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地区 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毕节地区 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pdf(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题号得分一二三四总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24 小题,共 48.048.0 分)1.下列哪项不是原始大气的成分()A.氢2.B.氨C.氧D.甲烷地球上最初的生命诞生在()A.原始大气3.B.现代大气C.原始海洋D.现代海洋首先在实验室里模拟大气成分,利用火花放电,形成简单有机物的科学家是()A.达尔文4.B.米勒C.巴斯德D.奥巴林生物进化过程中最直接可靠的证据是()A.地层5.B.化石C.火山D.喷发岩浆下列不是生物进化规律的是()A.从水生到陆生6.B.从简单到复杂C.从低等到高等D.从动物到植物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观点判断,下列叙述中
2、正确的是()A.在有毒农药的长期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B.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C.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白色变异D.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7.关于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主要区别不正确的是()A.人工选择速度较快C.自然选择进行十分缓慢8.B.自然选择是各种环境起作用D.人工选择的结果是促进生物进化在古生物学的研究中,发现进化中间过度类型的动物化石是()A.三叶虫9.B.恐龙C.始祖鸟D.始祖马人类与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A.拉玛古猿B.森林古猿C.南方古猿D.类人猿10.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
3、中,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第 1 页,共 23 页A.古猿从树栖生活转为地面生活C.产生了语言B.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D.四肢行走转为直立行走11.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和最高单位分别是()A.属和界B.种和界C.界和种D.纲和界12.松树与桃树相比,最主要的不同之处是()A.松树的果实内有种子C.松树比较高大13.下列动物中种类和数量最多的是()B.松树的胚珠外面有子房壁保护着D.松树的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A.原生动物B.腔肠动物C.节肢动物D.棘皮动物14.制作四川泡菜时,要用水把泡菜坛子的口封上,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防止水分蒸发B.防止细菌进入C.隔绝空气D.降低温度15.下列关于生
4、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依次传递的B.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单向的C.能量在沿食物链的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增D.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16.下列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一座山上的所有生物C.一个池塘B.黄河中的鲤鱼D.一块农田里的所有非生物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17.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圾带离南极,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A.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C.没有消费者B.缺少生产者D.分解者很少其原因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8.农田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相比是比较脆弱的,生态平衡稳定性强生态系统组成单一生态系
5、统结构复杂生态平衡稳定性差动植物种类繁多生态系统结构简单A.B.C.D.19.从物质循环的观点看,人体中的碳元素究其根源来自()A.食物中的碳C.大气中的二氧化碳B.有机物中的碳D.土壤中的碳第 2 页,共 23 页20.在草蝗虫青蛙组成的食物链中,若青蛙的体重增加 10 克,则最少需消耗蝗虫()A.25 克B.50 克C.100 克D.125 克21.下列是分解者的是()A.草和树B.牛和羊C.鱼和虾D.蘑菇和蚯蚓22.地球人口激增,下列哪些现象可能会发生()(1)空气清新(2)能源消耗增多(3)粮食问题(4)森林砍伐减少(5)山地开发加剧(6)水资源问题A.(1)(3)(4)C.(2)(3
6、)(5)(6)B.(1)(2)(4)D.(1)(2)(5)地球上现存物种中,最高等的动物和植物依次是()23.从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来看,A.爬行动物和种子植物C.哺乳动物和裸子植物24.下列属于转基因技术的是()B.鸟类和被子植物D.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A.将抑制乙烯(一种催熟物质)合成的基因转入番茄 DNA 中B.利用某些微生物生产谷氨酸C.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繁殖蝴蝶兰D.将番茄和马铃薯细胞融合,繁殖出新植株二、判断题(本大题共 4 4 小题,共 4.04.0 分)25.猕猴同黑猩猩、大猩猩、长臂猿同属于现代类人猿 _(判断对错)26.绿色植物可以净化空气,所以任何植物都可以摆放在居室内 _(
7、判断对错)27.对于城市垃圾,比较合理的处理办法是进行分类及无害处理,对可利用的资源再利用 _(判断对错)28.鱿鱼和鲍鱼都是鱼类,属于脊椎动物 _(判断对错)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6 6 小题,共 6.06.0 分)29.自然发生论认为生物是由非生命物质随时自发地产生的 _(判断对错)30.越古老的地层中,化石生物越简单、低等,生活在水中的越多 _(判断对错)31.距今 6 亿年左右的地球,陆地上生活着许多高大的蕨类植物 _(判断对错)第 3 页,共 23 页32.增加室内换气次数是减轻居室环境污染的关键性措施 _(判断对错)33.我国用占世界 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 22%的人口,创造了
8、世界奇迹 _(判断对错)34.我国城市空气污染主要源自汽车尾气导致的光化学烟雾 _(判断对错)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5 5 小题,共 40.040.0 分)35.根据人类进化阶段与其主要特征的对应关系填空:最早两足直立行走的原始人类是_最早使用火的原始人类是_最早能使用和制造工具的原始人类是_脑容量和现代人相当的原始人类是_A智人 B能人 C直立人 D南方古猿36.根据下列动物与其所属生物类群的对应关系填空:娃娃鱼_鲨鱼_鲸鱼_勺嘴鹬_鳄鱼_A鱼类 B两栖动物 C爬行动物 D鸟类 E哺乳动物37.如图为某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 A、B、C、D 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代表碳元素的传递过
9、程请据图回答:(l)图中 B 是指 _,D 是指 _(2)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以 _ 的形式进行循环;(3)碳元素通过 _ 作用,由生物体进入无机环境伴随着物质循环,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的特点是 _ 第 4 页,共 23 页38.根据下图生物进化树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生物类群名称:A_B_C_D_E_F_(2)从图中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趋势是:_;(3)中生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类群分别是:_和_39.如图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部分生物(1)根据图中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用箭头和线段将它们连成食物网(2)一个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中必须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种组成成分,写出图中包含
10、的两种生物成分 _,例如 _ _,例如_ 第 5 页,共 23 页(3)根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规律可知,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 _,数量最少的生物是 _ 第 6 页,共 23 页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解: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以前形成的,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上的环境与现在的完全不同: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还有一部分硫化氢和氰化氢,虽有少量的水蒸气受到强烈的紫外线的作用,分解为氢和氧,但是氢由于太轻而浮到大气层的最高处,大部分逐渐消失
11、在宇宙空间,而氧气很快与地面上的一些物质结合为氧化物,因此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态的氧。故选:C。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原始大气的成分,据此解答关键点: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态的氧2.【答案】C【解析】解: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地球从形成到现在大约有 46 亿年的历史。早期的地球是炽热的球体,地球上的一切元素都呈气体状态,那时谈不到生命的发生。后来随着地球的慢慢冷却,才逐渐为生命的发生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氨、氢、甲烷、水蒸气。水是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当时由于大气中没有氧气,因而高空中也没有臭氧 层阻挡,不能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所以紫外线能直射到地球表面,在紫外线、天空放电、火山爆发所放出的能
12、量、宇宙间的宇宙射线,以及陨星穿过大气层时所引起的冲击波等这些能量作用下空气中的无机物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转化形成了一些有机小分子物质物,后来随着地球的慢慢冷却,于是随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汇集入原始海洋。在原始海洋中,经过上万年后这些有机小分子长期累积并相互作用,形成了比较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如原始的蛋白质、核酸等。这些物质并逐渐形成了与海水分离的原始界膜,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一旦这些物质拥有了个体增殖和新陈代谢也就意味产生了生命。所以原始海洋是生命诞生的摇篮。故选:C。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
13、假说。了解原始地球条件是学习生物起源的“化学进化论”的关键。3.【答案】B【解析】解:在研究生命的起源中,美国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设计了一个实验装置,将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体泵入一个密闭的装置内,通过火花放电,第 7 页,共 23 页合成了氨基酸,证明了从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是有可能的这一结论。故选:B。此题考查的是美国学者米勒的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的知识,据此答 题掌握生命起源的知识,平 时注意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米勒的 实验设计以及结论 这部分内容在考试中经常出现,值得注意4.【答案】B【解析】解:在研究生物 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 较全面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
14、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始祖 鸟化石说明了鸟类是由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来的等;生物 进化最直接、最主要的 证据是化石。故选:B。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 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 证据等,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比 较解剖学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官和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比 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论提供的最重要的证据是同源器官;胚胎学是研究 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也 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很重要的证据,如脊椎 动物和人的胚胎早期都有鳃裂和尾,说明了脊椎动物和人是从某些古代的低等动物进化来的理解化石的形成和分布规
15、律是解答的概关键5.【答案】D【解析】解:由分析可知,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 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 简单、低等、水生生物 较多。越 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可以 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 陆生。可 见从动物到植物不是进化的规律,动物与植物的进化是沿两条路线进行的。故选:D。此题考查的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的知识,在研究生物的 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据此作答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的知识在考试中经常出现,要注意熟 练掌握和应用6.【答案】B【解析】解:A、农田害虫本身存在着有强有弱抗药性的变
16、异,在有毒 农药长期的自然选择作用下,农田害虫抗药性得到积累加强。故不符合 题意;B、野兔的保 护色越逼真,越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这是适者生存,经过若干代的自然选择保护色得到积累加强;鹰有锐利的目光容易发现食物野兔,能获得食物而生存,否 则就会不适者被淘汰。是 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故符合题意;第 8 页,共 23 页C、北极熊的体色存在着白色和非白色的变异,在自然选择的长期作用下,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北极熊白色性状适于环境而得到积累加强。故不符合题意;D、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可以使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这种变异是环境改变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不能遗传。因此长颈鹿
17、的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长颈鹿的颈很长,是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自然选择的结果无论哪一种生物,无论其高等、低等、简单与复杂,现在能够正常地生活在地球上,就说明其适应现在的地球环境,否则的话就已经被淘汰掉了7.【答案】D【解析】解:自然选择是自然界对生物的选择作用,使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人工选择是在不同的饲养条件下,原是祖先产生了许多变异,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对不同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经过若干年的选择,使所选择的形状积累加强,最后选育出不同的品种;先有自然选择,在此基础上再有
18、人工选择。如图所示:选择因素人工选择人类结果速度满足人较快类保留对自然选择自然条件生物有利的性状漫长故选:D。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根据人类的需求和爱好,经过不断选择而形成生物新品种的过程,叫人工选择。此题考查了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的区别。8.【答案】C【解析】解: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1860 年,在德国巴伐利亚省的石灰岩层中,发现了第一个始祖鸟化石。始祖鸟的身体大小如乌鸦,它保留了爬行类的许多特征,例如嘴里有牙齿,而不是形成现代鸟类那样的角第 9 页,共 23 页质喙;指端有爪等;但是另一方面,始祖鸟又具有鸟
19、类的一些特征,如已经具有羽毛,在一些骨骼形态上也表现出一些鸟类特征或过渡特征,如它的第三掌骨已经与腕骨愈合,总之,它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故选:C。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鸟类是由古代爬行动物的一支进化而来的最早的鸟类化石,就是世界闻名的始祖鸟化石据此解答此题考查了始祖鸟化石在研究生物进化中的作用:证明了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动物9.【答案】B【解析】解:在距今 1200 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
20、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故选:B。此题考查的是人类和类人猿的祖先的知识,据此答题只要掌握了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就可轻松答题10.【答案】D【解析】解: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里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直立行走造
21、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故选:D。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类进化中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解答时可以从人类进化的过程、直立行走的意义方面来切入。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直立行走意义。11.【答案】B【解析】解: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故选:B。第 10 页,共 23 页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分类的基本单位可以从生物的分类单位大小方面来解答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
22、熟记生物的分类单位等级明确种是最基本的单位 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12.【答案】D【解析】解:桃树和松树都结种子,都用种子繁殖后代,属于种子植物,且都比较高大。但桃树的胚珠外有子房壁,子房壁 发育形成果皮,因此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属于被子植物,松树的胚珠外无子房壁,不能发育出果皮,因此种子外无果皮包被着,裸露,不能形成果实,属于裸子植物。可见 D 符合题意。故选:D。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主要区别就是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着,据此作答掌握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重点分析桃树和松树的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着13.【答案】C【解析】解:动物的类群包括低等的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
23、、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无脊椎动物,高等的主要有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等脊椎动物A、原生动物是世界最低等的真核单细胞动物,个体由单个细胞组成,大约 3万多种,不符合题意B、腔肠动物大约有 1 万种,有几种生活在淡水中,但多数生活在海水中,不符合题意C、已知的约 150 多万种动物中,节肢动物占 85%左右,是动物界的第一大门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类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分节,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和分节的附肢,头部有眼、触角和口等器官D、棘皮动物门是动物的一个门,包括一些古老的海洋动物这个门从寒武纪出现,总共有 20000 多种类,不符合题意故
24、选:C此题考查的是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可根据动物各类群的数量解答动物的类群包括低等的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无脊椎动物,高等的主要有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等脊椎动物,种类最多的是节肢动物14.【答案】C【解析】第 11 页,共 23 页解: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如制作泡菜 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呈现一种特殊的风味,还不改变菜的品质。因此,制作四川泡菜时,要用水把泡菜坛子的口封上,以隔绝空气,制造无氧的环境。可见 C 符合题意。故选:C。此题是关于制作泡菜
25、的知识,制作泡菜时要用到乳酸菌,思考作答真正理解制作泡菜的原理,即可解答此题15.【答案】C【解析】解:ABC、生态系统的功能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依次传递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的、逐级递减的,并且是不循环的,AB 正确,C 错误。D、物质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D 正确。故选:C。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传递(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和散失(各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过程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于上一营养级,各营养级的能量有三个去向:该生物呼吸作用散失;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因此,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
26、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一般地说: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特点16.【答案】C【解析】解:A、一座山上的所有生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B、黄河中的鲤鱼,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动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C、一个池塘,既包括了池塘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符合题意。D、一块农田里的所有非生物,只有非生物部分,没有生物部分,不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不是一个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故选:C。生态
27、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分析答题生物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生态系统既包括环境又包括环境中所有的生物理解掌握了这点就可轻松作答17.【答案】D【解析】第 12 页,共 23 页解: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但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种特定的生活条件,例如有的需要氧气,有的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南极的温度很低,而且南极的有机物较少,因此不适于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若把粪便等生活垃放在南极,由于细菌真菌较少,分解缓慢,会造
28、成环境污染,故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缺少分解者故选:D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细菌和真菌的生活条件解答时可以从南极的环境特点和细菌真菌的生活条件方面来切入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细菌真菌的生活条件18.【答案】B【解析】解:农田中的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的结构单一,生态系统结构简单,因此农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较差,稳定性差。人们必须不断地从事播种、施肥、灌溉、除草和治虫等活动,才能够使农田生态系统朝着对人有益的方向发展。因此,可以说农田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程度上受人工控制的生态系统。一旦人的作用消失,农田生态系统就会很快退化,占优势地
29、位的作物就会被杂草和其他植物所取代;而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较多,结构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较强,稳定性强。故选:B。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特点是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人们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是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农田生态系统的特点19.【答案】C【解析】解:人的食物直接或间接的来自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而光合作用的进行需要吸收大气的二氧化碳,如图:因此人体中的碳元素究其根源来自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故选:C。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 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30、,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此题考查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的重要性人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也能促进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20.【答案】B【解析】第 13 页,共 23 页解:生态系统能量的流动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单向的,不循环大多数食物链一般只有 3-4 个营养级一般地说: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在草蝗虫青蛙组成的食物链中,若青蛙的体重增加 10 克,则最少需消耗蝗虫 50 克故选:B此题考查生态系统能量的流动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单向的,不循环解此题的关键是知道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
31、 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能量的流动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但是有害物质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的积累的21.【答案】D【解析】解:A、草和树是植物,它们能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应属于生产者故不符合题意B、牛和羊是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的有机物应属于消费者故不符合题意C、鱼和虾是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的有机物应属于消费者故不符合题意D、蘑菇属于真菌营腐生生活,应属于分解者;蚯蚓尽管是动物,但它却靠分解地面植物的落叶和土壤中的腐殖质来维持生活,所以也属于分解者故符合题意故选:
32、D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各部分的作用,生态系统指的是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指的是生物圈中的植物;消费者指的是各种动物;分解者指的是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来维持生活的细菌、真菌等生态系统的组成是考查的重点,多以选择题或是材料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一般22.【答案】C【解析】解:人口数量增加,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这种破坏又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直接破坏,如过度的砍伐、开垦、放牧、狩猎、捕捞等二是间接地破坏,如:工业的排污、温
33、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大气变暖、海平面上升等等,破坏了生物的生存环境所以人口数量剧增,消耗的资源增多,会造成空气污染严重、能源消耗增多、粮食问题、森林砍伐加剧山地开发加剧、水资源问题等,C 项符合题意故选:C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包括:(1)乱砍乱伐、(2)乱捕滥杀、(3)生物入第 14 页,共 23 页侵、(4)环境污染理解人口的增加必然导致人类对环境的破坏23.【答案】D【解析】解:如图进化树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而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相比出现了花与果实,使其繁殖能力更强、后代的成活率更高,适应能力更强,
34、也就更高级。动物进化的历程是:原始的单细胞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而脊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是: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哺乳类。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主要的生殖发育特点,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哺乳类是目前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因此,地球上现存的动、植物中,最高等的动物和植物分别是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故选:D。从生物进化的过程看,地球上现存的动植物中最高等动物和植物分别是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掌握生物进化的历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4.【答案】A【解析】解:转基因技术指的是:通过人工方式将外源基因整合到生物体基因组内,并使该转基因生物能稳定地将此基因遗传给后代的技术微生物发酵即是指利用微生物,
35、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经过特定的代谢途第 15 页,共 23 页径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微生物发酵生产水平主要取决于菌种本身的遗传特性和培养条件组织培养概念(狭义)指用植物各部分组织,如形成层、薄壁组织、叶肉组织、胚乳等进行无菌条件下培养获得再生植株,也指在培养过程中从各器官上产生愈伤组织的培养,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再生植物细胞工程:在细胞整体水平或细胞器水平上,遵循细胞的遗传和生理活动规律,有目的地制造细胞产品的一门生物技术A、将抑制乙烯(一种催熟物质)合成的基因转入番茄 DNA 中,是利用了转基因技术故符合题意;B、利用某些微生物生产谷氨酸是利用了微生物发酵技术获得的,故不符合题
36、意;C、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繁殖蝴蝶兰是利用了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的故不符合题意D、将番茄和马铃薯细胞融合,繁殖出新植株是利用了细胞工程技术获得的故不符合题意故选 A此题重点考察的是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转基因技术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这一技术称之为转基因技术,人们常说的“遗传工程“、“基因工程“、“遗传转化“均为转基因的同义词正确理解转基因技术、微生物发酵技术、组织培养技术、细胞工程技术的概念和原理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25.【答案】【解析】解:人和类人猿是近亲,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类人猿没有尾巴、颊囊和屁股上的胼胝,常见
37、的四种类人猿是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猕猴有尾,不是类人猿,题干说法错误故答案为:常见的四种类人猿是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做这题的关键是了解类人猿的特点,掌握常见的四种类人猿26.【答案】【解析】解:绿色植物在吸收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同时,还要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而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进行,在夜晚,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造成居室内氧气减少,危害人体健康;另一方面,有些植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故答案为: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 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
38、解成二氧化第 16 页,共 23 页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在居室内摆放花草,可以优化居室环境,令人赏心悦目;但是过多的植物在夜晚会与人争竞氧气,造成人体内缺氧27.【答案】【解析】解:垃圾处理不当会造成环境污染和大气污染,对于城市垃圾,比较合理的处理办法是进行分类及无害处理,对可利用的资源再利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故答案为:二氧化碳的增多会导致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会给人类及环境带来许多不利影响,“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正深入人心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28.【答案】【解析】解:鱿鱼和鲍鱼都是软体动物,体内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因此说法错误
39、故答案为: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无脊椎动物包括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脊椎动物又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记住各类群动物的常见动物29.【答案】【解析】解:地球上为什么会有千千万万不同的生物种类?它们从哪里来的?不同的物种之间有联系吗?早在古代,就有人在思考这个问题了与神创论差不多同样的古老,人们根据自己双眼对许多表面现象的观察,如腐肉会产生蛆,久不洗澡会生虱子等,得出了低等生物是由非生命物质自然产生的这叫做自然发生论或自生论可见题中的叙述是正确的故答案为:关于生命的起源有很多学说
40、,自然发生论是其中之一注意多搜集资料,掌握关于生命起源的很多学说30.【答案】【解析】解: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第 17 页,共 23 页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这说明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所以化石记录显示,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的越多故答案为:此题是一道
41、基础知识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按照一定顺序出现的事实证明了生物进化的趋势31.【答案】【解析】解:距今 6 亿年-2.5 亿年是古生代“古生代“是意思是古老生命的时代这时,海洋中出现了几千种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以后出现了鱼形动物,鱼类大批繁殖起来一种用鳍爬行的鱼出现了,并登上陆地,成为陆上脊椎动物的祖先两栖类也出现了北半球陆地上出现了蕨类植物,有的高达 30多米这些高大茂密的森林,后来,这些蕨类植物灭绝了,它们的遗体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炭可见题中的叙述是正确的故答案为:此题是关于蕨类植物知识的判断题,思考判断注意掌握蕨类植物的相关知识,多搜
42、集有关的资料来帮助理解掌握32.【答案】【解析】解:增加室内换气频度是减轻污染的关键性措施一般家庭在春、夏、秋季都应留通风口或经常开“小窗户”,冬季每天至少早、中、晚开窗 10 分钟左右开窗通风10分钟就可使室内氨浓度下降一半对一些有害气体的居室除通风外,还要安放活性炭空气净化器故答案为:本题考查居室环境污染的相关知识在室内空气中存在 500 多种挥发性有机物,其中致癌物质就有 20 多种,致病病毒 200 多种危害较大的主要有:氡、甲醛、苯、氨以及酯、三氯乙烯等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证实,室内空气污染“隐形杀手”,也成为全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研究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表明,室内空气的污染程度要比
43、室外空气严重 2-5 倍,在特殊情况下可达到100 倍据统计,全球近一半的人处于室内空气污染中,室内环境污染已经引起 35.7%的呼吸道疾病,22%的慢性肺病和 15%的气管炎、支气管炎和肺癌换气频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换气的次数33.【答案】【解析】解:中国用占世界 7%的耕地,养活着世界 22%的人口,这个奇迹的背后,便是以灌溉为基础的精耕细作农业中国可灌溉耕地面积占全部耕地的 45%,但第 18 页,共 23 页这 45%的耕地生产了 70%的粮食,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水稻是一种单位面积产量很高的农作物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利用基因的多样性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44、可见题中的叙述是正确的故答案为:中国用占世界 7%的耕地,养活着世界 22%的人口,这个奇迹的背后,便是以灌溉为基础的精耕细作农业据此解答注意搜集相关的资料,结合基因多样性在杂交育种上的应用,即可解答34.【答案】【解析】解:大气中的 HC 和 NOx 等为一次污染物,在太阳光中紫外线照射下能发生化学反应,衍生种种二次污染物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气体和颗粒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而汽车尾气污染是由汽车排放的废气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污染物为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含铅化合物、苯丙芘及固体颗粒物等,能引起光化学烟雾等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
45、的提高,尤其是一些城市内,生活的空间较小,车辆较多,排放的尾气就较多,光化学污染就严重,成为了目前城市中最主要的空气污染物故答案为:本题考查的是城市空气污染物的来源,首先了解什么是光化学污染关于空气质量与健康,多以选择题或是材料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一般35.【答案】D;B;C;A【解析】解:南方古猿,约 600 万年前,现代公认的最早的人类祖先,即人类的起源最早出现在非洲大陆南部,是最早的人科动物,开始直立此后,原始人类逐渐从猿类分离出来能人,约 150 万到 250 万年,南方古猿的其中一支进化成能人,最早在非洲东岸出现能人意即使用工具、能制造工具的人,也就是所谓的早期猿人是最早的人属动物旧石
46、器时代开始;后经过数十万年的演进,能人最终为被新品种的人类:直立人所取代而消亡能人与后代直立人曾共存过一段时间直立人,约 20 万到 200 万年,最早在非洲出现,也就是所谓的晚期猿人,开始懂得用火,开始使用符号与基本的语言,约 100 万年前,冰河时期来临,非洲开始草原化,直立人不得不开始迁徙,向世界各地扩张,在欧亚非都有分布(海德堡人,瓜哇猿人,北京猿人都属于直立人)注意:此时人类第 1 次走出非洲约 80 万年前,直立人来到现在的西班牙地区,成为最早的欧洲人,即现代入约 20 万年前,欧亚非的直立人逐渐消失,被第一次非洲的新品种人类:智人取代智人,相当于现在的人类,出现在距今 20 万年
47、-1 万年前 他们不仅完全直立,而且脑容量已经达到了现代入的大小(平均为 1360mL),这标志着他们的第 19 页,共 23 页智力发展到了更高的水平而是一直存活下来并独自发展进化,最后演化成为现代入故答案为:最早两足直立行走的原始人类是D最早使用火的原始人类是C最早能使用和制造工具的原始人类是B脑容量和现代人相当的原始人类是A人类的进化通常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结合人类进化的历程了解在人类进化的各个阶段的特点36.【答案】;【解析】解:娃娃鱼,又叫大鲵,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水陆两栖,属于两栖动物;鲨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属于鱼类;鲸鱼生活
48、在水中,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勺嘴鹬属于鸟类;鳄鱼属于爬行类故答案为:娃娃鱼B鲨鱼A鲸鱼E勺嘴鹬D鳄鱼C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无脊椎动物包括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脊椎动物又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熟练掌握动物的分类知识,仔细分析题中各个动物的特征,总结它们所属的类群,即可解答此题37.【答案】生产者;分解者;二氧化碳;呼吸作用;单向、逐级递减【解析】解:(1)在碳循环中,在无机环境和生物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在生物体内主要是有机物的形式循环将二氧化碳转换为有机物的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
49、将有机物中的碳转换为无机物的是分解者,所以本答案为B是生产者,D 是分解者(2)在碳循环中,在无机环境和生物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在生物体内主要是有机物的形式循环所以本答案为二氧化碳(3)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能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碳从而由生物进入无第 20 页,共 23 页机环境所以答案为呼吸作用;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不停的循环流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特点所以答案为单向、逐级递减故答案为:(1)生产者;分解者(2)二氧化碳(3)呼吸作用;单向,逐级递减1、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不停的循环流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特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
50、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渠道实现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又有本质上的区别: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而且流动是单向的、不是循环的,最终在环境中消失物质循环是带有全球性的,在生物群落与无机 环境间物质可以反复出现,反复利用,循环运动,不会消失总之,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相辅相承、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2、图示:A 为二氧化碳,B 是生产者,C 是消费者,D 是分解者,是光合作用,、是呼吸作用,、是分解作用正确掌握理解碳循环的图示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特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8.【答案】是哺乳动物;两栖动物;节肢动物;扁形动物;苔藓植物;被子植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