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引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引论.ppt(6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社会心理学引论 Still waters run deep.流静水深流静水深,人静心深人静心深 Where there is life,there is hope。有生命必有希望。有生命必有希望 推荐参阅书目推荐参阅书目1郑雪主编郑雪主编.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暨南大学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2刘永芳等编著刘永芳等编著.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上海科学院出版社,上海科学院出版社,2004。3章志光主编、金盛华副主编章志光主编、金盛华副主编.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人民教育出版社,社,1996。4沙莲香主编沙莲香主编.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2002。5吴江霖、戴健林、陈卫旗著吴江霖、戴健林、陈卫旗著.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社,2004。6.孙时进编著社会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孙时进编著社会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7.申荷永主编申荷永主编.社会心理学原理与应用社会心理学原理与应用.暨南大学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总的教学目的总的教学目的:1掌握社会心理学的概念、性质及其研究对象和方法,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和现状。2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以及发展趋势。3能利用所学知识对有关社会心理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引引 论论一、心理学的发展史亚里士多德:灵魂论世界上的第一部心理学专著。冯特
3、: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第一个把心理学转变成一门正式独立学科的真正奠基者他的生理心理学原理是心理学史上第一本真正的心理学专著。(一)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主要思想(一)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主要思想1.古代东方的心理学思想东方各国(而后在古希腊):认为血液循环具有决定性意义,认为生命力的基础是两种因素:血液的浓度和血液中的空气。古埃及的医学纸莎草文献认为,人类是一种“起源于用鼻子吸入万灵气体的生物”。中国医学:认为心脏是身体之本,是心理活动的主要器官,气是生命机能的基础,气在人体内与其他的组成部分相混合,既有生理的功能,也有心理的功能。它赋予人以语言的能力,成为“
4、思维的动因”。古印度:“心脏中心”“脑中心”2.古希腊罗马的心理学朴素唯物主义的出现,使人们认为自然界的因果起源存在于自然界本身之中,而不是存在于超感觉世界中的、经不起逻辑分析和试验研究(观察)的、随心所欲的力量的作用之中。德漠克利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3.封建社会的灵魂学说在欧洲,基督教取得胜利,它让人们仇视一切以经验和理智为基础的知识,而强调教会教条的千真万确。4.阿拉伯文化则向经验、向对自然的实证知识接近。伊本-西拿和伊本-鲁士德5.文艺复兴时期的心理学思想思想家们对亚里士多德学说持否定态度,在他们看来亚里士多德学说已被改造成符合教会和烦琐哲学的教条。他们自己对世界不能作出解答时,便把
5、希望寄托在亚里士多德以前的各种学说上。6.十七世纪的心理学说机械决定论:认为活的躯体是一种机械系统,不需要任何隐秘的质和灵魂对它加以解释。7.十八世纪的心理学说牛顿物理学和哈勒生理学,决定了这一世纪自然科学的面貌。8.十九世纪前半期的心理学说以冯特、铁钦纳为代表的构造主义学派:以冯特、铁钦纳为代表的构造主义学派:认为人的心理意识现象是简单的“心理元素”构成的“心理复合体”,其主要观点:(1)心理学是研究直接经验的科学;(2)元素分析与创造性综合;(3)实验内省法。以詹姆士、杜威、安吉尔为代表的机能主义学派以詹姆士、杜威、安吉尔为代表的机能主义学派:詹姆斯关于意识的观点有(心理学原理):(1)每
6、一种意识都是个人意识的一部分;(2)意识是经常变化的;(3)每个人的意识都可以感到是连续不断的,每个人的意识状态都是意识流的一部分;(4)意识的选择性。安吉尔的主要观点:认为心理学的方法是内省法(主观观察)和客观观察法,尤其看重内省法,认为它是研究心理学的基本方法。以华生、托尔曼,斯金纳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学派以华生、托尔曼,斯金纳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学派:行为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流派,它的创建人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行为主义观点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所谓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它们有的表现在身体
7、外部,有的隐藏在身体内部,强度有大有小。以维台默、考夫卡、苛勒为代表的格式塔学派:以维台默、考夫卡、苛勒为代表的格式塔学派: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是整体决定部分的性质,部分依从于整体。他们通过实验的方式证明感知运动不等于实际运动,也不等于若干的单一刺激,而是与交互作用的刺激网络相关,整体不等于各部分简单相加之和。以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以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分析理论属于心理动力学理论,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于世纪末世纪初创立。它有以下几种基本理论:一、精神层次理论该理论是阐述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等、会在
8、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下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好像深浅不同的地壳层次而存在,故称之为精神层次。人的心理活动有些是能够被自己觉察到的,只要我们集中注意力,就会发觉内心不断有一个个观念、意象或情感流过,这种能够被自己意识到的心理活动叫做意识。而一些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或生命力却在不知不觉的潜在境界里发生,因不符合社会道德和本人的理智,无法进入意识被个体所觉察,这种潜伏着的无法被觉察的思想、观念、欲望等心理活动被称之为潜意识。下意识乃界于意识与潜意识的层次中间,一些不愉快或痛苦的感觉、意念、回忆常被压存在下意识这个层次、一般情况下不会被个体所觉察,但当个体的控制能力松
9、懈时比如醉酒、催眠状态或梦境中,偶尔会暂时出现在意识层次里、让个体觉察到。二、二、人格结构理论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
10、本我服务。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三、三、性本能理论性本能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活动的能量来源于本能,本能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人类最基本的本能有两类:一类是生的本能,另一类是死亡本能或攻击本能,生的本能包括性欲本能与个体生存本能,其目的是保持种族的繁衍与个体的生存。弗洛伊德是泛性论者,在他的眼里,性欲有着广义的含意,是指人们
11、一切追求快乐的欲望,性本能冲动是人一切心理活动的内在动力,当这种能量(弗洛伊德称之为力必多)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机体的紧张,机体就要寻求途径释放能量。弗洛伊德将人的性心理发展划分为个阶段:口欲期;肛门期;性蕾欲期;潜伏期;生殖期。刚生下来的婴儿就懂得吸乳,乳头摩擦口唇粘膜引起快感,叫做口欲期性欲。口欲期性欲。岁半以后学会自己大小便,粪块摩擦直肠肛门粘膜产生快感,叫做肛门期性欲肛门期性欲。儿童到岁以后懂得了两性的区别,开始对异性父母眷恋,对同性父母嫉恨,这一阶段叫性性蕾欲期蕾欲期,其间充满复杂的矛盾和冲突,儿童会体验到俄底普斯情结和厄勒克特拉情结,这种感情更具性的意义,不过还只是心理上的性爱而
12、非生理上的性爱。只有经过潜伏期潜伏期到达青春期性腺成熟才有成年的性欲。成年人成熟的性欲以生殖器性交为最高满足形式,以生育繁衍后代为目的,这就进入了生殖期生殖期。弗洛伊德认为成人人格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前三个发展阶段已基本形成,所以儿童的早年环境、早期经历对其成年后的人格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成人的变态心理、心理冲突都可追溯到早年期创伤性经历和压抑的情结。弗洛伊德在后期对提出了死亡本能即桑纳托斯桑纳托斯,它是促使人类返回生命前非生命状态的力量。死亡是生命的终结,是生命的最后稳定状态,生命只有在这时才不再需要为满足生理欲望而斗争。只有在此时,生命不再有焦虑和抑郁,所以所有生命的最终目标是死亡。死亡本
13、能派生出攻击、破坏、战争等一切毁灭行为。当它转向机体内部时,导致个体的自责,甚至自伤自杀,当它转向外部世界时,导致对他人的攻击、仇恨、谋杀等。四、释梦理论四、释梦理论 弗洛伊德是一个心理决定论者,他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有着严格的因果关系,没有一件事是偶然的,梦也不例外,绝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而是欲望的满足,在睡眠时,超我的检查松懈,潜意识中的欲望绕过抵抗,并以伪装的方式,乘机闯入意识而形成梦,可见梦是对清醒时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欲望的一种委婉表达。梦是通向潜意识的一条秘密通道。通过对梦的分析可以窥见人的内部心理,探究其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通过释梦可以治疗神经症。五、心理防御机制理论五、心理防御机
14、制理论心理防御机制是自我的一种防卫功能,很多时候,超我与原我之间,原我与现实之间,经常会有矛盾和冲突,这时人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这时自我可以在不知不觉之中,以某种方式,调整一个冲突双方的关系,使超我的监察可以接受,同时原我的欲望又可以得到某种形式的满足,从而缓和焦虑,消除痛苦,这就是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它包括压抑、否认、投射,退化、隔离、抵消转化、合理压抑、否认、投射,退化、隔离、抵消转化、合理化、补偿、升华、幽默、反向形成等各种形式。化、补偿、升华、幽默、反向形成等各种形式。人类在正常和病态情况下都在不自觉地运用,运用得当,可减轻痛苦,帮助度过心理难关,防止精神崩溃,运用过度就会表现出焦虑抑
15、郁等病态心理症状。压压 抑抑当一个人的某种观念、情感或冲动不能被超我接受时,就被潜抑到无意识中去,以使个体不再因之而产生焦虑、痛苦,这是一种不自觉的主动遗忘和抑制。否否 认认指有意或无意地拒绝承认那些不愉快的现实以保护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如有的人听到亲人突然死亡的消息,短期内否认有此事以减免突如其来的精神打击。投投 射射指个体将自己不能容忍的冲动、欲望转移到他人的身上,以免除自责的痛苦,如一个人性张力过大,做梦时都梦见另一个人与异性在发生性行为,这是自我为了逃避超我的责难,又要满足自我的需要,将自己的欲望投射到别人的身上从而得到一种解脱的心理机制。退退 行行当人受到挫折无法应付时,即放弃已经学
16、会的成熟态度和行为模式,使用以往较幼稚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叫退行。如某些性变态病人就是如此,成年人遇到性的挫折无法满足时就用幼年性欲的方式来表达非常态的满足,例如在异性面前暴露自己的生殖器等。隔隔 离离将一些不快的事实或情感分隔于意识之外,以免引起精神上的不愉快,这种机制叫隔离,如人们来月经很多人都说成“来例假”人死了叫“仙逝”“归天”,这样说起来可以避免尴尬或悲哀。抵抵 消消以象征性的行为来抵消已往发生的痛苦事件,如强迫症病人固定的仪式动作常是用来抵消无意识中乱伦感情和其他痛苦体验。转转 化化指精神上的痛苦,焦虑转化为躯体症状表现出来,从而避开了心理焦虑和痛苦,如歇斯底里病人的内心焦虑
17、或心理冲突往往以躯体化的症状表现出来,如瘫痪、失音、抽搐,晕厥、痉挛性斜颈等等,病者自己对此完全不知觉,转化的动机完全是潜意识的,是病者意识不能承认的。补补 偿偿是指个体利用某种方法来弥补其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从而掩盖自己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就是这种作用。合理化合理化是个体遭受挫折时用利于自己的理由来为自己辨解,将面临的窘境加以文饰,以隐满自己的真实动机,从而为自己进行解脱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如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升升 华华指被压抑的不符合社会规范的原始冲动或欲望用符合社会要求的建设性方式表达出来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如用跳舞,绘画,文学等形式来替代性本能冲动
18、的发泄。幽幽 默默是指以幽默的语言或行为来应付紧张的情境或表达潜意识的欲望。通过幽默来表达攻击性或性欲望,可以不必担心自我或超我的抵制,在人类的幽默中关于性爱,死亡、淘汰,攻击等话题是最受人欢迎的,它们包含着大量的受压抑的思想。反向形式反向形式自认为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心欲望或冲动会引起自我和超我的抵制,表现出来会被社会惩罚或引起内心焦虑,故朝相反的途径释放导致反向形成。如有些恐人症的病人内心是渴望接触异性的,但却偏偏表现出对异性恐惧。到了20世纪30年代,有些学派萎缩了,有些学派发展了,新行为主义和新精神分析学派成为两个比较有影响的学派。9.二十世纪60年代美国出现了心理学的第三种力量人本
19、主义心理学,它反对用机械论和还原论(还原论主张把高级运动形式还原为低级运张把高级运动形式还原为低级运动形式的一种哲学观点。它认为现实生活中的每一种现象都可看成是更低级、更基本的现象的集合体或组成物,因而可以用低级运动形式的规律代替高级运动形式的规律。还原论派生出来的方法论手段就是对研究对象不断进行分析,恢复其最原始的状态,化复杂为简单。)的观点研究人,主张心理学应是人化的心理学,强调研究人的本性、价值、尊严和自由。与此同时,认知心理学成为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它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决定于认识活动,强调心理学主要应研究人类认识的信息加工过程。还应该指出,二战以后心理学的研究中心是在美国,其他国家多是学
20、习和借鉴美国的心理学。近些年来已经出现了从本国实际出发研究心理学的倾向,这种倾向先是出现在欧洲、接着出现在亚洲。(二)心理学的源头(二)心理学的源头心理学有两大源头,一个是自古流传的哲学,特别是西方近代哲学,另一个是兴起于十九世纪的实验生理学。1科学心理学的哲学源头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指“灵魂的学说”。像其它学科一样,早期的心理学泛化于哲学之中。在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中,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欧洲文艺复兴之后法国的笛卡儿笛卡儿以及十七世纪英国的洛克洛克等三位思想家对心理学的发展影响最大。亚里士多德对灵魂的实质、灵魂与身体的关系、灵魂的种类和功能等问题,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他的著作论
21、灵魂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笛卡儿提出先天观念论先天观念论,认为人类生而具备足以产生感官经验的心理功能,且这种与生俱来的理性控制身体的一切活动。他的心支配身的理念,后经十八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发展成哲学思想主流之一的理性主义。笛卡儿关于身心关系的思想推动了对动物和人体作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研究,他对理性和天赋观念的重视,对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发展也有重要影响。洛克反对笛卡儿的先天观念论,提倡经验主义。他认为人的心灵最初像一张白纸,没有任何观念,一切知识均来自后天经验。经验主义演变到18-19世纪,形成了联联想主义思潮。想主义思潮。联想主义把联想的原则看成全部心理活动的解释原则,认为人的一切
22、复杂观念是由简单观念借助联想形成的。唯理论和经验论的斗争一直持续到现代,并表现在现代心理学各种理论派别的斗争中,而联想主义的兴起,对现代学习、记忆和思维的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实验生理学如果说近代哲学为现代心理学提供了理论基础理论基础,那么现代心理学的某些内容,尤其实验方法,则直接来源于实验生理学。19世纪中叶,生理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在神经系统生理学和感官生理学的研究上,有了新发现。例如:1811年,英国人柏尔和法国人马戎第首先发现了脊髓运脊髓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的差动神经和感觉神经的差别;1840年,德国人雷蒙德发现了神经冲动的电现象。1861年,法国医生布洛卡确定了语言运动区的
23、具体位置;1869年英国神经学家杰克逊(H.Jackson)提出了大脑皮层的基本机能界限:中央沟前负责运动,中央沟后负责感觉。与此同时,生理学所采用的许多科学方法也相继被运用到对个体行为的研究中。例如:德国学者赫母霍兹用青蛙的运动神经测量了神经传导速度,为在生理学和心理学中应用反应时的方法奠定了基础;德国学者费希纳(G.Fechner)通过不断的实验研究,建立了心物之间计量的关系以及心理物理方法;德国学者韦伯(E.Weber)通过有系统地变化刺激的强度来观察个体的反应,在感觉阈限的测量等方面为心理物理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这些研究工作和实验手段,对心理学摆脱哲学的附庸地位,最终成为一门
24、独立的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科学心理学的诞生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ilhelmWundt)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宣告了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心理学界把开始系统的实验研究作为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因为科学特征中所强调的客观性、验证性、系统性客观性、验证性、系统性三大标准,只有实验法才可能做到。冯特本人被誉为实验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之父。他的著作生理心理学原理被心理学和生理学两界推崇为不朽之作。受当时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和物理学影响,冯特及其弟子主张研究意识的结构,并由此诞生了科学心理学诞生后的第一个学派-构造主义学派。但该学派不久就
25、遭到反对。由于反对者的主张不同,这种反对逐渐演进为百家争鸣、学派林立的局面,先后形成了一些心理学的经典流派。二、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二、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程1学派时期的社会心理学学派时期是心理学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它的时间跨度大约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60年代,其中最有影响的流派有三个: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行为主义由于在美国占有主导地位,被看成是第一势力,精神分析被称为第二势力,人本主义产生于20世纪50到60年代,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1)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社会观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年轻心理学家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从而宣布了现代心理学的诞生。冯特的心理学
26、体系包括两个部分:实验心理学和民族心理学,其中前者研究心理的元素分析,而后者是用历史分析法写成的社会心理学专著,冯特也因此成为学院派心理学的创始人。大约十年之后,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创立了他的古典精神分析理论,从内在动力的思路对人类的人格与心理发展加以分析,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荣耀。尽管人们对他的理论有着这样那样的不满,但是弗洛伊德的勇气和远见卓识使得用他的影响遍布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域:包括文学、艺术、宗教、哲学、民俗、医学以及心理学等等。古典精神分析最致命的弱点是它忽视了外在的社会因素对人格发展的影响,从而把人格的发展看成是一个可以独立于外部世界的封闭的体系。同时弗洛伊德对性因素的过分强调
27、使得他的追随者也不能容忍,被他视为左膀右臂的两个学派中坚阿德勒(A.Adler)和荣格(K.Jung)先后退出精神分析学派就足以说明这一点。其中阿德勒反对弗洛伊德把人格发展人格发展归于性因素的观点,认为在成长过程中的自卑感才是推动人格发展的动力。阿德勒用补偿作用(Compensation)、权力意志(Will for power)、生活风格(Life style)和社会兴趣(Social interesting)等外部社会因素解释人格的成长与发展,他的这一思路到目前为止依然被继承。他的心理学被称为个体心理学(Individual psychology)。与阿德勒一样,荣格也强调广泛社会因素对人
28、格发展的影响,他把弗洛伊德的力比多(Libido)看成是一种普遍的生命力,而不仅仅是性能量。荣格最重要的贡献是他对无意识理论无意识理论的发展的发展,在他看来,无意识还可以分为个体无意识(Individual unconscious)和集体无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其中个体无意识指的是个体与生俱来的本能和生命早期被压抑的欲望,集体无意识则是指在种族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一些特性,它从最核心的层次上决定人类的行为与心理特征。可以看出,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实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实际上是强调社会文化积淀对个体的作用,荣格的心理学被际上是强调社会文化积淀对个体的作用,荣格的心理学被称
29、为分析心理学。称为分析心理学。在弗洛伊德之后,精神分析学派进一步发展。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Anna Freud)对弗洛伊德理论加以发展,在她的著作自我防御机制中,她用自我发自我发展展的观点替代了其父的性因素说。她的学生哈特曼(H.Hartmann)和艾里克森(Erikson)则进一步提出了各自的自我心理学(Ego Psychology),强调自我发展对人的意义。在新精神分析学派中,有一种叫做社会文化学社会文化学派派的观点更是明确地指出社会文化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其中霍妮(Karen Horney)认为家庭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环境和教养方式决定人格,性因素不是行为错乱的原因,西方社会的竞争制
30、度才竞争制度才是罪魁祸首。沙利文则从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的角度看待人格发展,他认为人格的形成与社会影响有着紧密的联系,人格就是那些经常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模式。卡丁纳(A.Kardiner)用人类的文化材料说明人格的形成,他指出:文化与社会的变化为检验和发展人格理论提供了背景。(2)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与社会行为主义实际上是最强调外部环境对人类行为影响的学派,正如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华生所言:“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让他们在我设定的环境中成长,那么,我保证不论他们的潜能、能力、爱好或者祖先的种族如何,我能够把他们培养成为我所任意选定的人医生、律师、艺术家、工头,甚至乞丐或者小偷
31、。”行为主义反映了美国人对社会控制的追求,尽管它的原理来自动物实验,但是美国人对它的热衷程度超过了对所有理论的关心。实际上,行为主义的产生背景就决定了行为主义者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关注。19世纪是一个人类对自然、人性和未来充满焦虑的时代。1913年华生在心理学评论(Psychological Review)上发表了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一文,揭开了行为主义时代的序幕。华生宣称在行为主义心理学框架之内,心理内容并不是其方法论中的必需成分,预示并控制行为才是它的目的预示并控制行为才是它的目的。华生的观点被斯金纳(B.F.Skinner)推向了极端,在斯金纳看来: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和我们本身都是由奖励和
32、惩罚的历史决定的。他的小说沃尔登第二(Walden two)就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乌托邦的全景,斯金纳借助这个乌托邦的创始人弗雷泽之口,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我一生只有一个信念,我一生只有一个信念,就是对人类行为加以控制。就是对人类行为加以控制。”斯金纳认为人类要想获得幸福,就必须用积极强化来控制人类的行为,这种强化比由社会环境任意控制更为有效。(3)人本主义心理学与人的自我实现人本主义心理学是马斯洛(A.Maslow)和罗杰斯(C.Rogers)在批评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的基础上,借鉴了现象学和存在哲学而创立的一个心理学流派。与精神分析强调内部因素和行为主义注重外部因素相比,人本主义更强调人的整体性
33、,人本主义更强调人的整体性,认为人的价值、尊严以及自我实现才是心理学研究的终极目的。马斯洛把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从低级到高级排成了一个层梯,只有当低级需要在得到满足或部分满足之后,高级的需要才会产生。马斯洛的这一个理论在管理和教育实践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许多激励手段都是以此为理论基础的。马斯洛对自我实现的论述则反映了他对完美人格的渴望马斯洛对自我实现的论述则反映了他对完美人格的渴望。在他的眼中,自我实现就是一个人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成为自己所渴望成为的人物。通过对上千名成功者的研究,马斯洛总结出了自
34、我实现者的一系列特征,这些特征包括:*能够了解并跟上现实;*能够接纳自己、别人和环境;*能够超越环境,而不只是适应环境;*有自发而不流俗的思想;*入乡随俗但能够保持独立性,能欣赏生活的宁静;*有个人的处世哲学和道德标准;*社会兴趣广泛;*能与他人建立深厚的友谊并乐于助人;*能够容忍他人,具有民主的风度;*有幽默感,能够在生活中化解紧张;*能够承受欢乐与悲伤的情感冲击。马斯洛认为,在所有的人中只有1%的人能够达到自我实现,大部分的人停留在其它需要层次上,人本主义心理学实际上也是强调内在因素的作用。2.社会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1)早期状况(1895-1934)早在1895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崔普利
35、特崔普利特(Norman Triplett)教授就做了第一个社会心理学实验,实验回答了“当有他人在场的时候个体的作业绩效会有什么样的变化”这一问题。崔普利特发现,当有他人在场的时候,个体骑自行车的速度要比自己单独时快,并且也不费力。后来他又让参加实验的孩子做在钓竿上绕线的工作,也发现一起做的时候要比单独做的时候快。1897年,崔普利特发表了他的研究结果,他的工作也因此成了美国实验社会心理学的指向灯,现在为止,美国的社会心理学一致沿着这个方向。尽管崔普利特的工作开创了美国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础,但社会心理学的真正建立却是1908年的事情。在这一年有两本以社会心理学为题的书出版:一本麦独孤(Will
36、iam McDougall)的社会心理学绪论,另一本是罗斯(Edward Ross)写的社会心理学。其中麦独孤以个体作为研究的重点,用本能论本能论的观点解释人类个体的行为,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由本能(Instincts)决定的,本能决定着个体的动机和行为倾向。尽管人们对本能论有这样那样的批判,但是它的影响却依然存在。许多基于进化的理论(Cunningham 1986和Scherer 1994)在解释人类的社会行为时都用到了它。另外80年代的社会生物学(Sociobiology)在解释人类的利他行为时也用到了这一思路。罗斯则从人际过程,比如模仿和暗示来理解社会影响对人类行为的作用,它认为社会心理学
37、应该研究的是团体而不是个体的心理与行为。社会心理学真正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是在1924年,这一年奥尔波特(Floyd Allport)出版了第三本社会心理学教科书,在这本书中他证明了实验方法能够为理解人类的社会行为提供重要的手段,社会心理学也必将成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他进一步指出,社会行为受许多不同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他人及其行为。奥尔波特研究的问题包括从众、非语言沟通以及社会促进。(2)起步阶段(1935-1945)1935到1945年是社会心理学发展的起步阶段,在这段时间内,有两件事情对社会心理学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美国的经济大萧条和产生于欧洲的第二次世界大战。1929年的经济崩溃使得许多
38、年轻的心理学家失业,这种经历让他们体会到了社会因素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因此在1936年成立了一个专门研究社会问题的组织“社会问题的心理学研究协社会问题的心理学研究协会会”(Society for the Psychological Study of Social Issues,简称SPSSI),对包括政治、社会运动等社会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种族主义在德国的兴起也引起了心理学家的关注,为了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一些来自欧洲的社会心理学家,象海德(Fritz Heider)、谢利夫(Sherif)勒温(Kurt Lewin)和阿德诺(Theodor Adorno)等人开始从更广泛的层面去理
39、解人类的行为。其中谢利夫对社会规范的研究和勒温对领导和群体过程的研究在这个时期的影响最大,勒温更是把内部和外部因素结合在一起分析其对社会行为的影响,为社会心理学研究指出了一条相互作用(Interactionism)的研究思路。(3)迅速发展阶段(1946-1969)社会心理学的迅速发展是从二战以后开始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批心理学家从欧洲到北美,对美国心理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些人除了继承格式塔心理学的传统,即重视认知过程在人们解释社会行为的作用之外,也开始关注文化等因素对人的影响。1950年,阿德诺和他的同事对权权威人格威人格进行了研究,十几年之后米尔格拉姆(Stanley Mi
40、lgram 1963)对服从行为服从行为的研究以及费斯廷格(Leon Festinger 1963)对认知失调认知失调的研究都反映了人们对广泛社会因素的关注。60年代的美国是一个混乱的时代,政治谋杀、城市暴力、社会反叛以及厌战情绪充斥整个的报纸和电视,人们对未来的关注和期望促使心理学家开始考虑更深层次的问题。在这种思路的影响下,心理学家把研究的重点从对个体的分析转入了对人际过程的分析,比如他们研究利他行为、侵犯行为、利他行为、侵犯行为、人际吸引和爱情人际吸引和爱情等问题。(4)危机与发展阶段(70年代以后)二战以后社会心理学的迅速发展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但是许多问题依然无法解决。比如偏见、侵犯
41、偏见、侵犯和贫穷和贫穷等问题就困扰着那个时代的人们,人类的自信产生了危机。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发现从实验中获得的结果在解释人类行为,如女性问题、种族问题等方面是那么的令人失望,对社会心理学的反思使得社会心理学面临着自产生以来的最大的危机。这种危机促使心理学家开始从更广泛的思路去分析人类的文化和类的文化和社会环境等对行为的影响社会环境等对行为的影响。心理学家开始对实验社会心理学进行反省,主要是对这些研究结果的外部效度产生疑问,他们想知道从实验室得到的结果是否可以用来理解现实中的人类行为。在经历了70年代的反思之后,社会心理学以更快的速度发展着,它的影响也进入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70年代到
42、90年代,人们对归因问题对归因问题的重视就说明了这一点,比如韦纳(Weiner 1972 1986)的成就归因理论,阿布拉姆森(Lyn Abramson 1978-1994)对归因风格的研究就是这种影响的结果。除此之外,社会心理学还关注诸如环境、性别问题、偏见与政治生活、健康、司法心理学和犯罪心理学以及市场、消费、营销等所有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三、社会心理学之本质探讨三、社会心理学之本质探讨心理学以及社会心理学,都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当我们的实际生活发生变化的时候,当我们的社会向前发展的时候,我们的心理学尤其是社会心理学,也就应该跟上这种变化和发展的步伐。(一)核心学科的意义(一)
43、核心学科的意义1.心理学之核心学科的意义,充分表现在学科理论,以及生活现实之中。在我们现代社会,绝大部分涉及人们生活问题的学科和职业,都在不同程度上吸收了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吸收了心理学的理论和思想,以及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例如,在管理学中,人们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共识:人是管理的核心。而在这种对“人”的强调的同时,也就强调了心理学在管理中的意义和作用。实际上,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也正是充分地吸收了心理学的知识,包括其理论和思想,以及其方法和技术。同样,对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如教育学和行为科学等等,心理学也都具有这种“核心学科”的意义和作用。2.把心理学称为“核心学科”,还有另外一种考虑和理由。即在
44、我们当代的实际生活中,心理学所涉及的问题,对于我们每个人,对于我们整个社会,乃至对于我们整个人类,都具有本质与核心的意义。当我们面对我们的实际生活,观察和分析一些社会问题的时候,我们最先注意的往往是这些问题的表面,多是把他们作为一些技术性的问题来对待。比如说,对于世界各国差不多都比较敏感的“交通”问题和“工业生产”问题。在一般的观察和理解中,交通事故往往被看作是汽车公路不够标准,工业低产被认为是机器设备不够优良。但是,当这些技术性的问题解决之后,问题依然存在,问题的本质也才逐渐显现。而在大部分情况下,问题的本质所在,或者说其核心问题之所在,总是在不同程度上与人的行为有关。也就是说,人的行为,我
45、们心理学的学科主题,正处于我们所面临的绝大部分社会问题的核心。世界各国的大部分交通事故都与人的行为错误有关:如司机酒后开车,开车时过于疲劳或注意力不集中,或是有意违章行驶等等;而工业低产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则是由于未能合理与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或是由于职工训练不充分,或是由于工厂管理不健全,或是因为对职工的奖惩不适当等等。与技术及机器方面的困难相比,人的行为方面的问与技术及机器方面的困难相比,人的行为方面的问题,则是更难解决的问题。题,则是更难解决的问题。而这些更难解决的问题,也正是问题的关键与核心,也正是我们心理学所面临的问题。1990年,美国心理学家福勒(R.Fowler)在其就任美国
46、心理学会主席的时候,曾经以“心理学:一心理学:一种核心学科种核心学科”为主题作了就职讲演。他曾这样信心十足地论证说:“如果有人怀疑我们世界上的这些如果有人怀疑我们世界上的这些核心问题与人的行为有关,也即与我们的心理学有核心问题与人的行为有关,也即与我们的心理学有关,那么只需想一下那些对我们人类具有最严重威关,那么只需想一下那些对我们人类具有最严重威胁的事情。胁的事情。”(见美国心理学家 19 叹)年第1 期)是的,我们不妨顺着福勒博士的这一思路来想一想:什么是对我们人类生活具有重大威胁的事件呢?我们可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人口问题”、“战争问题”、“环境问题”等等。我们可以对这些问题作一简要的分
47、析。人口问题,或者说“计划生育”问题,肯定是由于人的行为引起的。它造成了世界上许多地区的贫穷与饥饿,也是曾一度成为影响我们中国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生育”本身就是人的行为,但在人口问题上,人们对待生育的认识、观念和态度,或者说社会以及政府对待生育的认识、观念和态度,也对生育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尽管战争问题十分复杂,但是又有谁能够否认人类行为、人类的情感、以及人类的认知和态度等等心理因素,在战争问题上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呢?在福勒博士的演说中,他还列举了这样一种事实:环境问题我们所居住的整个地球的环境问题。福勒博士认为,各国政府有关能源政策和土地开发的决定,正逐渐产生对我们人类共同
48、的家,我们地球上的热带雨林、土壤的湿润程度和可耕土地的破坏,同时也威胁着我们的海洋,我们的饮水供应,以及保护着我们地球的臭氧层。在福勒博士看来,少数政府的主要领导人所做出的有关决策,将决定与影响我们整个人类以后在这个地球上的生死存亡。大的方面是如此,它们涉及到国家、政治、政策和社会,那么在具体的生活方面呢?或者说对于我们每个具体的个人呢?应该说也是如此。同样的命题依然有效:我们目前所面临的最重我们目前所面临的最重大的问题,都是人为的大的问题,都是人为的,或者说都与人的行为有关或者说都与人的行为有关;而对这些问题的理解,也都必然纳入心理学的范畴。也就是说,心理学的问题,正是我们所面临的重大社会和
49、生活问题的关键与核心。有资料表明,自从70 年代以来,我们人类所面临的疾病威胁有了一个明显的变化。发病率最高,同时也是致死率最高的疾病,已经由70 年代之前的急性传染病而逐渐变化为癌症和心脏病等。不管是对于病因的分析,还是对于这些疾病的治疗的考虑,有关人的心理与行为的问题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A型性格与心脏病,心理压力与各种各样的癌症,以及各种各样的身心疾病,已经是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事实。这样一来,癌症和心脏病等疾病,也就不再仅仅属于生理医疗的范畴,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际上这也就是整个医学模式从单纯的生物模式转变为单纯的生物模式转变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生物一心理一社会
50、”整体模式整体模式的理由。福勒博士也根据美国的现实提出了这样的论证:就个体水平而言,美国人的70 的主要死因,在本质上并不属于病理或机体的范畴,而主要是由于行为。我们人类自身的行为作用于心脏病、酒精中毒、吸毒成瘾、杀人和自杀、汽车事故、各种形式的癌症,以及许多其他人为形式的病患和死亡,这正是人们所说的“行为杀手行为杀手”。这种所谓的“行为杀手”,也就是我们人类每个个体都面临的一种实在的威胁而对这“行为杀手”的控制,则毫无疑问地纳入了心理学的范畴。所以,不管是从理论或学科学术上来分析,还是从我们人类生活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来考虑,很少有人能够否认,人类人类行为行为我们心理学的主题一一正处于我们所面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