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第6.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教案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第6.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教案资料.ppt(7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病理第6.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正常人的体表和同外界相通的腔道中都寄居着不同正常人的体表和同外界相通的腔道中都寄居着不同正常人的体表和同外界相通的腔道中都寄居着不同正常人的体表和同外界相通的腔道中都寄居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当人体的免疫功能正常时,这些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当人体的免疫功能正常时,这些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当人体的免疫功能正常时,这些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当人体的免疫功能正常时,这些微生物微生物微生物微生物对宿主无害,对宿主无害,对宿主无害,对宿主无害,有的对人还有利,称为有的对人还有利,称为有的对人还有利,称为有的对人还有利,称为正常菌群正常菌群正常菌群正常菌群(表表表表6-1
2、6-16-16-1)。)。)。)。正常菌群的生理学意义正常菌群的生理学意义1 1 1 1、生物拮抗、生物拮抗、生物拮抗、生物拮抗 5 5 5 5、抗肿瘤作用、抗肿瘤作用、抗肿瘤作用、抗肿瘤作用2 2 2 2、营养作用、营养作用、营养作用、营养作用3 3 3 3、免疫作用、免疫作用、免疫作用、免疫作用4 4 4 4、抗衰老作用、抗衰老作用、抗衰老作用、抗衰老作用一、正常菌群(一、正常菌群(normal flora)normal flora)第一节第一节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生物拮抗生物拮抗竞争黏附,正常菌群黏附,形成保护性生物膜,阻止病原竞争黏附,正常菌群黏附,形成保护性生物膜
3、,阻止病原菌定植;产生有害物质菌定植;产生有害物质H2O2、细菌素(如大肠菌素)等、细菌素(如大肠菌素)等可杀伤病原菌;可杀伤病原菌;营养作用营养作用大肠杆菌、乳杆菌、双岐杆菌在肠道合成大肠杆菌、乳杆菌、双岐杆菌在肠道合成VitB、K以及叶以及叶酸等;酸等;免疫作用免疫作用正常菌群作为抗原刺激、促进免疫器官发育。双岐杆菌可正常菌群作为抗原刺激、促进免疫器官发育。双岐杆菌可诱导产生诱导产生SIgA,激活固有层,激活固有层CD4+T细胞。细胞。抗衰老作用抗衰老作用正常菌群中正常菌群中双岐杆菌、乳杆菌、肠球菌双岐杆菌、乳杆菌、肠球菌可产生过氧可产生过氧化物岐化酶(化物岐化酶(SOD),催化自由基()
4、,催化自由基(O2-)岐化,)岐化,清除清除O2-的毒性保护组织细胞的毒性保护组织细胞。抗肿瘤作用抗肿瘤作用正常菌群中双岐杆菌、乳杆菌、肠球菌除产生多种正常菌群中双岐杆菌、乳杆菌、肠球菌除产生多种酶酶分解致癌物质分解致癌物质,如降解亚硝酸胺为仲胺和亚硝酸,如降解亚硝酸胺为仲胺和亚硝酸盐,排出体外;还可激活巨噬细胞抗肿瘤。盐,排出体外;还可激活巨噬细胞抗肿瘤。微生态平衡与失调微生态平衡与失调微生态学(微生态学(microecologymicroecology):细胞或分子水平):细胞或分子水平研究微生物与宿主、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微生物与宿主、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性学科。性学科。
5、医学微生态学:研究寄居在人体表面和外界相医学微生态学:研究寄居在人体表面和外界相通腔道黏膜表面的微生物与微生物、微生物与人体,通腔道黏膜表面的微生物与微生物、微生物与人体,以及微生物和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以及微生物和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制约的关系。微生态平衡,微生态失调,微生态平衡,微生态失调,菌群失调症菌群失调症3 3 3 3、菌群失调(、菌群失调(、菌群失调(、菌群失调(dysbacteriosis)dysbacteriosis)dysbacteriosis)dysbacteriosis)微微微微 生生生生 态态态态 失失失失 调调调调宿主某部位正常菌群
6、间各菌种间比例发生较大幅宿主某部位正常菌群间各菌种间比例发生较大幅宿主某部位正常菌群间各菌种间比例发生较大幅宿主某部位正常菌群间各菌种间比例发生较大幅度变化而超出正常范围的状态。度变化而超出正常范围的状态。度变化而超出正常范围的状态。度变化而超出正常范围的状态。由此产生的病症由此产生的病症由此产生的病症由此产生的病症菌群失调症菌群失调症菌群失调症菌群失调症/菌群交替症,菌群交替症,菌群交替症,菌群交替症,往往可引起往往可引起往往可引起往往可引起二重感染二重感染二重感染二重感染/重叠重叠重叠重叠感染。感染。感染。感染。正常菌群由正常定居部位转移到非正常定居部位正常菌群由正常定居部位转移到非正常定
7、居部位正常菌群由正常定居部位转移到非正常定居部位正常菌群由正常定居部位转移到非正常定居部位导致的致病作用导致的致病作用导致的致病作用导致的致病作用主要的原因是滥用抗生素主要的原因是滥用抗生素主要的原因是滥用抗生素主要的原因是滥用抗生素1 1、寄居部位改变(定、寄居部位改变(定、寄居部位改变(定、寄居部位改变(定 位位位位 转转转转 移)移)移)移)二、机会致病菌二、机会致病菌即条即条即条即条 件件件件 致致致致 病病病病 菌菌菌菌致病条件致病条件致病条件致病条件2 2、免疫功能低下、免疫功能低下、免疫功能低下、免疫功能低下常见机会性致病菌常见机会性致病菌大肠埃希菌:大肠埃希菌:泌尿道、胆道、腹
8、膜及创伤感染;泌尿道、胆道、腹膜及创伤感染;易产耐药性。易产耐药性。克雷伯菌属:克雷伯菌属:致肺炎,有耐药性。致肺炎,有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常致咽炎、烧伤感常致咽炎、烧伤感染(产内外毒素、有耐药性)。染(产内外毒素、有耐药性)。变形杆菌:变形杆菌:肠道正常菌群,致泌尿系感染并耐药肠道正常菌群,致泌尿系感染并耐药葡萄球菌:葡萄球菌:医务人员带菌率可达医务人员带菌率可达70%,常见伤口,常见伤口感染,耐药性最强。感染,耐药性最强。细菌的毒力细菌的毒力细菌的毒力细菌的毒力细菌侵入的数量细菌侵入的数量细菌侵入的数量细菌侵入的数量细菌侵入的部位细菌侵入的部位细菌侵
9、入的部位细菌侵入的部位细菌的侵袭力细菌的侵袭力细菌的侵袭力细菌的侵袭力细菌毒素(细菌毒素(细菌毒素(细菌毒素(toxin)toxin)toxin)toxin)外毒素外毒素外毒素外毒素内毒素内毒素内毒素内毒素黏附与定植黏附与定植黏附与定植黏附与定植侵入侵入侵入侵入繁殖与扩散繁殖与扩散繁殖与扩散繁殖与扩散第二节第二节 细菌的致病作用细菌的致病作用致病性毒力岛一、细菌的侵袭力一、细菌的侵袭力 (一)粘附素(一)粘附素(一)粘附素(一)粘附素(adhensinadhensin)菌毛粘附素菌毛粘附素菌毛粘附素菌毛粘附素;非菌毛粘附素非菌毛粘附素非菌毛粘附素非菌毛粘附素 粘附素粘附素普通菌毛黏附素:定植因
10、子普通菌毛黏附素:定植因子非菌毛黏附素:磷壁酸、非菌毛黏附素:磷壁酸、外膜蛋白外膜蛋白 (二)(二)荚膜荚膜 细菌荚膜本身无毒性作用,但具有黏附作用及抗吞噬作用。可抗宿主吞噬细胞吞噬和体液中杀菌物质对细菌的损伤作用。故可增强细菌的侵袭力,从而增强细菌的致病性。酶酶酶酶功能及作用机理功能及作用机理功能及作用机理功能及作用机理血浆凝固酶血浆凝固酶(coagulase)由致病性葡萄球菌产生,可使液态纤维蛋白原转变成固态纤维蛋白,沉积在菌 体表面和病灶周围。使细菌不易被吞噬细胞吞噬,组织抗菌物质的杀伤和抑制细菌 的作用,有利于细菌在局部增殖。透明质酸酶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由溶血性链
11、球菌和产气荚膜杆菌等产生,可分解结体组织中的透明质酸,使组 织通透性增加,有利于细菌及其毒性代谢产物向周围组织扩散。故又称其为扩散因 子。链激酶链激酶 (streptokinase(streptokinase)由溶血性链球菌产生。能使血浆溶纤维蛋白酶原激活为纤维蛋白溶酶(亦称纤 维蛋白酶),从而使纤维蛋白凝块溶解,有利于细菌的扩散。胶原酶胶原酶(collagenase)由产气荚膜梭菌产生,可分解结体组织中的胶原蛋白,使细菌易于扩散。(三)(三)侵袭性侵袭性酶类酶类细菌侵袭性物质的作用细菌侵袭性物质的作用透明质酸酶使组织通透性透明质酸酶使组织通透性透明质酸酶使组织通透性透明质酸酶使组织通透性增强
12、,被称为扩散因子增强,被称为扩散因子增强,被称为扩散因子增强,被称为扩散因子某些蛋白分解酶的某些蛋白分解酶的某些蛋白分解酶的某些蛋白分解酶的抗吞噬作用抗吞噬作用抗吞噬作用抗吞噬作用侵袭基因(侵袭基因(invinv基因)基因)侵袭素(侵袭素(invasininvasin)微生物微生物疾疾 病病痢疾志贺菌痢疾志贺菌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伤寒、鼠伤寒沙门菌伤寒、鼠伤寒沙门菌伤寒、胃肠炎伤寒、胃肠炎肠侵袭性大肠杆菌肠侵袭性大肠杆菌类似痢疾类似痢疾肺炎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肺炎脑膜炎、肺炎流感嗜血杆菌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肺炎脑膜炎、肺炎李斯特单胞菌李斯特单胞菌李斯特菌病李斯特菌病结核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
13、结核病结核病布氏杆菌布氏杆菌布氏杆菌病布氏杆菌病耶尔森菌耶尔森菌鼠疫、胃肠炎鼠疫、胃肠炎伯氏疏螺旋体伯氏疏螺旋体莱姆病莱姆病梅毒螺旋体梅毒螺旋体梅毒梅毒编码蛋白编码蛋白(四)侵袭素细菌侵入细胞内繁殖并扩散细菌侵入细胞内繁殖并扩散(五)(五)细菌生物被膜(细菌生物被膜(bacterial biofilm)细细细细菌菌菌菌附附附附着着着着在在在在有有有有生生生生命命命命或或或或无无无无生生生生命命命命的的的的材材材材料料料料表表表表面面面面后后后后,由由由由细细细细菌菌菌菌及及及及其其其其所所所所分分分分泌泌泌泌的的的的胞胞胞胞外外外外多多多多聚聚聚聚物物物物共共共共同同同同组组组组成成成成的的的
14、的呈呈呈呈膜膜膜膜状的细菌群体。状的细菌群体。状的细菌群体。状的细菌群体。图图图图为为为为定定定定植植植植于于于于静静静静脉脉脉脉导导导导管管管管表表表表面面面面的的的的表表表表皮皮皮皮葡葡葡葡萄萄萄萄球球球球菌菌菌菌生生生生物物物物膜扫描电镜照片(膜扫描电镜照片(膜扫描电镜照片(膜扫描电镜照片(60006000)化学化学化学化学组成组成组成组成: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来源:来源:来源:来源:G G G G+菌与部分菌与部分菌与部分菌与部分G G G G-菌活菌分泌或裂解后释出。菌活菌分泌或裂解后释出。菌活菌分泌或裂解后释出。菌活菌分泌或裂解后释出。(一)外毒素(一)外毒素结构:结构:结构:
15、结构:2 2 2 2个亚单位(个亚单位(个亚单位(个亚单位(A-BA-BA-BA-B)B B B B亚单位:亚单位:亚单位:亚单位:与宿主靶细胞与宿主靶细胞与宿主靶细胞与宿主靶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的部位表面受体结合的部位表面受体结合的部位表面受体结合的部位A A A A亚单位:亚单位:亚单位:亚单位:毒素活性部分毒素活性部分毒素活性部分毒素活性部分二、细菌的二、细菌的毒素毒素毒性毒性毒性毒性作用:作用:作用:作用:强,不同细菌产生的外毒素,对机体的强,不同细菌产生的外毒素,对机体的强,不同细菌产生的外毒素,对机体的强,不同细菌产生的外毒素,对机体的组织器官具有选择作用,各引起特殊的病变。组织器官具
16、有选择作用,各引起特殊的病变。组织器官具有选择作用,各引起特殊的病变。组织器官具有选择作用,各引起特殊的病变。稳定性:稳定性:稳定性:稳定性:不耐热,不耐热,不耐热,不耐热,60 60 60 60 8030min 8030min 8030min 8030min即被破坏。即被破坏。即被破坏。即被破坏。分类:分类:分类:分类:神经毒素神经毒素神经毒素神经毒素细胞毒素细胞毒素细胞毒素细胞毒素肠毒素肠毒素肠毒素肠毒素抗原性:抗原性:抗原性:抗原性:强,刺激机体产生强,刺激机体产生强,刺激机体产生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抗毒素抗毒素抗毒素;0.3%0.3%0.3%0.3%0.4%0.4%0.4%0.4%甲
17、醛液处理脱毒保留抗原性甲醛液处理脱毒保留抗原性甲醛液处理脱毒保留抗原性甲醛液处理脱毒保留抗原性类毒素类毒素类毒素类毒素。组成组成组成组成:OO特异多糖、特异多糖、特异多糖、特异多糖、非特异核心多糖、非特异核心多糖、非特异核心多糖、非特异核心多糖、脂质脂质脂质脂质A A毒性毒性毒性毒性作用:作用:作用:作用:较弱。较弱。较弱。较弱。致热作用致热作用致热作用致热作用白细胞反应白细胞反应白细胞反应白细胞反应DICDICDICDIC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性休克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性休克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性休克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性休克来源:来源:来源:来源:G G G G-菌菌菌菌LPSLPS,裂解后释放。,
18、裂解后释放。,裂解后释放。,裂解后释放。稳定性:稳定性:稳定性:稳定性:耐热,耐热,耐热,耐热,16021602160216024h4h4h4h才被破坏。才被破坏。才被破坏。才被破坏。所致临床所致临床症状相似症状相似抗原性:抗原性:抗原性:抗原性:弱,中和抗体的作用弱。弱,中和抗体的作用弱。弱,中和抗体的作用弱。弱,中和抗体的作用弱。(二)内毒素(二)内毒素细细菌菌内内毒毒素素作作用用机机制制区别要点区别要点外毒素外毒素内毒素内毒素毒素来源毒素来源革兰氏阳性菌和部分革兰革兰氏阳性菌和部分革兰阴性菌产生阴性菌产生革兰阴性细菌产生革兰阴性细菌产生存在部位存在部位胞浆内合成分泌至胞外胞浆内合成分泌至
19、胞外菌体细胞壁成分,细菌裂菌体细胞壁成分,细菌裂解后释放解后释放化学组成化学组成蛋白质蛋白质脂多糖脂多糖毒素性质毒素性质较稳定、耐热较稳定、耐热弱,能否刺激机体产生相弱,能否刺激机体产生相应中和抗体尚未定论,甲应中和抗体尚未定论,甲醛处理不能成类毒素醛处理不能成类毒素抗原性质抗原性质强,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强,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经甲醛处理后可脱毒素,经甲醛处理后可脱毒成类毒素成类毒素强,对机体的组织器官有强,对机体的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作用,引起特选择性毒害作用,引起特殊的临床症状。殊的临床症状。较弱,毒性作用大致相同,较弱,毒性作用大致相同,可引起发热,微循环障碍,可引起发热,微循环障碍,
20、感染性休克,感染性休克,DICDIC等等不稳定,易被热、酸及消不稳定,易被热、酸及消化酶破坏化酶破坏毒性作用毒性作用三、体内诱生抗原:细菌侵入体内才诱导表达。细菌侵入体内才诱导表达。体内诱导基因。大多数病原菌具有。体内诱导基因。大多数病原菌具有。四、超抗原:产生大量细胞因子,激活许多产生大量细胞因子,激活许多T细细胞克隆,引起类似内毒素作用。胞克隆,引起类似内毒素作用。五、免疫病理损伤:链球菌链球菌型超敏反应致型超敏反应致肾小球肾炎;结核菌肾小球肾炎;结核菌超敏反应致病。超敏反应致病。第三节第三节 宿主的抗感染免疫宿主的抗感染免疫一、一、固有固有免疫免疫二二、适应适应性免疫性免疫三三、抗、抗胞
21、内菌免疫胞内菌免疫一一、固有免疫、固有免疫(一)(一)屏障结构屏障结构 1.1.皮肤与黏膜的屏障作用皮肤与黏膜的屏障作用皮肤与黏膜的屏障作用皮肤与黏膜的屏障作用 机械阻挡、分泌杀菌物质、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机械阻挡、分泌杀菌物质、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机械阻挡、分泌杀菌物质、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机械阻挡、分泌杀菌物质、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 2.2.血脑屏障:血脑屏障:血脑屏障:血脑屏障:组成:组成:组成:组成:软脑膜、脉络膜、脑毛细血管和星状角质软脑膜、脉络膜、脑毛细血管和星状角质软脑膜、脉络膜、脑毛细血管和星状角质软脑膜、脉络膜、脑毛细血管和星状角质 细胞;细胞;细胞;细胞;功能:功能:功能:功能:阻
22、挡病原体及其毒素经血流进入脑组织;阻挡病原体及其毒素经血流进入脑组织;阻挡病原体及其毒素经血流进入脑组织;阻挡病原体及其毒素经血流进入脑组织;意义:意义:意义:意义:婴幼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易发生中枢婴幼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易发生中枢婴幼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易发生中枢婴幼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易发生中枢 系统感染;系统感染;系统感染;系统感染;3.3.胎盘屏障胎盘屏障胎盘屏障胎盘屏障 组成:组成:组成:组成:子宫内膜的基蜕膜和胎子宫内膜的基蜕膜和胎子宫内膜的基蜕膜和胎子宫内膜的基蜕膜和胎儿绒毛膜;儿绒毛膜;儿绒毛膜;儿绒毛膜;功能:功能:功能:功能:防止母体的感染进入胎防止母体的感染进入
23、胎防止母体的感染进入胎防止母体的感染进入胎儿体内;儿体内;儿体内;儿体内;意义:意义:意义:意义:妊娠妊娠妊娠妊娠3 3个月内,胎盘屏个月内,胎盘屏个月内,胎盘屏个月内,胎盘屏障尚未发育完善,母体感染的障尚未发育完善,母体感染的障尚未发育完善,母体感染的障尚未发育完善,母体感染的病原体可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病原体可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病原体可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病原体可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造成畸形甚至死亡造成畸形甚至死亡造成畸形甚至死亡造成畸形甚至死亡 (二)吞噬细胞(二)吞噬细胞1.吞噬细胞(吞噬细胞(phagocytes)的种类的种类大吞噬细胞大吞噬细胞小吞噬细胞小吞噬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
24、中性粒细胞(主要主要)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硷性粒细胞嗜硷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细胞吞噬细菌对病原菌的识别:模式识别(病吞噬细菌对病原菌的识别:模式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原体相关分子模式模式识别受体)模式识别受体)2.吞噬和杀菌过程吞噬和杀菌过程(1)趋化)趋化 趋化因子的吸引作用趋化因子的吸引作用 补体活化产物:补体活化产物:C3a、C5a、C567 细菌成分或代谢产物细菌成分或代谢产物 炎症组织分解产物炎症组织分解产物 某些细胞因子某些细胞因子趋化过程趋化过程 趋化因子趋化因子吞噬细胞吞噬细胞 穿过毛细血管壁穿过毛细血管壁 定向聚集到局部炎症部位定向聚集到局
25、部炎症部位趋化因子种类趋化因子种类(2)识别与黏附黏附病原体病原体 附着在吞噬细胞表面附着在吞噬细胞表面通过吞噬细胞表面受体通过吞噬细胞表面受体吞噬细胞表面受体吞噬细胞表面受体(1000多种)多种)脂多糖受体(脂多糖受体(CD14):识别):识别LPS扑捉细菌扑捉细菌甘露糖受体甘露糖受体抗体抗体IgG受体受体补体补体C3b受体受体借助抗体和补体的调理借助抗体和补体的调理作用吞噬细胞的吞噬和作用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杀伤效力杀伤效力血清中脂多糖结合蛋白可血清中脂多糖结合蛋白可与与LPS结合结合 通过通过CD14与吞噬细胞结合与吞噬细胞结合 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LPS-LBP复合
26、体形成(3)吞入溶酶体吞噬体吞噬溶酶体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接触部细接触部细胞膜内陷胞膜内陷伸出伪足伸出伪足将病原体包围并将病原体包围并摄入细胞质内摄入细胞质内形成吞噬体形成吞噬体(4)杀灭与消化)杀灭与消化吞噬细胞质中溶酶体与吞噬细胞质中溶酶体与其靠近形成吞噬溶酶体其靠近形成吞噬溶酶体杀杀 菌菌 依氧杀菌系统依氧杀菌系统作用靠作用靠 非依氧杀菌系统非依氧杀菌系统杀死杀死 的病原体由蛋白酶、核酸酶、脂酶的病原体由蛋白酶、核酸酶、脂酶等降解、消化等降解、消化 残渣排至吞噬细胞外残渣排至吞噬细胞外3.吞噬作用的后果吞噬作用的后果(1)完全吞噬:)完全吞噬:病原体在吞噬溶酶体中被杀灭和消化,未消化的病原
27、体在吞噬溶酶体中被杀灭和消化,未消化的残渣被排除胞外。大多数化脓菌残渣被排除胞外。大多数化脓菌510min即死,即死,3060min被破坏。被破坏。(2)不完全吞噬)不完全吞噬:某些胞内寄生菌或病毒在机体免疫力地下时,只某些胞内寄生菌或病毒在机体免疫力地下时,只被吞噬不被杀死。被吞噬不被杀死。病原体被保护免受体液中非特异性抗菌物质、抗体、药物的作用病原体被保护免受体液中非特异性抗菌物质、抗体、药物的作用对机体不利对机体不利 有的病原体可在吞噬细胞内繁殖,导致吞噬细胞死亡。有的病原体可在吞噬细胞内繁殖,导致吞噬细胞死亡。随游走的吞噬细胞经淋巴液或血液扩散到人体的其他部位。随游走的吞噬细胞经淋巴液
28、或血液扩散到人体的其他部位。被特异性免疫活化的巨噬细胞杀伤能力增强,可将不完全吞噬转变被特异性免疫活化的巨噬细胞杀伤能力增强,可将不完全吞噬转变为完全吞噬。为完全吞噬。(3)组织损伤:组织损伤:释放溶酶体酶所致周围邻近组织细胞。释放溶酶体酶所致周围邻近组织细胞。随机体的免疫程度、病原体种类、毒力不同而异。随机体的免疫程度、病原体种类、毒力不同而异。(4)抗原提呈:)抗原提呈:巨噬细胞(巨噬细胞(APC)提呈抗原给)提呈抗原给T细胞细胞(四)体液因素(四)体液因素 补体(补体(补体(补体(complement)complement):活性介质活性介质活性介质活性介质C3C3a a、C5aC5a;
29、C3bC3b、C4bC4b;C3b-9 C3b-9;发挥趋化、调理、溶菌、溶细胞;发挥趋化、调理、溶菌、溶细胞;发挥趋化、调理、溶菌、溶细胞;发挥趋化、调理、溶菌、溶细胞 等作用;等作用;等作用;等作用;溶菌酶溶菌酶溶菌酶溶菌酶(lysozyme)(lysozyme):来源来源来源来源:吞噬细胞的碱性蛋白;吞噬细胞的碱性蛋白;吞噬细胞的碱性蛋白;吞噬细胞的碱性蛋白;存在存在存在存在:血清、唾液、泪液、乳汁和黏膜分血清、唾液、泪液、乳汁和黏膜分血清、唾液、泪液、乳汁和黏膜分血清、唾液、泪液、乳汁和黏膜分 泌液中;作用于泌液中;作用于泌液中;作用于泌液中;作用于GG+菌胞壁肽聚糖的菌胞壁肽聚糖的菌
30、胞壁肽聚糖的菌胞壁肽聚糖的 -1-1,4 4糖苷键,使之裂解而溶菌。糖苷键,使之裂解而溶菌。糖苷键,使之裂解而溶菌。糖苷键,使之裂解而溶菌。抗微生物肽抗微生物肽抗微生物肽抗微生物肽:富含碱性氨基因酸的小分子多肽,如杆菌富含碱性氨基因酸的小分子多肽,如杆菌富含碱性氨基因酸的小分子多肽,如杆菌富含碱性氨基因酸的小分子多肽,如杆菌肽。破坏细胞膜完整性。肽。破坏细胞膜完整性。肽。破坏细胞膜完整性。肽。破坏细胞膜完整性。(一)体液免疫(一)体液免疫 (抗体的作用)(抗体的作用)1.抑制病原体黏附抑制病原体黏附 2.调理吞噬作用调理吞噬作用 3.中和细菌外毒素中和细菌外毒素 4.抗体和补体的联合溶菌作用抗
31、体和补体的联合溶菌作用 5.ADCC作用作用B细胞介导,细胞介导,CD4+Th细胞起辅助。细胞起辅助。Th2细胞在促进细胞在促进B细胞介导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的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二、适应性免疫二、适应性免疫(二)细胞免疫(二)细胞免疫 效应细胞包括:效应细胞包括:细胞毒性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CTL)和)和CD4+Th1细细胞胞 1.CTL:主要功能是特异性直接杀伤靶细胞(受:主要功能是特异性直接杀伤靶细胞(受MHC限制)限制)(1)CTL识别抗原肽识别抗原肽-MHC-类分子复合物,类分子复合物,释放穿孔素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等溶解细胞。和颗粒酶等溶解细胞。(2)CTL表达表达F
32、asL结合结合Fas分子导致细胞凋亡分子导致细胞凋亡(3)CTL可重复攻击靶细胞可重复攻击靶细胞 2.Th1细胞:分泌细胞:分泌IL-2、IFN-、TNF-参与抗菌感染参与抗菌感染。(三)黏膜免疫三)黏膜免疫 黏膜免疫系统(黏膜免疫系统(MISMIS):分布于消化道、呼吸道及其他黏膜下的淋巴样组织。分布于消化道、呼吸道及其他黏膜下的淋巴样组织。1.肠壁集合淋巴结(派伊尔结),在诱导黏膜免疫应答中起重要肠壁集合淋巴结(派伊尔结),在诱导黏膜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黏膜上皮中的作用。黏膜上皮中的M细胞是抗原转运细胞,通过内吞,转运细胞是抗原转运细胞,通过内吞,转运到派氏结,被其中的到派氏结,被其中的
33、APC递呈抗原给递呈抗原给T、B 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性免疫应答。2.2.肠黏膜上皮细胞间有肠黏膜上皮细胞间有+T T细胞,具有细胞毒作用,杀伤靶细胞,具有细胞毒作用,杀伤靶细胞。细胞。MIS MIS功能之一是黏膜下浆细胞分泌功能之一是黏膜下浆细胞分泌SIgA,SIgA,阻止病原体从黏膜进阻止病原体从黏膜进入机体。入机体。M(microfold cell)微皱褶细微皱褶细胞胞三、抗胞内菌感染的免疫三、抗胞内菌感染的免疫 常见的胞内寄生菌有:常见的胞内寄生菌有:结核分枝杆菌、麻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伤寒沙门菌、布鲁菌、军团菌、李风分枝杆菌、伤寒沙门菌、布鲁菌、军团菌
34、、李斯特菌以及立克次体、衣原体等。斯特菌以及立克次体、衣原体等。1.吞噬细胞:吞噬细胞:活化的单核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活性氧中介物巨噬细胞产生活性氧中介物(H2 O2、O2-、OH-)、活性氮中介物)、活性氮中介物(NO、NO-2、NO-3 等。中性粒细胞和等。中性粒细胞和NK细细胞也参与抗胞内菌免疫。胞也参与抗胞内菌免疫。2.细胞免疫:细胞免疫:参与抗胞内菌(或病毒)感染。参与抗胞内菌(或病毒)感染。CD4+Th1分泌细胞因子(分泌细胞因子(CK)()(IL-2、IFN-、TNF-)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增强巨噬细)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增强巨噬细胞的杀伤能力,清除胞内菌。胞的杀伤能力,清除
35、胞内菌。CTL释放穿孔素、颗粒酶破坏靶细胞,释放病原释放穿孔素、颗粒酶破坏靶细胞,释放病原体,通过抗体调理吞噬清除;体,通过抗体调理吞噬清除;IFN-活化巨噬细胞,活化巨噬细胞,增强杀伤能力。增强杀伤能力。3.特异性抗体:特异性抗体:抗体结合细菌阻止其抗体结合细菌阻止其侵入细胞内,阻断胞内菌进侵入细胞内,阻断胞内菌进一步扩散。一步扩散。第四节第四节 感染的发生与发展感染的发生与发展感感染染源源1 1 1 1外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 2 2 2 2内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1 1 1 1)病人:主要的传染源)病人:主要的传染源)病人:主要的传染源)病人:主要的传染
36、源(2 2 2 2)带菌者带菌者带菌者带菌者:有些健康人携带有某病原菌但不产生临:有些健康人携带有某病原菌但不产生临:有些健康人携带有某病原菌但不产生临:有些健康人携带有某病原菌但不产生临床症状,也有些传染病患者恢复后在一定时间内仍继床症状,也有些传染病患者恢复后在一定时间内仍继床症状,也有些传染病患者恢复后在一定时间内仍继床症状,也有些传染病患者恢复后在一定时间内仍继续排菌。是很重要的传染源。续排菌。是很重要的传染源。续排菌。是很重要的传染源。续排菌。是很重要的传染源。(3 3 3 3)病畜和带菌动物)病畜和带菌动物)病畜和带菌动物)病畜和带菌动物一、感染源与传播一、感染源与传播 来自于宿主
37、机体内的正常菌群及某些曾感染过而潜伏来自于宿主机体内的正常菌群及某些曾感染过而潜伏来自于宿主机体内的正常菌群及某些曾感染过而潜伏来自于宿主机体内的正常菌群及某些曾感染过而潜伏下来的微生物的重新感染。如结核分枝杆菌等。下来的微生物的重新感染。如结核分枝杆菌等。下来的微生物的重新感染。如结核分枝杆菌等。下来的微生物的重新感染。如结核分枝杆菌等。传传播播途途径径2 2消化道感染消化道感染 1 1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 3 3皮肤黏膜感染皮肤黏膜感染4 4节肢动物媒介节肢动物媒介 5 5性传播性传播性传播疾病(性传播疾病(STDSTD)6 6多途径感染多途径感染 二、感染的发生机体的免疫状态机体的免疫状
38、态细菌因素细菌因素 1、毒力、毒力 2、侵入的数量、侵入的数量 3、侵入的门户与部位、侵入的门户与部位社会和环境因素社会和环境因素 战争、灾害,生活、劳动条件;气候、季节、战争、灾害,生活、劳动条件;气候、季节、温度等。温度等。三三感感染染的的类类型型隐性感染隐性感染隐性感染隐性感染(Inapparent infection)(Inapparent infection)(Inapparent infection)(Inapparent infection)显性感染显性感染显性感染显性感染(apparent infection)(apparent infection)(apparent infe
39、ction)(apparent infection)当机体抗感染的免疫力较强,或侵入的病菌数量不当机体抗感染的免疫力较强,或侵入的病菌数量不当机体抗感染的免疫力较强,或侵入的病菌数量不当机体抗感染的免疫力较强,或侵入的病菌数量不多、毒力较弱,感染后对机体损害较轻,不出现或出现多、毒力较弱,感染后对机体损害较轻,不出现或出现多、毒力较弱,感染后对机体损害较轻,不出现或出现多、毒力较弱,感染后对机体损害较轻,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是为隐性感染,或称亚临床感染不明显的临床症状,是为隐性感染,或称亚临床感染不明显的临床症状,是为隐性感染,或称亚临床感染不明显的临床症状,是为隐性感染,或称亚临床
40、感染(subclinical infectionsubclinical infectionsubclinical infectionsubclinical infection)。)。)。)。当机体的免疫力较弱,或侵入的病原菌数量较多、当机体的免疫力较弱,或侵入的病原菌数量较多、当机体的免疫力较弱,或侵入的病原菌数量较多、当机体的免疫力较弱,或侵入的病原菌数量较多、毒力较强,以致机体的组织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毒力较强,以致机体的组织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毒力较强,以致机体的组织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毒力较强,以致机体的组织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生理功能也发生改变,并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41、和体征,生理功能也发生改变,并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生理功能也发生改变,并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生理功能也发生改变,并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是为显性感染,通称传染病。是为显性感染,通称传染病。是为显性感染,通称传染病。是为显性感染,通称传染病。病原菌在显性或隐性感染后并未立即消失,而在体内病原菌在显性或隐性感染后并未立即消失,而在体内病原菌在显性或隐性感染后并未立即消失,而在体内病原菌在显性或隐性感染后并未立即消失,而在体内继续存留一定时间,与人体免疫力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称继续存留一定时间,与人体免疫力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称继续存留一定时间,与人体免疫力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称继续
42、存留一定时间,与人体免疫力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称为带菌状态,该宿主称为带菌者(为带菌状态,该宿主称为带菌者(为带菌状态,该宿主称为带菌者(为带菌状态,该宿主称为带菌者(carriercarriercarriercarrier)。)。)。)。带菌状态带菌状态带菌状态带菌状态临床上按病情缓急不同分为:临床上按病情缓急不同分为:临床上按病情缓急不同分为:临床上按病情缓急不同分为:1 1 1 1急性感染(急性感染(急性感染(急性感染(acute infectionacute infectionacute infectionacute infection)发作突然,病程较短,发作突然,病程较短,发作突然,
43、病程较短,发作突然,病程较短,一般只有数日至数周。病愈后,病原菌即从体内消失。如脑膜炎球一般只有数日至数周。病愈后,病原菌即从体内消失。如脑膜炎球一般只有数日至数周。病愈后,病原菌即从体内消失。如脑膜炎球一般只有数日至数周。病愈后,病原菌即从体内消失。如脑膜炎球菌、霍乱弧菌、产毒性大肠杆菌等。菌、霍乱弧菌、产毒性大肠杆菌等。菌、霍乱弧菌、产毒性大肠杆菌等。菌、霍乱弧菌、产毒性大肠杆菌等。2 2 2 2慢性感染(慢性感染(慢性感染(慢性感染(chronic infectionchronic infectionchronic infectionchronic infection)病程缓慢,常持续数
44、病程缓慢,常持续数病程缓慢,常持续数病程缓慢,常持续数月至数年。多见于细胞内寄生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月至数年。多见于细胞内寄生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月至数年。多见于细胞内寄生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月至数年。多见于细胞内寄生菌引起的慢性感染,例如结核杆菌、,例如结核杆菌、,例如结核杆菌、,例如结核杆菌、麻风杆菌。麻风杆菌。麻风杆菌。麻风杆菌。临床上按感染的部位不同分为:临床上按感染的部位不同分为:临床上按感染的部位不同分为:临床上按感染的部位不同分为:1 1 1 1局部感染(局部感染(局部感染(局部感染(local infectionlocal infectionlocal infectionlocal inf
45、ection)病原菌侵入机体后,局限病原菌侵入机体后,局限病原菌侵入机体后,局限病原菌侵入机体后,局限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的局限性病变。例如化脓性球菌所致的疖、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的局限性病变。例如化脓性球菌所致的疖、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的局限性病变。例如化脓性球菌所致的疖、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的局限性病变。例如化脓性球菌所致的疖、痈等。痈等。痈等。痈等。2 2 2 2全身感染(全身感染(全身感染(全身感染(generalized infectiongeneralized infectiongeneralized infectiongeneralized infection,s
46、ystemic systemic systemic systemic infectioninfectioninfectioninfection)感染发生后,病原菌及其毒性代谢产物向全身播散,感染发生后,病原菌及其毒性代谢产物向全身播散,感染发生后,病原菌及其毒性代谢产物向全身播散,感染发生后,病原菌及其毒性代谢产物向全身播散,引起全身引起全身引起全身引起全身性症状性症状性症状性症状 显显性性感感染染 毒血症(毒血症(毒血症(毒血症(toxemiatoxemiatoxemiatoxemia)病原菌仅在侵入的局部组织中生长繁病原菌仅在侵入的局部组织中生长繁病原菌仅在侵入的局部组织中生长繁病原菌仅在
47、侵入的局部组织中生长繁殖,并不入血,只有其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循环。外毒素经血到达易殖,并不入血,只有其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循环。外毒素经血到达易殖,并不入血,只有其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循环。外毒素经血到达易殖,并不入血,只有其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循环。外毒素经血到达易感的组织和细胞,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感的组织和细胞,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感的组织和细胞,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感的组织和细胞,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菌菌菌菌血血血血症症症症(bacteremiabacteremiabacteremiabacteremia)病病病病原原原原菌菌菌菌由由由由局局局局部部部部侵侵侵侵入入入入血血血血流流流流,但但
48、但但未未未未在在在在血血血血流流流流中中中中生生生生长长长长繁繁繁繁殖殖殖殖,只只只只是是是是短短短短暂暂暂暂的的的的通通通通过过过过血血血血循循循循环环环环途途途途径径径径到到到到达达达达体体体体内内内内适适适适宜宜宜宜部部部部位位位位后后后后再再再再进行繁殖而致病。例如伤寒早期的菌血症。进行繁殖而致病。例如伤寒早期的菌血症。进行繁殖而致病。例如伤寒早期的菌血症。进行繁殖而致病。例如伤寒早期的菌血症。败血症(败血症(败血症(败血症(septicemiasepticemiasepticemiasepticemia)病原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生病原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生病原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
49、量生病原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严重的全身性中毒症状,例如高长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严重的全身性中毒症状,例如高长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严重的全身性中毒症状,例如高长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严重的全身性中毒症状,例如高热、皮肤和粘膜瘀斑、肝脾肿大等。鼠疫杆菌、炭疽杆菌等可引起热、皮肤和粘膜瘀斑、肝脾肿大等。鼠疫杆菌、炭疽杆菌等可引起热、皮肤和粘膜瘀斑、肝脾肿大等。鼠疫杆菌、炭疽杆菌等可引起热、皮肤和粘膜瘀斑、肝脾肿大等。鼠疫杆菌、炭疽杆菌等可引起败血症。败血症。败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脓毒血症(脓毒血症(脓毒血症(pyemiapyemiapyem
50、iapyemia)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至机体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至机体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至机体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至机体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脓毒血症,常导致多发生肝脓肿、皮病灶。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脓毒血症,常导致多发生肝脓肿、皮病灶。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脓毒血症,常导致多发生肝脓肿、皮病灶。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脓毒血症,常导致多发生肝脓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