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古诗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古诗 .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六年级上册(一)乐游原【唐】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向好,只是近黄昏。1、乐游原长安附近的游览胜地。2、向晚-傍晚。向-将近、将要。3、意不适-心里不舒畅。4、驱车-赶车、驾车。5、古原-乐游原。【译文】傍晚时分心情郁闷,于是驱车来到京都长安城东南的乐游原。只见夕阳放射出迷人的余晖,然而这一切美景将转瞬即逝,不久会被那夜幕所笼罩。 【赏析】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有人认为夕阳是嗟老伤穷、残光末路之感叹;也有人认为此为诗人热爱生命、执着人间而心光不灭,是积极的乐观主义精神。千百年来,此两种观念争论不休,莫衷一是。简介:热爱大
2、自然的人,一旦心情不好,常常到天地之间去排解忧情愁绪,寻找超脱,得个轻松。诗文赏析乐游原:在长安城东南,地势高敞,是唐代登高远望的游览地。热爱大自然的人,一旦心情不好,常常到天地之间去排解忧情愁绪,寻找超脱,得个轻松。诗人是个热爱生活、在精神上有追求的人,黄昏时情绪不好,去登乐游原非常自然。后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夕阳西沉是绚丽多彩、壮美无比的,当然会引起诗人的无限感慨:多姿多彩的夕阳果然美,只是黄昏即将来临,夕阳很快消失。诗人会发出人生短暂的悲叹。然而正因为是在黄昏前夕,夕阳才得以呈献给大地令人惊叹的晚霞和落日,如此这黄昏的夕阳不是更有价值吗?渴求为世所用的诗人也是会抒发此种情怀的。注释1.
3、 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也就是说,乐游原本名“乐游苑”,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据葛洪西京杂记载,“乐游原自生玫瑰树,树下多苜蓿”,又“风在其间,长肃萧然,日照其花,有光彩”,故名苜蓿为“怀风”,时人也谓之“光风”或称“连枝草”。可见,玫瑰和苜蓿都是乐游原上有特色
4、的花卉和植物。直至中晚唐之交,乐游原仍然是京城人游玩的好去处。同时因为地理位置高便于览胜,文人墨客也经常来此做诗抒怀。唐代诗人们在乐游原留下了近百首珠玑绝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诗人李商隐便是其中之一。 李商隐二十五岁时由令狐楚的儿子令狐陶推举得中进士,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将女儿嫁给了他。因为王茂之是李党的重要人物,李商隐从此陷入牛李党争不能自拔,在官场之中异常失意,著名诗篇乐游原正是他心境郁闷的真实写照。2. 不适:不悦, 不快。这首诗是作者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和表现自己的感受。诗人李商隐透过当时唐帝国的暂繁荣,预见到社会的严重危机。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两句诗也表示:人到
5、晚年,过往的良辰美景早已远去,不禁叹息光阴易逝,青春不再。这是迟暮者 对美好人生的眷念,也是作者有感于生命的伟大与不可超越,而借此抒发一下内心的无奈感受。思想感情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这首诗就反映了他的伤感情绪。古诗赏析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是说:傍晚时分我心情悒郁,驾着车登上古老的郊原。“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古原”就是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较高,是唐代的游览胜地。这两句,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说:夕阳下的景色无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
6、黄昏。“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这两句近于格言式的慨叹涵义是十分深的,它不仅对夕阳下的自然景象而发,也是对自己,对时代所发出的感叹。其中也富有爱惜光阴的积极意义。乐游原简介乐游原,是位于西安市南郊大雁塔东北部、曲江池北面的黄土台塬。塬面长约4公里,宽200350米,高出两侧平地10-20米,最高处海拔467米。乐游原实际上是由于河流侵蚀而残留在渭河三级阶地上的梁状高地。乐游原的南面有大雁塔、曲江池,上有青龙寺遗址,遗址内还建有空海纪念碑、纪念堂,种植着多株名贵樱花,是人们春游踏青的好去处。乐游原
7、得名于汉代。早在2000多年以前的秦汉时代,曲江池一带就以风景秀丽而负有盛名。汉宣帝时,这里被称为乐游苑。一次,汉宣帝偕许皇后出游至此,迷恋于绚丽的风光,以至于“乐不思归”。后来在此处建有乐游庙,乐游原就以庙得名。乐游原是唐长安城的最高点,地势高平轩敞,为登高览胜最佳景地。 唐太平公主在此添造亭阁,营造了当时最大的私宅园林太平公主庄 园。韩愈游太平公主庄诗云:公主当年欲占春,故将台榭押城堙, 欲知前面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属人。”仅在乐游原上的一处园林,因太 平公主谋反被没收后,就分赐给了宁、申、歧、薛四王,足以想见当时 乐游原规模之大。后来四王又大加兴造,遂成为以冈原为特点的自然风 景游览胜地。
8、乐游原地势高耸,登原远眺,四望宽敞,京城之内,俯视 如掌。同时,它与南面的曲江芙蓉园和西南的大雁塔相距不远,眺望如 在近前,景色分宜人。因此,都人来此游赏者绍驿不绝。尤其是“每 三月上已、九月重阳,仕女游戏,就此拔楔登高幄幕云布,车马填塞。” 杜甫形容乐游原是:“乐游古园翠森森,烟绵碧草萋萋长”;唐彦 谦称赞乐游原:“杏艳桃娇夺晚霞,乐游无庙有年华”;李频描述了春 天乐游原的景色:“无那杨花起愁思,漫天飘落雪纷纷”。而“爽气朝 来万里清,凭高一望九秋轻”、“万树鸣蝉隔断虹,乐游原上有西风”, 则描述的是乐游原秋天迷人的景色。 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9、。 这首诗是作者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和表现自己的感受。诗人李商隐透过当时唐帝国的暂繁荣,预见到社会的严重危机。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两句诗也表示:人到晚年,过往的良辰美景早已远去,不禁叹息光阴易逝,青春不再。这是迟暮者 对美好人生的眷念,也是作者有感于生命的伟大与不可超越,而借此抒发一下内心的无奈感受。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玉溪诗人,另有一首七言绝句,写道是:“万树鸣蝉隔断虹,乐游原上有西风,羲和自趁虞泉渊宿,不放斜阳更向东!”那也是登上古原,触景萦怀,抒写情志之作。看来,乐游原是他素所深喜、不时来赏之地。这一天的傍晚,不知由于何故,玉溪意绪不佳,难以排遣
10、,他就又决意游观消散,命驾驱车,前往乐游原而去。 乐游原之名,我们并不陌生,原因之一是有一篇千古绝唱忆秦娥深深印在我们的“诗的摄相”宝库中,那就是:“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玉溪恰恰也说是“乐游原上有西风”。何其若笙磬之同音也!那乐游原,创建于汉宣帝时,本是一处庙苑,应称“乐游苑”才是,只因地势轩敞,人们遂以“原”呼之了。此苑地处长安的东南方,一登古原,全城在览。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
11、感叹,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如若罗列,那真是如同陆士衡所说“若中原之有菽”了吧。至于玉溪,又何莫不然。可是,这次他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知此前提,则可知“夕阳”两句乃是他出游而得到的满足,至少是一种慰藉这就和历来的纵目感怀之作是有所不同的了。所以他接着说的是:你看,这无边无际、灿烂辉煌、把大地照耀得如同黄金世界的斜阳,才是真的伟大的美,而这种美,是以将近黄昏这一时刻尤为令人惊叹和陶醉! 我想不出哪一首诗也有此境界。或者,东坡的“闲庭曲槛皆拘窘,一看郊原浩荡春!”庶乎有神似之处吧? 可惜,玉溪此诗却久被前人误解,他们把“只是”解成了后世的
12、“只不过”、“但是”之义,以为玉溪是感伤哀叹,好景无多,是一种“没落消极的心境的反映”,云云。殊不知,古代“只是”,原无此义,它本来写作“祗是”,意即“止是”、“仅是”,因而乃有“就是”、“正是”之意了。别家之例,且置不举,单是玉溪自己,就有好例,他在锦瑟篇中写道:“此情可待(义即何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其意正谓:就是(正是)在那当时之下,已然是怅惘难名了。有将这个“只是当时”解为“即使是在当时”的,此乃成为假设语词了,而“只是”是从无此义的,恐难相混。 细味“万树鸣蝉隔断虹”,既有断虹见于碧树鸣蝉之外,则当是雨霁新晴的景色。玉溪固曾有言曰:“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大约此二语乃玉溪
13、一生心境之写照,故屡于登高怀远之际,情见乎词。那另一次在乐游原上感而赋诗,指羲和日御而表达了感逝波,惜景光,绿鬓不居,朱颜难再之情这正是诗人的一腔热爱生活、执着人间、坚持理想而心光不灭的一种深情苦志。若将这种情怀意绪,只简单地理解为是他一味嗟老伤穷、残光末路的作品,未知其果能获玉溪之诗心句意乎。毫厘易失,而赏析难公,事所常有,焉敢固必。愿共探讨,以期近是。The Plain of Pleasure(Tang) Li ShangyinTowards evening my heart feels sorry,In a coach to the ancient plain I go.The sink
14、ing sun displays its sweetest glory,Yet it is but a moments sunset glow.CommentA nature lover, when upset, will go into the open to shake off gloom, seeking relief and relaxation. As he loves life and is inspired with intellectual pursuit, the poet naturally drives his coach to the ancient plain whe
15、n he is moody and upset. The last two dazzling lines have been universally appreciated and oft-quoted through the ages. Glorious as it is, the sun is about to go down and glows for a short while. At this the poet cannot but lament that life is short and fleeting. However, it is before dark that the
16、sinking sun gives off brilliance and becomes all the more appealing. Isnt that endowed with grandeur and glory? And this finds a ready echo in the heart of the poet who wishes to be a great asset for society.(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 九月九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古时重阳节时家人、朋友一起登高的习俗。山东,王维家
17、在蒲州,(今天山西永济),位于华山之东。2、 独-独自。异乡-他乡。异客-作客他乡的客人。3、 倍-加倍,更加。4、 茱萸zhu一声yu二声-一种香气辛烈的植物。古时习俗,重阳节佩戴茱萸以避邪。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著名诗人,九岁就以文才出名,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才九岁。他多才多艺,还是著名画家,且擅长书法,又通音乐。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写作背景: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这首诗抒发身在异乡的游子适
18、逢佳节对故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反映出人们的心声,引起人们的共鸣。全诗朴素无华,蕴藉深厚,用词精练,曲折有致,堪称千古绝唱。译文:独自在他乡作外乡客,每逢佳节到来就不禁加倍思念亲人。遥想兄弟们登高的地方,插遍茱萸只少我一个人。 诗意:“我”独自一人在他乡游居漂泊,每每一到好节日,我对家乡,对亲人,对老友那浓浓的思念之情更加深了。遥想,兄弟们一定正在登高山吧!一定都插上了茱萸,唯一可惜的就是少了“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山东,指华山以东的西蒲州,诗人的故乡。并非指现在的山东省。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写作这首诗时,王维才十七岁,正在长安游历,谋取
19、功名。繁华的都市对于一个雄心勃勃、热衷于仕途的年轻人来说有多么的诱惑力啊!然而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在历经沧桑之后,面对着茫茫人海,孤独寂寞的时候,何况又正值佳节之际,对故乡的怀念更牵动着这颗少年游子的心。此时此刻,这种思乡之情使他倍受煎熬。诗句一开始就用了一个独字,强烈地抒发了这种情感。接下去,同一个句子用了两个异字,进一步突出了独的性质与程度,充分表现了作者的特殊处境。二句意思:每遇到佳节,我就更加思念家乡的父母兄弟们。每,每次,所有的佳节。倍,加倍。这个词的运用包含着:平时的日子里也总是不断地思念亲人。如果改倍为便,就没有这个意思了,份量减轻了。倍词的运用,使诗的形象丰满了,内涵增大了,意
20、境深远了,可见王维炼字之纯青。词在语言里使用久了,由于社会的发展,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以及表达能力的需要,意义就会发生变化。古代汉语发展到现代汉语,有的词义扩大了,有的词义缩小了,有的词义转移了。亲,在这首诗当中专指父母,属词义扩大范畴。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是诗人想象中的情境。 茱萸,落叶乔木,有浓郁的香味。相传,古代有一个叫桓景的人,跟费长房游学多年。有一天费长房对他说,九月九日你家中有灾,应赶快回家,让家里人做绛色袋子,装上茱萸,系在臂上,登高饮菊花酒,可以避祸。桓景回家就照费长房说的做了。当桓景从高处下来回家的时候,发现鸡犬牛羊全都死了。后世人们在九月九日聚登高,佩戴茱萸
21、饮菊花酒,认为可以避灾长寿。遥知:在远方想到。这个词像纽带一样把相隔千里的兄弟亲切、自然地联系到一起。按一般的构思方式,作品的后半部分,应该接续前文的基调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或寄情于景,或直抒胸臆。而诗人的高妙之处却偏不承接上句之意,反而讲述了在家乡的兄弟思念自己。作者设想了这样一个动人的情景:重阳节这一开,家乡的兄弟们都登到高处,每个人头上插满了茱萸。他们互相观望,此时此刻,大家一定会自然感到就缺少我一个人,肯定会思念起独在异乡的我了。兄弟思我之情可见,自己的思乡之情也就更加突出鲜明了。这种写作的创新不仅避开了俗套,而且大大增加了诗歌的容量。这种构思的方法曾被很多敏感的文学家所捕捉,请看同代
22、诗人罗邺的雁:暮天新雁起洒下汀洲,红蓼花开水国秋。想得故园今夜月,几人相忆在江楼?(诗的大意:在傍晚时分,新来的大雁从汀洲稀疏的红蓼花中飞起,这里是一片水国秋光。想到家乡今夜月光之中,必定有人有江楼之上对月远怀吧)不写自己触景生情思念故乡亲人,却写故乡亲人想念自己,进一步突出了自己忆乡情重。 古往今来,游子,思乡是文学作品中长久不衰的主题,独在他乡思念亲人的感受可谓人皆有之,但王维之前却没有人用这样朴素精练的语言成功地表达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一经王维写出,就不胫而走,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了。如果没有王维当年在长安游历,诗的历史上便少了一首好诗,人类的这种微妙、丰富的情感思维,就没
23、有人来一语道破。 (三)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1、 出塞-乐府诗旧题。2、 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3、 但使-只要。要是。4、 龙城-或说即黄龙城,今辽宁朝阳。或说即卢龙城,今河北喜峰口一带。5、 飞将-指汉代抗击匈奴的名将李广,匈奴称之为“汉之飞将军”。6、 胡-指匈奴等北方少数民族。7、 阴山-在今内蒙古中部。匈奴常越过阴山来犯汉境。(四)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1、 浪淘沙-唐代的一种曲子名。2、 九曲黄河-弯弯曲曲的黄河。3、 浪淘风簸(bo三声)-风浪冲击
24、摇荡。4、 牵牛织女-指牵牛星,织女星,传说是牛郎、织女所化。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词人,洛阳人。毕生从政。自幼好学,攻读经典之外,于九流百氏,乃至书法、天文、医学,亦广泛涉猎。其文学创作,以诗歌最著,白居易说他“文之神妙,莫先于诗”(刘白唱和集解)。在古文运动中,他占有重要地位,当时李翱、韩愈主盟文坛,引之以为伦辈。刘说自己“长在论”,他的论文条分理析,论证周密,文采沛然。散文则思路清晰,简洁晓畅。写作背景 刘禹锡生活在唐代中后期,由于安史之乱,唐朝形成了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朋党之争的社会局面。他对于这样的社会现实颇为不满,曾参与了王叔父领导的改革运动,但遭遇失败,以致仕途坎坷,多次受贬。但是,他没有屈服于权贵,而是以文明志,表现了他刚直不阿的品格和对达官显贵的蔑视态度。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对当时世风的辛辣嘲讽与心态的自明。诗词大意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注音:淘to禹y锡x簸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