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统计》实验指导书.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60125825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用统计》实验指导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应用统计》实验指导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用统计》实验指导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统计》实验指导书.doc(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应用统计实验指导书一、课程实验的目的和要求:作为会计、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所要学习的统计学主要是社会经济统计学。这是一门应用统计学,即应用统计理论和方法来解释社会经济现象,解决社会经济当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在现实环境下的动脑、动手能力,同时起到巩固统计学理论知识的作用。二、课程实验总学时数:32学时三、实验项目总数:12个四、实验开设对象: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会计专业五、考核与报告: 1、实验后,学生将实验结果等内容写出实验报告,应符合实验教学的要求,并得到指导教师认可。2、指导教师对每份实验报告进行审阅、评分。实验一数据的预处理 学时1

2、、实验目的要求了解数据预处理包含的内容,掌握数据筛选的方法。2、实验主要内容用一实例进行数据筛选的讲解和操作,数据排序。3、实验类别(基础、专业基础、专业):专业基础4、实验类型(演示、验证、操作、排故、综合、设计、研究):演示、操作5、实验要求(必修、选修):必修6、主要仪器: 计算机、U盘或MP3等移动存储器、Excel软件。7、实验步骤:A. 数据筛选:(1)点击Excel表中的任意一格,选择“数据”菜单,点击左键,选择“筛选”中的“自动筛选”命令。这时在表格第一行的每一格右下角会出现下拉箭头。要筛选出统计学成绩等于75分的学生,就点击“统计学成绩”这格的下拉箭头,选择75,就显示出有两

3、位同学统计学得了75分。再点击这个下拉箭头,选择“全部”,又恢复原状。(2)要筛选出英语成绩最高的前3名学生,可点击“英语成绩”这格的下拉箭头,选择“前10个”,出现一个对话框,输入3,就显示出三位英语得分最高的同学。(3)要筛选出4门成绩都大于70分的学生,需要使用“高级筛选”命令。使用高级筛选时,必须建立条件区域。这时需要在表格以外的地方制作条件区域。现将第一行(标志名称)复制到如A11,分别在4门课程成绩名称对应的下方键入“70”,然后在数据菜单上选择“筛选”中的“高级筛选”,出现对话框,在“列表区域”中,点击有红色箭头的图标,然后用鼠标左键点住A1不放,向右下方拉动,直到E9,这时表格

4、就在一个闪烁的框中。其次选择“条件区域”,点击红色图标,用鼠标左键又选中从A11到E12,最后点确定,结果就出来了。如想要再试一次,就选择“数据”菜单中“筛选”的“全部显示”,全部数据恢复。B. 数据排序:(1)对于分类数据,如果是字母型数据,排序有升序降序之分,但习惯上用升序,因为升序与字母的自然排列相同;如果是汉字型数据,可以按汉字的首位拼音字母排列,也可按姓氏笔画排序。如学生姓名按姓氏的首位字母来排序,先点一下表格中的任意一个区域,然后选择数据菜单的“排序”命令,出现对话框,在“主要关键词”中选择“姓名”,“升序”,点确定,结果就出来了。(2)对于数值型数据的排序有递增和递减两种。递增就

5、是从小到大排列,递减就是从大到小排列。如数学成绩按降序排列,选择“主要关键词”中的“数学成绩”,点“降序”,确定,得出结果。实验二分类数据的整理 学时1、实验目的要求了解分类数据整理的步骤,掌握各类别频数计算的方法,能熟练编制分布数列,并绘制条形图和饼图。2、实验主要内容通过实例进行分类数据的整理,分别用两种方法来计算频数,编制分布数列,用条形图和饼图来显示分类数据。3、实验类别(基础、专业基础、专业):专业基础4、实验类型(演示、验证、操作、排故、综合、设计、研究):演示、操作5、实验要求(必修、选修):必修6、主要仪器: 计算机、U盘或MP3等移动存储器、Excel软件。7、实验步骤:(1

6、)把分类数据转化为数值型数据。a.先将原始数据进行审核,确认无误以后,打开Excel工作表,将50个原始数据输在A列,在A1中输入“品牌名称”四个字,A2到A51依次输入这50个原始数据。可以发现在本次调查中顾客只购买了5种品牌的饮料。由于电脑无法处理文字型数据,而只能处理数值型数据,因此需要把它们转化为数字代码,就是用数字来代替品牌名称。我们可以用1可口可乐,2百事可乐,3脉动,4鲜橙多,5统一绿茶。b.在另一空白列依次输入5种品牌的名称,并在其右边一列对应输入代替它的数字代码15。如D11:D15,E11:E15。c.在B列,对应A列的品牌,输入相应的代码。这就是把分类数据转化为数值型数据

7、,这样Excel才能在统计计算中识别。(2)计算各类别的频数。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用FREQUENCY函数来计算,第二种是借助“直方图”分析工具间接得出。第一种方法:a.点中F11,在按住鼠标左键不放的同时,鼠标往下移动,直到F15。(从F11到F15出现蓝色背景的一个黑框)b.点击“插入函数”图标,(出现“插入函数”对话框),在“选择类别”的下拉菜单中选择“统计”,在“选择函数”中选择“FREQUENCY”,点击确定。(显示“函数参数”对话框)c.在data-array(数据列)右边的空白栏中用键盘输入B2:B51,或者用鼠标选中从B2到B51的单元格,同样会在右栏中出现B2:B51字样;点

8、击bins-array(代码列)右边的空白栏,用键盘输入E11:E15,或者用鼠标选中E11:E15。然后同时按Ctrl+Shift+Enter键,就出现了各组频数的分布。第二种方法:a.选择“工具”下拉菜单中的“数据分析”选项。b.在“数据分析”对话框中选择“直方图”命令,并选择“确定”。c.当出现“直方图”对话框时:在“输入区域”一栏中输入B2:B51(数据列)或者先点击“输入区域”对话框中的红色箭头图标,再用鼠标选中B2:B51。在“接收区域”一栏中输入E11:E15(代码列)或者按以上类似的操作。在“输出选项”中选择“输出区域”,点击右栏的红色箭头图标,再点击H10(也可根据需要确定任

9、何一个空白单元格);选择“累积百分率”;选择“图表输出”(如不需要此项可不选);最后点击“确定”。出现一张初步的统计表。可以将统计表中的“接收”用“饮料品牌”来代替,将品牌代码又改回到原来的品牌名称。把“频率”改为“频数”,将“其他”改为“合计”,并通过自动求和公式计算出合计数,也就是频数总和。(3)编制分布数列。求出各组频率。a.选中“可口可乐”右边的一个空白单元格,(出现一个黑框),用键盘输入“=”符号,再点击“15”的那个单元格(如E4,E4就会成为一个闪动的框),再用键盘输入“/”号,(闪动框固定),键盘输入5、0,点回车键,就得到第一个频率0.30了。b.点中0.30这格,出现黑框,

10、把光标移到右下角,当出现一个黑色实心的十字时,按住左键不放,一直往下拉四格,就依次得到各自的频率了。c.计算频率总和,从0.30那一格按住左键不放往下拉,直到最后的0.22,(下面的4个数值会出现蓝色背景),然后点击工具栏上“自动求和”图标,这时就会出现1,表明频率之和为1。(4)用图形显示分类数据。a.条形图从D4到D8键入代码相对应的标志名称。点击任务栏上的图表向导,出现一个对话框,选择图表类型中的柱形图,再选择子图表类型中的左上图或左中图,点击“下一步”。又出现一个对话框,在“数据区域”方框中键入E4:E8,再换到“系列”的对话框,在“分类轴标志”方框中键入D4:D8,点击“下一步”。在

11、“图表标题”方框中可输入适当的标题,如“图3-1 不同品牌饮料分布图”,在“分类X轴”方框内输入“品牌”,在“数值Y(Z)轴”方框内输入“频数”,点击“下一步”,系统默认将图表“作为其中的对象插入”(该工作表),再点击“完成”,这个工作表里就出现了一个条形图。b.饼图点击任务栏上的图表向导,出现一个对话框,选择图表类型中的饼图,再选择子图表类型中的左上图(平面图)或左中图(立体图),点击“下一步”。又出现一个对话框,在“数据区域”方框中键入F4:F8,再换到“系列”的对话框,在“分类标志”方框中键入D4:D8,点击“下一步”。“标题”对话框中,在“图表标题”空白栏上输入标题,如“图3-2 不同

12、品牌饮料的构成图”;换到“数据标志”对话框,在“类别名称”和“百分比”前面打钩,点击“下一步”,系统默认将图表“作为其中的对象插入”(该工作表),再点击“完成”,这个工作表里就出现了一个饼图。实验三顺序数据的整理 学时1、实验目的要求了解累积频数和累积频率的概念,掌握其计算方法,能熟练绘制累积频数分布图和环形图。2、实验主要内容通过实例进行顺序数据的整理,计算累积频数和累积频率,用累积频数分布图和环形图显示分类数据。3、实验类别(基础、专业基础、专业):专业基础4、实验类型(演示、验证、操作、排故、综合、设计、研究):演示、操作5、实验要求(必修、选修):必修6、主要仪器:计算机、U盘或MP3

13、等移动存储器、Excel软件。7、实验步骤:A. 计算累积频数和累积频率(1)计算甲城市家庭对住房状况评价的五个百分比。在F4:F8中输入甲城市家庭对住房状况评价的各组户数(即频数);在G4中输入“=F4/300*100”,回车即得8;点中G4,光标移到右下角,按住左键,往下拉四格,得出其它四个百分比。再点任务栏上的“”(自动求和)图标,得100。(2)计算甲城市家庭对住房满意度评价的向上累积户数(即向上累积频数)。先在H4中输入“=F4”,回车得到24,然后在H5中输入公式“=F5+H4”,回车得到132,接着点中H5,光标移到右下方,按住左键不放向下拉三格,得出其它三个向上累积户数。注意向

14、上累积的户数没有合计数,但不能让格子空着,应该画一条短横线。向上累积百分比也是按以上方法得到的。(3)计算向下累积户数。与向上累积户数的计算类似,先在J8中输入“=F8”,回车得到30,然后在J7中输入“=F7+J8”,接着点中J7,光标移到右下方,按住左键不放向上拉三格,就得到其它的向下累积户数。向下累积百分比用同样的方法计算。乙城市家庭对住房评价的累积频数和累积频率也按照以上方法计算。B.绘制累积频数分布图和环形图(1)累积频数分布图a.点击任务栏上的图表向导,出现一个对话框,选择图表类型中的折线图,默认为子图表类型中的左中图,也可自行选择其它类型,点击“下一步”。又出现一个对话框,在“数

15、据区域”方框中键入D5:D9,再换到“系列”的对话框,在“分类轴标志”方框中键入A5:A9,点击“下一步”。b.在“图表标题”方框中可输入适当的标题,如“图3-3 甲城市住房状况评价向上累积频数分布图”,在“分类X轴”方框内输入“满意度”,在“数值Y(Z)轴”方框内输入“向上累积户数”,点击“下一步”,系统默认将图表“作为其中的对象插入”(该工作表),再点击“完成”,这个工作表里就出现了一个向上累积频数分布图。向下累积频数分布图的绘制方法同上。(2)环形图a.点击任务栏上的图表向导,出现一个对话框,选择图表类型中的圆环图,默认为子图表类型中的上图,也可选择下图(分裂图),点击“下一步”。又出现

16、一个对话框,在“数据区域”方框中键入C5:C9,再换到“系列”的对话框,在“分类轴标志”方框中键入A5:A9。点击“添加”,就加上了“系列2”,在右边“值”那一栏点击红色箭头图标,选中K5:K9,点击“下一步”。b.在“图表标题”方框中可输入适当的标题,如“图3-5 甲乙两城市住房状况评价比较环形图”;换到“数据标志”对话框,在“百分比”前面打钩,点击“下一步”,系统默认将图表“作为其中的对象插入”(该工作表),再点击“完成”,这个工作表里就出现了一个环形图。实验四数值型数据的整理 学时1、实验目的要求了解数据分组的方法,熟悉数值型数据整理的步骤,掌握组距的计算公式,能熟练绘制直方图和累积曲线

17、图。2、实验主要内容 通过实例进行数值型数据的整理,确定组数和组距,计算频数、频率,用直方图和累积曲线图显示数值型数据。3、实验类别(基础、专业基础、专业):专业基础4、实验类型(演示、验证、操作、排故、综合、设计、研究):演示、操作5、实验要求(必修、选修):必修6、主要仪器:计算机、U盘或MP3等移动存储器、Excel软件。7、实验步骤:(1)输入数据,找出最大值、最小值,确定组数。在A1:A120输入数据,鼠标移到A列的任一单元格,点击任务栏上“数据”菜单的“排序”,找到最大值237和最小值141。根据数据的总数和特点以及研究的目的来确定组数。(2)确定各组的组距,输入各组的上下限。根据

18、公式计算组距:组距=(最大值最小值)组数组距=(237141)/10=9.6。一般组距宜取5或10的倍数,而且第一组的下限应低于最小值,最后一组的上限应高于最大值,因此组距可取10,即每组上下限分别为:140-150、150-160、230-240,将其分别输入到D6:D15。(3)输入各组上限,计算频数、频率,必要时计算累积频数、累积频率,并整理成频数、频率分布表。a.根据“不重不漏”的原则,将各组上限149、159、239输入到B6:B15。b.选中E6:E15,点“=”,然后点击任务栏左上角的函数下拉箭头,选择“其他函数”,(出现“插入函数”对话框),在“选择类别”中点击“统计”,再下方

19、“选择函数”中选“FREQUENCY”,点“确定”。c.在“函数参数FREQUENCY”对话框中,在“data-array”空白栏键入A1:A120(输入的所有原始数据),在“bins-array”空白栏键入B6:B15(各组上限),然后同时按Ctrl、Shift、Enter键,得出各组频数。频率计算的方法同实验二。累积频数、累积频率的计算同实验三。(4)根据计算出的频数和累积频率,绘制出直方图和累积曲线图。直方图的绘制与条形图的绘制类似,只是需要消除条形图之间的间距,双击任何一个直方形,出现“数据系列格式”对话框,然后点击“选项”,把“分类间距”调整为0。这时就变为直方图了。累积曲线图的绘制

20、方法同实验三的累积频数分布图的绘制。实验五统计调查设计 学时1、实验目的要求熟悉统计调查设计的思路,掌握调查问卷的格式。2、实验主要内容制定统计调查方案,围绕一个主题设计调查问卷。3、实验类别(基础、专业基础、专业):专业基础4、实验类型(演示、验证、操作、排故、综合、设计、研究):设计5、实验要求(必修、选修):必修6、主要仪器:计算机、U盘或MP3等移动存储器、Excel软件、草稿纸、打印纸、复印纸。7、实验步骤:(1)选定统计调查课题,设计调查方案。a.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b.确定调查目的。c.确定调查地点。d.确定调查时间。e.确定调查项目。(2)设计调查问卷。共同讨论并修改问卷的

21、每一项。最终定稿,打印、复印出事先确定的份数。(3)将问卷分发给每一位同学,同时进行调查前培训,使之明确调查问卷中的每一个问题和答案选项,学会一定的调查技巧。实验六调查数据的输入、整理和分析 学时1、实验目的要求熟悉原始数据的输入方法,巩固各类数据整理的步骤,学会进行统计数据的分析,掌握统计调查报告的格式。2、实验主要内容把填好的每份调查问卷上的数据有序输入Excel,然后进行根据数据的不同类型进行整理,完成统计调查报告。3、实验类别(基础、专业基础、专业):专业基础4、实验类型(演示、验证、操作、排故、综合、设计、研究):操作、综合5、实验要求(必修、选修):必修6、主要仪器:统计调查问卷、

22、笔、计算机、U盘或MP3等移动存储器、Excel软件。7、实验步骤:(1)由各组组长分配输入任务。各位同学将调查结果有序输入Excel中,输完后检查并保存到U盘或MP3等移动存储器。(2)各位同学按照前面学习的频数、频率计算方法计算自己所输入的题的频数、频率,并制作统计表。(3)各位同学按照前面学习的统计图绘制方法,将统计表上的数据用合适的统计图来显示。(4)各位同学结合自己所学的社会经济知识以及实际情况来分析统计图表,形成文字,再汇总到各组,最后汇总到全班,由全班负责人撰写统计调查报告。实验七统计描述 学时1、实验目的要求熟悉统计描述的各种方法,掌握反映数据分布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的主要指标

23、,学会分析统计描述的结果。2、实验主要内容输入需要进行统计描述的数据,加载分析工具库,显示数据分析菜单,按步骤操作得出描述统计的一系列结果,分析其结果。3、实验类别(基础、专业基础、专业):专业基础4、实验类型(演示、验证、操作、排故、综合、设计、研究):演示、操作5、实验要求(必修、选修):必修6、主要仪器:计算机、U盘或MP3等移动存储器、Excel软件。7、实验步骤:(1)输入数据。在A2:A51输入数据,在A1输入列标志“工时”。(2)在任务栏点击“工具”下拉菜单的“加载宏”,在“分析工具库”前打钩,点“确定”。(工具下拉菜单出现“数据分析”一栏)(3)在任务栏点击“工具”下拉菜单的“

24、数据分析”,出现一个对话框,在“分析工具”中选择“描述统计”,点“确定”。(4)在“描述统计”对话框中,在“输入区域”空白栏键入A2:A51;点击“输出区域”空白栏右边的红色箭头图标,选中任一空白单元格,只在“汇总统计”前打钩,点“确定”,描述统计的结果就出现在那个空白单元格的右下方。实验八概率计算与参数估计 学时1、实验目的要求巩固概率计算的方法,明确区间估计的思路,掌握计算概率和进行区间估计的操作。2、实验主要内容使用两种方法计算随机变量落在某一区间上的概率;分别用不同的函数求出样本容量、样本平均数、样本标准差、临界值等,再利用公式计算出允许误差,最后得出置信下限和置信上限,即总体平均数的

25、估计区间。3、实验类别(基础、专业基础、专业):专业基础4、实验类型(演示、验证、操作、排故、综合、设计、研究):演示、操作5、实验要求(必修、选修):必修6、主要仪器:计算机、U盘或MP3等移动存储器、Excel软件、作业本。7、实验步骤:A.概率计算(1)用NORMDIST()函数计算a.在任一单元格内(如B2)输入公式:“=NORMDIST(75,60,12,TRUE)”,点“Enter”键,得出p(X75)。b.在下方的单元格内(B3)输入公式:“=NORMDIST(60,60,12,TRUE)”,点“Enter”键,得出p(X60)。c.在往下的单元格内(B4)输入公式:“=B2-B

26、3”,点“Enter”键,得p(60 X 75)。(2)用NORMSDIST()函数计算a. 将p(60 X 75)进行标准化变换,得出p(Z1.25)- p(Z0)。b. 在任一单元格内(如F2)输入公式:“=NORMSDIST(1.25)”,点“Enter”键,得出p(Z1.25)。c. 在下方的单元格内(F3)输入公式:“=NORMDIST(0)”,点“Enter”键,得出p(Z0)。d. 在往下的单元格内(F4)输入公式:“=F2-F3”,点“Enter”键,得p(Z1.25)- p(Z0),即p(60 X 75)。B.参数估计(1)在A1输入列标志“消费额”;在A2:A50输入数据。

27、(2)在C2输入“样本容量”,在D2输入公式:“= COUNT(A2:A50)”,点“Enter”。(3)在C3输入“样本平均数”,在D3输入公式:“= AVERAGE(A2:A50)”,点“Enter”。(4)在C4输入“样本标准差”,在D4输入公式:“= STDEV(A2:A50)”,点“Enter”。(5)在C5输入“置信度(概率)”,在D5输入“0.9”,点“Enter”。(6)在C6输入“风险值”,在D6输入公式:“=1-D5”,点“Enter”。(7)在C7输入“临界值”,在D7输入公式:“=NORMSINV(1-D6/2)”,点“Enter”。(8)在C8输入“允许误差”,在D8

28、输入公式:“=D7*D4/SQRT(D2)”,点“Enter”。(9)在C9输入“置信下限”,在D9输入公式:“=D3-D8”,点“Enter”。(10)在C10输入“置信上限”,在D10输入公式:“=D3+D8”,点“Enter”。实验九假设检验 学时1、实验目的要求掌握一个总体均值的检验。2、实验主要内容对于一个总体,分别进行大样本条件和小样本条件下的均值检验的操作。3、实验类别(基础、专业基础、专业):专业基础4、实验类型(演示、验证、操作、排故、综合、设计、研究):演示、操作5、实验要求(必修、选修):必修6、主要仪器:计算机、U盘或MP3等移动存储器、Excel软件。7、实验步骤:A

29、.大样本的检验(1)打开Excel,输入待分析的数据。(2)鼠标移到一空白单元格,点击“插入”,选择“函数”,打开窗口,在“或选择类别”栏选择“统计”;在“选择函数”菜单中选择“ZTEST”,点“确定”。(出现又一对话框)(3)在“函数参数”对话框中的“Array”栏选定数据范围A2:A33;在“X”栏输入“4.3”,得出单尾检验或双尾检验的P值。B.小样本的检验(1)打开Excel,输入待分析的数据。(2)在C2、C3、C4、C5、C6、C8单元格中分别输入“样本平均数”、“样本容量”、“样本标准差”、“抽样平均误差”、“总体平均数”和“T统计量值”;在右边一列对应的行,即D2、D3、D4、

30、D5、D6、D8单元格中分别输入“=AVERAGE(A1:A23)”、“=COUNT(A1:A23)”、“=STDEV(A1:A23)”、“=D4/SQRT(D3)”、“471”和“=(D2-D6)/D5”,点“确定”,得到T统计量的值。(3)鼠标移到一空白单元格,点击“插入”,选择“函数”,打开窗口,在“或选择类别”栏选择“统计”;在“选择函数”菜单中选择“TDIST”,点“确定”。(出现又一对话框)(4)在“函数参数”对话框中的“X”栏选定D8;在“Deg-freedom”栏输入“22”,在“Tails”栏输入“1”,得到单尾检验的P值。(若在“Tails”栏输入“2”,得到双尾检验的P值

31、)实验十方差分析 学时1、实验目的要求掌握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操作,熟悉无交互作用下的双因素方差分析和有交互作用的双因素方差分析。2、实验主要内容使用“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工具来完成单因素方差分析;使用“方差分析:无重复双因素方差分析”工具来完成无交互作用下的双因素方差分析,使用“方差分析:可重复双因素方差分析”工具来完成有交互作用下的双因素方差分析。3、实验类别(基础、专业基础、专业):专业基础4、实验类型(演示、验证、操作、排故、综合、设计、研究):演示、操作5、实验要求(必修、选修):必修6、主要仪器:计算机、U盘或MP3等移动存储器、Excel软件。7、实验步骤:A.单因素方差分析(

32、1)输入待分析的原始数据。(2)在任务栏点击“工具”下拉菜单的“数据分析”,出现一个对话框,在“分析工具”中选择“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点“确定”。(3)在“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对话框中的“输入区域”栏选定数据范围B1:D6;分组方式默认为“列”;选中“标志位于第一行”复选框;“”栏默认为0.05,正是本题的F统计临界值的置信度,若有不同,可修改;在“输出区域”栏选定一个其右方和下方都没有数据的单元格,如E1,点“确定”,得到方差分析表。B.无交互作用下的双因素方差分析(1)输入待分析的原始数据。(2)在任务栏点击“工具”下拉菜单的“数据分析”,出现一个对话框,在“分析工具”中选择

33、“方差分析:无重复双因素分析”,点“确定”。(3)在“方差分析:无重复双因素分析”对话框中的“输入区域”栏选定数据范围M1:R4;选中“标志”复选框;“”栏为0.05;在“输出区域”栏选定一个其右方和下方都没有数据的单元格,如S1,点“确定”,得到方差分析表。C.有交互作用的双因素方差分析(1)打开另一Excel工作簿,输入待分析的原始数据。其中,B2:B4单元格存放的是在“A1”与“B1”因素水平共同作用下,进行3次试验所得的结果;D5:D7单元格存放的是在“A3”与“B2”因素水平共同作用下,进行3次试验所得的结果,其余类推。(2)在任务栏点击“工具”下拉菜单的“数据分析”,出现一个对话框

34、,在“分析工具”中选择“方差分析:可重复双因素分析”,点“确定”。(3)在“方差分析:可重复双因素分析”对话框中的“输入区域”栏选定数据范围A1:E10;“每一样本的行数”栏填3;“”栏为0.05;在“输出区域”栏选定一个其右方和下方都没有数据的单元格,如G1,点“确定”,得到方差分析表。实验十一相关与回归分析 学时1、实验目的要求了解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熟悉相关系数的计算和回归的操作,掌握散点图的绘制,学会分析结果中出现的相应数据。2、实验主要内容利用公式计算相关系数,使用数据分析工具计算相关系数,并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相关系数、拟合优度、方差分析表、回归系数的估计值等,写出拟合的样本回归方程

35、,并分析之。3、实验类别(基础、专业基础、专业):专业基础4、实验类型(演示、验证、操作、排故、综合、设计、研究):演示、操作5、实验要求(必修、选修):必修6、主要仪器:计算机、U盘或MP3等移动存储器、Excel软件、作业本。7、实验步骤:A.计算相关系数(1)输入原始数据。(2)在任务栏点击“工具”下拉菜单的“数据分析”,出现一个对话框,在“分析工具”中选择“相关系数”,点“确定”。(3)在“相关系数”对话框中的“输入区域”栏选定数据范围B1:C14;选中“标志位于第一行”复选框;在“输出区域”栏选定一个其右方和下方都没有数据的单元格,如A17,点“确定”,得到两个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B

36、.绘制散点图 (1)点击任务栏上的图表向导,出现一个对话框,选择图表类型中的XY散点图,默认为子图表类型中的上图,点击“下一步”。又出现一个对话框,在“数据区域”方框中键入B2:C14,点击“下一步”。(2)在“图表标题”方框中可输入适当的标题,如“图7-1 2000年我国部分省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散点图”,在“数值(X)轴”方框内输入“可支配收入”,在“数值(Y)轴”方框内输入“消费支出”,点击“下一步”,系统默认将图表“作为其中的对象插入”(该工作表),再点击“完成”,这个工作表里就出现了一个散点图。C.回归分析(1)在任务栏点击“工具”下拉菜单的“数据分析”,出现一个对

37、话框,在“分析工具”中选择“回归”,点“确定”。(2)在“回归”对话框中的“Y值输入区域”栏选定数据范围C1:C14;在“X值输入区域”栏选定数据范围B1:B14;选中“标志”复选框;在“输出区域”栏选定一个其右方和下方都没有数据的单元格,如H1,点“确定”,得到回归分析表。(3)根据回归分析表上的结果,写出样本回归方程,并分析之。实验十二时间序列分析 学时1、实验目的要求熟悉时间序列预测的方法,掌握其思路和操作步骤。2、实验主要内容分别使用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和季节变动法来进行时间序列数据的预测。3、实验类别(基础、专业基础、专业):专业基础4、实验类型(演示、验证、操作、排故、综合、设计

38、、研究):演示、操作5、实验要求(必修、选修):必修6、主要仪器:计算机、U盘或MP3等移动存储器、Excel软件、作业本。7、实验步骤:A.用移动平均法的预测(1)打开Excel,输入待分析的原始数据。(2)在任务栏点击“工具”下拉菜单的“数据分析”,出现一个对话框,在“分析工具”中选择“移动平均”,点“确定”。(3)在“移动平均”对话框中的“输入区域”栏键入B2:B19;在“间隔”栏输入“3”;在“输出区域”栏选定一个其右方和下方都没有数据的单元格,如D1,在“图表输出”前打钩,点“确定”,得到预测值和“实际值”与“预测值”比照曲线图。B. 用指数平滑法的预测(1)打开Excel,输入待分

39、析的原始数据。(2)在任务栏点击“工具”下拉菜单的“数据分析”,出现一个对话框,在“分析工具”中选择“移动平均”,点“确定”。(3)在“移动平均”对话框中的“输入区域”栏键入B2:B19;在“间隔”栏输入“3”;在“阻尼系数”栏输入“0.8”;选中“标志”复选框;在“输出区域”栏选定D4,在“图表输出”前打钩,点“确定”,得到预测值和“实际值”与“预测值”比照曲线图。C. 用季节变动预测法(1)打开Excel,输入待分析的原始数据。(2)在A10单元格中输入“四年合计”;在A11单元格输入“同季平均”;在A12单元格输入“季节指数”;在A13单元格输入“2005”;在A14单元格输入“预测值”

40、;在B13单元格中输入“40”;在F3单元格中输入“全年”。(3)历年同期合计和每年各季合计。在B10单元格中分别输入公式“=SUM(B4:B9)”,点中B10,鼠标移到右下角,按住鼠标左键不放,往右拉3格,得出后三个季度的合计值,在F4单元格中输入公式“=SUM(B4:E4)”,点中F4,鼠标移到右下角,按住鼠标左键不放,往下拉5格,得出后五年全年的合计值。(4)计算历年各季平均和总平均。在B11单元格中输入公式“=B10/6”,点中B11,鼠标移到右下角,按住鼠标左键不放,往右拉3格,得出后三个季度的同季平均值;在F11单元格输入公式“=F10/24”。(5)计算季节指数和总季节指数。在B1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B11/$F$11”,点中B11,鼠标移到右下角,按住鼠标左键不放,往右拉3格;在F1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SUM(B12:E12)”。(6)计算预测值。在C14、D14和E14单元格中输入公式“=(B13/B12)*C12”、“=(B13/B12)*D12”、“=(B13/B12)*E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