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部编版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二节考点突破 第1讲实用类文本选择题的解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部编版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二节考点突破 第1讲实用类文本选择题的解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二节考点突破理解概念,整合信息,归纳概括第1讲 实用类文本选择题的解法实用类文本的选择题命题形式为两道四选一选择题第1题着重考查对文本信息(或图表信息)的解读,有时还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 命题“分析”;第2题着重考查对文本材料的“概括”,同时也要求进行“分析”,即选项内 诠释容不是对文本信息的简单复述,而是进行了由材料到观点,由数据到结论的推演,是建立在材料基础上的评价性认识,带有推断性质必备知识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有两道,每道题均为4选1,分值每题3分,占到整个大题的二分 之一的分数,考查的角度分别是对相关材料的梳理和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以理解能力 和分析能力为主要考查目
2、标。选项常见的错误有以下几种:类型解读答非所问是指选项表述与题干要求在关系上毫不相干。特别要注意,尽管选项表述完全符合原文内容, 但并没有回答题干所要求探讨的问题,可以直接排除该项以偏概全是指选项表述有意把原材料中对某类事物中某一局部的判断扩大到某类事物的全体,把其中 一方面或一局部所具有的某些特点、功用等说成是所有同类事物所具有的特点、功用。即以 局部代整体,局部代全局张冠 李戴故意将此事物表述为彼事物,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为彼方面,或者把甲的特点说成是乙的特 点,或者将原文中甲的观点态度(或行为状态)说成是乙的观点态度(或行为状态)夸大其词是指命题者对原文中涉及的有关作用、效果、用途等信息,
3、在选项表述时故意用语夸大,或加 深程度,或夸大作用混淆或然必然是指命题人在设误时,故意把偶然出现的情况表述成经常出现的情况,把原文中尚不确定、可 能会出现的情况转述为肯定、必然的情况混淆是指命题人在设误时,故意在时间上对原文内容做了提前或滞后,即把未发生的事情(“未宋代沈括梦溪笔谈批驳了这个无稽之谈:“此好奇者为之。凡画奏乐,止能画一声。”“止 能画一声”五字也帮助我们了解一首唐诗。徐凝观钓台画图:“一水寂寥青霭合,两崖崔萃 白云残。画人心到啼猿破,欲作三声出树难。”画家挖空心思,终画不出“三声”连续的猿啼, 因为他“止能画一声”。徐凝很可以写“欲作悲鸣出树难”,那不过说图画只能绘形而不能“绘
4、 声”。他写“三声”,寓意精微,就是莱辛所谓绘画只表达空间里的平列,不表达时间上的后继, 所以画家画“一水”加“两崖”的排列易,画“一”而“两”、“两”而“三”的连续“三声” 难。(摘编自钱钟书读拉奥孔)1 .以下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莱辛是历史上质疑“诗画同质”观念的第一人,他的拉奥孔在近代诗画理论中产生了广 泛影响。B.雕塑拉奥孔既呈现了拉奥孔被缠绞的表情,又不让这表情表现为丑态,表达了希腊艺术恬 静与肃穆的一面。C.雕塑拉奥孔与史诗记载的不同主要表达在三处:一是拉奥孔的表情,二是大蛇缠身的部位, 三是人物穿衣与否。D.莱辛的拉奥孔认为,由于诗和画
5、拥有不同的媒介和符号,所以形成了各擅胜场的题材范围。 【解析】选A。通读材料二可知,晋代陆机和北宋邵雍等人的观点都表达了对“诗画同质”这 一观点的质疑,而他们明显早于十八世纪的德国学者莱辛;且材料一说的是莱辛“提出丰富的例 证”“说明诗画并不同质”。因此,“莱辛是历史上质疑诗画同质观念的第一人”说法有 误。2 .根据材料内容,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由于诗歌是时间的艺术,在描述一件事情时,即使是高明的绘画也不如诗歌来得生动和明白。 B.绘画只能是对所画对象某一瞬间的定格,因此后人根据画作是推想不出所画对象动作的过程 的。C. “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两山排阂送青
6、来”等诗句,化静为动,以动作来描 绘景致。D.沈括质疑了唐代传说,从这个例子可判断,后人关于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其实 没有道理。【解析】选c。从材料一第六段中得知,图画是空间的艺术,诗歌是时间的艺术,但两者在描述 事情时,谁更生动明白,文章没有表述,所以A项不对。材料一第九段说,“图画也可以模仿动作, 但是只能间接地用物体模仿动作”,所以选项B “后人根据画作是推想不出所画对象动作的过 程的”,于文无据。C项中三句诗分别用“闹” “绿” “送”三个词,化静为动,描绘景致。理 解正确。D项,沈括的质疑与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不同范围的问题。沈括是说图画只 能画一刹那景物的一面观
7、,王维是说诗画的意境相通,非常优美。3.结合材料内容,以下选项中最能支持莱辛“诗画异质”观点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诗以空灵,才为妙诗,可以入画之诗尚是眼中金屑也。B.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趣。C.诗和画的圆满结合,就是情和景的圆满结合,也就是所谓的“艺术意境”。D.图画可以画爱神向一个人张弓瞄准,而诗歌那么能写一个人怎样被爱神之箭射中。【解析】选D。A项中“金屑”谓佛经中的只言片语,或者佛法中的一知半解。禅师有言“金屑 虽贵,落眼成翳”。A项的意思是诗妙不仅在于写实地表现了眼前之象,还妙在表达了象外之意。 如果按照绘画中具象的形来写诗,诗就缺乏灵气。谈论的是诗歌要“空
8、灵”。B项,谈论的是画 和文的关系。C项谈论的是诗和画的同质,即意境相通,和莱辛的观点相反。D项的意思是图画 表现爱神张弓瞄准的一刹那,诗歌能写一个人被爱神射中的动作过程。与莱辛的观点一致。已然I然”)判断为已发生的(“已然”),或把已发生的事情判断为未发生的未然Iis是指选项中概念的内涵、外延不等同于原文中概念的内涵、外延概念I关键能力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那么材料 或一那么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那么材料,但也往往围绕着同一话题。解答 这道题,需要在“细”上做文章,具体分三步:细读,细对,细查。第一步:细读,浏览选项标敏感
9、点就是细读文,细读图,细读选项。细读文指在读文时能读出文本的陈述重点,读出文本的细节之 处的信息点;细读图就是能读出各类图表中蕴含的各种信息点;细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 能读出选项的命题侧重点。加一少 * 八 J , 11 7IJ Z-1A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因为“4选1”这 道客观选择题4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比拟单一,还要命制出四个选项,因此命题者命题时就 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第三步:细查,找出错因定答案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细致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而确定答案。 “细对”和“细查”是同步进行的,
10、在细对时往往就能发现选项与原文不一致的地方。(闽善 【典例】(2021 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始终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70年来,在中国 共产党领导下,经过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中国在农业基础十分薄弱、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的基础 上,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不仅成功解决了近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居民 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显著提升,粮食平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平安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 “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平安”的新粮食平安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
11、产 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平安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平安之路。图1:中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19962018年)图2: 2017年三大谷物品种单位面积产量:比照图3:中国粮食总产量(1996-2018年)(摘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粮食平安白皮书) 材料二:山东省临胸县是一个有着90多万人口和近90万亩耕地的山区农业大县。临胸县山区丘陵 面积较大,而且地形错综复杂,起伏多变,成百上千亩集中连片且开阔平坦的农田很少见,加之 农田基础设施落后,从自然村落到田间地头的道路基本都是土路,交通极其不便。用乡亲们的话 说:“开门就见山,种田走半天,耕地就像百衲衣,一顶苇笠也能盖一块地。”近年
12、来,临胸县在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时,立足山区实际,把解决地块零散、水电路不配套等问题作为重点,坚持 集中连片规划建设,着力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为粮食稳产增产夯实了基 础。“十三五”以来,全县共改造中低产田3. 73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2万亩。(摘编自张正瑜等山东临胸 立足山区实际科学谋划建设高标准农田) 材料三:近几年,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长埠镇江下村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6个村小 组前前后后共修建了逾11公里的水泥路,95%的水塘进行了清淤处理,建成了 3. 2公里高标准农 田沟渠。过去,江下村因土地贫瘠,一直没有找到产业开展的好路子,祖辈守着一亩三分地种水 稻
13、及常规农作物,产量较低的“斗笠田”随处可见。为改变现状,村干部主动为江下村争取了高标准农田工程,引进种粮大户盘活荒地。作为高标准农田的“集成模块”,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在 江下村大显身手一一粮食耕、种、管、收实现全程机械化,逐步提高智能作业的精准度和覆盖 率去年11月,江下村2168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开始开工,工程如今已全部完成。现在村 里的耕地质量普遍提升两个等级,粮食产能平均提高15%,亩均粮食产量提高100公斤,高标准 农田已成为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实现贫困群众稳步脱贫的有力引擎。(摘编自李慧粮食平安: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光明日报2020年12月24日).以下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14、,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我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显著提高,2010年开始平均每公顷粮食产量突破5000公斤,粮食生产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B. 2017年我国稻谷、小麦、玉米的每公顷产量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可见居民的生活质量和 XZXZWZX/ZZWZWWZWXZvxzxzvszwszxzs营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C. 20032015年,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增长势头,中国特色粮食平安之路越走越稳健,粮 食生产能力不断增强。D.从2015年起,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四年稳定在65000万吨以上水平,这有助于保障国家粮食 rZ/VZXZXZZXXZZZXZ/XZZ1/ZZZZZX
15、ZZZ1/Z/ZZWZZXZZWZZWZZVZX/ZZXZX/ZVZXZZXyZZXZyZXZZVXZZWZZZZXZ1/XZXZ1/ZXZZXZXZXZXZXZ/XZXZWZXZV/XZXZV*ZXZVZZW/ZXZV平安、促进经济社会开展。教师专用第一步:用“第一步:用“”标注选项关键信息点。信息定位第二步:信息定位,解码判断。根据材料一图2的数据,玉米的产量刚刚超过世界平均水平B项,“明显高于”说法不当,根据材料一图2的数据,玉米的产量刚刚超过世界平均分析 水平;“可见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说法不当,虽然我国主要比拟 粮食产量有所提升,但人均粮食数量并不多,因此“显著提
16、升”的说法不当。且“可见”意味着因果推理,前后句没有非常明显的因果关系答案:B.以下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交通极其不便、产业开展路径缺失、开阔平坦的农田数量较少,这些曾经是制约临胸县山区 开展现代农业的主要因素。B.在提升粮食产能方面,临胸县山区与安义县江下村的工作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着力解决地 ZV/XZXyV/XZK/V/XZKZXz/zwzs块零散的问题,后者着重改变村容村貌。 zxzzz/zzzzv/zzzzzzzzzz/zzzyzzzzzxzi1ZZXZ1ZZ/SZZ/SZZ/SZZ/SZZ/SZZ/SZZvAZZk/SZZZZXZSZZZSZ
17、ZXZS/ZZS/SZSZ/ZZS/Z1/ZZXKZZ*1ZZZZZZZZXZZZZZZ/SZZS/SZZS/SZZS/SZZXZZZw*SZXZZZXZZZZZ1/ZZ1/ZZZz/zyvxzz/z持续增收、稳步脱贫的有效举措。ZXZVXZWV/WWW/X/XZVW/V/S/*教师专用4教师专用40解题演示第一步:用“”标注选项关键信息点。第二步:信息定位,解码判断。信息原文是“临胸县山区丘陵面积较大,而且地形错综复杂,起伏多变,成百上千亩定位集中连片且开阔平坦的农田很少见,加之农田基础设施落后,从自然村落到田间地头的道路基本都是土路,交通极其不便”分析A项,“交通极其不便、产业开展路径缺失
18、、开阔平坦的农田数量较少,这些曾比拟经是主要因素”错,原文并没有强调这些是“主要因素”,也没有提到“产业开展路径缺失”的问题信息原文的表达是“为改变现状,村干部主动为江下村争取了高标准农田工程,引定位进种粮大户盘活荒地”信息定位分析比拟项 分析 B项,“后者着重改变村容村貌”说法错误。改变村容村貌只是改善影响粮食比拟增产的基础设施的做法原文只是说“产量较低的斗笠田随处可见”C项,“安义县江下村斗笠田的地形地貌也呈现出这种特点”无中生有。 原文只是说“产量较低的斗笠田随处可见,可见江下村的田地主要是产 量低,没有说与临胸县的地形地貌特点一样答案:D即学即练 (2021 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19、成13题。(9分)材料一:中国文旅产业在高质量开展中蓄积变革力量,稳中有进。各个城市的文旅融合实践,通过挖 掘城市文化特色,在区域整体规划中统筹文化潜力、融合科技力量、盘活文化资源、创新文化 场景,基于文化内质进行多维延伸,全方位赋能城市旅游产业开展,逐步形成了 “百花齐放”的 整体格局。以“沉浸式体验”为核心的数字创意智慧旅游、“文化+IP+数字消费”的互联网智 慧旅游等新业态开展迅猛。约翰菲斯克说:“交换和流通的不是财富,而是意义、快乐和社会身份消费者在相似 的商品中做出选择时,通常不是比拟其使用价值,而是比拟其文化价值;从诸多商品中做出一种 选择,就成了消费者对意义、快乐和社会身份的选择
20、。”由此可见,游客群体对以文化为内涵的 数字创意文旅产品存在消费诉求,这也反映出对凝结文化精粹并融入科技元素的创意型产品所 彰显的文化价值的肯定。在对产品的期待与消费后,消费者间接地完成了对社会身份的选择。 材料二:数字技术创造智慧文旅新形态。伴随5G技术开始步入商用,VR、AR、区块链等技术频频介 入文旅产业应用。目前,国内已有1 000多家景区开通了线上游览服务。通过“虚拟景区”“云 机游” “旅游+直播”“智能地图”等模式,利用VR、AR、全景影像等技术,在内容创造、虚拟 运营、智能服务、交互体验等方面推出了更多的玩法,实现了景区的智慧化、数字化升级。 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开通了 “Zo
21、o直播”,直播内容包括动物日常活动、饲养员工作、答网 友问并科普相关知识等,使游客足不出户“云”游动物园。据统计,累计观看量到达190多万人 次。可见,影响受众选择的不仅是事实本身,更是它扩散和传播的方式。材料三:夜间经济成为文旅产业的重要板块。中国的夜间经济早在汉代就初见端倪,夜市在宋代拥 有了合法地位,商品交易和娱乐活动异彩纷呈。东京梦华录载,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 又复开张”,热闹非凡。如今,夜间经济成为城市开展与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其繁荣程度代表着 一个城市的经济开放度和活跃度。无论国家还是地方都认识到夜间经济的重要意义,并将其上 升至战略高度。2018年H月,天津市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夜
22、间经济开展的实施意见,集中打 造具有天津本地特色的夜间经济示范街区。2019年4月,上海市发布关于本市推动夜间经济 开展的指导意见,旨在加快国际消费城市建设。指导意见界定了 “夜间经济”的概念, 即从晚7时至次日6时在城市特定地段发生的各种合法商业经营活动的总称,指出夜间经济是 都市经济的重要组成局部。夜间经济所带动的创收指数是城市文旅的重要量化指标,也是文旅 消费评价体系的新维度。(以上三那么材料取材于司假设主编中国文旅产业开展报告(2020)材料四:北京市不同年龄段受访者夜间消费情况00后90后80后70后60后50后 口次均消费金额r月均消费频次00后90后80后70后60后50后 口次
23、均消费金额r月均消费频次.22 9.3228.6 24o o o o J5 O 5 O5CO 2 2 113 次均消费金额(元)月均消费频次(次)6 5 4 3 2 1 093.9(取材于2019年北京市夜间消费调查报告)L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城市文旅融合实践充分调动文化、科技等要素,全方位赋能城市旅游产业开展。B.数字创意智慧旅游和互联网智慧旅游等新业态在科技力量助推下开展迅猛。C.消费者看重商品的文化价值,在消费过程中完成了对自身社会身份的直接选择。D.国内大量景区应用数字技术,推出更多服务,实现了智慧化、数字化升级。【解析】选C。C项“直接选择
24、”偷换概念,材料一第二段原文是“在对产品的期待与消费后, 消费者间接地完成了对社会身份的选择”。2.以下与“夜间经济”相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中国自古以来就存在夜间经济形态,到宋代其繁盛度和开放度到达巅峰。B.津沪两地先后出台了促进夜间经济开展的相关文件,打造城市经济增长新引擎。C.要对城市文旅消费进行评价,需要引入夜间经济所带动的创收指数作为参考。D.据图表,四十岁以下人群是夜间消费的主力军,“00后”受访者月均消费最高。【解析】选A。A项”到宋代其繁盛度和开放度到达巅峰”曲解文意,材料三原文是“中国的夜 间经济早在汉代就初见端倪,夜市在宋代拥有了合法地位,商品交易和
25、娱乐活动异彩纷呈”。3.下面对材料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云直播、云旅游等模式主要依靠技术手段提升用户体验,吸引了大量年轻用户。B.群众只关注事实的扩散传播方式,掌握影响群体期待的手段就能引导群众。C.夜间经济已被提升到开展战略高度,但也需要根据城市文化特色稳步推进。D.北京市“70后”受访者月均消费频次最低,可见夜间消费不适合“70后”。教师专用4【解析】选c。A项无中生有,文中并无“吸引了大量年轻用户”等信息。B项“群众只关注事 实的扩散传播方式”以偏概全,材料二第二段原文是“影响受众选择的不仅是事实本身,更是它 扩散和传播的方式”。D项推理过于武断,单看数据并不能
26、说明夜间消费不适合“70后”。【备选题库】(2021新高考全国I卷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材料一:十八世纪德国学者莱辛的拉奥孔是近代诗画理论文献中第一部重要著作。从前人们相 信诗画同质,直到莱辛才提出丰富的例证,用动人的雄辩,说明诗画并不同质。据传说,希腊人为了夺回海伦,举兵围攻特洛伊城,十年不下。最后他们佯逃,留着一匹腹内埋伏 精兵的大木马在城外,特洛伊人看见木马,把它移到城内。典祭官拉奥孔当时极力劝阻,说留下 木马是希腊人的诡计。他这番忠告激怒了偏心于希腊人的天神。当拉奥孔典祭时,河里就爬出 两条大蛇,把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一齐绞死了。这是罗马诗人维吉尔伊尼特第二卷里最有
27、名的一段。十六世纪在罗马发现的拉奥孔雕像似 以这段史诗为蓝本。莱辛拿这段诗和雕像互较,发现几个重要的异点。因为要解释这些异点, 他才提出诗画异质说。据史诗,拉奥孔在被捆时放声号叫;在雕像中他的面孔只表现一种轻微的叹息,具有希腊艺 术所特有的恬静与肃穆。为什么雕像的作者不表现诗人所描写的号啕呢?希腊人在诗中并不怕 表现苦痛,而在造型艺术中却永远防止痛感所产生的面孔筋肉挛曲的丑状。在表现痛感之中, 他们仍求形象的完美。雕塑拉奥孔其次,据史诗,那两条长蛇绕腰三圈,绕颈两圈,而在雕像中它们仅绕着两腿。因为作者要从 全身筋肉上表现出拉奥孔的苦痛,如果依史诗,筋肉方面所表现的苦痛就看不见了。同理,雕像 的
28、作者让拉奥孔父子赤裸着身体,虽然在史诗中拉奥孔穿着典祭官的衣服。莱辛推原这不同的理由,作这样一个结论:“图画和诗所用的模仿媒介或符号完全不同,图画用 存于空间的形色,诗用存于时间的声音。全体或局部在空间中相并立的事物叫作物体, 物体和它们的看得见的属性是图画的特殊题材。全体或局部在时间上相承续的事物叫作动作 动作是诗的特殊题材。”换句话说,画只宜于描写静物,诗只宜于表达动作。静物各局部在空间中同时并存,这种静 物不宜于诗,因为诗的媒介是在时间上相承续的语言。比方说一张桌子,画家只需用寥寥数笔, 使人一眼看到就明白它是桌子。如果用语言来描写,你须从某一点说起,说它有多长多宽等等, 说了一大篇,读
29、者还不一定马上就明白它是桌子。诗只宜表达动作,因为动作在时间上先后相承续,而诗所用的语言声音也是如此。这种动作 不宜于画,因为一幅画仅能表现时间上的某一点,而动作却是一条绵延的直线。比方说,“我弯 下腰,拾一块石头打狗,狗见着就跑了,用语言来表达这事,多么容易,但是如果把这简单的故 事画出来,画十幅、二十幅,也不一定使观者一目了然。但是谈到这里,我们不免有疑问:画绝对不能表达动作,而诗绝对不能描写静物么?莱辛也 谈到这个问题,他说:“图画也可以模仿动作,但是只能间接地用物体模仿动作。诗也能描 绘物体,但是也只能间接地用动作描绘物体。”换句话说,图画表达动作时,必化动为静,以一静面表现动作的全过
30、程;诗描写静物时,亦必化静 为动,以时间上的承续暗示空间中的绵延。(摘编自朱光潜诗论)材料二:拉奥孔所讲绘画或造型艺术和诗歌或文字艺术在功能上的区别,已成老生常谈了。它的主 要论点一绘画宜于表现“物体”或形态,而诗歌宜于表现“动作”或情事,中国古人也浮泛地 讲过。晋代陆机分划“丹青”和“雅颂”的界限,说:“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这里 的“物”是“事”的同义字。邵雍有两首诗说得详细些:“史笔善记事,画笔善状物。状物与记 事,二者各得一”;“画笔善状物,长于运丹青。丹青入巧思,万物无遁形。诗笔善状物,长于运 丹诚。丹诚入秀句,万物无遁情”。但是,莱辛的议论透彻深细得多,他不仅把“事” “情”和“物” “形”分开,还进一步把两者 各和时间与空间结合;作为空间艺术的绘画、雕塑只能表现最小限度的时间,所画出、塑出的不 可能超过一刹那内的物态和景象,绘画更是这一刹那内景物的一面观。我联想起唐代的传说:“客有以按乐图示王维,维曰:此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客未然,引工按曲,乃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