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城》中的儒家文化精神.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0314584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城》中的儒家文化精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论《文城》中的儒家文化精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文城》中的儒家文化精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城》中的儒家文化精神.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论文城中的儒家文化精神李土丽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不同时期人们对 儒家文化的解读有所不同,但是儒家文化却因其富有深刻的 内涵与意义而代代相传,其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中国人的生 活与思想,正如“文城” 一样,虽然“这座城是不存在的, 但所有故事都跟它有关系” 1。在文城这部小说中, 余华塑造了一个个能够体现儒家文化精神的人物形象,他们 虽不完美,但是他们的所作所为充分阐释了儒家以“仁为 核心的文化精神。余华把儒家文化精神融进了他们的血液中。 本文将剖开文城的外壳,根据小说中人物的所言所行, 探究小说中的仁爱精神、奋斗精神、伦理精神,深入挖掘小 说中的儒家文化精神。以仁为先的仁爱精神

2、儒家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范畴,其核心是强调“爱人”, 即仁者应该关心、爱护、尊重、帮助他人,并且能做到“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o在文城中,余华赋予了陈永良夫 妇等人“仁爱”的具体含义。林祥福是一个倔强而又专一的人,当妻子小美生下孩子离开 后,他便独自一人背着未满周岁的女儿林百家踏上了寻妻之 路,挨家挨户地为女儿乞讨奶水。后来到达溪镇,尽管当时 的溪镇刚经历过龙卷风的袭击,小镇比较破败,但当林百家牌提升计划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中国现代文学(PPJH202217YLKC)o因饥饿啼哭时,溪镇人总会友善地将林祥福和林百家带到正 在哺乳期的女人家中。溪镇人带给林祥福的第一印象是友善, 而陈永良夫妇则是林祥福

3、在溪镇遇到的最友善的人,在这户 人家里,林祥福感觉无比温馨。陈永良的妻子“把女孩抱到 胸口”,“摘下女孩的绸缎帽子,不断凑到女孩的头发上闻 一闻”,而“陈永良抱着自己的两个儿子,微笑地看着自己 的妻子。那一刻,使林祥福这个抱着女儿四处奔波,许久 没感受到家庭温暖的男人产生了 “自己倘若遭遇不测,把女 儿留在这户人家的想法。林祥福莫名地对这个家庭和这对 夫妇产生了强烈的好感。陈永良在与林祥福攀谈的过程中得 知,林祥福是从北方来的,目前正在四处漂泊,陈永良夫妻 二人热情地挽留林祥福,甚至在林祥福去而愎返时,将林祥 福与林百家留在自己家中,李美莲主动给林百家喂奶,夜里 也尽心尽力地照顾林百家,将林百

4、家视如己出。陈永良夫妇 二人能给予仅有一面之缘的陌生人一种莫大的善意,其善良 和仁爱显而易见2。最终林祥福在那场雪灾后留了下来,成为陈永良家中的一分 子。陈永良夫妇与林祥福、林百家就如同家人一般,相互照 应、互相关心。在林祥福看来,李美莲就是“孩子的妈O 当陈永良和林祥福合伙开了木器社后,陈永良的妻子李美莲 便尽心尽力地操持家务、照看孩子。她尽心尽力地照顾林百 家,对林百家比对自己的亲生孩子还要用心。在得知林百家 被土匪掳走后,甚至让自己的大儿子陈耀武去把林百家换回 来,她害怕林百家被“拉风箱”,一辈子抬不起头。她并非 不心疼自己的儿子,也并非不知道陈耀武跟着土匪走了以后 可能会遭遇什么,但是

5、在她心里,三个孩子已经没有亲生与 非亲生之别,都是自家的孩子,但儿子她有两个,女儿却只 有一个,她的这种想法也得到了陈永良的支持。事实上,在 陈耀武跟着土匪走了以后,李美莲夜夜失眠,夫妻二人常常 在夜里叹息、惊醒,在陈耀武回来的时候,李美莲“哭成了 一个泪人,手里捏着的手帕好像也在掉着泪水”,陈永良同 样也泪流满面,但是夫妻二人都不后悔让陈耀武把林百家换 回来,可以说在这一点上,陈永良夫妇做到了儒家文化精神 中的“仁者,爱人”,也做到了儒家文化精神中的“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在小说中,除了陈永良夫妇,溪镇商会会长顾益民、“和尚 母亲等人身上也或多或少地体现出一些“仁爱精神。例如 顾益民帮助陈

6、永良在溪镇安家,给陈永良安排工作;自主组 织民众祭拜苍天以期雪灾结束;组织民团抵御土匪等,尽管 其身上有缺陷,却也表现出来“为富,为仁的一面。而土 匪“和尚的母亲,在“和尚”把被割了一只耳朵的陈耀武 带回家时,给陈耀武吃食,在陈耀武发烧的时候细心照顾并 在他手腕上系红绳以期菩萨保佑,并在陈耀武走的时候还为 他准备干粮等,这些细节描写也彰显出了这一时期普通老百 姓内心的善良和仁爱。“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中国人的思 想行为,对于文城中这些处于混乱时代中的小人物来说, 很多事情不是他们能选择和控制的,但是在纷扰繁杂的社会 中用一种友善、仁爱的态度对待他人,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 同时

7、也是“仁在小说中的体现3。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周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的 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精神传统,这种精神代代相 传,流淌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液中,儒家思想体系中也对 其有深刻的反映,如“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 益,不如学也”,突出了奋斗精神对学习的重要性。在小说文城中,林祥福则将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表现得淋漓尽 致。在小说文城中,出身于富裕人家的林祥福,五岁丧父, 但是父亲却给他留下了四百多亩田地和拥有六间房的宅院, 不仅如此,其祖上还一直积累黄金,至其时已有17根大金 条和3根小金条,这丰厚的家产无疑可以让他往后的生活衣 食无忧,但是他并没有沉浸在

8、万贯家财中,反而靠着自己的 勤奋踏踏实实地生活。林祥福身上有着中国儒家思想体系中 的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十三岁那年开始跟随 管家田大下地视察,像他家佃农一样一双泥腿在田坡上走来 走去,有时会与田大一起跨入水田” O不仅如此,他还经常 坐到母亲的织布机前阅读父亲给他留下的一百多册线装书 籍,甚至去邻村邻乡的木匠师傅那里拜师学艺,在木匠师傅 那里吃住一两个月是常事,为了做木工废寝忘食。但是母亲的去世、小美的离开接连打破了他平静的生活。小 美第一次离开时取走了林家祖上积攒下来的7根大金条和1 根小金条,这沉重地打击了年轻的林祥福,“他的哭声比婴 儿的哭声还要漫长,然后像是一个受了欺负的孩

9、子去寻找父 母一样,在冷清的月光里走到父母的坟前,跪在地上,有时 高声喊叫,有时哽咽说不出话来,自此林祥福变得沉默寡 言、心事重重,但是消沉一段时间后他想起了母亲的话“纵 有万贯家产在手,不如有一薄技在身”。于是,他开始努力 精进自己的木工技艺,继续学习,并且还在“麦收前一个 月”,计划跟着媒婆去相亲,继续自己的生活。但小美大着 肚子回来又打破了他原本的计划,为了让林家有传人,他重 新接纳小美,但没想到小美生下孩子后再次离开,为了孩子 有母亲,为了找回妻子,这个淳朴善良的北方男子将家产抵 押后,把未满周岁的女儿“放在胸前棉兜里,一路向南而 行,寻找小美和阿强口中那虚无缥缈的“文城4。但一路的奔

10、波并没有磨掉林祥福身上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在陈永良的挽留下留在溪镇的林祥福,很快便与陈永良合开 了木器社,将自己以往学到的木工知识运用起来,因此木器 社风生水起。而在林百家十岁的时候,“林祥福已经拥有万 亩荡一千多亩田地,这个背井离乡的北方农民,对土地有 很深的依恋之情,他用自己带来的钱和自己在溪镇奋斗积攒 下来的钱购买土地,即使是在战乱不止、匪祸泛滥的时期, 他也依旧收购万亩荡的土地,因为他能在如今“破败的景象 里看出万亩荡此前的富裕昌盛”,也坚信“留得青山在,不 怕没柴烧”。林祥福自强不息的精神,让他不管是在家乡还是在溪镇,都 衣食无忧,生活富裕。在自己家乡的时候,林祥福就没有依 靠祖上

11、留下的家业浑浑噩噩度日,在经历了家庭和爱情的打 击后,也没有消沉,而是继续精进自己的技艺,坚持学习; 在定居溪镇后,依靠自己的手艺致富。他有中国农民身上淳 朴、善良、勤劳等品格,也有自强不息、不轻言放弃的顽强 意志。不仅林祥福,陈永良夫妇也有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陈永 良为了养活妻儿,什么活都干,李美莲为了能跟得上丈夫的 步伐,挑着一副担子在后面小跑追赶,“她喘气的声音就像 拉动的风箱声” O虽然两人的出发点是为了养家糊口,但是 身上若没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又怎会有后面安定、温馨 的幸福生活?相互尊重的伦理精神儒家文化中,伦理关系是明确上下尊卑、维护等级制度的一 种方式。在文城中,也有伦理关

12、系的体现,但是在余华 的淬炼下,这种伦理关系有了新的现代意义。孔子提出“君 君,臣臣,父父,子子,但至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出 任临时大总统,颁令“废除跪拜礼改为鞠躬、握手礼”,取 消老爷、大人的稍谓,代之以先生或君。可以说带有现代意 义的伦理关系,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余华在小说 中便传达了这样一种带有现代意义的伦理精神。林祥福出生于一个富裕人家,当田东贵带着五个儿子逃荒来 到林祥福家时,林祥福的父亲让他们住进了和林家宅院后门 相连的两间茅屋,此后田大成了林家的管家,另外四兄弟则 帮忙收租与做一些杂活。田大是林家的管家,林祥福是少爷, 两者应当是有尊卑关系的,但是在小说中,林祥福却对田

13、家 人非常友好,对田大也十分尊重。当田东贵被冰雹砸死,田 家五兄弟打算将其草草掩埋时,林祥福却让他们先抬回家去, 清洗干净,换上干净的衣服,再由他做出棺材下葬。而在林 祥福准备带着不满周岁的女儿踏上寻找妻子小美的旅途时, 他将家中的宅子托给田大,嘱咐他若自己客死他乡,房屋就 归他们兄弟所有。田氏兄弟也并非忘恩负义之徒,也没辜负林祥福的托付。作 为一个家仆,被少爷如此对待,可以说已经给予了自己很大 的尊重。小说中的田大两次寻主,第一次是林祥福在溪镇稳 定后给田大写了一封信,田大收到信后便赶往溪镇,其间准 备了五双草鞋,穿坏了四双以后便把最后一双挂在了脖子上, 要等见到少爷再穿,他光着脚,拄着树枝

14、,拿着破碗一路乞 讨到溪镇,所以当林祥福看见他时,一时之间竟认不出,但 就是这样一个衣衫褴褛的田大,却给林祥福带来了房契和两 条“小黄鱼”,即使是自己一路乞讨也不曾动过林祥福的钱。 第一次寻到主后,田大离开时还拜托了陈永良和李美莲照顾 好他们的少爷,但是主仆二人也没想到,一句“少爷,您早 点回来”便是永别。田大第二次寻主是在第一次寻主的十年 后,因林祥福一封写着想回家,让田氏兄弟来接他回去的信, 病重的田大坚持跟着弟弟来接少爷回家,但是“中医给了八 服药,药没吃完田大便死了。小说中的田大对林祥福是忠,但却不是愚忠,如果没有林祥 福一家的收留,没有林祥福的尊重与坦诚以待,也换不来田 大对林祥福的

15、忠。林祥福把家中的一切托付给田家兄弟,是 对他们的信任与尊重,他的信任与尊重也赢得了田家兄弟的 尊敬,虽然林祥福承诺田地里的收成归五兄弟所有,等他回 家以后将房屋和田地还给他就行,但是田家兄弟来接林祥福 回家的时候,却带来了 “十多年来田地收成”换算成的银票。 如果说林祥福与田家兄弟之间的互相尊重是带有一定等级 的话,那林祥福与陈永良的相处则要平等得多。陈永良与林 祥福互相都把对方当作自己的家人,两人合作开木器社、住 相连的房子、遇匪乱时互相托孤、分家后对田地的分配,都 显示了两人之间的惺惺相惜。小说中两人分家前饮酒畅谈, 林祥福将自己的身世向陈永良全盘托出,自此,林祥福将自 己的内心全部打开

16、。小说通过林祥福与田大、林祥福与陈永 良之间的关系来表现相互尊重的儒家伦理精神,无论是主仆 之间还是平级之间,都能做到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形成和 谐的局面。余华将儒家文化精神融入文城中,这些儒家文化精神带 来的温情中和了小说中的暴力、残忍和血腥,调和了这部小 说的黑暗与鲜血、悲情与绝望,实现了既有传统性也有先锋 性的创新。余华对儒家文化精神的研究,展示了文城温 情的一面,是我们理解作品主旨的另一个切入口。参考文献余华.文城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22.1 樊红玉.金庸小说中的儒家文化精神研究D.喀什:喀什 大学,2022.2 高玉,肖蔚.论文城中的暴力叙事J.中国当代文学 研究,2022 (05): 90-99.3 丁帆.如诗如歌如泣如诉的浪漫史诗余华长篇小说文城读札J.小说评论,2022 (02): 4-14.【基金项目】2022年湛江科技学院校级质量工程(高等教育 教学改革)项目:新文科背景下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思政 建设(ZLGC202250); 2022年湛江科技学院校级项目:“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