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美的执著与永恒的人性爱——我读井上靖《孔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壮美的执著与永恒的人性爱——我读井上靖《孔子》.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壮美的执著与永恒的人性爱我读井上靖孔子初读孔子时,我觉得他是一个平常而偏狭的道德说教者。后来读论语,觉得他是乱世中醒悟的智者,是饱含人生才智的思想导师。再后来读井上靖的孔子,在经验了一个由圣到凡又由凡到圣的过程后,孔子的形象最终立体起来一个生逢乱世、颠沛流离却不甘沉沦、孜孜以求的志士,一个宽厚博爱、推己及人、体恤民瘼、有教无类的仁人,一个集过去思想之大成,创立儒学并泽及后世的学者,一个面对乱世却保持着淡然心境的冷静的灵魂,一个有笑、有怒、有喜、有憎、好乐、好歌甚至好哭的多情人。我读孔子,感受到一种剧烈的孤独的力气,耳边回响着孔子对乱世发出的地动山摇般的呼喊。尽管井上先生只是淡淡地、不加修饰地把
2、孔子的风貌与学说勾画出来,却让我从时间的缝隙中好像窥见了孔子汹涌澎湃的生涯,那些淡然的心境和凝重的感叹,那些明慧的达观和温柔的嘲讽。还有更深切的,几欲将我安葬其中的执着和爱。孔子认为自己生活的春秋时代是天下无道的时代,礼崩乐坏的渐积达到了臣弑其君者有之,子杀其父者有之的历史灾难的深渊;而他心憧憬之的则是尧舜之志向化的、有道的黄金时代,他的志向是要使现实政治回到过去时代的那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轨道上去。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以至梦不到他仰慕追慕的圣人周公,便为之感伤不已。为此,他不得不以一种知其不行而为之的刻意行动而放逐自我,一生穷途奔波并屡遭劫难。大司寇只不过是倏忽昙花一现而已,十四
3、年周游列国的漂泊中有蒙难匡蒲、彷徨与卫的经验,也有伐树于宋、绝粮陈蔡的遭受,但孔子依旧坚决执着,不改其道。知其不行是孔子对现实的明察、对人生的彻悟;为之则是孔子对现实的负责、对人生的热诚。孔子信任治理乱世是上天给予他的使命,所以尽管随时都有艰难险阻,但也不能因之而懈怠退缩。虽然一切努力都没有效果,但他从不气馁,明知不行能胜利,却仍旧坚持不懈。无论遇到什么逆境,都必需坚持对志向的固执的看法。这种知其不行为而为之虽不能成事,却可以成人。我想起加缪的西绪福斯神话。西绪福斯把石头推上山顶,又滚下来,如此反复,永无休止。或许更多的人会把西绪福斯的这种无功之劳看作人生苦役,然而,加缪却认为这种行动本身已隐
4、藏着人生华蜜。诚如鲁迅所说,在体育竞赛中那跑在最终却坚持始终的,正是人类的脊梁。孔子与隐者不同。隐者是无为,而孔子是为而无所求。隐者以躲避来表达他们对时代的抗拒,而孔子则是一个志向主义者,他以改良社会的行动诠释自己的立场,绝不轻视任何微小的努力。在居蔡游楚期间与隐者的遭受中,无论是讥讽与讽刺,还是怜悯的忠告,都未能使孔子放弃自己的志向;而为了志向他选择的是流放自己的命运。这既是身体意义上的四处奔波,更是精神意义上的学道不倦、乐以忘忧。知天命使得孔子在尽了一切努力之后,就是安静安稳地接受那必定到来的最终结果,而不是耿耿于怀,患得患失。他闭上了专注世俗功利的眼睛,从而获得了坦荡欢乐的人生。在孔子的
5、一生中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甚至屡遭陷害和磨难。对此,孔子也曾产生过困惑和苦恼,但从来都不会无望,而是看作天命对自己的考验,因此他仰首对天、坚忍苦痛。即使是在发出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时依旧保持着镇定自若的看法,以至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他始终坚信天下归仁的至境必将到来,微小努力的积累会产生人类社会光辉的明天。孔子立志救世,但终其一生,他却仅仅只有四、五年的时间是在政治舞台的中心,其他的时间则最多仅仅只是一个政治舞台的边缘人。尽管孔子充溢如有用我者,我其为东周乎的自信,洋溢着天生德于予与文不在兹乎的历史使命感,也的确既具高远的志向亦具超常的政治才能,但却只能是有德而无位,这是孔
6、子的悲剧。然而孔子却建立了一个阔大的精神境界,创立了一套与现实抗衡的学说,视富贵若浮云,过着一种无忧无惧、坦荡荡乐陶陶的生活,把悲剧变成了正剧。孔子爱人,因此把仁作为伦理道德的核心。仁只是一种人与人彼此间痛痒相关、息息相通的心情,孔子安人,是为了让全人类过华蜜生活所必需的人与人的关系,相互帮助,相互关切。孔子把仁区分为大仁和小仁:小仁是平民在生活中要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而大仁则是教育政治家要挽救千千万万不幸的人民,企望一个凤鸟自由翱翔的升平的天地。而无论是大仁还是小仁,其核心都是对人类的爱。从始至终,孔子考虑的都是关于人的一切人的华蜜或者不幸。在孔子看来,即使生活在乱世,每个人也都有
7、获得华蜜的权利,至少构筑一个爱的环境,让每一个生活于其中的人都觉得生命是有价值的,全体社会成员均可以达到各得其所,各安其处的安顺和乐之境。孔子强调个体人格的修养,这是让人受用自己生命价值的学说,人自己精神生活的质量就是他的精神本身的质量。因此,不息地充溢自己,追求自我完善,以内在的质量矗立于人世,才能有种自满、自足的感觉,才能有一份博大包涵的心境,才能真正享受人生。但是,孔子的学说,决不止于独善其身的心性修养,个人修养的目的在兼善天下、造福人群。这是孔子真正宏大的地方。爱人就是把自身一己的人道修养推广开来,在每一个人身上加以实现,使每一个人都得到提高和升华,把人类从苦痛、不幸、冲突和灾难的相克
8、中挽救出来。他之所以对齐桓公主持缔结的葵丘盟约赞许不已,是因为盟约使得黄河之水没有一次用于斗争,也就使得千千万万无辜百姓免于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孔子日日苦心焦虑、努力弘扬自己的主见,就是为着社会上遭遇不幸的人越来越少,确保人至少的华蜜。孔子是爱人的,他以一个圣哲的胸怀表现出对生命的无限酷爱与珍惜,只要望见遭受不幸者,就会表现出深切的怜悯。当他从朝廷回来得知马棚失火时,便急迫问人而不是马,其对人类生命的关切溢于言表。而孔子最慎重的三件事斋、乱、疾,无一不与生命休戚相关。正因为孔子的博爱,使其人格具有一种巨大的使人倾慕的力气。孔子的人性爱是孔子最大的魅力。孔子的主子公蔫姜因为其宽敞的胸襟而一辈子离
9、不开他。而孔子叱责子路、照拂颜回、不理子贡,其实都是孔子独特的爱的表达方式。孔子师徒相交情真意笃,言谈笑语坦荡无忌,他们为了共同的志向和目标,相濡以道而生死不悔。而这一切皆是以老师的人性爱作支撑的。王国维说,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也。孔子即是如此,他对人类的永恒的爱是因为其人是一多情人。惟其能喜能怒、能哀能乐,故其七情备;惟其七情备,故足为万世师表。孔子中我看到的是一个栩栩如生的孔子,一个作为人的孔子。他的思想是深刻的、丰富的,他的经验是坎坷的、困难的,然而这一切并不能染指他的灵魂,他恒久保持着一颗纯真的心。他的言行是自然由其德性的流露,毫无矫揉造作之处,其道理也并不酸腐偏激,只是随之自然,合乎
10、人情。他爱乐,他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对于美的事物竟有如此敏锐而深刻的会心。他是诗人,在他那深厚博大的心灵里,隐藏着无穷无尽的迷人的诗意。郭沫若说,我们所见的孔子,是兼有康德与歌德那样的宏大的天才,圆满的人格,恒久有生命的巨人。他把自己的特性发展到极度在深度如在广度。中国文化的最高志向始终是一个对人生有一种建筑在明慧的悟性上的达观的人。这种达观产生了宽怀,使人能够带着宽容的嘲讽度其一生,逃开功名利禄的诱惑,而且最终使他接受命运给他的一切东西。这种达观也使他产生了自由的意识,放浪的爱好,与他的傲骨和淡漠的看法。一个人只有具着这种自由的意识和淡漠的看法,结果才能深切地热情地享受人生的乐趣。这是孔子,这是孔子的魅力。他爱人,他有着人情的暖和,他时刻想的是挽救民众于水火之中;他把济世化民看作天赋的使命,明珠暗投而不慷慨悲歌,尽管他以知其不行而为之的刻意行动演出的一幕幕剧,没能真正打动他的同时代人,但他依旧做一个称职的演员,即使是悲剧也演得有滋有味,绘声绘色。是为我读孔子之后的一些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