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干部读本之六现代农业基础知识.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60113508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干部读本之六现代农业基础知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湖北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干部读本之六现代农业基础知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干部读本之六现代农业基础知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干部读本之六现代农业基础知识.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湖北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干部读本之六现代农业基础知识现代农业提出的背景现代农业建设,已经成为全球农业发展的主潮流。我国进入21世纪以后,农业和农村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农业多功开始凸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正在改变,科技支撑作用日趋明显,农村经济结构深入调整,农村社会结构快速变动,农民思想观念不断与日俱增新。这些变化,要求我们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更加科学地指导“三农”,与日俱增加积极地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已经成为我们“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改造传统农业,走现代农业之路显得尤为紧迫而必要。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且中低产田占总面积的三

2、分之二以上;接受过系统职业技术教育的农民不足5%。农业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国内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八分之一和第三产业的四分之一左右。然而,我国农业面临着“三大挑战”:一是不仅要解决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还要满足工业原料不断加大的需求。据估算,粮食需求每年增长80亿100亿斤,而资料约束将更加突出;二是农业不仅要满足日新华社记者增长的市场需求,还要迎战国内外残酷的市场竞争。面对诸多挑战,传统的农业增长方式显然难以应对。因此,只有发展现代农业,才能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有雄厚的物质基础。现代农业的科学内涵和构成要素从世界现代农业发展的规律来看,现代农

3、业的基本要素是现代科技、现代装备、现代管理、现代农民等。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初,国家对农业提出了一个“四化”目标: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科学化。随后又提出一个“三化”科海陆空化、集约化、社会化,尤其重视科技对农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现在,中央明确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无论是基础条件,还是基本内涵,都与以往不一样。综合国内外发展现代农业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对现代农业的内涵,中央1号文件和回良玉副总理在2007年农村工作会议上,有一个很精辟的概述,即“一个目标、六个用、三个提高”。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主要差异现代农业作为一种农业形态,是与传统农业相对而言。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

4、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衙。与传统农业相比,它具有四大特点,概括为“四个突破”:一是突破传统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二是突破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城市中有农业、农村中有工业的协调布局,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三是突破传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管 和服务体系;四是突破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

5、给半自给的局限性,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现代农业的目标要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农业发展的“十字”方针,既可说是一个基本根子 ,又可说是一个目标任务。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从经济学与社会学结合的角度分析,发展现代农业的定量目标有:1农业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的比重下降到20%以下;2用于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上升,一个农民能养活10人/年以上。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结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由产前部门、产中部门和产后部门三大体系组成,并细分为优质粮食、特色园艺、现代畜牧、现代渔业、现代林业、农产品加工六大产业。在这一系统中,传统的农业生产(包括农、林、牧、淦

6、等)已成为整个系统的一个环节,即产中环节,现代农业衍生出的新内涵,赋予传统农业生态化、集约化、规模化等特征;以产中产定为基点,向前后产业延伸,形成一个完善的链条。向前是产前环节,通称为农业投入部门包括金融、科技投入、信息产业以及其他支农服务业等;产后环节包括农产品储藏、加工转化、流通、市场开拓与营销等。总之,各环节通过经济技术相互联系。其组织形式除了一般商品买卖关系,还通过短期不固定或长期固定的经济合同,逐步在经济上结为利益共同体。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农业发展理念向种养加结合,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转变,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等多种农业发展形态大量涌现,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生产、加工、销售之间,产

7、前、产中、产后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产业出现交融。农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等部门,而是一个庞大的产业体系,农业成为工业的第一车间。农业经营态呈现多样化,观光农业、创意农业应运而生,农业的多种功能得到发挥。组织形式由分散经营向农庭农场和种养植大户为主的规模经营转变,由小规模分散经营向经营组织化程度转变传统农业经营主体正在逐步退出生产领域,分散经营、分户承包、家家种养的局面得到改变,“大而专、大而精、大而特”,以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为主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逐步形成。服务方式由政府主导的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向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大专院校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的社会化服务转变。面对农民的科技需求,多元

8、化、市场化的服务替代基层公益性农业技术服务的趋势日新华社记者明显。据调查,在粮食作物耕种收环节,分户经营亩均人工成本已高出机械作业价格15元以上,植保成本高出统防统治30元以上。在这种情况下,以农业企业为基础、农业合作组织为主体,从事技术指导、资料供应、加工运销、信息咨询等,通过合同或协议为纽带的社会化服务应运而生。农定内部的许多环节逐步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散户变为行家,专业服务组织和服务项目逐渐增加,农业社会化大生产格局逐步形成。农业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增加农业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农民素质增强、农民组化程度提高转变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对农业的影响更加深刻,成为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如以基

9、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为主要手段的生物技术,已经大量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信息技术使农业生产具有了智能性和精确性。设施农业技术增强了生产的可控性。新能源新材料技术拓展了农产品应用领域。发展目的由单纯注重数量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加强,对食吕质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不仅要吃得饱,还要干净、营养。质量和品种成为农产品竞争的首要因素,食品更多地给人们提供健康和营养,市场上出理更多的“无公害”、有机和保健型农产品。大力推行农产品的安全化生产和标准化生产,已经成为政府农业政策的重要内容和支持保护的重点领域。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和持续农业等新概念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补越来越多的国

10、家接受。现代农业发展重点领域优化农业结构,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安全有效供给,无论在任何时候都是农业部门的首要任务,是我们的第一职责。保供给,面积是基础,要通过提高复种指数,向良田要面积,挖掘粮食内部潜力,压缩冬闲田,加大洲滩地和低丘岗地改造,扩大马铃薯、玉米等高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要着力改善品质,加强品牌创建,提高我省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要调整农业业结构,突破性发展养殖业,提高养殖业在农业中的比重;要狠抓高产创建、园艺作物和畜禽水产标准园(场)建设,推广集成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出率;要推广粮经结合、种养结合的高产

11、高效的生态模式,不断提高农业效益。实施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工程,密切农户与企业利益联结,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农业产业化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结合湖北实际,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重中之重。要创新工作思路,把“跳出农业抓农业”和“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的思路真正落到实处,落实到具体措施上,体现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各个环节上。坚持效益优先原则,把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发展产业化经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点扶持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成长性好、与农户利益联结紧密的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坚持扶持本土企业为主原则,培植一批造福一方百姓、带活一方经济、带动一方

12、产业的本土产业化龙头企业;坚持密切利益联结机制原则,采取行政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把基地农户、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持续健康发展。加强科技和装备支撑,发展农村合作经济,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开展农业公共服务是政府赋予我们农业部门的公益性职能,要在多元化的农业服务体系中发挥主导作用,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中,成为确保农业一产安全、推动实用技术应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中坚力量。要完善“以钱养事”机制,实现管理在县、服务在乡的“派驻制”模式全覆盖;要落实属地责任制,加快县级和农产品集散地检验检测机构建设,提高农产吕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

13、水平;要开展农业法制建设,加强资源整合,推动农业综合执法的大融合,提高执法整体实力和依法行政水平;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新服务载体,建立健全农村能源服务体系。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一是严格源头控制,强化市场准入。产前全面推行农业生产资料主推制度和生资连锁经营,严格禁止制售假冒伪劣生产资料。产中强化农业投入品的监管,抓规范运作。产后抓检测准入,确保食品安全。二是实行标准化生产。建立完善标准化体系,制定省级农业地方标准。龙头企业实行加工标准和操作规范的一票否决,在全省板块基地内的农产品率先实现无害化。三是加强农产品的标识标签工作。在畜禽产品上全面推行,力争无

14、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食品标识每年增加200个以上。四是建立完善质量监测体系。以省级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为龙头,完善市县级农产品质量检中心,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控制。五是建立健全例行监测制度。开展对产地环境、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大中城市的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农产品的例行监测工作,并将监测结果向地方和社会公布,让消费者放心。加快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一是以节地、节水、节能为重点,推广节约型生产技术。推广节水技术。推进城乡工农业生产用水权定量试点,建立用水权交易市场平台。大力推广和普及以农村户用沼气为重点的清洁能源。二是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推广“猪沼菜”、“

15、猪沼茶”、“猪沼鱼”、“稻鸭共育”、秸秆还田等种养模式,发展绿色产业、生态农业。三是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控制。严格控制农药化肥使用。鼓励施用有机肥,推广绿肥种植,推广高效、低毒新型农药。合理规划畜禽养殖规模和养殖区域,禁止超环境容量养殖和在禁养区域养殖,推广猪粪制沼气技术。加强农业法制建设,不断提高依法治农水平,确保农业生产安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一是抓好农业立法和执法工作。重点做好农业地方性法规的立法调研,加强执法体系建设,抓好农业综合执法,改善执法手段,提高执法水平,防止多头执法,降低执法成本。二是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加大打假力度。坚持每年开展几次全省性的农业生产资料、生产供应和销售的专项

16、整治活动,严厉打击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农民利益。三是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将农民负担的监管和查处纳入农业执法督导检查的范围,强化责任,巡回检查,严密监控和查处涉及农民利益的违规案件及隐性负担,坚决遏制负担反弹。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立现代农业生产关系一是组织方式创新。改革与完善农村经营制度,要在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上,推动家庭经营向发展农民联合与合作、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体系的方向转变,鼓励和引导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合作形式,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二是土地规模经验。建立流转市场,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推进土地

17、经营权的流权,促进规模经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发展水平采取不同的形式,引导企业与农户联盟、大力发展“公司+基地+农户”、订单式农业、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等多种集约化经营方式。三是政策理论创新。要依托我省油菜、水稻、棉花、水产等农产品优势,研究探索期货农业,推动更多的优势农产品在期货市场上市交易。湖北农业发展状况湖北省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农业产业布局、产业结构得到优化、改善。目前已初步形成江汉平原和鄂北岗地2000万亩优质稻、长江和汉江流域1500万亩优质油茶、以武汉等大中城市郊区为主的300万亩蔬菜、长江三峡200万亩柑橘、武陵山

18、和秦巴山100万亩茶叶等种植业板块。全省建成规范畜禽养殖小区2330个,水产养殖板块基地600万亩。基本形成了以46个产粮大县、20个产棉大县、20个产油大县、14个蔬茶大县、10个水果大县、10个茶叶大县、30个畜牧大县和26个水产大县为主的一县一业的格局。种(养)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畜牧业在农业的比重由2002年的28%上升到目前的34.3%。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主要农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主导产业优势比较突出。2010年,全省粮食总产达到2315.8万吨,实现了七年连续增产,居全国第10位;棉花总产47.18万吨,成为长江流域第一大产棉省;油料总产311.8万吨,比“十五”末增长6.0

19、9%,其中油菜籽面积、总产连续15年居全国第一;生猪出栏3827.4万头,比“十五”末增长14.42%,在全国位居前8位;全省建成439个标准化万头养猪场,数量居全国第一。家禽养殖进入全国第一方阵。淡水产品总产量353万吨,连续14年在全国排名第一。产业化龙头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加速形成。湖北省规模以上的龙头企业达到3697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33家,省级重点企业发展到434家,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达到21家,其中过50亿元的企业实现零的突破,过20亿元的达到6家。福娃、萧氏、国家等12个农产品品牌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农产品出口创汇总额达10.8亿美元,是2005年的2.5倍,继续领

20、跑中部六省。淡水小龙虾、禽蛋、食用菌、蜂蜜出口稳居全国第一。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稳步提升。先进实用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模式层出不穷,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轻型简化栽培、发酵床养猪等实用技术,稻鸭共育、稻虾连作、双低油采“一菜两用”、薯稻、蒜稻、养殖150模式、“两段”育鳝、鳖鱼混养等多种高效种养模式得到广泛应用,年均应用面积在1亿亩次以上。禽流感、蓝耳病、奶牛A型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防控,每年挽回粮食损失50亿斤以上。通过增产、提质、节本和减损等为农民增加100亿元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农业产业的装备水平明显提高。湖北省拖拉机保有量达到1

21、02.69万台,联合收割机4.2万台,高性能插秧机1.3万台,农机总动力达到3057万千瓦,机耕面积达到6149.1万亩,机播面积达到955.77万亩,机收面积达到3832.5万亩,水稻机插秧发展到400万亩,小麦、水稻全面实现收机收跨区作业。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农村改革稳步推进。税费改革全面完成,农民亩均负担降到12元以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已达到418.15万亩,占湖北省承包耕地的9.34%。95%的乡镇建立了农村会计服务中心,98%的村实行了财务资金“委托双代管”制度。农业“小三场”改革圆满完成。农民收入大幅增长,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22、达到5832.27元,比“十五”末增长88.19%。湖北省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资源约束增强。从土地资源看,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熟田良地减少,“人地”矛盾加剧。从水资源看,一般年份,全省缺水12.8亿立方米;中等干旱年份,缺水55.7亿立方米;特大干旱年份,缺水120.8亿立方米。从环境上看,由于工业“三废”的排放和化肥与农药的大量使用、畜禽养殖业粪便的大量产生等,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逐年凸显。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湖北省有效灌溉面积、旱涝保收面积、机电排灌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个、3个和6个百分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落后,农业抗灾减灾体系不健全,江汉平原“水袋子”、

23、鄂北岗地“旱包子”的基本格局没有根本上改变。农产品加工水平和外向度偏低。精深加工滞后,产量大省、加工弱省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农产品加工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例只有1.2:1,低于全国的1.75:1的平均水平,远低于广东、渐江等省的2:1至3:1,在中部地区低于河南。农产品品牌数量不多,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外向农业发展较慢,2010年出口10.8亿美元,总体上还不及山东省一个零头,不到广东省的十分之一。科技转化和推广脱节。农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不够,农作物的良种普及率落后于发达省份。水稻免耕技术、地膜覆盖栽培、秸杆还田、蔬菜良种繁育、节水灌溉技术等农业科技普及程度偏低。基层农业技术人员总体偏少,全省现

24、有农技人才7.2万人,只占湖北省专业人员总数的6%和乡村人口的1.5%。每万亩耕地平均拥有农技人员不足7人,比全国平均水平少3人。湖北省“十二五”农业发展目标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制定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具体提出湖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经营集约化、功能多样化、发展可持续、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建立保护补偿机制,实施新增百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工程。完善农业产业布局规划,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产品板块基地。加快发展畜牧业,支持规模化饲养。推进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提

25、高集约化养殖水平。加快发展现代种养业,推进水稻、油菜、柑橘、生猪、淡水产品等优势农产品品种更新换代。围绕“特色、规模、品牌、效益”,培植和壮大一批知名品牌。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大力开展旅游名镇名村建设。发挥国有农场在农业现代化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农业机构化,大力发展农机服务业,加强农业信息服务,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健全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增强科技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加强农村应急队伍、手段建设和应急物资储备,提升应急管理水平。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实施市场准入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全面实施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工程,不

26、断提高农产品加工率。国外农业发展简介从世界范围看,现代农业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百年历程,其发展类型大致分为三种:美国模式包括美国和加拿大。这类国家的特点是人少地多,劳动力短缺,依靠现代工业和低价能源装备农业,建立在高度分工、专业化、产业化基础上的市场机制之上,以机器取代人力和畜力,具有较高生产率。如美国劳平耕种900亩、加拿大劳平耕种1800亩。一个美国农民养活98个本国人和34个外国人,而我们只能养活1.5个人。日本模式包括日本和荷兰等国。这类国家的特点是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短缺,依靠科技进步,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高度集中的社团组织之上,通过改良农作物品种,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化肥和农药施用水平,精耕细作,提高单产。如日本劳均耕种25亩,荷兰劳均耕种55亩。西欧模式包括法国、德国等。这类国家的特点是土地、劳动力比较适中,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既重视工业装备,又重视科技普及,建立完善的农业保护政策。劳均耕种在300400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