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统计 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统计 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六单元统计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一、教学内容例1理解众数的意义及特点。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例2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根据数据的变化进行数据分析和合理的推测。二、教学目标1 .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 上的意义。2 .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3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 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 测。三、编排特点1.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
2、,教学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 图。教材在编排本单元内容时,注意通过与先前统计知识的联系,帮 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如,众数的含义就是通过与平均数的对比来认 识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也是由单式折线统计图引出的。这样既有助于 加深对前面所学统计知识的理解,也便于对新知识的领悟。2.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凸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本单元所选素材涉及到体育、气象、消费等方面,不仅扩大了学 生处理信息的范围,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同时体会到统计知识的作用,明确学习目 的。四、具体编排例1编排思想:&S61656;创设舞蹈比赛选拔队员的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S61656;呈现了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通
3、过全班的交流,教师进行总结,给出了明确的答案。;给出众数的概念,突出其特点。教学建议:&S61656;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从一组数据的极差和均匀程度分析怎么确定身高, 再汇报交流。&S61656;给出众数概念后,注意让学生在分析比较中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 数的联系和区别,进而理解为什么用众数来确定队员的身高,理解众 数的统计意义。做一做编排思想:;呈现学生视力分布的数据,整理 和描述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S61656;体会中位数和众数的不同特点。;安排调查学生视力的实践活动。&S61656;通过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平均数和众数的应用。教学建议:&S616
4、56;引导学生独立分析、汇报交流。&S61656;根据中位数和众数来分析学生视力的分布情况。;第3小题,可开放,学生能说出道理便可。;第5小题,要真正搞一次实践活动,进行数据分析。练习二十四第2题,虽然两名队员平均成绩一样,但是甲队员的成绩分布更 稳定、均匀,更适合参加比赛。第4题,通过整理数据让学生理解: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 只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第5题,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第6题,进一步感受众数在统计中的作用,体验统计在决策中的 重要价值。例2编排思想:&S61656;利用复式统计表给出中国和韩国第9-14届亚运会获金牌情况,
5、再用 单式折线统计图分别进行描述,让学生比较两国金牌数量的变化情况。;发现这样比较不是很直观方便。&S61656;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明明给出提示。&S61656;让学生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聪聪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和特点:便于 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和差异性。;提出4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S61656;结合数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建议:;引导学生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比较均可。&S61656;比较的问题可多样,如增减变化情况和相差情况等。;注意在已有知识的
6、基础上学习:让学生回忆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成复 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S61656;教师归纳画图的方法和规范性。&S61656;结合回答问题认识统计的意义。做一做编排思想:通过回答问题,进一步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便于比较两 种数据的变化趋势和差异性。教学建议:引导学生通过复式折线统计图,进一步学会分析数据,通过比较 发现:两人成绩总体上都在上升,但是李欣是稳步上升,刘云则波动 较大,不稳定。由此可预测比赛成绩李欣可能好于刘云。练习二十五第1题,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男生和女生都在增高,但13岁后女 生趋缓。第2题,进一步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体验统计在决策中的 重要价值。第4、5题,面对不同
7、的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量,体验统计 在决策中的重要价值。五、教学建议1 .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教学。教学本单元时,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与所学知 识的对比,体会统计量的含义及统计图的特征和适用范围。如,教学 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可先用单式折线统计图分别表示两组数据,让学 生体会到,单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应出一组数据的增减变化, 但在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时就不方便了,由此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 从而使学生深切体会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加深对折线统 计图的认识。2 .注重对统计量的意义的理解,避免简单的统计量的计算。教学中应避免单纯从计算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统计知识,应当注 意对
8、统计量意义的理解。如众数,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众数,会 求众数,更要注意结合具体数据理解众数的作用和特点。如教材第 122页例1要解决“挑选身高是多少的队员参赛比较合适? ”这一问 题,实际上就是选用合适的统计量来描述15个候选队员的身高的集 中情况,教材先让学生用平均数、中位数来描述,发现不能很好地反 应身高的集中趋势,然后引出众数,由此体会众数的特点:在一组数 据中,如果个别数据有很大的变动,且某个数据出现的次数最多,此 时用该数据(即众数)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就比较适合。教 学时则可按此思路帮助学生理解众数的统计意义。3 .教学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
9、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是学习统 计知识的首要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应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 从事简单的统计活动,如调查同学们的视力情况、所穿鞋子的号码、 喜爱的电视节目等。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各种活动中,留给他 们足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时间与空间,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同 伴的合作与交流。从事统计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起到引领、指导的作 用,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学生的讨论:你们准备如何收 集数据;用什么方法展示数据;哪些数据经常出现;数据反映出什么 趋势;从这些数据中能得到什么结论;从这些结论中能预测到什么等 等。4.适当把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教学要求。关于选择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作
10、为一组数据的代表问题,学生 较难理解,有时没有唯一正确答案,只有合适与否的问题。因此要开 放些。注重学生结合实际问题对这三个统计量的联系和区别的理解,淡化纯数值的计算。综合应用打电话;教学目标:通过这个综合应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 切联系 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同时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 理的思维能力。&S61558;编排思想:1 .探索最优方案(每个人都不空闲)。2 .发现规律(第n分钟接到电话的人数是前nT分钟接到电 话的学生总数加1 (老师),前n分钟接到电话的学生总数是2的n 次方减1 )o.应用规律。;教学建议:1 .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全班汇报交流。2,提示学生利用画图表的直观形式解决问题。3.数学模型是一种理想化的理论,要事先设计好具体通知方 案(包括每人的通知对象)和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