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教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0380624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08 大小:57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教案).docx(10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二单元船的研究船的历史用浮的材料造船用沉的材料造船增加船的载重量给船装上动力设计我们的小船制作与测试我们的小船第四单元热温度与水的变化水的蒸发和凝结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热在金属中的传递热在水中的传递哪个传热快做个保温杯2022年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第二学期下册教学计划目录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种子发芽实验比拟种子发芽实验绿豆苗的生长蚯蚓的选择当环境改变了食物链和食物网设计和制作生态瓶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地球宇宙的奇迹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珍惜水资源解决垃圾问题合理利用能源让资源再生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大家的意见不一样,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设计意图:对于种子发芽的条件,学生有一些生活经验。

2、每个学生的经验不同,对种子发芽 的条件猜测也会有所不同。讨论从种子发芽具体到绿豆种子发芽更有针对性。同时,给学生 充分的讨论空间,教师不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保存学生的不同猜测,从而激发学生用实 验进行验证的兴趣。二、探索一一设计比照实验计划(-)以“土壤”条件为例设计实验计划.在做实验之前要先设计一个实验计划,选择一个要改变的实验条件进行研究。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确定研究内容,填写在纪录表上(及时进行统计,尽量使每个计划选 择的人数差不多)。我们组选择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和 土壤 有关。2 .以“土壤”条件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二)以“土壤”条件为例完善实验计划.你们计

3、划怎样做实验?学生自由讨论,然后全班汇报交流。1 .你们预测实验结果是怎样的?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预测并说说理由。2 .为了让实验更公平,你打算怎么做?预测:做两组,一组加土壤,一组不加土壤。引导:无土壤的一组可以加入纸巾来固定绿豆。3 .除了土壤以外的其他条件怎么设置?其他条件保持相同:例如阳光、水分、空气、温度。教师引导:实验中只能改变选择的那个条件,同时保证其他条件不变化,这样的实验方法叫 做比照实验。列出相同的实验条件有哪些,不同的实验条件是什么。4 .关于绿豆种子的数量问题,为什么要放多颗绿豆?预测:可以放三颗绿豆。如果只放一颗,假如这颗绿豆是坏的,实验就不能成功,绿豆数量 多点可以

4、让实验更准确。教师引导:在科学上,这种做法是为了防止实验的偶然性。5 .小结:PPT出示完整的实验计划。研究的问题绿豆种子必须在土壤里才能发芽吗?预测绿豆种子必须在土壤里才能发芽。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的第3课。教科书引用了生活中常见的温牛奶事例,聚焦问题 “热水是怎样使牛奶由凉变热的。教科书设置了不同温度的水接触后变化的探究活动,通 过试管中的凉水和烧杯中热水接触后的温度变化研究,探究热量的转移和平衡。本课内容由三局部组成:第一局部一一聚焦,教科书用平时生活中常见的温牛奶现象,聚焦 问题“热水是怎样使牛奶由凉变热的”。第二局部一一探索,首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 对聚焦问题表达自己的预测;其

5、次是让学生进行“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温度会怎样变 化”的实验,用温度计测量,直观地观察到温度不同的物体接触后温度的变化。第三局部一 一研讨,在经历观察与探究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表对以下问题的看法,“凉水温度 是如何变化的”“热水温度是如何变化的”“温度变化是怎样引起的”,希望学生认识到随 着温度的变化,热在温度不同的物体间进行传递。作为热单元的第3课,起着承上启下 的作用,上节课给烧杯里的水加热,观察了从单一物体吸收热量带来的变化,本节课进一步 观察热在温度不同的物体间的传递,从而建构“热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并趋向平衡”的科学概念。【学情分析】许多学生都有过热牛奶的

6、经历,他们知道冷的物体和热的物体接触后,可以使冷的物体变热, 热的物体变冷。但是很多学生不知道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的过程实质是热的传递过程。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将观察到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思考热量的 传递。【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知道热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2 .理解两个系统在发生传热的条件下趋向于热平衡。3 .发现热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生活中存在各种热现象。科学探究目标.基于所学的知识,自主设计实验探究。1 .通过测量获取证据,根据温度变化的记录,制作数学折线图。2 .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运用分析、比拟、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

7、3 .获取多个证据支持提出的观点,尝试多方式认识事物。科学态度目标.形成对事物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1 .当发现事实与自己想法不同时,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2 .在进行多人合作时,主动在小组内沟通交流。3 .能运用探究的证据进行信息加工,科学地表述探究的规律。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道观察工具的精密化能使研究更接近于事物的本质。1 .理解温度计能测量温度是应用了科学的规律。2 .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开展的动力。【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热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并趋向平衡。难点:设计实验观察热的传递方向和过程。【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大烧杯、60C左

8、右的热水、凉水、试管、温度计、铁架台、温度计夹子、温度 变化记录表、感温纸带或感温粉末、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感温纸带或感温粉末、教学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聚焦教师出示图片:我们把从冰箱冷藏室取出的牛奶浸泡在热水里。提出问题:热水是怎样让牛奶由凉变热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答案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来证实我们的猜测?设计意图:将冷牛奶浸泡在热水中的图片可以让很多同学回忆起热牛奶的经历。冰箱里冷藏 的牛奶,浸在热水里,可让牛奶从凉变热,这就涉及到热量的传递,科学问题源自生活,激 发学生思考温度不同的物体间相互接触可能存在着热量的传递。二、探究.预测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的温度变化。师生一起交

9、流,将简单的猜测具体化:牛奶温度如何变化?热水温度如何变化?从而形成完 整的假设。继续深入交流之后,达成牛奶和热水接触后温度趋向一致的共识。1 .将温度不同的水相互接触。(1)教师先提出问题:如何来证实我们的假设?(2)师生交流实验的设计,包括实验的仪器、实验的步骤和实验注意的问题等。(3)试验之前,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思考:怎样控制实验材料更简单有效?2 .测量和记录温度变化。(1)课件出示实验的材料(凉水、热水、试管、烧杯、温度计)和实验装置的组装示意图, 师生交流。(2)课件出示课堂实验的记录单,师生交流。(3)在了解探究实验的考前须知后,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设计意图:让学

10、生们先交流和预测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的温度变化,希望学生能注意到 试管里冷水的水温变化以及烧杯中热水的水温变化,两者的温度最终会趋向一致。引导学生 直接观察温度变化的过程,可帮助学生理解热量在不同温度的物体间的传递。三、研讨.记录并展示。(1)在小组完成实验探究后,要做好记录,画出凉水、热水温度变化的折线图。(2)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学生探究过程的照片,以及探究的数据和折线图。1 .汇报交流。(1)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记录表,交流探究实验后的发现。(2)引导学生交流:凉水温度是如何变化的?热水温度是如何变化的?温度变化是怎样引起 的?(3)教师引导提问:凉水的温度会一直上升吗?热水的温度会一

11、直下降吗?2 .小结。热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并趋向平衡。四、拓展.提出问题。除了温度计,我们还有什么方法来感知温度的变化?1 .演示观察。教师出示感温纸带、感温粉末以及温度传感器等。教师演示:使用感温粉末、感温纸带或者温度传感器来探究凉水与热水的温度变化。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2 .课外探索。学生可以在课外继续开展这样的探索活动。【板书设计】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凉水 冷 热f热传递热水热冷 U .热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并趋向平衡。4.4热在金属中的传递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主要让学生观察和探究“热传导”相关的问题。通过实验“在金属条的一端加热,另一 端是否会

12、热起来”,观察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过程和方向。本课教材由四局部组成:第一局部一一聚焦,教科书再次引用上一节课加热牛奶的例子,引 入问题“喝汤时金属勺变热现象中,热是怎样传递的。第二局部一一探索,首先让学生根 据已有生活经验对聚焦问题表达自己的预测;其次是让学生进行“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的 实验,直观观察一根金属条上热量的传递;接着让学生进行“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实验, 从而对热传导过程和方向产生新的认识。第三局部一一研讨,在经历观察与探究活动的基础 上,让学生充分发表关于“金属条上的热是通过什么传递过去的? ”“热在金属条和金属片 中分别是怎样传递的? ”“在金属条和金属片中,热的传递方式有什么

13、相同特点? ”等问题 的看法,希望学生认识到现热量的传递有一定的方向性,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 的物体。第四局部一一拓展,通过一张综合的图片展示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热传递主要有热 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学情分析】在前几节课中,学生充分探究了与水有关的温度变化实验。将牛奶浸在热水中,牛奶会慢慢 热起来,热水会将热量传给牛奶。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使用金属的汤勺,在接触热汤或者米 饭以后,勺柄会慢慢的热起来。这其中的原因就是热汤的能量传递到了勺子的勺口局部,然 后又从勺口局部传到了勺柄。这里的热传递方式主要是靠热传导。学生基于这样的生活经验 对热传导的概念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学生还不能理解抽象

14、的热传导的传递过程和方向。让 学生尝试着自主设计实验,观察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过程和方向。然后综合观察结果,分析 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有助于深化“热量可以在物体内和物体间传递”概念的理解,培 养动手实践的能力。还为下一课热在水中的传递打下基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知道热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传递方式。2 .理解热可以在物体内和物体间传递。3 .发现热量的传递有一定的方向性,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科学探究目标.从事物的结构、变化的角度获取可探究的科学问题。1 .交流与制订比拟完整的探究计划,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案。2 .交流一个研究问题可以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法。3

15、 .运用分析、比拟、推理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科学态度目标.形成对热传递的变化及相关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1 .分析热传递的原因,养成以事实为依据的意识。2 .在小组合作时,积极沟通与交流,综合考虑小组成员意见。3 .养成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实验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通过生活、自然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了解热传递的一些特点。1 .描述各种各样的热传递和生产、生活的关系。【教学重难点】重点:热量的传递有一定的方向性,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难点:从热在金属条和金属片中传递的两个实验中,归纳概括热传递的方向性,掌握热量传 递的特点。【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铁架台、铁夹

16、子、金属条、酒精灯、火柴、湿布、护目镜、金属圆片、火柴、蜡烛、感温油墨、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师准备:热的传递方式班级记录表、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聚焦1 .出示图片:教科书65页图片问题一:汤勺的勺柄为什么会烫手?问题二:你们还发现过类似这样的情况吗?2 .聚焦问题:热是怎样传到勺柄的?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金属勺变烫的生活经验,唤起学生的前概念“热可在温度不同的物 体中传递”,启发学生思考在同一个物体内热传递的过程和方向。二、探索.猜测热是怎样传递到勺柄的(1)出示记录单,学生思考,并用箭头将想法画在记录单上。(2)小组交流,说说热在汤勺中是怎样传递的。1 .观察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1)出示

17、实验材料、装置图,学生们了解实验的设计。在一根金属条外表均匀涂上蜡,然后 将金属条固定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金属条的中部,观察金属条上蜡的变化;或在金属 条上涂上感温油墨,加热金属条,观察感温油墨的颜色变化。(2)学生了解实验设计后,引导学生说说实验考前须知。(3)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教师巡回指导。(4)学生记录,师生交流实验中的发现。2 .观察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1)教师出示金属片,学生推测热在金属片中是怎么传递的。(2)提出问题:怎样让金属片上的热传递可以“看到”?(3)小组设计实验方案,交流实验方案。(4)小组实验。按照教科书66页,在涂有蜡或感温油墨的金属圆片边缘的一个点上加热, 观察

18、变化情况。在涂有蜡或感温油墨的金属圆片的中心加热,观察变化情况。(5)引导学生交流实验中的发现。设计意图:让学生先交流和预测热在勺柄中的传递过程,希望学生能注意到勺柄中的温度变 化,对理解热传递的方向性有一定的铺垫。其次,开展“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实验和“热 在金属片中的传递”实验,希望学生直观的看到热在物体中的传递过程,对热量的传递过程 和方向有一定的启发。三、研讨.全班进行交流研讨:(1)热在金属条上是通过什么传递过去的?(2)热在金属条中是怎样传递的?热在金属片上又是怎样传递的?(3)热在金属条和金属片中,热的传递方式有什么相同热点?1 .整理、概述对热传递的认识。设计意图:通过归纳和梳

19、理,进一步比拟热在金属条和金属片中传递的异同点,在比拟的基 础上,学生认识到热量的传递有一定的方向性,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或从温度高的局部传向温度低的局部。四、拓展出示图片或课件,学生进一步了解三种热传递的方式。设计意图:在知道“热量的传递有一定的方向性,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的基础上,了解热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传递方式。【板书设计】热在金属中的传递执八、热量的传递有一定的方向性,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4.5热在水中的传递教学设计【教材简析一】本课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热在水中的传递方式,进一步根据生活经验推测热在空气中的 传递方式

20、,最后让学生了解热对流在生活中的应用。水和空气都是能流动的物质,热对流是 流体各局部之间由于冷、热不均匀而产生宏观上相对位移的一种物理现象,是热传递的基本 方式之一。探究活动共分两个局部:一是探究试管中发生的热对流现象,二是探究烧杯中发生的热对流 现象。教材中还拓展了冬天在房间使用取暖器时,房间里空气是怎样变热的,目的是让学生 通过自主研究画出空气受热后的运动路线图。在研究水的对流实验中,使用了感温粉末、红 墨水等,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感知认识对流现象,使探究活动显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 的探究欲望。【学情分析】许多学生都观察过水加热的过程。他们已经知道水受热后温度会升高。学生在三年级的学习

21、中也已经知道了水结冰时的温度和水沸腾时的温度,但他们不清楚在加热试管和烧杯底部时, 热量在水中是怎样传递到各个局部的。在本节课中的学习中,学生将在感温粉末或红墨水的 帮助下,观察、了解到热在水中传递的方式,进而分析热在空气中传递的情况。【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知道热在水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发现热对流的应用。2 .理解热可以在物体间和物体内传递,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递热。科学探究目标.能够熟练操作热对流的实验;运用图形表示自己的研究结果。1 .能够熟练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体验到通过合作与交流能更好地完成认知;运用掌握的 科学知识探究生活中的科学现象。2 .制订比拟完整的探究计划,初

22、步具备实验设计的能力。3 .运用分析、比拟、推理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科学态度目标.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1 .能和别人一起合作交流,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反思、调整自己的想法。2 .形成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研究思路的习惯,愿意采用新的方法完成探究。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明确人类的好奇心和社会需求是科技开展的动力。1 .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开展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热在水中传递的过程。难点:热对流的形成机制,冷水受热后,密度变化而向上运动。【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试管、大烧杯、滴管、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铁架台、试管架、感 温粉末、红墨水、清水、湿布、护目

23、镜、实验记录表。教师准备:热在水中传递的课件资料,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聚焦。出示课件,提出问题:我们常常把一壶水烧开,你知道热在水中是如何传递的吗?与在金属 中的传递方式相同吗?学生根据生活的经验,做出猜测。师生交流后,完善猜测。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回顾在生活中接触到的烧开水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热在水中是如何传 递的。在三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做过水的沸腾实验了,学生对于热在水中的传递是有一定 的认知基础的,但是学生还不了解热在水中传递的方式。学生在上节课学习了热在金属中传 递方式,他们可能会把这个认识迁移到热在水中传递上,在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聚 焦“热在水中是如何传递的”这个问题

24、。1 .探索。(1)加热试管里的水。想象一下,在试管中加入三分之一的水,给试管的底部加热,试管上 面的水是否也会热起来?学生研讨热在试管中的传递。教师介绍加热装置,学生说说实验步骤和考前须知。因为水是无色透明的,很难观察到水变化的过程,让学生思考有什么方法可以观察得更清楚。 学生提出,既然金属上面可以涂感温油墨观察,往水里加感温粉末或红墨水,是否有助于观 察?师生交流:往水里加感温粉末或红墨水,能有助于观察水的变化。学生开展探究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提问:试管中的水是如何传递热的?师生交流:水受热后向上方流动,上方的冷水向下方流动,水的各局部之间发生相对运动。(2)加热烧

25、杯里的水。提出问题:如果在烧杯底部加热,烧杯里的水都会变热吗?学生研讨热在烧杯中是如何传递的。根据出示的示意图,学生了解实验方法和实验考前须知。学生开展探究实验,并将实验现象记录在活动手册上。师生交流:冷水受热后向上方流动,上方的冷水向下方流动,水的各局部之间发生相对运动。 设计意图:水是无色透明的,在实验前需要重点探讨“怎样观察清楚水中热的传递”的问题, 学生很容易联想到上节课借助的感温油墨,教师适时提出感温粉末或者红墨水的使用。在实 验中,学生还观察到水会流动,这与上节课的金属传递热的情况有所不同,要指导学生在实 验中记录好。2 .研讨。根据实验现象和观察记录,师生交流:热是怎样传递到烧杯

26、的各个局部的?师生小结:(1)水受热后向上方运动。(2)上方冷水向下方运动。(3)水的各局部之间发 生相对运动,使整个容器的水都变热。小结并板书:热对流。设计意图:因为水是流体,会流动,所以跟金属中的热传递不一样。在研讨中,根据热的传 递方向和水的运动的情况,师生研讨小结出三点情况,学生达成共识后,明白了水中的传热 方式是热对流。3 .拓展。在生活中,我们发现过这样的热对流现象吗?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图片或者视频资料,展示家里煮汤圆或馄饨时,在加热过程中汤圆的运动 情况。空气跟水一样,是会流动的。冬天,我们在房间里用取暖器时,房间里的空气是怎样热起来的?将我们的推测在示意图上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出来

27、。我们可以通过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来证实我们的推测。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生活中煮汤圆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水中的传热方式为热对 流。探究学习可以继续迁移到各种流体,如,空气是无色透明的,也会流动,在使用空调或 取暖器时,热是怎样在空气中传递的?学生除了假设和推测,还可以交流如何证实这些推测。【板书设计】热在水中的传递热源下方的冷水受热后向上方流动 上方的冷水向下方流动 水的各局部之间发生相对运动4.6哪个传热快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包含两个活动。木勺、塑料勺、金属勺的导热快慢,铜、铝、铁等金属材料的导热性能 比拟。通过对不同材料导热性能的比拟,建立学生对于“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

28、能是 不一样的”这一初步认识。学生们通过交流活动,意识到实验方法的选择和改进对实验数据 的准确性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说前面几课的研究活动突出的是热传递方式的探究,那么本 课中“哪个传热快”这一活动,注重的那么是导热性能的比拟。通过实验探究,学生了解不同 物体的传热性能是不同的,从而为下一课做个保温杯积累知识和经验。【学情分析】关于热现象,学生在三年级上册“水”单元已经有所了解。在本单元,学生将继续观察、探 究物质在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不易觉察的变化,主要是热胀冷缩现象,以及热量转移(传递)相同的条件温度、水分、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各3粒、阳光、空气。不同的条件提供土壤和不提供土壤。实验方法A.准

29、备两个盆;B.在一个盆里铺上一层土壤,另一个盆里放纸巾;C.在两个盆里各放3粒绿豆种子;D.给两个盆里定期浇同样多的水。7.如何保证两个杯子里浇的水一样多?预测:用滴管浇水,每次滴10滴,并且要定期补水。设计意图:学生第一次设计比照实验,教师需要展示一个完善的比照实验设计计划,给学生 一个很好的示范。全班学生共同研讨完善实验的方法,在研讨过程中培养学生兼顾比照实验 设计中公平性和严谨性,提高学生在计划设计中举一反三的能力。三、研讨一一完善实验计划并实践(一)研讨其他实验计划1.每个实验选一组同学上来汇报,其他小组补充讨论。(1)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分。一组学生展示设计计划,其他同学讨论,完善实验

30、计划。学生讨论:关于土壤这个条件,两组都不放土壤可以吗?学生回答:如果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土壤,那么这两个杯子就都不会发芽,实验结果就不准确 To教师引导:当我们不确定这个因素会不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时,两组就要有所区别,一组 要添加这个因素,而另一组那么不添加这个因素,否那么可能影响实验结论的准确性。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画图。学生讨论:我们把两个杯子里的绿豆放在什么地方呢?预测:阳台上、房间里(阳光也会透进来)、学校走廊上。(2)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阳光。一组学生展示设计计划,其他同学讨论,完善实验计划。如果把两组绿豆放在不同的地方,可能会导致空气、温度等条件不一致,要把两盆绿豆放 在一起保证阳

31、光条件不同,该如何如何操作?学生预测:可以给其中一个罩上黑塑料袋。塑料袋罩起来会导致空气不流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预测:在黑袋子上扎几个小孔保证空气的流通。教师引导:(出示材料实物)一盆可以用黑色大塑料桶罩住,另一盆用透明塑料桶罩住。的过程。通过前一课对热传导的深人观察研究,学生们已经认识到热总是从温度较高的局部传向温度 较低的局部。那么不同材料的物体放在相同的热源中,它们导热速度相同吗?哪个快,哪个 慢?通过设计研究导热比赛的活动,学生将学习区分热的良导体与不良导体,进而理解不同 导热性能的物体有着不同的用途,生活中我们要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导热性能的材料。本课的 “三种金属传热比赛”的实验

32、设计,完全建立在前一课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设计的基础 之上,对于实验中蜡烛油和感温油墨的运用,学生会借鉴已有经验,把原来是单一的观察, 设计成横向的比照实验,这也是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在思维上获得的又一提升。【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2 .从热量的传递角度认识效率。科学探究目标.尝试基于所学的知识,提出有针对性的假设。1 .熟练操作不同材料物体的导热性能实验。2 .运用比拟和归纳的方法从实验证据中发现物体导热性能的差异。3 .能够分析制造某种物品时选择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的原因。科学态度目标.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1 .意识到实验方法的选择

33、和改进会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产生影响。2 .关注科学调查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乐于进行科学的调查。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 .发现材料因为导热性能的不同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同的应用。2 .了解技术的开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开展。【教学重难点】重点: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照实验。难点:学生能明确比照实验的关键要素,能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比照实验的设计。【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塑料勺、木勺、钢勺、杯子、热水、蜡烛油、感温油墨、铁丝、铝丝、铜丝、酒 精灯、火柴、湿布、护目镜,温度变化记录表,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金属导热性能演示器。【教学过程】一、聚焦1 .出示教科书70页的图片。2 .提问:这些厨房

34、里的用品,哪些传热快?哪些传热慢?3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汇报交流。4 .教师继续提问: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在传热方面有什么不同?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或者视频资料,展示厨房中的工具和工作情形,让学生们思考生活中不 同的材料在传热性能上是否有差异。二、探索(一)活动一:塑料勺、木勺、金属勺的传热比赛.实物投影:出示大小相同的金属勺、木勺、塑料勺。1 .提问:如果同时将它们放在热水中,进行一次传热比赛,预测一下谁是冠军?请设计一个 实验方案,来证明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2 .小组讨论自己的实验方案。3 .交流实验方案:怎样倒水?怎样放汤匙?蜡涂在哪里?4 .出示课件:还要注意些什么?学生讨论说一说。5

35、.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6 .汇报实验情况。7 .小结:不同材料的热传导本领各不相同,金属材料的传热较快,塑料、木头等材料传热较 慢。像实验中的金属材料那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叫热的良导体。像塑料、木头等材料,导 热性能弱的物体叫热的不良导体。设计意图:观察三种材料的传热性能,用蜡的熔化过程反映热传导的过程与特点,有助于学 生理解热传导概念。这一实验的进行使学生获得了十分丰富的感知,学生对热的良导体和热 的不良导体有了初步的认识。8 .实验中还有什么新的发现?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解决的?9 .课件出示概念并板书。10 .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方面应用了热的不良导体和热的良导体?11 .刚才

36、的实验,大家已经证明金属是热的良导体,传热本领很好,是不是所有金属的传热本 领一样好呢(传热速度的快慢)?设计意图:学生比拟了不同材料勺子的导热性能后,认为金属材料导热性能好,那么所有的 金属材料导热性能是否一样呢?引出后边的实践活动。通过实验研究铜、铝、铁三种不同的 金属材料,认识不同金属的导热性能是有差异的。(二)活动二:比拟铜丝、铁丝、铝丝的导热性能.课件出示三种金属丝,分别是铜丝、铁丝、铝丝。请大家猜测一下,哪种材料的传热速度 快一点。1 .学生根据材料,设计实验方案。2 .提问: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用蜡的熔化来感知物体的冷热,这种方法有什么缺乏?你还有 什么其他方法吗?3 .教师出示实

37、验材料。根据材料,我们能不能设计一个更加科学的实验方案?4 .师生一起交流、讨论实验方案与实验考前须知。5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认识到实验需要控制一定因素,强调如何做到平安的实验。对于导热比 赛的实验观察活动,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材料后,可以给学生留出较多时间,让学生根据实际 条件与效果选择实验方案,自主开展研究。6 .汇报交流:同样都是金属,但它们的导热速度也是不同的。7 .实验中还有什么新的发现?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解决的?设计意图:在上一个实验中,学生知道金属材料的导热性能较好,但是不是所有的金属的导 热性能都一样好呢?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知道不同的金属材料,其

38、导热性能也不相同。在 实验中,让学生意识到实验方法的选择和改进会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产生积极影响,感悟到 人类对于科学探究的不懈追求。三、研讨.提出问题:不同材料的物体,传热的快慢相同吗?什么材料传热更快?1 .学生说说观察到的现象和相关思考。2 .组织学生在全班交流各自的实验结果。师生共同总结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的概念和 特点。设计意图:通过实验的观察和记录,让学生在证据的基础上主动论证,不同材料的传热性能 是不一样的,师生达成共识。3 .师生一起分析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用途。设计意图:让学生思考更多材料的导热性能,从而理解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拓展.回顾思考:锅

39、主要用什么材料制造的?为什么用这种材料制造?锅把又是用什么材料制造 的?为什么?设计意图:学习是为了应用,把对金属的传热性能的研究与相关应用联系起来,增加学生对 于科学的探究兴趣,更让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有了实实在在的落脚点。1 .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热的良导体?哪些地方需要热的不良导体?课外进行科学调查活动, 继续研究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设计意图:培养孩子课外科学调查的能力,让学生乐于进行科学调查,从而了解到科学技术 的开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的开展和进步。【板书设计】哪个传热快r热的良导体:金属(铜铁铝)比照实验L热的不良导体:塑料、木头4.7做个保温杯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旨在探究保

40、温杯和保温瓶内胆的原理,揭示其中关于热的物理规律。保温杯一般是陶瓷 或不锈钢的,设计有真空层,顶部带盖,密封严实,是从热传递的多个方面去研究设计的, 做到尽量减少热量的损失,从而到达保温的效果。本课所设计的活动其实是观察常用材料的导热性能,说出它们的主要用途,帮助学生更深入 地了解生活中保温、散热等技术的应用。本课有三个活动:活动一是将同样多的、相同温度 的热水倒入不锈钢杯、陶瓷杯、塑料杯中,测量哪一杯水凉得慢,让学生认识到金属吸热快, 散热也快,是热的良导体;塑料吸热慢,散热也慢,是热的不良导体。活动二是测量比拟各 种方法的保温效果,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各种材料的保温效果进行观

41、察比 较,明白制作保温杯该选用什么材料比拟合适。第三个活动是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一个保温 杯,并通过存放冰块,检测保温杯的效果。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可以作为本单元的一个嵌入 式的评价内容。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任何设计都不是完美的。一个设计在某一方面是最好的, 在其他方面可能就有缺陷。在设计时,如本钱、平安性、外观、环境影响以及方案失败等其 他因素也是需要考虑的。【学情分析】通过前几课对热传导的深入观察研究,学生们已经认识到热总是从温度较高的局部传向温度 较低的局部;认识了热在固体中的传递特点,并比拟研究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的导热性能。 本课所设计的活动其实是对热的良导体与不良导体的解释和运用,帮助学生更

42、深入地了解和 掌握哪些材料是热的良导体,哪些材料是热的不良导体。【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2 .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3 .保温、散热技术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科学探究目标.根据热传递的原理设计制作保温杯。1 .研究哪种保温方法保温效果较好。2 .尝试自主设计产品,在研究后改进产品。3 .创作科学小论文等呈现保温杯探究的过程与结论。科学态度目标.激发设计研究保温杯的兴趣,能不断进行尝试和创新。1 .关注他人的探究成果,乐于提供自己的探究经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保温制品,体会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2 .讨论技术包括人们利

43、用和改造自然的方法、程序和产品。3 .感受到科学家与工程师的工作可以推动科学的开展与技术的进步。【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热传递的原理设计制作保温杯。难点:研究哪种保温方法保温效果较好。【教学准备】学生准备:不锈钢杯、陶瓷杯、塑料杯、热水、温度计、配套的杯盖、泡沫塑料、毛巾、一 些包裹杯子的材料、冰块、实验记录表、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保温瓶内胆。【教学过程】一、聚焦1 .出示教科书73页图片:冬天喝热水,让我们更舒适。2 .提出问题:怎样让热水盛在杯子中不容易变冷?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熟悉的图片,激发研究热传递的兴趣,并由学生自己提出想 研究的问题,防止学生被动学习,表达出学生学习的

44、自主性。二、探索(一)活动一:测试比拟各种保温效果的方法.今天老师带来了三种杯子,知道这些杯子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吗?1 .如果在杯中倒入同样多的、相同温度的热水,你们觉得哪个杯子中的热水会凉得慢一些?2 .学生做出猜测,并说出理由。3 .学生实验,交流汇报:用手捂在不同材料的杯壁上有什么不同的感觉?是什么原因引起的?4 .小结: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所以水温降得快;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 所以水温降得慢。5 .讨论:怎样使杯中的水凉得慢一些?有哪些方法?6 .小组交流,老师板书。(预设五种方法:无盖、加盖、外包毛巾、加盖+外包毛巾、嵌入泡 沫塑料).提问:你们认为哪种保温方法

45、最好?7 .讨论:实验中应注意些什么?怎样比拟才公平?(预设:倒入杯内的水量和水温、测量水 温的时间、放入温度计的时间、温度计的初始温度是否相同)设计意图:学生依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设计方案,探讨制作保温杯的方法,体验设 计的程序和方法。8 .课件出示实验注意问题,实验记录表。9 .学生开展实验活动,教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时间,让学生按自己的设计进行实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10 .师生交流实验结果。(1)不同材料的杯子保温效果研讨(组内不同材料的比拟)。展示实验记录表,观察数据,发现了什么?思考:这些发现能说明什么?生活中有哪些实际运用?设计意图

46、:通过小组内不同材料的杯子在相同时间里降温实验的比拟,了解不同材料传热能 力也不同,进一步认识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2)相同材料保温效果研讨(不同小组间相同材料的比拟)。展示实验记录表,观察数据,发现什么?思考:这些发现能说明什么?哪种保温方法是最有效的?生活中有哪些实际运用?设计意图:通过相同材料不同保温方法的比拟,了解保温杯的保温原理,并对热的良导体与 热的不良导体进行解释和运用。(二)活动二:制作一个保温杯.提出问题:如何制作一个保温杯?1 .课件出示材料与制作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一个保温杯;杯外包裹物厚度不超过3厘 米。2 .讨论:小组讨论制作保温杯的方法。3 .交流:交流各

47、组制作保温杯的方法,并交流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4 .制作:小组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一个保温杯。5 .测试:在杯中存放冰块,测试和比拟各组保温杯的保温效果。6 .展示:观察比拟各组保温杯的制作方法,分析自制保温杯的优缺点。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经历设计制作测试展示等一系列完整的活动过程,逐步培 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实践能力。三、研讨.提出问题:制作保温杯时,我们需要从哪些方面考虑减少热量的传递?1 .师生交流设计的内容,并动手检测实际效果,交流分析观测的效果。2 .进一步设想,我们还可以做哪些方面的改进?设计意图:通过实验和记录,学生获得了数据。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保温只能减缓物体温度的变化,而不能保持原来的温度。四、拓展.教师出示保温瓶的内胆以及课件图片。1 .学生了解保温瓶内胆的设计原理。2 .教师提出课外科学调查任务,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保温技术和散热技术。设计意图:把保温瓶的结构与功能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