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毛信的观后感5篇.docx

上传人:ylj18****41534 文档编号:60121308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5.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鸡毛信的观后感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鸡毛信的观后感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鸡毛信的观后感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鸡毛信的观后感5篇.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鸡毛信的观后感5篇鸡毛信的观后感1今日,我看了抗日斗争鸡毛信影片,这部影片讲的是一个十二岁男孩海娃突破层层困难把一封鸡毛信交给八路军的张连长。这部影片主要讲龙门村的儿童海娃一边放羊一边放哨。有一天,爸爸把一封重要的鸡毛信交给海娃,让他把这封信交给三王村八路军总部的张连长。爸爸一再嘱咐他:千万别把信弄丢了。海娃说:放心吧,我保证完成任务。海娃刚一出村,就遇到了鬼子,幸好他急中生智,把信藏在了大绵羊的尾巴下。鬼子发觉了海娃,就让他带路。晚上,海娃想:假如鬼子明天要吃羊,鸡毛信不就被发觉了吗?不行,得想个方法逃出去。于是海娃趁鬼子都睡着了蹑手蹑脚的跑了出来。路上他冒着生命危急,一次又一次躲过了鬼子的

2、搜查。海娃已经三天没吃饭了,他把信交给张连长:张连长,信、信······还没说完他就饿晕了。张连长根据地图,带着部队,胜利地将鬼子的炮楼给轰掉了。看完这部影片,我真的很佩服海娃的机灵英勇、见机行事。他只不过给我一样大,可是他面对困难镇静冷静,不胆怯、不退缩。他真是英勇的抗日小英雄,我们学习的好榜样。鸡毛信的观后感2这是一个描写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它发生在抗日民主依据地。在那时候有成千上万个这样的英雄故事,这只是描写其中的一个。故事发生在充溢了硝烟的战场,中华大地迎来了巨大的浩劫。在后山沟里有一个名叫龙门村的村庄,

3、村里有一个叫海娃的小男孩,他是龙门村民兵中队长老赵的儿子,他和他爸爸一样也领导着一个团队龙门村抗日儿童团。海娃每天都带头放哨、站岗。一有鬼子出现,海娃就把身后的消息树拉倒,再通过其他儿童团的队员拉倒稻草人来通知村民躲藏起来。有一次,赵队长让海娃送一封特别重要的鸡毛信给八路军的张连长。在送信途中海娃两次被日本鬼子抓住,连海娃最宠爱的小黑羊也被鬼子吃了。但是海娃没有因胆怯而退缩。海娃用自己的英勇和才智,冒着生命危急,突破了重重阻碍最终把信送到了张连长手中!鸡毛信的观后感3海娃是英雄,为了将信尽快交到张连长手中,历经了重重磨难,才取得了胜利。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部电影也让我懂得了我们现在的生活来

4、之不易,要懂得珍惜。鸡毛信这部电影发生在抗日斗争时期,年仅12岁的海娃接到任务:将一封特别重要的鸡毛信交给张连长。海娃坚决地说:爸爸,你大可放心,我肯定能顺当地完成任务!说完,便赶着羊走了。可这一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不,就遇到了小鬼子了。海娃情急之下将鸡毛信用布条绑在了一只颈项是黑的老羊的尾巴下。心狠手辣的日本鬼子望见了他,说:小孩,你的小八路,嘶拉嘶拉地。海娃却不紧不慢地说:我不是小八路,我只是替人放羊的日本鬼子不信任,搜身,结果发觉真没有就放了海娃。海娃掩着面笑了起来,可在这时日本鬼子的头儿叫人将他的羊带走,海娃赶忙吹起口哨跑了起来,可他哪跑得过日本鬼子呀。于是,海娃被日本鬼子抓去了。后

5、来,日本鬼子没有食物,吃了海娃的羊,海娃哭了,可海娃想:我肯定要把信交给张连长。晚上,海娃又冷又饿,力倦神疲,多想睡一会儿,可是他又想:过了今晚,可就没有机会再逃跑了。于是,他趁鬼子睡熟的时候,蹑手蹑脚地逃了出去,但是没想到又被日本鬼子抓了回来。最终,海娃靠着他那惊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的精神,最终将任务顺当完成,自己也疲乏的晕了过去。我深深地沉醉在这部电影之中,我为海娃那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也知道了我们现在的华蜜生活全是这些英雄用才智与生命换来的。我们也要为社会出一份力,不辜负这些抗日英雄!鸡毛信的观后感4昨天下午,我们班在学校里观看了鸡毛信这个电影,这个电影讲解并描述了抗日

6、时期一个小通讯员海娃送一封鸡毛信的故事。整个电影里都描绘了海娃的机灵和英勇。海娃被爸爸老赵叫去送一封鸡毛信,这封信里的内容,可以取得一场战役的成功,海娃深知这封信的重要性。他保证肯定平安送到。海娃就这样踏上了送信之路。为了保住这封信,海娃想尽了方法,为了不让敌人发觉,他把信藏在了羊屁股底下,他深化敌营,好不简单逃脱,但信件丢失,他不得不再次返回,他又一次的被抓住了,他和敌人斗智斗勇,有时刷点小阴谋,但正是这些阴谋,把敌人带进了埋伏,让八路军叔叔给全歼了。海娃最终将信件给了张连长,取得了一小场战役的成功。在中国抗日时期,谁能知道究竟涌现出了多少王二小,多少雨来,多少海娃呢?无可计数。正是这些小八

7、路们,用他们的才智,用他们的英勇,换取了一场又一场游击战的成功。本应和我们一样,生活在阳光下,和伙伴们一起游戏,一起玩耍,无忧无虑的孩子们却要在夜幕的遮掩下隐私行走,远离父母的爱,为了抗战的成功,他们冒着生命危急,在和敌人斗智斗勇,在困难面前不言放弃,英勇镇静。在一些山区游击队里,假如没有这些小八路战士、小八路通讯员……那些情报可能不会准时送达,八路军战士们可能不会顺当转移。又怎能会取得成功呢?海娃、嘎子、王二小这些只是革命孩子们的缩影,在他们身上凝合了的是中国抗战成百上千的孩子们的各种品质和性格。这些孩子们的精神,我们应当学习。想想我们自己,我们生活在新世纪里,但

8、我们有没有那些孩子们的品质和性格吗?遇到困难,就说放弃;遇到挫折,就起先哭;遇到麻烦,就不想做。这不正是我们这代人的通病吗?在困难面前,我们努力思索过吗?想想我自己,我不免为自己感到一丝丝惭愧,前几天,下大雨,回家的路被水堵上了,我和几个小伙伴都没精打采了,埋怨的话语从我耳边传来,我不免也有了一丝丝的埋怨,可是我们几个谁也没有想方法怎样过去,这时有的叔叔拿砖头往别的地方搭砖头过,我们几个也仿照,可是刚搭了几步远,就不想搭了,前面还有十米,好要多长时间呀,好累啊!我们歇了一会后,又接着搭了起来。假如换成海娃,他会怎么做,他肯定会快速的将砖头铺起来尽可量的节约时间,为战役赢得珍贵的时间。所以说,这

9、部红色经典电影给了我心头砰然一震。让我反省,让我改过。这部鸡毛信,这部红色的经典电影不仅告知了我们抗战时期人民的艰苦朴实,儿童的英勇镇静。更让我们学会了英勇镇静,临危不乱的革命精神,拥有这种精神,拥有这种品质,让我们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好鸡毛信的观后感5今日,我看了一部电影鸡毛信,讲解并描述的是抗日斗争时期,12岁的小八路海娃历经艰险去送一封鸡毛信的故事。海娃是个放羊娃,也是个小八路。他每天一边放羊,一边站岗放哨。一次,爸爸交给他一个重要任务,送一封鸡毛信。爸爸对他千吩咐万叮嘱:路上要当心,肯定要亲自把信交给山王村指挥部的张连长。海娃选了一条偏僻的小路去送信,本以为能平安的把信交给张连长,没想

10、到路上还是遇到了一队日本鬼子。海娃心想:糟了,鸡毛信怎么办?他急得满头大汗,一会把信藏在裤袋里,一会儿塞进石缝里。突然,他灵机一动,从身上撕下一根布条,把鸡毛信捆在一只老羊的尾巴下边。鬼子看到了海娃,龇牙咧嘴的问:你的,小八路的干活?海娃摇了摇头,我是个放羊的。鬼子见问不出什么,只好把他放了。海娃赶着羊群刚走不远,就望见几个鬼子追了上来,原来他们想吃羊肉。糟糕!鬼子捉住的是那只藏有鸡毛信的羊,老羊舍命挣扎。海娃想:鸡毛信会不会从羊尾巴里掉出来呀?于是,他对鬼子说:老羊有什么好吃的,小羊的肉嫩,吃起来才叫香呢!鬼子想想也是,就抓了几只小羊烤着吃了。看着自己心爱的小羊羔被鬼子吃掉了,海娃伤心的哭了

11、起来。晚上,鬼子怕海娃走了吃不到羊肉,就要海娃和他们一起睡觉。海娃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明天鬼子还要杀羊吃,鸡毛信可怎么办呢?不行,得想法子逃出去!半夜里,趁着鬼子都睡着了,海娃轻手轻脚,当心翼翼的出了屋子,到了羊圈,拿起鸡毛信,飞速的向外跑去……最终逃出来了!海娃兴奋极了,迈着轻快的步伐,向着山王村的方向飞跑。眼看着快要到山王村了,海娃一摸口袋,坏了!鸡毛信不见了。海娃急出一身冷汗,一边回想一边顺着来路细致的查找。突然,海娃眼前一亮,那不是鸡毛信吗,还好好地躺在草地里!海娃收好信刚要往回走,就听见几个鬼子叽哩哇啦的在后面叫他,原来,鬼子今日要攻打龙门村,打算叫海娃带路。海娃把鬼子引到一条到处是石头、坎坷不平的山间小道上,鬼子不熟识地形,走走停停,海娃顺着熟路,飞速地逃走了。他来到了山王村,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张连长按着信,带着队伍去攻打日本鬼子的炮楼,歼灭了里边的鬼子,取得了很大成功。看了这部影片,我被海娃那机灵英勇、意志坚毅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们现在的华蜜生活来之不易,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肯定要倍加珍惜。我们要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好好学习,长大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