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节初中历史课为例的课例研修报告.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0332039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5.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一节初中历史课为例的课例研修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以一节初中历史课为例的课例研修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一节初中历史课为例的课例研修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一节初中历史课为例的课例研修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以一节初中历史课为例的课例研修报告课例研究,是基于日常教育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在 教学过程中持续进行实践改进,直至问题解决的一种研究活 动。它具有基于专题、持续研究、见证效果、形成成果等特 点。课例研究在改进教学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本文拟 通过一节初中历史课的研究实例加以详细阐释。一、确定研究主题和教学内容。课例研究以课例为载体进行规范深入的教学研究,主题 明确,彼此之间的对话能够围绕主题聚焦,有很强的针对性 和实效性,对提升教研品质和改进课堂教学有较好的效果。一般来说,课例研究首先必须明确研究的主题,在此基 础上设计和开设与主题相一致的研究课,围绕主题来设计和 实施教学。比方,按照义务

2、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 的要求,中学历史课程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 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对发生的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 以及其中的重要历史人物进行客观的分析与评价,理解人类 历史开展的必然规律,自觉培养学生促进社会开展和服务当 今社会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但是我们在相关的调研 中发现,当前的初中历史课教学与新课程的目标要求还存在 着不同程度的差距:注重历史知识的获得胜过学生深入的理 解;强调教师课堂的讲授胜过学生的讨论,认识历史陷入人 云亦云;忠实课本教材的范围胜过课程的二次开发,以本为 本替代全面学习;追求课堂知识的目标胜过其他目标,讲练 结合无视导学育人,等等。因此,课程

3、标准的要求与课堂教学的现状之间存在的差 距就成为学校教学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上述种种亟待 解决的问题,课例研究小组确立以突破机械记忆导向的初中 历史有效教学策略为研究的主题。其次,要进行以课为例的课堂教学研究,必须选择一个 合适的内容单元,为课例小组的研究搭建一个对话交流的平 台。如,针对上述专题,课例研究小组选择浙教版历史与 社会8年级第6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中第三 局部“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的第一课“屈辱的岁 月”,其内容主要是讲述从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西 方列强对中国发动的四次主要的战争,和面对列强入侵中国 掀起的悲壮对抗史实以及在此期间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 的

4、四个不平等条约。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引导 学生自主学习,了解近代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 争和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及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 狂潮,认识殖民主义的侵略本质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二是 通过讨论、比拟归纳等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四个不平等条约 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二、带着目的观察,畅所欲言表达。旨在改进课堂教学的研究都是在教学中进行的,所有参 与人员都需要进入课堂集中关注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有针 对性的课堂观察,从而对主题进行思考和判断。例如,课例 研究小组提出如下一些问题以引导大家进行有针对性的观 察:“请统计本次课上执教教师采用的教学策略有哪 些。”“在执教教师

5、所采用的教学策略中,哪些对突破机械 记忆方面有效果?请结合具体的教学情景陈述。”“在执教 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策略中,哪些对突破机械记忆效果不明显 甚或没有效果?请结合具体的教学情景陈述。”“除了本次 课上执教教师所尝试的教学策略外,你认为还有哪些策略可 以尝试?请结合具体的教学情景陈述。”课堂教学改进的研究特别需要发挥群体的实践智慧来解 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在研讨过程中,每位教师 都应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将一个个问题分析透彻,把自 己的思考与判断说个明白。这样,每位教师才能将自己从不 同侧面看到的问题和从不同角度进行的思考汇聚在一起,进 而形成比拟全面和立体的透视。广泛而充分的讨论最

6、终是为 了找到课堂教学改进的出路和方向,而大家从各自的实践经 验出发提出的诸多可以改进教学的建议无疑会大大拓宽执 教教师的视野与思路,从而为后续的实践改进提供良好的认 识与技术基础。持续教学改进研究的过程如下:1 .第一次课试教。首次试教值得肯定的方面:执教教师采用看图说话、对 照比拟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相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所突 破。在课堂上比拟恰当地补充了一些课程资源,促进了学生 对相关历史概念的了解。如,讲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时,执教教师出示一张知识卡“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 民地而言的。它在形式上是独立的,但政治、经济、军事、 外交等受到帝国主义控制和压迫的国家。半殖民地是从国

7、家 的政治地位上看的。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 的,指原有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成分,但 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半封建是从社会经济结构上看 的。”问题发现:学生机械识记的现象依然存在,学生分析、 理解能力的培养没有落实,完整性的知识目标没有达成。原因诊断:(1)在学生还没有对文本作基本了解的前提 下,教师实施有关“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战 争”的看图说话环节,进行相关知识的迁移和应用不切实 际,致使学生只能被动地从课本上找相关信息并做机械的回 答。(2)让学生运用表格对三个条约进行内容对照是一种很 好的方式。问题在于,表格是执教教师事先设计的,而不是 让学生在比拟

8、了三个条约之后自主完成的。因此,在这个环 节,学生有意义的历史学习还没有充分表达。(3)在“细看条约”的教学环节,执教教师不能有效地运 用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历史知 识的学习基本上还停留于识记水平。如,在讲到南京条约 的签订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即“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 位,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执教教师没有用 相关的问题来引导学生从条约本身的内容来进行理解,如: “为什么说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 地位?从哪里可以看出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4)在本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执教教师把关天培、邓世 昌等民族英雄“悲壮的抗争”的内容和

9、辛丑条约的内容 移至第二次课教学,这使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变得不完整。 因为前者本身就是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过程中的事件,后者 那么是和南京条约等并列的四大条约之一。改进建议:(1)增加学生文本预习的机会,在了解基本史 实的基础上展开有序教学。(2)增加清政府在鸦片战争时期 年度财政总收入等信息,以便学生对一次次的巨额赔款有一 个相对明确的概念。(3)增加鸦片战争之前中国、英国和法 国等国家开展状况方面的内容,以便学生对英、法等国之所 以能够侵略中国等问题有一个基本的了解。(4)增加问题的 设计,引导学生对四次战争以及四个条约的分析与理解。(5) 在课的最后,教师可以对四次战争和四个条约及其对近代

10、中 国开展进程的影响做一个总结和梳理,以便学生整体掌握当 堂课的主要内容。2 .第二次课改进。课堂发生的积极变化:学习内容的组织变得全面,多种 教学策略协同发挥作用,学生在有效识记和深化理解方面得 到明显提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1)增加自主预习的环节,使学生一开始就对发生在19 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的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的四次主要 战争以及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四个不平等条约等内容有了一 个基本的了解,为后续的学习做了必要的准备。(2)在课堂上采用背景铺垫的方法,补充了英国的工业革 命、清末的财政状况、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以及当时英国 对华鸦片输出数量逐年递增的态势等背景信息,对学生理解 这段

11、屈辱的历史做了比拟好的铺垫。如,关于清政府当时的 财政状况,教师补充了这样的信息: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 清政府财政收入是4, 125万两。这样让学生对各个条约中 索要赔款的数额有了一个直观的比拟。(3)加强问题探究的力度。教师不断用问题来引导学生对 四次战争、四个不平等条约进行讨论和思考,使学生的理解 走向深入。如,教师设计了这些问题: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打 开中国的市场,对华发动了哪几次战争?战争的情况如何?结 合条约的内容说明这些条约的签订给当时的中国社会造成 了什么样的影响?问题发现:学生对整堂课内容的主线梳理与总结还不够, 缺乏对单元内容的整体把握;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 激发

12、不够,学生有感而发的学习状态还没有被调动起来。原因诊断:(1)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四次战争和四个不平等 条约的基本内容了解之后,也试图用主线串联和问题探究的 方式总结提炼,但是由于主线的串联用了一分钟不到的时间 就一带而过,没有起到明显的作用。同时,教师最后提出的 诸如“清政府屡战屡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当时首要的任务 是什么?”等问题只是停留在原因和任务等主次选择上,这 束缚了学生思考的广度,以至教师不能充分展开和全面总 结。(2)在某些重点内容上,教师对问题的设计不到位,以至 于散见于文本的诸多信息未能形成情感激发的合力:如,教 师在讲到西方列强对华发动的四次战争以及由此签订的四 个不平等条约时

13、,都会提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但是学生只 是停留在固有结论的接受上,并没有变成真正属于自己的理 解。如果教师能设计诸如“从哪些方面可以说明清政府的腐 败无能?”等问题,将会使学生列举一个个史实的过程变成 情感体验的过程。(3)本单元的主题是“屈辱的岁月”,当时的中国可谓已 经到了 “国将不国”的危机关头,但是执教教师整堂课都没 有把这种“悲情”的基调与底色突出出来,致使历史教学缺 乏应有的感染力和教育力。改进建议:(1)在了解和分析四次战争和四个不平等条约 内容的基础上,加强具有统领作用的问题设计,全面盘活单 元内容。这样的问题包括:简述中国是如何从封建社会一步 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从哪

14、些方面可以看出清政府 的腐败无能?导致中国在这些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有哪些?(2) 进一步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对这些悲情史实的情感 体验,增加学生情感表达的机会。这些方法可以包括视频播 放、歌曲渲染、诗文诵读、剧情表演等。3 .第三次课提高。课堂发生的积极变化: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有了比 较清晰和深入的理解;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情 感的激发初见成效。原因分析:(1)教学环节环环相扣,从鸦片话题的引入, 到四次战争和四个不平等条约内容的了解与分析,到整体的 串联回顾,其间运用了图片展示、背景铺垫、对照比拟、概 括总结等多种方法,学生对基本知识的了解变得充分。(2)在学生对基本内容有

15、了比拟清楚的把握之后,教师采 用具有统领全篇作用的问题展开对这段历史的整体探讨,使 学生的整体分析与理解水平得到提高。同时,教师尝试用愿 望表达的方式来开展对学生民族爱国主义和历史责任感的 激发与教育。如,教师提问:“清政府屡战屡败的原因有哪 些?”学生从各个方面找原因,包括清政府腐败无能、当时 清政府防守不严、科学技术落后、知识欠缺、经济实力不强, 以及军队没有全力迎战等。随后因势利导地追加提问:如果 你作为当时的一个中国人,怎样来改变这种社会现状?几位 学生有感而发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包括团结全民族起来勇 敢对抗外国侵略、推翻腐败的清政府并开展科学技术、学习 西方先进技术等。课堂教学仍存在的缺乏:当学生在表达感言和愿望的时 候,教师对学生的回应不够,基本上停留在一个学生一个想 法的陈述状态,并且匆匆以“看来大家都是有责任感的”这 样一句评论作为结束,接下来便开始历史知识的作业完成与 答案校对,致使学生刚刚萌发的情感表达兴致与机会消失, 与历史人文教育应有的鲜活与激情失之交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