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仙游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一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仙游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一上册.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福建仙游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上册仙游一中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高一语文(必修二)试卷 (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运用(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各项中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 A脉脉(m)颤(chn)动乘(chng)凉独处(ch)的妙处 B酣(hn)睡参差(cnC)袅娜(n)蓊蓊郁(y)郁 C点缀(zhu)倩(qin)影皱缬(xi)斑驳(b) D煤屑(xio)羞涩(s)踱(du)步幽僻(yup) 2下列各项词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2分) A脉博涸辙镶嵌偃苗助长 B歧
2、韵嘶叫萧索一椽破屋 C消弭漪郁落寞倩影稀疏 D繁密垝垣藤萝无精打彩 3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这些新入伍的战士,面对红旗,一个个都信誓旦旦,表示要在部队的熔炉中百炼成钢,为祖国的边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B他知道自己不聪明,所以素来夙兴夜寐,想要以勤补拙。 C著名歌唱家某某演唱的那首赞诸葛真是长歌当哭,如泣如诉,让人潸然泪下。 D中美关系从对立、对抗的蓊蓊郁郁的暗夜中走出,是中美两国前辈领导人的胆识和智慧。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各地政府和监管部门,应加大隐患排查力度,督促企业落实好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坚决遏制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B目前我国的
3、农产品保险主要以自然灾害险为主,而蔬菜价格险有助于减少市场价格波动给蔬菜种植户造成的经济损失。 C小天使少儿艺术团的孩子们日前走进北京市四季青敬老院,带去了精心编排的少儿舞蹈,老人们见到孩子们很开心,也演唱了红梅赞等革命歌曲。 D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新期待、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下列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是()(2分) A匪我愆期愆:拖延 B以我贿迁贿:财物 C渐车帷裳渐:逐步 D夙兴夜寐兴:起床 6下列各句中划线词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 偭规矩而改错吾独穷困乎此时何方圜之能周兮忽反顾以游目兮 佩
4、缤纷其繁饰兮自前世而固然宁溘死以流亡兮因伏清白以死直兮 AB CD 7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2分) 鸷鸟之不群兮伏清白以死直兮屈心而抑志兮 高余冠之岌岌兮夙兴夜寐三岁食贫岂不日戒雨雪霏霏 A/ B/ C/ D/ 8下列有关楚辞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楚辞是西汉刘向编订的,是继诗经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 B“楚辞”是一种新诗体,与汉赋截然不同,前者是诗歌,而后者是押韵的散文。 C楚国的地方音乐对“楚辞”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 D楚辞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代表作。 9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偭规矩而改错B忳郁邑余侘傺兮 C芳菲菲其弥章D不吾知其
5、亦已兮 10下列各句句式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謇朝谇而夕替 A高余冠之岌发兮B不吾知其亦已兮 C虽体解吾犹未变兮D谣诼调余以善淫 二、现代文阅读(3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9分,每小题3分) 从陶渊明看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樊笼”是陶渊明诗文中的核心意象之一,象征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人类自己创造的文明,支撑了人类的现实生存,却把人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卢梭(17121778)的社会契约论开篇第一句话便是:“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国际歌曾唱遍全世界:“让思想冲破牢笼”“
6、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从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看,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倒不是太难,“新世界”要完全冲破牢笼却难办得多,哪怕仅仅是冲破思想的牢笼。 如果说陶渊明生活的农业时代“樊笼”(“樊”字从木)还是由“木头”制作的;那么,到了工业时代,在马克斯.韦伯(18641920)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木笼”变成了“铁笼”:“这个铁笼是机器般的非人格化的,它从形式理性那里借来抽象力量将人禁锢其中”,它“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它最终要无情地吞噬一切”,“一直持续到人类烧光最后一吨煤的时刻”。人类文明在不断发展,人对自然的控制力在不断加大;但更糟糕的是,人们对自然、对
7、他人的控制力量越是强大,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 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确实有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能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使囚犯忘记自己还是囚犯,使囚犯们积极踊跃地甘当囚犯。牢笼固然可恶,对于现代人来说,更可怕的是失去了“走出牢笼”与“回归自然”的自觉意识。 现代人普遍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这种进步论若是以地球生态的尺度来衡量,是不足以证实的。我们的地球生态不但现在不比过去好,未来更让人担忧。尽管如此,现代人还是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 诗人陶渊明则不同。陶渊明的一声长啸“归去来兮”,实乃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的沉痛反思:“悟已往
8、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应该说这是一种诗人的哲学,或曰:回归诗学。 现代人一心期盼乘着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甚至宇宙飞船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如此的“飞速发展”,现代人果真距离幸福美满的天堂越来越近了吗?那也许只是一厢情愿罢了。我们急促前进企望切近前方的目标,但当我们走近看到它时,它却与我们更加疏远了。 一线希望在于:新时代的灾难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将会再度把人们逼上回归之路,即所谓希望正在于绝望之中。正如现代西方政治哲学家列奥.施特劳斯(18991973)说过的的:“当人类走到现代性的尽头,实际上就必然会回到古代人在一开始就面临的问题上。” 11下列不属于“现代
9、人的生存困境”的一项是() A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B现代社会文明进步了,科技发展了,但若是以地球生态这一尺度去衡量,却并不是真正的进步。 C陶渊明的“归去来兮”,是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的沉痛反思,值得现代人学习借鉴。 D现代人一心期盼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可真正的幸福美满却与我们更加疏远了。 12下列关于“牢笼”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牢笼”是指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与陶渊明所说的“樊笼”本质意义相同。 B工业时代的“牢笼”变成了“铁笼”,是一种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的非人格化文明。 C现代社会的“牢笼”是指人类自己
10、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的生活状态。 D在“新世界”中,现实“牢笼”容易冲破,想冲破思想“牢笼”却难办得多。 1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现代人失去了“走出牢笼”的自觉意识,所以用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心甘情愿地陷入其中。 B人对自然的控制力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也在不断加大,与此同时,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 C现代人一概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所以他们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 D新时代的灾难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将会再度把人们逼上回归之路,当人类走到现代性的尽头,必然会恢复古代人的生活
11、方式。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怀念陆蠡 陆蠡因为留下了海星竹刀囚绿记三本散文集,翻译了不少外国书籍,而被誉为“绝代散文家”。他更是一位崇高的爱国主义者。1938年,芦沟桥事变第二年,陆蠡来到已沦为“孤岛”的上海,主持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工作。他坚持斗争,出版了大量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的抗日书籍,引起日本侵略者的注意。1942年4月13日,上海中央巡捕房和法租界巡捕房联合派人到出版社,拿着陆蠡的照片,指名要抓人。这时陆蠡恰好外出,巡捕们便入内翻箱倒柜大搜查,最后带走了两个人和部分书籍。陆蠡回来后,为了营救被抓走的两位同事,找巡捕房交涉,当即被拘捕,不久转到日本宪兵队。在日本人面前,陆
12、蠡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据说,有一次日本人提审陆蠡:“你爱不爱国?”陆蠡坦然回答:“爱国。”又问:“你赞不赞成南京政府(指汪精卫伪政府)?”他毅然回答:“不赞成!”再问:“依你看,日本人能不能把中国征服?”他断然答道:“绝对不能征服!”一字一句,气壮山河。 后来,陆蠡没有了音讯。他的亲友四处寻找,多方营救,终属徒然,他就这样在世界上永远地消失了。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人们似乎忘记了这位杰出的天台人。但陆蠡在文学史上留下的业绩,不会因时间而消逝。我们应该重新认识陆蠡,重新认识他那带着浓郁乡土味的优美散文和独具个性的人格魅力。 据说,陆蠡从小便显示出不同凡响的聪慧,有神童之称。7岁时,县知事到学堂视
13、察,命陆蠡作文,他面无难色,略作思索,便提笔成文。知事阅后,大为赞赏,当即掏出随身携带的所有银元,奖励陆蠡,一时传为佳话。后来知事升至台州府任职,便向陆蠡父亲提出带陆蠡到台州府读书。陆蠡12岁时,又由耶稣堂一位姓邵的先生带到杭州教会学堂惠兰中学补习英语。第二年,跨越初中,直接考入之江大学附属高中部。从此,陆蠡从平桥小镇走向外面的世界。以后,陆蠡相继进入杭州之江大学、上海国立劳动大学读书,完成学业后先后在福建泉州平民中学、上海南翔立迭学园、临海回浦中学任教,后来再到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工作。 在走南闯北的二十多年里,陆蠡写下了许多优美的散文,这些散文表达了他向往光明、追求快乐的美好理想。在三十年代
14、的散文家中,陆蠡的散文最是奇丽明朗,清新可诵。他的散文有许多写到故乡的山水,是天台山的神秀山水给了他聪慧和灵气。故乡的山水、重年的回忆,一直是他创作的源泉。写到故乡,陆蠡的笔端总是满蘸着深情。 陆蠡是一个地道的天台山人,他的血脉中涌动着天台山人特有的激情,这不仅体现在他的散文中,更体现在他的为人品格上。忠诚善良,讲义气,富有正义感,不趋时媚俗,有一副热心肠,为朋友可以赴汤蹈火。天台人所应有的优点,在陆蠡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平时,陆蠡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只知默默耕耘。但在关键时刻,总是挺身而出,即使是在日本侵略者的淫威面前。诗人柯灵说:“他不趋时,不阿俗,切切实实,闭门劳作,殷勤地献与世人。他是
15、淳朴的,一个地道的山乡人。这点淳朴使他在品格上显得高,见得厚,也正是他能默默地为祖国献出生命的根基。”在他失踪以后的半个多世纪中,许多熟悉或者不熟悉他的人,一直不停地写纪念文章,最为敬仰、最为赞道的是他的崇高心灵和无私品格。巴金先生在怀念他的文章中深情地写道:“我认识不少人,好的和坏的,强的和弱的,能干的和低能的,真诚的和虚伪的,我可以举出许多许多。然而像他这样有义气、无私心,为了朋友甚至可以交出生命,重视他人的幸福甚于自己的人,我却见得不多。古圣贤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可以当之无愧。”这样的评价,可能在巴金先生的一生中再也没有献给过第二个人了。 陆蠡虽然不是一个叱咤风云的
16、伟人,但他是一个真正有骨气的天台人,他以自己34岁的生命在天地间书写了一个大写的“人”。我们的时代需要陆蠡的精神,需要陆蠡那样的硬气和实干,需要那种知难而上、百折不挠的信念。陆蠡的精神和他留下的绝妙文章,任何时候都是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与陆蠡的成就和历史地位相比,我们对他了解得太少,宣传得太少,研究得太少。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应该由我们去继承和发扬。 (文章有删改) 14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陆蠡从小聪慧过人,有神童之称。他文思敏捷,深受县知事的激赏。12岁时到杭州补习英语,从此从平桥小镇走向外面的世界。 B日本人审问陆蠡时,陆蠡的表现是“坦然”“毅然”
17、“断然”,他态度明朗,回答斩钉截铁,正义凛然。一字一句,可谓气壮山河。 C陆蠡被巡捕房拘捕之后,不久便被转到日本宪兵队。后来,亲友四处寻找,多方营救,陆蠡终无音讯。他应该是死于日寇的屠刀下。 D巴金对陆蠡有很高的评价,他对比了自己所认识的很多品德、才干各异的人,认为像陆蠡这样有义气、无私心的人,再无第二个了。 15陆蠡的“硬气”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3分) 16有人说是陆蠡优美的散文打动了读者的心,使他留名青史;也有人说他的人格魅力感动读者,使他成为人们永远怀念的人。你认为呢?请结合选文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5分)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碧云寺秋色 钟敬文 北京西山碧
18、云寺是一个大寺院,又是一个大林子。在那些大小不等的院子里,都有树木或花草。那些树木,种类繁多,其中不少还是活上了几百岁的参天老干。寺的附近,那些高地和山岭上,树木也相当繁密。 我是中秋节那天搬到寺里来的,在那些繁茂的树丛中,还很少看到黄色的或红色的叶子。 半个月过去了。寺里有些树木渐渐开始在变换着颜色。石塔前的柿子树,院子里那些攀着石桥和假山的爬山虎,好像先得秋意似的,叶子慢慢地黄的黄、赤的赤了。可是,绿色的统治基本上还没有动摇。近日,情景突变。黄的、红的、赤的颜色触目都是。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 不论这里那里的爬山虎,都急速地换上新装。它们大都由绿变黄,变红,变丹,变赤
19、我们要找出整片的绿叶已经不很容易了。罗汉堂前院子里靠北墙有株缠绕着大槐树的爬山虎,平日,我们没有注意到它跟槐树叶子的差别。几天来,可大不同了。槐树有一些叶子渐渐变黄,可全树还是绿沉沉的。而爬山虎的无数叶子,却由绿变黄,变赤,在树干上、树枝上鲜明地显出自己的艳丽。特别是在阳光的照射下,那些深红的、浅红的、金黄的、柑黄的叶子都闪着亮光,把大槐树反衬得美丽可爱了。 释迦牟尼佛殿前的两株梧桐,弥勒佛殿前的那些高耸的白果树,泉水院石桥边的那株黑枣树它们全都披上黄袍了。中山纪念堂一株娑罗树的大部分叶子镶了黄边,堂阶下那株沿着老柏上升到高处的凌霄花树的叶子也大都变成咖啡色的了。 自然,那些高耸的老柏和松树还
20、是比较保守的,尽管有很少的叶子已经变成了刀锈色,可是,它们身上那件墨绿袍子是不肯轻易褪下的。槐树的叶子,也改变得不踊跃。但是,不管怎样,现在,碧云寺的景色却成为多彩的了。多彩的秋林有它自己特别的情调和风格。夏日花园的美不能代替它,也不能概括它。 古代的诗人,多喜欢把秋天看作悲伤的季节。过去许多“悲秋”的诗篇或诗句,多半是提到“草木黄落”的景象的。其实,引起人们的伤感,并不一定是秋天固有的特性。从许多方面看,它倒是一个叫人感到愉快的时辰。所谓“春秋佳日”,决不是没有根据的一句赞语。 在夏天,草木的叶子绿油油的,这固然象征着生长、繁荣。但是,它到底不免单调些。到了秋天,尤其是到深秋,许多树木的叶子
21、变色了,柿红的、朱红的、金黄的、古铜色的、赭色的,还有那半黄半绿或半黄半赤的五颜十色,把山野打扮得像个盛装的姑娘。加以这时节天色是澄明的,气候是清爽的。你想想,这丰富的秋色将唤起人们怎样一种欢快的感情啊! 我们晓得古代诗人所以对秋风感喟,见黄叶伤情,是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的原因的。诗人们或因为同情人民的苦难,或因为伤悼个人遭逢的不幸那种悲哀的心情,往往容易由某些自然现象的感触而发泄出来。即便如此,也并不是所有的诗人面对那些变了色的叶子都唉声叹气。“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明白地颂扬红叶的生机与美丽;“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诗人对于江南秋色分明艳羡不已。此外,如像“红树青山好放
22、船”、“半江红树卖鲈鱼”这些美丽的诗句也都远离“满山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那种饱含着哀伤的情调。大家知道,“现在”跟“过去”是对立的;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又有着一脉相联的源流。因此,即使是生活在旧时代里的诗人,对于某些事物也可以具有一定的正常感情。我们没有权力判定,过去一切诗人对于红叶和黄叶的美,都必然是色盲的。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作者对急速换上新装的爬山虎倾注了热烈的赞美之情,意在对老柏和松树的“保守”表达自己的不满与批评。 B本文对秋叶的描写采取了有详有略的技巧,着重描绘了得秋意之先的爬山虎,而对其它树种的叶子则点到即止。 C古代诗人写下了许多
23、“悲秋”之作,从“满山红叶”中见出“离人眼中血”,这与诗人的生活背景有一定关联。 D作者在行文过程中用对比的手法具体描述了夏日花园之美,借此突出多彩的秋林有它自己特别的情调与风格。 E在结尾一段,作者援引了一系列描写秋色的诗句,是为了证明中国古代诗人见秋叶而伤情是完全不足取的。 18请仔细体会第三段结尾画线的一句话:“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回答下面问题。(4分) (1)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2)作者使用“惊醒”一词,好在哪里? 19本文大量运用描写色彩的词语,这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6分) (一)文言文
24、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3题。 孙伏伽,贝州武城人。仕隋,以小史累劳补万年县法曹。高祖武德初,上言三事。帝大悦,即诏:“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朕惟寡德,然冀弼谐以辅不逮,而群公卿士罕进直言。伏伽至诚慷慨,据义恳切,指朕失无所讳。其以伏伽为治书侍御史,赐帛三百匹。” 初,帝受禅,伏伽最先谏,帝欲尽下情,故不次见拔,以示群臣。是时,军兴赋敛重,伏伽数请厘损。帝语裴寂曰:“平乱责武臣守成责儒臣虚心尽下冀闻嘉言若李纲孙伏伽可谓谊臣矣俯首噤默岂朕所望哉?”东都平,大赦天下,又欲责贼支党,悉流徙恶地。伏伽谏曰:“臣闻王者无戏言,今四方已定,法者陛下自作,须自守之,使天下
25、百姓信而畏也。自为无信,欲人之信,岂可得哉?臣愚以为贼党于赦当免者,宜一切加原,则天下幸甚。”又表置谏官。帝皆钦纳。 太宗即位,封乐安县男,迁大理少卿。帝数出驰射,伏伽谏曰:“臣闻天子之居,禁卫九重,出也警,入也跸,非直尊其居处,为社稷生人计也。比闻陛下走马射帖,此直少年诸王务耳,安得既为天子,尚行之乎?”帝悦曰:“卿能言朕失,朕能改之,天下庶有瘳乎!”后坐奏囚失,免官。起为刑部郎中。累迁大理卿。时司农市木?,倍直与民,右丞韦悰劾吏隐没,事下大理讯鞫。伏伽曰:“缘官市贵,故民直贱。臣见司农识大体,不见其罪。”帝悟,顾悰曰:“卿不逮伏伽远矣。”久之,出为陕州刺史,致仕。显庆三年卒。始,伏伽拜御史
26、时,先被内旨,而制未出,归卧于家,无喜色。顷之,御史造门,子弟惊白,伏伽徐起见之。时人称其有量,以比顾雍云。 (节选自新唐书.孙伏伽传) 2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平乱责武臣守成责儒臣虚心尽下冀闻嘉言若李纲孙伏伽可谓谊臣矣俯首噤默岂朕所望哉 B平乱责武臣守成责儒臣虚心尽下冀闻嘉言若李纲孙伏伽可谓谊臣矣俯首噤默岂朕所望哉 C平乱责武臣守成责儒臣虚心尽下冀闻嘉言若李纲孙伏伽可谓谊臣矣俯首噤默岂朕所望哉 D平乱责武臣守成责儒臣虚心尽下冀闻嘉言若李纲孙伏伽可谓谊臣矣俯首噤默岂朕所望哉 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受禅,指我国
27、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 B东都,历代王朝在京师以东的都城。隋唐时指洛阳,时京都在长安。 C县男,爵位名。爵制早已有之,晋代侯、伯、子、男皆封以县,历代因之。 D警、跸,古代帝王出入时,于所经路途设置侍卫警戒,开路清道,禁止通行。 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武德年间,战事不断,赋税繁重,百姓苦不堪言,孙伏伽为民请命,多次请求整治裁减;高祖不仅予以采纳,还夸他为谊臣。 B唐太宗多次出城打猎,孙伏伽犯颜直谏,认为打猎行为,不务正业,玩物丧志,既为天子,应有所收敛。帝欣然接受其劝谏。 C孙伏伽认为司农加价出售木檀无过,因为官价贵,
28、私营的相对便宜,对百姓有利。太宗顿悟,并批评了韦棕。 D孙伏伽处事从容,有顾雍之量。拜治书侍御史时,自己已知旨意,归家后却秘而不宣,待制文到来,举家欣喜而他却若无其事。 2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伏伽最先谏,帝欲尽下情,故不次见拔,以示群臣。 (2)法者陛下自作,须自守之,使天下百姓信而畏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11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2425题。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夭夭:形容草木茂盛。归:出嫁。蕡(f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蓁蓁(zh
29、n):草木茂盛的样子。 24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桃之天天”,以丰富缤纷的夸张意蕴开篇,扑面而来的娇艳桃花,使诗歌产生一种强烈的色彩感。 B“有蕡其实”本意是树上结的桃子又多又好。在这里它暗示了女子婚后生儿育女,让夫家人丁兴旺。 C全诗三章,极有层次:由花开到结果,再由果落到叶盛;所喻诗意也 渐次变化,与桃花的生长相适应,自然浑成,融为一体 D章法结构上的特点是重章叠句,每一章第二句的变化最大,使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得以发展、加深,但也有重复单调之感。 E此诗反复用一个“宜”字,揭示了新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
30、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 25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26(1)氓中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诗中体现这种鲜明对比的语句是:,。 (2)屈原在离骚中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长声叹息,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两句诗是:,。 (3)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即使受挫也不会改变自己志向的诗句是:,。 四、作文(60分) 27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生活中,总有那么几处美景,让你过目不忘,让你记忆犹新,不时拨动你的心弦,成为淘洗心灵的一泓清泉。 请以“触动心际的那片美景”为题,写一篇记叙文。立意自定,角度自选。 仙游一中20
31、17-2018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参考答案 1C2B3B4D(A否定不当,把“不再”改成“再次”,B句式杂糅而致重复赘余,去“主要”;C歧义,谁演唱红梅赞,是老人,还是艺术团的孩子,不清) 5C6D7A8D9D10C 11C是说陶渊明的思想值得现代人借鉴,并不是说“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12D由第二段结尾“新世界要完全冲破牢笼却难办得多,哪怕仅仅是冲破思想的牢笼” 13B分析:A项强加因果。C项“一概”说法绝对,原文是“普遍”,D项“必然会恢复古代人的生活方式”不当,原文是“回到古代人在一开始就面临的问题上”。 14D原文是“这样的评价,可能在巴金先生的一生中再也没有献给过第二个人了”。
32、15思想进步,坚持斗争。在沦为“孤岛”的上海,出版了很多洋溢着爱国主义热情的书籍。营救同事,挺身而出。在得知同事被巡捕房抓走后,直接去交涉。针锋相对,毫不長惧,面对日寇逼问,他直面回击,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16观点一:他优美的散文,使他留名青史。 散文的内容:多是故乡山水,童年回忆。散文的情感:字里行间涌动着他特有的激情和深挚的眷恋。散文的主旨:表达了向往光明,追求快乐的美好理想。散文的风格:奇丽明朗,清新可诵,充满乡土气息。 观点二:人格魅力使他成为我们永远怀念的人。 富有正义感,充满爱国热情。面对巡捕和日寇,他都充满大无畏英雄气概。忠臣善良,淳朴厚道。保有一个地道山乡人的本质,这是他能为祖国献出生命的根基。热心肠,讲义气,挺身而出,营救同事,不惜牺牲生命。默默耕耘,注重实干,沉默寡言,不趋时媚俗。 观点三:两者兼而有之 17BC 【评分参考】答对一项得3分。答案超过两项本题不得分。 【试题解析】这题为客观选择题,考察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答案为BC两项。该题最容易排除的是AE两项,而D项为强干扰项,该选项的错误之处在于“具体描述了夏日花园之美”。文章中的确写到了有关夏日花园的景色,但只是一笔带过,作者并没有展开描写,所以“具体描述”是错误的。 18直接触发了作者对秋色的集中描写,起到了承上启下的结构作用。(2分)彰显了秋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