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库制冷管道.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0470233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冷库制冷管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冷库制冷管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冷库制冷管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冷库制冷管道.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冷库制冷管道L制冷管道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 5031 6、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GB/T 20801和压力管道平安技术监察规程 工业管道TSG D0001的有关规定。2、氨、卤代煌及其混合物制冷系统管道的设计压力应根据当地夏季空调室外计 算干球温度和工作压力计算确定,高压侧设计压力不应小于冷凝温度加5(所对 应的制冷剂饱和压力及当地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加5(所对应的制冷剂 饱和压力中的最大值,低压侧设计压力不应小于当地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加5所对应的制冷剂饱和压力及最高工作压力加循环泵扬程中的最大值,并且 制冷系统管道设计压力不应小于表内规定的压力值。表6

2、.5.2 制冷系统管道设计压力表(MPa)注:1高压侧是指自制冷压缩机排气口经冷凝器、贮液器到节流装置的人口这一 段制冷管道。制冷剂管道部位高压侧(风冷冷凝)高压侧(水冷、蒸发式冷凝)低压侧R7172. 02.03. 02.52.5R407C2.52.02. 0R134a1.61.21.22低压侧是指自系统节流装置出口,经蒸发器到制冷压缩机吸人口这一段制 冷管道,双级压缩制冷装置的中间冷却器的中压局部亦属于低压侧.3、二氧化碳制冷系统管道的设计压力应符合以下规定:(1)与热气融霜无关的管道的设计压力不应小于系统运行的最高工作压力,并且最低设计压力不应小于3.9MPa ;(2)与热气融霜有关的管

3、道设计压力不应小于最高融霜温度对应的饱和压力, 并且最低设计压力不应小于5.1MPao4、氨、卤代煌及其混合物制冷系统管道的设计温度应符合以下规定:(1)高压侧管道应按压缩机最高排气温度加10确定,并且不宜低于150(;(2 )低压侧管道应按设计蒸发温度减3 5(确定;(3)热气融霜管道应按高压侧管道和低压侧管道运行工况中材质、许用应力最 不利条件时对应的温度确定。5、二氧化碳制冷系统管道的设计温度应符合以下规定:(1)复叠式制冷系统的低温级低压侧管道应按设计蒸发温度减3 5(确定;(2)低温级冷凝温度低于0的复叠式制冷系统的低温级高压侧管道应按高温 级制冷系统的设计蒸发温度减3 5确定;(3

4、)低温级冷凝温度高于0的复叠式制冷系统的低温级高压侧管道应按低温 级最高排气温度加10确定,并且不宜低于80;(4)间接式制冷系统的载冷管道应按制冷系统设计蒸发温度减3 5(确定;(5)热气融霜管道应按低温级的高压侧管道和低压侧管道工况中材质、许用应 力最不利条件时对应的温度确定。6、直接式制冷系统和二氧化碳间接式制冷系统管道应采用无缝、非脆性金属管道,钢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T 8163或低温管 道用无缝钢管GB/T 18984的有关规定,不锈钢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输送 流体用不锈钢无缝钢管GB/T 14976的有关规定,铜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空 调与制冷设备用铜及铜合

5、金无缝管GB/T 17791的有关规定。7、直接式制冷系统和二氧化碳间接式制冷系统管道材料宜按照经济适用原那么选 择,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 50316、压力管道规 范工业管道第2局部材料GB/T 20801.2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以下规定:(1)除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第2局部:材料GB/T 20801.2规定的低温低应力工况的管道外,制冷系统管道材料的使用温度范围应 满足制冷系统管道设计温度的要求;(2)低压侧与热气融霜相关的管道、所在环境温度低于管道材料最低使用温度 的高压侧管道、二氧化碳制冷系统管道不应按低温低应力工况选用材料;(3)氨制冷系统管道不应

6、采用铜、铝及其合金管道,管道内不应镀锌;(4)不能保冷的低温管道宜采用不锈钢。8、直接式制冷系统和二氧化碳间接式制冷系统管道应采用制冷专用阀门和过滤 器,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25mm的管段应采用工厂生产的成品管件,其中弯头 的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子外径的3.5倍,管件材料宜与其所在管段相同,并应符 合以下规定:(1)卤代姓及其混合物、氨和二氧化碳制冷系统的阀门、过滤器不应采用铸铁;(2)氨制冷系统的阀门、过滤器内部不应含有铜和锌的零配件;(3 )卤代羟及其混合物制冷系统的阀门、过滤器内部不应含有铅和锡的零配件;(4)除由于平安原因需要紧急开关外,卤代煌及其混合物制冷系统的手动阀门 的阀杆外侧应配备

7、密封帽;(5)卤代姓及其混合物制冷系统内需要频繁操作的阀门应采用自动型阀门。9、直接式制冷系统和二氧化碳间接式制冷系统管道的压力设计、应力分析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 50316、压力管道规范 工业 管道第3局部:设计和计算GB/T 20801.3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以下规定:(1)在抗震设防烈度6度及6度以上地区,氨制冷系统管道的计算荷载应包括 地震荷载;(2)管道采用碳钢或低合金钢管时,二氧化碳管道腐蚀裕量不应小于2mm, 氨管道腐蚀裕量不应小于1.5mm ,卤代麻及其混合物管道腐蚀裕量不应小于1 mm ;(3 )卤代煌及其混合物管道采用铜及铜合金管时,腐蚀裕量不应小于

8、0.5mm ;(4)对于两相流体管段,管道内介质质量应按全部充满液态制冷剂计算。10、直接式制冷系统和二氧化碳间接式制冷系统管道应校核由于运行温度变化、 运行温度与安装温度温差导致的位移应力,并应在制冷管道的直管段超过50m 时设置补偿装置,补偿装置宜采用伸缩弯,不应采用带填料密封的补偿器。11、按刚度条件计算管道允许跨距时,由管道自重产生的弯曲挠度不应超过管 道跨距的1/400 ;对于不允许积液的管段,弯曲挠度不应形成液囊,并应校核管 段坡度对液囊的影响。12、直接式制冷系统和二氧化碳间接式制冷系统管道管径的选择宜按照经济适用原那么选择,并且应符合允许压力降和平安流速的要求。回气管或吸气管的

9、允许 压力降不宜超过相当于饱和温度降低1的压力降,排气管的允许压力降不宜超 过相当于饱和温度降低0.5的压力降。13、直接式制冷系统和二氧化碳间接式制冷系统管道连接应符合以下规定:(1)宜采用焊接连接;(2 )公称直径大于10mm时不应采用螺纹连接;(3)钢管法兰连接应采用对焊法兰;(4)钢管焊接连接应采用对焊焊接;(5)不应采用粘接、胀接及填充物堵缝连接。14、制冷系统管道的布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 5 0316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以下规定:(1)管道不应布置在电梯及垂直运输设备的通道内,不应布置在电梯前室、楼 梯间前室和楼梯间内。(2)对于生产性冷库和物流冷库,所有直

10、接式制冷系统和二氧化碳、氨水间接 式制冷系统的管道不应穿过与库房生产、管理无直接关系的其他房间和与库房生 产、管理直接有关的辅助房间;氨制冷系统的管道不应穿过其中具有分拣、配货 功能的穿堂或封闭站台。(3)对于商用冷库,直接式制冷系统和二氧化碳间接式制冷系统的管道不应穿 过与库房生产、管理无直接关系的其他房间和与库房生产、管理直接有关的辅助 房间。(4)氨直接式制冷系统和氨水间接式制冷系统的管道不应穿过生活、办公和批 发交易区域。(5直接式制冷系统和二氧化碳、氨水间接式制冷系统的管道不应敷设在地下、 管沟和封闭的阁楼、顶棚、夹层、吊顶、管井内。(6 )穿过建筑物墙体、楼板、屋面的管道应加套管,

11、除制冷压缩机排气管道外, 管道与套管的空隙应密封;低压侧管道套管的直径应大于管道隔热层的外径,并 且不应影响管道由于温度变化导致的位移;套管应超出墙面、楼板、屋面,并且 不应小于50mm ;管道穿过屋面时,应采取防水措施。15、制冷系统管道的流程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1)用于融霜的制冷剂热气应经过除油,并应在其管道的引出端配置紧急切断 装置和压力表;(2)集油器、不凝性气体别离器等需要降压操作的制冷设备的回气管道流程不 应引发制冷压缩机液击;(3)液体管道应采取防止液体升温时体积膨胀量超过管道承受能力的措施;(4)氨、卤代煌及其混合物制冷剂应能从制冷系统的任何一台设备内抽出;(5)液体和两相流体管道内部不应产生液击,需要回油的气体和两相流体水平管道内不应存在液囊和积液;(6)对于直接接到机房以外的大、中型制冷系统贮液器的出液管道,应在接到 机房以外的管段上配置紧急切断装置。16、管道的坡向和坡度应符合以下规定:(1)对于通过重力流动的液体或两相流体制冷剂管道,坡向和坡度不应影响重 力流动;(2)对于通过重力流动的冷冻油管道,坡向和坡度不应影响重力流动;(3)吸气管道的坡向和坡度不应导致积液和制冷压缩机液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