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优秀教案【5篇】精选082006.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60815524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613.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优秀教案【5篇】精选082006.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物理优秀教案【5篇】精选082006.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优秀教案【5篇】精选082006.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优秀教案【5篇】精选082006.pdf(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高中物理优秀教案【5 篇】精选 高中物理教案 1 【课 题】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 31)第一章第二节库仑定律 【课 时】1 学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点电荷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库仑定律的含义及其表达式;2、会用库仑定律进行有关的计算;3、知道库仑扭称的原理。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库仑定律得出的过程,体验从猜想到验证、从定性到定量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会通过间接手段测量微小力的方法;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结果及结合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情感、态

2、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点电荷的研究,让学生感受物理学研究中建立理想模型的重要意义;2、通过静电力和万有引力的类比,让学生体会到自然规律有其统一性和多样性。【教学重点】1、建立库仑定律的过程;2、库仑定律的应用。【教学难点】库仑定律的实验验证过程。【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交流讨论法。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教学过程和内容】引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这让我们对电荷间作用力的方向有了一定的认识。我们把电荷间的作用力叫做静电力,那么静电力的大小满足什么规律呢?让我们一起进入

3、本章第二节库仑定律的学习。库仑定律的发现 活动一:思考与猜想 同学们,电荷间的作用力是通过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来表现的,因此,我们应该研究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可是,生活中带电体的大小和形状是多种多样的,这就给我们寻找静电力的规律带来了麻烦。早在 300 多年以前,伟大的牛顿在研究万有引力的同时,就曾对带电纸片的运动进行研究,可是由于带电纸片太不规则,牛顿对静电力的研究并未成功。(问题 1)大家对研究对象的选择有什么好的建议吗?在静电学的研究中,我们经常使用的带电体是球体。(问题 2)带电体间的作用力(静电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猜想。定性探究电荷间的作用力与影响因

4、素的关系 实验表明:电荷间的作用力 F 随电荷量 q 的增大而增大;随距离 r 的增大而减小。(提示)我们的研究到这里是否可以结束了?为什么?这只是定性研究,应该进一步深入得到更准确的定量关系。(问题 3)静电力 F 与 r,q 之间可能存在什么样的定量关系?你觉得哪种可能更大?为什么?(引导学生与万有引力类比)活动二:设计与验证 实验方法 (问题 4)研究 F 与 r、q 的定量关系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控制变量法(1)保持 q 不变,验证 F 与 r2 的反比关系;(2)保持 r 不变,验证 F 与 q 的正比关系。实验可行性讨论、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

5、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困难一:F 的测量(在这里 F 是一个很小的力,不能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量,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实现对 F 大小的间接测量吗?)困难二:q 的测量(我们现在并不知道准确测定带电小球所带的电量的方法,要研究 F 与 q 的定量关系,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吗?)(思维启发)有这样一个事实:两个相同的金属小球,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互相接触后,它们对相隔同样距离的第三个带电小球的作用力相等。这说明了什么?(说明球接触后等分了电荷)(追问)现在,你有什么想法了吗?实验具体操作定量验证 实验结论:两个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得出

6、库仑定律同学们,我们一起用了大约 20 分钟得到的这个结论,其实在物理学发展史上,数位伟大的科学家用了近 30 年的时间得到的并以法国物理学家库仑的名字来命名的库仑定律。启示一:类比猜想的价值 读过牛顿著作的人都可能推想到:凡是表现这种特性的相互作用都应服从平方反比定律。这似乎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就可以得到电荷间作用力的规律。正是这样的类比,让电磁学少走了许多弯路,形成了严密的定量规律。马克吐温曾说“科学真是迷人,根据零星的事实,增添一点猜想,竟能赢得那么多的收获!”。科学家以广博的知识和深刻的.洞察力为基础进行的猜想,才是最具有创造力的思维活动。然而,英国物理史学家丹皮尔也说“自然如不能被目证那

7、就不能被征服!”启示二:实验的精妙 1785 年库仑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用自己设计的扭称精确验证得到了库仑定律。(库仑扭称实验的介绍:这个实验的设计相当巧妙。把微小力放大为力矩,将直接测量转换为间接测量,从而得到静电力的作用规律库仑定律。)讲解库仑定律 1.内容: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2.数学表达式:(说明),叫做静电力常量。3.适用条件:(1)真空中(一般情况下,在空气中也近似适用);(2)静止的

8、;(3)点电荷。(强调)库仑定律的公式与万有引力的公式在形式上尽管很相似,但仍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力。我们来看下面的题目:达标训练 例题 1:(通过定量计算,让学生明确对于微观带电粒子,因为静电力远远大于万有引力,所以我们往往忽略万有引力。)(过渡)两个点电荷的静电力我们会求解了,可如果存在三个电荷呢?(承前启后)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不因第三个点电荷的存在而有所改变。因此,多个点电荷对同一个点电荷的作用力等于各点电荷单独对这个点电荷的作用力的矢量和。例题 2:(多个点电荷对同一点电荷作用力的叠加问题。一方面巩固库仑定律,另一方面,也为下一节电场强度的叠加做铺垫。)(拓展说明)库仑定律是电磁学的基

9、本定律之一。虽然给出的是点电荷间的静电力,但是任何一个带电体都可以看成是由许多点电荷组成的。所以,如果知道了带电体的电荷分布,就可以根据库仑定律和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带电体间静电力的大小和方向了。而这正是库仑定律的普遍意义。本堂小结(略)课外拓展 1、课本第 8 页的“科学漫步”栏目,介绍的是静电力的应用。你还能了解更多的应用吗?2、万有引力与库仑定律有相似的数学表达式,这似乎在预示着自然界的和谐统一。课后请同学查阅资料,了解自然界中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及统一场理论。高中物理教案 2 一、自由落体运动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

10、文档!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思考: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是否相同?为什么物体在真空中下落的情况与在空气中下落的情况不同?在空气中与在真空中的区别是,空气中存在着空气阻力.对于一些密度较小的物体,例如降落伞、羽毛、纸片等,在空气中下落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影响较大;而一些密度较大的物体,如金属球等,下落时,空气阻力的影响就相对较小了.因此在空气中下落时,它们的快慢就不同了.在真空中,所有的物体都只受到重力,同时由静止开始下落,都做自由落体运动,快慢相同.2.不同物体的下落快慢与重力大小的关系 (1)有空气阻力时,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轻重不同的物体的下落快慢不同,往往是较重的

11、物体下落得较快.(2)若物体不受空气阻力作用,尽管不同的物体质量和形状不同,但它们下落的快慢相同.3.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1)v0=0 (2)加速度恒定(a=g).4.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二、自由落体加速度 1.自由落体加速度又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 来表示.2.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3.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的自由落体加速度都相同.4.在不同地理位置处的自由落体加速度一般不同.规律:赤道上物体的重力加速度最小,南(北)极处重力加速度最大;物体所处地理位置的纬度越大,重力加速度越大.三、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规律 因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 的匀加速直线运

12、动,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其推论都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1.速度公式:v=gt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2.位移公式:h=gt2 3.位移速度关系式:v2=2gh 4.平均速度公式:=5.推论:h=gT2 问题与探究 问题 1 物体在真空中下落的情况与在空气中下落的情况相同吗?你有什么假设与猜想?探究思路:物体在真空中下落时,只受重力作用,不再受到空气阻力,此时物体的加速度较大,整个下落过程运动加快.在空气中,物体不但受重力还受空气阻力,二者方向相反,此时物体加速度较小,整个下落过程较慢些.问题 2 自由落体是一种

13、理想化模型,请你结合实例谈谈什么情况下,可以将物体下落的运动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探究思路:回顾第一章质点的概念,谈谈我们在处理物理问题时,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如何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进一步理解这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问题 3 地球上的不同地点,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相同吗?探究思路:地球上不同的地点,同一物体所受的重力不同,产生的重力加速度也就不同.一般来讲,越靠近两极,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就越大;离赤道越近,加速度就越小.典题与精析 例 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静止开始下落的物体一定做自由落体运动 B.若空气阻

14、力不能忽略,则一定是重的物体下落得快 C.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 D.满足速度跟时间成正比的下落运动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 精析:此题主要考查自由落体运动概念的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选项 A 没有说明是什么样的物体,所受空气阻力能否忽略不得而知;选项 C 中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应为竖直向下,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都与时间成正比,但不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答案:ABCD 例 2 小明在一次大雨后,对自家屋顶滴下的水滴进行观察,发现基本上每滴水下落

15、的时间为 1.5 s,他由此估计出自家房子的大概高度和水滴落地前瞬间的速度.你知道小明是怎样估算的吗?精析:粗略估计时,将水滴下落看成是自由落体,g 取 10 m/s2,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可求得.答案:设水滴落地时的速度为 vt,房子高度为 h,则:vt=gt=101.5 m/s=15 m/s h=gt2=101.52 m=11.25 m.绿色通道:学习物理理论是为了指导实践,所以在学习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要从实际出发,各种因素是否对结果产生影响都应具体分析.例 3 一自由下落的物体最后 1 s 下落了 25 m,则物体从多高处自由下落?(g取 10 m/s2)精析:本题中的物体做自由

16、落体运动,加速度为g=10 N/kg,并且知道了物体最后 1 s 的位移为 25 m,如果假设物体全程时间为 t,全程的位移为 s,该物体在前 t-1 s 的时间内位移就是 s-25 m,由等式 h=gt2 和 h-25=g(t-1)2 就可解出 h 和 t.答案:设物体从 h 处下落,历经的时间为 t.则有:h=gt2 h-25=g(t-1)2 由解得:h=45 m,t=3 s 所以,物体从离地 45 m 高处落下.绿色通道:把物体的自由落体过程分成两段,寻找等量关系,分别利用自由落体规律列方程,联立求解.自主广场 基础达标 1.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让一轻一重的两石块从同一高度处同时自由

17、下落,则 A.在落地前的任一时刻,两石块具有相同的速度、位移和加速度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B.重的石块下落得快、轻的石块下落得慢 C.两石块在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相等 D.它们在第 1 s、第 2 s、第 3 s 内下落的高度之比为 135 答案:ACD 2.甲、乙两球从同一高度处相隔 1 s 先后自由下落,则在下落过程中 A.两球速度差始终不变 B.两球速度差越来越大 C.两球距离始终不变 D.两球距离越来越大 答案:AD 3.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到达地面时的速度与在一半高度时的速度之比是 A.2 B.1 C.

18、21 D.41 答案:B 4.从同一高度处,先后释放两个重物,甲释放一段时间后,再释放乙,则以乙为参考系,甲的运动形式是 A.自由落体运动 B.匀加速直线运动 a C.匀加速直线运动 ag D.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D 5.A 物体的质量是 B 物体质量的 5 倍,A 从 h 高处,B 从 2h 高处同时自由落下,在落地之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下落 1 s 末,它们的速度相同 B.各自下落 1 m 时,它们的速度相同 C.A 的加速度大于 B 的加速度 D.下落过程中同一时刻,A 的速度大于 B 的速度 答案:AB 6.从距离地面 80 m 的高空自由下落一个小球,若取 g=10 m/s2,

19、求小球落地前最后 1 s 内的位移.答案:35 m 综合发展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7.两个物体用长 L=9.8 m 的细绳连接在一起,从同一高度以 1 s 的时间差先后自由下落,当绳子拉紧时,第二个物体下落的时间是多长?答案:0.5 s 8.一只小球自屋檐自由下落,在 t=0.2 s 内通过高度为 h=2 m 的窗口,求窗口的顶端距屋檐多高?(取 g=10 m/s2)答案:2.28 m 9.如图 2-4-1 所示,竖直悬挂一根长 15 m 的杆,在杆的下方距杆下端 5 m处有一观察点 A,当杆自由下落时,从杆的下端经

20、过 A 点起,试求杆全部通过 A点所需的时间.(g 取 10 m/s2)图 2-4-1 答案:1 s 高中物理教案 3 向心力 1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2必修)第五章曲线运动第六节向心力。教材的内容方面来看,本章节主要讲解了向心力的定义、定义式、方向及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变速圆周运动和一般曲线运动。前面几节已经学习了曲线运动、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这节讲的是描述使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合外力,是对物体运动认识上的升华,为接下来万有引力的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这样的安排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

21、规律。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方面来看,本章节是运动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高一年级物理课程中比较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对物体运动认识上的升华,它把运动学和动力学联系在了一起,具有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也是学生知识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学情分析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知识基础方面】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曲线运动、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具备了探究向心力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为本节课的探究性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思维基础方面】高一的学生通过初中科学和第一学期的学习,具有了一定的物理思维方法和较强的计算能力,但接受能力

22、尚欠缺,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和启发。【情感态度方面】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与向心力有关的现象有,但是有一些是错误的这就给学生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带来困难。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理解向心力的定义;能说出向心力的定义、写出向心力的定义式和单位理解向心力的作用效果;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对向心力,向心加速度,圆周运动,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与学习,相互联系,体验对物理概念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用概念前后联系的方法得出加速度的概念,感悟到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学无止境的观点;通过向心力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一些有

23、趣的实验实验,加深学生的印象,容易让学生理解,引起学生兴趣;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向心力表达式验证,向心力来源与作用效果。设定一定运动情景,来验证向心力表达式。来源进行举例说明,进行受力分析。(重点如何落实)难点:向心力表达式的验证。通过用圆锥摆粗滤验证表达式,通过圆锥摆做匀速圆周运动解释原理,分析其在运动角度和手里角度的合外力,测量数据与测量器材,一步步得出表达式的正确。(难点咋么突破)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口述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六、教学过程 1.引入 回顾本章内

24、容,复习向心加速度,放一个有关视屏,向同学提问物体为甚么做圆周运动?2.新课教学(熟悉一下过渡)一、做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实验,多问题进行思考,得出向心力特点进行总结 二、教授有关向心力的有关知识并进行一定补充。三、用圆锥摆粗滤验证向心力表达式小结:向心力定义表达式 高中物理教案 4 一、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1。将解题思路简单化,程序化。怎样做到让学生主动的去思考?关键在于老师要通过适当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策略,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展示给学生问题的关键点在哪?突破点在哪?以及解决物问题的思路,把思考的过程程序化,简单化。经过这样的过程,学生不止明白了如何解决这一个问题,而且还明白了怎样类似的问题

25、。2。运用策略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领会学习策略,需要让学生有练习的机会。通过练习,学生就可以体会到学习策略的运用技巧,并能够加深印象,熟练掌握。在运用策略的过程中,应该为学生选择,设置能够尝试不同学习策略的问题情境,应从学习材料的多样性,不同角度去进行搜集,让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于物理学习中。3。引导学生形成新的策略 创造性是学习策略教学的最大的特点。学生在运用学习策略的过程中,逐渐发现策略的重要性和有效性之后,会明确的意识到策略在其他不同的领域所呈现的作用。从而形成自己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新策略,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好的策略就是适合个人特点,有效的策略,这就是学习策略的目的。二、有效教学反思性评价 1

26、。自我反思评价的意义 自我反思性评价是提高专业技能一个重要方式。某位注明的心理学家曾经说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过:经验加上反思等于成长。要想获得持续的提高,成长,进步,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总结,曾经有人做过专项的研究: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教师,他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自我的观察,自我评价,自我监控和自我反思,能够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自我调节。通过不断的总结,反思,修正,主动的审视自己的教学活动,通过这个过程,就能够使得自身处于一个不断完善,进步的良性循环中。2。反思评价的内容 1)在物理教学的实施阶段,教师对于自身反思性评价包

27、括:教学理念的反思性评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效结合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要求。在传授学生知识技能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体验,重视过程与方法的结合,这要求教师要转变陈旧的理念,从一个知识传播者转变为引导者,合作者和组织者。为了能够真正理解新课程的精神,并加以利用,教师需要经历从学习,实践再到自我反思评价再到学习实践的循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完成对教学理念的升华。2)教学内容的反思评价教学内容的反思性评价,包含教学内容的有序性,科学性,以及与学生实际情况的匹配度。是否是以教学目标为统筹的讲解物理概念。教学的重难点,选题的代表性是否利于学生的理解运用,是否能够体现解决方法的关键点,作

28、业的布置是否准确,能够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能力,观察能力的实验方案等等。3)教学对象的反思评价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和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同学生个体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差异会更明显。所以,对学生的理解就显得尤其重要,作为物理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共性和差异,考虑教学的进度是否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是否把精力偏向优等生而遗忘所谓的差生。是否能根据课堂的实际教学情况作出及时调整。反思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学习习惯等,只有这样,物理教师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本文基于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结合新课程要求的特点,对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进行研究,利于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水

29、平,探究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高中物理教案 5 一、教学目标: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强调“势”的含义,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进行计算。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系统性。(二)过程与方法 用所学功的概念推导重力做功与路径的关系,亲身感受知识的建立过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

30、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2.教学难点: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系统性。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 我们在追寻守恒量一节中找到了一个不变的量,并把它叫作能量。对于能量是如何来定义或是量度的呢?我们物理学中是通过功能关系来定义,并规定: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实际上,物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比如:把一个质量为 m 的物块举高,物块要克服重力做功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它的重力势能也在变化。这节课,我们就从重力做功的角度来定量地研究重力势能的表达式。板书:重力势能 (二)新课教学 1.重力做的功板书 提问 1:前面我们提到恒力做功(除摩擦力外)有什么特点?如 1,小球在力 F作用下由 A 点运动到 B

31、点过程中,力 F 做功怎么求?(学生)答:恒力做功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只与初末位置有关。力 F 做的功为:。总结:对于给定的物体,其重力所做的功应该也有这个特点。(1)重力做功的特点:重力对物体做的功只跟它的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无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关。板书 提问 2:怎么来证明呢?(让学生看书思考一下)教师提示:如 2 所示,物体由 A 点沿三条不同的路径运动到 B 点的过程中,重力做的功为多少?(这里用到了微元思想)总结:在这个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都为:,得证重力做功与其运动路径无关,只与初末

32、位置有关。扩展:对于今后凡是碰到哪个力做功与路径无关,我们都可以引入一个相应的势能概念。(2)重力做功的表达式:。提问 3:回过来看一看,既然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表达式的右边表示的是什么?总结:表示的能量之差,、就应该是物体在初末位置所对应的能量。也就是说就是我们寻找的重力势能的表达式。2.重力势能板书 (1)定义: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其所处的高度的乘积。(2)表达式:。(3)理解:状态量,标量,单位:焦耳(J)。(4)特点:具有相对性。因高度 h 具有相对性,重力势能也具有相对性。提问 4:对于讲桌上的粉笔盒,它所处的高度是多少?(等待学生思考)要确定高度就必须先确定一个参考平面。我们把所选的参

33、考平面认为势能为零。物体处在零势能面之上,就认为势能为正;处在零势能面之下,就认为势能为负。提问 5:物体大小形状不能忽略时,它距参考平面的高度怎么来确定?(等待学生思考)物体大小形状不能忽略时,它距参考平面的高度应是物体重心到参考面的高度。如 3 所示。重力势能有正负,正负表示大小。具有系统性。物体的重力是地球施加的,如果没有地球,就不可能受到重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力作用。重力势能应该归物体和地球所共有的。例 1 如 4 所示,质量 m=0.5kg 的小球,从桌面以上高 h1=1.2m 的 A 点下落到地面的 B

34、点,桌面高 h2=0.8m。(1)在表格中的空白处按要求填入数据。所选择的的参考平面 小球在 A 点的重力势能 小球在 B 点的重力势能 整个过程中小球重力做的功 整个下落过程中小球重力势能的变化 桌面 地面 (2)如果下落时有空气阻力,表格中的数据是否会改变?3.重力势能与重力做功的关系板书 上面重力做功的表达式就可以写成:。讨论:当重力做正功时,重力势能就要减小,即。当重力做负功时,重力势能就要增加,即。重力势能的变化定义为:。(与参考面的选取无关。)提问 6:我们发现例 1 中,整个过程中小球重力做的功与整个下落过程中小球重力势能的变化成什么关系?总结: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例 2 质量为 m 的均匀链条长为 L,开始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时,有的长度悬在桌面边缘,如 5 所示,松手后,链条滑离桌面,问从开始到链条刚滑离桌面过程中重力势能变化了多少?四、课堂小结:1.重力做功的特点:与路径无关,只与起点和终点的高度差有关。2.重力势能:。3.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与系统性,具有正负且表示大小。4.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五、作业布置: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课本 66 页问题与练习第 2、4 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