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山”:因剧而生的地名——电视剧《乌龙山剿匪记》背后的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乌龙山”:因剧而生的地名——电视剧《乌龙山剿匪记》背后的故事.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乌龙山:因剧而生的地名电视剧乌龙山剿匪记背后的故事在现代文学史上,湘西因沈从文等名家和边城等名作而 蜚声海内。近些年来,湘西又出现了一个因为文学和影视作品而 得名的地方:乌龙山。这背后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湘西地理沟壑纵横,溪河密布,峰峦起伏,洞穴连绵。有十 多个县与鄂、渝、黔、桂四省市交界,历来是中央王朝统治薄弱 的区域。自宋以来,匪患未绝。进入民国,湘西土匪为害尤烈, 给湘西人民带来无穷灾难。1949年9月中旬,解放军由常德挺进湘西,先后解放了湘 西十余座县城。9月下旬,几支主力部队进入湘西剿匪。至1951 年2月部队赴朝为止,共歼匪9万余人,缴获大量枪炮弹药。其 后,湘西军民又经过两年艰
2、苦卓绝的斗争,肃清残匪2万多人, 数百年以来的湘西匪患,宣告终结。为了让人们记住那一段不平凡的历史,给英勇无畏的人民解 放军立传,1985年,湖南著名作家水运宪受当年指挥湘西剿匪 的领导委托,只身前往湘西山区,进行了为期7个多月的田野采 访。作家深入村寨,收集到许多关于剿匪的传奇故事和资料,积 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回到省城后,作者将采访资料细细梳理, 再辅之以合理想象,一口气完成了传奇小说乌龙山剿匪记。 1987年,作者将小说改编成20集大型电视连续剧乌龙山剿匪 记,随即在全国各地电视台播出。电视剧一时成为全民茶余饭 后热议的话题。该片在着力歌颂我军剿匪小分队中有勇有谋的刘玉堂,疾恶 如仇的田
3、石头,好讲大话但又充满牺牲精神的何山,诙谐幽默的 刘喜等剿匪英雄的同时,也成功刻画了老奸巨猾且心肠歹毒的田 大榜,诡计多端、色厉内荏的钻山豹等众多反面人物。剧中惊心动魄的打斗场面富有传奇色彩,很有吸引力。人们 痛恨土匪、崇敬英雄。一时间,剿匪故事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津津 乐道的话题。忠诚为民、英俊帅气、武功超群的剿匪英雄刘玉堂 成为年轻人追捧的偶像。电视剧乌龙山剿匪记还荣获了多种 奖项,成为剿匪题材影视剧中的经典。此后的三十余年里,乌龙山剿匪记一直热播不止,可谓 家喻户晓。余致迪作词、冯广映谱曲、郭眉演唱的片头曲莫说 来去无踪影令人难忘:“莫说来也无踪影,没碰落一朵花痕。 用那热血染红一片安宁,还
4、给大山一抹青,一抹青。莫说去也无 踪影,没带走一丝流云。却把那彩虹变成一片风景,留下山鹰你 的眼睛,你的眼睛。”歌词典雅灵动,曲调清亮激越,直击观众 的灵魂,成为传唱的经典,让人百听不厌。同样由余志迪作词、 冯广映作曲,关牧村演唱的主题曲高山流水猎人魂也深入人 心:“也有老母亲,也有心上人。也有生死情,也有离别恨。进 山就爱山长青,行路最恨路不平,染尽热血含笑去,高山流水猎 人魂。”歌曲深情婉转,催人泪下,具有湘西民歌特色,韵味别 致,感染力强。生动的人物形象,荡气回肠的故事和优美动听的歌曲,陪伴 几代青年度过了青春时光。有趣的是,电视剧中的“乌龙山”原本子虚乌有,只是作家 临时编造出来的一个
5、地名。自从该剧火了之后,湘西有好几个地 方的人都声称自己就是乌龙山人,大有以“乌龙山人”为荣的意 味。由此可看出电视剧影响之大。而今,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桂塘镇的火岩村 因此改名为“乌龙山村”。作家水运宪被聘任为乌龙山村首届“名 誉村委会主任”,成为文坛上的一段佳话。我们再度回望乌龙山剿匪记,不由得生出感叹。究竟什 么样的文艺作品才是具有生命力的优秀作品?今天,无论我们用 什么样的文艺理论来评价一部作品,总回避不了一个最基本的事 实,那就是,这部作品是否受群众喜欢,是否能长播、长销不衰。 一部电视剧热播数十年,一个虚拟的地名如此广泛地被观众接纳 和认可,并引发出无限的想象和怀念。作品中塑造的主要人物至今还能让人如数家珍、耳熟能详,给人们美好的记忆,这难道不 是每一个作家、艺术家所追求的理想艺术境界吗?“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文艺潮流无时无刻不在随着 时代的开展而发生变化。文艺评论界也经常会出现一些新名词、 新概念、新思潮。但无论概念和思潮如何花样翻新,我们评价文 艺作品的根本原那么没有改变。让人民满意,既是文艺创作的根本 点、出发点,也是文艺作品是否成功的评价标准。文艺工作者应把人民作为文艺的表现主体、作为文艺审美的 鉴赏家和评判者,让文艺的芳华在人民中间永恒绽放。( 蒋卓伦 张建安,分别系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南艺术教育研究所教授)(2022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