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内部控制的评价与监督十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位内部控制的评价与监督十五篇.docx(6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单位内部控制的评价与监督十五篇第一篇:单位内部控制的评价与监督一、引言事业单位是我国国家职能得以实现的重要职能部门,关系国 计民生。事业单位非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他们的宗旨是提高服务效 率,服务于广大民众。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这是其 职能得以实现的保证。从一定意义上说,搞好内部控制,能够起到制 度笼子的作用。实施内部规范,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建立 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减少自由裁量权的空间和余地,用 制度来限制权力的滥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类 型众多,业务活动纷繁复杂。一般而言,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可 以分为经济活动和非经济活动,比方单位发生的
2、资金收支业务或涉及 到公共经济资源在单位内部的运转,属于单位自身的经济活动,而公 安机关的维护交通平安和交通秩序活动、教育机构的教学活动、科研 机构的科研活动,医疗、疗养机构的医疗活动等那么是单位的专业业务 活动,相对而言属于单位的非经济活动。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不仅是公 共服务的提供者和社会事务的监管者,同时也是公共资源的使用者, 所以不管何种类型的行政事业单位,其正常运转都离不开公共资金, 都需要对其自身所掌握的公共资源进行配置和使用。因此,经济活动 是行政事业单位共有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的评价与监督是确保内部2、相关控制的设计是否能够保证单位遵循适用的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为事业单位经营活动
3、划定的高压线,碰触不 得。单位内部控制的设计必须能够保证单位遵循法律法规或者规避掉 法律风险。3、是否为防止、发现并纠正财务报告重大错报而设计了相应 的控制。财务报告是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的最终产品,财务报告必须真 实、准确符合事业单位会计准那么和事业单位财务规那么。单位内部控制 的设计必须以防止、发现并纠正财务报告重大错报为目的而进行控 制,这是毋容置疑的。4、是否为合理保证资产平安和完整而设计了相应的控制。保证资产的平安、完整是事业单位最基本的要求。内部控制 设计的内部控制,应以到达这个目的或给予合理保证为目的。(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评价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是指现有内部控制按照规定
4、程序得到 了正确执行。评价其有效性,应充分考虑:1、相关控制在评价期内是如何运行的:一般按照内部控制运 行程序来分析评价其可行性。2、实施控制的人员是否具备必要的权限和能力:实施控制的人员权限需要授权即可,能力必须是可以胜任的才能保证内部控制的 有效运行。3、相关控制是否得到了持续一致的运行:没有持续一致的运行,再好的内部控制设计也是枉然。4、相关控制运行的方式,一般包括人工控制和自动控制、预 防性控制和发现性控制。根据其控制运行方式,判断运行中是否可能 存在漏洞等。(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指事业单位自行组织的,对单 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
5、具评价报告。一般 内审部门为实施主体,评价内容主要有:内部控制的设计的合理、合 法性;内部控制的全面性;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适应性。与上述设计 和运行评价基本雷同,这里不再赘述。负责部门或机构在完成评价工 作后,应当编写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 表意见,指出其缺陷,并提出整改建议。评价报告应当提交单位负责 人,单位负责人应当对拟采取的整改措施作出决定,并催促落实。(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内部监督根据监督与执行别离的基本原理,内部控制内部监督应当与 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保持相对独立。一般有独立审计部门或者专职 内审岗位负责实施。监督主体要明确各相关部门或岗位在内部监督中 的职
6、责权限,规定内部监督的程序和要求,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 况进行内部监督检查。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内部控制的定期监督检 查制度。在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初期,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检 查工作应当相对密集一些,每36个月进行一次全面性监督检查和自 我评价,以及时促进内部体制体系建立和执行的改进和完善;因外部 环境重大变化、单位经济活动重大调整和管理要求提高等引起内部控 制体系发生重大变动,应当及时进行内部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在单 位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和执行情况逐步稳定后,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每年 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性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当根据 单位的具体情况不定期地对内部控制开展各项检查、
7、抽查等监督检查 工作。(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外部监督内部控制的外部监督主要由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承当,同时 应当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等部门的作用,构建严密的外部监督网络。1、财政部门的外部监督。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对单位内部控制 的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有针对性地提出检查意见和建议, 并催促单位进行整改。2、审计部门的外部监督。各级审计部门对单位进行审计时, 应当调查了解单位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的有效性,揭示相关内部控制 的缺陷,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处理意见和建议,并催促单位进行整 改。四、内部控制常见问题分析(-)内部控制设计不以实现控制目标为标准事业单位由于其一般都有主管部门管理,所以事业单位
8、的内 部控制一般都有。但是,核心思想却不一定指向控制目标,这个导向 存在问题。这是亟待改善的问题。这里面有认识问题,有业务水平问 题,所以应该加强对内部控制编制人员的培训工作,从意识层面上, 从技术层面上,解决这个问题。(二)内部控制设计很好,运行却一般很多单位内部控制设计得近乎完美,但是执行效果偏差却很 大。这是一个很大误区,以为设计好了就行了,知道运行是关键,却 缺乏必要措施去主动评价内部控制的运行并监督运行。这是普遍存在 的问题。这里面其实是一个领导意识的问题或者领导力度的问题,而 且,以前者为主。具体而言,单位领导必须重视,尤其是主管部门必 须这样要求,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由
9、于内部控制的建设 不像预算那样容易量化,所以这里面是有一定的管理难度的。改变这 种现象,需要加强外监督,借用外力施压,催促被监督部门重视内部 控制的运行效果。(三)内部监督力度差内部监督要么没有,要么力度很差。内部监督流于形式一般 情况下比拟常见,没有内部监督是极端情况下才有。加强内部监督, 日常工作的中监督尤为重要,而内部审计监督必须按既定监督程序, 严格执行,领导重视,至少一年内审一次。(四)内控测评方法不科学内控测试方法有很多,好的方法事半功倍,差的方法那么事倍 功半。很多事业单位不注意内控测评方法的科学应用,或者不重视科 学的测评方法。内部控制的测试一般先按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定性 分
10、析利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判断出可能存在的设计或者运行问 题。然后运用定量方法,利用统计抽样技术,科学地缩小测评范围, 降低车评本钱。抽样测评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前提是抽样的样本 要具有典型性,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所以样本容量要有最低量的要 求,要保持有足够的谨慎原那么。方法的运用上,要多种方法综合运 用,观察、询问、检查、再执行等各种方法用其优点月宾弃其缺点。综上可知,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自2014年实施行政事 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之后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但仍然存在 种种缺乏,亟待改进。只要通过事业单位主管部门重视、事业单位本 单位全员重视、领导重视,并加强审计与内外部监督,事业单位
11、内部 控制现状就能从根本上扭转。(作者单位:山东青岛疗养院)参考文献:观察家.农村改革开展新起点.红旗出版社.2008.112薛彩荣.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研究.红旗出版社.2008.15张富良.洪向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学习读本.中共党史出版 1.2006.1第三篇:单位内部控制的评价与监督(一)转变观念,走出对内部审计的认识误区。内部审计毕竟是 企业的内部事务,企业内部的事务终究要靠企业自身来解决。发挥内 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更大作用,必须要有企业管理当局的积极呼 应。只有企业领导尤其是最高决策层的领导转变对内部审计的认识, 才会对内部审计的开展形成巨大的推动力。因此,企业的各级领导必 须充
12、分认识到市场经济环境下,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是强化内部 控制的重要举措;现代企业内部审计所从事的是总经理或总裁想做而又 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的事;内部审计不是企业的第二纪委,而是企业管 理当局的参谋或顾问。(二)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以及地位。独立性那么是内部 审计机构的灵魂,其表现为形式上的独立和实质上的独立。形式上的 独立表现为内部审计机构在组织形式上是受资本所有者委托而不受企 业内部其他组织机构的束缚;实质上的独立表现为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 在执行业务时除受资本所有者的委托事项及相关规章约束外,不受其 他事项的干扰。科学、有效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是内部审计发挥作用 的保障。内部审计机构在
13、企业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内部审计部门与 业务部门及其他各职能部门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制衡关系等因素,最终 决定了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程度。国外比拟通行的做法是内审机构 直接隶属董事会或总经理。董事会作为企业的最高经营决策机构,拥 有最高的权威。总经理作为企业决策执行系统的最高领导,也拥有非 常高的权威。实践证明,在董事会或总经理领导下设立内审机构,有 利于保持内审机构较强的独立性和较高的权威性,从而有利于内部审 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因此,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是健全内部控 制的重要内容,内部审计对改进内部控制相当关键。企业应该结合本 单位的规模、生产经营特点等因素,建立相应的内审机构,内审机构 应
14、是独立于财务部、人事部的一个独立部门,它应直接对企业管理当 局负责,如有必要,遇有重大的内部审计事项或企业内部发生重大的违规、违法事件时,还可直接向股东大会及其常设机构董事会报告。在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中,内审部门应有不容置疑的权威性,以保证内 部审计报告能引起企业管理当局的足够重视。针对内审报告中提出的 整改意见和处置建议,应及时予以研究并给予反应,这样才能保证在 科学、完善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下,最大力度地完成企业的经营 目标。(三)以风险导向审计作为内部审计的开展方向。随着风险导向 内部控制时代的来临,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也发生变化,由控制 转向风险。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观念下,年度审计计划与
15、公司最 高层的风险战略连接在一起,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对当前的风险分析确 保其审计计划与经营计划相一致,依据风险管理原那么改变审核过程。 当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主要将大局部精力用于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 法性的查证和生产经营的监督,管理审计尚未得到广泛的开展。因 此,要顺应内部审计科学开展的客观规律,在实践中有意识地推动内 向型管理审计的开展。从强调确认和测试控制完整性,逐步转向强调 确认和测试风险是否得到有效管理。审计建议应不再仅是强化控制、 提高控制效率和效果,而应该是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和控制风险,通 过风险管理的有效化,提高整体管理效率和效果。(四)内部审计要建立全程递进式的监控措施。在企业的生
16、产经 营一线,建立互相牵制、互相制约的内控制度,重要业务最好采用双 签制,所有业务均要经过复核,禁止一个人处理业务的全过程,建立 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在会计局部常规性核算的基础上,内审部 门对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核查,建立以堵 为主的监控防线。通过内部稽核、离任审计、落实举报、纪律检查、 专项审计等手段,建立以查为主的监控防线。通过以上三个层次 的内控措施,不仅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而且对于防范和化解企业的经 营风险和会计风险,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五)加强内部考核的力度,使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化。为了保证 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使之不断地得到完善,企业就必 须对内部控制制度
17、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由内审部门结合财务 部门、企业管理部门等职能部门来具体执行内部检查工作。检查内部 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有效遵循,对执行情况做出客观评价,并对于严格 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要给予精神鼓励或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 的,果断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分,并与职务升迁挂钩。只有做到压 力和动力相结合,才能最终到达内部控制的目的。(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首先,要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 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经济的开展使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企业 面临的经营风险普遍增大,内部审计在规避企业风险、提高运营效益 和减少消耗等经营管理方面的作用日益加强,这要求企业的内部审计 人员必须了解企业运营
18、的各个方面。在新形势下,内审人员只有具备 多种专业技能才能顺利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使内部审计发挥其应有的 职能作用。其次,要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企业应当经常组织内部审计人员学习财经法律法规和经济政策以及内 部文件,不断加强内审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增强其从事内部审计工 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第四篇:单位内部控制的评价与监督第一章总那么第一条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主体。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 工作由单位负责人负责组织,应设置专门机构或人员具体承当本单位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与监督工作,定期对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和执行 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与监督,并形成单位书面报告,上报单位内部控制 管理机
19、构和有关部门。第二条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每年一次,如需专项评价根据需要 随时进行。第三条内部控制监督工作分为实时监督、专项监控和内部审 计监督三种方式,应视具体情况选择应用。第四条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控制监督的关系:二者是相互分 离又密切联系的。内部控制监督是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的重要保 障,同时也是评价基础信息的重要来源;内部控制评价除了对监督发 现的问题进行打分、分析,得出评价结论以外,还会以其他方式获得 评价需要的基础信息。第五条单位所有涉及经济业务的部门和岗位应根据管理需要对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工作给予积极配合。第六条单位应当积极配合财政部门、上级主管部门或审计部门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
20、并根据财政检查意见、建议或审计 处理意见、建议做好整改工作。第二章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的主要内容。第七条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是指为实现控制目标所必需 的内部控制程序都存在并且设计恰当,能够为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 理保证。评价时应重点关注:(-)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合法性,即内部控制设计过 程中,是否做到符合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二)内部控制设计的全面性,即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覆盖 了所有关键业务、关键环节和关键控制点,是否对单位内部相关部门 和人员都具有约束力;(三)内部控制设计的适应性,即内部控制设计是否与单位 所处环境、运行特点、复杂程度以及风险管理要求相匹配。第八条
21、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是指在内部控制设计有效的 前提下,内部控制能否有效地执行,从而为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 保证。评价时应重点关注:(-)相关控制在评价期内是如何运行的;(二)相关控制是否得到了持续一致的运行;(三)实施控制的人员是否具备必要的权限和能力。第三章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的方法控制建设不断完善并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本文分别对二者加以阐 述。二、内部控制评价的原那么对内部控制进行实施效果的评价,一般遵循以下原那么:全面性原那么:应当包含设计和运行,对实现各个控制目标的 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综合评价的评价。重要性原那么:以风险为导向,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对 实现目标的影响程度,确
22、定需要评价的重要业务单位、重大业务事项 和局)风险领域。客观性原那么:应结合事业单位所处行业环境、地域、业务特 点等实际,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内控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适应性原那么: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具体情况,并 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经济活动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 修订和完善。二、内部控制评价的它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的内容包括自我评价、内 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三个层次。(-)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评价,指为实现控制 目标所必须的内部控制要素都存在并且设计恰当。一般评价内部控制 设计的有效性,主要关注一下要素:1、相关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有助于事业单位提高经营
23、或者办事效率和效果,实现其开展战略。第九条在设计有效性评价与监督阶段,通常使用文字表述 法、调查问卷法和流程图法,在运行有效性评价与监督阶段,通常使 用证据检查法、穿行试验法和实地观察法等。评价工作组应视评价内 容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第四章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的程序。第十条制定评价监督工作方案。方案起草人员首先应当分析 单位管理过程中的高风险领域和重要业务事项,选择合适的检查评价 方法,制定评价或监督工作方案,经单位决策部门讨论通过后实施。第十一条实施现场监督检查。评价或监督工作组根据工作方 案和评价与监督人员分工,运用相应的评价与监督检查方法对内部控 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现场检查测试
24、,填写工作底稿、记录测试 结果,并对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初步认定。第十二条汇总评价结果。评价与监督工作组汇总检查人员的 工作底稿,初步认定内部控制缺陷,形成现场评价或检查表。第十三条提出整改建议。对于认定的内部控制缺陷,评价与 监督工作组应当充分分析原因,对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试行)要求,逐一提出整改建议。第十四条编制评价与监督报告。工作组应在以上工作基础 上,形成全面的内部控制评价(或监督检查)报告,报单位决策 部门审议(按照内部控制工作管理规定,如需上报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审批的,还应上报审批)。相关部门 对报告中阐述的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逐项整改,并按规定限期 上报整改报告
25、。第四章附那么第十五条本制度由评价与监督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第十六条本制度由印发之日起施行。第五篇:单位内部控制的评价与监督第一章总那么第一条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主体。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 工作由单位负责人负责组织,应设置专门机构或人员具体承当本单位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与监督工作,定期对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和执行 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与监督,并形成单位书面报告,上报单位内部控制 管理机构和有关部门。第二条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每年一次,如需专项评价根据需要 随时进行。第三条内部控制监督工作分为实时监督、专项监控和内部审 计监督三种方式,应视具体情况选择应用。第四条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控制监督的关系:二者是
26、相互分 离又密切联系的。内部控制监督是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的重要保 障,同时也是评价基础信息的重要来源;内部控制评价除了对监督发 现的问题进行打分、分析,得出评价结论以外,还会以其他方式获得 评价需要的基础信息。第五条单位所有涉及经济业务的部门和岗位应根据管理需要对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工作给予积极配合。第六条单位应当积极配合财政部门、上级主管部门或审计部门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并根据财政检查意见、建议或审计 处理意见、建议做好整改工作。第二章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的主要内容。第七条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是指为实现控制目标所必需 的内部控制程序都存在并且设计恰当,能够为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 理保
27、证。评价时应重点关注:(-)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合法性,即内部控制设计过 程中,是否做到符合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二)内部控制设计的全面性,即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覆盖 了所有关键业务、关键环节和关键控制点,是否对单位内部相关部门 和人员都具有约束力;(三)内部控制设计的适应性,即内部控制设计是否与单位 所处环境、运行特点、复杂程度以及风险管理要求相匹配。第八条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是指在内部控制设计有效的 前提下,内部控制能否有效地执行,从而为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 保证。评价时应重点关注:(-)相关控制在评价期内是如何运行的;(二)相关控制是否得到了持续一致的运行;(三
28、)实施控制的人员是否具备必要的权限和能力。第三章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的方法第九条在设计有效性评价与监督阶段,通常使用文字表述 法、调查问卷法和流程图法,在运行有效性评价与监督阶段,通常使 用证据检查法、穿行试验法和实地观察法等。评价工作组应视评价内 容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第四章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的程序。第十条制定评价监督工作方案。方案起草人员首先应当分析 单位管理过程中的高风险领域和重要业务事项,选择合适的检查评价 方法,制定评价或监督工作方案,经单位决策部门讨论通过后实施。第十一条实施现场监督检查。评价或监督工作组根据工作方 案和评价与监督人员分工,运用相应的评价与监督检查方法对内部控
29、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现场检查测试,填写工作底稿、记录测试 结果,并对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初步认定。第十二条汇总评价结果。评价与监督工作组汇总检查人员的 工作底稿,初步认定内部控制缺陷,形成现场评价或检查表。第十三条提出整改建议。对于认定的内部控制缺陷,评价与 监督工作组应当充分分析原因,对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试行)要求,逐一提出整改建议。第十四条编制评价与监督报告。工作组应在以上工作基础 上,形成全面的内部控制评价(或监督检查)报告,报单位决策 部门审议(按照内部控制工作管理规定,如需上报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审批的,还应上报审批)。相关部门 对报告中阐述的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
30、逐项整改,并按规定限期 上报整改报告。第四章附那么第十五条本制度由评价与监督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第十六条本制度由印发之日起施行。第六篇:单位内部控制的评价与监督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完善公司治理的关键环节和经营管理的重要举措,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手段,在企 业开展壮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只有建立、健全并执行行之 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够获得持续稳定地开展。企业内部控制的内涵1、企业内部控制的定义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 产的平安与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 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措施及程序。广义
31、地讲,一个企业的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系统,包括为保证企业正常经营所采 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内部控制按其控制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 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会计控制是与保护财产物资的平安性、会计信息 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财务活动的合法性有关的控制;管理控制是指与 保证经营方针、决策的贯彻执行,促进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 果性以及经营目标的实现有关的控制。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并不是相 互排斥、互不相容的,有些控制措施既可以用于会计控制,也可用于管理 控制。2、内部控制的目标一是确保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平安性以及经济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其主要作用在于有助于管理者实
32、现 企业经营方针和目标。二保护企业各项资产的平安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保证业务经 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三是保证单位内财务活动的合法性。良好的内部控制虽然能 够到达上述目标,需要持续不断地改进与完善。3、监督评价的目标如何实现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需要通过内部控制的监督评 价来完成。要求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 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提出改进措施并监督 整改的过程。主要包括对建立并执行内部控制的整体情况进行持续性 检查评价,对内部控制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些方面进行专项检查评价, 以及提交相应的检查报告、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等。通过开展内 部
33、监督评价工作,提高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促进内部控制 体系的持续优化和完善,提升企业市场形象和公众认可度。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监督评价存在的问题及现状分析当前,我国企业大局部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在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监督缺失,难以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内部监督无效,难以客观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内部监督运行不 力,难以发现内部控制缺陷;人力资源开发不力,员工素质无法满足 内部监督评价的需要;激励约束机制不合理、绩效考核制度不当,导 致工作效率低下。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监督评价过程应该到达:第一,监督评价涉及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和方面,不留下控制死角,也就是说企业的 各
34、项经营管理活动均应纳入内部控制范围。第二,事权划清楚确具体,具 有很强的操作性,作为一种制度要能真正成为企业员工的行为规范片桑作 方便。第三,监督评价的程序规范把对经营管理过程的控制放在突出的 地位,通过控制防患于未然。第四,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内部控制的功 能得到有效发挥。而现实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究起原因,可能检查与评 价工作流程设计不合理或控制不当,导致对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情况 评价不恰当;可能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检查评价工作存在随意性;可 能年度财务决算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对外披露的信息失当而受 到外部监管机构的处分。为此,需要根据财政部有关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结合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35、的实际,规范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工作,确保检查 评价工作按规定程序和适当授权进行,实现预期目标;确保检查评价 工作的方法和标准一致,减少检查评价工作的随意性;确保企业在年 度财务决算中恰当披露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 规和外部监管机构的要求,并促进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改进、完 善和严格执行。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检杳评价的主要措施1、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完善内控组织结构。建立和完善组织架构,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相应成立和确定检查评价领导小组和工作组。2、优化调整管理模式,符合内控开展战略。企业针对管理体制、机制及管理模式等方面实施改进,根据 年度工作计划、全面预算
36、、业绩管理等机制和流程来战略规划、细化 内控制度;各业务板块结合自身特点,进一步总结完善现有的管理体 系和方式方法,按照业务板块编制投资计划、生产经营计划、工程规 划、市场营销计划、科研开发规划、平安环保计划、节能规划、人力 资源规划、信息系统规划等,指导企业的经营运作,形成各具特色的 运行模式,为开展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3、优化内控评价体系,实行整体的动态监控。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准确评价会增强企业监督评价的科学性 和可靠性,内控办公室评价企业时还可将财务、审计部门或社会审计 中介机构在本年度开展的财务稽核、财务(决算)审计中对企业内部 控制执行情况所进行的检查评价结果纳入评价范围
37、。整合内外部资源,借助中介机构和外部专家的力量,通过多 种信息渠道进行资料收集,对内外部环境进行充分的监督评估和分 析,形成企业自我评价、企业外部评价的一个体系,并按企业自我评 价得分权重40%、企业外部评价得分(如上级主管部门或两三家有评 价得分那么取平均得分)权重60%计算,得出新的综合得分和评价结 果,为充分履行职责提供专业咨询意见和最妥当评价。每年整体修订完善内控制度,实现动态调整与评估,评估过程中尤其对企业内部优势和薄弱环节进行系统化分析、对核心能力进 行动态分析,形成科学有效的内控制度和制衡机制,有效防范和化解 各种内控工作风险。第七篇:单位内部控制的评价与监督第一章总那么第一条为
38、规范西北民族大学(以下简称“学校)内部控制 评价与监督,促进学校内部控制不断完善并有效实施,按照行政事 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教育部直属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指南(试行)等有关规章制度,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法。第二条本方法所称内部控制评价,是指学校对内部控制建立和执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并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第三条内控评价工作由内部控制监督评价工作组负责组织。学校认为必要时,可以委托具备资质的第三方中介机构实施内部控制 初步评价。第四条内部控制评价应遵循以下原那么:(-)全面性。评价应当关注内部控制的建立是否覆盖学校 及
39、所属单位所有的经济活动、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所有内部控制关键 岗位、各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和相关工作任务。(二)重要性。评价应当以风险为导向,突出重点,关注影 响控制目标的高风险领域、重要业务部门、重大业务事项、关键控制 环节和风险点。(三)客观性。评价应当准确揭示学校主要经济活动、重大 业务的风险状况,如实反映内部控制设计的健全性与执行的有效性。(四)适应性。评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学校的实际情 况,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学校经济活动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 高,不断修订和完善。第五条学校成立由分管校领导担任组长的内部控制评价监督 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对学校内部控制实施 情况开展
40、内部评价与监督,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领导小组成员包 括纪委、监察处、审计处、校长办公室、财务处、开展规划处、人事 处、科研处、基建处、后勤管理处、国有资产管理处、实验室与设备 管理处、图书馆、资产经营公司等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其主要职 责:(-)审批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计划、方案;(二)组织成立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组;(三)审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及整改方案;(四)其他与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管理有关的工作。第六条内部控制监督评价工作组负责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组 织、协调与指导,主要职责:(-)组织拟定内部控制评价相关制度;任何事业单位都有其开展规划,那么,单位内部控制的设计 必须服务于其开展规划,为开展
41、规划的实现保驾护航。反之,不利于 其开展规划的内部控制设计就不具有有效性。2、相关控制的设计是否能够保证单位遵循适用的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为事业单位经营活动划定的高压线,碰触不得。单位内部控制的设计必须能够保证单位遵循法律法规或者规避掉 法律风险。3、是否为防止、发现并纠正财务报告重大错报而设计了相 应的控制。财务报告是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的最终产品,财务报告必须真 实、准确符合事业单位会计准那么和事业单位财务规那么。单位内部控制 的设计必须以防止、发现并纠正财务报告重大错报为目的而进行控 制,这是毋容置疑的。4、是否为合理保证资产平安和完整而设计了相应的控制。保证资产的平安、完整是事业单位最基
42、本的要求。内部控制设计的内部控制,应以到达这个目的或给予合理保证为目的。(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评价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是指现有内部控制按照规定程序得到 了正确执行。评价其有效性,应充分考虑:L相关控制在评价期内是如何运行的:一般按照内部控制运行程序来分析评价其可行性。(二)组织编制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方案;(三)组织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四)监督内部控制缺陷整改落实情况;(五)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相关工作。第七条学校相关部门或单位(以下简称单位)是内部控 制体系运行的执行机构,在内部控制监督评价工作组的组织下开展内 部控制评价工作,主要职责:(-)根据监督评价工作方案和相关业务内部控制
43、评价标 准,开展本单位内部控制自查、自评工作;(二)根据业务内部控制自查结果梳理内部控制缺陷;(三)参与学校内部控制评价缺陷的认定;(四)针对内部控制中存在的缺陷制定整改计划;(五)落实整改计划,并及时向纪检、监察、审计部门报送 整改情况报告;(六)其他和本单位内部控制及其评价相关的工作。第二章内部控制评价监督内容第八条内部控制评价包括单位层面内部控制评价和业务层面 内部控制评价。评价时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分阶段进行。第九条单位层面内部控制评价侧重对单位控制环境的评价, 应全面考虑学校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关注主要经 济活动及其可能产生的重大风险。重点内容包括:开展规划、组织架
44、构、运行机制、关键岗位与人员、会计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内部管理 情况。第十条业务层面内部控制评价侧重对单位经济活动业务层面 控制的评价。重点内容包括:预决算管理、资产管理、债务管理、收 入管理、支出管理、合同管理、采购管理、工程工程管理、科研工程 管理、财政专项工程管理、经济活动信息化管理、其他附属单位管理 等方面的内部管理情况。第三章内部控制评价监督程序及方法第十一条评价工作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汇总评价结 果、编制评价报告阶段,报告反应和跟踪阶段。(-)准备阶段1 .制定评价监督工作方案。内部控制监督评价工作组或第三方 中介机构根据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分析学校管理过程中的高风险领 域和重要
45、业务事项,确定评价方法,拟定评价工作方案,经领导小组 批准后实施。评价监督工作方案应当明确评价范围、工作任务、人员 组织、进度安排和费用预算等相关内容。评价工作方案既可以全面评 价为主,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重点评价。2 .组成内部控制监督评价工作组。内部控制监督评价工作组在 领导小组领导下,承当内部控制评价监督具体工作。内部控制监督评 价工作组成员由纪委、监察处、审计处工作人员组成,组成人员应具 备独立性、相关业务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注重吸收熟悉学校内 部相关部门情况、参与日常监控的负责人或业务骨干。内部控制监督 评价工作组成员对本部门的内控评价工作应当实行回避。学校可以根 据工作需要委托社
46、会中介机构进行初步评价。纪检、监察、审计部门 在中介机构初步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学校自身特点进行最终评价。内部 控制评价初步工作由社会中介机构承当的,相关费用按照国家规定执 行。(二)实施阶段1 .了解被评价单位(业务)基本情况。充分沟通相关文化和发 展战略、组织架构及职责、领导层成员构成及分工等基本情况。2 .确定检查评价范围和重点。内部控制监督评价工作组根据掌 握的情况进一步确定评价范围、评价重点和抽样数量,并结合评价人 员的专业背景进行合理分工。3 .开展现场检查测试。内部控制监督评价工作组根据评价人员 分工,综合运用各种评价方法对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现 场检查测试,按要求填写工作
47、底稿、记录相关测试结果,并对发现的 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初步认定。(三)汇总评价结果、编制评价报告阶段1 .实施阶段结束后,内部控制监督评价工作组就发现的相关问 题编写单独的评价工作底稿,并进行交叉复核签字,由内部控制监督 评价工作组组长审核签字确认后征求被评价单位意见,被评价单位在 规定时间(10个工作日)内予以反应,超过时间不反应意见的视为无 意见。2 .内部控制监督评价工作组组长在相关评价工作底稿的基础上 编写评价报告初稿,提交纪检、监察、审计部门主要负责人审定后, 报领导小组审批,出具正式评价报告。(四)报告反应和跟踪阶段内部控制监督评价报告提交领导小组组长,并报送相关业务 管理部门。对于
48、内部控制评价中认定的内部控制缺陷,要求责任单位 及时整改,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组要跟踪其整改落实情况;对因内部控 制缺陷给学校造成损失或负面影响的,学校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第十二条内部控制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在对被评价单位进行 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个别访谈、实地观察、证据检查、重新 执行、穿行测试等方法,充分收集被评价单位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是 否有效的材料。第十三条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应当形成工作底稿,详细记录执行评价工作的内容,包括评价要素、评价标准、评价和测试方法、主 要风险点、采取的控制措施、有关证据资料以及认定结果等。第十四条内部控制评价完成后,应将被评价单位的评价资料 整理后,并按顺序装订归档。内部控制评价的有关文件资料、工作底 稿、证明材料等应当妥善保管,及时归档。第四章评价结果及其应用第十五条内部控制评价纳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与干 部考核体系,将评价结果与考核挂钩。第十六条对外部监督部门审计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风险和 提出的整改意见建议,相关单位要积极进行整改落实。第五章附那么第十七条本方法自校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之日起施行,由监 察处负责解释。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