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及答案【完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及答案【完整】.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及答案【完整】(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班级: 姓名: 分数: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如果把“锦衣卫”、1、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那么主题应该是:(A.专制统治的加强A.专制统治的加强B.特务统治的强化C.经济控制的嘉庆D.思想控制的加强2、历代开国名君大都能够休养生息,2、历代开国名君大都能够休养生息,崇尚节俭,励精图治,其实质是:A.维护封建统治B.开展社会经济的策略C.减轻人民负担的措施C.减轻人民负担的措施D. “仁政”思想的实践3、“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
2、侯尽西来。”该诗赞颂了秦 王嬴政哪项历史功绩()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兼并六国,完成统一C.修筑万里长城D.书同文,车同轨4、唐太宗、武那么天与唐玄宗前期的统治都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开展,其治国举 措的主要共同之处是()A.重用人才B.戒奢从简C.重视地方吏治D.虚心纳谏5、“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 的歌舞生平。促使唐朝形式急转直下的是()A.黄巾起义 B.玄武门之变 C.陈桥兵变D.安史之乱6、宋真宗时,辽军大举进攻北宋,一直打到澧州城下。止匕时,力劝皇帝御驾亲征 的人物()A.石敬珊 B.岳飞C.李纲D.寇准7、“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在南
3、宋初年和南宋灭亡之际,各有一 位英雄,他们为了捍卫中原汉族政权进行了不屈的斗争,他们都留下了脍炙人 口的诗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汗青”。他们是()A.岳飞和寇准B.文天祥和寇准C.文天祥和戚继光D.岳飞和文天祥8、明朝设立的对官吏和百姓进行监视、侦查的特务机构是()兵部 东厂锦衣卫刑部A.B.C.D.9、李白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而杜甫的诗沉郁悲恰、语言凝重,导致二人 不同创作风格的主要原因是()A.对祖国山河的感触不同B.所受的教育程度不同C.对仕途道路的认识不同D.所处的社会现实不同10、“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了春秋时期
4、最显著 的政治特点是()A.分封诸侯众多,离心离德B.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C.霸主尊王攘夷,辅助弱小D.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11、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 国家之一,有一局部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我国最早出现的文字是 ( )A.甲骨文 B.金文C.小篆D.隶书12、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 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至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 的战争中屡屡败北。这项政策是()A.重农抑商 B.重文轻武 C.和亲会盟D.闭关锁国13、以下图是有关民族政权并立存在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辽j仑4、
5、凌金,、干:代十吵南宋y、北宋/ (北宋, A. B. C.D.14、以下图反映的史实主要说明宋代()A.杂剧演出普及城乡B.瓷器制作工艺先进C.活字印刷影响深远D.球类运动受到喜爱15、成语“揭竿而起”出自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 是()A.文U邦、项羽起义B.义和团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D.陈胜、吴广起义16、贞观政要载:贞观三年,唐太宗强调,中书、门下官员“假设惟署诏 赦,行文书而已,人谁不堪自今诏敕疑有不稳便,皆须执言,无得妄有畏 惧,知而寝默”。这说明唐设三省的目的是()A.提高行政效率B.分散宰相权力C.减少决策失误D.加强中央集权 17、辽朝与北宋、金朝与南宋先
6、后对峙,实际上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南北朝 时代,但也促进了各族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和进一步联系,为中华各民族再次统 一奠定了基础。实现“再次统一”的朝代是()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18、满江红怒发冲冠中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里 的“匈奴”指()A.匈奴统治者B.女真统治者C.契丹统治者 D.党项统治者19、唐末农民战争最突出的特点是()A.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B.占领长安,建立了政权C.瓦解了唐朝的统治D.起义军进行流动作战20、早在六七千年前,生活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都已经 进入到农耕文化的时代。以下表述符合这两个氏族农耕文化特征的是()A.开始使用
7、铁制农具B.逐步推广牛耕技术C.饲养家畜制造陶器D.确立土地私有制度21、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许多古诗千百年后依然脍炙人口。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是()A.秦朝B.汉朝C.隋朝D.唐朝22、宋时,“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及矣”。这反映了当时政府()A.渴望夺回幽蓟地区B.崇武抑文C.委派文官主持军务D.重文轻武23、“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挡”的诗句与以下哪一人物搭配在一起最合适()A.玄奘B.鉴真A.玄奘B.鉴真C.郑成功D.郑和24、太平天国在这里留下印记,中华民国的历史从这里开始,日军的暴行在这里警钟长鸣。这里”是指()A.武汉
8、B.上海C.沈阳D.南京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工程比例分布示意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工程比例分布示意25、以下图是“一五”计划期间, 图。这说明当时我国()A.工业工程的均衡开展C.建立了完整工业体系B.大力开展重工业D.完成向工业化的转变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1、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氏、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 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 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 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三次南迁的浪潮。(1)依据材料一指出“大
9、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三次南迁浪潮”的 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现象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什么?材料二:三国鼎立时期,无论魏,蜀、吴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这种 局部统一较之东汉末年众多军间割器混战的状况前进了一步,也为后来的全国 统一准备了条件。各国都重视开展生产,整顿政治,增强国力,促进了局部地 区经济的恢复和开展,魏、蜀、吴三国还重视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进一步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所产生的重大影响。材料三: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与当地的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定居生 活,他们不断向汉族人民学习民族隔阂不断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到 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
10、了各民族的大交融。(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以来民族交地对中华民族的开展起到的历史作用是 么?2、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图一、图二)图-:唐朝民位形势图图二:北关、辽、西夏形势图材料二:一般来说,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开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 种:一是中原王朝覆灭,各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第二是边疆民族的强 大导致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形成格局分裂局面。第三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 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中华文明史材料三:“(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 战斗。”苏辙栾城集材料四:明朝人方孝儒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
11、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 之。”宋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图一与图二分别属于“中原王朝与边疆关系开展模 式”中的哪一种模式?(2)材料三反响的现象是在哪一次议和后出现的?你如何看待这次议和?(3)根据材料四,概括元朝时期出现的现象,并谈谈你对我国民族关系开展的 看法。3、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中国历史地图册材料二 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乱,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 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各地.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融合,为泰汉统一的多民族中 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子心原天下.百家新说送出汇聚成中华民族 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简明中国历史
12、读本请回答:(1)材料中图王朝的建立者是谁?该王朝开创的哪制度,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永 袭?(2)从图一到图二,早期国家的地城发生了什么变化?为巩固疆土,图二王朝 建立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商周时期典型的文明成果。(3)材料二中“这一时期”是哪一时期?据材料,归纳“兼井战争”的影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源头活水”的来源。(4)综上所述,概括夏商周时期在中华文明开展进程中的地位。参考答案、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A2、A3、B4、A5、D6、D7、D8、C9、D10、D11、A12、B13、A14、D15、D16、C17、D18、B19、D20、C21、D22
13、、D23、B24、D25、B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1、北方战乱频繁;后果:北方民族大量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2)为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促进了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开展;进一步促进 了民族大融合。(3)为中华民族的开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隋唐时期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 开展奠定了基础。2、(1)图一:属于第三种模式;图二:属于第二种(或者把材料内容抄下来)(2)宋辽议和或者澧渊之盟;一方面加重北宋人民负担,另一方面双方保持一百多年相对和平局面,双方经济文化呈现繁荣景象;(3)民族融合;例如: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我国民族关系以和为主 等3、(1)禹。王位世袭制。(2)地域扩大。分封制。青铜器(甲骨文)。(3)春秋战国时期。带来了灾难,促进了民族交融。诸子百家学说。(4)中华文明开展的奠基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