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古诗文专项复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60791447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5.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中古诗文专项复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期中古诗文专项复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期中古诗文专项复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中古诗文专项复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八年级上期中专项复习附录一、三峡1.文章背诵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 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笼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 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2.知识点总结(1)通假字略无阙处: “阙”同“缺”,空隙、缺口。(2)一词多义自自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 绝沿溯阻绝:动词,隔绝。哀转久绝:动词,消失。 清回清倒影:名

2、词,清波。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如果。绝笼多生怪柏:形容词,极、最。清荣峻茂:形容词,清澈。(3)词类活用虽乘奔御风: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回清倒影: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4)古今异义或王命急宣素湍绿潭:形容词用作名词,急流。每至晴初霜旦:名词用作动词,下霜,降霜。古:有时虽乘奔御风古:即使良多趣味古:甚,很今:或者,或许今:虽然今:好3.文章翻译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 亮。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

3、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的路程, 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长风,也没有船行得快。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笼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春天冬天的时候,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景物的倒影。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 奇形怪状的古柏,高悬的泉水瀑布,在它们中间冲荡下来,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每到天刚放晴或是下霜的早晨,树林山涧里一片清冷寂静,常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吼叫, 叫声接连不断,凄惨悲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4.文章重

4、点(1)结构脉络山:山高岭连水:夏季:水势浩大,水流湍急春冬:水退潭清,风景秀丽 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秋季:水枯气寒,猿鸣凄凉(2)内容主旨本文通过对三峡山水和四季景色的描绘,突显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表现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 美之情,同时抒发了对渔民艰险、痛苦生活的悲悯之情。(3)写作特色抓住特征描写景物。动静结合,有张有弛。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节奏鲜明。5.文学常识郦道元,字善长, 范阳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人。 北魏时期地理学家。著有 水经注四十卷,成 为中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水经注是 古代中国地理名著,共四十卷。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5、。该书还 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二、 短文二篇1.文章背诵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 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知识点总结(1)一词多义 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动词,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念无与为乐者:

6、连词,和、跟。(2)词类活用五色交辉: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相与步于中庭:名词用作动词,散步。夕日欲颓:形容词用作动词,坠落。(3)古今异义晓雾将歇古:消散 今:休息夕日欲颓古:坠落 今:萎靡念无与为乐者古:考虑,想到 今:思念,想念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只是 今:表转折,但是3.文章翻译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 儿争相跳出水面。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院地面上(的

7、月光)像积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荐菜纵横交错,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什么样的夜晚没有月光?什么样的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4.文章重点(1)内容主旨答谢中书书文章以清丽、凝练的文辞,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的观点,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和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记承天寺夜游文章通过对庭院月色的描写,创造了一种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 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散步的悠闲 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2)写作特色 答谢中书书结构缜

8、密。记承天寺夜游抓住特征描写景物,语言凝练。景中有情,情景交融。5.文学常识陶弘景,字通明, 自号华阳隐居,谥贞白先生,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南朝齐、梁时道教学者、 炼丹家、医药学家。时人谓之“山中宰相”。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三、与朱元思书1.文章背诵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9、。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 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2.知识点总结(1)通假字蝉则千转不穷: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窥谷忘反:同“返”,返回。(2)一词多义百 一百许里:数词,十个十。 猿则百叫无绝:数词,极言其多,表示多。绝天下独绝:形容词,独一无二的、绝妙的。 猿则百叫无绝:动词,停止、间断。(3)词类活用风烟俱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消散、散净。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名词用作动词,向东或向西。猛浪若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负势竞上:名词用作动词,向上。互相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横柯上蔽:名词作状语,在上边。(4)古今异义一百许里

10、 古:表示约数。 今:允许,也许。鸢飞戾天 古:至,到达。 今:罪过,乖张。3.文章翻译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没有一丝风,烟雾也完全消散,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船随意向 东或向西漂流。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深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 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 处远处伸展,仿佛

11、要一比高低,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由此形成千百座山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泉水撞击在山石之上,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蝉儿长久不停地叫,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平息了自己的名利之心;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 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4.文章重点(1)内容主旨本文作者从行船游江的实感出发,生动地描绘了自富阳至桐庐一带富春江秀丽的山水风景,抒发了作 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2)写作特色形声兼备,动静互见。虚实相间,骈散

12、结合。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5.文学常识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为文清拔,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长,诗亦清新,多为反映 社会现实之作,为时人仿效,号称“吴均体”。四、 唐诗五首1.文章背诵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

13、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2.重点考查诗句野望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晖。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剩下白云在此飘飘荡荡。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晴日里的原野,对岸汉阳的树木清晰可见,长江中的小洲上芳草茂盛。使至塞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恰似蓬草随风飘出汉塞,又像北归的大雁飞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沙漠

14、里烽烟直上,黄河岸边落日正圆。渡荆门送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山随着平旷的原野的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奔流到辽远无际的原野之中。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月亮倒映在水中,犹如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形成了海市蜃楼般的景象。 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向阳枝头上黄莺争相栖,不知谁家燕河边啄新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野花开不断光彩耀人眼,青草初长出刚刚过马蹄。3.主旨情感野望本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全诗通过萧瑟静谧的景物描写和诗人面对牧者猎者虽相见而不相识的情景,抒发了 惆怅、孤寂的情怀。【写作特色】质朴自然,融情入景。黄鹤楼本诗描写了诗人登临黄鹤楼所见到的景物

15、,通过凭吊古迹,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愁绪。【写作特色】意境开阔,虚实相映,情景交融。使至塞上本诗叙述了诗人出使边塞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抑郁、孤寂的思想 感情。【写作特色】比喻贴切生动,遣词精妙传神。渡荆门送别本诗通过对出蜀入荆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 眷恋。【写作特色】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瑰丽。钱塘湖春行本诗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西湖早行图,抒发了诗人愉悦的心情和对西湖的无比热 情之情。【写作特色】选取典型意象,抓住景物特征。4.文学常识野望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唐代诗人。黄鹤楼崔颢,汴

16、州(今河南开封)人, 唐朝著名诗人。早期诗作多写闺情和妇女生活,诗风较轻浮,反映上层统 治阶级生活的侧面,后期以边塞诗为主, 诗风雄浑奔放,反映边塞的慷慨豪迈、戎旅之苦。使至塞上王维,字摩诘, 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 王维参禅悟 理,精通诗书音画,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因笃诚奉佛,有“诗佛”之称。渡荆门送别李白,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又号“ 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 并称为“李杜”。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

17、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 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 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五、 虚词总结1.之“之”作为结构助词,定语标志,翻译为“的”。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三峡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答谢中书书实是欲界之仙都。 答谢中书书2.为根据具体语境翻译为动词。念无与为(作)乐者。 记承天寺夜游3.以(1) “以”表示顺接,相当于“而”。自康乐以来。 答谢中书书(2) “以”作动词,翻译为“及”。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4.其 (用法相同,都为代词,但具体意义不同。)其(代三峡)间千二百里。 三峡悬泉瀑布,飞漱其(代三峡)间。 三峡未复有能与其(代山川)奇者。 答谢中书

18、书 5.于“于”表示行为发生的处所、时间,翻译为“在”。至于夏水襄陵。 三峡相与步于中庭。 记承天寺夜游6.则“则”为连词,表承接,翻译为“就,那么”。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三峡蝉则千转不穷。 与朱元思书7.虽“虽”表示假设,翻译为“即使”。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六、 练习1.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下列对本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 首联从传说落笔,为黄鹤楼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B. 前两联中的两个“空”字分别

19、从空间和时间角度来写,抒发了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 C.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气晴好,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的草木荒芜衰败。D. 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历来为人传诵。(2)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赏析尾联。 (2分)2. 阅读王维使至塞上,回答问题。 (7分)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这首诗,作者重在写景。 “归雁入胡天”即通过抓住景物特征,点明出塞的季节是 。 ( 2 分 )(2)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本诗中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 的 。 ( 2

20、分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近人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直”“圆”两字用得十分 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 3 分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 6 分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下列对颔联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3 分 )A. 颔联以移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山势和流水特有的景色.B.前句用一 “随”字,化动为静,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风景的静态美。C.后句用一 “入”字,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

21、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D. 这两句诗看似无理,却正是行舟观景时真实的体验,也符合江水进入楚地后一马平川的特征。(2)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3 分 )A. 这首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B.全诗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景象雄浑壮阔,表现了作者年少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C. 诗歌颈联以静观的视角,从不同角度描绘长江的近景与远景,宛如两幅图画,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D. 诗题中的“送别”既是告别故乡,也是送别朋友。诗歌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含蓄地抒发思乡、思友之情,可谓言有尽而情

22、无穷。4.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 4 分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请赏析下面诗句中加点的字。 ( 2 分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2)诗歌结尾诗人说“最爱”湖东绿杨阴里的白沙堤,却未对其进行描绘,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 (2分)【练习答案】1. 【答案】(1)C【解析】C项“草木荒芜衰败”错误,颈联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 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2)

23、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也要归 乡;江上的雾蔼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浓浓迷雾,面对此情此景,诗人一 “愁”字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 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余音”,也就是景中含情,以景衬情; 又情由景生,情由心生,情景交融。【解析】注意“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是为了抒情。分析尾联写了什么景。抒发了什么情感。“情”与“景” 是如何紧密结合的即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意思是“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通过描写景色“江面烟波渺渺”,写出了作者因为看不到家乡而生愁绪的

24、画面。因景生情,情中有景,二者紧密结合。【参考译文】传说中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去,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剩下白云在此飘飘荡荡。晴日里的原野,对岸汉阳的树木清晰可见,长江中的小洲上芳草茂盛。天色渐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江面上的烟波中涌动着不尽的离愁。2. 【答案】(1)春天【解析】可根据平时文学常识的积累,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判断,大雁春天北飞,秋天南飞,候时去来, 故称“归雁”。由此可判断为春天。(2)孤寂和抑郁【解析】由题干要求可知,横线处应从诗人的情感角度组织答案,由诗歌背景“开元年间,唐玄宗命王维 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可

25、体会出诗人内心是抑郁的,用“征蓬”自喻,流露了 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3) “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 “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个 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解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 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 一个“孤” 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

26、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 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 “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一个“圆”字, 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 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参考译文】我轻车简从出使到边疆,慰问边关将士,途中经过居延。恰似蓬草随风飘出汉塞,又像北归的大雁飞入胡天。大沙漠里烽烟直上,黄河岸边落日正圆。走到萧关的时候恰好遇到侦查的骑兵,得知统帅正在燕然前线。3. 【答案】(1)B【解析】ACD正确;B.有误,既然是用作动词

27、,应是赋予静态的自然色彩以运动感;故选:B。(2)D【解析】ABC正确。D.有误,并非送别朋友。故选:D。【参考译文】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高山渐渐隐去平野慢慢舒展开,江水一片 仿佛流进广阔的莽原。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空中彩云结成绮丽的海市蜃楼。但我还是更爱恋故 乡滔滔江水,它奔流不息陪伴着我万里行舟。4. 【答案】(1) “渐”“才”生动简洁地写出了早春时节野花、野草刚刚长出,没有茂盛的情境。【解析】此句意思为: 一些多彩缤纷的春花(野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渐”和“才”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景物化

28、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景物, 使读者受到感染。 “渐”说明还不是“野花遍地”,有渐开渐盛之意。 “才”说明刚够上,都是从程度上 修饰“乱花”“浅草”的生长状态,表明他们都是刚刚萌发,体现了此诗是描写早春景物的特点。(2)这样的结尾,留给读者联想和思考的空间,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诗歌前几句已经对早春的景物描写得很细致了,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 白沙堤。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 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 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集中饱满的感受给读者无尽的回味。围绕此 意言之有理地概括即可。【参考译文】走在西湖边。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水涨潮时刚好与堤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 澜连成一片。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 一些多彩缤纷 的春花(野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爱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 欣赏得不够,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断桥白沙堤。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