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科技人才培养的经验与教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意大利科技人才培养的经验与教训.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意大利科技人才培养的经验与教训目录内容提要1摘要1一、.,1刖百21 .人才总量不断增长21.1. 受高等教育人口数量呈上升趋势21.2. 研发人员数量持续增长3.人才培养和吸引人才的做法41.3. 在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中,明确人才的核心地位41.4. 适应形势和经济社会开展需求,新增博士培养工程41.5. 依托科研基础设施,科教融合培养人才并吸引国外人才51.6. 加大对青年人才的科研工程资助,培养独立科研能力61.7. 重视青少年科普工作,为科技开展储藏后备人才71.8. 政府设立海外青年科研人才奖,凝聚意大利籍海外人才81.9. 通过资助国际科技组织,吸引并为开展中国家培养人才8.人才流失
2、现状与原因91.10. 人才外流逐年加剧91.11. 人才外流原因分析10.启示10内容提要本文通过介绍意大利培养和引进人才的相关做法,以及人才流失的现状与原 因,希望为我国科技人才工作提供参考。摘要意大利高度重视科技人才培养,通过采取政策引导、定向培养、科教融合、 工程资助、设立奖项、科普宣传等系列措施,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储藏,并依第1页共11页3.2.人才外流原因分析造成意大利人才流失,特别是高校毕业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经济不景气, 就业市场不断萎缩;体制机制存在一定障碍,新增就业困难;人口老龄化严重, 延迟退休等政策导致给年轻人的就业岗位减少;人才待遇低,2018年,在马里内 格里药理
3、学研究所新入职拥有博士学位科研人员的待遇仅为1200欧元/月,远低 于德国、瑞士等邻国。科学杂志也曾对意大利科研人才流失进行了相关报道。 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家预算收紧,2008年通过的第133号预算法案直接导致了 公立科研机构的人才流失。该法案大幅削减了对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财政和人力资 源支持,20092013年削减了用于人员工资、科研工程和建筑维护的经费多达 15亿欧元。在此期间,意大利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约为1.1%,本就远低 于欧盟1.84%的平均水平,此次削减更让科研经费缺乏的情况“雪上加霜”。根 据该法案,大学的经费削减主要是通过冻结新员工聘用和终身教职的职位晋升来 实施的,对于
4、公共科研机构,那么要求用于非管理类终身岗位人员(主要是初级研 究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开支降低至少10%。该政策对青年科研人员的积极性造成 重大打击,直接造成了人才外流。4.启示意大利人才流失的最大教训是,要增加对人才的直接投入。近期我国制定了 给予科研人员更大经费管理自主权的政策,提出了科研工程间接费用比例最高可 达60%等激励措施,这些政策的实施必将对培养和吸引人才发挥重要作用。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与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合作开展的2021 “理想之城” 全球青年科学家调查显示,独立承当科研工程的机会是影响青年科学家择 业的三大主要因素之一。意大利重视培养青年科研人员独立开展科研的能力,而 且在基础
5、研究领域不设重点研究方向,鼓励科研人员自由探索,这有利于激发青 年人才的潜能。此外,意大利还根据新形势,围绕人才配置科技资源,新增适应 开展需求的博士培养工程,依托大型科研设施建立新型博士培养机构,科教深度 融合共同培养人才,这些都有力促进了科技人才成长。意大利通过建设先进科研基础设施、资助国际科技组织等方式吸引国外人才 的做法值得借鉴。虽然我国目前已出台了很多引智政策,但相关配套措施还不完 善,制约了对人才的吸引力。根据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发布的世界人才排名2020第10页共11页 报告,我国对科技人才的吸引力指标在全球63个国家中排名第56位,说明当前 我国的引智环境比拟差;从分项指标看,污染
6、物暴露指标(第59位)、生活成 本指标(第55位)和专业化服务指标(第48位)排名靠后,说明这些方面存在 明显弱势。引进人才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建议相关部门协调配合,不断完善配套 服务措施,进一步优化引智环境。第11页共11页 托建立先进科研设施、资助国际科技组织等方式吸引国外人才,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当前也面临着人才流失压力和挑战。关键词:意大利;科技人才;人才引进;人才流失前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是支撑创新开展的第一资源。意大利通过在国家科 技开展的顶层设计中明确人才的核心地位,以科教融合方式拓宽专业紧缺型人才 的培养渠道,在科研计划中加大对青年人才的支持力度等多种举措,持续加大科 技人才
7、培养力度,人才总量不断增长。但由于经济形势欠佳和体制机制障碍等原 因,意大利人才外流非常严重。本文通过介绍意大利培养和引进人才的相关做法, 以及人才流失的现状与原因,希望为我国科技人才工作提供参考。1 .人才总量不断增长1.1. 受高等教育人口数量呈上升趋势据欧盟统计局公布的2020年数据,意大利2534岁年轻人口中,拥有大学 以上学历的人口比例为29%,在欧盟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二,仅高于罗马尼亚的 25%。虽然占比不高,但因意大利人口基数大,人口数量在欧盟国家排名第三(与 德、法体量相当),因此高学历人口的绝对数量依然庞大,而且近年来这一占比 和绝对数量在持续增加。据意大利统计局数据(见表1)
8、 , 20112019年,意大 利2534岁年轻人口中拥有大学以上学历的人数增长了 21.3%,除2019年出现 波动外,整体呈上升趋势;拥有大学及以上学历的人口占该年龄段总人口的比重 增加了 7.7个百分点,说明新增就业人口的整体受教育程度正在提升。第2页共11页表1意大利25-34岁人口中拥有大学及以上学历的人数及占比1,1年份人数(万人)占比( )2011153.121.12012159.522.52013160.122.92014166.924.22015171.925.12016172.425.52017179.126.82018182.927.72019180.927.720201
9、85.728.8研发人员数量持续增长据经济合作与开展组织(OECD)和意大利统计局的数据,2011年以来,意 大利研发人员数量持续增长(见表2) , 2019年研发人员数量比2011年增长了 56.8%,年均增长5.9%。表2意大利研发人员数量和全时工作当量年份研发人员数最(万人)全时工作当量(万人年)201134.7022.81201236.4324.02201337.2424.68201437.1124.95201538.9625.922()1643.5329.0()201748.2731.762018529)34.57201954.4135.54第3页共11页.人才培养和吸引人才的做法1
10、.2. .在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中,明确人才的核心地位意大利国家研究计划(PNR)是科技开展的纲领性文件,自1989年意大利 政府重组成立大学与科研部以来就开始制定,主要内容包括:确定各阶段开展战 略、目标、优先领域和相关政策措施,以及确保本国政策与欧盟战略相协调等。 面对近些年来人才流失的挑战,最近两期国家研究计划都对人才工作做出重要部 署。国家研究计划(20152020)确定了六大战略领域,其中人力资本是核心, 提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加研发人员数量、为优秀人才创造环境和机会、充 分发挥人才在知识生产和转移中的作用等目标;在资金分配方面向人力资本领域 重点倾斜,分配给人力资本领域的预算占总预
11、算的42%,达10.2亿欧元;措施 包括新招聘6000名青年科研人员、为获得欧盟资助的工程负责人提供配套资金、 为未获得欧盟资助但在评审中表现良好的“科研启动工程” (StartingGrant)提 供支持、实施顶尖人才计划等。国家研究计划(20212027)提出了九个优先领域,其中三个与人才培养有 关:促进高等教育和研窕的国际化,从而培养出能够参与国际工程的新一代研究 者,并吸引国际人才;在大变革时代,伴随着培养新一代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 员,充分利用国家科研系统的独特优势,创新技能并探索新的开展路径;确保人 才在转型开展和创新中的核心地位。本期计划虽没有涉及各领域的预算分配,但 再次明确了
12、人才的核心地位。1.3. 适应形势和经济社会开展需求,新增博士培养工程意大利大学与科研部于2013年发布了关于博士培养的第45号部长令,旨在 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提高博士生技能,推动高校、研究机构与企业的合作,鼓 励高校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合作等。此规定增加了新的博士工程一 一工业博士学位,并明确了认证规那么和课程设立标准。大学可与开展研发活动的 企业签订协议,启动博士培养课程;大学也可以根据与企业的协议,将工业博士 培养名额分配给从事高水平研发活动的企业员工。这些员工通过相关的选拔考试 和培训课程后,可被授予工业博士学位。2019年大学与科研部对参与工业博士第4页共11页 联合培养
13、企业的资质进行了规定,即成功参加过国家或国际科研工程;企业有专 门从事研发活动的部门。工业博上工程的实施,促进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有助 于解决企业和产业开展的实际问题。为了应对当前各种挑战,实现数字化和生态转型,2021年意大利大学与科 研部新启动了 “人工智能”和“可持续开展与气候变化”两个国家级博士工程, 明确规定国家和培养单位各出资50%。“人工智能”博士工程由国家研究委员会 和比萨大学协调,56所大学和3个公共研究机构参与,启动资金1500万欧元, 首批提供170个博士生奖学金名额,分五个领域:健康、工业4.0、农业与环境、 平安、社会。该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雄心勃勃的人工智能博士
14、培养工程。 “可持续开展与气候变化”博士工程由帕维亚高等研究院协调,30所大学和6 个公共研究机构参与,启动资金800万欧元,首批提供105个博士生奖学金名额。 这是欧洲首个基于国家网络的,采用多学科、跨学科和学科交叉方法的博士培养 工程。1.4. 依托科研基础设施,科教融合培养人才并吸引国外人才意大利在物理、天文等领域拥有一批国际领先的科研基础设施。高校依托这 些设施培养了大批高质量人才,还吸引了许多国外人才来意大利开展合作研究, 对提升意大利科研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意大利国家核物理研究院(INFN)有四大国家实验室,拥有世界最大最灵 敏的暗物质探测器、先进的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极高功率激光
15、器等各类科研设 施。在培养国内人才方面,意大利国家核物理研究院与高校合作,在全意大利 20所高校设立了分部,建立了科教融合培养人才模式,有利于人才的个性化发 展,科教互补、科教实质性合作也促进了科研成果产出。据统计(见表3),在 意大利国家核物理研究院的所有研究人员中,来自高校的人员数是意大利国家核 物理研究院自有人员数的两倍多。从人员构成看,科研团队中的年轻人比重大, 博士生和博士后占总人数的35%,先进的科研设施为青年科研人员成长提供了良 好的平台。第5页共11页表3 2012年意大利国家核物理研究院人员构成闾国家核物理 研究院人数(人)高校人数(人)科研人员610科研人员(全职)843工
16、程师23()工程师109技术人员301科研人员(兼职)651博士后197博士生、博士后1 280总计1 338总计2 883意大利还依托大型科研基础设施创办新型教育机构,开拓了培养人才的新渠 道。在OECD支持下,意大利依托国家核物理研究院格兰萨索国家实验室(全 球最大的地下实验室),于2012年创办了新型博士培养机构一一格兰萨索科学 研究所(GSSI),并于2016年起面向全球招生。目前在天体物理、计算机、数 学和社会学四个领域招收博士生,每年40名,并全部提供奖学金。格兰萨索科 学研究所的毕业生受到全球顶尖科研机构的青睐。在吸引国外人才方面,意大利国家核物理研究院格兰萨索国家实验室每年吸
17、引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的1100多名科研人员来此开展天体物理领域的世界前沿 科学研究,国外团队的数量超过本国团队数量;的里亚斯特同步辐射国际实验室 (ELETTRA)面向全球开放,每年有40多个国家的1000多名科研人员来此开 展科学研究和研发试验,国外人员约占总使用人数的63%。面向国外科研团队开 放本国科研基础设施,不仅利用外部科技人力资源提升了本国科研实力,而且通 过国际合作,为本国科研人员参与世界前沿科学研究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培养本 国人才。1.5. 加大对青年人才的科研工程资助,培养独立科研能力意大利重视对青年科技人才科研能力的培养,专门设立或在重大计划中布局 面向青年的科研工程。2
18、008年起,意大利大学与科研部设立了基础研究投资基金(F1RB),资助 对象是40岁以下的青年科研人员,特别是在科研起步阶段的、无固定职位的人 员,以培养科研人员独立开展科研的能力。2008年总资助额度为5000万欧元, 资助方向包括:具有高科技含量、国际水平的基础研究工程,开发渗透性和共性 技术的战略性工程,加强公共和公私科研基础设施的工程,创立国际和国内高水第6页共11页 平研究中心网络的工程。2014年起,大学与科研部对基础研究投资基金工程进 行了调整,新设青年科研人员独立科研计划(SIR),对申请人的要求除40岁以 下外,还增加了获得博士学位6年之内的时间限制。2014年工程总预算47
19、00万 欧元。研究领域与欧盟研究理事会(ERC)的分类保持一致:生命科学,物理学、 化学与工程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只要符合以上三个领域均可申请,不设重点 方向,鼓励自由探索式研究。单个工程额度不超过100万欧元,最长执行期为3 年。国家重大利益计划(PRIN)中也单列了面向40岁以下科研人员的“青年专 项”。国家重大利益计划是资助基础科学研究的综合性科研计划,工程期为3 年。2017年青年专项的资助总额占国家重大利益计划总经费的5%, 2020年这一 比例提高至10%,总经费到达1800万欧元。为了加快疫后复苏,意大利于2021年出台了国家复苏和韧性计划。该 计划中设立了支持青年科研人员的工
20、程,计划资助2100名年轻研究人员。意大 利总理德拉吉近期宣布的“第二救助法案”提出将设立“意大利科学基金”。这 是意大利首次单独设立面向基础研究的科学基金,2021年投入5千万欧元,后 续将每年投入1.5亿欧元,目标是吸引流失到国外的青年和中年人才。1.6. 重视青少年科普工作,为科技开展储藏后备人才意大利将科学视为一种文化,重视科学文化传播,通过组织重大科普活动、 面向公众开放科研院所等,培养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引导他们走上科研之路。意大利各级政府、行业协会、民间组织等每年举办30多个大型科普宣传活 动。中央政府每年举办的全国科技文化周,通过展览展示、研讨会、讲座、论坛、 影视节目、科技馆
21、参观等多种形式向公众宣传科学文化和科学技术遗产。其他有 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科普活动,有的以地方命名,如热那亚科学节、贝尔加莫科 学节、维罗纳科学节;有的以科学家名字命名,如伽利略科学与创新周、爱因斯 坦岛科学节;有的以专题或领域命名,如国家地理科学节、食品科学节、医学科 学节、天文科学节、可持续开展节等。这些各具特色的科普活动一般为公益性质, 由高校和科研院所给予支持和指导,但也有些己完全实现商业化运作。科普活动 架起了科研工作者、科学爱好者和公众特别是青少年之间的桥梁,起到了良好的 科学文化传播效果。第7页共11页意大利教育大学科研部2000年发布第6号部长令,鼓励各方合作开展科学 文化传播
22、工作,并对科研机构开展科学传播的资质进行认证,要求为学生参加课 外科学实践活动和科技教师进修培训提供便利。科研机构积极履行科学文化传播 的社会责任,向公众介绍科研设施,宣传实验室的研究计划和最新科研成果,主 要对象是青少年和学生,重点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帮助其发现自身潜力,鼓 励他们立志投身科学事业。弗拉斯卡蒂国家实验室每年接待各类参观学习和培训 人员约9000人,格兰萨索国家实验室每年接待到访的学生和公众8000余人。中 小学生通过近距离接触科学、与科研人员对话交流,增强了投身科研的热情,这 为科技开展储藏了人才。1.7. 政府设立海外青年科研人才奖,凝聚意大利籍海外人才为了加强全球意大利
23、科技人才的合作,特别是海外人才与意大利本土机构的 合作,激发海外人才的家国情怀,促进他们为国家科技开展贡献力量,意大利外 交部设立了相关科技人才奖项。“意大利双边科技合作奖”于2016年设立,旨在奖励为科技开展做出重大 贡献、在推动意大利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科技合作方面表现突出的意大利籍 科学家,奖品为刻名的奖章和外交部颁发的证书。获奖人年龄限定在35岁以下, 博士毕业37年。评选指标包括:科研工作的影响力;意大利与申请人所在国家 科技合作优先方向的相关性;重大、长期合作的潜力;对创新合作模式的贡献; 对科研基础设施的高效和创新性使用;与意大利科研界保持联系的能力。该奖项 在意大利年度科技外
24、交工作会上颁发,2020年有2人获奖。“北美地区意籍青年科学家奖(ISSNAF)于2007年在意大利驻美使馆资 助下由36位旅美意大利科学家创立,包括可持续开展、工程研究、计算机科学、 医学和文化创新等五个领域的奖项。获奖人需是意籍,在过去27年内获得博士 学位。主要评选标准是对所在领域科技开展的创新性贡献。2020年,共有5名 青年科学家获奖,奖励为3000美元奖金和获奖证书。1.8. 通过资助国际科技组织,吸引并为开展中国家培养人才意大利东北部城市的里亚斯特与联合国相关机构合作,先后成立了国际理论 物理中心(ICTP)、开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和国际遗传工程与生物技术中 心(ICGEB
25、)三个国际科技组织。意大利是这几家机构的主要出资方,多年来持第8页共11页 续投入。根据上述机构发布的年度报告,对其资金来源进行统计分析,近几年意 大利政府每年向国际理论物理中心、开展中国家科学院和国际遗传工程与生物技 术中心出资2059万欧元、195万美元、1000万欧元,分别占机构年度运行经费 的 80%、39%和 43%。三个国际组织通过邀请访问学者、联合培养博士生等为各国特别是开展中国 家培养人才,其中开展中国家科学院与成员国合作每年提供380个博士生奖学金、 120个博士后奖学金名额;国际遗传工程与生物技术中心每年为320名青年人才 提供博士学位奖学金、博士后科研基金和短期访问奖学金
26、。意大利政府依托国际 理论物理中心建立了意大利国际高等研究院(SISSA),自1978年成立以来, 共培养了 1300多名博士生毕业,其中意籍学生占66%,外国学生34%,外籍学 生中以亚、非、拉美和中东欧国家学生为主;博士后有50%来自国外。儿十年来,意大利通过国际理论物理中心、开展中国家科学院和国际遗传工 程与生物技术中心为开展中国家培养的人才遍布全球,很多己在所在国政府、高 校和科研机构成为有重要影响力的人士,为促进对意大利科技合作、提高意大利 科技影响力发挥了重要作用。2 .人才流失现状与原因2.1. 人才外流逐年加剧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十年间,意大利人才外流严重,共有80多万人选
27、择 到海外工作,其中18.2万人选择定居国外。意大利国家审计法院2021年发布的 报告显示,虽然意大利高校毕业人数在逐年增长,但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 到国外工作,2021年高校毕业生的流失数量比2013年增长了 41.8%o据意大利移民基金会发布的2020年全球意大利人报告,2019年意大利 流失了 13.1万人,约30%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人才,这个比例远高于意大利 国内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约15%) o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发 布的世界人才排名2020报告,在全球63个主要国家或经济体中,意大利人 才流失指标排名第46位,这也说明意大利受过良好教育的专业技能人才流失较 为严重。据意大利工业家联合会统计,如果考虑国家培养人才的本钱,意大利每年人 才流失给国家造成的损失达140亿欧元,接近每年GDP的1%。第9页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