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案例《“扶”与“放”》四下第一单元《电路出故障了》教学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案例《“扶”与“放”》四下第一单元《电路出故障了》教学案例.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扶”与“放”一-四下第一单元电路出故障了教学案例【案例背景】新课标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探究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科学素 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探究活动大体有以下两种 情况,一种是教师为学生设计好了各种实验式探究活动,让学生或个体或群体探 进行究,就连结论都是固定的,可是探究的成分有限。另一种是让学生随便怎样 去探究,表面看是走了课改新路,学生全面参与了探究,但是不难看出这体现了 两个极端,前者都是“扶”,后者都是“放二而“扶”与“放”应该是个辩证关 系,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关键就是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 如何适当地“扶”与“放北【案例描述】本
2、课是电单元的第四部分内容,学生在经历从“点亮我们的小灯泡”到“让 更多的灯泡亮起来”的活动中,会碰到灯泡点不亮的问题。他们会迫切希望发现 影响小灯泡发光的若干问题,并对故障电路进行检测、修理,顺着学生的思路, “电路出故障了” 一课就顺理成章地进行了。整节课关注如何指导学生运用科学 的方法进行检测,通过活动让学生理解电路检测的重要意义,并在此过程获得全 面发展。整个过程是从了解电路的基本内容到对故障电路的分析,然后探究解决 问题的方法,最后实施检测和修理。2018年3月15日,吴晓老师对进行期初听课时,我展开了本课的教学。课 后吴老师对我的几点建议让我深有感触,尤其是在本课中的“扶”与“放”的
3、关 系的思考。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本单元的探究作业:做一个电路检测器,我对本课的教 学内容进行了一定的调整。现场教学片段:第一环节:教师出示一个灯泡不亮的电路,让学生来猜测哪一部分出现了故 障。追问怎样检测哪一部分出现故障。(根据课堂实际,学生会想到用好的元件 一个一个试过去。)第二环节:教师出示电路检测器,示范给学生看怎样使用,从电路检测器检 测前需要自检,到各个部位怎样使用电路检测器,比如电池、电池盒、灯座的检 测方法,讲解十分详细。第三环节:给每个小组提供一套简单电路元件,其中有一个元件是有故障的。 请每个小组先连接电路,然后用教师提供的电路检测器进行检测,找到故障的地 方再拿着故障的元件
4、到教师这里换取正常的元件,再次连接看看是否检测正确。最后布置制作本单元探究作业: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个人感悟:“扶”大于“放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首先问题的发现是来源于我提供给孩子的一个故障电路, 是一个由教师抛出的探究活动,学生兴趣还可以。但是在学生发现用正常的元件 替换可能发生故障的元件太麻烦的时候,我直接就拿出了电路检测器,没有给学 生一定的思考探究空间。最后在电路检测器的使用方法上的教学讲得“面面俱到”, 全程“扶”着学生,“放”的空间非常非常小。吴晓老师听完本节课后,指出我在设计本节课时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当 学生看到电路检测器时非常兴奋和感兴趣,迫不及待地想使用,但是教师一直在 讲
5、解甚至对每个元件的检测方法,一些是学生没有遇到的情况,所以学生听课效 率很低。过于“扶”,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不够。吴晓老师建议我应该以更“放” 的形式来设计本节课,可以从一开始的故障交给学生自己发现,自己自发地想要 解决这个问题时,自然而然引出电路检测器,先给学生自己探索再去解决问题, 学生的收获会更大。改进教学片段:第一环节:教师出示一个灯泡不亮的电路,让学生来连一连,学生自主发现 灯泡不亮,自发猜测哪一部分出现了故障。追问怎样检测哪一部分出现故障。交 给学生自己去尝试,让他们自己发现用正常的元件替代是很麻烦的。第二环节:教师出示电路检测器,示范给学生看怎样使用,讲解电路检测器 的原理,以
6、及电路检测器检测前需要自检。第三环节:给学生自己一套电路检测器去尝试检测,给每个小组提供一套简 单电路元件,其中有一个元件是有故障的。请每个小组先连接电路,然后用教师 提供的电路检测器进行检测,找到故障的地方再拿着故障的元件到教师这里换取 正常的元件,再次连接看看是否检测正确。他们会发现一些元件的检测的注意点, 若无法解决再由教师带领解决,带着问题在课堂中收获会更大。最后布置制作本单元探究作业: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个人感悟:有“扶”有“放”改进后,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去探究,从“放”的角度设计这节课,情境贯 穿始终。在电路检测器使用方面也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从“扶”:介绍电路检 测器的原理和基
7、础的使用方法后,“放”:给学生自己尝试使用,有些问题学生会 自己思考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可以放让学生带着目的来听教师讲解。【教学反思】.打好“放”的基础在给学生更多的探究空间时要考虑到学生的特点,不能一味地“放”,同时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放”打好基础。有一部分学生喜欢依照书上的 设计去实验,思考新问题的能力不强。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并及时肯定。 同时要让孩子养成有依据地提问而不是为了提问而随意想出。当然还要培养孩子 的自信心,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要相信自己的观点;在全班汇报和 回答问题的时候,鼓励学生大声地把自己的答案说出来。1 .搭建“放”的平台在科学教学中要更好地“放手”,需要搭建一个合适的平台,即设计合理的 探究活动。一个好的探究活动首先需要一个适合学生研究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 有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发现。教师要为科学探究活动进行充分地准备,因 为科学探究活动本身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实验中会出现什么问题这都是不可预料 的。所以教师在课前应对各项实验探究活动进行反复实验,预设实验失败的可能 性原因。当然科学探究活动还需创设情境,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 探究学习。教师为学生搭建好平台,进行一定的“扶”,然后恰到好处的“放”,才能把 我们的探究式教学引向深入,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探探究能力,从而提高学生 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