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刮痧方法及注意事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的刮痧方法及注意事项.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常见的刮痧方法及注意事项以刮痧板的薄边、厚边和棱角在人体皮肤上进行直行或横行地反复刮拭,称为刮痧手法。针对身体部位变化不断调节刮痧时的手法,才能更好的全面的刮拭到全身每个部位,常见的刮痧手法有边揉法、解揉法等等。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常见的刮痧手法、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角揉法角揉法用刮痧板厚边棱角在人体体表穴位、病灶点附近进行回旋摆动运动,称为角揉法。操作要领:手握刮痧板,以厚边棱角边侧为着力点或厚棱角面侧为着力点,着力于患者皮肤(穴位或病灶点),并附着其上(吸附在皮肤表面不移动,但带动皮肤下面的组织搓揉活动,且用力可轻可重。)施以旋转回环的连续动作。注意事项:用刮痧板厚边棱角着力于患部皮肤穴位处
2、或刮痧、走罐出痧后的病灶点处。边揉法用刮痧板厚边在施治皮肤上或刮痧出痧部位并以“病灶点”附近为其重点,进行前后左右、内旋或外旋揉动的方法,称为边揉法。操作要领:手握刮痧板,以薄边对掌心,厚边为着力点,着力于患者皮肤,将手腕及臂部放松,使手握刮痧板,腕部灵活自如的旋动。动作应连续,着力由轻渐渐加重,再由重渐渐减轻,均匀持续而轻柔的旋转,具体施治部位局部软组织及肌肉的薄厚,决定施力之轻重。注意事项:用刮痧板厚边着力于患部,以腕的回旋随之移动,避免触打或跳跃。此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局部操作时间以2030次或510分钟为宜。角推法用刮痧板厚边棱角在人体肤表的一定部位(穴位或病灶点)稍施压力,做单方向直
3、线推移运动,称为角推法。操作要领:手握刮痧板,以刮痧板厚边棱角面侧为着力点,着力于体表穴位或病灶点,施术者上肢肌肉放松、沉肩、垂肘、悬腕,将力贯注于刮痧板厚边棱角面侧,并有节奏地往返呈直线向前推进,注意用腕部的摆动带动刮痧板厚边棱角的摆动,使之产生持续均匀的推力与压力作用于经络、穴位、病灶点。注意事项:刮痧板厚边棱角着力于体表,施推过程中,腕部要摆动自如、灵活、不可跳跃或略过。此法可为用刮法刮痧出痧后的配套手法。亦可单独使用(但需先涂刮痧润肤油或乳)。按法用刮痧板厚边棱角面侧着力于一定的腧穴或体表部位上,逐渐加深施力,按而留之,谓之按法。操作要领:手握刮痧板,用刮痧板厚边棱角面侧为着力点,着力
4、于施治部位或穴位,由浅入深而缓慢地着力,以臂腕之合力以贯之。用力平稳,逐渐加重,当达到一定深度(以受术部位有明显酸麻胀痛感为度),稍作停留(约510秒左右),然后轻缓提起,一起一伏,反复10余次。注意事项:刮痧板厚边棱角面侧与肌肤做直上直下的按压,胸肋部一般禁用。点法用刮痧板棱角(厚面、薄面均可运用)着力于施治穴位或部位,用力按压深层组织的手法,称之点法。操作要领:手握刮痧板,以刮痧板厚棱角边侧为着力点或以刮痧板薄棱角边侧靠棱角端为着力点,着力于体表一定的穴位。本法是一种较强的手法,用力要逐渐加重,使患者产生强烈的得气感(酸、麻、胀、痛的感觉)。点法在治疗中,一般都针对肌肉较丰厚的穴位或病灶点
5、,以及关节缝隙、骨头之间的狭小部位等,如环跳穴可用刮痧板厚边棱角点,膝眼穴可用刮痧板薄边棱角点。注意事项:本法作用于人体上,刺激都是很强烈的,一般以刮痧板厚边棱角着力为主,薄边棱角着力少用(仅用于膝眼等穴)。操作中忌用暴力,而应按压深沉,逐渐施力,再逐渐减力,反复操作。亦可在使用时略加颤动,以增加疗效。拍法以刮痧板面为工具拍击需施治穴位或部位,称为拍法。操作要领:施术者以单手紧握刮痧板一端,以刮痧板面为着力点在腕关节自然屈伸的带动下,一落一起有节奏地拍而打之。一般以腕为中心活动带动刮痧板拍打为轻力,以肘为中心活动带动刮痧板拍打为中力,在拍打施力时,臂部要放松,着力大小应保持均匀、适度,忌忽快忽
6、慢。此法常用于肩背部、腰部及上下肢如肘窝和窝。注意事项:操作中不宜用暴力,小儿及年老极虚者慎用。刮痧后务必注意的四点现在中医越来越受大家的认可,而中医刮痧液越来越多做。有的人在生病时很喜欢去刮痧,但是在这里要提醒大家刮痧也需要注意。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刮痧后务必注意的四点。一:刮痧使汗孔开泄,邪气外排,要消耗体内部分的津液,故刮痧后饮温水两杯,休息一小时以上。二:刮痧后不可吹电扇等有风的东西,以免邪风乘毛孔舒张入体。三:刮痧后一定要避免风寒之邪侵袭,须待皮肤毛孔闭合恢复原状后,才能进行洗浴,一般约12小时左右。四:对于某些复杂危重的病人,除用刮痧治疗,更应配合其他诸如药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中
7、医刮痧要谨慎而行刮痧疗法简便易行,副作用小,不受条件的限制,疗效也比较明显,尤其是服药困难的患者或不能采用其它治疗方法时,更能发挥它独到的优势。所谓“痧”是指多发于夏秋两季的中暑、外感等急性病症,现在扩展到呼吸、消化等系统病症,比如感冒、发烧、咳嗽、咽痛、恶心、呕吐、厌食、风湿痹症等。但是,刮痧不能太随便,要有较深的中医理论和经络知识。凡刮治部位的皮肤有溃烂、损伤、炎症都不宜用这种疗法,大病初愈、重病、气虚血亏及饱食、饥饿状态下也不宜刮痧。”补泻手法在刮痧中的正确运用补泻的运用在中医治疗中被广泛使用,刮痧补泻的手法在保健治疗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对不同体质与不同病证者应采用不同的刮拭手法。在临床
8、上刮痧的手法分为补法、泻法以及平补平泻法三种,决定刮痧补泻的因素有两种即刮痧时的力度和速度。具体的刮痧补泻手法基本要求是:1、凡操作时间较短,力量渗透表浅,作用范围比较局限的,对皮肤、肌肉、细胞有兴奋作用的手法称为补法;反之,凡操作时间长,力量渗透较深厚,作用范围比较广泛,对皮肤、肌肉组织有抑制作用的手法称为泻法。2、操作顺着经脉运行方向刮拭的为补法;逆着经脉运行方向刮拭的为泻法。3、选择刮痧点个数少者为补法;选择刮痧点数多者为泻法。4、介于补法和泻法二者间的称为平补平泻法。5、刮痧后加温灸的为补法,刮痧后加拔罐的为泻法。在平时的刮痧运用中,不论何种证型,均应以补刮开始,然后根据体质和部位决定按压力的大小,再逐渐向平刮、泻刮法过渡,使患者有适应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