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七下数学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单元测试卷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 七下数学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单元测试卷及答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版 七下数学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单元测试卷及答案【3】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姓名 班级 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均给出了A、B、C、D的四个选项,其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填、多填或错填均得0分)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n,1-n)一定不在 (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2. 如果点在第二象限,那么点在 (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顺次连接、所得到的图形是( ) A.等边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 D.直角三角形4.
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一定在 (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5.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点的坐标分别为(0,0)、(0,-5)、(-2, -2),以这三个点为平行四边形的三个顶点,则第四个顶点不可能在 (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6. 请观察各点:(2,3)、(1,4)、(-1,6)、(-3,8),按照此规律,在第四象限的点 的坐标是 ( ) A.(3,2) B.(1,-2) C.(-1,6) D.(-3,8)7. 已知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为啊A(-2,3)、B(-4,-1)、C(2,0),三 角形ABC中任一点经平
3、移后的对应点为,将三角形 ABC做同样的平移后,得到的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 ( ) A.(3,6)、(1,2)、(7,3) B.(3,0)、(1,-4)、(7,-3) C.(8,1)、(-1,4)、(5,5) D.(-7,6)、(-9,2)、(-3,3)8. 将点P向右平移6个单位,再向下平移4个单位得到点Q,且P、Q关于原点对称,则P点坐标为 ( ) A.(6,-4) B.(-6,4) C.(-3,2) D.(3,-2)9. 已知,则点P(x,y)的位置在 ( ) A.原点 B.x轴上 C.y轴上 D.坐标轴上10. 已知点M(-3,4),线段MN与坐标轴没有交点,则点N的坐标可以是
4、( ) A.(2,3) B.(-2,3) C.(-2,-3) D.(2,-3)题号12345678910答案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1. 横坐标和纵坐标都是整数点称为“整点”。若点P(3a-9,1-a)是第三象限的整点,则点P的坐标为12. 如果在第四象限存在点M(,),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13. 如图1-14,已知(1,0)、(1,1)、(-1,1)、(-1,-1)、(2,-1),则点的坐标为 图1-14xyOA1A2A3l2l1l31423 图1-13 14.如图7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1是以原点为圆心,半径为2的圆与过点(0,1)且平行于x轴的直线l1
5、的一个交点;点A2是以原点为圆心,半径为3的圆与过点(0,2)且平行于x轴的直线l2的一个交点按照这样的规律进行下去,点An的坐标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计90分)15.(18分)已知点A(1,3)、B(1,-7),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又在第一、 第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 求:点P的坐标; 如果将点A平移到点P,应怎样平移?16.(18分)已知A(,)在第二象限,求点(,)所在 的象限。17.(24分)已知菱形的四个顶点分别为A(,1)、B(3,2)、C(7,1)、D(,0). 求:,的值; 对角线AC、BD的长; 如何进行坐标变换使菱形ABCD变成一个正方形?18.(30
6、分)定义:在平面内,我们把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做平面向量。一般的,向量有如下性质:设向量=(,),向量=(,),则 +;(,); (,)(为实数); 问:设(1,2),(2,3),求向量;若向量与=(-4,-7) 平行,求.已知向量(2,-1),=(-1,),=(-1,2).若()/, 求.已知平面向量=(,1)、=(,),请问:向量是否与 轴平行?请证明. 答案一、 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CCCBBCACDB二、填空题11. (-3,-1) 12. 13.(504,-503) 14. 三、解答题15.(1)P(-2,-2) (2)先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5个单位长度16.,第三象限17.(1), (2)AC=8,BD=2 (3)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伸长到原来的4倍18. (1)=(,) (2)= (3)否,证明略