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荣县电大分校毕忠权.ppt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60162546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2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荣县电大分校毕忠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荣县电大分校毕忠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荣县电大分校毕忠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荣县电大分校毕忠权.ppt(5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荣县电大分校毕忠权 Still waters run deep.流静水深流静水深,人静心深人静心深 Where there is life,there is hope。有生命必有希望。有生命必有希望课程的知识结构课程的知识结构本课程的知识结构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主要阐明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体系和观念、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使教师充分认识到掌握教育技术的重要性。第二部分(第二章和第七章)主要阐述教学媒体的特点及教学资源、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方法,教学媒体软件的制作,教学媒体实验操作。第三部分(第三章)重点介绍教学设计的理论和具体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的技术。第 一 章总 论学

2、习目标和要求学习目标和要求 1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能完整地叙述教育技术的内涵和外延。2知道教育技术的两种形态。3知道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能分别叙述对教育技术的形成影响最大的三种教学实践。4知道教育技术与电化教育的区别和联系。5理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基本特点,知道教育技术与教育哲学、教育科学的区别。6理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7理解信息社会教育的特点。8理解在信息社会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意义。9理解在现代社会中教师应扮演的角色。10充分认识教师掌握教育技术的必要性、重要性、迫切性。重要知识点一、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1教育技术的两种形态: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

3、和,它分为有形技术(物化形态)和无形技术(智能形态)两大类。有形技术是指凝固和体现在有形物体中的科学知识,它包括从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具一直到计算机、卫星通讯等现代各种教育、教学媒体;无形技术是指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技巧、方法和理论等。2“教育技术”一词在20世纪60年代初首先出现在美国,然后传入日本和其他西方国家,80年代初才进入我国。3教育技术(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的定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3教育技术(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的定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

4、(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学习过程:是学习者通过与信息、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认知过程。3教育技术(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的定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学习资源: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所要利用的各种各样的媒体环境与一切可用于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以及社会条件结合在一起的统称。3教育技术(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的定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包括教学系统设计、信息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学习者特征分析。3教育技术

5、(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的定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开发包括印刷技术、视听技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技术、综合技术的开发。3教育技术(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的定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应用包括媒体技术的使用、革新技术的推广、实施与制度化、相关的规章制度。3教育技术(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的定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

6、管理包括项目管理、资源管理、传递系统管理、信息管理。3教育技术(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的定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包括问题分析、标准参照测量、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4教育技术的宗旨、研究对象、基本内容、研究方法:教育技术的宗旨是为学习服务,促进学习的发展(进步),实现有效的学习。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1)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进行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2)将系统方法和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用于研究、设计学习过程;(3)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和信息处理技术,对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进

7、行科学地管理和评价 教育技术的基本内容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一是研究教学中应用的技术手段,即各种教学媒体(软件和硬件)和它的理论、设计制作技术及其开发应用;二是研究教育、教学过程及其管理过程优化的系统方法。其核心内容是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技术。因此,媒体技术只是教育技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教育技术的研究方法是系统方法。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和理论与实践。其基本思想有:1、以学习理论、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2、以教育教学的最优化为目标3、以信息技术和系统方

8、法为手段。4、以教育过程、教学资源和教育环境为研究对象。5、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n5现代教育技术的功能和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为现代教育模式的探索、教育观念的变革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为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学效率和办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对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具有积极的作用;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一)探索现代教育模式(1)现代教育技术为教育模式的探索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现代教育技术将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现代教育思想和系统科学的方法论应用于教育,一方面为人们探索多种教育模式提供方法论的指导;另一方面帮助人们

9、正确认识历史上已经出现过的各种教育模式,既看到各种模式在特定条件下的合理性,又防止片面性和模式僵化,为综合各种模式的长处,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提供了有力条件。(2)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促进新型教育模式的产生与发展;传统教育限于有围墙的学校,而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远程教育网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则突破了有围墙的学校教育模式。近年来光缆和卫星通讯技术的发展,已经使学习者可以摆脱学校课堂的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教师和学生可以用计算机网络上课,使得远距离教学正规化,这又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二)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效率,意味着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率,主要

10、有以下途径:(1)科学地设计教学过程(2)采用现代教学媒体和技术(3)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专长。即发挥两个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扩大教育规模1、利用远距离教育扩大教育规模;2、利用多样化的自学条件扩大教育规模。(四)提高教育质量(1)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开创思想教育的新局面;现代教育技术将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教育媒体应用于教育,能使思想教育的一些道理形象化,使学生在声音和形象的感染下,在情感上与教育者产生共鸣,以达到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目的。(2)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科教育质量。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媒体与教学设计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合理使用教学媒体,使

11、呈现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感染力强,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教学过程与媒体组合的设计,揭示隐藏在知识背后的方法论因素,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五)促进教育改革(1)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可积极服务于教育改革;(2)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将进一步促进教育改革。(六)教育技术的应用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教育技术学是现代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成果。教育技术的参与虽然没有改变教育过程的实质,但却改变了教育过程的模式,改变了教育过程的组织序列,改变了分析和处理教育和教学问题的思路。6教育技术的内涵和外延教育技术的内涵即定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应用)、管理、评价的理论

12、与实践。教育技术的外延涵盖了五个领域:即设计、开发、应用、管理、评价的理论与实践。7电化教育:电化教育是根据教育理论,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有目的地传递教育信息,充分发挥多种感观的功能,以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活动。电化教育强调的是对现代教育媒体的研究和应用,通过现代教育媒体的应用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扩大教育规模。二)教育技术发展简史8教育技术与电化教育的区别与联系:将教育技术与电化教育的定义相比就可以看出,二者既有紧密联系又有区别,教育技术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层次都比电化教育更广更深。电化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只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部分内容。9教育史上的四次革命:第一次革命:专业教师的

13、出现,把原来随从家族在劳动和日常生活中的学习转变为随从专业教师的学习;第二次革命:文字体系的出现,使书写传授与口头传授并驾齐驱;第三次革命:印刷术的发明,使教科书成了知识和信息的载体,学生不仅可以向老师学习,还可以向书本学习;第四次革命:电子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一系列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和工具的发明,使教育走上了多元化、现代化的道路,学生有了较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与信息的获取方式。人们把第四次教育革命以来逐步发展起来的教育技术称之为现代教育技术。10教育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1)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技术阶段。时间:从产生到19世纪末。这一时期的教育媒体主要是口语(演讲技能),文字、黑板、粉笔、图片、

14、模型、实物教具等。(2)以机器技术为基础的教育媒体技术阶段。时间:20世纪初至50年代。以各种机器媒体进入教育领域为标志。如幻灯、照相、无声电影、广播、录音等。(3)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阶段。时间:20世纪70年代以后。11教育技术发展的起源:教育技术是由视听教学、程序教学与个别化教学和教学系统方法三个起源不同,但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交叉、融合,最终形成一个整体的独特领域。程序教学程序教学:程序教学就是让学生能够在事先编制好的、能有效控制学习过程的程序中进行学习,并且这些程序能够满足学生的一种或多种学习需要。程序教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斯金纳首先提出的。程序教学的关键是编制程

15、序教材。个别化教学:个别化教学:个别化教学是一种适合个别学习者需要和特点的教学,在方法上允许学习者自己确定学习目标,自己确定学习步骤和进度,自己选择学习的方法、媒体和材料。1、19世纪中叶产生个别化教学。2、20世纪50年代,斯金纳掀起了一场程序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在事先编制好的、能有效控制学习过程的程序中进行学习。并且这些程序能够满足学生的一种多种学习需要。关键:编制程序教材:直线式程序模式;分支式程序模式。3、70年代: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计算机出现。视听教学:视听教学:20世纪世纪20年代,一些新的科技成果,如照相技年代,一些新的科技成果,如照相技术、幻灯机、无声电影等被引入教学领域,

16、给传统的以手工操术、幻灯机、无声电影等被引入教学领域,给传统的以手工操作为主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技术手段。因此被称为作为主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技术手段。因此被称为“视觉教学视觉教学”。其后,由于有声电影及广播录音技术的发展和在教育中的应用,其后,由于有声电影及广播录音技术的发展和在教育中的应用,于是视觉教学发展成为视听教学于是视觉教学发展成为视听教学1、萌芽阶段:萌芽阶段:19世纪末,幻灯。夸美纽斯大教学论2、起步阶段:20世纪初,无声电影出现。学校中的视觉教育20世纪20年代,广播出现3、早期发展阶段:早期发展阶段:30-40年代,有声电影、录音。戴尔的经验之塔4、迅速发展阶段:迅速发展阶段:50-

17、60年代,电视、语音实验室、程序教学机、闭路电视、计算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5、系统发展阶段:系统发展阶段:70-80年代,录像电视系统,计算机教学系统、卫星电视教育系统,激光视盘,唱盘。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教学系统方法亦称为系统化设计教学教学系统方法亦称为系统化设计教学的方法。是一种系统地设计、实施和的方法。是一种系统地设计、实施和评价评价“学与教学与教”全过程的方法。全过程的方法。1、实质:设计和改进教学的实验方、实质:设计和改进教学的实验方法;法;2、60-70年代教学系统方法在教育技年代教学系统方法在教育技术领域日益受到重视。术领域日益受到重视。12教育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的两大阶段:

18、一是电化教育的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时间: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末.二是电化教育向教育技术的全面发展阶段。时间:20世纪80年代开始。13教育研究的三个层次是教育哲学层次、教育科学层次和教育的技术学层次。三)教育技术的基本特点14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特点:教育技术是一个新兴的教育分支学科,它的宗旨是促进和改善人类学习的质量,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教育的优化。教育技术与教育哲学和教育科学在研究问题的层次、研究的内容和方向等都有着明显的不同。教育哲学研究的是教育的一般规律、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教育的价值,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等;教育科学主要研究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在关系和规律;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

19、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重视所有学习资源或称为人类的学习媒体的开发、应用、管理和学习者的学习经验,强调用科学的系统方法来分析和整合教与学过程。四)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15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现在一般认为,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是:视听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指导书刊第24页)、认知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的引入。学习理论:是指人类怎样学习的理论,旨在阐明学习如何发生,有哪些规律,是什么样的过程,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并揭示学习过程依据的心理、生理机制和规律而形成的理论。传传播播理理论论:传播理论包括传播的信息、符号的理论,传播媒体理论,传

20、播过程理论,传播效果理论等。教育也是一种传播活动,是教师按教学目标,选定教学内容,通过各种媒体,向学生传播知识、技能与思想意识的活动。因此,传播理论也是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系系统统科科学学理理论论:系统科学理论包含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是一门新兴的科学方法理论。系统科学把事物、对象放在系统中加以考察,研究整体与部分(要素)、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研究系统的成分、结构和功能的关系,研究通过信息的传递和反馈实现对系统的稳定和发展的有效控制方法,以求得整体把握,获得最佳功能,实现整个系统的最优化。系统科学深刻的揭示了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性和规律,成为信息时代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

21、学方法论,对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教学过程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多功能的复杂系统,因而系统科学方法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方法。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于世界的认识、理解和赋予的意义却是由个人自己决定的,每个人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建构客观现实世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了一系列学习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并不是简单的把知识从外界移植到自己的记忆中,而是以自己已有的理论、知识、技能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主动建构新的理解。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在复杂知识的

22、发现和转化过程中主动性的发挥。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教师和学生地位的动态变化,教师的作用是支架式的,以指导者的身份出现,起辅助作用。学生在建构性的学习中起积极、主动的作用。(支架式教学支架式教学)学习的情境性学习的情境性。学习作为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根据已有的认知结构,包括已有的经验和认知策略加工新的信息,进行学习建构),而且包括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在具体情境中形成的非正式的经验背景)。建构主义更强调后者的作用,认为,教师应该在课堂中使用真实的任务和学习领域内的一些日常的活动或实践。包括发展学生的元认知技能;对复杂任务的整体观;生成和评价多重观点的能力。(锚式情

23、境教学锚式情境教学)学习的社会性学习的社会性。由于每个人的经历、背景、知识积累的不同,对同一客观事物的认识必然不同,每个人的认识都不能被认为是唯一正确的认识。要形成对客观事物的完整的、正确的看法,可以通过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合作和讨论这种社会性的互动来实现。这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核心观点。(合作学习与交互式教合作学习与交互式教学学)学习的积累性学习的积累性。一切新的学习,在学什么、学多少、怎样学方面都要建立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之上。或者在某种程度上利用以前的学习。学习是不断深化的,对意义的建构也可以具有多重性。教学一方面要提供学生建构理解所需要的基础,同时又要留给学

24、生广阔的建构空间,让他们针对具体情境采用适当的策略。(随机通达教学随机通达教学)16经验之塔:1946年,美国视听教育家戴尔在视听教学法中第一次提出“经验之塔”理论,他对经验是如何得来的做了系统的研究,认为经验有的是由直接方式(做)得来的,有的是由间接方式得来的,他把学习的经验分为直接(做的)经验、观察(替代)经验和抽象经验三大类,并按抽象程度进行排校形成如图所示的金字塔形状。塔的最低层的内容提供的经验最直观、具体,逐层上升直接感觉的程度越来越低,趋向抽象的程度越来越高。从图中可以看出,“经验之塔”分为三大类十个层次。抽语言象 的符号经视觉符号验录音、广播、幻灯、照片观电影、电视察参观展览的见

25、习旅行经观摩示范验参与活动(演戏、表演)设计的经验(理解)做的有目的的直接经验(做)经 验(1)有目的的直接经验。是指从看见的、听到的、尝到的、摸到的具体事物中获得的知识,是教育的基础。(2)设计的经验。指通过模型、标本等间接学习材料获得的经验。模型、标本等都是通过人工设计、仿造出来的事物,多与原来的事物大小和复杂程度有所不同,但形象类似。在教学中应用,比真实事物易于领会,因而有相当的价值。(3)参与活动的经验。指通过演戏、表演等,尽量逼近真实和参与重现的经验。以上三个层次中,都含有亲自参与的“活动”,所以说获得的是直接做的经验。(4)观摩示范。它是先看别人怎样做之后,自己再动手模仿去做,在教

26、学上用得很广泛。(5)见习旅行。它是指到一定的地方去看真实事物和情景,从而进行学习,增长知识。(6)参观展览。展览布置的东西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参观展览看到的事物要比自然界的真实事物更突出更集中,但真实性差一些。(7)电影与电视。看电影、电视所获得的经验不是直接经验,而是间接经验。电影、电视不受时空限制,将运动的或遥远的事物呈现在眼前,把原来变化太快或太慢的现象,用适当的速度去呈现,使人看得真切,理解深刻,有身临其境之感,因而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8)录音、广播、幻灯、照片。它们可分别提供听觉与视觉经验。以上5层均含有“观察”的成分,故称为“观察的经验”,依次排列时越往上抽象的程度越高。(9

27、)视觉符号。主要指表格、挂图等抽象的视觉符号。如地图上用曲线代表河流,短线代表铁路,圆圈代表城市,细点代表沙漠等。视觉符号比文字语言要直观些。(10)语言符号。语言是交际和思维活动的工具。它分口头语言、书面语言(文字)和内部语言(无声语言)。语言的表达是最抽象的东西,因此放在塔的最高层。位于塔顶的这两层,其抽象的程度最高,是抽象化了的东西。17教育技术和教与学理论的的关系:教育技术是“一种根据在人类学习和传播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定目标,对教与学的总体过程进行设计、实施及评价的系统方法”。这一方面说明教育技术是对教与学过程进行设计、实施、评价的一种系统方法,另一方面亦阐明了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是有

28、关人类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教育技术对教与学过程的设计是建立在学习与传播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二、信息社会与教育技术18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以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骨干,结合集成电路技术、光盘技术、机器人技术和高清晰度电视技术等的综合技术。19在信息社会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意义:在信息社会的教育中,教育技术将以其特有的观念、思路、手段和方法而发挥独特的作用。第一,教育技术作为教育科学中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以现代教与学的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和系统科学的方法与方法论探求提高教育教学效益、优化的教学过程,合理地配置教学资源既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之所在,同时也正是教育技术运用教与学的理

29、论和系统方法对其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对象之所在。第二,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理论与实践,可以运用到信息社会中教育改革的各个方面。(1)在解决教育与信息社会总需求的不协调时,教育技术可以对这些要求是什么,差距在哪里,要满足这些要求,教育系统要投入的人、财、物是多少以及如何进行配置等作出诊断,并进而作出整体发展的规划来实现信息社会教育的价值。(2)在解决信息社会中教育的人才质量指标体系和教育内容与科技、经济的发展相对滞后这一矛盾时,应用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技术就可以对教育目标进行设计,对课程体系和专业内容进行开发,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3)在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

30、学效率、扩大教学规模等方面,利用教育技术提高教育教学效益的技术和方法,如教学媒体、学习资源、传播手段与方法的设计、开发、实施、评价和管理等就能使相应的目标得到更好的实现。三、教育技术与教师20在现代教育中,教师应扮演的角色和作用:在信息社会中,由于教育模式的更新,教师的作用应从单纯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发展成为学习资源的选择者、开发者;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学习群体的组织者、帮助者;学习者个人的咨询者;学习者或学习群体智力交流活动的指导者和协调者,以及学习者品德形成过程的示范者等。21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1)教育技术有助于教师更新教育观念;(2)教育技术有助于未来教育目标的实现;(

31、3)教育技术有助于教师适应和创造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4)教育技术有助于素质教育的真正实施。实现教育信息化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条件。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用5至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朱熔基总理在2002年7月9日召开的“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11次会议”上指出:“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广大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师资不足和师资素质不高的问题相当突出。我们必须大力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

32、程,运用信息化特别是音像录放手段,把最优秀的教育资源送到偏远农村、山区学校,有效提高教育质量,推进中西部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这次会议还审议并原则同意教育部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意见。作业:一、一、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1教育技术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五个领域的理论与实践。A 设计、开发、应用、组织、管理 B开发、设计、建构、管理、评价 C应用、实践、设计、管理、评价 D设计、开发、应用、管理、评价 D2关于教育技术与电化教育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教育技术的理论和实践与电化教育完全相同 B教育技术的理论和实践与电化教育完全不同 C教育技术的理论和实践只是电化教育中的一部分内

33、容 D电化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只是教育技术中的一部分内容 D3历史上有三种教育实践既相互融合,又各自发展,为形成教育技术这样一个独特领域奠定了基础,这三种教育实践是 ()。A视听教学、程序教学、个别化教学 B程序教学、电化教育、系统方法 C教学系统方法、视听教学、程序教学 D教学系统方法、程序教学、个别化教学 c4首先提出“经验之塔”理论的人是()。A戴尔 B斯金纳 C加涅 D克劳德A5现在一般认为,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是()。A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教学论 B系统科学理论、视听教学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 C视听教学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媒体论 D视听教学论、程序教学论、教育传播理论、系统论

34、 6教育技术具有教育和技术双重特性。一方面教育技术的核心内容是教育,服务的实践领域是教育;另一方面它又是教育范畴中的一个特定领域,是()。A在教育中引入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在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 B在教育中使用计算机人工智能,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 C采用视听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活动 D采用系统科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 7教育技术涉及问题的层次,研究的内容和方向是()。A关于教与学现象的内在关系和规律 B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应用、评价、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C关于教育的一般规律、理论和实践的关系等 D关于媒体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开发和管理 8在戴尔的“经验之塔”

35、理论中,“参与演戏”属于()。A抽象的经验 B观察的经验 C直接的经验 D替代的经验 BABC9依据教材的观点,教育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所经历的阶段主要是()。A电化教育的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 B电化教育向教育技术的全面发展阶段 C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发展阶段 DA+B 10关于教育技术,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的总和 B教育技术的宗旨是促进和改善人类学习的质量,提高效率,实现教育的优化 C教育技术中包括教育媒体的技术和教学设计的方法 D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11.教育技术()。A教育技术是对学习

36、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B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C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DAC12学习资源()。A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所要利用的各种各样的媒体环境与一切可用于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以及社会条件结合在一起的统称。B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所要利用的各种各样的媒体环境与一切可用于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学习条件以及社会条件结合在一起的统称。C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所要利用的各种各样的教学环境与一切可用于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以及社会条件结合在一起的统称。1

37、3电化教育()。A电化教育是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有目的地传递教育信息,充分发挥多种感观的功能,以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活动。B电化教育是根据教育理论,有目的地传递教育信息,充分发挥多种感观的功能,以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活动。C电化教育是根据教育理论,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有目的地传递教育信息,充分发挥多种感观的功能,以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活动。14信息技术()。A信息技术是以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骨干,结合集成电路技术、光盘技术、机器人技术和高清晰度电视技术等的综合技术。B信息技术是以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骨干,结合集成电路技术、光盘技术、

38、机器人技术和高清晰度电视技术等的综合技术。C信息技术是以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骨干,结合集成电路技术、机器人技术和高清晰度电视技术等的综合技术。ACB15程序教学()。A程序教学就是让学生能够在事先编制好的程序中进行学习,并且这些程序能够满足学生的一种或多种学习需要。B程序教学就是让学生能够在事先编制好的、能有效控制学习过程的程序中进行学习,并且这些程序能够满足学生的一种或多种学习需要。C程序教学就是让学生在能有效控制学习过程的程序中进行学习,并且这些程序能够满足学生的一种或多种学习需要。16个别化教学()。A个别化教学是一种适合个别学习者学习需要和特点的教学,在方法上允许学习者自己确定学习目标,自己确定学习步骤和进度,自己选择学习的方法、媒体和材料。B 个别化教学是一种适合个别学习者学习需要和特点的教学,自己确定学习步骤和进度,自己选择学习的方法、媒体和材料。C个别化教学就是让学生在能有效控制学习过程的程序中进行学习,并且这些程序能够满足学生的一种或多种学习需要。B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