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与创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与创新.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育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与创新钟 薇 海南省海口市海瑞学校 摘 要:1993 年美国克林顿政府率先提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规划,自此后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信息化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仅掀起了各行各业发展和改革的浪潮,更使信息化成为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另外,信息技术与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也给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给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1 世纪,我国教育信息化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信息技术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打破了只讲计算机的学科知识学科本位的思想,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使用,不但促进各科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而且
2、培养了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以实现未来人的发展。关键词 : 信息技术 学科教学 教学方式 创造性地学习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进步,科学不断地发展。计算机和网络已经普及到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中。与此同时,教育和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类学习的方式。然而,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如何运用,它会产生什么用途。这对于大多数的教师来说还是比较迷茫的,这就可能造成了教学资源被浪费或闲置的现象。实际上,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潜力,这需要我们去挖掘。信息技术虽不可以用来直接呈现
3、学科教材的重、难点部分,而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媒体,根据教学内容和情境再现,把教材、教师所讲以及学生思维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开阔视野、积累知识,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达成教学目标 。一、信息技术的提出1986 年英国的 Van Weert 先生提出“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一词。他将学科教学中与信息技术有关的教学活动一共分成四种:(一)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的学习辅助工具,它包含了利用各种学习工具工具和计算机应用进行学习等;(二)信息技术是一种学习的途径,它主要通过利用多媒体设备和计算机网络等多种途径来获取信息资源学习;(三)信息技术是一种教学管
4、理工具,它主要涵盖了教学资源管理、教学活动管理、教指导与评价和学籍管理等。(四)信息技术科学本身的学习和应用,主要包括各种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了解运用这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运用等。关于信息技术的定义,不同的学者都纷纷给出了各自的观点。彭绍东先生分别从狭义、中义和广义的三个角度分别介绍了信息技术的含义。从狭义的角度来说,信息技术指利用广播、电视、网络、计算机等各种硬件、软件设备与科学的方法对图文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 的技术之和。狭义方面主要强调了信息技术的现代化与高科技含量。从中义的角度来说,信息技术主要是指对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加工、表达的各种技术之
5、和;就从广义的角度来说,信息技术是指能充分利用与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种方法、工具与技能的总和。广义定义主要强调从哲学层面阐述信息技术与人的关系。2001年,杨成教授从技术角度描述了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技术是指人类对语言、文字、图画、声音、影像和数据等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检索的经验知识及其手段、工具的总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信息技术的定义是:应用在信息加工和处理中的科学、技术与工程的训练方法和管理技巧。二、教育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在传统教学中,不但存在学习方式单一、资源匮乏,教学模式单一等情况。而且部分教师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扮演着教学活动领导者、知识讲述者、信息传授者的角
6、色。但是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教育事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使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当然,这也与人们期待的理想教育不无关系,那就可以更加便捷、轻松和自由的学习。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在提高教学质量、增进学习效率、扩大教育规模等诸方面都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在学科教学中采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就是现代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信息技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就是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且把信息技术作为合作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手段。 教学中引入任何技术,只是为了有效实现
7、学科的教学目标的手段。但是, 所引入的任何技术, 都不能成为学科的教学目标。信息技术自然也不例外,为了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在学科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任何的教学工具都只是支撑教学过程的有效实施的手段。所以,无论是技术或是其他设备设施,它们的性质与作用就是有效支撑教学步骤的一种教学工具,换而言之,信息技术与常规教学手段是同等性质的教学工具。1. 教育信息技术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教师需要想方设法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高昂情趣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如果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以冷漠的态度来,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使人容易产生疲倦。如果没有高兴而振奋的心情去学习,
8、那么这种学习就会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学习的积极性主要源自兴趣, 兴趣是人们积极关心某种活动或认识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它是最好的老师、最持久的动力。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各种录像、录音、计算机、教具、学具、投影、电影、等多种媒体技术,使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直观形象、情景交融、精彩纷呈、新颖生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很直接的作用于学生的各个感官,通过对 这些感官的综合刺激,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学习兴趣并且又丰富了教学得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氛围,更是直接调动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信息技术不仅仅是改变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 而且达到了传统教学模式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通过不断地给予学生
9、新的刺激,促使学生的大脑一直白痴兴奋的状态,进而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强烈欲望,提高学生对学习兴趣。2. 教育信息技术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使用教育信息技术资源为了超越书本知识来源的限制,利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最大化扩充教学知识量。多媒体计算机能储存大量信息,为学科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同时它又能提供文本、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它具有的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很符合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使学生不但学习课本上的内容, 而且更能开阔思路。3.教育信息技术能将化抽象为具体,突破教学重难点。教育信息技术具有模拟演示的优势,充分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呈现思维的活动过程,变抽象为具体,
10、变虚幻为现实, 能把知识内容由静态变为动态,增加教材理论知识的形象性与直观性,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和表象,架设起由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桥梁使难以觉察的事物能清晰地展现在学生能力可及的范围之内。教学过程中,能否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主要在于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的双边活动能否堂教学中教师、学生的双边活动能否难点的掌握受诸多因素的限制。首先,有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用传统的教学媒体及方法较难表现或难以表达清晰。其次, 他们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思维过程不够清晰,对问题的把握不能全面、整体考虑,观察事物不够全面。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说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教师应在教
11、学过程中把教学内容中难以理解的问题,或者对理解课文具有重要作用的内容利用多媒体展现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观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这样的教学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三、教育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创新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这里的“革命性影响”,应该理解为颠覆性的变革,就像文字的出现虽然只改变了信息记录方式,却颠覆了“口耳相传”式的知识传承模式一样,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CAI课件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问世和发展,带来了数学教学手段的革命。这不
12、是仅仅是一种挑战、机遇,更是一种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要想学生要学会什么并且怎样去学习是创新教学方法的关键。要研究清楚最佳的学习方式方法,就要知道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应该有哪些主要的步骤和需要经历怎样的过程,每一个步骤又有几种的做法,哪一种做法是最有效的,又会涉及到哪些关键因素。因此,创新教学方法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此来建构教学过程。为了让教师实现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方法创新,应该让老师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并且针对每个知识点可以很好地定位于整个学科本体,进而更好的解析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来选择最适合的学习方法,最后将该方法良好的融合到知识的获得、知识转化和应用当中。但是,目
13、前我国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主要处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阶段,并不能让技术融为教育的一体,很好地完成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绝大多数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的时候是硬性的将信息技术引入,甚至部分老师会因为应用信息技术影响备课时间和授课质量,或者应用效果微乎其微。因此,有必要在充分考虑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有效构建支撑资源、软件,并让教师掌握科学的信息技术应用方法。为了有效支撑学科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一直是广大教师热衷的焦点之一,然而资源库中的资源多数以课件、教学设计以及音视频、图片等素材为主。教学资源虽然数量众多, 但在内容的同步配套、教学理念以及内容形式上都不能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求,且实用性差。因此,根据学科特点进行
14、支撑工具及平台的设计与开发,将极大地补充资源库现有资源的问题,改善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支撑教学的效果。学科支撑工具及平台应该包括三方面核心功能:(1)需提供学科内容编辑工具,当前的协作与交流平台大多数是利用文字进行交流,很少能涉及到学科内容,而在交互过程中因为符号、公式、实验装置等的编撰将耗费大量时间,而学科内容编辑工具可以极大地解决该问题。 (2)需用音视频及动画等适合的资源展现知识,尤其需要实现实验的模拟与任意播放,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很直观地了解知识所对应的表象,同时还需要对抽象知识与原理的阐述,从而可以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内在机理; (3)需提供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典型案例,同时保证知识在不同形态下
15、联系不同的生活实际,从而实现知识的多角度、多层次立体化学习;(4)此外,需提供去学科教学思想的、非个性化的、基础的性的构建工具,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或是教师教学的需要自我建构; 教学本身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项创造性劳动。教学方法的创新会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学中引进信息技术,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进行全面优化、优势互补、将传统教学的精华融入到现代教学中,从而扩大多媒体教学的正面效应,缩小其负面效应。教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教学经验,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合理安排整个教学活动。教育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避免教师成为多媒体课件
16、的“解说员”有很大帮助。虽然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有很大的优越性,但教师不能任何教学内容整堂课从头到尾都依赖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是带有时代标签的、与时俱进的,在科技日益进步的今天,信息技术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已融入到了教学体系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法创新成为关注的焦点。探索系统、客观、可实施的思路可以促使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教学的过程中有据可依。好的思路要从设计落实到生成,还必须要有支撑它的资源和软件。因此,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需要具备筛选适合资源与软件的能力,甚至是对资源与软件进行整合的能力。由此可见,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法创新的路非常的漫长,不仅仅需要
17、教师的实践,还需要高等院校等科研机构的引领,更是需要教育相关部门的鼎力协助和教育资源与软件的有效支撑。参考文献:1吴安艳,等. 网络通讯环境下的师生互动变革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1,(3).2余胜泉,等. elearning新解:网络教学范式的转换J.远程教育杂志,2009,(3).3孙京秋,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利弊分析J.信息技术,2003,(7)4隋庆茹,浅谈传统教学与新兴的多媒体教学J吉林教育,2010,(7)5 邱茂路,刘效军.用多媒体技术教数学的感受J.数学教学研究,2003,(1):40 -42.6 徐群芳.林业院校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大学数学,2003,19
18、(4):29 -31.7 毛京中.创新力的培养与工科数学教学的创新J.大学数学,2003,19(1):51 -53.8陈晏辉,创造性教学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20019杨小洋!申继亮,论教师教学创新的内涵,中国教育学刊,2006(7)10波多野宪治等主编:学习心理学手册,转引自教育研究1981年第5期:“发现学习”的界说和评议11 钟绍春,钟世军,王伟,钟永江.关于深入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10):17-19.1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EB/OL. 13 余胜泉.推进技术于教育的双向融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2,(5):5-14.14 钟绍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十年发展历程概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21): 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