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那些年》西安台样片文稿.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60113563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战那些年》西安台样片文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抗战那些年》西安台样片文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战那些年》西安台样片文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战那些年》西安台样片文稿.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70集大型革命历史纪录片抗战那些年西安广播电视台电视样片文稿热血长安【小片头】这是一段永世不忘的战争记忆,这是一幕感天动地的英雄壮举 ,这是一首苍凉悲壮的民族史诗。大型革命历史纪录片抗战那些年之“热血长安”,再现70年前三秦男儿浴血疆场,抗击倭寇的惨烈历史。【字 幕】(背景,音乐为秦腔唱段)八年抗战时期,在秦晋交界的中条山脉,曾爆发过中国人民抗战史上最为惨烈的“血战永济、六六战役、望原会战”三大战役。两万多名三秦男儿血洒疆场,把日本鬼子挡在了黄河以北。然而这段对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有着重要影响的战事却一直鲜为人知。人们关注的往往是数十万上百万军队参加的会战,而三万关中子弟浴血奋战的中条山战役却被

2、湮没在漫漫历史的尘烟中。【解说词】2013年清明时节,在陕西山西两省交汇处的中条山下,黄河北岸的抗日英雄纪念园人潮涌动、庄严肃穆。陕西社会各界人士300多人聚集在巍峨耸立的“中条山抗日英雄跳黄河殉国纪念碑”前,举行清明节纪念抗日烈士祭祀活动。【同期声】(祭祀现场同期片段)【解说词】人们郑重的献上花圈花篮,点亮香烛,洒下热酒。再摆上陕西人爱吃的三秦美食,鞠躬默哀,三拜九叩,表达对烈士的心往神追。【同期声】(祭祀现场同期片段)【解说词】没有低回的哀乐,没有沉恸的哭泣,但人们依然能够深切地感受到穿越历史时空的悲伤与怀念。那么,这座英雄纪念碑缘何而建?它的背后隐含着怎样的历史故事?为什么黄河南岸的陕西

3、人会来这里祭拜碑下的英灵呢?让我们的记忆回到那70年前战火纷飞的岁月里。 【同期声】(炮火连天的战争资料画面)【解说词】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发动 “芦沟桥事变”后,以闪电般的速度攻城略地,1938年3月,日军川岸第二师团兵临风陵渡,与陕西潼关隔河相望,敌人企图越过黄河,占领西安,进军大西南,攻占陪都重庆,以图速决中国战场。守住了黄河,就守住了陕西、守住了大西南。1938年7月,一支由原杨虎城旧部十七路军扩编的国民革命军第31军团,在军团长孙蔚如将军的率领下,三万多名“陕西冷娃”从西安出发,夜渡黄河,开进了黄河北岸的中条山。一场黄河保卫战就此拉开了序幕。 【同期声】(炮火连天的战争资料画

4、面)【解说词】这支陕西军队在中条山坚持抗战了近三年,先后参加了“血战永济”、“六六战役”、“望原会战”等惨烈悲壮的战役,粉碎了日军的十一次大扫荡,使日军始终未能越过黄河,进入西北。而我三秦儿女有21万人牺牲在中条山下、黄河岸边。当年,正是这些学生、农民、职员、商人,怀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热血与豪情,奔赴抗日前线,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阻挡住侵略者的铁蹄,保全了中华民族的江山和血脉。然而,往事如烟、岁月无情,70多年过去了,幸存的抗战老兵正不断凋零,探寻、收集、整理这段悲壮的抗战历史,已成了一些有识之士的崇高追求。【同期声】(张君祥:作家,西安事变研究会研究员简述研究这段历史的缘由)【解说词】

5、他叫张君祥,生于1936年5月,西安灞桥人。陕西省曲艺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协会会员、西安事变研究会研究员。从1986年起,张君祥耗时27年,走遍关中大地,自费上中条山18次,追寻“陕军”抗战足迹,查阅大量历史文献,整理撰史数百篇,拍摄照片数千幅,并著书长篇纪实文学立马中条。揭开了一段尘封已久的抗战史实。也还原出了一个个民族英雄抗战的鲜活故事。【同期声】(张君祥:作家,西安事变研究会研究员简述研究成果)【解说词】 张君祥的描述,再次把人们带回到了当年那个炮火横飞的中条山。1937年11月,日军攻克太原后,沿晋中平原一路南下,一举攻占晋南重镇永济。这里是山西运城永济市的西姚温村,上世纪九十年代修

6、建大运高速公路时,筑路工人们曾在西姚温村挖出了数百具尸骨。经确认,人们发现这些尸骨是在抗战时的永济保卫战中,第31军团陕西官兵的遗骸。【同期声】(李呆牢 74岁 抗战纪念碑管理员简述挖出尸骨情况)【解说词】原来,当年的陕军曾在这里打了场恶仗。一个营的官兵牺牲在了这里。这位老人叫李寿,西安市人,生于1913年,当时在第四集团军教导团任中尉电译员,回忆起70年前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 【同期声】(李寿,时任第四集团军中尉电译员简述在部队情况)【解说词】 据老人回忆,中条山麓中,有一座始建于北魏时期的万固寺, 1938年8月,永济战役打响,驻运城的日军第20师团以一个旅团的兵力,配有四个炮兵中队,三

7、个坦克中队及十余架飞机,分两路向永济扑来。当时永济防线由孔从洲的独46旅负责防卫,46旅坚守东源阵地七昼夜,日军久攻不下,遂改变策略,一股日军从右翼山地迂回包抄而来并攻占了万固寺,一下打乱了31军团的阵脚。孙蔚如急命教导团援救万固寺,教导团团长李镇西,亲率第三营和童子军连夺回了万固寺,但狡诈的日军依靠寺后竹林的掩护向西姚温村撤退。张希文率教导团第三营官兵冲进西姚温村,遭日军猛烈阻击。从傍晚苦战到第二天上午,第三营的官兵越战越少,而日军却越来越多,这一仗教导团第三营的官兵几乎全部牺牲,张玺文也壮烈殉国。【同期声】(李寿,时任第四集团军中尉通讯员简述当时战况)【解说词】 时隔半个多世纪,当年“永济

8、保卫战”殉难官兵的遗骨重见天日,从陕西赶来的烈士遗属,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为抗日英烈们修建了一座公墓和纪念碑,回首这段历史,西姚温村村民对陕西人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 【同期声】(李呆牢 74岁 抗战纪念碑管理员对陕西人感激的话)【同期声】(村民对陕西人感激的话)【小片头】这是一段永世不忘的战争记忆,这是一幕感天动地的英雄壮举 ,这是一首苍凉悲壮的民族史诗。大型革命历史纪录片抗战那些年之“热血长安”,再现70年前陕军浴血疆场,抗击倭寇的惨烈历史。 【解说词】在张君祥搜集整理的陕军抗战史料中,“望原会战”是他所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他唯一能感到欣慰的一次战役。1940年4月,日军向中条山发动了新

9、一轮大扫荡。这场后来被称为“望原会战”的战事是第四集团军与日寇的又一次“生死对弈”。日军的扫荡是从中条山中部突破,沿张茅大道直取茅津渡。孙蔚如得到情报后,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将日军诱至平陆东部的望原一带,设伏兵予以歼灭。4月17日,中国军队有意识地边打边退,直到把日军主力引诱到望原。望原会战的主战场有两座山头,两山之间有一道深沟,沟底是一条宽约30多米的小河洗耳河。4月19日清晨,中条山下突然涌来一股巨大的寒流,雨雪交加,狂风怒号。赵寿山趁风雪之夜,调动前线各部兵力,分四路猛攻日军,一夜间将望原周围的鬼子打得狼狈逃窜,收复了大部分被日军占领的村落。 4月21日,日军从望原以北的张店据点扑向

10、李振西防守的望原高地。李振西将一个炮兵营摆在半山腰,将5个步兵营排列在炮兵两侧,每隔三五步便有一挺重机枪,形成一条钢铁防线,在三天时间里连续打退了敌人的几十次进攻。在战事处于胶着状态时,铁血虎将李振西抽出100名精壮战士,组成“敢死队”。这位老人叫王志恒,1921年出生于陕西西安,17岁从军,望原会战时,任38军手枪营营长,他也是当时被选中的“敢死队”成员之一。【同期声】(王志恒,时任38军手枪营营长简述当时战况) 【解说词】王志恒和他的战友们,在炮火的掩护下,100条陕西汉子光着膀子,抱着必死的信念,呐喊着冲下山去,趟过洗耳河,冲入敌阵,一排排手榴弹炸起漫天烟雾,日军全线溃退,而我百名敢死队

11、员也多半阵亡在望原山下,最危急时刻王志恒曾用两具尸体压在身上,逃过一劫。 【同期声】(王志恒,时任38军手枪营营长简述逃生过程)【解说词】随后,中国军队各路人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了中条山东部的山头,对日军形成包围之势,战马嘶鸣,刀光闪烁,望原会战打得昏天黑地,日军半数以上被击毙。会战持续数十日,以中国军队胜利而结束!【留 白】(音乐)【解说词】这片开阔的河滩地位于山西省芮城县陌南镇,这个崖头叫马家崖,从这里向河滩望去,河滩恬静优美,风光使人留恋,黄河在这一刻平缓而宁静的流去,然而这平静的河滩与这沉默的马家崖却记录着七十年前一幕悲壮的往事。【同期声】(张君祥:作家,西安事变研究会研究员简述8

12、00勇士跳黄河情况)【解说词】历史的长河往往会淹没人们的记忆,然而这一天,张君祥不会忘记,陕西人民始终没有忘却,那是一个和狼牙山五壮士同样悲壮的故事。1939年6月,日军第20师团和第37师团一部共三万余人,在三十多架战机掩护下向中条山之南防区的黄河渡口茅津渡发起进攻,当时中条山西端是孙蔚如第四集团军的防线,赵寿山的38军防守平陆地区的各个峪口,新组建不久的李兴中第96军驻守在平陆和芮城的结合部陌南镇。日军企图集中优势兵力先吃掉我96军,然后围剿歼灭38军。抗战老兵胥继武,当年就是38军教导大队的一名班长,部队改编后调特务营机枪连任班长。提起中条山抗日,老人的声音充满颤抖和伤感。【同期声】(胥

13、继武:38军教导大队班长简述部队情况)【解说词】胥老回忆,当年胥家三兄弟同时出征,胥继武排行老二,大哥胥继厚在中条山狙敌中牺牲,至今尸骨难觅。三弟胥继昌,中共党员,抗敌时任第三十八军十七师上尉军医。【同期声】(胥继武:38军教导大队班长简述三兄弟情况)【解说词】 1939年6月6日,日军集中兵力猛攻96军阵地,李兴中部陷入日军重围,危急中,他向赵寿山求援,赵寿山接到李兴中的求援,立即率部驰援,但在途中遭到日军阻击,李兴中率96军官兵战至下午四时许,陌南镇失守,官兵被日军逼到了黄河岸边,面对着日军愈来愈小的包围圈,96军的177师陈硕儒师长,命令四十名机枪手排成一排,手持机枪向正面敌人猛扫。日军

14、一时不知所措,96军突破了日军的包围圈,但是,师杀出重围后,有两支队伍没能跟上,他们是新兵团和工兵营。这两支队伍有一千多人,多是些十六七岁左右的新兵。小战士们在黄河岸边与日军舍命拼杀,在牺牲了二百多名弟兄后,八百多人被逼上了河岸边一百八十多米高的悬崖绝壁上。 【同期声】(胥继武:38军教导大队班长简述当时情况)【解说词】这座山崖就是马头崖,八百多名年轻的中国士兵站在高高的悬崖上,前面是凶残的日军,身后是悬崖绝壁,这些初次上战场的新兵为了不当俘虏,他们双膝跪地向着家乡的方向跪拜之后,纷纷跳下悬崖。跳进奔腾的黄河。黄河以母亲的慈爱襟怀包容了这800多个殊死搏斗后不齿投降的关中冷娃。当年已晋升为第四

15、集团军特务营副官的胥继武,当天奉命率领打捞队在三门峡之西的河口打捞我跳河壮士尸体,惨不忍睹的场面成了胥老脑海中永远挥之不去的阴影。【同期声】(胥继武:38军教导大队班长简述打捞场面情况)【解说词】这是一个饱含着悲怆与壮丽的故事,宁跳黄河死,不做亡国奴,惨烈的死亡形式凝聚着陕西人不受欺辱的刚烈性格。血债要用血来偿!月日,中国军队从东、西、北三面向被日军占领的茅津渡发起全面攻势,日军全线崩溃。我军、军胜利会师,在圣人涧、古计王地带歼敌四千余人,中条山保卫战取得最后胜利! 曾几何时,陕西关中的男性青年被称为“冷娃”,意思是性子刚硬,不怕死。就是这群关中“冷娃”在抗日战场上,舍生忘死、冲锋陷阵,令日本

16、鬼子闻风丧胆。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保卫家乡保卫大西北保卫全中国的钢铁长城。在防守中条山的两年多时间里,三秦将士以一寸河山一寸血的壮烈与不屈,挺身而出,奋起抗争,与日本侵略者殊死搏杀,由于陕军牢牢地钳制住了日军的进攻势头,使敌人始终不能跨越黄河半步,从而确保了陕西和抗战大后方的安全。更为重要的是为全国其他战区的会战部署及实现向西南大后方的战略转移赢得了空间和时间,对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为纪念中条山“八百壮士跳黄河”的英雄壮举,为纪念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抗日将士保家卫国英勇不屈的精神,在黄河两岸当地政府的重视下,由社会爱心人士捐资而立的“中条山抗日英雄跳黄河殉国纪念碑”于2011年4月在芮城县陌南镇圣天湖畔正式落成。此后,每年的清明时节,陕西的社会各界人士都会自发的来到这里祭奠英雄亡灵,表达对先烈们的敬仰和缅怀之情。【同期声】(王农:纪念活动发起人简述发起缘由)【解说词】中条山高,黄河水长。抗日英烈,千古流芳。愿那些离我们而去的英雄们的魂魄,长留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