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毕节市红火蚁监测与防控技术方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0508778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0.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附件:毕节市红火蚁监测与防控技术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附件:毕节市红火蚁监测与防控技术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附件:毕节市红火蚁监测与防控技术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附件:毕节市红火蚁监测与防控技术方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毕节市红火蚁疫情监测与防控技术方案近年来,各地在城市、公路建设中,频繁从广西、广东 及周边疫区调入花卉苗木等,疫情传入风险大,防控难度大。 防控形势十分严峻。为进一步做好红火蚁疫情监测工作,摸 清红火蚁疫情发生分布和发生动态,切实做好疫情阻截防控 工作,控制疫情蔓延危害,保障农林生产、生态环境和人民 生命平安,特制定本方案。1目的全面开展普查,科学合理监测布点,强化固定监测与流 动监测相结合,提高监测水平,进一步摸清红火蚁传入、发 生情况。2策略按照“市不漏县、县不漏乡、乡不漏村的原那么,坚持流 动监测与固定监测相结合,以全面踏查为基础,强化流动监 测,加强系统监测。采取“分区治理、分片围歼、

2、集中防控、 力争铲除”的防控策略,未发生区,强化监测调查,严格检疫 管理,严防疫情传入。阻截缓冲区,加强监测调查,强化检 疫措施,开展预防防治,做到早发现、早防治、阻截延缓疫 情扩散。3普查3. 1普查时间附录A红火蚁发生程度分级标准一、按单位面积活蚁巢数量分级在红火蚁发生区域随机选择3个以上500m2大小的区 域,记录活蚁巢数量。以单位面积的活蚁巢数量作为分级标准,分为以下5级:一级:轻度,平均每lOOn?活蚁巢数为。个0.1个。二级:中度,平均每lOOn?活蚁巢数为0.11个0.5个。三级:中偏重,平均每lOOn?活蚁巢数为0.51个1.0 个。四级:重,平均每lOOn?活蚁巢数为1.1个

3、10个。五级:严重,平均每lOOn?活蚁巢数大于10个。二、按诱集工蚁数量分级将监测瓶诱集的红火蚁工蚁数量分为以下5级:一级:轻,平均每监测瓶红火蚁数为20头以下。二级:中,平均每监测瓶红火蚁数为20.1头100头。三级:中偏重,平均每监测瓶红火蚁数为100.1头150 头。四级:重,平均每监测瓶红火蚁数为150.1头300头 以上。五级:严重,平均每监测瓶红火蚁数为301头以上。-10-按以上方法进行调查监测时如单位面积活蚁巢数量级 别和诱集工蚁数量级别不一致时以发生较重的级别为准。附录B监测瓶制作与使用方法示意图彩色小旗子食物诱饵地表诱集瓶示意图-11 -诱集时将瓶盖打 开,诱集结束时将

4、瓶盖拧紧表1红火蚁访问调查记录表调查地点:调查时间:调查问题调查人12345678910是否看见在地面隆起的、比拟 大蚁巢?蚁巢受到外力干扰后,蚂蚁对 人或动物是否具备主动攻击 性?是否有人和动物被蚂蚁蛰伤?近期是否有从“两广”、湖南、 云南等地调入草皮、带土苗木(花卉)?是否有人被蚂蚁蛰伤而治疗?调查人:-12-表2红火蚁踏查记录表县(市、区):时 间地点无丘 有蚁发生范围 (亩)蚁丘一 般密度 (个/百 平方米)有无 红火蚁分布环境发生 程度调查人:表3红火蚁食物诱集记录表县(市、区):时间地点诱集的红火蚁数量(个/瓶)12345调查人:-13-表4红火蚁系统监测记录表地点蚁巢调查时 间调

5、查点1调查点2调查点3面积 (m2)蚁丘 数量 (个)活蚁 丘数 量 (个)面积 (m2)蚁丘 数量 (个)活蚁 丘数 量 (个)面积 (m2)蚁丘 数量 (个)活蚁 丘数 量(个)监测瓶调查诱集的红火蚁数量(个/瓶)时 间12345678910发生程度:调查人:注:调查瓶从1至10,由发生重向发生轻区域射线装排列。-14- 每年311月,气温稳定在23度以上为最正确普查时间。3.2 .普查方法以村为单位,开展访问调查。在访问调查的基础上,对 可疑地点开展踏查。3.3 踏查结合访问调查结果进行,对访问调查过程发现的可疑地 点进行重点踏查。调查面积不少于该区域面积的20%。踏查 方法见5.1。踏

6、查结果记入红火蚁踏查记录表(附表2)。4监测4. 1区域划分红火蚁疫情监测区域以乡镇为单位进行划分。按发生 区、阻截缓冲区和未发生区分别进行监测。发生区:确诊有红火蚁发生的乡镇。阻截缓冲区:未发现红火蚁发生,但与发生区接壤的乡 镇。未发生区:不与发生区接壤、且还未有红火蚁发生的乡 镇。5. 2监测重点1.1.1 发生区:重点监测红火蚁发生有代表性的地块, 主要掌握红火蚁的发生动态和危害程度。1.1.2 阻截缓冲区:重点在与发生区接壤的边缘地带、 连通疫情发生区的交通道路沿线开展监测,主要监测红火蚁 是否传入和扩散动态。-2-1.1.3 未发生区:重点在近年来从红火蚁疫情发生区调 入高风险物品(

7、包括草皮、带土苗木等)的地区开展监测, 主要监测红火蚁是否传入。4.3 监测重点4.3.1 监测点。每县建立3-5个,以村为单位。分固定监 测点、流动监测点和系统监测点。4.3.2 固定监测点。主要监测发生动态和危害情况,一 般设立在发生区。4.3.3 流动监测点。主要监测疫情是否传入及传播扩散 动态。一般设立在阻截缓冲区和未发生区。4.3.4 系统监测点。发主要监测发生动态,为监测和防 控提供科学依据。一般设立当地发生较为典型的区域。4.3.5 重点监测城市公园、住宅小区、高速公路、铁路 沿线等区域的草坪、绿化带、苗圃、果园、菜地、荒地、废 品回收加工场、货场以及近期调入绿化植被、回收废品、

8、木 材、肥料等的场所。固定监测点和流动监测点调查方法见5.2 和5.3。系统监测点监测方法见5.4。4.4 监测时期每年410月。针对固定监测点,每月开展2次监测。 针对流动监测点,每月开展1次监测。系统监测点,每10 天开展1次监测。4.5 最正确监测温度气温在2032%:的时间段。-3-4.6 发生程度分级红火蚁发生程度分级标准见附录A。4.7 与监测方法4.8 1访问调查访问医务人员、居民等,了解当地是否出现过蚂蚁叮蛰 伤人事件。向当地农事操作人员及绿化植被维护人员了解, 是否看见地面有隆起的蚁巢。向当地管理人员了解,近年来 是否从红火蚁发生区调入过高风险物品。每个村随机访问调 查10人

9、以上。访问调查结果记入红火蚁访问调查记录表 (附表l)o4.9 2踏查4.9.1 蚁丘调查。在调查区域内观察或用铁丝等拨开障 碍物观察有无可疑的蚁丘。如有蚁丘,那么用铁丝等插入蚁丘 510cm,观察是否有蚁群迅速出巢并表现出攻击行为的现 象。如有采集蚂蚁样品做进一步鉴定。确诊发现红火蚁蚁丘, 外围5公里范围要进行地毯式检查。如发现有新的蚁巢,再 从新的蚁巢外延5公里进行地毯式检查。4.9.2 红火蚁虫体调查。针对盆栽植物、苗木、花卉、 草皮、生产用土壤或介质等物品,首先观察外表有无红火蚁 活动痕迹、土壤或介质中有无疑似红火蚁,然后观察枝干、 叶片是否有疑似红火蚁,发现可疑现象可用小铲挖开土壤或

10、 介质观察是否有疑似红火蚁。针对包装材料等其他物品,应 观察运载工具及物品外表是否有疑似红火蚁及活动痕迹,发-4- 现蚁道可沿蚁道方向寻找疑似红火蚁或蚁巢,对可疑物品应 拆开进行检查。4.9.3 踏查记录。将踏查结果记入红火蚁踏查记录表 (附表2)。5. 3食物诱集选择红火蚁喜食饵料,如红火蚁诱杀饵剂、火腿肠、午 餐肉、奶糖或面包屑等,放入市售或自制的监测瓶中,并固 定在地面进行诱集(自制监测瓶制作及放置方法见附录B)。 每个监测点随机放置5个监测瓶。监测瓶应尽量放置在有蚂 蚁活动的地方,瓶间相距10米。对于条状的区域(如绿化 带)那么每10米左右放置1个监测瓶。将监测瓶置于地面30 分钟后,

11、收集诱集到的蚂蚁,进行鉴定和计数。将结果记入 红火蚁食物诱集记录表(附表3)。5.4系统监测在系统监测点随机选择3个以上500m2大小的区域,察 看或用铁丝等拨开障碍物观察有无红火蚁蚁丘。如有蚁丘, 那么用铁丝等插入蚁丘510cm,观察是否为活蚁巢。选择监 测点中有代表性的发生区域,放置10个监测瓶(用新鲜的 火腿肠作为诱饵,将火腿肠切成约1cm厚、直径2cm的薄片), 以发生较重区域为基础点,沿射线逐步向外延伸,瓶间相距 10米。对于条状的区域(如绿化带)那么每10米左右放置1 个监测瓶。将监测瓶置于地面30分钟后,收集诱集到的蚂 蚁,进行鉴定和计数。每10天进行一次。将结果记入红-5-火蚁

12、系统监测记录表(附表4)。6鉴定根据红火蚁形态特征以及典型蚁丘作出初步鉴定。具体 鉴定方法按照红火蚁检疫鉴定方法(GB/T 20477-2006) 进行。7防控方法7. 1植物检疫7.1.1 检疫管理。按照红火蚁检疫规程(GB/T 23634-2009)、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GB 8371)有关规 定,开展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加强检疫监管,特别是加强 对带土农作物种苗、花卉、草坪草等可易带红火蚁疫情的农 业应施检疫的植物及植物产品的检疫。发现疫情的要停止调 出,确有需要的,经检疫处理合格方可调离。加强对从红火 蚁发生区调入的带土植物、植物产品进行检疫查验和复检。 发现疫情立即按治理措施进行处

13、理。7.1.2 封锁扑灭。对零星疫点,采取灌巢法、颗粒剂灭 巢法等封锁扑灭措施。7.2化学防治7.2.1 二阶段处理法适用于活蚁巢密度较大、分布普遍且采用诱饵监测法普 遍诱到工蚁的发生区。二阶段处理法是先在红火蚁发生区域 撒布毒饵剂,1014天后再以触杀性杀虫剂或其他方法处理 单个蚁巢。大面积撒施毒饵剂防治效率较高,而采用药液灌-6-巢法、颗粒剂/粉剂灭巢法等处理单个蚁巢速效性较强,两者 结合使用,防效很好。7.2.2 毒饵法7.2.1.1 毒饵法是红火蚁防控的重要方法,适用于不同类 型的红火蚁发生地点,一般施用间隔期为1个月。根据发生 实际,可以选择对单个蚁巢进行处理,也可在发生区普遍撒 施

14、毒饵。在蚁巢密度大、分布普遍的红火蚁严重发生区域可 采用单个蚁巢处理与普遍撒施毒饵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防 治效果。推荐药剂:0.1%芾虫威杀蚁饵剂,0.05%苛虫威杀 蚁饵剂、0.73%氟蚁踪杀蚁饵剂。7.2.1.2 单个蚁巢处理:适用于活蚁巢密度较小、分布较 分散且诱饵监测法诱集工蚁数量较少的发生区。在距蚁巢 1050cm处点状或环状撒放毒饵,注意不要扰动蚁巢。每 活蚁巢施用毒饵10-30克。一般直径为2040cm的蚁巢使 用推荐用量的中间值,小于20cm或大于40cm的蚁巢使用推 荐用量的下限值和上限值。7.2.1.3 普遍撒施毒饵:适用于蚁巢密度较大、分布普遍 或采用诱饵监测法普遍诱到工

15、蚁、但很难发现活蚁巢的发生 区。撒施毒饵时要覆盖发生区的所有地点。一般每亩施用 500-1000 克。7.2.1.4 补施毒饵:在使用毒饵剂防治红火蚁后,对分布 有活蚁巢、诱集到工蚁的地点进行补施处理。一般采用围绕 这些地点小范围点施的方法。处理活蚁巢时毒饵剂的用量同-7- 单个蚁巢处理,处理诱集到工蚁的地点按推荐用量的下限值 使用。7.2.1.5 考前须知:使用毒饵剂时地表适宜温度为21 35,地面应较干燥,使用后6小时内无降雨,并且尽量在 红火蚁活动觅食时间施用。7.3 粉剂灭巢法适用于蚁巢明显的发生区域。选用防治红火蚁专用粉 剂,先在蚁丘外周撒一圈药粉,再破坏蚁巢上部,待工蚁大 量涌出后

16、迅速将药粉均匀撒施于工蚁身上。每个蚁巢施用粉 剂20-50克,一般直径为2040cm的蚁巢使用推荐用量的 中间值,小于20cm或大于40cm的蚁巢使用推荐用量的下限 值和上限值。施用粉剂不宜在有较大风力的天气下进行,施 药要快速。推荐药剂:0.1%高效氯氟菊酯,0.6%高效氯氟菊 酯粉剂。7.4 灌巢法在有明显活蚁巢的发生区,且蚁巢密度较小、但对人的 健康或重要设施等造成威胁、急需尽快处理的情况下,采用 灌巢法防治红火蚁。选择拟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等触 杀作用强的药剂,按照其商品使用说明配制成规定浓度的药 液。施药时以活蚁巢为圆心,先在蚁巢外围施2530cm宽 的药液带,然后把药液直接浇在

17、蚁丘上或挖开蚁巢顶部将药 液浇灌到蚁巢中心地带,浇灌药液时尽可能使药液均匀渗透 到1m以下的土壤中,使整个蚁巢湿透。灌药操作要迅速,-8- 以减少红火蚁逃逸。一般每个蚁巢用药液量1020升,对 较大的蚁巢要适当增加用量。使用时注意不要扰动蚁丘,以 免惊动红火蚁,导致蚁群把蚁后转移。7.5 颗粒剂灭巢法适用于有明显活蚁巢的发生区域。选用拟除虫菊酯类、 氨基甲酸酯类等触杀作用迅速的颗粒剂,先将药剂直接均匀 地撒布于蚁丘外表及附近区域,然后立即洒水,之后每23 天洒水1次,洒水3次以上。使用量根据商品使用说明确定。7.6 保存红火蚁疫情年度监测报告、各项调查原始表格和防控记 录等材料妥善保存于植物检疫机构。-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