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市柘皋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60227173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巢湖市柘皋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巢湖市柘皋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巢湖市柘皋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巢湖市柘皋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巢湖市柘皋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巢湖市柘皋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巢湖市柘皋中学201620172学期高二年级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一、单项选取题此题共3小题,共70分1.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写道:“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贫民本身以及他们的妻子儿女事实上都成为富人的奴隶,他们被称为被保护民和六一汉如果他们交不起地租,那末他们自身和他们的子女便要被捕,所有借款都用债务人的人身为担保,这样的习惯一直流行到梭伦之时为止。为改变此状况,梭伦的做法是 A.实行财产等级制 .确定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 废除债务奴隶制 .确立陪审法庭为最高司法机关未经许

2、可 请勿转载2.梭伦的贡献在于,在组织上为以后建立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以下机构属于梭伦时期创建的有 公民大会四百人议事会公民陪审法庭十将军委员会。A. B. C. D.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3.恩格斯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为当时的旧体制中注入了私有财产这一全新的因素。这一全新的因素主要来源于A.废除债务奴隶制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建立“四百人会议 D.鼓励发展工商业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梭伦改革扩大了古代雅典奴隶主的统治基础。这主要是指 A.缓和了奴隶和自由民的阶级对立 B.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权 C.满足下层平民重分土地的要求 D.消除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5.某历史

3、兴趣小组编排历史剧。假如你的角色是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雅典的一个年收入0麦斗的平民,那么你可以: 参加公民大会 当选为“四百人会议的成员 当选为民众法庭陪审员在战争中提供骑兵 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A B. C. D6. 梭伦改革带有历史局限性,主要是因为 A.改革措施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B.梭伦对民主政治的认识不足 C梭伦改革触犯了贵族利益 D.改革措施带有“折中色彩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7.打破贵族依据血缘关系的世袭特权垄断国家政权局面的关键性措施是。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B.颁布解负令 C.提高公民大会的地位 D.设立民众法庭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8.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出现大量“弑君、“出君

4、的事件,而到了战国时期此现象己较为罕见。这一变化反映战国时期 A.郡县制度的广泛确立 B.中央集权有了较大发展 C.礼乐制度的重建社会矛盾逐渐缓和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战国时代,养士已成为上层社会竞相标榜的社会风气,如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等都注重大量养士。这主要反映了A.选贤任能成为社会共识 .士的社会地位普遍提高 C.世卿世禄受到极大冲击 D.重视人才成为社会需求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10.史记商君列传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这一措施 A废止了贵族等级爵制 B.摧毁

5、了宗法分封的制度 C.健全了官吏选拔制度 D.推动了政治制度的转型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1. 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直接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奖励军功 重农抑商 为田开阡陌封疆 废分封行县制A B C 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12.公元前年管仲在齐国进行改革,实行粮食“准平的政策,即“民有余则轻之,故人君敛之以轻;民不足则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凡轻重敛散之此时,则准平故大贾富家不得豪夺吾民矣.汉书食货志下.这种“准平制 A.维护了奴隶主经济利益 B违背了市场的价值规律 C实质为了发展封建经济 .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13春秋时期,齐桓公的国相管仲认为“地之守在城,城之守在兵,兵之守在人,人之

6、守在粟。这种思想 A.加剧了诸侯之间的争霸战争 .限制了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C.体现了发展农业富国强兵的要求 D肯定了封邦建国的重要作用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14有学者认为“用现代的说法,可以说战国的军队在硬件上大都相同,即弓弩、青铜武器与盔甲。可是秦国在软件上更胜一筹。秦国“软件是指 A.有效的管理制度 .优越的地理位置 C承继了西周疆土 D.首创了郡县制度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15. 商鞅变法中直接保障地主阶级根本利益的是A.重农抑商政策 .按功授爵 C.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D.建立县制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16.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这

7、一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 .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 .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斗争异常激烈 D.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17.变式“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礼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材料强调的是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A.因循礼制 革新改良 C否定礼制 D.贵贱有序1.对右图历史人物的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A.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之一 .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变法改革、富国强兵 D.在秦穆公支持下全面变法19. “齐之技击不

8、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商鞅变法申直接导致上述现象的措施是 .奖励军功 B.实行什伍连坐制 C.奖励耕织 D.颁行秦律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20战国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最成功的改革,对秦国和中国历史产生重要影响,对其评价有误的是 A.商鞅变法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和井田制,促进了社会转型, C.商鞅变法创立的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D.商鞅变法轻视教化,严刑苛政,成为后来秦朝暴政短命的根源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2.商君书画策载:“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故善治者,

9、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这说明商商鞅 A主张立法为民 B.强调有法可依 关注法律实施 D重视赏罚并重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2. 据考证,“元作为姓氏,其中一部分人来自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皇室鲜卑族“拓跋氏,这种状况始于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A.孝武帝时期 B光武帝时期 C.孝文帝时期 D魏太祖时期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2.两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政权仿效内地官方史学活动,接受汉族文化的历史观念,进而将自己的祖先衔接于中国古史体系,自称黄帝、大禹等圣王之后裔。这有助于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A提升民族认同 B.化解民族矛盾 C.继承华夏传统 D.促进民族融合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2. “以

10、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材料描述的改革是 A.商鞅变法 1861年改革 C.王安石变法 D.孝文帝改革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2.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A.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B加速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 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此

11、外复有杂调。以下理解与材料相符的是A.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 B.国家将土地按人头平均分配 .国家将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 D.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需承担国家的租役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宋代官制分官,职,差遣三种,只有得到“差遣了才能掌握实权,南宋史尧弼描绘道:“无其事虚设其官,无其功而空食其禄。这种现象使得宋代 A.中央政府的权力削弱 B.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C.地方势力得到增强 D官僚队伍膨胀及滥政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28北宋中期,东京一带流传着“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范君指范仲淹,希文是他的字的民谣,这是因为范仲淹 A.推行新政,获得了各界支持 B.重视理财,缓解了积贫局面 C

12、.实行赋役合一,减轻了农民负担 D整顿吏治,赢得了百姓赞誉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9.王安石上书宋神宗:陛下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散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日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_。空白处应填写的语句是 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 B寇乱息,而戚势强矣.贷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贫者举息于豪民者少矣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30.北宋初的政治改革最终形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这从反面证明了 分权、强兵弊端无穷 B.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C.加强中央集权弊大于利 D.机构改革要量财力而行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31.庆历新政的核心措施是 .增强财政收入 B.减轻民众负

13、担,缓和阶级矛盾 C整顿吏治 D重视农业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32.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方今先急,他“理财措施的主要目的是.调整封建国家与大官僚大地主之间的关系 B.调整地主阶级中士族与庶族的关系 C调整官僚大地主与中小地主之间的关系 .调整封建国家与自耕农之间的关系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3.“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他的职务,不要加以阻碍。无论什么人,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这一主张最有可能出现于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A.文艺复兴时期 宗教改革时期 C.启蒙运动时期 .法国革命时期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4马丁路德提出的“因信称义学说,其实质意义在于A.否定了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绝对权威 B确立了“依

14、靠信仰才能得救的新教义维护了德国各阶层的利益 .为德国宗教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35.西欧宗教改革运动对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影响是 。 A资产阶级夺取了天主教会的土地和财产 B.西欧各国的王权普遍得到加强 .促进了西欧各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沉重打击了天主教神学的精神统治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二、材料解析题此题共2小题,共0分6. 8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推动文明前进的重要因素之一。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材料二 民本,法也。故善治

15、者,塞民以法不刑而民善,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 商君书画策第十八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材料三 凡人主之所以劝民者,官爵也。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今民求官爵,皆不以农战,而以巧言虚道,此谓劳民,劳民者,其国必无力。无力者,其国必削。 商君书农战第三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请回答:(1) 有人说,商鞅变法通过限制特权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材料一中是如何体现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保障这一思想实现的方式。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2) 材料二中反映了商鞅的治国思想是什么?其出发点是什么?你如何评价?材料三中商鞅认为国家兴盛的关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是怎样从政治和经济两

16、方面来保障国家兴盛这一关键的?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37. 2分阅读以下材料,请回答:材料一 “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三冗不去,不可为国。材料二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局面日渐突出,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王安石在上时政疏中指出:“方今朝廷之位,未可谓能得贤才;政事所施,未可谓能合法度,官乱于上,民贫于下,风俗日以薄,对力日以困穷。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材料三“及神宗朝,荆公指王安石乘政后人但言其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共移气心,变风俗为朝廷之害,其害百姓者,可以一旦为更。而其害于朝廷者.则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返也。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日知录宋世风俗材料一中所说的“三冗具体指什么?为了改变“积

17、贫、“积弱局面,王安石各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材料二中王安石变法为“能得贤才,采取了哪些措施?材料三对王安石变法持什么态度?你是怎样看待王安石变法的?巢湖市柘皋中学2016-017高二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答案::和解析【答案:】1.C23.4.5.B6.D7.A8.B9.10D1.C2.13.C14.A5.16.C17.9.A2.C2.C22.C2.D4.D.D2D2.D28D29.30.B3.C.3.B34.35.D36.18分1体现: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方式:立法和建立制度。 2思想:以法治国。出发点:维护秦国君主统治。评价:有利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严刑酷法会激化社会矛盾。 3关键

18、:“农战。措施:废除分封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7.12分 1冗兵、冗官、冗费。 2积贫: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积弱: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械监。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4态度:否定或认为变法危害甚重。看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人,积贫的局面有所改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实惠;政治军事实力增强,积弱的局面有所改善。 【解析】 1. 如果他们交不起地租,那末他们自身和他们的子女便要被捕,所有借款都用债务人的人身为担保,这样的习惯一直流行到梭伦之时为止“为改变此状况,梭伦废除债务奴隶制,故C正确; 材料未涉及

19、财产等级、权力机关、司法机构,故ABD错误故选C此题考查梭伦改革的措施,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梭伦改革中解负令将广大平民从债务奴隶制的枷锁中解放出来,成为享有自由权利的公民,形成了民主政治必须具备的公民群体;以财产多寡来确定公民的政治权利打破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利,也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 梭伦改革基本特点: 梭伦改革的特点从目的上看,其主要目的是消除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从措施上看,很多措施都带有“折中色彩; 从立场上看,对贵族和平民采取了“不偏不倚的政策.但自身却站在工商业奴隶主的立场上; 从结果上看,既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又带有不可避免

20、的历史局限性. . 公民大会在梭伦改革之前就已存在,故错误; 十将军委员会是克利斯提尼创建的,故错误; 梭伦创建的机构是四百人议事会和公民陪审法庭,故正确. 故选B. 此题考查梭伦改革的措施,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梭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消除矛盾,稳定雅典的社会秩序.因此在改革中他主要扮演了“调停者的角色.所以很多改革措施都带有折中的色彩,这使得他的改革不可避免的带有历史局限性. 梭伦改革中解负令将广大平民从债务奴隶制的枷锁中解放出来,成为享有自由权利的公民,形成了民主政治必须具备的公民群体;以财产多寡来确定公民的政治权利打破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利,也使下层平民获

21、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 3.“为当时的旧体制中注入了私有财产这一全新的因素指的是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故B正确;AC均与“私有财产不符,排除 故选B此题考查梭伦改革的措施,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梭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消除矛盾,稳定雅典的社会秩序因此在改革中他主要扮演了“调停者的角色.所以很多改革措施都带有折中的色彩,这使得他的改革不可避免的带有历史局限性 梭伦以财产确立公民的等级身份,不同的等级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利这一制度虽意味着身为贵族如果财产少也享受不到过去那么多的政治权利了,但以财富来区分公民对国家安全所具备的责任和能力很明显是不公平的.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第二富有等级才享有高级官吏的被选

22、举资格,这就使得第一第二等级在国家政权中占据着绝对的优势,下层公民没有享有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利4.此题考查的是梭伦改革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贵族在政治上的专横和经济上的压榨不仅激起了平民的反抗,而且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工商业奴隶主对旧贵族的政治专权也越来越不满,展开了要求分享政治权力的斗争。因此在梭伦改革前,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贵族与平民、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通过梭伦改革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雅典的统治基础中除了原有的旧贵族,还增加了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扩大了雅典的统治基础。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其余三项均含有“平民,并没有进入统治阶层,都可排除。

23、故选。 5. 此题主要考查对梭伦改革的认识和理解。材料所述“一个年收入10麦斗的平民应为第四等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时期,按财产的多少划分等级,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也不承担相应的义务,但能参加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故说法正确,与史实不符相符,排除CD,故选。 6.略。 7.此题考查梭伦改革,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贵族依靠高贵的门第和出身垄断了政权,而财产等级制度推行以财产为依据划分等级的办法,财产越多,等级越高,其承担的义务也越多,从而使一批工商业奴隶主参与政权,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故A正确,排除BCD。故选A。8. A郡县制度的广泛确立与题旨无关,排除; “弑君“出君现象

24、的减少的趋势,以下犯上的事件的减少,说明战国时期中央集权的发展,故B项正确; C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崩坏,礼乐制度的重建一说错误,排除C项;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矛盾尖锐,故项错误. 故选 此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的改革考查学生根据题意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相关知识分析解答问题. 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新的阶级力量在壮大.隐藏在这一过程中并构成这一社会变革的根源则是以铁器为特征的生产力的革命.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导致各国的变革运动和封建制度的确立,也导致思想文化的繁荣 9.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养士已成为上层社会竞相标榜的社会风气,士,即古代读书人知识分子的通称

25、据此判断选项,材料没有提及选贤任能、士的社会地位高低以及选官制度,据此即可直接排除、B、三项材料主旨体现的就是“重视人才,D项符合题意. 故选D 此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的改革考查学生根据题意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相关知识分析解答问题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新的阶级力量在壮大.隐藏在这一过程中并构成这一社会变革的根源则是以铁器为特征的生产力的革命.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导致各国的变革运动和封建制度的确立,也导致思想文化的繁荣. 0. 根据“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即可说明是军功授爵制,其反映了与传统相不同的人事制度,实质上体

26、现了人人平等的观念.有利于推动政治制度的转型.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此题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措施及内容的识记,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商鞅变法是实行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严重,变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的改革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增加政府收入,富国强兵,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的统治11 略。 12. 管仲改革题干中所提的这种“准平制,不但是一种平衡粮价的政策,避免富人抢夺穷人的粮食,进一步限制贫富的差距并且也间接承认了农民自由买卖粮食的权利及自由私田的合法性,并且还保障了私田农的生产利润.这种经济政

27、策,亦为经济层面的国君集权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齐国管仲改革 此题旨在通过材料分析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相关知识点的理解.13 此题主要考查管仲变法,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意思是:国土的保障在于城池,城池的保障在于军队,军队的保障在于人民,而人民的保障在于粮食。管仲实际上主张要发展农业生产,并增强军事力量,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故C项符合题干要求。B三项题干未体现,可排除。故选C。 14. 此题考查对古代中国商鞅变法的理解,考查学生准确解读、获取材料信息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战国、“军队、“软件及所学知识可知,有效的管理制度是秦军事强大

28、的重要条件,故符合题意;该学者强调的是秦国军事改革的措施,故排除BC;“郡县制与材料“军事不符,故排除D。故选A。 5. 此题主要考查对商鞅变法的认识和理解,考查学生再现历史史实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买卖,从法律上承认了土地私有,最能满足地主阶级的利益,故选C;项也能体现了对地主阶级的支持,但是不是最佳选项,不是从根本上进行的分析;B项也和地主阶级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不是直接反应地主阶级利益的。故选C。 16. 此题考查对吴起、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二人的改革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其改革触犯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因此都被处死,这说明新

29、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的斗争异常激烈;故正确;二人的改革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故排除B;A只是表象,故排除;二人的变法的时机是成熟的,故排除D。故选C。7 此题考查商鞅变法,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可知这是商鞅的革新改良,进行变法的思想,B项符合题意;AD都同材料信息不符。故选B。 18. 此题考查商鞅变法,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此题需首先判断出图中人物是商鞅,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提供的选项:商鞅是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的,故D项符合题意。ABC都正确。故选。19.略 20. 此题考查对商鞅变法的评价

30、,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政策在当时对农业的发展还有促进作用的,故C评价错误,合题意。ABD均是对材料的正确评价,故排除。故选C。 21.题干材料的意思是:国家治理混乱,不是因为它的法度混乱,也不是因为法度被废弃不用.国家都有法律,但却没有让法律一定实行的办法.所以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只处罚不守法的人,不奖赏善良而守法的民众,因此,不用刑罚民众也善良守法.是因为刑罚重了刑罚重,民众不敢触犯刑法,因此也就没有刑罚.由此可以看出商鞅强调的是法律的实施 故选C.此题主要考查商鞅的主要思想主张.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商鞅的主要思想主张的理解,考查学生材料分析的能力

31、 2.略 23. 此题主要考查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解读材料、联系所学准确判断的能力。民族认同感是对本民族的认可,而材料体现的是少数民族政权学习汉文化,故项错误;只接受汉族文化的历史观念,并不能化解民族矛盾,故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继承华夏传统,故项错误;将自己的祖先衔接于中国古史体系,自称黄帝、大禹等圣王之后裔,有利于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的融合,故项正确。故选D。 24. 此题考查学生对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知识的掌握,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可知“两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政权仿效内地官方史学活动,接受汉族文化的历史观念,进而将自己的祖

32、先衔接于中国古史体系,自称黄帝、大禹等圣王之后裔。仿效内地官方史学活动,接受汉族文化的历史观念,此举加速了汉族与少数名族的民族融合,是民族融合的重要举措,D项正确。故选D。 25.此题主要考查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认识,考查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表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符合题意;C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D。 26 此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露田是不能继承的,农民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所以A项错误;B项与史实及材料内容不符合,所以排除B项;项“出售表述错误;孝文帝改革中农民耕种国家土地,同时

33、需要承担租税的义务。故答案:选择项。故选D。 7. 此题考查北宋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宋代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分化事权的措施,“无其事虚设其官,无其功而空食其禄,导致官员人数膨胀,出现冗官、行政效率低下等现象,故D项正确;AB均不符合题干主旨,故排除。故选。28. 此题主要考查庆历新政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范仲淹推行的庆历新政,其中心措施就是整顿吏治。所以整顿吏治,赢得了百姓赞誉,所以流传此民谣,故选D;庆历新政遭到了大官僚的反对,最终失败,排除;是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排除;是明朝张居正改革的内容,排除。故选D。 9. 此题主要考查王

34、安石变法,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免役法又称募役法,是指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按贫富等第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这就既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又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故A正确,排除BCD。故选 。30. 此题主要考查王安石变法的背景,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A项中的“弊端无穷、项中的“弊大于利的表述均过于绝对化,故排除;题目中未涉及机构改革与财力之间的关系,故无法得出D项的结论;题目中的“冗官指的是人浮于事,“冗兵指的是士兵过多,“冗费指的是不必要的开支过多。故题目中的信息“北宋初的政治改革最终形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表明政治改革应重视

35、精兵简政。故选。 31. 此题考查的是庆历新政知识点,旨在考查识记教学资料基础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可知,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核心措施即在于整顿吏治方面,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BD三项均不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核心措施,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故选C。 2.此题考查对王安石变法措施的理解,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变法使豪强兼并和高利贷者的活动受到了一些限制,使大官僚大地主减少了一些特权,自耕农则减轻了部分负担,国家也增加了财政收入。就具体理财措施来说,如方田均税法、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均输法,都是为了调整封建国家与大官僚大地主之间的关

36、系,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故选A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选A。 3. 此题考查欧洲的宗教改革知识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中提出的坚持世俗权力高于教权,B正确;据此排除ACD。故选B。 34 此题考查德意志宗教改革,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形成正确认知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教会宣扬的是“因行称义,而马丁路德宣称“因信称义,主张只要虔诚地信仰上帝,灵魂即可得救。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实际上否定了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绝对权威,A项表述准确,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B项表述不准确,排除;C两项明显与题意不相符合,排除。由此可知,BCD不对,故选A。 35. 此题主要考

37、查对宗教改革影响的认识和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是继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沉重打击了天主教神学的精神统治,为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扫除了障碍,故D符合题意;ABC均属于宗教改革的意义,但都与“最大影响的要求不符,故选D。 36.此题考查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可得出: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变法以国家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2此题考查商鞅的治国思想,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民本,法也可得出:以法治国。结合商鞅变法的背景,通

38、过商鞅变法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但严酷的刑罚激化社会矛盾。此题考查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分析能力。依据材料“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可得出:国家兴盛的关键是“农战。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经济上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考虑作答。 37.1此题考查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一中“ 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三冗不去,不可为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冗是指冗兵、冗官、冗费。 此题考查王安石变法的内容,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依据题干中“ 为了改变积贫、积弱局面并结合王安石变

39、法的相关内容可知,为了改变“积贫局面采取了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为了改变“积弱局面采取了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械监。 3此题考查王安石变法的内容,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依据题干中“王安石变法为能得贤才并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相关内容可知,王安石采取了整顿太学、改革科举制度的措施。4此题考查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三中“ 而不知共移气心,变风俗为朝廷之害,其害百姓者,可以一旦为更。而其害于朝廷者.则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返可归纳为否定的态度。第二小问,依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正反两个方面对王安石变法进行评价,积极方面:依据所学,从积贫、积弱局面得到改善进行分析归纳;消极方面:从改革的失败、变法的根本目的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 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 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习题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