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梳理与阶梯训练(解析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0351575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5.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梳理与阶梯训练(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梳理与阶梯训练(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梳理与阶梯训练(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梳理与阶梯训练(解析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梳理思维导图:重点字词:舜发于吠quin)亩之中:舜在历山耕田,后被尧起用,成为尧的继承人。发,兴起,指被任用。吠亩, 田地。傅说(yu6)举于版筑之间:傅说原在傅岩为人筑墙,因以傅为姓,后被殷王武丁任用为相。举,选拔、任 用。版筑,古人筑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再用杵函口)夯fhang)实。筑,捣土用的杵。胶鬲(ge)举于鱼盐之中:胶鬲原以贩卖鱼盐为生,西伯(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王。后来,他又辅佐周 武王。管夷吾举于土:管仲名夷吾)原是齐国公子纠的家臣,纠与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争夺君位失败, 管仲作为罪人被押回齐国,后经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用为相。士,狱官。举于士

2、,从狱官手中释放出 来,进而得到任用。孙叔敖举于海:孙叔敖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相。百里奚(XI)举于市:百里奚,春秋时期虞yii)国大夫。虞亡后被俘,由晋入秦,又逃到楚。后来秦穆 公用五张公羊皮把他赎出来,用为大夫。市,集市。饿其体肤:使他经受饥饿之苦。空(kong)乏其身:使他身处贫困之中。空乏,财资缺乏。行拂乱其所为:使他做事不顺。拂,违背。舌L,扰乱。动心忍性: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曾(zeng)益:增加。曾,同增。恒过:常常犯错误。衡于虑:思虑堵塞。衡,同横,堵塞、不顺。作: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

3、人们了解。征,征验、表现。发,显露、 流露。喻,了解、明白。例如2:李自成是农民革命史中一位伟大的人物。他从陕北发动革命,以抗粮均田为号召,转战十余年,推 翻了明朝的统治。但是,他容易为胜利所陶醉,无视了关外的大敌,终于为满洲人所乘,遭受了失败。证 明了死于安乐的道理。【点睛】参考译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选拔任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 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 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 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

4、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 他的性情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 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 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害,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 使人灭亡的道理了。五、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 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

5、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人那么无法家拂士,出那么无 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8.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舜发于吠亩之中/野芳发而幽香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逐之 C.必先苦其心志/天下苦秦久矣D.人恒过人后能改/及鲁肃过寻阳 19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入那么无法家拂士,出那么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0 .结合全文说说孟子认为怎样才能成才?【答案】B18. (1)通过这些方法来使他内心受到震撼,使他性情坚忍

6、起来,增加他原来没有的才能。2)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 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19. 1首先,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所以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这样才能起到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作用;(2)其次,还要重视人的主观因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主观客观 条件互相结合,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分析】.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答题时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A.兴起,被任用/开;两个故都是因此,所以的意思;C.使痛苦/苦于;D.犯错误/路过;应选Bo

7、.此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1)重点词有:所以,用这些方法来;动,使受到震撼;忍,使坚忍;曾,同增,增加。2)重点词有:入,在国内;出,在国外;恒,经常。18 .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时需要在理清文章内容上作答。在第一段中,作者列举了舜、傅说、 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六位经历磨难成才的人的事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从中可以看出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是艰苦环 境的磨练;通过第二段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的描述,从中可以看出孟 子认为人就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积累了经验教训,从而到达能改的境界,因

8、此要重视人的主观因 素。只有主观客观条件互相结合,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据此答复即可。【点睛】【参考译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高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 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 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 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忍 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 然

9、后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 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害,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 使人灭亡的道理了。比照阅读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各题。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 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那么无法家拂士,出那么无 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日:女忘稽之耻

10、邪?(节选自史记)注:句践:即勾践。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俘,释放回国后,卧 薪尝胆,发愤图强,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焦思:焦虑思考。胆:即胆囊,胆汁极苦。19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2)人恒过然后能改(3)入那么无法家拂士(4饮食亦尝胆也.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词。(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2)女忘稽之耻邪?23 .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防止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4 .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的说法是

11、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答案】. 振作,有所作为经常,常常同弼,辅佐 品尝,尝一尝. (1)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2)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吗?21 .内部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有能匹敌的邻国和外患的侵扰。22 .勾践个人的成长,印证了孟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 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说法;勾践复国,印证了生于忧患的说法。 这一说法依然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虽然我们目前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但依然要有忧患 意识,要自立自强,

12、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其次,国际上依然有敌对或不友好的势力存在,这也要求我们有 忧患意识,才能保持国家的安定,人民的幸福。【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1)大意: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作:振作,有所作为。(2)大意: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恒:经常,常常。(3)大意:(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拂:同弼,辅佐。(4)大意:吃饭喝水之前也要先尝尝苦胆。尝:品尝,尝一尝。21 .此题考查语句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 虚词,查看有

13、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1)故:所以;斯:这;苦:使动用法,使受苦;劳:使动用法,使劳累。(2)女:同汝,你;耻:耻辱;邪: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吗。22 .此题考查文本内容。根据入那么无法家拂士,出那么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的论断,我们不难得出国家防止亡的命运的要 素,就是入那么有法家拂士,出那么有敌国外患,故可以表述为内部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 ,外部有能匹敌的邻国和外患的侵扰。23 .此题考查文本内容。勾践灭吴的故事,可以从勾践个人成长和国家开展两个角度分析。从个人层面,勾践从一个失败者逐渐成 长为成功者,正好印证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

14、肤,空乏其身,行拂 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说法,这是人在困境中自我磨炼的结果。从国家开展的层面,勾践所在的越国,经历了从亡国到兴盛的重要转折,印证了生于忧患的说法,这是国家在内有法家 拂土,外有敌国外患之际兴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在目前依然有现实意义。因为目前我们国家虽然安定,但如果丧失了忧患 意识,就会萌生诸多隐患;其次,在国际层面,依然有敌对势力的存在,可以说不居安思危,国家将处在 危险之中。【点睛】参考译文一: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 身受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

15、来,以不断增长他 的才干。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 脸色上显露出来,流露在言谈中,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 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能匹敌的邻国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往往就容易灭亡。了解到这一切之后, 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害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享乐之中可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参考译文二:越王勾践返回自己的国家,于是就每天让自己焦虑地思索、让自己的身体劳累,还把一个苦 胆挂在座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觉之前都要看苦胆,吃饭喝水之前也要先尝尝苦胆。他常常对自 己说: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

16、所受的耻辱了吗? 二、阅读文言文选段,然后答复下面小题(甲)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 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人那么无法家拂士,出那么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告子下)乙)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日:女忘 会稽之耻邪? 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 劳。终

17、灭吴。(选自史记).解释以下加点字词的意思(1行拂乱其所为)(2人恒过)身自耕作()(4)越王勾践反国 ).仔细阅读乙)文,用/为文中划线句划分两处朗读停顿。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将文中画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U)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2女忘会稽之耻邪?24 .甲文国家要想防止灭亡的命运,必须具备: 。乙文越王最终灭掉吴国的 原因是:25 .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你从中受到怎样的启示?【答案】拂:违背; 过:犯错误; 身:亲自; 反:同返返回。25. 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1)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

18、们了解。 (2你难道已经忘记在会稽山所遭受的耻辱了吗?26. 甲)内有法家拂士,外有敌国外患; (乙)能够卧薪藏胆,居安思危,礼贤下土,与百姓同甘共苦。27. 例如:忧患意识或只有经过艰苦的磨炼才能成就大业(言之有理即可【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1)句意为: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拂:违背;(2)句意为:人常常犯错。过:犯错误;(3)句意为:他亲自到田间种地。身:亲自;(4)句意为:越王勾践回到越过,反:同返返回。25 .此题考查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根底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

19、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意为:穿的衣服没有鲜艳的颜色,他对待贤明的人毕恭毕敬,对待宾客厚礼相赠。故应在采人后停顿。26 .此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 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词语:困:困苦。于:在。衡,通横,堵塞,指不顺。作:奋起,指有所作为。征,征验, 征兆。色,颜面,面色。发于声:言语上有抒发,意为言语愤激。喻,知晓,明白。(2)重点词语:女:通汝,你。耻:耻辱。牙上通耶,吗。27 .此题考查内容理解。从甲文入那么无法家拂土,出那么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可知,国内

20、有法家拂士,国外有敌国外患,才能 使人具有忧患意识,防止灭亡的命运。从乙文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可知,卧薪尝胆,苦思焦虑;从衣不重采 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可知,礼贤下士;从身自耕作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可知,与百姓同甘 共苦。28 .此题考查启示。甲文的中心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文的主题是卧薪尝胆,这两者都有忧患意识。从甲文的论证来看,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 所为;乙文越王勾践历尽艰苦才复国成功;这两者都蕴含着只有经过艰苦的磨炼才能成就大业的道理。 选择一点来谈即可。例如:一个人要成就大事,一定要经历许多艰难困苦的磨炼,只

21、有经历艰难困苦,经风雨,见世面,才能 锻炼意志,增长才干,担当大任。安逸享乐,在温室里成长,那么不能养成克服困难,摆脱逆境的能力,会 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遇挫折、逆境那么消沉绝望,往往导致灭亡。越王勾践失国复国的教训就是很好地例 子。【点睛】参考译文甲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 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 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 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使他的心灵

22、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韧起 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 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 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害,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 使人灭亡的道理了。乙吴王赦免了越王以后,越王勾践回到越国,于是就每天让自己的身体劳累,让自己焦虑地思索,还把一个 苦胆挂在座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觉之前都要看苦胆,吃饭喝水之前也要先尝尝苦胆。他常常对 自己说: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吗? 他亲

23、自到田间种地,他的夫人穿自己织的布 做成的衣服。他吃的每顿饭里几乎没有肉菜,穿的衣服没有鲜艳的颜色。他对待贤明的人毕恭毕敬,对待 宾客厚礼相赠,扶助贫困的人,哀悼死难的人,和百姓们一同劳苦工作。最后终于打败了吴国。三、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各题。(一)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 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 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那么无法家拂士,出那么无 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4、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日: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假设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 毙。再者,不敢纵逸。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假设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 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日: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不知时政得 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朕既在九重,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 四海安宁,便不存意。(节选自贞观政要,有改动)注释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存:抚恤。耽:沉溺。九重:深宫之内。存意:用心操劳国 事。29 .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是 故

25、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实是欲界之仙都 B.拂行拂乱其所为入那么无法家拂士 C.发 征于色,发于声 有时朝发白帝 D.然后人恒过,然后能改 然后知生于忧患 31 .把语段(一)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32 .孟子认为应该如何造就担当大任的人才?结合语段(一)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33 .两文都提出了治国的观点,两文观点有何异同?请结合语段内容具体分析。【答案】. D30 .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原来不具备的才干。31 .让他们经受艰苦环境的磨炼。32 .同:都强调了治国需贤臣辅佐这一内因。语段(一)强调朝廷要有严格执法、直言敢谏的贤

26、士;语段 (二)强调贤臣犹如君主的耳目,要用心操劳国事。异:语段(一)还强调外因也能导致亡国的观点,如果没有匹敌的邻国和外患的侵扰,国家就会灭亡。而 语段二)没有涉及外因。【分析】30. A.代词,这表判断,与否相对;B.违背同弼,辅佐;C.发出出发;D.这样以后,这样以后;应选D。31 .此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所以,通过这些。动,使惊动。忍,使 坚忍。曾益,增加。其,他。32 .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根据选段一第一段中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可知,孟子认为要想造就担大任失才,就一定要让他们以受艰难困 苦环境的

27、磨炼,这样才能增长才干,承担大任。33 .考查比较阅读。相同点:根据语段一中的入那么无法家拂土和语段二中的朕既在九重,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 以为朕之耳目可知,两文都强调了治理国家都需要贤臣辅佐。这是导致国家存亡的内在因素。不同点:语段一中的出那么无敌国外患者强调了如果没有势力与地位相匹敌的国家和外在的忧患,国家 常常会灭亡。这是国家存亡的外在因素。语段二中并没有提到这一点。【点睛】译文:(一)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 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 上天要把

28、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 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鼓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发奋;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 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 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害,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 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二)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侍臣们说:做国君所应当遵循的原那么,必须首先关心百姓。如果用损害百姓的方法 来满足自身的享乐

29、,那就像从自己腿上割肉来充饥一样,肚子填饱了,人也就死了。再说,我从不敢放纵 自己的欲求。我每每思考使人身体受到损害的原因不在别的,都是由于自己贪欲才酿成的灾祸。如果一味 沉溺于吃喝,沉湎于声色,那么这些欲望越多,所受到的损害也就越大,这样既妨害国家大事,又扰乱百姓。 贞观六年,唐太宗对侍臣们说:古代的昏君,他们的耳目都受到蒙蔽,弄不清哪些政策是成功的,哪些 政策的失败的,帝王不知道自己有哪些过错,于是渐渐导致国灭身亡。我既然住在深宫之内,不可能完全 知道天下所有的事情,所以希望你们诸位起到我的耳目的作用。不要以为国家太平,边疆安宁,就不用心 操劳国事了。.阅读下面甲、乙两个语段,完成问题。甲

30、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 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 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人那么无法家拂士,出那么无 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入:指在国内。法家拂(bi) :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王的贤士。拂,同弼,辅佐。出:指在国外。敌国: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敌,匹敌、相当。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常处忧愁祸害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享乐之中可以使人灭亡。重点句子:1 .困于心,

31、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译文: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流露在言 谈中,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2 .入那么无法家拂士,出那么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译文:(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如果没有能匹敌的邻国和外患 的侵扰,这个国家往往就容易灭亡。3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译文:一定要先使他内心痛苦,筋骨劳累。4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译文: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受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课内阅读一、阅读课文,答复以下问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

32、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 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 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那么无法家拂士,出那么无 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解释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人恒过)衡于虑) 行拂乱其所为() 法家拂土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乙洛阳处天下之中,挟靖、电之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盖四方之必争之地也。天下 当无事那么已,有事那么洛阳必先受兵。予故尝曰: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方唐贞观、开元之间,

33、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千有余邸。及其乱离,继以五季之酷。其池 塘竹树,兵车蹂蹴,废而为丘墟;高亭大榭,烟火焚燎,化而为灰烬;与唐共灭而俱亡,无余处矣。予故 尝日:园囿之兴废,洛阳盛衰之候也。且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褒而知;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囿之兴废而得。那么名园记之作,予岂 徒然哉!呜呼!公卿大夫方进于朝,放乎一已之私,自为之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得乎?唐之末路是已!宋李格非书洛阳名园记后)注淆fxiao):山名。晶mian):古隘道名。襟喉:喻要害之地。走集:出入必经的要地。治 乱:即太平和动乱。后文的治忽同治乱。候:征兆。五季:指五代,即后梁、后唐、后晋、 后汉、后周。蹂蹴:

34、蹂蹒。囿y6u):饲养动物的园地。(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人恒过 衡于虑 予故尝曰 化而为灰烬 (2)选出以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A.国恒亡/去国怀乡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皆以美于徐公 C.欲退享此/欲报之于陛下也 D.盖四方之必争之地也/何陋之有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天下当无事那么已,有事那么洛阳必先受兵。(4)乙文第二段园囿之兴废的事例印证了甲文中 的观点。(5)谈谈乙文给你的启示。【答案】(1) 犯错误 同横,堵塞,不顺 曾经 成为C(3)这样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天下如果经常太平无事也就罢

35、了,一旦有战事,那么洛阳总是首先遭遇战事。(4)入那么无法家拂土,出那么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5)乙文启示我们要有忧患意识,不要贪图享乐。只有心怀一定的危机感和忧虑感才能使我们在当今社会 如此剧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寻求立足之地。【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理解。解答此题,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平时积累, 根据句意理解词意。句意为:人常常犯错。过:犯错误。句意为:思虑堵塞。衡:同横,堵塞,不顺。句意为:我因此曾说。尝:曾经。句意为:化成灰烬。为:成为。(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理解。解答此题,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平时积累, 根据句意理解词意,最

36、后将两个词语的意思进行比照作答。A.名词,国家/名词,国都;B.介词,在/介词,比;C.用法和意义相同,动词,想要;D.结构助词,的/宾语前置句的标志,不译;应选C。(3)此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翻译的要求是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册U、调、换、补、移。 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所以,用这种方法来;忍,使坚忍;曾,同增,增加。重点词:当,如果;已,罢了;受兵,遭遇战事。(4)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园囿之兴废,洛阳盛衰之候也句意为:馆第园林的繁盛或 消灭,就是洛阳兴旺或衰败的征兆啊。甲文第二段入那么无法家拂土,出那么无敌国外患者,

37、国恒亡的意 思是: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 外国的祸害,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乙文第二段园囿之兴废的事例印证了甲文的这两句的观点。(5)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由乙文第三段且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褒而知;洛阳之 盛衰,候于园囿之兴废而得可知,本文论证从洛阳的盛衰可以看出国家的治乱,洛阳园林的兴废可以看 出洛阳的盛衰。用一句话来说,洛阳园林是国家治乱兴衰的晴雨表,对朝廷的腐败提出了强烈的忠告,表 现了作者对衰微的国势的清醒认识和深刻忧虑。联系我们的生活,乙文启示我们要有忧患意识,不要贪图 享乐。【参考译文】【甲】舜从田野耕

38、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高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 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 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 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扰乱其人业已开始的行动,这样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忍 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奋起;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 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 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

39、害,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 使人灭亡的道理了。【乙】洛阳地处全国的中部,拥有靖山、海池的险阻,算是秦川、陇地的咽喉,又是赵、魏争着向往的地方, 是四方诸侯一定会争抢的地方。天下如果经常太平无事也就罢了,一旦有战事,那么洛阳总是首先遭遇战事。 为此我曾说过:洛阳的兴盛和衰败,是天下太平或者动乱的征兆啊。正当唐太宗贞观、唐玄宗开元盛世时,公卿贵族、皇亲国戚在东都洛阳营建公馆府第的,号称有一千多 家。等到后期遭受动乱而流离失所,接着是五代的惨痛破坏,那些池塘、竹林、树木,被兵车践踏,变成 一片废墟。高高的亭阁、宽大的楼台,被战火燃烧,化成灰烬,跟唐朝一起

40、灰飞烟灭,没有留下一处。我 因此曾说:馆第园林的繁盛或消灭,就是洛阳兴旺或衰败的征兆啊。况且天下的太平或动乱,从洛阳的兴衰就可以看到征兆;洛阳的兴衰,又可以从馆第园林的兴废看到征 兆,那么洛阳名园记这作品,我难道是徒劳无益、白费笔墨的吗?唉!公卿大夫们现在正被朝廷提拔任用,放纵一己的私欲,为所欲为,却忘掉了国家的太平或动乱的大 事,想以后退隐了再享受这种园林之乐,能办得到吗?唐朝最后覆灭的情形就是前车之鉴啊!(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 .这几位古代贤能的人所处的时代不同,但是他们的经历有什么共同点?4 .孟子认为一个国家怎样才能防止灭亡?5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41、 o.划线局部使用了 论证方法。【答案】. 错误 堵塞、不顺 违背 辅佐1 . 1)译:使他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2)译: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2 .都经历了艰苦磨练,最终成就了非凡的事业。(意思相近即可).入那么有法家拂士,出那么有敌国外患。3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举例【分析】.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句意为:人常常犯错。过:错误。句意为:思想阻塞。衡:堵塞、不顺。句意为: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拂:违背。句意为: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拂:辅佐。1 .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1)重点字词:所以,用来(通

42、过那样的途径来);动,使惊动;忍,使坚韧;曾,同增, 增加;能,才干。2重点字词:故,所以;任,使命;于,给;是,这样。2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在通读文章,了解文章大意的根底上进行分析。从第一段舜发于 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可以 看出,这六个人的共同特点是他们在担当大任之前,都曾饱经忧患,经历过坎坷艰难的人生历程。正 因为付出了非同寻常的代价,这些圣贤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成就一番宏大的事业。3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第二段入那么无法家拂士,出那么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的意思是: 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

43、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 祸害,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故一个国家防止灭亡的方法为:入那么有法家拂士,出那么有敌国外患。4 .此题考查对文章中心论点的分析。本文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 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鼓励人发奋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 接着,作者从一个人的开展和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那么生、安乐那么亡的道理。最 后水到渠成,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故中心论点为: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5 .此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

44、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的意思是: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 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 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这里是例举六位古代贤能的人,故属于举例论证。【点睛】【参考译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 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 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

45、 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 情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 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 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害,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 使人灭亡的道理了。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 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

46、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 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人那么无法家拂士,出那么无 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6 .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国上下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C.行拂乱其所为/入那么无法家拂士D.曾益其所不能/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8 .第一段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他们经历上的共同点是什么?作者借此想要说明什么道理?【答案】. B7 . (1) 一定要先使他内心痛苦,使他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2)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 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共同点:都出身卑微,都是经过艰苦的磨练后才成就不平凡的事业。道理: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A.举:被举荐/全;是:都解释为这;C.拂: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违背,使不顺/通弼,辅佐;D.曾:通增,增加/用在否认副词不前,加强否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