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先进学校工作经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教研先进学校工作经验.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校本教研先进学校工作经验研培结合,有效促进校本教研工作的实施蔬园小学是一所乡中心小学,百余名教师分别来自11所村小,教师的素质差异较大。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创建一支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队伍成了学校校本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务。几年来我校本着“建制度、搭平台、促发展”整体工作思路,努力探索适合学校教师实际的校本教研途径。以学校为基本单位,立足教师本岗的教研活动,校本教研工作的思路是随着教师的发展而不断调整的。不同的阶段,存在着问题不同,我们工作的侧重点也不同,校本教研初期我们侧重于培训,校本教研中期我们则侧重于研究。一、采取理论培训式教研模式,打造教师队伍的理论素质。校本教研初期,针对教师急需
2、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接受新课程理念这一实际情况,我们根据学校的总体工作规划,将校本教研的研究模式定为:理论培训式,即:基于问题理论培训实践反思促进发展”,把工作重点放在引领培训上。我们针对当时存在的两个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是更新教育教学理理念;二是转变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导处从四个方面组织了培训:第一是新课程理念通识培训;第二是信息技术培训理论与实践培训;第三是科研理论与方法的培训;第四是各层面教师的培训。在培训时我们避免读长篇的理论,首先转变培训者的角色,对学校提供的各种培训资源进行精选,进行对话式培训。把新课程理论与学校的教学实际结合起来研讨,以案例的方式让教师站在理性的高度来审视和剖
3、析教学问题。全体领导班子成员积极的参与到校本教研工作中,领导班子成员身先士卒,认真记笔记、认真反思、及时总结,成为我们教师学习的示范者。在培训的过程中,每次培训后我们都接触到一些新概念和理念,比如:生命的课堂、大语文观等等,有不明白的地方,我们年组的老师就坐下来进行研讨,学校的领导班子和教导处成员也参与我们的讨论,经过大家不断地交流实践和反思,逐渐的认识了哪些是可以传承的,哪些是必须改进的。我们在培训时本着一个“实”字,组织教师观看典型课例及评析目的就是,先看人家课是怎么上的,怎么评的,在此基础上学校开展教师对自己和同伴的案例评析和反思,为了使教师在不同形式的培训活动中得以持续的提升,我还采取
4、 “新课程说课活动”;新课程理念下“课后反思”评比活动等,同时青年教师风采展,讲述我的教学故事及教师论坛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等。力争使教师在参与不同形式的教研活动过程中,不断的学习和内化新课程的理念,逐步的达到利用新程理念指导旧教材进行课堂教学的目的。通过强化培训,我校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明显提升,在全市走进新课程教师论坛大赛上,我校校表现出色获特等奖。在英特尔未来培训中,我校骨干教师全程参与培训,教师制作的单元教学设计在结业展示与评比中获市特等奖。二、采取校本研讨式教研模式,打造教师队伍的理论素质。在质量监控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学生的双基弱化了。那么为什么教师方法“新”了、课堂“活”了,教学
5、效果反而差了呢?针对这阶段出现的众多问题,我们及时的对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把校本教研工作的重心从培训层面转移到研究层面。把校本教研的模式调整为:校本研讨式:即:基于问题校本研讨实践反思促进发展。把工作重点放在研讨交流上。我们经过认真的分析,认为双基弱化的根本原因是评价标准的问题。因此,从市教科所提供的课题中选择了小学各学科PMP评价研究、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能力评价实验与研究两个省级课题。目的是从理论层面寻求相关评价依据,检查教学中双基的落实情况。这时期的校本教研侧重点落在以科促教,全面夯实双基上。为了使课题能真正的起到引领作用,达到以科研促教研的目的,我们采取了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的策略,寻
6、求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切入点。主要开展了“同课异构”和“同构一课”两种校本教研活动。为了比较在新课程理念支撑下,同样的一节课怎样设计有利用于双基的夯实,我们首先开展了“同课异构”活动,具体做法是:首先由教导处组织,以年组为单位开展轮听课活动,同年组的老师同上一节课,进行教师自评、组内互评、领导点评的评课形式,帮助教师进行反思教学,然后再二次备课。这项教研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依据课题研究的相关量化评价工具,来检查课堂教学中双基落实的情况,以此来监控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年组选课时,主要是依据课题及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比如:针对学生字词掌握的不好这一问题,我们选择了词语教学课小珊迪,年组的三位教师都上这
7、一节课,并依据小学各学科PMP评价研究课题对学生的字词教学情况进行积极的、多元的评价,使学生的对字词的掌握更加的扎实。教师都各自按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进行最优设计,但听了同伴的课以及领导和同年组老师对自己的评课后,发现教学设计中有许多的不足亟待改进,然后再进行二次备课,但是对学生来讲这一课已经学过了,不能重复的再上这节课了。在教学监控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这个的问题,教师在交流研讨后的优势互补产生的二次备课,没有机会再去给学生重复的上,另外年组的三个教师互相的听课,也占用了正常的授课时间,这就违背了教学的规律。我们当时就思考,想能不能把教师各自上完课这种课后研讨的优势互补,变成课前研讨的优势互补呢?!
8、既能优化源又能节省时间,经过研究我们及时的把原来的“同课异构”调整为“同构一课”。我们在组织这项教研活动时分三步:第一步:共同设计说课和教学设计;第二步:由一名师说课,一名老师上课,课后共同反思,领导点评。第三步同年组或同学科教师尝试构建本学科教学模式。为了让所有教师真正体验到这种教研方式的好处,我们对活动中取的成绩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及时的总结,并开展了二次“同构一课”活动,这一次要求说课和上课的教师互换角色。这次教师们真正的进入了角色,中青年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理念新,能应用信息手段组织教学的优势,老教师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双基的把握与落实融入教学设计中,使教研活动从研究内容、研究形式、研究主体等
9、方面都从形式走向了实质,使每个人都真正地动起来,教师们在互动中思考,在互动中交流,在互动中收获,在互动中成长。这种教研活动的开展,让我们同年组的教师间建立了一种很真诚的关系,我们开始就同一问题的不同设计交谈想法,争辩理由,在分享智慧的同时也“分享错误”。在资源共享的同时,关注的是人与人之间思想的融合,倾向于一种力量的感召,能引领教师快速成长。校本教研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促进教师的发展,为了使不同层次的教师都得到发展,几年来我校领导积极为教师搭建平台,先后派出四十多人次参加国家、省、市、区级的各类培训学习、研讨交流和竞赛活动,共花费资金近七万元。近几年来我校的教师成长的确实是很快,先后有11名教师
10、成为区级骨干教师,有7名教师成为市级骨干教师,有1名教师成为省骨干教师;有2名教师成为市教学能手,有1名教师成为市学科带头人。几年来的校本教工作我们虽然积累了点滴的经验,也引发了我们思考,我们觉得目前校本教研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是值得关注。比如,教师发展目标规划的缺失,大部分教师仅把教研活动作为学期的工作目标之一而完成,不能纳入自己专业成长的计划之中等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将以问题为切入点,不断的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使这项工作更具有实效性,立足校本,解决教学中的问题;立足师本,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丰富校本教研内涵,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校本教研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11、,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在课程改革进行的今天,以“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为特征的校本教研活动正在蓬勃展开,那么如何让校本教研的内涵更丰富、针对性更强、效果更明显,让校本教研真正成为学校和教师发展的强大动力是我们一直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一、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教师们关注的焦点,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该怎样实施,已经成为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关键和根本所在。我校从2006年开始,就围绕“如何开展有效教学”开展业务
12、学习。每个月集中一次的业务讲座、教师每月两次的自学,都含盖了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教学校长的有效教学课堂教学追求的第一境界、教导主任的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骨干教师的数学课堂的有效策略、实现有效语文的方法研究、音乐课堂有效教学实践的手段追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益最大化等等文章,都为教师们打开了视野,可以说“有效教学”就象一次头脑风暴,洗涤了教师原有的陈旧思想,在教师们心灵上深深扎根。二、拓宽教研渠道,丰富校本教研内涵校本教研强调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这意味着要把教学研究的重心置于具体的学校教学情境中,教学研究的问题是从学校教学实践中归纳和汇集的,而不是预设和推演的,所以要在学校的教学情境中发现
13、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几年来,为了增加教研的实效性,我们在挖掘教研资源,拓宽教研渠道上做了一些尝试。1、 开展主题式教研。主题教研是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教研活动。也是开展问题教研的一种形式。在2007年3月份,我们尝试着在数学和语文教师中开展了“主题备课,专项研讨”的集体备课方式。备课分四个阶段:自主备课-案例分析交流研讨展示观摩。具体做法就是把教师按照学科、年段分成备课小组,由组长负责。而备课的主题、备课的时间、备课的次数、备课的内容、备课的过程学校均不做统一的要求,均由本组成员根据自己学科和教材的特点以及教师的需求来确定。备课时,强调个人引领与集体研讨相结合,重点突出讨论的氛围。备课后教师
14、们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和自己对教材的再次学习与理解,梳理、完成教学设计,利用教案上完课后要写出自己的反思。两年来,我们在语文组已经开展了:阅读、拼音、识字、快乐读书屋、古诗、习作和七色光等主题的研讨。数学组我们已经开展了:列方程解应用题、算用结合、空间图形、动手操作与实践应用主题的研究。主题教研的开展使我们的备课与研讨相结合,教师们的积极性高了,备课的针对性强了,彻底改变了备课走过场和应付了事的不良现象,使教师们对教材的把握和理解加深了,为实现有效的课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 开展反思式教研。“反思”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由实践者向研究者转变的有效途径。有一位专家曾说过:“一个教师备十年课,仍然是
15、一名普通教师,如果做三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一名教育家。”我们学校特别重视教师的教学反思活动。倡导开展两种形式反思:个体反思和群体反思。个体反思主要是开展课反思、周反思和月反思活动,教师定期上交自己的反思,学校现已形成两本教学反思集,召开了两次教学反思大赛。群体反思,要求同一个教研组或学科组,可以针对一节课、一个教学片断、一次检测成绩、一次新的尝试,以及平时教学中的成功之举、败笔之处、教学机智、学生见解等进行教学诊断,随机反思,鼓励教师点评自己,点评他人,点评学生,总结规律,达成共识。学校教导处每月都定期查阅教师的备课,特别要查课后反思。教学校长不定期抽查反思情况,利用集会时间把深入到教研
16、组、课堂听课、评课的情况做有针对性的点评,使反思更有实效性,为教师们提供互相学习,共同分享的机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校每一次期末考试以后,校长和主任都要和年段老师坐下来,共同做试卷的质量分析,分析的过程其实就是一次很好的反思过程,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反思我们的教学,教师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找出教学中的问题所在,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不断改进,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反思现在已经成为大家自觉的教学行为,成为了教师主动地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创造性地改进自我的有利武器。3、开展互助式教研。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增强教研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我校开展互助教研的方式有四种:(1
17、)、开展组内“一课多讲互评”活动,也就是同学科、同年组教师讲同一节课,课后大家一起进行评论、交流、研讨,这样的教研面对面,随时随地,大家都感觉很有针对性,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共同分享教学的成功与快乐,共同探讨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效果非常好,很受教师们的欢迎。(2)、开展“外出学习汇报”活动,我校非常重视派一线教学骨干到省内、外学习,但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每次学习回来都要在教师中进行汇报,或做讲座,或上汇报课,这样每个教师都带着问题去学,带着收获而归,真正做到了一人学习,大家受益,实现了资源共享。(3)、开展新老教师的“师徒帮带”活动。这样的活动很传统,但很实用。我们让有经验的教师和一名年轻教师
18、自愿结成帮教对子,规定每学期帮带双方互相听课十节,学校检查听课笔记,学期末新教师要上一节汇报课。在老教师的带领下,一批新教师茁壮成长起来了,10名新教师中有8人成为了市教学新秀,还有的已经成为市教学骨干。(4)、开展区域教研活动,加强校际间的沟通和交流。区域教研是我市教学研究的最新形式,我校所在的是第六区域合作体,从区域合作体建立至今,我校已经组织了语文和综合实践学科的三次区域教研活动,校长带队亲自参与其它学校组织的区域教研活动,不放过任何一次向兄弟学校学习的机会,每次活动听课、评课、交流、研讨,收获颇丰。2008年我校被授予市区域教研先进集体。互助教研是教师们感受最深,实效性最强的一种教研形
19、式,大家在活动中交流,提升,同时也加深了同伴之间的了解,增进了感情,互通有无,可谓一举多得。4、开展网络式教研。网络教研是依托网络开展的一种全新的教研形式。当前,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给人们带来了新的视野,新的资源,为了开辟网络教研的阵地,我们着手在三方面开展教研活动。1、在校园网上开展教学交流活动。从2005年开始,我们在校园网上设置了教学交流栏目,每学期由教学校长在网上发表不同的研究题目,教师们在规定的时间内给予回复留言,然后教学校长和教导主任针对教师的留言再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评价,这样,使教师增多了和教学管理人员的交流机会,也在不经意间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同时也锻炼了教师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20、2、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市教师进修学院的网络教研,对于教师每一次参与活动学校都给予记载,在大会上提出表扬,并把此项工作作为骨干教师考核的条件,以此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3、组织教师参与省uc网络教研活动,为了便于教师们向省内、外教师们学习,吸取先进的教学经验,我校在教育学院初教部的指导下,于2008年4月组织了一次数学uc网络教研活动,和省内的教研员及老师交流了“在计算教学中算与用如何协调统一”的主题,参与活动的11位数学老师在研究中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提出问题与省内同行交流,效果很好,我校获得了省网络教研先进集体称号。三、完善评价机制,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评价是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问
21、题,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如何利用多元评价理论,把质性评价和量性评价结合起来,把模糊评价和清晰评价结合起来,我们的具体做法是进一步完善教师评价的制度建设,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袋。学校制定了教师月份工作量化考核表和教师专业发展评价表,每月对教师评价一次,每次评价都会把教师参与教研活动质量作为重要内容。到每学期末,对教师进行综合评定,把每次评价的结果都装入教师的档案袋中。对于热爱学习、工作出色、在教研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学校会从物质、精神等方面给予奖励,这样,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参加校本教研的积极性。为长期开展教研工作奠定了基础。通过探索与实践,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教师的成长、学校的发展越来越
22、依赖于校本教研的成败。真正感受到了丰富校本教研内涵,提高校本教研实效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让我们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前行。不断挖掘校本教研资源,努力构建实效课堂,为课程改革的大厦铺路奠基! 亦教亦研 提高实效公园小学建校50多年,在校学生1000多人,在岗教师85人,其中任课教师64人,学历100%达标,有省级“十佳教师”1人、教学能手3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人、教学能手12人、教学新秀10人、骨干教师16人,占任课教师的37%,这是一个团结、协作、爱学习、肯钻研、勇于改革、朝气蓬勃的集体,拥有着一批素质全面、基本功扎实、教科研水平比较高的教师。在校领导的带领下,这
23、个集体曾获得省、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市级一类学校、特色学校,尤其是在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方面成绩显著,被命名为市级校本教研示范校、校本培训示范校,数学组和幼儿组被评为省级优秀教研组、科学组被评为市级优秀教研组。几年来,学校在校本研修方面不断地探索新的方法与途径,提出了“亦教亦研、提高实效”的发展构想,确定了“研修一体、研教同步、合作共建”的工作思路,做到教中有研、研中有教,教研相结合、研训一体化,并逐渐形成了校本教研一体化的教师专业成长机制和模式。一、追求校本教研的实效性校本教研是针对学校师资队伍实际和教育教学现状,着眼于学校未来发展需要而进行的教育研究和教师培训,因此从2006年起,我校
24、“校本教研”的内容都来源于教师:我们每到开学初都进行调查问卷,把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遇到的问题征集上来,再由教学校长和主任对征集上来的问题进行疏理,然后把它编排到校本研修的日程当中。如教师曾提出(1)阅读教学的略读课怎么上;(2)如何上好数学的概念教学课;(3)课堂教学中如何关注学困生;(4)阅读与习作的有效互动;(5)数学练习课怎么上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6)小组合作学习,如何才能做到实效性强这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校本教研中颇具实效的课例,我们按着“互动研讨分头实践有感再研观摩实验总结经验”的活动流程来进行。这些内容的确定,增强了校本教研的实效性。二、突出校本教研的实践性我们倡导
25、“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整合教学、教研、培训等,围绕课例研究,建立研讨型的教研常规,在日常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1集体备课:形成优势互补的学习共同体集体备课是开展课例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学校要求各年级及各学科每周五集体备课。每周一位教师主讲备课过程,其他教师给予补充,共同研讨课时计划、设计课堂教学,形成学习共同体。为搞好集体备课,我校又把如何进行集体备课作为学习的研究课题进行探究,我们做法是:首先进行理论学习,针对老师备课中存在的问题,韩校长给全体教师进行了如何备课、集体备课后应“适度调整”等讲座,要求教师备课前要做好思想的准备、资料的储备、方法的预备,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进
26、行调整、根据教学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根据教师自身的教学个性进行调整、根据教学之后的反思进行调整;接着由祝主任和陈主任带领语文、数学两个骨干教师团队进行集体备课引领;然后再把商哲浩、代守新等教学骨干分配到各教研组,搭建共同提高的平台;最后进行备课拉练活动,8个学科19个教研组进行了展示,活动后大家共同反思。通过集体备课,促进了教师反思、交流、互动,共享成果。2听课、评课:倡导多元反馈的常态课研讨听课、评课是深化课例研究的重要手段。学校要求听课教师端正教研态度,积极参与课前、课后的讨论交流,交流课堂教学的返璞归真、师生互动的展示过程、学习评价的激励内容,逐渐生成效果与特色兼具的常态课研讨风格,形成
27、领导调研式、课题研讨式、同伴互助式、校际交流式和家长沟通式等推门听课制度。无论哪一种形式的听课后,我们都组织教师反思、评课,教师们的评课内容在优缺点兼具的情况下,理论依据有力,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奠定了基础。3典型研讨:探索有效教学的关键性策略典型课例研讨是探索有效教学关键策略的重要途径。每学期期初第一周是我校的教研活动周,学校组织教师观看名家课例、讲座光碟,有针对性地展开沙龙研讨,以达到理论的提升。如我校近些年分别观看了贾志敏、潘小明、支玉恒等教育名家的课例,特别是贾志敏执教的我不怕鬼一课,通过观看这节课,大家深深地被他的教学艺术所感染,他用一本书、一只粉笔、一根教鞭,诠释着教学的魅力。从他的课
28、上,大家更深刻地理解了非物质化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及它与培养学生能力的关系,为我校的课题研究做了引领,让老师们受益匪浅。有了专家的引领,理论学习还要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这样才能具有生命力和发展性。因此,我校还组织各学科教研组定期开展典型课例研讨,比如“对比式教研”、“共享式教研”、“课例分析教研”、“同课异构式教研”、“问题式教研”、“课堂教学研讨”等,把教研活动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在课例观摩后学校还组织集体评价,共同探讨,改进与完善课例的有效办法,以追求典型课例的优化,为增强学科教学的有效性提供范例。4.区域教研:优化教研活动新途径我们还充分发挥校际教研作用,按着学院组合的区域教研合作体与
29、邻近学校结成校际教研学校,定期围绕“有效教学”这个主题开展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研活动。在活动中,“说、评、辩、思”让老师有问题、有思考、有观点、有争辩、有想法、有共鸣,通过心灵对话、思想碰撞、情感沟通、专业合作创设了有效的平台,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素养,促进了跨越式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的区域教研活动也得到了市教育学院初教部领导的认可与好评。三、关注教师成长的规律性1“蓝青工程”促师徒和谐发展(1)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2005年4月学校启动了“蓝青工程”。这为学校的发展和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搭建了平台。在这项活动中,我们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教学优势及示范、辐射作用,由校领导带头亲自带徒弟,
30、徒弟们也有针对性地自主选择师傅,结成了师徒对子19对。“蓝青工程”启动后,师徒们制定了培养计划和学习计划,通过撰写教学反思、教学日记、备课、上课,评课、写实等手段,帮助青年教师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提高师德素养,使之潜心育人,提高教学实践、信息技术运用和教育科研的能力;学校也从理论提升、教学研究、班级管理等方面进行督导,还设立了不同等级的奖励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只要师徒完成其中的10项,就能得满分。她们的成绩还与评优、晋级及学校教师的千分考核挂钩。师傅们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无私传授给了青年教师,徒弟们的成长对师傅来说也是一种责任、价值和成就感的体现。正是在这种宽松又不失严谨的教学研讨环境中,青年教
31、师迅速成长起来。陈欣瑶、王月华、唐博老师等代表徒弟上的汇报课受到了全校教师的一致好评。青年教师孟丽萍等人获得了市级骨干教师称号,刘延巍等教师成为了市级教坛新秀,还有李丹、郭娜娜、肖婉秋、王丽丽等代表我市参加全省教学和基本功大赛获得佳绩;她们基本上实现了“半年能熟悉,一年能胜任、三年见成效”的成长目标。(2)加强骨干教师专业提升学校制订了“名师”培养制度,以课例研究、案例分析、自我反思、讲座等教研形式为基本手段,创设平台,提供机会,促进“名师”刻苦钻研,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方法、新途径,不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像我校的商哲浩老师,她的教学风格就很大气,特别是在导读方面有独到之
32、处,实效性很强;还有董艳老师,她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驾驭课堂能力强,尤其是在古诗教学上独树一帜可以说“蓝青工程”切实带动了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也促进了骨干教师的进一步提高,真正实现了相互合作、双赢共建。2.自主研修促教师专业提升只有张扬教师的个性,教师才能具备魅力,学生和学校才能洋溢生命的灵魂气息。为此,我们尊重教师对课堂的独特理解,对教材有创意的处理,对教法的自主选择等,为教师的自我超越拓展空间,促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教学艺术个性。(1)自主学习蔚然成风我们学校建立了学习型领导群体,发挥领导干部的专业引领作用。外出学习的领导和老师每次都把学到的先进理念,一一向全校老师传授。学校
33、还建立了学习型小团队,引导教师合作学习,养成学习习惯。团队成员之间互相督促,互相学习,资源共享。我校大部分老师都能参与市学院论坛和UC论坛,并建立个人博客,把学习的心得和体会在论坛和博客上与他人交流。孟丽萍和其他几位班主任还建立了班级博客,及时地在网上与家长交流学生的情况,得到了家长的赞许。学校每学期初还把教师的成长档案发给个人,要求按内容认真填写,并由教导处进行检查督促,学期末收回进行评价。这些都促使教师们自主学习,积淀自己。(2)课题研究热情高涨参与课题研究是更高层次的教研,我校将课题研究作为“抓手”、作为“载体”,先后组织教师参加了全国“十一五”重点规划课题发展性课堂教学非物质化教学手段
34、与培养学生能力的研究、省级科研课题儿童文学欣赏的研究等,在组织学习的各项活动中,教师们转变了观念,由“要我科研”到“我要科研”,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科研能力不断提高。大家在集体研究时,能畅所欲言;谈论教学中的种种困惑、抒发教学中的得意情怀不知不觉中教科研融入了教师的生活中,成了不可缺少的一总分。除了固定的课题研究时间外,即时教研也是司空见惯:办公室里,同学科教师围绕某一教学内容展开研讨;很多教师下课回来后,兴奋地讲述着刚刚发生的教学故事这些看似不起眼儿的“聊天”行为很具有生命力,它与集体教研活动共存互补、相得益彰。(3)强调反思提升能力教学反思是教师从事教研最常用的方法,是对教师自身教学工作的检
35、查与评定,是教师整理教学效果,适时总结经验教训的重要过程。在日常的教学中我校非常重视这一环节,鼓励教师通过反思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全程锤炼,如:教学前,反思教材编写意图,学生学习情况,课程资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方法,从而设计符合实际,风格鲜明的教案;教学中,反思教学不足,根据课堂实际状况及时做出调整,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学后,反思教学过程的成败和教学结果的有效性,生成应对的灵活性以及纠正完善的意向等,教师在反思中不断地提升了自己的教学能力。 几年来,我们把校本教研工作看作是学校的生命线,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在实践中,我们感到校本研修活动切实为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构建了广阔的平台;为促进青
36、年教师快速成长提供了有效的载体;为学校寻求发展目标、创办特色指明了方向。我们深信:只有坚持回归,校本研修才能真正实现教研的常态化,生活化,才能进一步推动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创造出教师和学校的个性与特色品牌。 探索校本教研模式 打造专业化师资队伍几年来,学校一直以课程改革为契机,积极探索“以人为本,促进双主体同步发展”的校本教研模式,确定了校本教研的基本思路:以教育科研转变教师的研究方式,以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以校本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让教研、科研、培训三位一体化校本教研模式,成为促进学校和全体师生共同发展的重要载体。一、科研引路转变教师的研究方式1、申报课题,搭设平台课程改革不但
37、给教师带来诸多新的课程理念,也带来许多新的研究课题。为了让教师从雾里看花走出来,把新的课程理想转化为现实,学校从问题研究入手,从课程及教师发展需要出发,积极为教师搭设学习研究的平台,分别申报或参与了“十五”和“十一五”国家级、省、市级科研课题近十个,通过定期开展专题研究,引导教师掌握科研方法,端正科研态度,形成研究氛围,步入研究轨道,推动教师由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转变。2、培训课题,提高研能为了加强对课题研究的实施和管理,学校有专门负责科研的主管主任,负责课题计划、方案的制定,活动的指导,成果的收集和管理等。通过规范的管理,把课题研究与教学研究相结合,以有效解决课程改革中遇到的新问题,把践行课程
38、理念作为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目标。为了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学校经常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的方式开展科研培训。从05年至今,开展了学校科研管理人员和广大教师共同参与的如何确立子课题、如何开展课题研究、如何进行课题积累等课题专题培训十余次。帮助教师掌握科研方法,提供研究思路,学会实践反思,做好成果积累,敦促教师做理性思考下的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3、研究课题,形式多样教、科、研的结合,不但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特点,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方式。个性研究。每位教师按照开学初制定的科研计划,自主学习相关理论,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子课题,开展教学实践性研究。教师通过写实施随笔,不断对自己的行为效果进行反思,以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教例分析、案例或论文的撰写,形成研究的成果。合作研究。以组为单位人人参与课题研究,把智慧碰撞、合作分享作为研究的主要方式。如数学组“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的研究;语文组“新课程下语文教学方法”的研究等,都在人人参与的互动、研讨中,形成了良好的研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