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ppt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60165534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5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ppt(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 Still waters run deep.流静水深流静水深,人静心深人静心深 Where there is life,there is hope。有生命必有希望。有生命必有希望主要内容主要内容第一节第一节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三节第三节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中学生的人格发展第四节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一一.心理发展的含义心理发展的含义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

2、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定向性与顺序性差异性差异性第一节第一节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不平衡性不平衡性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一)少年期(一)少年期 指11、12岁到14、15岁,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1.充满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2.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以具体形象作支柱。3.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带有片面性和主观性。4.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可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5.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道德行为更加自觉。二.青

3、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二)青年初期(二)青年初期 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1.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并出现辩证思维。2.占主要地位的情感是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3.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面临分裂的危机,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一)关于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二)关于关键期 奥地利 洛伦茨 关

4、键期是指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洛伦茨“印刻”实验 第二节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一一.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瑞士 皮亚杰 心理运算是指能在心理上进行的、内化了的动作。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岁)前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27岁)岁)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岁)形式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岁)(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客体永恒性。(二)前运算阶段(27岁)运用表象符号,延迟模仿 思维特征:认为

5、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 维;思维具有不可逆性。(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思维具有可逆性、守恒性、进行逻辑和群集运算 守恒:是指儿童认识到客体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不变。(四)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命题之间的关系 假设演绎推理 抽象逻辑思维 可逆与补偿 思维的灵活性 二二.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一)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二)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三)关于最近发展区 前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

6、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即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阶段。维果斯基强调: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第三节第三节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中学生的人格发展一.人格的发展 (一)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E.H.Eriksen)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 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 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 由遗传决定的,但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是由环境决定的,

7、所 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 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成功而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将导致个体形成积极的人格特 征,有助于发展健全的人格,否则,个体就会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导致 人格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人格发展八阶段人格发展八阶段 阶段阶段 年龄年龄 解决的主要危机解决的主要危机获得的品质获得的品质 婴儿期 01.5岁 信任感不信任感 希望 儿童早期 1.53岁 自主感羞怯与怀疑 意志 学前期 35岁 主动感内疚感 目的 学龄期 612岁 勤奋感自卑感 能力 青春期 1218岁 自我同一性角色混乱 忠诚 成年早

8、期 1825岁 亲密感孤独感 爱 成年中期 2565岁 繁殖感停滞感关心和创造力 成年晚期 65岁以上 自我整合绝望感 智慧每个阶段获得的品质的含义 埃里克森对各个阶段品质的定义:希望希望:对自己愿望的可实现性的持久信念,反抗黑暗势力、标志生命诞生的怒吼。意志:意志:不顾不可避免的害羞和怀疑心理而坚定地自由选择或自我抑制的决心。目的:目的:一种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目标的勇气,这种勇气不为幼儿想像的失利、罪疚感和惩罚的恐惧所限制。能力:能力:能力是不受儿童自卑感所削弱的,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是自由操作所需要的熟练技能和智慧。忠诚:忠诚:不顾价值系统的必然矛盾,而坚持自己所确认的同一性的能力。爱:爱:压制

9、异性间遗传的对立性而永远相互奉献。智慧:智慧:以超然的态度对待生活和死亡。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的教育意义:他的心理发展理论指出了人生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及所需要的支持帮助,这有助于教育工作者了解中小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各种冲突,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二)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1.家庭教养模式 鲍姆宁划分的家庭教养方式:专制型、放纵型、民主型 2.学校教育 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 3.同辈群体 促进儿童社会化和人格的发展二.自我意识的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含义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及自己与周

10、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自我认识 自我意识 自我情感 自我监控(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1.生理自我 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状态。儿童一周岁末,开始将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2.社会自我 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轻信成人的评价 自己独立评价 具体行为的评价 一定概括程度的评价 3.心理自我 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青春 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初中生:内省 自我意识高涨 高中生 :独立意向日趋强烈 自我分为“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自我评价成熟 有较强的自尊心 道德意识高度发展 第四节第四节 个别差异

11、与因材施教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一)认知方式差异(一)认知方式差异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 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1.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 威特金 场独立性:知觉方面,依据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 和干扰;认知方面,独立于他们的周围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和分 析的水平上加工,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场依存性:知觉方面,依据外部参照;认知方面,受周围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2.沉思型与冲动型沉思型与冲动型 深思熟虑;很

12、快检验假设,报出答案3.辐合型与发散型辐合型与发散型 美国的吉尔福特 辐合型认知方式:找到最适当的唯一正确的解答。发散型认知方式: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惟一 正确的答案。(二)(二)智力差异智力差异 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比纳量表(S-B量表)智力年龄(MA)智商IQ=100 实际年龄(CA)智力的差异 (1)智力的个体差异 (2)智力的群体差异 智商在人口中的分布智商在人口中的分布 IQ 名称名称 百分比百分比 140以上以上 极优等极优等 1.33 120139 优异优异 11.30 110119 中上中上 18.10 90109 中等中等 46.50 8089 中下中下 1

13、4.50 7079 临界临界 5.60 70以下以下 智力落后智力落后 2.90 (三)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三)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 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1)首先,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其次,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掌握学习,是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 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 (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80%90%的教学评价项目)。(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斯金纳的程序教学)二.学生的性格差异极其教育意义(一)性格的概念(一)性格的概念 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态度特征(二)性格的差异 理智特征 性格的特征差异 情绪特征 性格的差异 意志特征 性格的类型差异内外倾独立顺从 (三)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1.性格虽然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2.性格也作为动力因素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3.性格的性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