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岩与沉积相2复习概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积岩与沉积相2复习概要.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西南石油大学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沉积岩与沉积相2复习概要u 适用专业:资源勘查工程(油气勘查方向)u 适用教材:沉积岩石学第一章 沉积相概念及综合分类1. 沉积相: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沉积物特征的综合。2. 沉积环境:沉积作用进行的自然地理环境,在物理、化学和生物上有别于相邻地区的一块地表。3. 相标志:是指沉积岩所具有的那些能反映其沉积环境的环境参数,沉积过程的各种特征。包括岩石成分、结构、沉积构造、古生物类型、砂体宏观分布、相序列、地球化学特征、测井响应、地震响应。4. 相序:在一连续地层剖面中出现的沉积相排列。5. 相模式:以相序递变规律为基础,以现代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特征研
2、究为依据,从大量的研究实例中对沉积相的发育和演化加以高度的概括,归纳出带有普遍意义的沉积相的空间组合形式。6. 沃尔索相律:只有在那些在横向上没有间断的、彼此相邻的相和相区才能在连续的地层剖面上重叠在一起。7. 进积:海退,陆进过程;退积:海进,陆退过程。8. 自旋回:只受自身迁移演化控制,在沉积背景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由内部因素变化形成的沉积旋回。异旋回:沉积旋回受物源供应,基准海、湖平面影响。第二章 山麓-洪积相9. 冲积扇:山区河流携带大量碎屑物质,流出山口因坡度急剧变缓,流速骤减,碎屑物质大量沉积,形成锥状或扇状堆积体。10. 泥石流:当水流携带的砾石和泥砂沉积物达到足够量时,就形成了密
3、度大、粘度高、呈可塑性状态的流体。11. 冲积扇类型:右图12. 冲积扇沉积作用类型:牵引流作用、重力流作用。13. 沉积物成因类型:河道沉积、漫流沉积、筛状沉积、泥石流沉积。14. 干旱型冲积扇亚相:1、扇根亚相,地形地貌:坡度大,深切主水道发育;沉积特征:大套砾岩发育,有泥石流沉积,层理不发育。2、扇中亚相,地形地貌:坡度较小,辫状宽浅水道发育;沉积特征:砾岩与砂砾岩、砂岩互层,厚层块状,可夹少量泥岩,平行层理、大型交错层理发育,冲刷面常见。3、扇缘亚相,地形地貌:坡度缓,片流沉积为主;沉积特征:砂岩与泥岩互层,薄层为主,小型交错层理发育,缺乏冲刷面,可见遗迹化石。15. 古代冲积扇鉴别及
4、与油气关系:1、岩性:大部分冲积扇多以砾岩为主,砾石间充填有砂、粉砂、粘土等。扇根以砾岩和砂岩为主,到扇缘部分砾石减少,砂、粉砂、粘土含量增多。可有膏盐及碳酸盐沉积。2、结构:粒度粗,成熟度低,圆度不好,分选差是冲积扇沉积物的主要特征。从扇根至扇缘有粒度逐渐变细、分选性渐好、圆度逐渐增高的明显趋势。3、粒度特征:冲积扇砂质沉积物的粒度概率曲线一般为三段式。4、沉积构造及颜色:粗碎屑沉积常见冲刷充填构造,块状层理或不显层理。砂质沉积物局部可见水流波浪,泥质表层可发育干裂、雨痕、流痕等。层理构造表现为流水沉积物与泥质沉积物复杂交互的构造序列。砾石可向源倾斜。沉积物多暴露地表,受氧化作用常缺少暗色沉
5、积物,泥质沉积的颜色一般带红色。5、生物化石:冲积扇中几乎不含动植物化石,也很少含有机质(湿地扇例外)。6、垂向层序及沉积相组合:冲积扇在形成和发育过程中发生进积和退积作用,当冲积扇向源区退积,则形成下粗上细的退积正旋回层序,否则相反。在横向上,向源区方向冲积扇与残积、坡积相邻接,向沉积区常与冲积平原组合或风成-干盐湖相相接。 第三章 河流相16. 层流:水质点运动方向彼此平行、规则的成层流动的水流。17. 紊流:水质点运动方向和速度各不相同,水体内有强烈的侧向混合运动,且水层之间发生扰动的水流。18. 横向环流:有表流和底流构成的连续的、螺旋式向前移动的水流。19. 流水作用:侵蚀作用、搬运
6、作用、堆积作用。20. 平直河:单河道,低弯度(弯度指数1.5),宽/深40,河道较稳定;水流缓,水量变化小;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沉积形成边滩;常截弯取直作用;发育于河流的中下游地区。22. 辫状河:多河道,低弯度(弯度指数40,河道不稳定;坡降大,流量不稳定,搬运方式以底负载为主,沉积物较粗;心滩发育,天然堤和决口扇不发育;一般发育于河流的上游、山区或者冲积扇上面。23. 网状河:多河道,高弯度(弯度指数1.5),河道窄而深,稳定;坡降小,流量稳定,水流缓,以悬浮负载为主;冲积岛、泛滥平原或湿地发育,由细粒物质和泥碳组成,占据6090的地区24. 曲流河相划分:河床亚相(边滩、河床滞留);
7、堤岸亚相(天然堤、决口堤);河漫亚相(河漫滩、河漫湖泊、河漫沼泽);牛轭湖亚相。25. 河床亚相:1、河床底部滞留沉积:河床底部滞流沉积主要成分是砾石,常呈叠瓦状排列,砂级沉积物少,砾石成分复杂,包括泥砾。常含植物茎杆,不具层理,底部具冲刷侵蚀接触。河床底部滞留沉积在河道砂体底部呈透镜状产出。2、边滩沉积:主要是分选较好的砂级碎屑沉积,碎屑物成分复杂,成熟度低,不稳定组分多,岩屑和长石含量高;下部多由大型沙垄迁移形成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向上发育有平行层理,小波痕层理,爬升层理等;几乎没有化石,但常见炭化的植物茎叶碎片;砂体从下向上,粒度变细、层厚变薄、层理规模变小。26. 堤岸亚相:1
8、、天然堤微相:以具有小型波状交错层理和上攀交错层理为特征。沉积物主要由细砂岩、粉砂岩、泥岩组成,粒度比边滩沉积细,漫滩沉积粗;垂向上突出的特点是砂、泥组成薄互层;垂向序列是下部砂质岩发育交错层理,上部泥质岩则发育水平层理。以小型波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为特征,上部泥质岩则发育水平层理;常由钙质结核、植物根,干裂、雨痕等;砂体剖面上为透镜状。2、决口扇微相:主要岩性为细砂岩、粉砂岩,粒度比天然堤稍粗;发育小型交错层理、波状层理及水平层理,常见冲刷充填构造;横剖面呈透镜状。27. 河漫亚相(泛滥盆地):1、河漫滩微相:以粉砂岩为主,含粘土岩;波状层理和沙纹层理为主,也见水平层理;发育干裂、雨痕等
9、暴露构造。2、河漫湖泊微相:以粘土为主,有粉砂出现;发育水平层理、泥裂;潮湿区生物化石常见,干旱区可见盐湖。3、河漫沼泽:由潮湿区河漫湖泊发展而来,沉积特征与河漫湖泊类似,只是富含泥碳沉积。28. 牛轭湖亚相:牛轭湖沉积主要是粉砂岩及粘土岩;粉砂岩中具有交错层理,粘土中发育水平层理;常含有淡水软体动物化石和植残骸;岩石呈透镜状。29. 辫状河相划分:河床亚相(心滩、河床滞留);泛滥平原亚相(河漫滩、河漫湖泊、何曼沼泽)。30. 边滩凹岸侵蚀凸岸沉积的原因:曲流河为单支横向环流,表流是辐聚水流,在凹岸处产生强烈的下降水流,是冲刷凹岸的主要因素。底流是辐散水流,使泥砂在凸岸发生堆积。31. 心滩形
10、成原因:辫状河弯曲度较低,近似于顺直河道。沿主流线两侧常形成两个螺旋式前进的对称环流。表流为发散水流,由中部向两岸流动,并冲刷侵蚀两岸,底流由两岸向中心辐聚并携带沉积物在河床中部堆积下来,形成心滩。32. 二元结构:一个垂向上向上变细的河流层序,底层沉积由河道亚相构成,顶层沉积由泛滥平原亚相构成,在曲流河中顶层沉积和底层沉积厚度近于1:1,在辫状河中顶层厚度远小于底层沉积厚度。33. 曲流河和辫状河的区别:曲流河发育二元结构,辫状河不发育;曲流河发育边滩,辫状河发育心滩;曲流河上部由天然堤和泛滥平原组成,辫状河由泛滥平原组成且不发育牛轭湖;曲流河剖面为“砂包泥”,辫状河为“泥包砂”;辫状河河道
11、迁移迅速、稳定性差。34. 古代河流鉴别标志:1、矿物成分复杂,成熟度低:河流沉积由砾、砂、粉砂和粘土等各类碎屑沉积物组成。并且矿物成分复杂,成熟度低。上游偏粗,下游偏细。砾石成分复杂,有比较多的陆源砾石。底部冲刷面之上的泥砾,是河流相的重要鉴定标志之一。2、粒度资料反映出牵引流性质:粒度频率曲线常为双峰且具有明显的两段性。3、沉积构造丰富,并且具有特征的“二元结构”序列:层理类型多样,以反映单向水流的大型槽状和板状交错层理为特征,斜层倾角为1530。层系厚度一般为30cm或更薄,一般不超过1m。还有平行层理和上攀波纹状层理,以及包卷层理等。河流中常见流水不对称波痕,有时可见砾石的叠瓦状排列,
12、扁平面倾向上游,倾角1030。4、生物化石稀少:河流相生物化石一般保存不好,通常较难见到动物化石及较完整的植物化石,所见者常是破碎的植物枝、干、叶,在时代较新的河流相地层中可见到脊椎动物化石。硅化木是河床亚相的指相化石。 5、特征的砂体形态:在横向上,河流相相变较快,砂岩多呈上平下凸的透镜状;垂向上常出现自下而上由粗变细的间断性岩性正韵律,每个韵律底部发育有明显的底冲刷现象。平面上多呈弯曲的条带状、带状、树枝状等。35. 古代河流油气关系:1、河流相砂体可以作为很好的油气储集层,储层非均质性强。2、河流砂体可形成岩性圈闭油气藏、地层岩性圈闭油气藏以及构造岩性圈闭油藏。第四章 湖泊相36. 湖泊
13、相划分:1、滨湖:沉积从泥到砾级都可能有。滨湖上部因暴露时间长,干裂、雨痕和植物根常见;湖滨的下部与浅湖区过渡带湖浪作用强,以砂质沉积为主,各种浅水波痕、交错层理常见。(1)湖滩与砂坝(滩坝):发育于较陡的湖岸。岩性:砾岩、砂岩;结构:分选、磨圆好,成分成熟度高;构造:小型交错层理,逆粒序;砂体形态:席状、底平顶凸透镜状;平行湖岸;生物化石:贫乏,可见生物壳碎片。(2)泥坪:发育于较缓的湖岸。岩性:泥岩、粉砂岩;颜色:氧化色为主;构造:水平层理、泥裂;生物化石:植物化石、遗迹化石。2、浅湖:湖盆平均浪基面以上到湖泊枯水时水面之间的地带。该带可以有波浪和湖流作用,总体上水介质能量变低,沉积物以粉
14、砂和泥为主,夹有细砂岩的透镜体。生物化石丰富。虫孔和虫迹较多,有时而不显层理。(1)滩坝。岩性:砂岩;结构:分选、磨圆好;成分成熟度高;构造:交错层理、浪成波痕、逆粒序;砂体形态:席状、底平顶凸透镜状;多平行湖岸;生物化石:常见,破碎。(2)滨浅湖泥及粉砂。岩性:泥岩夹粉砂岩;构造:水平层理,沙纹层理,无暴露标志;生物化石:常见,完整。3、半深湖:正常浪基面之下、洪水或风暴影响的深度之上;泥岩夹洪水沉积的粉砂岩及细砂岩薄层,还原色为主,水平纹理发育,浮游生物化石较多,底栖生物化石少见。4、深湖:洪水或风暴影响的深度之下,常为缺氧环境;泥岩为主,可夹浊流沉积的粉砂岩及细砂岩,还原色,水平纹理发育
15、,可见浮游生物化石,缺乏底栖生物化石。5、湖湾:在浅湖区,由于砂嘴、砂坝或水下隆起屏蔽、遮挡而形成的半封闭的水体。薄层泥岩、泥质粉砂岩、碳酸盐岩,分布局限,其上常为沼泽沉积。6、三角洲-河流入湖处形成的三角形碎屑岩堆积体:从河口向湖心方向沉积物发生机械分异作用。粗的沉积在近岸处,较细的被带到湖心沉积。三角洲常具有三层式结构。顶积层是三角洲平原河道沉积。一般以砂质为主;前积层往往是湖泊三角洲沉积的主体,主要为砂质粉砂和粉砂沉积。常见交错层理、沙纹层理。底积层则为粉砂和泥质沉积,生物碎片较多,富含有机质,具水平层理或因生物扰动而不显层理,相当于浅湖沉积。在垂向上,由底积层-前积层-顶积层组成一个向
16、上变粗、变厚的沉积层序。37. 古代湖泊鉴别标志:1、岩石类型较单一:以粘土岩、砂岩和粉砂岩为主,砾岩少见。砂岩与河流相相比矿物成熟度高、石英含量可达70以上;与海相相比成分较复杂,成熟度较低。砂岩的粒度比河流相的细,分选也较好,而与海相较难区分。粘土岩在碎屑湖泊中广泛分布,且向湖中心增多。碎屑湖泊沉积中也可出现类型多样的化学岩和生物岩,如石灰岩、泥灰岩、硅藻土、油页岩等,其沉积厚度及分布范围较为局限。 2、沉积构造多样:层理类型多样,但以水平层理最为发育。由于湖泊的范围有限,浪基面深度小,湖泊广大地区多处于浪基面以下,故在此地区的粘土岩多发育水平层理,有时亦为块状层理。在近岸地区可见交错层理
17、、斜波状层理等。3、生物化石丰富:生物化石丰富是碎屑湖泊沉积的重要特征。常见的生物种类有介形虫、瓣鳃类、腹足类、鱼类等,没有海相生物化石。藻类也是湖泊中较常发育的生物。此外,陆生植物的根、干、叶、孢子花粉等大量出现也是湖相重要特征。尽管海相也出现植物化石,但可以其种属和数量远离滨岸越来越少这种梯度变化来加以鉴别。4、垂向层序多反旋回:碎屑湖泊沉积多出现由深湖至滨湖的下细上粗的反旋回层序,以此区别于下粗上细的间断性正旋回的河流相沉积。5、分布范围及沉积厚度:湖泊相沉积的分布范围比河流相大,比海相小,相带、岩性和厚度大致呈环带状分布,而且岩性和厚度横向变化比河流相稳定,但稳定程度比海相差。38.
18、湖泊沉积与油气关系:1、碎屑湖泊相常具有油气生成和储集的良好条件:深湖和半深湖亚相水体深,地处还原或弱还原环境,适于有机质的保存和向石油的转化,是良好的生油环境。 碎屑湖泊沉积中发育各种类型的砂体,如滨浅湖滩坝砂体、三角洲砂体、深水浊积扇砂体等,因具有分布广、厚度大、近油源、粒度适中、生储盖组合配套等特点而成为油气储集的良好场所。2、多旋回的湖泊发育演化形成多个生储盖组合:从湖泊的发育和演化来看,湖泊下陷扩张期,湖盆大幅度持续稳定下沉,有利于深湖半深湖亚相的发育,即有利于以粘土岩为主的生油岩系及盖层的形成。湖盆的抬升和收缩,有利于三角洲、滨浅湖滩坝等储油砂体的形成。若湖泊的发育具有多旋回性,在
19、垂向剖面上可出现多个生储盖组合,而且第一个组合的盖层即为第二个组合的生油层,从而造成生储盖组合的垂向叠合。目前勘探结果表明,潮湿气候区多旋回近海湖盆的中部旋回,生储盖组合最发育,油气资源最丰富。第五章 三角洲相39. 三角洲:河水携带的载荷在其与湖泊、海洋的汇合处卸载形成的半锥形沉积体,在平面上以河口为顶端向湖泊、海洋展开呈三角形状。40. 三角洲形成控制因素:1、河流作用:河流流量和输沙量是形成三角洲的物质基础。2、蓄水体密度和河水密度差异:河流流入蓄水体,可以形成轴状喷流和平面喷流两种自由喷流类型。(1)河水密度蓄水体密度,形成海底三角洲(2)河水密度=蓄水体密度,形成湖成三角洲(3)河水
20、密度2m)的平缓倾斜的海岸地区,或形成于沿岸海岸、泻湖、河口湾和受潮汐影响的三角洲沉积地区。可划分为潮上带(潮上坪,可发育沼泽和盐坪)、潮间带(潮间坪:高潮坪,低能,泥坪;中潮坪,中能,混合坪;低潮坪,高能,砂坪)、潮下带(潮汐水道、水下沙坝、砂滩)。55. 潮坪亚、微相及其沉积特征:1、岩石类型:以粘土岩、粉砂岩、细砂岩为主,砾岩极其少见。平面上由海向陆沉积物粒度呈由粗变细的带状分布。泥炭,潮湿气候下潮上坪;石膏,干旱气候下潮上坪。2、沉积构造:(1)层理:泥坪,水平纹层、水平波状纹层;砂泥坪,脉状、波状、透镜状层理;砂坪,羽状交错层理;潮汐通道,大型流水交错层理、羽状交错层理。(2)层面构
21、造:砂坪及混合坪,流水波痕和浪成波痕及叠加波痕;泥坪及混合坪,干裂、雨痕、冰雹痕。(3)其它构造:泥坪、混合坪、砂坪,生物潜穴、钻孔;泥坪,石膏及石盐晶体。(4)再作用面构造:是一种侵蚀成因的局部性倾斜面,出现于流水成因的交错层内,表现为分隔交错层系的倾斜面。3、生物化石:种类少数量多,海相和陆相混生为特征,半咸水生物或广盐度生物大量发育,分异度低。56. 潮坪沉积层序:古代潮坪以进积型潮坪为特征,剖面上表现为下粗上细的沉积序列。57. 障壁岛综合沉积体系与油气关系:泻湖相,良好的生油相带,沉积水体安静,沉积物细,泻湖底常处于还原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和向石油的转化。障壁岛、潮坪、河口湾相中
22、有不同类型砂体,尤其是障壁岛砂体,砂粒度适中,分选好,岩性均一,离生油岩近, 对油气的储集更为有利。泻湖、潮坪广泛发育泥质岩类,也可以成为良好的盖层。海平面交替升降变化,有利于形成完整的生、储、盖组合。第七章 海相组沉积相58. 海洋沉积相划分:1、滨海相(陆棚上部):最大风暴潮线,浪基面之间。2、浅海相(陆棚下部):浪基面之下,陆棚边缘(200m)。3、半深海(大陆斜坡):水深200m2000m。4、深海相(大洋盆地):水深2000m以下。59. 波浪作用类型:涨浪、升浪、破浪、碎浪、冲浪60. 滨岸相类型:右图61. 滨岸相沉积特征:1、海岸沙丘亚相:沉积物圆度和分选好,细中粒,成熟度高,
23、重矿物富集;具大型槽状交错层理,细层倾角陡,可达3040度,层系厚数十厘米,也常出现上凸的前积交错层理。2、后滨亚相:沉积物为较粗的砂,粒度较沙丘带粗,圆度及分选较好。具有平行层理,可见交错层理。当后滨中有较浅的洼地并被充填时,可形成低角度的交错层理。3、前滨亚相:沉积物以中砂为主,分选较好。前滨下部沉积物分选比上部差,并含有大量贝壳碎片和云母等,贝壳排列凸面朝上,属不同生态环境的贝壳大量聚集。层系平直,以发育低角度交错层理(冲洗交错层理)为特征。对称、不对称波痕大量出现,极浅水标志如流痕、生物扰动构造常见。4、近滨亚相:常发育沿岸砂坝,能量越弱,砂坝发育越少。62. 滨岸相鉴别标志:1、岩石
24、学特征:砂质较纯,石英等稳定组分含量高,重矿物相对富集,圆度和分选较好,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较高。2、沉积构造:高角度槽状交错层理海岸沙丘;大型冲洗交错层理,各种波痕前滨;槽状、板状交错层理近滨;水平层理、生物潜穴近滨下部。3、生物化石:含数量不等的各门类海相生物及碎片。4、垂向层序:进积型层序最发育。5、砂体形态:平行于岸线走向呈线状分布,往往呈排出现,剖面上常呈下平上凸的透镜状。63. 风暴岩及其垂向特征:一次完全的风暴过程可以形成具有一定规律的垂直层序,一个理想的风暴层序自下而上依次出现侵蚀的底面,粗粒滞留层,粒序层,纹层段,泥质段。1、侵蚀底面:是在风暴高峰期由风暴浪产生的涡流侵蚀而
25、成。与下伏好天气时细粒的陆架沉积物突变接触,并常保留在风暴沉积层底面形成各种工具痕、渠痕等底部印模。2、粗粒滞留层:一般多为大的介壳和粗的内碎屑和砾石,它们是风暴簸选滞留物。介壳层常具有优选方位,多数呈凸面向上平行层理排列的组构,但也有呈垂直的或叠瓦状排列。3、粒序层:在有些剖面中,介壳层不发育或没有,侵蚀面上直接出现的是粒序层块状砂岩,尤其是在风暴浪基面以下的剖面中非常普遍。粒序层是由风暴回流形成的浊流沉积而成的,皆为向上变细的正粒序。4、丘状层理或浪成交错层理层段:主要由细砂及粉砂组成,风暴流能量逐渐减弱,细粒物质沉积而成。粒序层之上,出现具丘状交错层理砂岩。向上逐渐过渡为水流更为缓慢,风
26、暴流携带的悬浮物质最终成雾状沉积下来,形成水平纹层。在砾屑粒序层之上,可以出现具浪成交错层理细砂岩。该纹层段顶部开始出现底栖生物的活动,逃逸迹比较常见。5、泥岩段:风暴完全停息后,陆架已恢复到正常天气时的沉积状况,沉积物主要是泥岩。这时底栖生物又重新定居在海底,对底质强烈扰动。原生层理多被破坏。生物扰动构造、内栖生物的潜穴、表生生物的遗迹非常发育。64. 浅海陆棚相鉴定标志:(1)沉积物以砂、粉砂、和泥为主,砂岩成熟度高,可含绿泥石、海绿石。(2)砂岩从薄层到厚层都有,大型和小型交错层理都可存在。泥岩中水平纹层常见。(3)含正常浅海生物化石组合,泥质沉积物可有丰富的遗迹化石。(4)泥岩和粉砂岩
27、层中,夹风暴岩或具浪成层理的薄粉砂、细砂岩。(5)缺乏暴露标志。65. 海相组沉积与油气的关系:在碎屑岩发育的滨岸相中,各种类型的砂体非常发育,是油气储集的良好场所,半深海和深海浊流沉积具有油气生成和聚集的条件。第八章 深水牵引流沉积与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66. 沉积物重力流形成基本条件:1、充沛的物源:形成重力流的首要条件,浅水、斜坡区碎屑物质和碳酸盐物质的大量堆积。2、一定的触发机制:形成重力流的必要条件,如洪水、地震、海啸、巨浪、风暴潮和火山喷发等因素直接或间接诱发。3、足够的坡度:是造成沉积物不稳定和易受触发而形成高密度流体并沿斜坡向下运动的必要条件,亦是重力流克服各种摩察阻力继续运动的
28、能量来源。4、足够的水深:是重力流沉积物形成后不再被冲刷破坏的必要条件。因此,沉积重力流均堆积在海洋和湖泊的最深处,至少应在风暴浪基面之下。67. 沉积物重力流形成形成类型:1、靠基质强度支撑的泥石流;2、靠颗粒碰撞的分散应力支撑的颗粒流;3、靠具超孔隙压力的粒间水流动支撑的液化沉积物流;4、靠介质的湍流支撑的浊流。68. 典型鮑玛序列(典型浊积岩):A段,底部递变层段:主要由砂岩组成,近底部含砾石。粒度下粗上细,递变清楚;冲刷一充填构造和多种印模构造,如槽模、沟模等。A段常比其他段厚度大,代表递变悬浮沉积的产物。B段,下平行纹层段:与A段为渐变关系,比A段细,多为细砂和中砂,含泥质,显平行纹
29、层,粒度递变不大明显。剥离线理。若B段作底,则与下伏鲍玛单元呈突变关系,其间有一冲刷面,可见各种印模构造。C段,流水波纹层段:以粉砂为主,小型流水型波纹层理和上攀波状层理,包卷层理、滑塌变形层理;是在A段和B段沉积后,浊流转变为低密度流,出现了牵引流水流机制所致。D段,上平行纹层段:由泥质粉砂和粉砂质泥组成,具有断续平行纹层。是由薄的边界层流造成的,厚度不大。E段,泥岩段:为块状泥岩,E段和D段有时不好区分,两者均属低密度重力流沉积。F段,深水页岩段:为远洋深水沉积的页岩或泥灰岩、生物灰岩层,是判断深水浊流沉积的重要标志,有时与E段难于区分,合并在一起统称E段。69. 浊积岩与风暴岩的区别:1
30、、浊流岩属于重力流沉积,风暴浪引起的风暴流沉积,属于牵引流;2、分布深度:风暴流一般分布在200m以上的陆棚地带,而浊流分布在200米以下的深海、半深海地带;3、沉积构造区别:风暴岩发育丘状、洼状层理,生物逃逸潜穴等构造,浊积岩则上述构造不发育,但是底部总存在侵蚀面并出现底模构造,并发育水平层理;4、浊积岩的规模通常大于风暴岩,具有鲍玛序列;5、相同点:在湖泊和海洋中均可发育;底部均有侵蚀面,均可发育平行层理。70. 浊流海底扇相模式、沉积特征:1、补给水道:将砂、砾、泥组成的重力流沉积物输送到深水环境中去,高密度重力流具有侵蚀下切作用,使水道或峡谷不断向海底延伸。 常被粗粒沉积物充填,特殊情
31、况下可有细粒沉积物堆集。2、上部(内)扇:在地貌单元上这个相位于大陆斜坡根部的峡谷出口处。上部扇有主水道充分发育,在主水道延伸方向上依次出现泥石流、碎屑流(紊乱砾岩及粒序砾岩),在水道堤及外缘可发育CE序的典型浊积岩。3、中部扇:常呈叠覆舌状砂体,突出的地貌特征是辫状分支水道发育。在辫状分支沟道里,以卵石质砂岩(或含砾砂岩)和块状砂岩为主,有时可见颗粒流和液化流沉积。在辫状分支沟道间以不同序列的典型浊积岩分布为特征。多形成AE、BE序浊积岩。在无水道部分多形成BE、CE序浊积岩。4、下部(外)扇:下部扇地形平坦,无水道。沉积物细而薄,多形成CE、DE序浊积岩。5、深海平原相:在深海平原广阔面积
32、上以远积典型浊积岩为特征。其厚度是很稳定的,有的薄粉砂层可以侧向追踪几十至数百千米。6、深切扇深切沟道:深切海底扇叶表面形成的沟道。71. 浊流海底扇相相序:深海扇多向深海平原推进而形成向上变粗厚的层序。第九章 碳酸盐台地沉积环境72. 欧文、威尔逊、塔克碳酸盐岩综合相模式:1、欧文提出了陆表海清水沉积作用的一般原理。划分出三个能量带:X带、Y带和Z带。2、威尔逊提出了9个相带和24个微相类型:盆地相、开阔陆棚相、碳酸盐岩台地的斜坡脚相、碳酸盐岩台地的前斜坡相、台地边缘的生物礁相、台地边缘砂相、开阔台地相、局限台地相、台地蒸发岩相。教材P402中,(1)、(2)、(3)所述相带相当于陆棚沉积区(X带);(4)、(5)、(6)所述相带相当于障壁岛、滩沉积区(Y带);(7)、(8)、(9)所述相带相当于潮坪、潟湖沉积区(Z带)。3、塔克模式中的2个相区和7个沉积相:碳酸盐台地-陆表海相区、盆地较深水斜坡相区;潮坪、滩后泻湖及局限海湾、潮间-潮下浅滩、开阔陆棚、陆棚边缘礁滩、前缘斜坡、盆地。73. 碳酸盐岩形成环境:1、海洋碳酸盐主要发育在温暖、清洁、浅水环境中;2、碳酸盐沉积物主要是海洋环境的沉积物;3、碳酸盐沉积中生物作用很重要;4、沉积环境的水动力条件 对各种碳酸盐组分的生成和分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