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疾病理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肾脏疾病理重点.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原发性肾 小球肾炎 的发病机 制循环免疫复合物性肾炎:非肾小球性可溶性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随血液流经肾脏,沉积于肾小球, 常结合补体,引起肾小球损伤an型超敏反响)。原位免疫复合物性肾炎:抗体与肾小球性、植入肾小球性抗原结合,在肾小球内形成原位免疫复合物。原位免疫复合物性肾炎肾炎动物模型:1、抗肾小球基膜抗体引起的肾炎2、Heymann 肾炎肾小球肾 炎的病变 范围与分 布弥漫性(diffuse):大多数肾小球受累(50%);局灶性(focal):病变累及少数肾小球50%);球性(global):病变累及整个肾小球;节段性(segmental):肾小球的局部毛细血管神受累(不超过肾小
2、球切面的50%)。肾小球肾 炎的临床 表现急性肾炎综合征(acute nephritic syndrome)血尿(明显)、蛋白尿(轻中度)、高血压和水肿,氮质血症(严重者)。主要病理类型: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急进型肾炎综合征(rapidly progressive nephritic syndrome)血尿、蛋白尿、水肿后,迅速开展为少尿、无尿及氮质血症,急性肾衰。 主要病理类型:急进性肾小球肾炎肾病 综合征 (nephrotic syndrome)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明显水肿、低清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脂尿。主要病理类型:膜性肾病、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微小病变性肾
3、 小球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无病症性血尿或蛋白尿(asymptomatic hematuria or proteinuria) 主要表现为持续反复发作血尿或轻度蛋白尿。主要病理类型:IgA肾病慢性肾炎综合征(chronic nephritic syndrome)主要表现为多尿、夜尿、低比重尿、高血压、贫血、氮质血症、尿毒症 主要病理类型:各型肾炎终末阶段肾小球肾 炎类型:1、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快速进行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3、肾病综合征相关的肾炎(1)膜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2)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脂性肾病)(3)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4)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5)系
4、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4、IgA肾病5、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弥漫 性增生性 肾小球肾 炎快速进行 性肾小球 肾炎病理变化:1、病变特点: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伴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2、肉眼观察:双侧肾脏轻到中度肿大,被膜紧张。肾外表充血,有的肾脏外表见散在 粟粒大小的出血点,故有大红肾或蚤咬肾之称。肾脏切面皮质可略增厚。3、镜下观察:(1)病变弥漫分布,累及双侧肾脏的绝大多数肾小球。(2)肾小球:体积增大,血管球细胞数增多。增生的细胞主要为肿胀的内皮细胞和系 膜细胞,并有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毛细血管腔狭窄或闭塞。肾小球内血量减 少,病变严重者毛细血管壁坏死,腔内有血栓形成,可发
5、生节段性血管壁纤维素样坏 死,血管破裂.出血。 局部病例壁层上皮细胞增生明显。(3)肾小管: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发生变性。肾小管管腔内可出现蛋白管型.红细胞或 白细胞管型及颗粒管型。(4)肾间质:充血.水肿并有少量炎细胞浸润。4、电镜观察:主要特点是具有电子致密沉积物。沉积物成驼峰状,通常位于脏层上皮 细胞和GBM之间,也可位于内皮细胞下或基膜内。5、免疫荧光:肾小球基膜和系膜区有IgG和补体C3沉积,呈颗粒状分布。临床病理联系:主要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1、尿的改变:少尿,血尿,蛋白尿,管型尿。(1)少尿:主要原因是肾小球内细胞增多和内皮细胞肿胀,毛细血管腔狭窄或闭塞, 肾小球内血量减少,滤过率
6、降低。(2)血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损伤,并可发生血管破裂出血。(3)蛋白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的损伤,血浆蛋白滤过增加。(4)管型尿:肾小球滤过的尿液内蛋白、细胞成分增加。2、水肿:水肿的主要原因是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水、钠潴留,超敏反响引起的毛细血 管通透性增高可使水肿加重。3、高血压:高血压发生的原因可能是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病理变化:1、病变特点: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增生,新月体形成。2、肉眼观察:双肾肿大,色苍白,外表有点状出血,切面皮质增厚。3、镜下观察:(1)多数(50%)肾小球囊腔内有新月体形成,新月体主要由增生的壁层上皮细胞 和渗出的单核巨噬细胞构成,有时可见淋巴细胞。以上成分附着
7、于球囊壁层,在毛细 血管球外侧形成新月形或环状结构。新月体使肾小球囊腔狭窄或闭塞,并压迫毛细血 管丛。(2)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细胞内玻璃样变。病变肾单位所属肾小管上皮细胞萎缩甚至 消失。(3)肾间质出现水肿,炎细胞浸润,后期发生纤维化。4、电镜观察:除见新月体外,局部病例见电子致密的沉积物(II型CrGN) o几乎所有 病例均可见GBM的缺损和断裂。5、免疫荧光:I型表现为线性荧光,II型那么为颗粒状荧光,HI型检查结果通常为阴性。临床病理联系:表现为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出现水肿、血尿和蛋白尿等改变后,由于肾小球内新月体形成,球囊腔阻塞,迅速发 生少尿和无尿,伴氮质血症,随病变进展,肾小球纤
8、维化、玻璃样变,肾单位功能丧 失,最终开展为急性肾功能衰竭。膜性肾病病理变化:1、病变特点:上皮下出现含免疫球蛋白的电子致密沉积物,并引起弥漫性毛细血管壁 增厚。2、肉眼观察:双肾肿大,颜色苍白,故有“大白肾”之称。3、镜下观察:早期肾小球基本正常,之后GBM发生弥漫性增厚。晚期肾小球发生玻璃 样变性和硬化。4、电镜观察:上皮细胞肿胀,足突消失,上皮下有大量电子致密沉积物。沉积物之间 基膜样物质形成钉状突起。5、六胺银染色:显示增厚的基膜及与之垂直排列的钉突,形如梳齿。以后钉突向沉积 物外表延伸,并将其覆盖,GBM明显增厚,其中的沉积物逐渐被溶解,形成虫蚀状空隙。 虫蚀状空隙渐为基膜样物质充填
9、。6、免疫荧光:IgG和补体在GBM沉积,表现为典型的颗粒状荧光。临床病理联系:膜性肾小球肾炎是引起成人肾病综合症最常见的原因。1、临床通常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肾病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明显水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脂尿。(1)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的损伤,血浆蛋白滤过增加,导致大量蛋白尿;(2)长期大量蛋白尿使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形成低蛋白血症;(3)水肿的主要原因是低蛋白血症引起的血液胶体渗透压降低,由于组织间液增多, 血容量下降,肾小球滤过减少,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致使钠、水潴留,水 肿加重;(4)高脂血症的发生机制一般认为低白蛋白血症可刺激肝脏脂蛋白合成,还可能与血 液循环中脂
10、质颗粒运送和外周脂蛋白的分界障碍有关;(5)脂尿说明GBM通透性增高,脂蛋白滤过增加。2、由于GBM损伤严重,滤过膜通透性明显增高,小分子和大分子均可滤过,故常表现 为非选择性蛋白尿。局部病人可表现为镜下血尿和蛋白尿。微小病变 性肾小球 病病理变化:1、病变特点:弥漫性上皮细胞足突消失。2、肉眼观察:肾脏肿胀,色苍白,切面肾皮质因肾小管上皮细胞内脂质沉积而出现黄 白色条纹。3、镜下观察:肾小球基本正常,主要改变是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有大量脂滴,由近曲 小管上皮细胞对脂蛋白重吸收引起。故有脂性肾病之称。4、电镜观察:无沉积物,主要改变是弥漫性脏层上皮细胞足突消失。5、免疫荧光:无免疫球蛋白或补体沉
11、积。临床病理联系:1、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临床病理联系同膜性肾小球肾炎);2、蛋白尿的主要成分是小分子的白蛋白,属选择性蛋白尿。局灶性节 段性肾小 球硬化病理变化:1、病变特点:局部肾小球的局部小叶或毛细血管株发生硬化。2、镜下观察:病变呈局灶性分布,早期仅累及皮髓质交界处肾小球,以后逐渐涉及皮 质全层。病变肾小球局部小叶和血管伴内系膜基质增多,血管塌陷,玻璃样物质沉积, 常伴有脂滴。病变进展那么引起肾小球硬化。相应肾小管基膜增厚,细胞萎缩,间质纤 维化。3、电镜观察:除显示系膜基质增多、GBM增厚和血管塌陷等改变外,主要特点是脏层 上皮细胞足突消失,并有明显的上皮细胞从GBM剥脱的现象。4
12、、免疫荧光:病变处有IgM和补体沉积。临床病理联系:1、大局部病人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临床病理联系同膜性肾小球肾炎);2、少数表现为蛋白尿。3、本病的特点为:(1)出现血尿和高血压的比例较高,常出现肾小球滤过率降低;(2)蛋白尿常为非选择性;(3)对皮质类固醇治疗不敏感;(4)免疫荧光显示硬化的血管球节段内有IgM和C3沉积。膜增生性 肾小球肾 炎病理变化:1、病变特点:肾小球基膜增厚.系膜细胞增生和系膜基质增多。2、镜下观察:(1)肾小球体积增大,细胞增多。增多的细胞主要为系膜细胞,有的病例可有浸润的 白细胞和脏层上皮细胞参与。由于细胞增生和系膜基质增多,血管球小叶分隔增宽, 呈分叶状。(
13、2)肾小球基膜明显增厚。六胺银和PAS染色显示增厚的基膜呈双轨状。3、电镜观察:I型:内皮细胞下出现电子致密沉积物。II型:大量块状电子密度极高的沉积物在基膜致密层呈带状沉积。4、免疫荧光:I型:可见C3颗粒状沉积,并可出现IgG及Clq和C4等早期补体成分。H型:显示C3沉积,通常无IgG, Clq和C4出现。临床病理联系:1、多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临床病理联系同膜性肾小球肾炎);2、也可表现为血尿或蛋白尿。系膜增生 性肾小球 肾炎病理变化:1、病变特点:弥漫性系膜细胞增生及系膜基质增多。2、镜下观察:弥漫性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增多。早期主要表现为系膜细胞增生, 之后系膜基质逐渐增多。3、电
14、镜观察:局部病例系膜区可见有电子致密沉积物。4、免疫荧光:中国常见IgG及C3沉积,其他国家表现为IgM和C3(又称IgM肾病)。有的病例仅出现C3沉积,或免疫荧光阴性。临床病理联系:1、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临床病理联系同膜性肾小球肾炎);2、也可表现为无病症蛋白尿和(或)血尿或慢性肾炎综合症。IgA肾病病理变化:1、病变特点:免疫荧光显示系膜区有IgA沉积。2、镜下观察:最常见的病变为系膜增生性改变,表现为系膜细胞增生和系膜基质增多。 也可表现为局灶性节段性增生或硬化性改变。偶可见有较多的新月体形成。3、电镜观察:系膜区有电子致密沉积物。4、免疫荧光:系膜区有IgA或以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沉
15、积,常伴C3和备解素,也 可出现少量IgG和IgM。临床病理联系:50%以上的病人表现为肉眼血尿,30%-50%仅出现镜下血尿,可伴有轻度蛋白尿。少数 病人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或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 球肾炎病理变化:1、病变特点:大量肾小球发生玻璃样变和硬化,为不同类型肾小球肾炎开展的终末阶 段。2、肉眼观察:两侧肾脏体积缩小,外表呈弥漫性细颗粒状。切面皮质变薄,皮髓质分 界不清晰。肾盂周围脂肪增多。慢性肾炎的大体改变称为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3、镜下观察:(1)肾小球:肾小球内PAS染色阳性的嗜酸性玻璃样物质增多,细胞减少,严重处毛 细血管闭塞,肾小球玻璃样变和硬化。由于局部肾小球玻璃样变和硬
16、化,毛细血管球 血流阻断,病变肾单位的其他部位也发生缺血性损伤。(2)肾小管:病变局部肾小管萎缩或消失。(3)间质:间质纤维化,常伴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4)肾内细、小动脉:由于肾炎引起的高血压,肾内细、小动脉发生玻璃样变和内膜 增厚,管腔狭窄。(5)病变轻的肾单位呈代偿改变,肾小球体积增大,肾小管扩张,管内可见各种管型。 临床病理联系:晚期病人主要表现为慢性肾炎综合征,出现多尿、夜尿、低比重尿、高血压、贫血、 氮质血症和尿毒症。1、多尿、夜尿和低比重尿:主要是由于大量肾单位受损,功能丧失,血液流经残留肾 单位时速度加快,肾小球滤过率增加,但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有限,尿浓缩功能降低。2、高血压:主要是由于肾小球硬化,局部肾单位严重缺血,肾素分泌增多,高血压导 致细、小动脉硬化,肾缺血加重,血压持续升高。3、贫血:主要是由于肾组织破坏,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此外,体内代谢产物堆 积对骨髓造血功能具有抑制作用。4、氮质血症和尿毒症:大量肾单位的病变使肾脏功能障碍,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