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报表填报说明.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60097350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报表填报说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报表填报说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报表填报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报表填报说明.doc(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附件2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报表填表说明表1儿童疫苗接种率指标指标要求分值儿童疫苗接种率达到国家免疫规划的要求105(1)计算方法儿童疫苗接种率=儿童全程接种某种疫苗人数/同期辖区内某种疫苗应接种适龄儿童人数100%区域考核主要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常规报告接种率评价、组群抽样法或批质量保证抽样法,考核辖区12-23月龄儿童/适龄儿童在12月龄内完成五种疫苗卡介苗(BCG)、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百白破联合疫苗(DPT)、麻疹疫苗(MV) 乙型肝炎疫苗(HB)的基础免疫情况。(2)基本数据年度辖区儿童数疫苗种类应接种人数实接种人数全程接种人数接种率参数接受调查人数调查接种人数调查全程接种人数

2、调查接种率资料质量辖区儿童数:辖区按照免疫规划规定应接受规划疫苗接种的适龄儿童人数。疫苗种类:辖区按照免疫规划规定应进行规划疫苗接种的种类。应接种人数:辖区达到免疫规划规定的各种疫苗免疫程序规定的某针(次)应该接种的适龄儿童人数的总和。实接种人数:辖区达到免疫规划规定的各种疫苗免疫程序规定的某针(次)实际接种的适龄儿童人数的总和。全程接种人数:辖区实际达到某种疫苗免疫程序规定的接种次数的适龄儿童人数。参数:各种疫苗免疫程序规定的每针次实际接种的适龄儿童人次数总和。接受调查人数: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组群抽样法或批质量保证抽样法,辖区儿童(12-23月龄儿童/适龄儿童)接受在12月龄内完成五种疫苗

3、卡介苗(BCG)、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百白破联合疫苗(DPT)、麻疹疫苗(MV) 乙型肝炎疫苗(HB)的基础免疫情况调查人数。调查接种人数:接受调查人数曾经接受国家免疫规划规定的基础免疫的人数(只要接种过)。调查全程接种人数:调查接种人数中判断为合格接种者的人数。即凡同时符合以下5项要求者:l 有准确的出生、接种时间记录;l 免疫起始月龄正确;l 针次间隔时间正确(不少于28d);l 12月龄内完成基础免疫;l 家长承认或证、卡相符。辖区12月龄以下儿童总数:指辖区内至考核年度12月31日不满1周岁的全部儿童数。辖区12月龄儿童基础疫苗全程接种人数:指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

4、苗、麻疹疫苗和乙肝疫苗基础免疫所有剂次均合格接种(免疫起始月龄正确、剂次间隔正确、在规定的月龄内完成接种)的12月龄以下儿童数。辖区应接种某种疫苗儿童数:指考核年度内,在本次接种时,在接种辖区范围内,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中达到免疫程序规定应接受某种疫苗某剂次接种的适龄儿童数,加上上次接种时该苗该剂次应种儿童中漏种者。辖区实际接种某种疫苗儿童数:指考核年度内,在本次接种中,某疫苗某剂次应种儿童数中的实际接种儿童数。资料质量(以下各指标类同):由考核者依据资料的:一是完整性,品种齐全、填报不缺项;二是准确性,定义准确、无逻辑错误;三是规范性,分类归档成册、编码统一标准、数据备份存储等情况。给予好、较

5、好、中、较差、差评价。(3)基本数据收集来源、方法数据收集以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数据、免疫规划年报统计口径为依据,可从卫生行政部门、预防接种门诊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报表、专项调查报告和信息管理系统中获取。表2传染病总发病率指标指标要求分值传染病总发病率与自身前五年发病率作纵向比较,持平或下降47(1)计算方法按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年末订正报告的病例数,通过医院或居民传染病漏报率校正年总发病率。掌握传染病报告率。报告率指被调查医疗卫生机构,在某一时期内传染病(死亡)报告病例数占调查出的总病例数的百分比。 报告率报告传染病(死亡)病例数/查出传染病(死亡)病例数100 计算校

6、正报告传染病病例数。 校正报告传染病病例数=报告传染病病例数/报告率(%)传染病年总发病率(1/10万)=校正报告传染病病例数/当年统计人口数当年统计人口数:辖区统计部门公布的传染病报告年同期常住人口数。(2)基本数据年度辖区医疗机构总数实现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数网络直报覆盖率零缺报医疗机构数县以上医疗机构零缺报单位数省级督导零缺报单位数市级督导零缺报单位数县级督导零缺报单位数传染病年报告病例数本级漏报率校正总发病率收集实行网络直报(2005年)至考核年的传染病校正总发病率。辖区医疗机构总数:卫生统计年报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确认的辖区医疗机构总数。实现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数:辖区卫生统计年报

7、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确认的辖区医疗卫生机构数中,实现网络直报的医疗卫生机构数。零缺报医疗机构数:辖区实现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中,有零缺报的医疗卫生机构数。县以上医疗机构零缺报单位数:零缺报医疗机构中,有零缺报的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数。省(市/县)级督导零缺报单位数:省(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自在考核年度实际督导的零缺报医疗卫生机构数。省级对辖区零缺报县,每年不少于1次督导;市级对辖区零缺报县全部进行督导,每年不少于2次;县级对网络直报单位进行督导,每月1次。传染病年报告病例数:实现网络直报的医疗医疗卫生机构,在某一年度内报告的传染病病例数。本级漏报率:考核区域(省/市/县/街道乡镇)所辖

8、同级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漏报率。与自身前四年发病率作纵向比较,上下波动5%以内为持平;有上升的,须说明上升的原因。考核年度有新发病例,可不纳入与自身前四年发病情况比较。(3)收集来源、方法数据收集以传染病疫情报告统计口径为依据,从卫生行政部门、疾控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等相关业务部门的传染病报告卡、报表、专项调查报告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网络直报资料中获取。表3居民健康档案建档覆盖率指标指标要求分值居民健康档案建档覆盖率辖区县覆盖率100%;人口覆盖率60%57(1)计算方法:省级和市级考核所辖各县(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的覆盖情况。健康档案建档县(区)覆盖率居民健康档案覆盖率

9、超过60%的县(区)数/辖区总县(区)数100%辖区总县(区)数:指考核年度内辖区内行政区划建制的市辖区、县及县级市的总数,以该年度统计年鉴数据为准。健康档案建档率占辖区总人口(常住人口)数30%的区县为本次考核的达标县。县级考核居民健康档案的人群覆盖率。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辖区健康档案建档居民数/辖区总人口(常住人口)数100%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国发200912号),卫生部(卫妇社发200970号)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意见,以重点人群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

10、务对象为切入点,逐步建立规范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积极推进健康档案电子化管理,至2011年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占辖区总人口(常住人口)数的30%。(2)基本数据年度辖区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数开展建档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数辖区常住人口数实建档人数县(区)数人口建档覆盖率60%的县(区)数健康档案覆盖率参数电子档案覆盖人数资料质量督导次数实际督导机构数辖区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数:按卫生统计报表统计口径统计的辖区内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职责的城市街道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农村乡镇卫生院总数。开展建档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数:按上述统计口径统计的辖区城市街道医

11、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农村乡镇卫生院总数中开展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的城市街道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农村乡镇卫生院数。建档包括纸质建档和/或电子建档。辖区总人口(常住人口)数:辖区统计部门公布的考核年度同期户籍人口总数。2008、2009年为户籍人口总数,2010年后为常住人口数。实建档人数:辖区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等部门考核年度累计已建立健康档案的居民总数。县(区)数:辖区统计年鉴内行政区划建制的市辖区、县及县级市的总数。人口建档覆盖率60%的县(区)数:辖区所辖县(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60%的县(区)数。健康档案覆盖率:县级填写辖区居民健康档案的人口覆盖率,计算方法同上;省、市级填写

12、人口建档覆盖率60%的县(区)数的百分率。参数:每份档案含有的基本数据元与实建档人数的积,即每份档案调查填写的项目数实建档人数。电子档案覆盖人数:实建档人数应用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的人数。资料质量:见指标1.1。督导次数: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计划/方案要求,在考核年度对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实际督导的次数。没有督导、指导的书面记录和反馈意见的不纳入统计。实际督导机构数: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计划/方案要求,在考核年度实际督导的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数。(3)收集来源、方法数据收集以国家、省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的统计口径为依据,从卫生行政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疾病预防控制、医疗卫生等相关部

13、门和机构考核年度的有关规划、方案、报表、督导记录、建档资料或网络管理系统信息中获得。表4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率指标指标要求分值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率辖区县覆盖率100%;慢性病人规范管理率60%70(1)计算方法:省级和市级考核所辖各县(区)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的覆盖情况。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县(区)覆盖率=开展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覆盖率超过60%的县(区)数/辖区总县(区)数100%县级评价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率。计算方法为: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率 规范管理的病人数/同期辖区内应规范管理的慢性病病人总数100%慢性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重性精神疾病等。规范管理是指资料完整不缺项,没有逻辑错误;开

14、展规则治疗、定期访视监测和行为干预;相关信息及时记录归档,至少1年更新1次。规则治疗、定期访视监测和行为干预符合国家有关防治指南与手册要求。按照国家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方案开展工作的视为规范管理。(2)基本数据年度辖区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数开展综合防治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数机构综合防治覆盖率建档慢病人数制定干预计划人数实行干预人数干预项目数规范管理人数慢性病人规范管理率档案包含参数个数资料质量辖区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数:是辖区内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数,按照卫生统计报表统计口径统计的辖区城市街道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农村乡镇卫

15、生院总数。开展综合防治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数:是地区内已开展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重性精神疾病病人管理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总数。机构综合防治覆盖率:是地区内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慢性病综合防治的覆盖情况,计算方法为:机构综合防治覆盖率=开展综合防治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数/辖区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总数100% 建档慢病人数:是地区内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同期已建档的居民健康档案中,掌握的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重性精神疾病病人总数,不包括死亡、户口已迁出的慢性病病人。 制定干预计划人数:是地区内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已建档并制定随访计划或纳入管理计划的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重

16、性精神疾病病人总数。 实行干预人数:是地区内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已开展随访监测、行为干预和治疗指导的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重性精神疾病病人总数。 干预项目数:是地区内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按干预计划开展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重性精神疾病病人随访监测、行为干预和治疗指导项目总数。 规范管理人数:是地区内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开展规范管理的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重性精神疾病病人总数,规范管理的界定见上。 慢性病人规范管理率:是地区内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情况,指地区内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开展规范管理的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重性精神疾病病人总数占同期辖区内应规范管理的慢性病病人总数的百分率。

17、档案包含参数个数:是地区内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所有规范管理慢性病病人档案填写项目(基本数据元)的总数,计算方法为:档案包含参数个数=规范管理人数规范管理档案填写项目(基本数据元)总数资料质量:见指标1.1。(3)收集来源、方法数据收集按国家、省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的统计口径。来源于卫生行政社区卫生服务、疾控慢性病综合防制、医疗管理等相关部门的方案、报表、健康档案或网络管理系统信息数据。以考核年度统计报表数据为准。表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时率指标指标要求分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时率100%78(1)计算方法:报告及时率=各级(、级、未定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规定时限报告数同期、级、未定级突发公共卫

18、生事件报告总数10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规定时限报告数: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时间为准,在2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报告后2小时内完成信息核实的事件数。规定时限报告:即及时报告,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时间为准,在2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报告后2小时内完成信息核实的为及时报告。、级、未定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总数:是辖区同期按照各途径接报后,所有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总数。(2)基本数据年度接报事件及时报告事件报告及时率总数级级级级未定级总数级级级级未定级总数级级级级未定级总数:是已网络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总数,即考核年度内,辖区已经网络报告的全部突发公共卫生

19、事件相关信息,包括定级的和未定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级:是符合下列释义的,并定级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报告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l 发生1例以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或者发生2例以上有流行病学关联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或者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多点散发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l 两周内在两个以上省份发生临床表现相同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出现死亡病例,病例数不断增加或疫区范围不断扩大。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调查,仍然原因不明。l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规定的第一类病原微生物,以及其它烈性致病因子丢失,已经对人群造成严重健康危害的事件。

20、l 周边以及与我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并出现输入性病例,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评估认为严重危及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l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事件的性质、发生的时间、涉及的人群以及社会影响的范围,认定是特别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是符合下列释义的,并定级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报告的总数。l 一个省份内发生1例以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例,或者发生1例以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例。l 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市(地)行政区域内,6天内出现多个疫点(以鼠疫患者的住处为中心,将其周围可能被污染的邻舍或帐蓬划定),累计发病20例以上。病例发病时间分布不清的,按事

21、件最新进程累计病例数为准;或者相关联的腺鼠疫疫情在2个以上市(地)均有病例发生。l 霍乱在一个市(地)行政区域内流行,7天内累计发病30例以上,病例发病时间分布不清的,按事件最新进程累计病例数为准;或者相关联的疫情在2个以上市(地)均有病例发生,并连续出现病例。l 在缺乏前5年周平均发病水平资料的情况下,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根据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等判定。l 我国尚未发现的埃博拉、猴痘、黄热病、人变异性克雅氏病等传染病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已经发现,在我国发现输入性的病例。l 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有死亡病例发生,并扩散到其它县(市),经省级以上卫生行

22、政部门组织调查,仍然原因不明。l 同种同源的医源性感染(包括医院感染),发生5例以上病例或者直接造成3人以上死亡。l 发生与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事件相关的死亡病例,并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鉴定确死亡原因为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所致。l 一次食物中毒是具有相同暴露史的,食用了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和亚急性食源性疾病。l 一次急性职业中毒是指具有相同职业危害因素暴露史的急性职业中毒。l 因境内外隐匿运输、邮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规定的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或烈性生物毒素,已经造成我境内人员感染发病或死亡。l 省级以上人

23、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事件的性质、发生的时间、涉及的人群以及社会影响的范围,认定是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是符合下列释义的,并定级报告的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l 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6天内肺鼠疫或肺炭疽累计发病在5例以下。病例发病时间分布不清的,按事件最新进程累计病例数为准。l 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 6天内累计发病10例以上,病例发病时间分布不清的,按事件最新进程累计病例数为准;或者相关联的腺鼠疫疫情在2个以上县(市)均有病例发生。l 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7天内霍乱累计发病1029例,病例发病时间分布不清的,按事件最新进程累计病例数为准;或者相关联的霍

24、乱疫情在2个以上的县(市)均有发生;或者市(地)级以上城市的市区当年首次发生。l 在缺乏前5年周平均发病水平资料的情况下,痢疾、甲肝、伤寒副伤寒、麻疹: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同一事件累计发病100例以上;或者累计发病10例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流脑、出血热: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同一事件累计发病10 例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流感: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同一事件累计发病数500例以上。l 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出现死亡病例,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调查,仍然原因不明。l 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l 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群体心因

25、性反应或不良反应,并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鉴定确认的事件。l 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49人,或死亡4人以下。l 市(地)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事件的性质、发生的时间、涉及的人群以及社会影响的范围,认定是较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是符合下列释义的,并定级的报告的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l 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 6天内累计发病10例以下,病例发病时间分布不清的,按事件最新进程累计病例数为准。l 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7天内霍乱累计发病在9例以下,病例发病时间分布不清的,按事件最新进程累计病例数为准。l 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9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l

26、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9人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l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它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乙、丙类传染病事件,符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报告标准,但未达到级标准的事件定为一般事件(级)。其它传染病:可参照乙丙类传染病事件进行定级。未定级事件,不符合上述、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释义的,已经网络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报告事件:按规定时限报告数,即指已经网络报告的相关信息中,报告时限符合要求的信息数。时限符合要求的判定:l 接报信息,接到报告的时间和系统生成时间间隔应小于2小时。具体时限自发生地县级疾控机构最早接到信息并初步判定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27、报告标准的时间为起点,系统生成时间为终点。l 网络直报疫情信息,某一疫情或信息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标准的最后一例系统生成时间,至按相关信息报告后系统生成时间的间隔应小于2小时。报告及时率:按上述计算公式计算的各级按规定时限及时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占同期报告同级事件总数的百分率。(3)收集来源、方法数据收集以考核年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内报告的所有信息为准,包括定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未定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来源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卫生行政卫生应急、卫生监督、疾控管理、医疗救助等相关部门有关登记、报表、信息管理系

28、统。核查报告的时间是否符合自事件确认后到系统生成的时间间隔。自发生地应急、疾控机构最早接到信息并可初步判定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时间为起点,可从电话记录、初次报告等获取。疫情信息可按照网络直报达到分级标准数量的最后一例系统生成时间为起点。无确切时间记录视为不合格。表6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范处置指数指标指标要求分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范处置指数0.8587(1)计算方法按照考核量表考核得分计算每起事件的分值和平均分值。考核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内辖区定级、未定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情况。如本年度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考核报告的相关信息。 规范处置指数=抽取事件按规

29、范处置评估量表评分之和/抽取事件起数(2)基本数据年度报告事件数处置事件数调查人数处置人数治疗人数医学观察人数消杀面积监测样品数监测项目数其中监测人数参数资料质量规范处置指数报告事件数:指考核年度内、本辖区报告的定级的、未定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如果没有定级的事件,就填写5起未定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并注明;不足5起,填实际起数。处置事件数:指本级现场参与的处置事件。如果没有现场参与的事件,就评价本级对事件处置进行过指导的事件。调查人数:指处置事件中调查人数之和。处置人数:指处置事件中采取预防控制措施的人数,如治疗人数、医学观察人数、实施预防措施人数(如预防服药、预防接种、防护等)、

30、尸体处理人数等。消杀面积:指处置事件中消毒、杀虫、除害面积之和。监测人数:指处置事件中被采集样品的人数。监测样品数:指处置事件中采集各类样品之和。监测项目数:指处置事件中对各类采集样品实施检验所涉及的检测项目之和,即一共监测检验多少项。参数:处置事件中采集各类样品该类样品检测项目数乘积之和。资料质量:见指标1.1。(3)收集来源、方法数据收集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内定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未定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为准。主要来源于卫生行政卫生应急、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食品药品监督相关职能部门提供的疫情、职业和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资料。主要考核定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

31、件,如本年度无定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评价报告的未定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处置情况主要根据处置相关证明材料如流调报告(初次、进程、结案等)、报表、流调记录、处置记录、检测报告和记录、评估材料等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范处置评估量表进行评价。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效益评估,可依据卫生部(卫办应急发2008148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经济损失评估预算表(试行),按照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卡中损失评估分析要求进行填报。表7 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覆盖率指标指标要求分值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覆盖率10025(1)计算方法: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按照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监测计划或监测方案要求开展相

32、关工作。计划包含卫生行政部门、上级业务部门和相关业务机构自身计划或方案要求应开展的种类数(填报时分别注明)。下列5个指标均达100%为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覆盖率达100%,其中有1指标未达100%按比例折算。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覆盖率=开展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的种类数/应开展职业危害监测的种类总数100%放射性本底监测项目开展率=实际开展监测项目数/应开展监测项目总数100食品污染监测率已监测的各类食品样品项目数/应监测的各类食品样品项目数100%生活饮用水监测完成率=完成监测任务的单位数/辖区应开展监测单位总数100%监测单位为计划开展监测任务的监测点数。学生常见病防治监测覆盖率=学生常见传染病防

33、治监测的学校数辖区内学校总数100%(2)基本数据年度辖区人口数计划职业危害监测种类数开展职业危害监测种类数作业场所监测覆盖率计划放射监测项目数开展放射监测项目数放射监测项目开展率应监测的各类食品样品项目数监测的各类食品样品项目数食品污染监测率辖区应开展饮用水监测的监测点总数完成饮用水监测任务点数饮用水监测完成率辖区学校总数学生常见传染病防治监测学校数学生常见传染病监测覆盖率资料质量 辖区人口数:辖区统计部门公布的考核年度同期常住人口数。作业场所监测覆盖率:为开展职业危害监测种类数占计划职业危害监测种类数的百分率。本指标考核相关机构完成监测方案规定的任务情况,为各级机构完成的总和占计划方案要求

34、各级机构应完成总和的比率。如卫生行政部门考核年度内监测方案或计划等规范性文件中要求应监测的有毒有害作业危害因素有14类,实际监测14类,则该指标完成情况为100%,不是指疾控机构监测覆盖辖区企业的情况。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见第三章二机构绩效考核指标数据收集指标4.1.2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覆盖率。l 计划职业危害监测种类数: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相关部门按照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相关监测计划或方案要求应开展的种类数。l 开展职业危害监测种类数: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相关部门按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相关监测或监测方案要求实际开展的种类数。放射监测项目开展率:为开展放射监测项目数占计划放射监测项目数的百分比。是卫生

35、行政部门所辖的疾控等相关放射监测机构根据卫生行政部门下发的“放射性本底监测方案”规定的监测项目,主要为环境和生物样品的监测,包括水、土壤、植物中的放射性物质监测。监测项目为总、总、X射线、中子等l 计划放射监测项目数: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相关部门按照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相关监测计划或方案要求应开展监测的项目总数。l 开展放射监测项目数: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相关部门按照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相关监测计划或方案要求实开展监测的项目总数。食品污染监测率:为对各种可能影响食品的安全和可食用性的生物或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物、异物或其他物质等污染物监测的各类食品样品项目数占应监测的各类食品样品项目数的百分率。l

36、应监测的各类食品样品项目数: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相关部门按照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各类食品安全卫生监测计划或方案要求该类食品应监测的项目数之总和。即:(A类食品监测项目数(a)+ B类食品监测项目数(b)+ N类食品监测项目数(n)。食品类别可参照下列分类制定各省食品监测计划或项目方案。l 食品分类见机构指标4.3.1 食品污染监测率l 监测的各类食品样品项目数: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相关部门按照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各类食品监测计划或方案要求实开展监测的各类食品监测的项目数之和。饮用水监测完成率:完成饮用水监测任务点数占辖区应开展饮用水监测的监测点总数的百分率。l 辖区应开展饮用水监测的监测点总数:为

37、卫生行政部门下发的监测计划或项目管理实施方案要求应开展各类饮用水样品监测项目的监测点数。即:水样项目(A)监测点数(a)+水样项目(B)监测点数(b)+水样项目(N)监测点数(n)。l 完成饮用水监测任务点数:为按卫生行政部门下发的监测计划或项目管理实施方案要求完成各类饮用水样品监测项目的监测点数。学生常见传染病监测覆盖率:学生常见传染病防治监测学校数占辖区学校总数的百分比。l 辖区学校总数:辖区教育或统计部门公布的各类学校(包含幼托机构)总数。l 学生常见传染病防治监测学校数:为按卫生行政部门下发的传染病预防控制计划或项目管理实施方案要求完成各类传染病监测、防治督导的各类学校(包含幼托机构)

38、总数。资料质量:见指标1.1。(3)收集来源、方法数据收集主要来源于国家、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考核年度内相关监测计划和方案,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改水改厕、食品监督等部门和机构的监测资料、总结报告、报表等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报告系统数据。表8 新建改(扩)建项目卫生学评价率指标指标要求分值新建改(扩)建项目卫生学评价率10032(1)计算方法新建改(扩)建项目卫生学评价率=考核辖区新建改(扩)建项目评价数同期本级建设规划等部门新建改(扩)建项目总数100%考核卫生行政部门依据传染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对立项的新建改(扩)建项目的审核、审查。(2)基本数据

39、年度辖区新改(扩)建项目总数新建改(扩)建项目卫生学评价率省级评价项目数市级评价项目数县级评价项目数收集参数总数评价可行项目数开展监测项目数监测项目参数出具报告项目数辖区新改(扩)建项目总数:考核年度内辖区建设、规划、发改部门确定的新、改、扩建项目立项总数。此数据可以各省统计年鉴固定资产投资各地区施工、投资项目个数和新增固定资产,“新开工项目”为准。新建改(扩)建项目卫生学评价率:辖区省、市、县级评价的已立项项目总数占同期辖区建设规划等部门批准立项的新、改、扩建项目总数的比率。省级评价项目数:辖区省级已立项的新、改、扩建项目评价的总数。市级评价项目数:辖区市级已立项的新、改、扩建项目评价的总数

40、。县级评价项目数:辖区县级已立项的新、改、扩建项目评价的总数。收集参数总数: 辖区省、市、县级评价的已立项的新、改、扩建项目所收集的相关数据总数。评价可行项目数:辖区省、市、县级评价的已立项的新、改、扩建项目可行项目总数。开展监测项目数:辖区省、市、县级评价的已立项的新、改、扩建项目开展卫生或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的项目总数。监测项目参数:辖区省、市、县级评价的已立项的新、改、扩建项目开展卫生或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的项目实验检验、现场监测试验项目总数。出具报告项目数:辖区省、市、县级卫生评价部门评价的已立项的新、改、扩建项目出具评价报告项目总数。(3)收集来源、方法数据收集主要来源于辖区建设、发改等有关

41、建设项目立项审批部门、政府行政审批(办证)中心、疾病预防控制卫生评价等相关部门在考核年度内出具的立项建设项目书、建设项目卫生学评价报告书等有关资料、档案、报表、统计年鉴等资料。表9 农村安全饮用水覆盖率指标指标要求分值农村安全饮用水覆盖率90%28.5(1)计算方法:农村安全饮用水是指经检测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或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要求的饮用水。包括农村居民基本饮用水量、水质和病区改水等。农村安全饮用水覆盖率农村安全饮用水受益人口数/同期辖区人口总数100%(2)基本数据年度辖区人口总数受益人口数应监测样本数实监测样本数应监测项目总数实监测项目总数应监测总参数实监测总参数安全饮

42、用水覆盖率资料质量辖区人口总数(辖区农村常住人口数):辖区统计部门公布的考核年度同期农村户籍人口总数。指居住在县城(不含)以下的乡(镇)、村范围内的全部常住人口。受益人口数:辖区饮用农村安全饮用水的常住人口总数。“农村安全饮用水”的判定:经检测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或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要求的饮用水,包括农村居民基本饮用水量、水质和病区改水等。应监测样本数:卫生行政或供水/改水管理部门考核年度农村居民饮用水监测计划或方案要求监测的样本总数。实监测样本数:按卫生行政或供水/改水管理部门考核年度农村居民饮用水监测计划或方案要求已完成监测的样本总数。应监测项目总数:卫生行政或供水/改水

43、管理部门考核年度农村居民饮用水监测计划或方案要求应监测检验的项目总数。实监测项目总数:按卫生行政或供水/改水管理部门考核年度农村居民饮用水监测计划或方案要求已监测检验的项目总数。应监测总参数:卫生行政或供水/改水管理部门考核年度农村居民饮用水监测计划或方案要求应监测检验的各类水样总数与监测检验项目总数乘积之和。即:应监测某类水样品数(A)项目数(a)+应监测某类水样品数(B)项目数(b)+应监测某类水样品数(N)项目数(n)。实监测总参数:按卫生行政或供水/改水管理部门考核年度农村居民饮用水监测计划或方案要求已监测检验的各类水样总数与监测检验项目总数乘积之和。即:已监测某类水样品数(A)项目数

44、(a)+已监测某类水样品数(B)项目数(b)+已监测某类水样品数(N)项目数(n)。安全饮用水覆盖率:农村安全饮用水受益人口数占同期辖区人口总数的比率。资料质量:见指标1.1。(3)收集来源、方法 数据收集主要来源于辖区有关安全饮用水管理、卫生行政、爱卫会等有关部门考核年度统计报告、监测资料或当地统计年鉴、年报表、有关监测哨点登记、报表、信息管理系统,内容包括农村供水方式的类型、数量、分布和改进情况。表10 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指标指标要求分值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80%28.5(1)计算方法农村无害化厕所是农村居民户厕达到国家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和农村户厕卫生标准的厕所;农村学校无害化厕所是指农村学校符合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全国爱卫会办公室关于农村学校卫生厕所建造的意见规定的厕所。下列2个指标均达80%以上,为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100%;其中有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占指标分值的70%,农村学校无害化厕所普及率占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