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规划评估专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农村规划评估专题.doc(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鄂州市城乡一体化农村新社区规划评估专 题 研 究第一章 序言一、研究背景(一)相关政策要点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湖北省省委副书记张昌尔在全省“四化同步”示范乡镇试点工作启动会议上指出:建设新型社区,完善城市功能一要加强加强城镇基础
2、设施建设,完善城镇综合功能,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而要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快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保等事业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城镇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着力提高各类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缩小城乡差距;三要尊重农民意愿,新社区建设不能强拆强建,要尊重农民意愿。湖北省住建厅童纯跃总规划师在全省“四化同步”示范乡镇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上指出新型农村社区规划要突出“五新”(即新在“和谐”、新在“量力”、新在“集约”、新在“特色”、新在“尊重”)的要求,统筹农村生产生活,科学布局社区社会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保护自然生态
3、和文化遗存,集约农村建设用地,提高农村生活社会化服务水平。鄂州市城乡一体化从2009年开始实施,至今已有近四年时间。近几年来鄂州市按照城乡总规对农村新社区的规划指引,部分农村新社区已基本建成基础设施、环境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功能齐全、风貌突出、特色鲜明的新社区。随着新型城镇化、四化同步和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新社区的建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对农村新社区前期的规划进行评估,借此找出农村新社区发展的新方法。 (二)鄂州市新社区建设现状目前,在鄂州市城乡总规和鄂州市统筹办明确发文中确定的111个中心社区中,已建设的社区有48个,其中鄂城区20个、华容区12个、梁子湖区16个。占总比例的40.5%
4、。在已建设的48个社区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齐全的社区有35个,还有13个社区在处在逐步完善的配套设施的过程中。2013年农村中心社区建设情况一览表区名镇名社区名建设时间规划户数已建户数公服配套基础设施情况备注道路水电鄂城区汀祖镇桂花(刘显)20091073105齐全通通通刘畈2009355355齐全通通通新庙镇水月201024124齐全通通通文塘20104897380齐全通通通燕矶镇池湖2008555216齐全通通通车湖(路牌)201040052齐全通通通映山(茨塘)201030076齐全通通通荷花201234048齐全通通通长港镇夏沟(滨港)2011549320通通通峒山2010140
5、86齐全通通通碧石镇金盆20098656齐全通通通李境2012124115在建通通通泽林镇涂桥2009252252通通通余山下2011600300通通通杨叶镇古塘2010370210齐全通通通整治型团山2009360240齐全通通通三峡2000300280齐全通通通杜山镇东港2009318+318齐全通通通二期在建路口200975514齐全通通通整治新建三山201232050齐全通通通华容区庙岭镇恒大2009469378齐全通通通中份200853318齐全通通通大叶200738053齐全通通通华容镇五分2010102102齐全通通通段店镇孙彭2011320113齐全通通通骆李201135014
6、6通通通蒲团乡上倪201162842通通通郭垱2009500116通通通不在做横山2009380176通通通小庙2011526105通通石竹2010229齐全通通通葛店镇秀海20101386276梁子湖区沼山镇丛林200915070通通通畈雄200910021齐全通通通牛山2009560292齐全通通通东井200910040齐全通通通东沟镇六十2009218218齐全通通通余湾2009126126齐全通通通大桥(东沟)2012629230通通大垅20102339608齐全通通通鲊洲2011294124齐全通通通梁子镇渔业村20106262齐全通通通磨刀矶2010340297齐全通通通锦绣梁湖2
7、011806180通通通梁子湖区太和镇花黄23697通通通狮子口2010313213齐全通通通南阳201035080齐全通通通万秀2009158158齐全通通通省级生态村二、研究思路新社区的规划建设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围绕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形成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农村产业结构、农民生产方式和农村消费模式,努力建设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社区。1、 科学规划,保障有力新社区规划要体现地域特色、传承历史文化、反映时代特征、引领科学发展。一是完善规划体系,坚持全域规划理念,把城乡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统
8、筹新社区布点、精品线路等区块布局,实现城乡一张图,建设一盘棋;二是以规划统领设计施工,按照“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的理念,努力做到规划之间的无缝对接。2、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一是分类推进整治。确立“重点建设中心社区,全面整治一般社区、科学保护特色社区、控制搬迁小型社区”的建设思路,确保社区保持田园风光、传承优秀文化、体现农村特色。二是保持地方特色。重视各地条件的差异性,不搞一刀切,不一味地大拆大建,更多地关注村庄的特色和个性,从而推动人与自然、村庄形态与生态环境的相得益彰。三是彰显乡村文化。把“修复优雅传统建筑、弘扬悠久传统文化、打造优美人居环境、营造悠闲生活方式”作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
9、用的建设方向,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建设主题,整体推进古建筑与存有环境的综合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传承、村落人居环境的科学整治、乡村休闲旅游的有序发展。四是推进串点连线成片。加大村庄整治全覆盖的力度,实现村庄建设以点为主向点线面块整体推进转变。3、城乡融合,服务均等要把农村中心社区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节点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载体,推动公共资源要素向中心村中心社区配置,促进产业布局合理化、人口居住集中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三、研究范围与依据(一)研究范围本次专题研究范围是鄂州市全市域1596平方公里内城乡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农村新社区中的111个中心社区。(二)研究
10、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3、村镇规划编制办法4、村庄整治技术规范5、湖北省城乡规划条例6、湖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7、村镇规划编制办法【建村第(2000)36号】第二章 鄂州市新社区建设分析一、新社区建设模式及规模分析1、建设模式在已建设的48个社区里,绝大多数的社区建设模式都是新建型(共有46个社区),占已建成社区的95.8%;只有极少部分社区是在原有社区基础上整治的,如杨叶镇的古塘社区,占已建成社区的2.08%;其中还有鄂城区杜山镇的路口社区是既有整治又有新建的,占已建成社区的2.08%。2、建设规模在已建设的48个社区里,已建成户数在30
11、0户以上的社区有7个,分别是刘畈、文塘、滨港、余山下、东港、恒大与大垅,占已建成社区的14.6%;已建成户数在200户以上300户以下的社区有12个,分别是池湖、涂桥、古塘、团山、三峡、石竹、秀海、牛山、六十、东沟、磨刀矶和狮子口,占已建成社区的25%;已建成户数在100户以上200户以下的社区有12个,分别是刘显、李境、五分、孙彭、骆李、郭垱、横山、小庙、余湾。鲊洲、锦绣梁湖和万秀,占已建成社区的25%;已建成户数在100户以下的社区有17个,分别是水月、路牌、茨塘、荷花、峒山、金盆、路口、三山、中份、大叶、上倪、丛林、畈雄、东井、渔业、花黄和南阳,占已建成社区的35.4%。由此可见目前鄂州
12、市新社区的建设规模普遍不大,主要集中在100户以下和200户左右,后期应该规模上有所增大,解决农村土地集约节约问题。二、新社区建设配套设施分析在已建设的48个社区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齐全的有37个社区,占已建成社区的77%,但还有13个社区因为各种原因公共服务设施不齐全或者没有配建,占已建成社区的23%,他们是滨港、涂桥、余山下、骆李、上倪、小庙、秀海、丛林、东沟、锦绣梁湖和花黄社区。在已建设的48个社区里,共有46个社区基础设施(包括道路,给水排水、电力电讯)配套建设都已完成,占已建成社区的95.8%。只有小庙社区和东沟社区的道路还在建设中,占已建成社区的4.2%。由此可见目前鄂州市新社区的
13、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的比较好,配套服务可以满足村民的需要,公共服务设施这一块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以满足村民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需要。三、新社区建设风貌分析在已建设的社区里,建筑风格多样化,彻底的再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既有粉墙黛瓦,山墙采用徽州民居的形式的徽派建筑的东港、峒山等社区;也有白粉刷墙,屋顶为灰蓝色青瓦的新鄂派建筑的横山、郭垱、石竹等社区;有以三国时期层层叠落的高台为特征,红色构件与白墙灰瓦形成对比的三国建筑磨刀矶等;也有什么特色都没有的,不考虑环境与乡村气息的,外墙以五花八门的瓷砖,屋面或红色或蓝色或紫色的现在自由派的茨塘、路牌、三峡、骆李、孙彭等一批新社区。由此可见,一村一风格的新社区建
14、筑风貌,逐渐丧失了农村的风貌和特色,没有体现建筑风格与环境的协调,更没有体现湖北的地域特色。四、当前新社区规划建设的问题1、公共交往空间的逐渐缺失社区建筑形式的改变导致了公共空间的变迁,从大宅门、大队部到小商店,住宅作为公共场所的功能逐渐转移到小商店。同时独栋宅院的兴建标志着私人生活褪去曾经的半公共性色彩而日益私密化,公共生活从吃饭、聊天、休闲娱乐、学习争论到打麻将,也变得容易娱乐化、空洞化。2、乡土生态景观的缺失在新社区大规模建设和农业集约化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关理论和方法的指导, 导致地域乡土景观风貌严重受损, 出现“景观污染”或“千村一面”现象,破坏了村落、农田、道路、水系、树林等景观
15、要素之间的生态景观功能联系。人们对农村生态环境资源的无序索取严重超出了其承载能力, 导致农村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出现了种种不协调的现象, 诸如乡村生态功能退化、水环境污染、人居环境质量降低等问题。 3、对自然地形地貌的忽视新社区建设过程中忽视自然地形地貌对建筑的要求,不论山地建筑、水边建筑、平原建筑,都采取一个形式,没有有机的将建筑融入到现有的地形地貌中,从而体现地方特色。4、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忽视新科技新能源在社区建设中的大量运用,使人们忽视了传统生活方式,包括劳动生活方式、消费生活方式、闲暇生活方式、政治生活方式等,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加重。5、大拆大建,破坏地方特色盲目追求村庄的统一整齐化,
16、却忽视了多样化的发展,盲目追求形式主义,面子工程,千篇一律的建筑形式、房屋样式使新社区逐渐失去了地方特色。第三章 国内外优秀农村社区案例借鉴一、国外农村案例1、欧洲乡村欧洲乡村根据不同的性质、定位、经营等方面的特色,主要分为传统观光型、都市科技型和休闲度假型。(1)、法国普罗斯旺法国普罗旺斯的乡村是最崇尚自然、讲求农耕文明的传承的农村,但却是法国经济最活跃,最高效的地区之一。普罗旺斯又切实受惠于这种传承,如此地“三宝”橄榄、葡萄、薰衣草,漫山遍野种植,因昼夜温差大,日照足,橄榄含油多,葡萄糖分足,薰衣草香味浓,催生出驰名世界的加工产业,那些贴着“普罗旺斯”商标的橄榄油、葡萄酒和香料,都是世界上
17、最好的。况且,这里还有由旅游所带动的蓬勃而发达的第三产业。而这些,又都是自然生成的,可循环持续的。原住居民参与的特色管理理念模式和沿途的所有旅游设施做到简单、生态,结合农业特色旅游。(2)、匈牙利乌鸦石村匈牙利乌鸦石村有50多幢保存良好的十七世纪的民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自1900年以来原汁原味地保持原样未变。几乎每一座房屋都有一个民俗、民间艺术博物馆或者工艺品作坊。还有一座全靠榫接,不用一颗钉子建起的教堂。乌鸦石村人至今了保留着独特的传统,方言和服饰。特别是民族服装,极有特点。节日里,全村人盛装而出,载歌载舞,尽显其民族风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以及大地景观的处理方式创新了
18、旅游方式和产品。2、韩国的新农村韩国新农村运动的本质其实并非只为改善农村落后的外观,更主要的目的是改善农民的生活。具体措施包括取消农业税,为农民办理医疗保险、提高农产品的价格等一系列措施,而真正让农村发生质变的正是这后几项措施。再加上后来工厂的不断迁入,使得大量农村人口向工业转移。韩国的农村里真正靠种田生活的农民只占农村人口的7了。这里的农民大都有其他的职业,最起码也要投资做一点生意。农忙的时候当然还要下地,只是地里的农活基本上都已经实现机械化,从耕田到收获的每一个环节,全都由专业的农民来完成。韩国的农村早已经实现了城市化,韩国的农民基本上和城里一样富裕,而且城里有的各种娱乐设施、商业形态农村
19、里也都不缺。3、日本福岛县金山町村 金山町是褔岛县位于只见川之上游,距东京铁公路均约270公里(直线距离只有100公里),虽然町内风光明媚,但也是个大雪纷飞的山村,人口继续减少的乡镇。该町于1990年采用各项措施,去芜存菁,融合为一妖精之故乡的造町运动计画,增加居民的意愿,导入较为生活化、生动活泼,适合老、中、青各年龄之农、林、渔、特、教育、体验与生活活动,农家生活设计,老年人安养中心,辅导高龄者将农业的棒子交给青年经营,以及准备让年轻人愿意住下来的生产与生活环境。初步的结果吸引了都而回流的农村青年,废弃的水田、山林开始恢复耕作,民宿也因之周年有游客利用,而在蓬勃发展中。4、国外案例启示国外城
20、乡统筹不管何种类型的农村建设方式和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其核心同样是以规模产业化经营模式(规模与聚集提升传统农业价值),同时保持宜人的乡村生态风光、原生的人文旅游产品(分散与集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以及配套完善的公共服务系统,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教育、医疗等其他三产旅游服务(旅游行为牵动一产向二、三产转化的增长)。借鉴:新的生产形式提升产业经营;的生态模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新的生活方式转化旅游价值。二、国内农村案例 1、武汉汉南区2004年汉南全区共有101个农村居民点,总人口为44207人,总用地为9.4平方公里,村庄分布平均9.3公顷/个。村庄布点分散,建筑零乱。现状建设占地多,人均建设面积达
21、到为245 M2/人,而人均住房面积又偏小,极大的浪费了用地。2007年汉南区被武汉市确定为城乡一体化试点区,汉南区委区政府通过农村居民点整理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方式,将分散的101个居民点建设成为4个集镇和16个新型农村社区。(1)具体内容:将原有101个农村居民点合并成为4个中心集镇和16个新型农村社区,人口分别向中心集镇和新型农村社区集中。在新型农村社区,集中建设农村居住小区,采用城市社区的建设模式,住宅以多层现代建筑为主,节约的农村居住用地将达到12000多亩,为将来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土地存量。经过近2年的建设,已经建成5个试点农村社区,近万农民迁入。(2)主要经验:项目建设用地需求与迁
22、村腾地挂钩为农村中心社区建设提供资金保障,汉南区临近武汉城区、景观资源丰富,郊区度假式物业开发具有极大的潜力。通过土地整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汉南区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节约下来的农村建设用地转化为城镇建设用地,再将城镇建设用地出让获得的资金来进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以此作为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资金保障。汉南区在武汉市所有区县中面积最小、人口最少,并且在行政管理体制上保留着农场的职能。因此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乡土观念较弱、人口总量较小等优势更利于通过大型项目的带动来整体推进新社区建设。2、江苏昆山(一)顺应城市化进程,高起点建设农村新型社区昆山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着眼于城市现代化
23、,昆山对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确定了“三高”要求。1、是高起点规划。与城镇体系相衔接,科学规划农村新型社区的布局,目标使70%的农民实现集中居住。为达到管理、服务最优化,合理确定社区规模,原则上每个社区建筑总面积控制在30万平方米左右,人口规模不超过1.5万。对每个社区,超前规划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配套设施,确保管理服务和社会事业设施一步到位。2、是高标准建设。在全省率先提出了每个社区办公、服务用房不低于300平方米的标准。3、是高效能管理。加强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逐步理顺社区居委会与政府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与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与辖区中介组织、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关系,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24、。(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拓展农村社区服务功能1、着力推进便民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建立三级便民利民服务网络。按照“社区居民需要什么,就发展什么项目”的要求,重点发展家政便民、安全保卫、中介信息、文化娱乐、健身休闲,以及对弱势群体的帮扶解困服务、对老弱病残的关爱服务、方便居民办事的告知服务等。二是建立基层就业服务体系。在乡镇建立了劳动就业管理所,在社区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站)。同时,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不断推出社区公益性岗位,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下岗人员就业。2、着力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该市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障资金,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建立了包括低保、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征地补偿、动迁补
25、偿等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在社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按照全市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同时,不断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建立了大病风险基金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了城乡一体化的三级帮扶体系,落实帮扶对象,为困难群体提供有力的帮助。3、着力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把平安社区、平安村的建设列为“平安昆山”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了“五位一体”乡镇治安管理模式,农村每个社区都成立了警务室,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以“巡逻、治安、内保”为主体的社会治安整体防控网,形成了专群结合、群防群治、覆盖面广、打击精确、防范有效的工作体系。同时,全市加大了科技创安力度,按照
26、平安小区的建设标准,完善社区保安设施,在农村全面推行“家庭小技防”。实施外来人口信息一体化管理模式,提高对外来人员的动态管理和控制能力。4、着力推进公共文化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昆山文化、体育资源,发展面向村、镇的文化事业、体育事业,丰富和活跃群众生活,增强社会凝聚力。充分利用农村社区文化站(室)、村民学校、绿色网吧、图书阅览室等文化设施,通过“文化三下乡”、举办社区文化艺术节、创建学习型家庭、举办健康讲座等活动载体,满足社区居民求知、求乐、求健康的精神文化需求。在社区教育方面,优先增加公共教育投入,调整优化各类教育布局,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村、镇辐射,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3、浙江绍兴
27、在浙江省新农村建设行动中,比较典型的是绍兴县2003年下半年开展了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行动。该行动坚持的基本原则是:规划先行、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城乡统筹、互促共进、集聚集中;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特色;整合资源、节约用地、持续发展;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群众自愿。采用的模式分为三种:一是拆迁新建式,就是“破旧立新”;二是整理改造式,就是“推陈出新”;三是保留治理式,就是“革面洗新”。新农村建设的激励政策:一是用地优惠。县政府提供新农村建设专项土地指标;鼓励开展拆旧建新工程;规划一部分土地用于村民建房。二是税费减免。新农村建设的测绘、规划费用,按村庄人口规模给予补助;对新农村建设中所涉及的规费,
28、全免、减半或只收工本费;免费提供新农村建设户型通用图集。三是考核奖励。新农村建设的村中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建设施的费用,采用以奖代补方式一次性奖励给村;新农村建设工作纳入县对各镇街的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县委、县政府表彰新农村建设工作成绩突出的镇街。新农村建设的保障机制:一是建立坚强有力的组织机构。县里成立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建设局,负责日常工作;各镇街也成立相应机构。二是进行声势浩大的舆论宣传。引导农民群众转变观念,激发群众拆建热情,变多次建房为一次建房。三是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新农村建设采取“县指导、镇街主抓、村实施”的工作机制。县有关部门增强大局意识、
29、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主动参与,切实搞好指导和服务。四是坚持按章办事。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和各镇街,对旧村的拆迁,新村的规划、建没、验收等环节,都制定科学合理的操作规程,杜绝违规行为。 4、国内新农村规划建设的启示(1)领导重视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对于新农村建设工作,党委、政府既是倡导者,也是组织者和推动者;目前农民改变落后面貌意识不强,只有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统一部署,部门联动,建设才能扎实推进见成效。(2)科学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农村建设,规划先行。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农村永远走不出乱拆乱建的怪圈。应充分发挥规划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的积极超前的引导作用。鄂州市的新农村规划建设应通过对现状
30、分散的农村居民点、自然村湾进行集并,形成新的农村社区格局。(3)多方筹资是新农村建设的保障如广东德庆新农村建设平均每个村需要投入10万元。为了不增加农民负担,他们采取了“地方财政补贴一点、挂钩联系职能部门给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村集体筹一点”的筹资方法。(4)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必须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意愿和首创精神。各地都比较注意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充分发挥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发动农民投工投劳,献计献策(5)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是新农村建设的原则根据本地的实际,注重因地制宜,加强分类指导,坚持从实际出发。因此,鄂州只能因地制宜地选择新农村建设
31、的路径;要抓紧制定并始终如一地分阶段、重点实施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建立健全政府公共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之间的分工合作机制;建立村庄分类激励机制;新农村建设要逐步从行政推动型向法制推进型过渡。第四章 鄂州市新社区建设导引一、建设指导思想与原则(一)指导思想鄂州市新社区建设要“三规”协调、“四化”同步、突出重点、全域覆盖。实现优化空间布局,集约节约用地;整合城乡资源、实现设施共享;改善人居环境,达到服务均等。(二)建设原则1、促进农村经济发展2、与新农村产业发展相协调3、集约利用土地4、延续乡村及地域自然人文特色5、尊重原有社会伦理结构6、以改善居民生活为目标二、建设标准新建农村社区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32、应根据自然条件、发展因素因地制宜的进行规划,最大规模应控制在120平方米以内。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与建设用地构成比例应参照镇规划标准、村庄整治技术规范与湖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执行。三、建设的模式按照不同地域、不同经济发展状况,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规划建设标准,分类指导;以整治、扩建社区为主,以新建社区为辅,立足现有基础,重点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工程设施。在与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相衔接的基础上,在社区建设用地范围内,对居住建筑、公共建筑、道路广场、公共绿地、公用工程设施等用地进行合理全面的布局。四、住宅建设指引(一)住宅建设原则1、住宅平面设计应尊重农村居民的生活习惯和生产特点,同时注重
33、加强引导卫生、舒适、节约的生活方式。2、住宅建筑风格应适合乡村特点,体现地方特色,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3、对具有传统建筑风貌和历史文化价值的住宅、祠堂等建筑应进行重点保护和修缮。4、住宅组团应避免单一、呆板的布局方式。应结合地形,灵活布局,建筑空间层次丰富,户型设计多样。5、住宅设计应遵循适用、经济、节能、美观的原则,积极推广节能、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并符合工程质量要求。(二)住宅建设要求1、农村社区新建住宅可按以下两种类型进行规划设计:公寓型,适于作为移民搬迁非农业生产的新建社区住宅选型,为单元式住宅,以46层为主,平均每户建筑面积80120平方米,容积率1518,建筑密度不大于30,层高不超
34、过3米。村湾型,作为农村农民住宅选型,以双拼或多拼进行组合,以23层为主,平均每户建筑面积140180平方米,容积率为112,建筑密度不大于40,层高不超过3米。2、 住宅布局要与地形、水面、树木等环境相协调,将不同类型的住宅高低搭配连体组合,错位排列,形成富于变化的院落空间。住宅朝向与间距须满足日照、通风和防火要求。我省大多数地区、住宅朝向宜在南偏东、偏西1520之间选择,间距一般不小于1:12H。五、基础设施建设新社区建设中药制定道路交通、给水、排水、供电、通讯、工程管线综合规划,配套规划建设清洁能源利用、环境卫生设施、防灾减灾等各项基础设施,建立健全社区安全保障体系。(一)道路交通规划1
35、、社区道路等级。社区内部道路分为干路、支路、巷路等三级。2、社区道路宽度。社区干路路面宽度为810米,建筑控制红线1216米;社区支路路面宽度为68米,建筑控制红线1012米;社区巷路路面宽度为3.5米。3、社区道路系统。社区干路的间距宜为300米左右。根据社区规模的不同,应具体选择与社区规模相适应的道路等级系统。道路的组织形式与断面宽度也要因地制宜的确定。4、社区道路的坡度,不宜小于3,不宜大于8%。5、社区道路照明。社区干路和支路应当规划路灯照明设施。6、社区停车场。社区农机具及停车位,应按每户12个停车位的标准配置,结合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采取分散和集中灵活布局。(二)竖向规划地形地貌复
36、杂的社区应做竖向规划。社区的竖向规划包括地形、地貌的利用,确定道路控制高程、建筑室外地坪规划标高等内容。相关要求参照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执行。(三)给水工程给水工程规划包括用水量预测、水质标准、供水水源、水压要求、输配水管网布置等。用水量应包括生活、消防、绿化、管网漏水量和未预见水量。综合用水指标选取80160升/人日,水质应符合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供水水源应与区域供水、农村改水相衔接。输配水管网的布置,与道路规划相结合。在水量保证的情况下,可充分利于自然水体作为社区的消防用水,或设置消防水池安排消防用水。(四)排水工程排水工程规划包括确定排水体制、排放标准、排水系统布
37、置、污水处理方式等。排水量应包括污水量、雨水量,污水量主要指生活污水量。生活污水量按生活用水量的80%-90%计算。雨水量按本地区暴雨强度标准来计算。新建社区排水宜采用雨污分流制,以沟渠排雨水,管道排污水;整治改造的社区可采用合流制,有条件地区可采用分流制。污水排放前,应采用三级化粪池、人工湿地等方法进行处理。有条件地区可设置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污水资源化处理设施、高效生态绿地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污水处理。雨水就近排放到天然水体。布置排水管渠时,雨水应充分利用地面径流和沟渠排放;污水应通过管道或暗渠排放;雨水、污水管、渠应按重力流设计。(五)供电工程1、供电工程规划应包括预测社区所辖地域范围内的供
38、电负荷、确定电源和电压等级,布置供电线路、配置供电设施。2、确定中低压主干电力线路敷设方式、线路走向及位置。3、配电设施应保障社区照明、公共设施照明和夜间应急照明的需求。4、各种电线铺设方式宜采用地下管道铺设方式,鼓励有条件社区铺设管线。(六)电信工程新社区邮电工程规划应包括确定邮政、电信设施的位置、规模、设施水平和管线布置。电信设施的布点结合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预留,相对集中建设。确定社区内通信管道的走向、管位、管孔数、管材等,电信线路铺设宜采用地下管道铺设方式,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地下铺设管线。(七)广播电视工程规划有线电视、广播网络根据社区建设的要求应全面覆盖,其管线宜采用地下管道敷设方式,
39、有线广播电视管线原则上与社区通信管道统一规划、联合建设。社区道路规划建设时应考虑广播电视通道位置。(八)工程管线综合规划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各项管线地下敷设,可参照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执行。(九)清洁能源利用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大力推广节能新技术,积极推广使用沼气、太阳能利用、桔杆制气等再生型、清洁型能源,构建节约型社会。大力推进太阳能的综合利用。可结合住宅建设,分户或集中设置太阳能热水装置。(十)环境卫生设施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方式,积极鼓励农户利用有机垃圾作为有机肥料,实行有机垃圾资源化。有条件的社区定专人定期清扫、收集垃圾,集中堆放和处理。结合农村改水改厕,逐步提高无害化卫生厕所的覆盖率,
40、推广水冲式卫生公厕。(十一)防灾减灾社区应根据所处的地理环境规划相应的防灾、减灾保护措施。江湖河流地区,应结合当地农用水利设施防洪排涝标准统一考虑建筑地面安全超高,一般高于最高渍水位05米;山区应注重防山洪与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社区规划要按国家有关消防安全规定开辟消防通道,安装消火栓。1、消防规划社区按规范保证建筑和各项设施之间的防火间距,设置消防通道,主要建筑物、公共场所应设置消防设施。在水量保证的情况下可充分利用自然水体作为社区消防用水,否则应结合社区配水管网安排消防用水或设置消防水池。2、防洪排涝规划结合社区内道路建设,沿路修建排水沟,避免社区内涝。社区所处地域范围的防洪规划,应按现
41、行防洪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通常按照10-20年一遇标准,安排各类防洪工程设施。邻近大型工矿企业、交通运输设施、文物古迹和风景区等防护对象的社区,当不能分别进行防护时,应按就高不就低的原则,按现行防洪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人口密集、乡镇企业较发达或农作物高产的社区防护区,其防洪标准可适当提高。地广人稀或淹没损失较小的社区防护区,其防洪标准可适当降低。3、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提出地质灾害预防和治理措施。4、地震灾害防治规划根据地震设防标准与防御目标,提出相应的规划措施和工程抗震措施。5、防疫规划提出疫情预防和治理措施。六、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一) 公共服务设施布置原则1、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应根据社区人口规
42、模和产业特点确定,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配套规模应适用、节约。2、公共服务设施宜相对集中布置在社区居民方便使用的地方(如入口或社区主要道路旁)。根据公共设施的配置规模,其布局可以分为点状和带状两种主要形式。点状布局应结合公共活动场地,形成社区公共活动中心;带状布局应结合社区主要道路形成街市。(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指标体系1、社区规划要配置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中小学(根据需要设置)、幼儿园等公共设施和从事体育、休闲与社交活动的场所。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包括社区党(委)支部、村(居)委会办公场所和便民服务中心、综治维稳中心、文体活动中心、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卫生服务中心、计生服务中心、农村党员群众电教
43、中心、农家超市。公共设施除中小学、幼儿园外,可以集中设计成1+8的综合楼形式,结合集中绿地或广场布置。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指标按每千人10002000m2建筑面积计算。经济条件较好的社区,可适当提高。公益性公共建筑项目配置表项目名称额定单位面积(平方米)备注建筑用地村委会1012人2530平方米/人3035平方米/人包括村委会干部、医疗、计生等文化中心每个社区一座大型5001000附有不小于300平方米的硬质铺装多用途活动场地中型400800小型300600小学根据村人口数测算学生人数68平方米/生1820平方米/生每班45人,独立地段幼儿园根据村人口数测算学生人数57平方米/生79平方米/生每班
44、25人,独立地段2、 经营性公共服务设施根据市场需要可单独设置,也可以结合经营者住房合理设置。规划应确定独立设置的商业设施的位置和规模,可与公益性公共建筑集中布置,形成规模。七、建筑风格指引新社区建筑风格应适合乡村特点,体现地方特色,并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充分体现湖北特色、荆楚风格。住宅建筑风格要简洁大方,建筑立面丰富,应配有必要的阳台、窗台、雨篷等构件。必须重视并体现对地方传统民俗文化的继承和利用,且与当地环境和田园风光相协调。住宅建筑色彩要社区整体协调、局部统一。色彩英语当地环境、特色建筑、历史建筑相呼应。八、环境及景观建设新社区建设要明确传统文化和特色风貌以及山、水、田、林等各类景观资源的具体保护内容和措施。社区要为村民营造良好的绿化环境,社区外的生态资源和社内的现状树木要加强保护,合理利用。古树名木要建档、挂牌、重视护理,四旁(村旁、宅旁、路旁、水旁)要充分绿化,不留死角。绿化要注意防止追求单一模式的形式主义倾向。社区人均152平方米的用地标准结合住宅群落规划布置相对集中的绿地,作为村民民主议事、开展和谐村组创建活动、休闲和锻炼身体的场所。社区集中绿地要以植物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