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学生急救知识培训1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学生急救知识培训1PPT课件.ppt(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生急救知识培训学生急救知识培训1 1全国统一的急救号码120。全国统一的报警电话110。全国统一的火警号码119。1.止血带不直接与皮肤接触,止血带不直接与皮肤接触,利用棉织品做衬垫。利用棉织品做衬垫。2.上止血带松紧要合适,以上止血带松紧要合适,以止血后远端不再大量出血为止血后远端不再大量出血为准,越松越好。准,越松越好。3.止血带定时放松,每止血带定时放松,每40分分钟钟50分钟松解一次,松解分钟松解一次,松解时要用手进行指压止血时要用手进行指压止血2分分钟钟-3分钟,然后再次扎紧止分钟,然后再次扎紧止血带。血带。4.做好明显标记,记录上止做好明显标记,记录上止血带的时间,并告诉接替人血
2、带的时间,并告诉接替人员。上止血带总的时间不要员。上止血带总的时间不要超过超过2小时小时-3小时。小时。伤口包扎在急救之中应用范围很广,可起到保护创面、减少伤口污染。压迫止血、止痛、固定受伤肢体的作用。常用有绷带包扎法和三角巾包扎法。环形包扎环形包扎环形包扎:是各种绷带包扎中最基本的方法。多用于手腕部肢体粗细相等的部位。螺旋包扎螺旋包扎螺旋包扎:适用于上下肢除关节以外的粗细不同处的外伤8字形包扎法字形包扎法本包扎法是一圈向上,再一圈向下,每圈在正面和前一周相交叉,并压盖前一圈的1/2,多用肩、髂、膝、髁等外。秋季防病常识秋季防病常识秋季是肠道和呼吸道传染病多发季节,为了使同学们拥有健康的体魄和
3、健康生活、学习环境,这里给大家提供预防常见疾病的一些小知识。建议一:生活规律,合理饮食,按时就餐,按时起居,保证足够的睡眠,适当的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议二:自觉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卫生防病意识,做到“四勤”勤洗手、勤洗脸、勤饮水、室内勤通风,尽量减少前往人群集密、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建议三:现在正值秋季,是呼吸道、肠道疾病和传染病高发期,现将呼吸道疾病、肠道疾病等预防常识提供给大家:一、胃肠道疾病秋季患胃肠道疾病的人数往往会多于夏季,其原因有三个:一是苍蝇在秋季的活力并不比夏季弱,凡吃了被污染过的食品,人就容易患各类肠道传染病(包括霍乱、急性细菌性疾病、肠伤寒及各种肠炎、
4、腹泻症、甲型肝炎等);二是秋季天气凉爽,人的食欲增加,加之瓜果大量上市,有的人就暴饮暴食,致使胃肠负担加重,功能紊乱;三是昼夜温差较大,易引起腹部着凉,使一些原来有胃病的人旧病复发或使肠蠕动增强而导致腹泻。秋季是食物中毒的多发期,更要注意饮食卫生。预防措施:1、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蚊蝇;2、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3、尽量减少在外就餐,特别要杜绝在无证摊贩处的就餐;4、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应定量定时,不生食各类水产品如毛蚶等,不过量食用冷饮和瓜果,不吃过热、过硬、过辣、难消化的刺激性食物;5、注意饮用水卫生,不喝生水。饮用水必须是烧开的自来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桶)装水。6、
5、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采用科学的方式勤洗手,特别要加强饭前便后洗手习惯的培养;7、防止腹部受凉,根据气候的变化适时增减衣服;二、呼吸道感染秋天气候多变,早午晚及室内外温差较大,呼吸道黏膜不断受到乍暖乍寒的刺激,抵抗力减弱,给病源微生物提供了可乘之机,极易使人伤风感冒,还会引起扁桃体炎、气管炎和肺炎。患有慢性气管炎和哮喘的病人,症状也往往加重。秋冬季也是流感、风疹、腮腺炎、麻疹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预防措施:1、注意天气变化,加强户外活动,增强机体抵抗力;2、最好不要过早、过多添加衣褥,让机体逐渐适应忽热忽凉的环境;3、有哮喘病史的人要尽量减少与致敏因素接触,若已知过敏原因者,更应杜绝接触
6、;4、加强室内通风,特别是学生宿舍、教室、教师办公室和会场等人群集中的地方;5、大家应培养成自测体温的习惯,出现发热等症状,及早就医。三、秋季易发红眼病预防需注意细节近期校医院门诊接诊了几位“红眼病”患者。秋季是“红眼病”的好发季节,所谓的“红眼病”就是“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结膜炎,发病急,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染。红眼病常呈“一人得病全家受累,一处传染四方蔓延”之势。因此,预防很重要。红眼病主要通过手及患者用过的毛巾、浴巾、枕巾、脸盆等直接接触传播。一旦发病,患者常有眼部红肿、分泌物增多、眼睛发痒、流泪、怕光、灼痛、异物感,两天内达到高峰,严重者可影响角膜,使视力下降,甚至失明,一般12周痊愈。在预防治疗红眼病时应多注意细节,关键要注意个人卫生:脸盆、毛巾等生活用品要保持清洁,经常消毒,严禁混用;提倡流水洗手,不要用手揉眼。一旦发病,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治疗,一般不需住院。此外,要注意,不论是眼药膏或眼药水,只能专人专用,以防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