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惠州市惠阳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粤教版高一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惠州市惠阳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粤教版高一下册.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广东惠州市惠阳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粤教版高一下册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原班级、试室号、姓名、考生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3分。 用典,也叫用事,是指人们在行文中引用(或借用)前人的言论和事迹等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用典作为一种文学修辞,
2、如刘勰所说的“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其功能主要是使文辞更为含蓄和典雅。 中国古代用典修辞早就有之。在20世纪西方文论中,出现了“互文性”的说法,它大体的意思是:一个文本不可能完全是自己的创造,一定是从别的文章中引用了、化用了某些成分;或是明写,或是化在自己的文章中。其实这个说法与中国古代的用典的意思差不多。用典变成了“互文性”,传统的文学修辞法变为现代的文学修辞法。 那么,用典与社会文化有何联系呢? 首先,用典这种文学修辞方法与社会精神文化的生成过程密切相关,换句话说,正是社会精神文化的不断生成导致了用典这种文学修辞。社会精神文化的最初的生成可能是从民间到上层的,下层的百姓在劳动的实践
3、中,由于有感受、有需要,形成了最初的歌谣。历史已经证明,下层劳动者创作的歌谣,必然会被上层的士人看中,于是拿过去加工,成为诗歌或其他作品。这种情况一代又一代这样持续下来。而士人从下层劳动者那里“拿过来”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用典”了,他们可能增加或减少一些字句,改变一些字句,或者师其意而不师其辞这过程从广义上说,就是用典。中国士人加工、改造、整理过的最早的诗歌(如诗三百),不断被后人“引用”或“化用”,创作成新的诗歌作品,这就更是“用典”了。因此“用典”是精神文化生成过程的重要一环,也可以说,社会精神文化的生成过程使“用典”成为一种文学修辞,“用典”是社会精神文化生成的产物。 其次,再从社
4、会精神文化的发展看,一方面是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创造,另一方面是后一代的文化总是从前一代、前几代的文化里面继承一些成分。这继承中,必然要引用前代若干具体的资料,以说明新的文化意义,这就是典型的“用典”了。若用刘勰的话来说,文学的发展离不开“通变”两个字,“变”是根据现实状况提出新主张、写出新篇章,这是对古之变;“通”就是要学习古典,熟悉古典,吸收古典,使“变”建立在“通”的基础上。那么在这“通变”中,“用典”也就自然成为创造中重要的环节了。 更重要的一点是,各个时代的社会文化情况不同,士人崇尚的风气不同,这又区别出“用典”的多少、好坏等。为什么到了宋代,会出现黄庭坚为首的“江西诗派”,把“用典”推
5、到极端,提出“夺胎换骨”和“字字有来处”的主张呢?这就与宋代士人推崇的风气有关。他们更看重书本,而看轻了生活,或者说从现实逃向书本领域。黄庭坚生活的时代,现实社会问题堆积如山,如与北方民族矛盾已经十分严重,内部纷争不断,而他们觉得他们面对的现实问题解决不了,他们逃向书本是他们与现实矛盾无法协调的产物。这样,黄庭坚看重的是杜甫和韩愈的诗“字字有来处”。 以上所述,说明了文学修辞中的用典的种种情况,其最深根源仍然在社会文化中。我们不能离开社会文化的状况孤立地来理解文学修辞中的种种问题。 (摘编自童庆炳社会文化对文学修辞的影响) 1下列关于“用典”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用典作为一种文学修
6、辞,是指人们在行文中引用(或借用)前人的言论和事迹等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亦即刘勰所说的“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 B西方文论中所说的“互文性”,指从别的文章中引用了、化用了某些成分,其意思与中国古代的用典相似。 C用典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引用,直接引用前人言论和事迹,一种是化用,把前人言论和事迹化在自己的诗文里。 D在中国,用典修辞早已有之,然而在西方,直到上个世纪才出现,比中国晚了很多。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历史已经证明,下层劳动者创作的歌谣,必然会被上层的士人看中,拿过去加工,从而成为诗歌或其他作品,所以,士人的创作就是不断加工、改造、整理的过程。
7、B诗经不断被后人“引用”或“化用”,创作成新的诗歌作品,这也说明了用典是社会精神文化生成的产物。 C“江西诗派”把“用典”推到极端,提出“夺胎换骨”和“字字有来处”的主张,这与宋代士人崇尚重书本、轻生活的风气有关。 D社会精神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继承和创造,而且二者密切相关,继承是创造的基础,创造是继承的变化发展;这当中“用典”是重要环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代士人之所以逃向书本,是因为他们生活的时代现实社会问题很多,而且他们觉得他们面对的现实问题无法解决。 B“用典”这种文学修辞与社会文化渊源很深,与社会精神文化的生成、发展,与各时代不同的社会风气及士人崇
8、尚的不同风气密切相关。 C用典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修辞,在文学创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也引起了中外文论家的重视,所以文学创作应多用典。 D“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这句诗中的“塞上长城”是化用南朝大将檀道济被宋文帝冤杀时所说的“乃坏汝万里长城”一语,这就是用典,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二、古代诗文阅读(4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宋绶,赵州平棘人。绶性孝谨清介,言动有常。绶幼聪警,额有奇骨,为外祖杨徽之所器爱。绶母亦知书,每躬自训教,以故文章为一时所尚。年十五,召试中书,真宗爱其文,迁大理评事,听于秘阁读书。大中祥符元年,复试学
9、士院,为集贤校理,与父皋同职。 时太后犹称制,五日一御承明殿,垂帘决事,而仁宗未尝独对群臣也。绶奏言:“唐先天中,睿宗为太上皇,五日一受朝,处分军国重务,除三品以下官,决徒刑。宜约先天制度,令群臣对前殿,非军国大事,除拜皆前殿取旨。”书上,忤太后意,改龙图阁学士,出知应天府,复加翰林侍读学士。 有诏罢修寺观,而章惠太后以旧宅为道观,谏官、御史言之。帝曰:“此太后奁中物也,谏官、御史欲邀名邪?”绶进曰:“彼岂知太后所为哉,第见兴土木违近诏,即论奏之。且事有疑似,彼犹指为过。或陛下有大阙失,近臣虽不言,然传闻四方,为圣政之累,何可忽也。太祖尝谓唐太宗为谏官所诋,不以为愧。何若动无过举,使无得而言哉
10、?” 郭皇后废,帝命绶作诏曰:“当求德阀,以称坤仪。”既而左右引富人陈氏女入宫,绶曰:“陛下乃欲以贱者正位中宫,不亦与前日诏语戾乎?”后数日,王曾入对,又论奏之。帝曰:“宋绶亦如此言。”时大臣继有论者,卒罢之。 帝春秋富,天下久无事,绶虑宴乐有渐,乃言:“人心逸于久安,而患害生于所忽。故立防于无事,销变于未萌。事至而应,不亦殆欤?臣愿饬励群司,不以承平自怠。”再迁吏部侍郎。 元昊反刘平石元孙败没帝以手诏赐大臣居外者询攻守之策绶画十事以献。复召知枢密院事,迁兵部尚书、参知政事。时绶母尚在,绶既得疾,不视事,犹起居自力,区处后事。 (节选自宋史.宋绶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
11、项是(3分) A.绶性孝谨清介,言动有常常:依据 B.除三品以下官,决徒刑除:任命 C.当求德阀,以称坤仪称:适合 D.事至而应,不亦殆欤殆:危险 5.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昊反刘平/石元孙败没/帝以手诏赐大臣/居外者询攻守之策绶/画十事以献。 B.元昊反/刘平/石元孙败没/帝以手诏赐大臣居外者/询攻守之策/绶画十事以献。 C.元昊反刘平/石元孙败/没帝以手/诏赐大臣居外者/询攻守之策绶/画十事以献。 D.元昊反/刘平/石元孙败没/帝以手诏赐大臣/居外者询攻守之策/绶画十事以献。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绶十五岁的时候,
12、皇帝召来面试中书,真宗喜爱它的文章,升为大理评事,任其在秘阁读书。 B.当时太后掌权,垂帘断事,宋绶援引旧有制度,上奏书提出不同意见,违背了太后的旨意,后来被调出朝廷任职应天府。 C.宋绶、王曾和许多大臣相继反对皇帝让近臣介绍陈氏富人家的女子做皇后,认为这和以前的诏令相违背,皇帝只好作罢。 D.宋绶认为祸害往往在所忽略的方面滋生出来。所以,应该在没有事情的时候就严加防范,在坏事还没有萌芽的时候就消除它。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绶母亦知书,每躬自训教,以故文章为一时所尚。 (2)太祖尝谓唐太宗为谏官所诋,不以为愧。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13、完成8-9题 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 杜甫 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 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 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 知君苦思缘诗瘦,太向交游万事慵。 注:此诗与登高为同一时期作品。阒(q):寂静,宁静太向:过于。 8本诗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9本诗抒写了主人公心中的哪些苦痛,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4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4分) (1),化为狼与豺。,夕避长蛇。(蜀道难) (2)杜甫的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3)刘禹锡陋
14、室铭中描写清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4),。是琵琶行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5)赤壁赋中,写苏子扣舷而歌,抒发其向往美好事物而不可得的怅惘失意之情的句子是“,”。 (6)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有关渲染冷落暗淡、萧条僻静氛围的写景的句子是:,。 (7)凭谁问:,?(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3分) 百万英镑 马克.吐温 一个豪华房间里坐着两兄弟,这两位绅士忽发奇想:假如一位有头脑、又诚实的外地人落难伦敦,举目无亲,除了一张百万英镑的大钞一无所有,而且他还没法证明这张大钞就是他的,这样的一个
15、人会有怎样的命运呢?大哥觉得那人肯定会被抓住,然后饿死。弟弟却不以为然,他说愿出两万英镑打赌。就在这时,沦落在伦敦街头,破衣烂衫,兜里只剩一块钱的我来了。 他们给我一个信封,说打开便知他们的心意。我走到看不见那所房子的地方,打开信封一看,里边装的是钱哪!我急不可待地撒腿就朝最近的小吃店跑,一顿猛吃,一直到肚子实在塞不下东西了,我掏出那张钞票来展开,只扫了一眼,就差点昏倒。五百万!乖乖,我懵了,盯着那张大钞头晕眼花,想必足足过了一分钟才清醒过来。突然我计上心来,把那张大钞递到小吃店老板眼前。老板以为我是故意打扮成这样来跟他开玩笑的,说这点小钱不算什么,我想什么时候结就什么时候结。 从小吃店出来我
16、去找了那两兄弟,想把事情问清楚把钱还给他们,却被告知他们出远门了,得一个月才能回来。我把刚才那信封里的信抽出来,信上说这笔钱借我用三十天,不计利息。这俩兄弟在我身上打了一个赌。假如弟弟赢了,我可以在他的职权范围内随意择一个职位。我对那份美差浮想联翩,期望值也开始上升。不用说,薪水肯定不是个小数目。过一个月就要开始上班,从此我就会万事如意了。 转眼间,我感觉好极了。看到一家服装店,我想甩掉这身破衣裳,可是,不一会儿我又转了回来,来来回回走了足有六趟,终于,我投降了,还是进去了。 我问他们有没有顾客试过不合身的衣服。伙计没搭理我,只是朝另一个点点头,另一个也不说话,又朝第三个点点头。第三个说这就来
17、,我等着他忙完了手头的事,看他在一摞退货当中翻了一通,挑出一套最寒酸的来。这衣服不合身,毫无魅力可言,可它总是新的。我迟迟疑疑地说:“要是你们能等两天再结账。就帮了我的忙了。现在我一点零钱都没带。”店员端出一副刻薄至极的嘴脸说:“哦,您没带零钱?说真的,我想您也没带。我以为像您这样的先生光会带大票子呢。”我火了:“我买得起,就是不愿添麻烦,让你们找不开一张大票。”他稍稍收敛了一点:“我可没成心出口伤人,我们找得开。”我把那张钞票递给他,他笑着接了过去,那种无处不在的笑容,笑里有皱,笑里带褶,一圈儿一圈儿的,就像往水池子里面扔了一块砖头。可是,只瞟了一眼钞票,他的笑容就凝固了,脸色大变,就像你在
18、维苏威火山山麓那些平坎上看到的起起伏伏的凝固熔岩。我从来没见过谁的笑脸定格成如此这般的永恒状态。这时老板过来看到底出了什么事。 那老板看了一眼,便一头扎进一堆衣服里乱翻起来。一边翻,一边不停唠叨:“把一套拿不出手的衣服卖给一位百万富翁!这个傻瓜!从来就没分清过谁是百万富翁,谁是流浪汉。啊,我找的就是这件。先生,请把这些东西脱了,都扔到火里去。您赏我个脸,穿上这件衬衫和这身套装。合适,太合适了!简洁、考究、庄重,完全是王公贵族的气派!”我表示满意。 往后的事你心里明白了吧?我顺其自然,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买完了,吆喝一声“找钱!”不出一个星期,我把所需的各色安享尊荣的行头统统置办齐备,在一家价格不
19、菲的旅馆安顿下来,日子过得阔气有排场。我已经成了这个世界大都会的显赫人物,我的思想简直是彻头彻尾地改造了。不管你翻开哪份报纸,无论是英格兰的,苏格兰的,还是爱尔兰的,你总会看到一两条有关身藏百万英镑者及其最新言行的消息。 (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文对人物的细节刻画和心理描写堪称典范,从当小吃店老板得知“我”是一个百万英镑持有者时,对“我”表现出的毕恭毕敬就可以看出来。 B.“我”一开始没想要占有那张百万钞票,只是期望信中的承诺能够实现,三十天后自己能重新过上普通人的生活。 C.本文讽刺了英国社会的拜金主义思想,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只认钱不认人的
20、“势利眼”们,如服装店的伙计在“我”拿出钞票前后的表现就大相径庭。 D.本文擅长以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对服装店老板夸张的语言描写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圆滑世故唯利是图的商人。 E.全文人物关系复杂,故事情节也是一波三折,故事结局也出人意料,持有不明钞票的“假富翁”并未原形毕露,居然堂而皇之地成为显赫人物。 (2)小说在刻画“我”这个人物形象时,突出了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以赌局开篇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4)有人建议把“百万英镑”改为“百万富翁”,你认为哪个更合适?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 第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14分) 12下列各句中,
21、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11月13日,一则耸人听闻的消息传来法国巴黎多处发生了严重的暴力恐怖袭击事件,此事件造成至少132人死亡。 B主演电影白日告别的林嘉欣在第52届金马奖颁奖典礼影后角逐中当仁不让,最终获得最佳女主角奖。 C大家都没想到平日看似娇弱的女生,在拔河赛中居然能和男生分庭抗礼,形成激烈的拉锯战。 D易中天先生与那些爱出风头、喜欢侃侃而谈的人不同,他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区旅游发展中心组织了40多家我区知名旅游企业参展,并获得2015中国(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最佳组织奖。 B中国女药
22、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这不仅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是屠呦呦及其研究团队的巨大成功。 C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俄裔学者在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后,俄罗斯总统当天批评俄政府没有在年轻学者毕业时为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条件,导致人才流失。 D工商总局网监司发布的关于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行政指导工作情况的白皮书,实际是行政指导座谈会会议记录,不具有法律效力。 14.下面一段文字的语序被打乱,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 松影之阴,琉璃一片,闪闪在垂虹下,离我只二十步,探手可得。 而云海之间,忽生宝光。 彩虹并不远,它近在目前,就在观察台边。不过十步之外,虹脚升起,跨天都,直上青空,至极远处。
23、仿佛可以从这长虹之脚,拾级而登,临虹款步,俯览江山。 AB CD 15.根据设定的情景和规定的身份进行采访,设计出两个你想了解的问题。(要求:提出的应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各问题之间要有联系,要具体恰当,便于采访者回答;语言要得体、准确。)(5分) 禽流感疫情的蔓延,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使人们感到十分恐慌。请你以健康报记者的身份,对卫生部部长陈竺就这一话题进行采访。 (1) (2) 五、写作(60分)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退休老教师拿出一本陈旧的小学生作文本,递到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眼前说:“亲爱的巴尔扎克先生,你现在名声显赫,请仔细看完这本作文本后
24、告诉我,这孩子的作文水平怎么样?今后的前途如何?”巴尔扎克看了作文本十分肯定地说:“看吧,书写潦草,说明态度草率马虎;文句欠通,可见学习很不用功。这孩子今后绝无成就。”老太太十分惊讶,“巴尔扎克先生,你怎么认不出你过去当小学生时写的作文本中呢?”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D(上个世纪出现了“互文性”的说法,不等于说这时候才有用典的修辞) 2A(“士人的创作就是不断加工、改造、整理的过程”理解不当。) 3C(“
25、文学创作应多用典”这个推论不成立) 二、古代诗文阅读 4.A常:规律 5.B 6.C内容在第四段:是近臣介绍陈氏富人家的女子入宫。许多大臣反对的理由原文并未说明。 7.(1)宋绶的母亲也有文化,常常亲自教化,因此(他的)文章深受当时推崇(崇尚)。(文意2分,每、以故、尚各1分) (2)太祖曾经说唐太宗被谏官诋毁,也不认为是羞愧的。(文意2分,为所、诋、以为各1分) 参考译文: 宋绶,赵州平棘人。宋绶性格孝顺恭谨又清正耿直,言行非常有规律。他小时就非常聪明机警,额头有奇骨,深受外祖杨徽之器重。宋绶的母亲也有文化,常常亲自教化,因此文章深受当时崇尚。十五岁的时候,皇帝召来面试中书,真宗喜爱它的文章
26、,升为大理评事,任其在秘阁读书。大中祥符元年,又在学士院面试,任集贤校理,与他的父亲宋皋职位相同。 当时太后掌权,五天到一次承明殿,垂帘断事,当时仁宗不曾单独面对众臣决事。宋绶上奏说:“唐先天中年,睿宗做太上皇,五天接受一次群臣朝拜,处理国家要务,任命三品以下的官员,裁决刑罚。我们应该遵奉先天旧有制度,让群臣到前殿奏对,除非国家大事,任免官员都到前殿听旨。”奏书呈上,违背了太后的旨意,改任龙图阁学士,后又调出朝廷任职应天府。后任翰林侍读学士。 当时有诏令停建各种寺观,章惠太后拟把旧宅改建为道观,谏官和御史上言这件事。皇帝说:“这是太后的私有财产,谏官、御史想求取好名声吗?”宋绶劝谏说:“他们怎
27、能知道太后的所作所为啊,只是看见大兴土木有违最近的诏令,就上书表述自己的观点。再说事情也有嫌疑之处,他们还能指出过错。如果陛下有大的过错,即使近臣不说,也能传播到各地,而成为圣明政治的拖累,怎么可以忽略呢。太祖曾经说太宗被谏官诋毁,也不认为是羞愧的。假如举动没有过错,他们没有什么可以被别人说的呢?” 郭皇后被废弃,皇帝让宋绶拟制诏令:“应当追求德绩,来适合天下母亲的表率形象。”不久就有近臣拉来陈氏富人家的女子入宫,宋绶说:“陛下您竟然打算用卑贱的女子居于中宫,这不和以前的诏令相违背吗?”几天以后,王曾入朝奏对,又上奏陈述自己的观点。皇帝说:“宋绶也这么说。”当时大臣相继有论奏的,终于搁止了这件
28、事。 皇帝年轻,天下长时间无事,宋绶忧虑皇帝宴饮欢乐加剧,于是说:“人的内心往往在长久安定的时候变得安闲,那么祸害就会在所忽略的方面滋生出来。所以,应该在没有事情的时候就严加防范,在坏事还没有萌芽的时候就消除它。事情发生了才反应,不也太危险了吗?我希望在思想言行方面整训百官,不因为太平而懈怠。”连续升迁任吏部侍郎。 无昊反叛,刘平、石元孙或战死或被俘,皇帝把亲自书写的诏令颁赐给未在朝的人,征询作战的策略。宋绶谋划了十件事情献给皇上。于是再次被召任职枢密院事,升任兵部尚书、参知政事。当时宋绶的母亲还健在,宋绶生病之后,便不再处理政务,生活起居自食其力,自己筹划安排身后之事。 (二)古代诗歌阅读(
29、11分) 8、颔联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天色渐晴,烟雾萦绕,笼罩全城的凄凉、孤寂的画面(2分)映照孤城的晚霞红色逐步减退,慢慢变暗;(1分)下句再写城镇上空的烟雾颜色也逐渐变深加重,(1分)这样以色彩的由明变暗描绘出了一幅与诗人心境相符的画面。(1分) 【解析】概括画面内容2分,结合诗句2分,点出作用1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9、(1)孤独寂寞之苦痛。傍晚独自登上钟楼,寺内和尚来了但不与自己交谈,生病无人慰藉,只是匆匆相见。 (2)盛年不再至苦痛。自己的生命就像夕阳西下一样。 (3)多病之苦痛。自己体弱多病。 (4)自己无所作为(怀才不遇)之苦痛。自己百无聊赖,一事无成。 【解析】每点2分,
30、其中指出苦痛1分,并结合诗句分析1分。答对3点,即可满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所守或匪亲,朝避猛虎。 (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5)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7)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1(1)CD(A项文章并未对小吃店老板有细节刻画和心理描写;B项“三十天后自己过上普通人的生活”不准确;E项人物关系复杂,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的说法不符合小说特点。答对1项2分,答对2项5分) (2)心存侥幸(第三段:我去找了那两兄弟,想
31、把事情问清楚把钱还给他们我对那份美差浮想联翩,期望值也开始上升。) 面对诱惑内心挣扎,最后败下阵来(第四段:我想甩掉这身破衣裳,可是,不一会儿我又转了回来,来来回回走了足有六趟,终于,我投降了,还是进去了。) 爱面子,虚荣心强(第六段:服装店伙计怀疑“我”能否付得起账单时我火了;第七段:“我”对服装店老板的殷勤服侍表示满意) 【解析】观点结合材料,每点2分 (3)以赌局开篇成功地设置了悬念,引发作者的好奇心; 引出下文情节,因为设置这个赌局,“我”被选中,才会看到“我”面对突如其来的财富的种种心理和表现,以及他人对“我”的态度的变化; 揭示主题,将人物的命运摆放在一场赌局之中,荒唐可笑,揭露当
32、时社会的拜金风气,讽刺了哪些认钱不认人的势利小人。 【解析】观点结合材料,每点2分 (4)观点一:“百万英镑”更合适。 “百万英镑”贯穿始终是小说的一条明线,小说情节由此展开; 小说旨在揭露当时英国社会的拜金主义,以“百万英镑”为题更能突出主题。 “百万英镑”大钞与“我”一无所有鲜明对比,进一步增强讽刺意味。 观点二:“百万富翁”更合适。 文章中的百万英镑持有者是小说主人公,以其心态的变化为小说的一条暗线,由此更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百万富翁”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百万富翁,只是百万英镑的暂时持有者。 增强讽刺的作用,点明了小说的主旨。 【解析】每个要点2分,其中表明观点1分,说明理由每一点1分,共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 12.C【解题思路】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根据语境和词义来分析,C项,分庭抗礼指的是古代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以示平等。比喻双方平起平坐,实力相当,可以抗衡。符合语境。A项,“耸人听闻”是“故意夸大事实,使人震惊”,与语境不符,应改成“骇人听闻”。“骇人听闻”是“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强调的是事实。B项,当仁,指面临仁义之事。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