如,则可以王矣?4.何由知吾可也?5.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6.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 7.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8.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四.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1.省略主语。(1)承前省。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2)承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3)自述省。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4)对话省。如:“(孟子)曰:独乐乐,与

20、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2.省略谓语。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3.省略宾语。如:“可烧而走(之)也。”4.省略介词宾语。如:“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5.省略介词“于”。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小练习补充下面句子中省略的成分。1.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2.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3.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4.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5.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6.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7.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8.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帷幕。9.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第四课时 词类活用 教学要点:词

21、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它包括:1.名词作状语。2.名词作动词。3.名词意动用法。4.名词使动用法。5.动词作名词。6.动词使动用法。7.动词为动用法。8.形容词作名词。9.形容词作动词。10.形容词使动用法。11.形容词意动用法。12.数词活用。教学内容:一.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

22、慢、逐渐。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用作状语的词语,并加以解释。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人皆得以隶使之 隶:当奴隶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舟:用船 东歌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东、北:在东边、在北边 而相如廷叱之 廷:在朝廷 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 夜:在夜晚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每天 二.名词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如:“始见中原气

23、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解释之。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 沛公欲王关中 王:统治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敌:攻击 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国贼戾之士哉 仇:报复 大喜,笼归,举家庆贺 笼:用笼子装 大楚兴,陈胜王 王:称王 日将暮,取儿稿葬 暮:落山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游泳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 三.名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动词,臣服的意思。生死而肉骨 肉:使长肉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让称王 四.名词意动用法

24、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把当作宾客。鱼肉缙绅 鱼肉:以为鱼肉 孟尝君客我 客:把当作门客 君子病无能焉 病:以为病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五.动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入:产品、收入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收获、心得 作有利于时,制有

25、便于物者,可为也 作、制:措施、制度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谗、讥:诬陷、嘲讽的话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捕:搜捕活动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金玉珍珠 司马子反渴而求饮 饮:饮料、汤食 六.动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外连横而斗诸侯 斗:让争斗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 屈:使弯腰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以夭梅病梅为业 夭、病:使弯曲,使生病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鸣:使发出

26、声音 李牧连却之 却:使退却 中军置酒饮归客 饮:使饮酒 七.动词为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如:“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中的“哀”,就是“为哀怜”之意。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泣:为动用法,为哭泣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死国:为国事而死 秦不哀吾之丧而伐吾同姓 哀:为哀悼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哀:为哀叹 八.形容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如:“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锐”,指的是坚

27、固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固:坚固的地势 晓看红湿处 红:红花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红:绿叶、红花。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近”:平坦、距离近的地方 险以远,则至者少 “险”“远”:险峻、距离远的地方 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远近”:天下的人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高:高处 九.形容词用作动词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如:“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中的“穷”,是走到尽头的意思。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穷:看尽 恐事穷且得罪,乃再诣相府 穷:揭穿 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 美

28、:赞美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高:升高 此诚雕虫之戏,不足为多也 多:推崇,赞许 十.形容词使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使动用法。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就是“使变绿”的意思。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弱:使削弱 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高:使高,抬高 昂其直,居为奇货 昂:使高昂 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弱:使削弱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愚:使愚笨 十一.形容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

29、如:“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就是认为小的意思。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小:认为小 予怪而问之 怪:认为怪 渔人甚异之 异:认为奇怪 贵货而易土 易:认为容易 患志之不立 患:以为忧患 十二.数词用作动词(或形容词、名词)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如:“六王毕,四海一”中的“一”,就是统一的意思。余观乎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一:全、满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一:专一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贰:背离 二三其德 二三:不专一,不忠诚 第五课时 虚词的用

30、法 教学要点:1.了解考试说明中列出的20 个常见虚词及课本中系统介绍的其它虚词的用法。2.了解虚实多类的现象。3.了解虚词的一词多用现象。4.了解虚词的同类异词现象。5.区别句末虚词的用法。6.了解关联虚词的用法。教学内容:一.文言词语的分类:1.实词,具有实在意义的词语。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2.虚词,没有实在意义的词语。包括代词、连词、介词、助词、副词、叹词、拟声词等。二.仔细阅读常见虚词用法列表,体会要求的 20 个虚词的用法。然后完成下列练习:1.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A )例句: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A.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你,你的)B.永

31、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表并列)C.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表承接)D 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好象)E.吾恂恂而起(表修饰关系)F.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这样)2.下列各句中“乃”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C )例句: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才)A.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何怪也(竟然)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是)B.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可是)D.屠乃奔倚其下(于是)F.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你的)3.下列各句中的“于”与例句中相同的一项是(D )例句:李氏子藩,年十七,不拘于时 A.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到)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对

32、于)C.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比)D.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被)D.贫者语于富者曰(对)F.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在)虚实兼类现象:所谓虚实兼类,就是指一些文言词,它既可以用作实词,又可以用作虚词。如:“之”的用法,既可以作代词(如“作师说以贻之”),又可以作助词(如“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也可以作动词(如“佯狂不知所之者”)。小练习解释下列词语在各句中的用法。1.安 1.然后得一夕安寝 形容词,安稳 2.君子食无求饱,居主安 形容词,安乐,安逸 2.可以为富安天下 动词,使安定 4.君安与项伯有故 代词,怎么 6.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代词,哪里 7.所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

33、我猎虫所耶 名词,处所 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名词,结果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助词,与后面的动词一起构成名词性结构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助词,表被动 百济国西南海中有大岛十五所 量词,座 8.与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期 介词,同,和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动词,给予 与秦而不助六国也 动词,交好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助词,同“欤”,吗 蹇叔之子与师 动词,参加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君之始入京也,与言皇上无权君不之信 介词,对 三.虚词的一词

34、多义现象 古代的虚词,除了少数而外,大都是具有多种用法的。如“因”一般用作介词,但可以表示“因为”的意思(如“因前使绝国功,封骞博望侯”),可以表示“根据”的意思(夫筑城郭,立仓库,因地制宜),可以作“经过、通过”的意思(如“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还可以用作连词,相当于“于是”(如“因出己虫,纳比笼中”)。小练习解释下列虚词在各句中的用法。1.者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附于短语之后,相当于“的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附于短语之后,相当于“的事物”二者不可得兼 用在数词之后,指代上文所说的几种人或几件事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语气助词,表提顿

35、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用于名词之后,标明语音上的停顿,并引出下文,常表示判断 2.以 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凭借 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 在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因为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并且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和楚 用以 3.焉 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那里 青麻头伏焉 兼词,“于彼”,在那里 及至秦之季世,焚诗 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 助词,了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怎么 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拟声词词尾,助词 四.虚词的古今变化。文言虚词和文言实词一样,随着时代的变化,在不断发生演化,古今用法已经有了很大不同,认真区别有助于对文言虚词的准确理解。这种变

36、化大致分为四种情况:1.用法消失。如“夫战,勇气也”中的“夫”作发语词,现在不这样用。“险以远,则至者少”中的“以”是表示并列的连词,现在已不用。2.沿用至今。如“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中的“于是”,现在也用于表示承接。“学然后知不足”中的“然后”,也用于表示承接。“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中的“而已”,现在也用于表示限止的语气。3.用法变化。如“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中的“所以”,古代表原因,现在表结果。“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中的“何如”,古代表示疑问,怎么样;现在表示选择的肯定部分。4.另词替代。如“甚矣,汝之不惠!”中的“矣”,感叹助词,现在为“啊”“了

37、”取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则”,表示判断,现在为“就是”所替代。小练习解释下列各句中的虚词。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况且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那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呢 为众人师且不敢 尚且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那样 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你的 以啮人,无御之者 如果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同“岂”,难道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于是写作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在这职业上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第六课时 文言虚词例释(20 个)而 1.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

38、关系。如:(一)表示并列关系。如:蟹六跪而二螯。(劝学)(二)表示递进关系。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劝学)(三)表示承接关系。如: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四)表示转折关系。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五)表示假设关系。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六)表示修饰关系。如: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2.代词。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如: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如: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39、口技)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何 1.疑问代词。(一)单独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如: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二)作宾语,主要代处所和事物,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大王来何操?(鸿门宴)(三)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2.副词。(一)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二)

40、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3.复音虚词“何如”“何以”。(一)“何如”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或诘问,相当于“怎么样”或“什么样”。如: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信陵君窃符救赵)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谭嗣同)(二)“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荣禄遇足下素厚,足下何以待之?(谭嗣同)何以哉?(曹刿论战)乎 1.语气助词。(一)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

41、,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报刘一丈书)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二)表测度语气,可译为“吧”。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三)用于感叹句,可译为“啊”“呀”等。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四)用在句中的停顿处。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辞)2.介词。相当于“于”。生乎吾前(师说)此外,可作词尾。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疱丁解牛)乃 1.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这才”等;也可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却”“竟(然)”“反而”“才”等;

42、还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才”“仅”等。例如: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曹刿论战)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项王乃复引兵而乐,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2.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例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3.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例如: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赢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窃符救赵)其 1.代词,又分几种情况:(一

43、)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用在名词之前,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例如: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二)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如:秦王恐其破璧(廉颇蔺相如列传)“其破璧”作宾语)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其闻道”作主语)此皆言其可目者也。(鞭蕖“其可目”作宾语)(三)活用为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我的”“或”“我(自己)的”。如: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四)指示代词,表远指。作定语,可译为“那”

44、“那个”“那些”“那里”。如: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五)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如: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2.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还要”等或省去。例如:其皆出于此乎?(师说表测度)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表示反诘)。汝其勿悲!(与妻书表婉商)。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表期望)3.连词。作连词用时,通常放在句首,表假设,可译为“如果

45、”;表选择,可译为“还是”。例如: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这专耳,岂他人之过哉?(送东阳马生序表假设)且 1.连词。(一)表示递进关系,并列关系。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赤壁之战)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之战)河水清且涟漪。(伐檀)(二)有时相当于“尚且”。先让步,后推进一层。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2.副词。相当于“将”“将要”,“暂且”“姑且”。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黔之驴)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然 1.

46、连词。主要表示转折,可译为“可是”“但是”。例如: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然”有时和“而”连用,“然”代指上文所说情况,“而”表示转折,等于说“如此(这样),可是”。例如: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是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然”还常和“则”结合,“然”是承接上文事实,“则”是由此进行阐述或论断,可译为“既然如此,那么(那就)”,也可单译为“那么”。例如: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2.代词。相当于口语中“这样”“如此。”例如:輮使之然也。(劝学)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3.助词,又分两种情况。(一)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

47、,相当于口语的“地”。例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捕蛇者说)大石森然欲搏人(石钟山记)(二)用在名词或名词短语之后,前面有“若”“如”“犹”等词与之照应的,可译为“的样子”“一般”“那样”。例如: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而半山居雾若带然。(登泰山记)“然”还常作应对之辞,同口语中“是的”“对的”相似。或者表示赞成、同意,即“认为是”“认为对”的意思。例如:袁曰:然,固有所闻。(谭嗣同)成然之。(促织)若 1.代词。(一)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例如:若毒之乎?(捕蛇者说你)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你的)(二)表近指,“这”、“这样”、“如此”。如:南宫

48、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论语宪问)2.连词。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一)表假设,“如果”、“假如”。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二)表选择,“或”、“或者”。如: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与“夫”、“至”结合,组成“若夫”、“至若”,放在一段或另一层意思的开头,表示他转。如:若夫霪雨霏霏至若春和景明(岳阳楼记)所 1.用作助词。(一)经常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如: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

49、公子故过之。(信陵君窃符救赵)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后序)(二)“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如:夜则以兵围所寓舍。(后序)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闻耳。(信陵君窃符救赵)2.在有些句子中,“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如: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后序)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3.复音虚词“所以”。“所”和“以”连用,文言中也常见。用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表示原因,一种表示手段和目的。表示原因的,如: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50、出师表)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表示手段或凭借的,如: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信陵君窃符救赵)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为 1.动词:(1)做。谁为大五为此计者。(鸿门宴)“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为学)(2)成为。“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鸿门宴)(3)担任。“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东。”(记王忠肃公翱事)(4)是,算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活板)(5)通“谓”。可译为“说”。“孔子不能决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