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永安市第三中学-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永安市第三中学-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一.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福建永安市第三中学-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2020学年第二学期永安三中普通高中期中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试题 试卷分值: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试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选择题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古代诗文阅读(45分) (一)课内文言文知识(16分) 1.下列四个选项中,字形和加点字字音全部正确的是(.) A
2、.张牙舞爪(zho)教坊(fng)孝悌(t)吮吸(yn) B.义愤填膺(yng)栈道zhn猿猱(no)啼血(xu) C.锲而不舍(qi)饿殍(pio)稿暴(p)弯曲(q) D.度长絜大(du)弩马(n)锋镝(d)万乘(shng)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彰:清楚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假:借助,凭借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耻:以为耻 D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族:家族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是哪一项()(2分)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C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D整顿衣裳起敛
3、容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顺风而呼.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C其皆出于此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弃甲曳兵而走。 6、下列各句中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外连横而斗诸侯 C.却匈奴七百余里 D.以弱天下之民 7、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
4、是(.)(2分)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冰,水为之 8、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贾谊,东汉最富辞采的散文家、政论家,他开创了“史论”文学的先河。所著的政论文过秦论被鲁迅称为“西汉鸿文”。 B.五陵,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在长安附近,富豪人家多聚居在这一带,五陵年少指京城富家子弟。 C.六艺经传中的“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 D.庠、序,都是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共4题,共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
5、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悦艰难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
6、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
7、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 (本文节选自辛文房白居易传.) 注: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9、.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 B.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 C.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
8、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 D.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 10、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古代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B.弱冠是指男子二十岁,已经成人,可以加冠行礼,但身体还不够壮实 C.元和,唐代时唐宪宗的年号,年号是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 D.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他在二十岁名声未起的时候,
9、(有一次)去京城游玩,拜见了(当时名流)顾况。 B.白居易性格耿直,曾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与元稹关系十分要好,友情可谓如胶似漆,写诗追求的音韵也相同,天下人把他们并称为“元白”。元稹死后,白居易与刘禹锡齐名,并称为“刘白”。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12、将文中划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2分)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分) (3)
10、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2分) (三)、古代诗歌鉴赏(5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楼上 杜甫 天地空搔首,频抽白玉簪。 皇舆三极北,身事五湖南。 恋阙劳肝肺,论材愧杞楠。 乱离难自救,终是老湘潭。 【注】这首诗为唐代宗大历四、五年(769770)诗人漂泊长沙时所作。杞楠:都是高大乔木,材质坚硬,此指栋梁之材。 13、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2分) A首句立意高远,冠以“天地”二字,喻指搔首太息非为诗人的穷通,而是为了社稷苍生的安危。 B颔联写远望之状,是全诗关键,领起三、四联。诗人漂泊五湖之南,离朝廷极远,自叹无补国事。 C颈联从反面写恋阙之情,自
11、愧不是栋梁之材,无力整顿乾坤,把忧国忧民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 D全诗感情深婉悲切,取境阔大,描摹细腻,塑造出鲜明的抒情形象,是杜甫忧国忧民的真实反映。 14、明代王嗣爽在杜臆中,称赞本诗的尾联“苦语次骨(即入骨)”。请从抒情手法的角度赏析诗的尾联。(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共12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 (2)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两句写出了青泥岭山路盘曲的情状。 (3)琵琶行中_,_。.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4)
12、锦瑟中_,_.。.“运用典故,描绘了美好的情境、虚渺的梦境,把人生的恍惚以及苦苦追寻的执着表现了出来。 (5)登高中由远及近,写出秋叶飘零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_,_。 (6)韩愈师说中“_,_.。”的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两棵香椿树 .李桂芳 春天来了,屋后两棵香椿树都萌出了嫩嫩的绿芽,散发出阵阵浓郁的清香。过些日子,就可以掐些芽子上街卖了。 .香椿树旁,就是村里的核桃园。此时,村主任刘光明带着一行人,正站在树下指指点点地说着什么。 .“歪嘴儿,你来一下。”刘光明对着我吼。 .我埋头在屋
13、侧的菜园里忙活,举起锄头拼命挖,一下又一下。耳边是锄头捎带的呼呼风声。我假装没听见。 .“歪嘴儿,喂,你聋了?赶快来一下!”刘光明大吼。 我依然埋头挖地。 .“刘主任,你叫人家绰号,仿佛不太妥当哟。”是一个女人的声音。我抬头好奇地看一眼。那女人四十来岁,瘦瘦的,戴副眼镜,秀里秀气的,不像农村女人。 女人和刘光明三两步来到了我的菜园边。 我依然假装没看见。 .“歪嘴儿,哦,不,张大财,这是县上派来的扶贫第一书记张书记。”刘光明和那女人转到我的正面,站在地边,看着我。 我不得不停下飞舞的锄头。 .“张大哥,您好!”女人朝我伸出手。 .我很诧异,从来没有村组干部跟我握过手。我没理她,拄着锄把站着,冷
14、冷地说:“找我有啥事?” .“是这样的,张大哥,你屋后是村里规划的核桃园,这两棵香椿树呢有点” .“有点啥?树长在我家屋后,碍谁的事了?”我冷冷地说。 .“遮着集体核桃园了,你没看见吗?”刘光明又暴跳如雷。 .“刘主任,好好说话嘛。是这样的,张大哥,希望你配合一下,把地边那两棵香椿树砍了,好不好?”女人和颜悦色。语气温柔得像猫叫,又像轻拂的春风。 .我淡淡地说:“香椿树贵重,我不砍!” .“我看你是狗坐箢篼-不识抬举。香椿树值几个钱?好嘛,你不砍,我找人来!”刘光明像只疯狗,凶巴巴地对我龇牙咧嘴。 .“你敢!谁敢砍,我就要谁的命!”我霍地举起锄头。一生气,嘴巴就更歪了。 .“好了,好了,刘主任
15、,我们走吧,让张大哥先想想,以后再说,再说。张大哥,您别生气,您先忙着。”女人柔声细气的话,让我高举的锄头缓缓从空中落下。 .傍晚,挖地刚回家,院门口站着个女人,似曾相识,老远朝我笑,才想起是上午所说的啥第一书记。 .我依然阴着脸。 .她笑眯眯地说:“我知道你对村组干部有意见。不过,我了解了一下,不给你评定低保,村里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啥道理?他们当官的亲戚都能评,为啥我就不能?我腿不好,嘴巴歪着,打工没人要,好不容易贷款买个农用四轮,给人拉点货赚点小钱,他们就说有车就不符合评定标准。为啥?你看我这木头房子,风吹雨淋的,年久失修,歪歪倒倒的都要垮了,女儿读大学,老娘去年得癌症才去世,给她
16、看病花了不少,还说起老娘,我就心酸。她老人家含辛茹苦一辈子,没过一天好日子就去了,我无能,对不起她呀。” .“这样吧,我再到上面咨询一下,争取给你最好的回答。你这房子的确该维修了,关于资金,我尽量给你争取。”女人慢条斯理,说得字字恳切。 .女人还询问了女儿上学的地方,家里的经济情况,我们父女俩的身体情况。末了说:“张大哥,那我先走了,你慢慢忙。” .临走,她只字未提砍树的事。 .打开虚掩的破旧厨房门,我猛然看到乱糟糟的厨房地上赫然摆着两样东西:一件方便面,一件酸奶。 .正迷糊着,女人打电话来了:她咋知道我的号码? .因为从小患小儿麻痹症,我腿瘸了,嘴巴歪着,只得打光棍。我习惯了独来独往,更没多
17、少人知道我的电话号码。 .女人在电话里说:“张大哥,那些东西,是我的一点心意。我听大家说,你一个人在家,又忙着搞运输,经常是饱一顿,饥一顿的,那可不行。有方便面和牛奶,你凑合一下也好啊,一定要注意身体。” 挂了电话,我顿时傻了。 .长这么大,除了自己的老娘,仿佛还从来没人这样关心过我。领养的女儿呢,正在读大学,也是鞭长莫及,顾不上我,除了隔三差五打个电话问候一声。我想对她说谢谢,却半天不知她姓啥了,抓抓乱糟糟的头发,只得声音颤颤地说:“书记,谢谢您!” .当天夜里,正辗转反侧,女儿来电话了。她说:“爸爸,我们村新来的第一书记真好啊。她让我叫她张阿姨,说我们是本家呢。爸爸您知道吗,张阿姨说,她刚
18、来,很多工作刚刚理出点头绪,她会想办法解决我们家的困难,包括我后面三年的学费,就不用再贷款了,她认识一个爱心企业家,愿意赞助我读完大学。爸爸,我们碰到好人啦,您在听吗?” 我说:“她怎么知道你的电话?” .女儿说:“张阿姨是从村里统计表上看到的。她还发给我一个200元的微信红包,说我快过19岁生日了,到时去买件新衣服,爸爸,我”女儿的声音有些哽咽。 .我的眼眶也湿了。 .那个夜晚,我做了个美好的梦,梦见破旧的房子变成了砖房,白墙红瓦,真漂亮啊。 .第二天一早,我含着笑,举着雪亮的斧子,朝两棵香椿树走去 1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_(2分) A小说开篇对香椿树的
19、描写,既开门见山呼应标题,又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还暗示了故事情节中“我”不愿砍树的原因,有一石三鸟之妙。 B“我”对“第一书记”的态度,从抵触、冷漠到后来的充满感激,表现了“我”个性倔强、淳朴,而同时也是一个通情达理、懂得感恩的农民。 C小说的结尾再次写到两棵香椿树,与开篇呼应。“我含着笑”,是因为可以“掐些芽子上街卖”,更是在党的关怀下充满希望和喜悦的真实流露。 D小说以小见大,围绕“两棵香椿树”的故事来表现新时代“精准扶贫”工作中基层干部的作风,结尾以“美好的梦”来表达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7、老舍说:“对话是人物性格最有力的说明书。”以刘主任、女儿为例,赏析小说是如何在对话中凸显出人
20、物个性。(2分) 18、在小说中第一人称“我”作用颇多,与祝福中的“我”一个旁观者不同,本文中的“我”是小说的主角,在表达上有独特功能,请结合作品加以评析。(3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题。 .近日,知名短视频博主李子柒由成都文旅局颁发的“成都非遗推广大使”;其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更在海外圈粉无数。李子柒的海外走红,()文化输出似乎带有一种预设的目的和动机,李子柒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她没有可能承担起“文化输出”的重任。当然,从结果上看,李子柒的作品很好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海外传播。如何让不同文明之间实现和对话,避免陷入文化的自言自语、,这需要真正深入了解
21、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在李子柒视频表现出来的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中,是她能够广泛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在翻看李子柒的视频时,一个不经意的小细节让人印象深刻:她将捕获的小龙虾中还没长出大钳子的小龙虾扔回池塘。细节之处见用心,短视频内容创业者千军万马,她能从中,想来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_(2分) A荣获交融自怨自艾脱颖而出 B荣获交互孤芳自赏锋芒毕露 C荣膺交融孤芳自赏脱颖而出 D荣膺交互自怨自艾锋芒毕露 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_(2分) A与其说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如说是一种文化输出。 B与其说是一种文化输出,
22、不如说是一种文化现象。 C不仅是一种文化输出,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D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文化输出。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_(2分) A在李子柒的视频中,表现出来的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中,这是她能够广泛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 B李子柒的视频表现出了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是她能够广泛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 C在李子柒的视频中,表现出了仁爱、勤劳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是她能够受到广泛欢迎的重要原因。 D李子柒的视频表现出了仁爱、勤劳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这是她能够受到广泛欢迎的重要原因。 22、请阅读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
23、将该则新闻报道的主要信息压缩为一句话。(不超过40字) 新华社布达佩斯3月31日电疫情无情,祖国有爱。连日来,中国驻多个国家的使领馆向中国留学生送上了一份来自祖国的礼物“健康包”。小小包裹,里面装着口罩、消毒纸巾、中药、防发手册,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持续扩散蔓延,包括留学生在内的海外同胞的安全与健康无时无刻不牵动着祖国的心。除发放“健康包”外,各驻外使领馆还以其他方式关爱留学生:及时发布并更新领事提醒,确保留学生第一时间了解各国应对政策和使领馆防疫服务信息;开设面向留学生和国内家长的咨询热线,回应他们的求助诉求,安抚他们的焦虑心情;发布防疫小贴士,邀请专业医护人员讲解防疫知识,为留学生介绍网
24、络问诊平台,提供专业、科学的疫情防控指导。 四、作文(40分) 23、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当前,新冠病毒仍在肆虐全球。截至4月20日,全球确诊病例超过230万,死亡人数超13万。疫情对每一个人、每一个地区、每一个国家都是严峻的考验。中国却首遭这场劫难,但是,通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战,境内疫情得到控制,个厂矿企业开工复工率高达99%以上,我国抗疫取得阶段性胜利。我国这场抗疫战役,充分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精神: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知其不可而为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家国情怀;舍生取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吸纳兼容,开拓创新。 请从以
25、上观点中任选其一,结合相关抗疫素材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议论文。 -2020学年第二学期永安三中普通高中期中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古代诗文阅读 (一)课内文言文知识 1、答案:B 试题分析:A吮吸(shn),C槁暴,D驽马。本题考查对汉语字音、字形的知记。字形考查集中在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上,字音考查主要针对平时易读错的汉子以及多音字的考查。孝悌(t)的“悌”易读为“d”,吮吸(shn)的“吮”易读为(yn),这是由于形声字、形近字而造成的误读;“槁”为“干枯”之意,而“稿”为“谷类植物的茎”,根据词义,可推测为“槁暴”;“弩”为“弓箭”之意,它们是由形近字造成的书写错误;曲(
26、q),度(du),乘(shng)为多音字,易造成误读,在书写时应加注意。 2、D、试题分析:族:类 3、D 4、D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A项,“而”,前者为表修饰;后者为转折连词,可是;B项,“之”,前者助词无义,作用是使句意通顺,取消句子独立性;后者为助词,的。C项,“其”,前者,反问语气词,可译为“难道”。后者为代词,其中。所以选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5、B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中古今异义的词语的理解。A小学,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常指与中学、
27、大学相对的“小学”);C项,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党羽或帮凶。D,走,古义:跑。今义:行走。所以选B。 6、A名词活用作动词,游泳。 B、C、D三项中的“斗”“却”“弱”都是使动用法, 7、B状语后置A是定语后置句C宾语前置D判断句 8、B“东汉”错,贾谊应是西汉人。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共4题,共12分). 9、B做“乐府及诗余篇,”的内容是规讽时事之间断开,排除CD,上悦之,独立成句,之后断开,排除AC,故B正确。 10、A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百字,错误,名是出生就取的。 11、D并存于他的各个阶段,错误,应该是“先儒后释” 12、河北发生暴乱,朝廷出兵无功,白居易又向朝
28、廷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朝廷授予他杭州刺史的职位。 谨: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庠、序: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教:教化.申:反复陈述.孝:尊敬父母.悌:敬爱兄长.义:道理.颁白:头发花白.颁,同“斑”.负:背着东西.戴:顶着东西.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 一个戍卒发难就毁掉了天子七庙,皇子皇孙都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是什么原因呢?一夫,一个戍卒,这里指陈胜吴广起义.七庙,皇室的宗庙,这里七庙隳代指政权的垮掉. (三)、古代诗歌鉴赏(5分) 答案 13、(1)C“从反面写恋阙之情”错,恋念朝廷常感到劳伤肝肺,是正
29、面描写。 14、尾联由“身事”句领起,归结到诗人自己,直抒胸臆;在动荡乱离中,诗人自己尚不能自救,更何以致舜尧,以何报国?最终只怕会老死在湘水之滨、潭州之地,表达了诗人沉痛悲凉的离愁和身世之叹,体现了诗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使登楼之际慷慨抒怀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立于读者面前。 译文: 站在楼头嘹望着残破的天地,我只能临风搔首,忧国忧民一筹莫展竟使人焦虑得不断地在抽拔着这白玉的发簪。想到君王乃是在这三极以北,而此一身却飘泊在五湖之南。恋念朝廷常感到劳伤肝肺,但论才能则又觉得有愧于那可作栋梁的杞楠。在乱离之中如今已经不能自救,而结果我恐怕还是要老死在这边远的湘潭。 赏析: .首联以“天地”二
30、字点题,登楼四望,俯仰苍茫,念天地之悠悠,伤祸乱之未已;虽济世有心,而回天无力;于是搔首踟蹰,凄怆感发。这就是此诗首联的意境。“天地空搔首”句,笼罩全篇,有涵盖乾坤之势。冠以“天地”二字,喻搔首太息非为一己之穷通,而是为了社稷苍生的安危,跟题“楼上”来,下着“空搔首”三字,上大下小,句法甚奇。立意既已高远,读来自觉苍茫浑厚。“空”,著此一字,体现了老杜空怀报国之志,沦弃草野,无可如何的心情。次句具体描绘搔首之状。古人束发戴簪。散发搔首,故抽簪。搔首本喻焦虑之状,频频抽簪,则更见焦虑之情切。在楼上俯仰天地,国家多难,竟一筹莫展,只有频抽簪搔头,而搔头无济于事,故说“空搔首”。语极淡而意愈悲。颔联承接登楼而写远望之状:朝廷远在三极之北,而自身处于五湖之南,极力拉开两地距离。在于叹息个人于国事无补,明搔首之故。由此写出首联细节的情意内涵,领起三四联,是全诗关键。陈寅恪与刘叔雅论国文试题书论上中下三等“对子”时曾指出:“必具正反合之三阶段”,“词类声调”,“能相当对”,“有正又有反”,所表现之意义,复能互相贯通,因得综合组织,别产生一新意义”。“此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